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ラストレシピ 麒麟の舌の記憶,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台),拥有麒麟之舌的男人,The Last Recipe,Last Recipe: Memory of Giraffe's Tongue

主演:二宫和也,西岛秀俊,宫崎葵,绫野刚,西畑大吾,竹野内丰,笈田吉,伊川东吾,小野寺晃良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剧照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2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3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4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5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6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3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4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5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6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7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8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19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剧照 NO.20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长篇影评

 1 ) 一些思考和想说的话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

刚开始涉及到那段历史的时候,其实自己是带着政治上的担心去看的,但是,其实这是个深陷政治漩涡,却超脱其窠臼的故事。

也正因为我本身是中国人,所以感慨颇深吧。

军国用美好的东西当作诱饵,普通人却当真了,真正做出了真正能沟通的东西出来,尽管从一开始他身边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包括杨,知道是行不通的,但最后还是一起跟着理想前进了,他们都恨日本,却又都喜欢山形,然而最后,也毁于理想...我也在想,表达本身,虽然隔阂依然无可避免,但那些不涉及于文化只涉及于美的东西,比如直接的视觉听觉味觉,才是真正能大一统的东西吧,这部电影,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表达。

看到一半多的时候在想二宫戏份不多啊,更像是线索人物而不是主题人物,再者忽然从大的理想转变为小的温馨,一开始也有点不适应,但其实,一切正是从小的温馨中而来的。

二宫最后哭的时候,在想,原来他还可以这样哭呀,他以前从没用这样的方式哭过的,一种成熟的压抑的又释然的,成年人又带着点委屈的。

这样一个冷静克己无感情的人,和也也能让我一不小心就跟着他一起哭了,正应该是这样哭的,真的演得很好,让他那戏份不多的人物在我这里一下子从线索人物变成了双主角的存在。

我其实也有想过他现在的状态是不是不太好转型,因为毕竟没法再说仍是少年了,但眼神依旧纯真,脸你要说是完全成熟的那种却又不是,所以是很矛盾的一种状态。

但近年的作品,这部加上黑钳,我觉得在我这里已经算是转型成功的。

表达这种东西,其实重要的是希望接受到的人,能够领略到,就很好了。

我虽然不忿这部的评分,却也理解,我接受到就好了。

 2 )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Nino作为一个历史倾听者,戏份少的可怜,也谈不上发挥啥演技,总之就是,你们说我听着了。

原以为是一个讲述天才大厨的传奇故事,看完有点不知从何说起。

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还是对前半段那众人向往的“满洲国”、那本想超越满汉全席的“大日本帝国菜谱”无法消受。

尽管最后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我们在别人的国家都干了些什么”,也依旧难以下咽。

片尾一道道相隔70年的菜品,伴随一个日本人救了中国人的故事,差点以为这是真人传记了,不过终归还是一部臆想的人气小说,与《钢琴家》相比,连一半的心灵触动都没企及。

很少会因为剧情依托的历史背景影响我对影片的判断,毕竟众星云集,可这部片子实在是个例外。

本来最最期待的nino,也无甚感想;宫崎葵整整微笑了40分钟;西岛秀俊的死毫无波澜;竹野内丰的帅令人恐惧。

只有绫野刚的颠勺真带感。

有勇气拍也实属不易,只是正视了,也还是没反省出什么,好好拍一部美食片子不好么。

 3 ) 小当家看了会沉默,辛平看了会流泪

其实本来想写短评的但是字数太多了放不下了。

电影讲述了 nino一路由NPC指引升级吃菜解锁剧情,一本早期手帐引起的腥风血雨,我看你们其实都不想做菜只想尬外语,大佬不研究真枪实弹反而想着吃菜下毒活该你凉了,最后煽情升华一下主题原来世界上最重要的菜谱就是记录最爱的人喜欢的料理好棒ner 影院里居然还有人哭得稀里哗啦?!

nino真是大材小用,出场时间太少连舔屏都不够(T⌓T) 。

emmmmm,总而言之就是まあまあ的电影,“料理是给人带来幸福的,心中充满爱意才能做出真正的料理”的传统鸡汤有表达出来, 不分种族不分时代这点可以加一星。

但是刻画不够细致 很多描绘都浅尝辄止 不够深刻 就学生票而言值回票价但是电影都在意料之中 PS:迷妹们本子上都记好了吗 nino一份蛋包饭100万円啊,还不赶紧攒钱啦。

