英雄難過美人關, 不許人間見白頭。
影迷視希治閣為不朽大師, 其作品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電影有趣的是集中描述大師及其夫人的感情波折, 影迷最想知道希導拍攝電影技巧、理論, 夫妻軼事放在次位, 捉錯用神的觀眾自然略感不滿, 筆者頗為認同導演把焦點放在白髮銀眉夫對事業的堅持執著, 妻對丈夫冷言冷語傷心, 卻是愛護到終, 成為大師最得力的賢內助。
希治閣入浴, 躺在白瓷浴缸, 前面木架子放著伴紅酒小吃, 大師品嚐美酒, 本是寫意人生。
老妻在幹著洗碗碟的日常家務時以利器扎入眼睛為話題, 殘忍飽血, 妻子說時似是漫無目的的說有如街市聽來張三李四是非, 丈夫喝血色佳釀, 聆聽愛妻說她引以為傲丈夫驚慄電影涉及的冷血謀殺, 調笑作答, 這對終生貢獻銀色事業的夫婦言行不離本行, 互相挖苦作樂, 不以為忤, 實為模範夫婦。
大師下一部作品是[The Psycho](解目驚心), 題材觸及赤裸殘殺, 發行電影商派拉蒙(Paramount)拒絕投資, 亦說不過歐洲電影可以拍攝的馬桶, 不能通過美國電影審查尺度, 言之鑿鑿的當局高層。
錢從那裡來? 丈夫穿著嚴肅黑西裝, 指頭控制枯萎樹葉根部左右轉動, 風雨欲來, 不過是在風光明眉的私人泳池, 丈夫是明目張膽寓意凶兆的黑猫, 妻子只問一次丈夫是否一定要拍[The Psycho]?, 丈夫說是, 她的泳裝不會再在泳池閃閃生光, 魚子醬要限量配給, 酒要限時喝(正好控制丈夫高脂卡路里), 無謂宴會可免則免, 車要自駕, 繁華生活好像大師美好電影拉下銀幕的寂然冷白, 希治閣氣定神閒握住抵押物業的電影拍攝成本, 對著要是大導能夠自行籌集資金, 負責電影發行承諾的發行商, 他幽了派拉蒙高層一默: [支票抬頭應該署名誰人?]大師不服輸, 不妥協守舊電影審判處, 只熱心電影事業, 最令人欽羡的是妻子的大量支持, 否則電影胎死腹中, 大家不會欣賞經典作品。
妻子同是電影從業員, 深明丈夫對電影的愛, 她不能深入丈夫腦皮底層最深的恐懼, 要代入冷血殺人母親情意結的兇手, 希治閣要在夢境與兇手對話, 視察兇手的地下室、犯案現場, 了解行兇動機, 成品方能令保守的美國社會投下掩面狂呼的恐懼炸彈。
丈夫在高級餐廳看著不是妻子理想女主角人選的金髮尤物本來無事, 但丈夫不聽妻子別點兩份加大香蕉甜品, 還是落單(水果顏色同美人髮色一樣), 妻子不安失落, 她不明白丈夫已經同兇手同魂同體, 丈夫要選擇夢裡兇手最匹配的刀落祭品, 是大師在家事處處遷就妻子, 在電影選角製作還是獨攬大權的電影製作人。
丈夫醉心電影,妻子同樣專注劇本修改創作,她可以避嫌的不同對其有意的異性行家在度假屋共撰作品。
然而,丈夫迷戀耀目髮色(女配角要佩戴金色假髮),可見 大師執迷金髮,他行使無上執導權力,利用命令操控, 以及不同拍攝手法據有美人,妻子當初馴服丈夫,選女主角依歸丈夫偏好,今次丈夫就是不聽妻子選擇,選了薄有名氣的Janet Leigh, 丈夫還要挑戰電影尺度,取鏡裸露肩膀,共處數十年妻子不服氣,她要還以顏色,她買了鮮紅泳衣暢泳, 表示挽回年華的魅力依然, 放在桌面首選女主角照片上方壓著的銀耳鐲是妻子對專橫丈夫事事要管,包括妻子 結交朋友及所到地方,理所當然的嫉妒對立。
大師不滿女主角尖叫不能命懸一線的爛演技,導演代替兇手,手握利刃, 對住女主角浴室發狂揮插, 導演腦海影像混合所愛,所恨,所嫉的剪影,是導演立心的斬盡心魔,為了完成攝製也好, 為了私慾也好,特寫大呼成為驚嚇電影其中最經典一幕。
大師不需窺看首影禮觀眾反應,他聆聽妻子勸告加入的緊湊配樂,夾有觀眾驚呼,他知道電影成功了。
作品如沒有妻子協助,未必拍竣,導演縱使在眾多觀眾記者圍住,他在世人面前做了見證:他感謝妻子三十年陪伴,完成了電影,沒有愛妻,什麼也幹不成, 謝謝。
最後,希治閣對觀眾道出了下一部作品題材,他回到備好茶點妻子身旁,他是顧家好丈夫,成功男人背後不是有一個賢內助嗎?