 4 ) 垃圾电影 不建议看

剧情极其狗血 看这部电影感觉像日本人看鬼子来了 选的日本演员长得都不赖 那个满洲助手尖嘴猴腮的 还说这一口蹩脚的国语 听着真恶心 钓鱼台主厨是日本人 北京饭店厨师长也是日本人 整部电影都在宣扬日本人多认真 多善良 多伟大 对历史一概不提 只说了 卢沟桥战争爆发 然后就战败回国 对侵略和屠杀的事只字未提 看这部垃圾电影 真的恶心 想吐 导演泷田洋二郎

 5 ) 不彻底的历史反思,可贵的反战思想

伪满部分依然充斥着帝国主义思想和历史美化洗白,但还是部分披露了战争时期日军的阴谋暴力,年轻杨晴明说的“这本来是谁的土地”以及日本老兵多年后说的“我们在别人的国度上做了些什么”也得一见反省姿态。

当然从国家立场考虑也明白难以期望日本电影中能对那段历史进行彻底的反思和忏悔。

总之,这部电影在历史观上中日两边不讨好,中国民众认为过分美化侵略历史,反省不足;日本民众则很多认为它存在反日倾向,是左翼电影(类似评论可大量见于日本电影评论网站一星评论)。

但个人认为从根本性质上看这部电影是一部反战电影,在日本国内仍存在主张大量修改宪章第九条的右翼分子的情况下,主动披露历史、宣传反战思想是可贵的。

现代部分很遗憾现代故事减弱了历史的沉重和冲击,让全片主题又回落到了日本人最爱讲的人情故事。

一直觉得日本影视作品缺乏家国天下的气势,这部作品亦是如此。

 6 ) 泷田洋二郎,没有以前拍的好

《last recipe 麒麟之舌的记忆》2017年日本电影,导演泷田洋二郎,他最著名的片子应该是08年的《入殓师》,获得0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我看来,导演99年的《秘密》和09年的《钓鱼迷三平》要比《入殓师》更好。

后者靠配乐大师久石让荡气回肠的大提琴加分不少。

说回本片,本片是我看的导演的第九部电影,以寻找食谱寻找美食为主题,是我喜欢的题材。

麒麟之舌,据电影中说,是中国古书上说的拥有超人的味觉,品尝一道菜,就能记住菜的味道,而将这种味道复制出来的人。

本片拍摄中规中矩,镜头运用及过度巧妙自然,可以看出还是很用心的,满洲街道的3DCG复原,也是一丝不苟,可圈可点。

连片尾山形直太郎作品和佐佐木充作品的对比展示也处处透出电影制作的认真严谨。

 7 ) 聊吃还是谈情?

原来除了在北京取景,二宫他们还去哈尔滨转了一圈~电影与其说是在聊吃的,不如说是在谈情。

情大于吃,略失望。

就不能好好讨论吃的吗?

整部电影食物虽说出现了不少,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

其中有一段出现了馒头夹炸猪排真是让我笑了。

好中式的吃法……二宫饰演的角色虽说是料理人,是主角。

但总感觉他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听故事。

电影也是有趣,本以为电影想宣传皇军在伪满洲国的“共同繁荣”之景。

看到差点离场,真以为导演把战争当成了儿戏,结果越往后看才明白,这是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

为了中日民间友谊,为了自身的料理之梦,日本料理人竟然以性命做赌注,公开反对领导,最终坦然而去。

这波逆转玩的66666。

不过几句话就能说完的情节非要转好几弯,导致电影前半部分太过冗长。

要不然坚持看到最后,真以为电影跑题了。

最后的内容还算不错,较感人。

电影院有一位阿姨都哭到不行了。

之所以有这个效果,不仅因为这部电影大打感情牌,还有一点就是电影从一开始就下了一个套,但最后才告诉观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其实很容易猜到),这样处理虽说没有什么不妥,但要不是因为演员给力的话,整部电影估计早就崩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演员的话,我估计早就退场了。

我真是坐到腰疼……除了太过冗长,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顺便再吐槽一句,电影里面的中国话说的真是太诡异了。

说来说去,听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好吃”。

还有他们说的俄语,虽说比中文好听的多,但语调说的跟法语似的。

真是太练人听力水平了……因为二宫这帮演员,还是再给一星吧。

 8 )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呢

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早先看过文字介绍,大意是说讲述跨越几十年的两位厨神的故事。