Patrick Chan寫於2013年2月18日
《并行轨道》生活是什么状态的?
多轨并行态!
当你在吃早餐的时候,同一时刻就有一头牛在牧场散步、一架飞机降落、一颗子弹击中靶子、一群人在欢呼一个电流值达到了3......还有什么呢?
来吧,这不影片《希区柯克》本部影片告诉你,当一个胖胖的老男人执导筒的时候,同时其妻子与一位作家在交流情感、一群制片商在琢磨成本与利润的平衡。
另外呢?
哦,对不起,还有大众,对了还有那些大量的观众,他们热切地盼望着一部新影片,哪怕它很恐怖,然后就在深夜走进一间巨大的屋子,突然灯灭了.......观众被大量地吓死!
ok,您可以直接跳到1小时25分的地方看经典段落了!
好了,该谈谈投资了,那才是可以瞬间吓死更多人的恐怖片!
看完2012年的《希区柯克》,本来这周要写希区柯克。
题目都想好了,就叫影像公开课:《如何成为希区柯克?
》。
激动到连自我介绍都写出来了。
理想中应该是这样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们正在观看的是希区柯克剧场。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希区柯克,你们可以叫我老希,这样会显得亲切一些。
我希望电视机不至于让我和你们的距离疏远。
今天我们将为你准备一份特别的惊喜,那就是由我为大家讲述一集《如何成为希区柯克》公开课。
嗯?
我好像听见有人反对,说想看案件?
不好意思,我宣布反对无效。
因为我根本没拍这集。
好了,废话不多说,为了避免我一不小心给你们剧透,就让我们开始吧!
首先,让我们来定义一下本课的核心概念:什么是希区柯克(如果它是个东西)?
或谁是希区柯克(如果他或她是个人)?
既然你们已经自愿打开了希区柯克剧场,而不是《公民凯恩》或《乱世佳人》,我想你们心中应该有这问题的答案吧?
对,希区柯克正是在下,此刻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有点点胖,又有点帅气、有点成熟的男人。
这时候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我们要或想成为你,哦不对,是成为我呢?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你们决定的(毕竟我是本世纪最有名的悬疑大师)。
首先,你要成为的是一名导演,而不是小说家。
作家的事情,你可以读读爱伦坡、玛丽·雪莱,柯南·道尔等等等等,文学史上有的是好的选择。
今天我们说的是电影。
有记者问我,为什么我对悬疑电影这么感兴趣?
或者说,为什么我是悬疑电影大师而不是什么其他大师?
对这一问题,我要说,生活本身不就是一部悬疑电影吗?
我们能说,生活中的所有事都是意想得到的吗?
意想不到,不就是生活吸引人和有趣的地方吗?
哦,我知道,我讲过炸弹理论。
这里我得再说一下,因为这个理论很好用。
它是这么说的:为了制造悬疑,你得提前告诉观众一些东西。
比如说,两个人在看棒球,桌子底下有一颗炸弹,观众提前知道这枚炸弹5分钟后要爆炸。
这时观众们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你们别谈球赛了,赶紧逃命吧!
这样悬疑就产生了,剩下的事情交给蒙太奇(电影剪辑)就好了。
不过,这里有一个小意外,一旦你让观众知道炸弹会爆炸,那么炸弹就不能再伤人了。
说实话,我的童年就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
我的爸爸曾经把我骗进了监狱。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害怕警察。
可能是我的少年时代经受了太多的惊吓,加上我自己有点敏感的性格,经常处在人际关系的边缘,所以我的心中老是有各种不安的因子,或者说一些被迫陷入危险的假想。
如果你也想常常采摘意外的果实,最好是有一个充满惊吓的童年。
好了,就写到这儿。
本来,这里还会聊他怎么选女演员(起码得找一个懂得尖叫和害怕,还有事业心的女演员),怎么选剧本(至少在当时,还没有悬疑片像《惊魂记》一样,主角半路就死掉了。
),还要谈谈他的妻子(背后的女人的故事),还有他的音乐合伙人Bernard Herrmann。
如果有时间,再说说镜头、画面,场景调度之类的。
2012年电影《希区柯克》:由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希区柯克在阅读《惊魂记》剧本总之,聊起希区柯克,事情就太多了。
写到这儿,我就停笔了。
然后,我开始自嘲,怎么可能写得出《如何成为希区柯克》这门课呢?
有谁能完全知道这位可爱的导演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大概都是谜吧!
最后,我得出结论:没有人能够模仿希区柯克。
——本课完不不不等等,话还是要说完的。
看看希区柯克处在的年代,1930到1940年代,难怪他有这么多的灵感。
不过,当时人的情绪和不安是外放的。
就算是疯癫,那也是外露的疯癫,不藏不扭捏。
现在的人,不安都搁在心里,题材都献给了心理悬疑电影。
希区柯克也算是时代弄潮儿。
说好莱坞不喜欢希区柯克,拍电影几十年,都没有获得一座奥斯卡。
直到1979年,奥斯卡终于松口,颁给他终身成就奖,情理之中,实至名归。
他说,这座奖正如我一生的缩影,属于我和我的夫人。
《希区柯克》:吐槽好莱坞《惊魂记》,看几遍都不会腻。
聊起来,就没意思了,一定要亲自去看。
希区柯克为了拍惊魂记,买下了市场上所有的剧本,就为了防剧透。
导演坐着看戏,观众也跟着入戏,把你领进舞台,自己去揭晓结局。
猜不到也没关系,这就是人性。
12年电影《希区柯克》:讨论《惊魂记》浴室杀人场景
吐槽美国电影审查制度观众当然喜欢希区柯克。
谁不喜欢一些好像在现实发生,又脱离现实的故事。
作为一部幕后电影,《希区柯克》在表现手法和看点上,丝毫不输其他任何一部剧情片。
众所周知,希区柯克是美国好莱坞惊悚悬疑片大师,执导了很多知名的电影。
《惊魂记》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而最近发行的电影《希区柯克》就是以这部电影的诞生为素材而改编的。
相信很多观看《希区柯克》的影迷们都是奔着希区柯克其人和《惊魂记》而去的,我也相信,如果没有本片紧凑而又恰到好处的提琴配乐,也就只有希区柯克的影迷能够耐着性子看下去,更别提看上三四遍了。
但是,如果你真能看上三四遍,就会发现其中玄妙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希区柯克和《惊魂记》。
先来说说《希区柯克》这部电影的剧情梗概吧: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上映后,赞美不断,然而,希区柯克并不满意于现在的成就和状态,他不愿重复自己的风格和套路,更不服老,而想重新体验年轻时探索和创新拍摄手法的激情。
很快,他发现一部名为《惊魂记》的小说,是以当时震惊全国的连环杀人案为灵感创作而来。
希区柯克对其非常有兴趣,决心将其拍成电影,然而,除了妻子艾尔玛外,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题材,好莱坞派拉蒙电影公司也不给予支持。
无奈之下,希区柯克将居住的房子和泳池抵押,凑集资金,并说服派拉蒙公司作为其发行人。
在希区柯克忙着选演员和拍摄《惊魂记》期间,艾尔玛一边构思《惊魂记》剧本的结局,一边帮着老朋友维特修改小说。
在这段时间里,两个人发生了感情矛盾,后来希区柯克因为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太大生病,艾尔玛为了《惊魂记》的顺利进行,代替希区柯克回到摄影棚主持拍摄工作。
接着希区柯克发现艾尔玛一直和维特在海滩上会面,就和艾尔玛吵了一架,艾尔玛为自己辩解,使得希区柯克认识到自己忽略了艾尔玛的个人感受和艾尔玛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心生歉意。
《惊魂记》杀青之后,派拉蒙公司对样片并不满意。
希区柯克很失落,此时幸亏艾尔玛挺身而出,和希区柯克一起对影片进行剪辑,并配上了一段音乐,使得影片起死回生。
影片上映后,取得巨大成功,从此《惊魂记》成为希区柯克最著名的影片之一,其与妻子艾尔玛的关系也和好如初。
如果细心的话,本部影片的叙事主线有两个,一个是希区柯克为了拍摄《惊魂记》而克服的种种困难和付出的种种努力,另一个是希区柯克与其妻子艾尔玛的感情危机。
为了表现第一个叙事主线,影片再现了当年的派拉蒙公司风采、《惊魂记》的摄影棚和剪辑室,并且按照顺序方式来叙述整个过程,如与派拉蒙公司沟通投资和发行事宜,接受电影审查员的监督和询问,选角,宣誓,开拍,杀青,看样片,重新剪辑,接受最后审查,发行宣传和上映等等。
为了使得第二个叙事主线更为饱满和更具看点,导演显然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艾尔玛支持希区柯克为筹资将住房和泳池抵押,然而在选角过程中,由于希区柯克对金发女郎的痴迷,艾尔玛在感情上受到了刺激,而此时好友维特邀请艾尔玛为其修改小说,艾尔玛欣然应允。
因为两人经常在海滩边的一座小屋里修改小说,希区柯克心生醋意,并与艾尔玛产生感情冲突。
在希区柯克抱怨艾尔玛不全力支持自己的电影事业时,艾尔玛的一番话使得希区柯克心生歉意。
后来在艾尔玛的帮助下,《惊魂记》起死回生,上映时取得巨大成功,两人感情重归于好。
在两人的感情关系上,导演将泳池暗喻两人的感情发展,在决定拍摄《惊魂记》之前,艾尔玛经常在泳池游泳,暗示两人的感情很好。
后来为了筹资,泳池被抵押。
这期间,艾尔玛因为选角的事情,而心生醋意,她在买泳衣的时候特意买了一件鲜艳的红色泳装,并且在泳池里畅游,似乎要重新找回年轻时的激情和活力,这暗示艾尔玛在感情上受到了刺激,她想重新获得希区柯克爱的目光。
后来两人因为感情问题发生冲突,希区柯克发现泳池一片乱糟糟的样子,暗示两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然而在《惊魂记》取得巨大成功后,希区柯克在旁白中说他们取回了房子和泳池,泳池重新变得干净整洁,暗示两人重归于好。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导演为了表现希区柯克的压力和心境,将希区柯克融入《惊魂记》的部分场景中,并和男主角进行心灵交流。
希区柯克做的那场噩梦,暗示了希区柯克承受的巨大压力;而艾德·盖恩提醒希区柯克查看房间地板时,暗示希区柯克在感情上经历的危机。
导演通过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辅助两条主线的叙述和发展。
可以说,本片最大的看点,在于希区柯克与艾尔玛的情感纠葛,《惊魂记》的诞生就是两人的感情结晶。
是的,两人都为了电影事业而奋斗了一生,而艾尔玛为了全力支持希区柯克,在其背后默默付出了三十年的年华和汗水,电影之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孩子。
当剪辑室里响起那段急促的提琴合奏时,在感到紧张和刺激之时,观众隐约会感到,这声音和婴儿的初啼声有几分相似。
在首映式结束之后,艾尔玛对希区柯克说,亲爱的,这可能是你事业的最大成功,希区柯克回了一句:我们的事业。
这是他们合作的又一个成功之作,一个为他们带来巨大荣耀的宝贝孩子。
可以说,没有艾尔玛的支持,《惊魂记》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艾尔玛的全力支持,希区柯克的一生不可能取得那么辉煌的艺术成就,希区柯克在接受美国电影协会终身成就奖时,也承认了这一点。
这正应了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个女人。
所以,本片的主角与其说是希区柯克,不如说是艾尔玛,而且但从演技上来说,艾尔玛的扮演者海伦·米伦的演技确实略高一筹,无论是其气场还是魅力,都在希区柯克的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者之上。
然而,本片的不足之处在于,关于希区柯克与女演员的暧昧关系,影片仅仅是通过几个场景予以暗示,并没有表现的那么细致和饱满,因此艾尔玛收到的刺激让观众觉得并没有那么强烈和充分。
也许,这是因为导演有所顾虑而故意为之吧。
说起本片最精彩的镜头,莫过于在《惊魂记》首映时,希区柯克在播放室里,伴着影片的音乐而手舞足蹈,是的,那种专注,那种自信,那种自豪,那种疯狂,只有希区柯克做得到。
PS:1、斯嘉丽·约翰逊的出场真是给人眼前一亮啊,华丽的服饰,左右摇晃的衣摆,紧跟的镜头,晚会的动人音乐,配合在一起,惊艳。
2、片尾出现在希区柯克肩膀上的乌鸦,暗示着希区柯克的灵感,稍瞬即逝。
最近连续看了两部关于希区柯克的传记类电影,一部是讲《鸟》的诞生过程,一部就是这个,以精神病患者为主线的。
记得当年看psycho时,满怀对经典的崇敬和对那场著名的浴室杀人案的期待,看完后当然是觉得很经典,但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那段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浴室杀人戏我觉得也是还好,也许是因为看之前也大致知道故事了吧,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反而还是看《鸟》留下的心理阴影更深,因为《鸟》就算看到最后还是有谜团没有解开,鸟为什会攻击人,他们最后到底逃离那个地方没有?
相对来说psycho看完比较一目了然,没什么想不通一直困扰你的事情,恐怖的持续性也就没有那么久。
刚刚看的这部《希区柯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希区柯克在电影放映时在门外观察观众的反应,其实这段让我作为一个观众也很期待,有些希区柯克电影的悬念味道,观众什么时候会尖叫,他们会有多害怕,当听到浴室喷头打开,洒出水声时,电影中门外的希区柯克和看电影的我都开始在心中倒计时等待了(这样的等待很像我在游乐园看过山车,等的就是过山车往下掉时大家的尖叫),然后听到浴帘被拉开,尖利的小提琴声响起,虽然没看到但知道杀手出现了,还有那把刀,果然观众鬼哭狼嚎起来,希区柯克在门外像指挥家一样指挥着观众的惨叫,时不时还狠狠地比划出挥刀的样子,好像这能让观众更恐惧些,当惨叫停歇后,门外的希区柯克微微笑了,他的电影成功了!
我看这段也看的很兴奋,毕竟这部电影当年的辉煌和巨大影响我无法亲身感受,难免会想象,就像是老听人说当年《射雕英雄传》和《渴望》多么盛况空前,总会想想到底是火到一个什么程度啊,这次这个电影呈现出来当年的psycho的成功总算是让我的遗憾少了一点。
一段浴室杀人说是让多少人吓得不敢淋浴,这是多么强的艺术渲染力啊,这是真正抓住人心的电影啊。
这两部传记电影除了讲希区柯克电影的产生,选择的另外的一条主线都是希区柯克和他老婆的关系,我这才知道他老婆原来对他的事业多有助益,应该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女人吧,只是在她丈夫那么天才的光芒下,还有那些美艳动人的金发女郎衬映下,她确实很容易被淹没了。
讲《鸟》的那部电影中他们夫妻的关系挺不健康的,他老婆一直在忍耐他对女演员的迷恋。
这部电影中虽然也暴露出他们的很多矛盾和不和谐(最明显分开两张床,像酒店双人间一样),但电影最后psycho大获成功时还是有一幕很温馨的,希区柯克对太太说,i will never be able to find a Hitchcock blonde as beautiful as you。
真是够感动的,这台词要是不希区柯克的那个胖老头说出来都可以拿来演偶像剧了。
我经常和身边的人推荐希区柯克电影,但大部分人一听说是那么老的黑白电影都提不起兴趣,真是可惜,也许可以先看看这些传记电影相信会对那些经典好奇的。
最后,向悬疑大师致敬,尽管他害得我现在看到鸟忍不住绕行。。。。。
《希区柯克》真的不错。
每个表情都绝了,《惊魂记》看过的确很特别,不过我更喜欢《后窗》。
比起现在的悬疑剧,以前的更好看。
现在的总会有血腥和恶心的成分。
《希区柯克》揭示他内心世界的拍摄手法,很喜欢。
他安慰妻子那段也很喜欢,以及最后一段话。
第一眼我没认出是安东尼·霍普金斯,但他说话的样子我猜可能是他,语调、眼神,如果看过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红龙、仪式,就会认出来。
我很喜欢看他,他演绎的超精准。
安东尼霍普金斯塑造的希胖简直呆萌,跟印象中不太一样,那么喜欢恶作剧和客串的希胖应该更好玩有趣一些吧。
当妻子对他说“你会成功的。
”他反问“你肯定吗?
”的时候,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如果时间、空间都可以穿越,我一定穿越过去,十分坚定的告诉他“我肯定!
”《惊魂记》是第一部让我确切明白恐怖和悬疑的区别的电影,让我明白拍杀人的场景不一定非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鲜血四溅、恶心恐怖,让我明白原来相比妖魔鬼怪,人才是最恐怖的东西,让我在很长时间内对那个微笑都有心理阴影,然后看了无数部关于心理类的电影和书籍,终于弄清楚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别……总之,《惊魂记》开启了我对心理学电影的好奇和探索,希胖则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本片根据史蒂芬·雷贝洛出版于1998年的同名纪实文学改编。
记录了希区柯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为《精神病患者》的拍摄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他与妻子阿尔玛(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的关系也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此后《精神病患者》成为了希区柯克经典代表作之一,该片讲述了女演员珍妮特·李(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的女秘书Marion,在卷走了老板的钱之后逃到一家偏僻的汽车旅馆,结果被由安东尼·珀金斯(詹姆斯·达西 James D’Arcy 饰)演的有精神分裂症的旅店老板Norman残忍杀死。
她在片中惊恐尖叫的场景已经成为电影史上最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之一,她也因此获得了当年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提名。
神级的惊悚大师,并不是上帝派到人间的。
本片通过希区代表作《惊魂记》的诞生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努力和艰辛,从定剧本,到找主角,到投资、审查、剪辑,简直要命,除了希区的独到眼光,我们还看到他更是一个营销高手,什么买断剧本,什么观影提示,可谓匠心独具。
所以,希区不是神,他只是一个胖子,不爱运动,贪吃甜食,甚至从女主演孩子口中抢食的贪吃鬼,大腹便便,难怪和他走过30年婚姻生活的妻子艾玛略有些小红杏,希区敏感地偷窥到了这一点,这对希区也不是不公平,希区作为大名气的导演,常常对自己执导的片中金发女郎陷入幻想之爱,不知他得手几个,本片中有个薇拉,至今让他耿耿。
但是,妻子艾玛是希区电影的编剧,参与了希区的所有电影,同希区一样,是剪片儿大师,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魄力,虽然两个人边剪边吵,但是两个人携手走出剪片室,胜却人间无数。
所以艾玛无法抗拒秃顶腆肚的胖宅男,希区离不开青春美貌不在的硬梆梆的老徐娘。
他们都在以对方为载体和电影恋爱!
最后,希区绝对有偷窥痞,办公室墙壁上那个小孔,用手指压下去的百叶窗,半夜佯睡偷偷睁开的眼睛……
希区柯克、惊魂记、安东尼·霍普金斯、海伦·米伦、斯嘉丽·约翰逊……这一连串的炸弹名词,叠加在一起竟非但没有1+1=4的效应,甚至拿到了个负数,我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失败到家了。
本片是以希区柯克创作《惊魂记》为线索,带出他的心魔(创作上的瓶颈、对美女迷恋的不可自拔以及对妻子的怀疑),同时也把鲜为人知的幕后支持者(希区柯克的妻子是他的灵魂编剧)推到了银幕前。
希区柯克何许人也?
令一代影坛为之致敬的悬疑惊悚大师,同时也是剪辑大师,通过绝妙的视角以及镜头剪辑将惊悚带给观众。
同时,他对金发美女有无法抑制的强迫症,高度的控制以至于很多被他捧红的女星反而急着想摆脱他,又或者说,在这种窒息般的精神控制下,他的女主都演出了他所期待的恐惧、惊吓、愤怒的神情。
她们一个个在痛苦的演出中达到希区柯克的终极效果,其中有一些拍完就与他不欢而散了,这一点在《希区柯克》片中也有所提示,同时他称她们为“忘恩负义”。
《迷魂记》剧照然而,《惊魂记》串起的线索却并没有把这位大师登峰造极的悬疑手法整理并呈现给观众。
我们看到的只是安东尼·霍普金斯戴着僵硬的面具,几乎面瘫地艰难出演悬疑大师的各类情绪。
影帝只得借助他的眼神来传递信息,然而这个他无法动弹的面部把眼神带出的戏全给减掉了,比戴着口罩演出还不堪。
当然,这个锅只能甩给化妆师了。
谁让人家是影帝呢?
《希区柯克》中的霍普金斯斯嘉丽依然漂亮和曼妙无比,但这个角色是扮演珍妮特·李的,本身没有太多故事性,所以发挥空间不大。
遗憾的是,这部片子几乎没有任何戏份留给扮演原《惊魂记》中男主安东尼·博金斯的演员,而惊魂记本身的成功,至少一半功劳在博金斯无比精湛的演技中,也是由他撑起了《惊魂记》一片。
在我看来,Psycho是没有女主的,因为他一个人扮演了男女二人串烧。
《希区柯克》里居然不对博金斯有太多的注解或片场演绎,实则是太让人失望了。
女神还是非常美的笔墨最多的是海伦·米伦饰演的希区柯克妻子艾尔玛,没有她做编剧,老希区已是江郎才尽。
影后的演技是没话说的,不过我又疑惑了,片名叫《希区柯克》,老头演技不够传神,线索《惊魂记》也只是串起整部戏的结构而已。
老阿姨的戏份有点过多了,大量的与情人间暧昧戏份看得真想4倍快镜。
海伦·米伦把握这个角色没有难度该重点的看不到,点到为止的却引申太多;想贡献演技的贡献不出来,海伦米伦虽然不错但这部戏本身结构就是歪的。
看得我心灰意冷,一结束就直奔老片《惊魂记》n刷去了,还是欣赏一下真正的希区柯克怎么用黑白光线展现人物内心的吧。
《惊魂记》的用光很独特,再刷时才发现
非常膚淺。每場戲都有它的功能,每個動機解釋得一清二楚,因此所有角色一律是平板的,沒有ambiguity或psychological depth可言-本片應叫 anti-hitchcock。還有,主流觀眾對H與片廠的拉鋸、片廠制的複雜、H對psycho的深入構思當然沒有興趣,所以影片集中講H與alma的關係及很表面的H想像就好了:我呸。
没什么亮点。
这年头连霍普金斯也卖萌了……
好失望。一群星光熠熠的明星碰撞不出整部电影的火花。看完整部片子都无法相信,竟然就这样结束了。唯一的想法是想再看一遍《精神病人》
预期过高了 还是有点落空
居然有很多人是冲着斯嘉丽才看、不喜欢她、没觉着漂亮、演技更是一抓一把
fine story, but it's not Hitchcock,NO!反感
亮点绝对在两位主角的表演上,但中间有点沉闷啊,要不是hk电影院太冷我已经睡过去了
让霍普金斯演真是太对味了
老爷子说话的腔调真心好玩
故事的切入点和人物形象都乏善可陈。浪费了两位戏骨的好演技。
这片子应该叫“希区柯克和他老婆”。
希区柯克的拍片轶事,走的是去年My Week with Marilyn的路子。不过除了花絮八卦,其他的有些索然。
不否认有两三个神来之笔,但整体是在是太无聊了
原来老头没拿过小金人呀
Call me Hitch, hold the cock.
一部有斯嘉丽有霍普金斯爷爷有海伦奶奶有达西的电影居然能看得我百无聊赖强忍着不快进也算难得了。剧本沉闷无比,爷爷的表演的tone一直不大对头。亮点是海伦奶奶的精湛演技,以及金发红唇的斯嘉丽真是明艳不可方物,尤物中的尤物啊!❤
男主的香肠嘴真是让我恶心...爱喝酒更爱偷窥,最爱还是老婆艾玛~最后放映那段很好~
企图用跌宕的知音故事来映照希区柯克诡谲的内心世界和电影世界,殊不知伟大的希区柯克就此成了内心狭隘的醋坛子,不仅降格了电影,也贬低了希胖的身价。霍普金斯的演出根本没有雕琢,呆头呆脑生硬模仿。翻译了中字,也当是学了很多生僻的俗语。
比预期好,成功却空洞的形象塑造地并不造作,放低预期这也是部不错的小品,至少让我对psycho的好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