所以一开始以为是讲时空穿越,或者是隔空对决。

没有看过原著,只是早先看过文字介绍,大意是说讲述跨越几十年的两位厨神的故事。

所以一开始以为是讲时空穿越,或者是隔空对决。

开始还有些期待,会不会有惊艳的剪辑,到后半段终于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传承。

这部电影里,没有谁是主角,真正的主角应该就是那本贯穿70多年的食谱吧,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

命运、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把曾经失散的人重新召集起来。

所有人都陪着一位叛逆、固执又有才能的厨师演了一场戏,用温情的力量感悟他,让他回到正轨,继续把这本食谱发扬光大。

电影的细节处理不错,比如,做饭时的拍摄方式,有几处让我想到舌尖哈哈;剧中人物说的话前后呼应,埋下伏笔,观众看后不会觉得突兀;食谱被点燃后,一页一页地燃烧,4年里日日夜夜的努力就这样一页一页化为灰烬,更加渲染情绪……说一说演员吧,当初刚知道这部电影,看到卡司里有二宫和也、宫崎葵就已经决定要看了。

>>>作为ARASHI的粉丝,最初就是因为二宫和也入坑的,尤其是喜欢作为演员的二宫和也。

狗哥的演技,在偶像圈里一直是在线的,虽然近年来的作品让人觉得有些疲软,没有早期惊艳的感觉,但是还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硬伤。

电影里皱眉、撇嘴、眼泪打转也都表现到位。

嗯,狗哥的颜值我还是吃的。

两位子役也很出彩,尤其是撇嘴,跟狗哥还很像。

>>>宫崎葵真的很适合这种有年代感的电影,泛黄的滤镜下,笑或不笑都是那么优雅,和服、相机、小菜园,20世纪30年代的森系文艺女子图鉴。

但是戏份真的太少了(;′⌒`)...之前伞哥跟宫崎葵合作的时候,我就好期待有一天狗哥能和宫崎葵合作,然而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对手戏...o(╥﹏╥)o,不知道以后有木有机会了。

>>>刚哥身材明显比以前粗壮了变man了,电影里只会一个劲儿颠锅炒饭,或许只有这种大动作的方式才像是做饭么╮( ̄▽ ̄")╭ 最后刚哥跟太一院长说路上小心,之后院长就在马路上不省人事,这里莫名尴尬 ̄□ ̄||话说当时我还有一个脑洞,就是其实狗哥跟刚哥的身份是搞错了的,然后其实刚哥是继承人什么的blabla不知道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不是真的能够吃到剧中的菜(¯﹃¯)

 9 ) 再好的美食也遮掩不住日本侵略者身上的腐臭

今天算是跳了一个“shi”坑——《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

冲着美食电影的名号去的,开场十分钟就想吐了!

豆瓣上还有脑子有病的说这个电影政治正确,中日友好最好建议国内公映?!!!

醒醒吧,这个所谓的“中日友好”是真的吗?

人家宣扬的是“美好的满洲时代”吧,有点民族自尊脑子没有坏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再来说剧情和台词,我都没忍心看到后面,就看前十分钟:出来一个中国老头子,名字是“杨晴明”!

What???

编剧导演朋友们,我们中国人普遍都觉得这名字读起来特别拗口!!!

名字我都懒得吐槽了,看看身份:“钓鱼台国宾馆传说中的大厨”!

高大上!

这种身份,在中国,手艺过硬,身份清白,政治正确,这三条一个不行你就想都别想!

情节推进,杨大厨找上男主,机票全包,车接车送,还是加长礼宾车,见面的地方那个高调奢华上档次,神龛放在进门的茶几上?!!!

供奉的是关公?!!!

旁边还有秦始皇兵马俑哦!!

(日本人是不是对中国体制内厨师的权力财力或者中国人审美有什么误会?

)然后杨大厨说话了……居然是一口超流利的日语啊!!!!!

(难道大厨也要技多不压身啊。

)接着恶心的就来了,我摘了一段台词,分分钟让我易燃易爆炸:杨大厨:“佐佐木先生,你知道满汉全席吗?

”男主:“略有耳闻。

”杨大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谱,但曾有一个食谱远在它之上,可谓是人类的瑰宝,是在日本军的命令下曾要创作的,其名为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

和仅仅存在了13年的满洲国一样,它昙花一现。

”(国宾馆的大厨,满汉全席在你心里这么弱啊?

“仅仅存在13年的满洲国”????

你是中国人吧?

你是有多遗憾日本人侵略中国占我国土时间太短啊??????

说好的政治正确呢?

难道这就是精日分子心中的“中日友好”???????

)男主:“您要我来做这个?

”杨大厨:“是我创造了那个食谱,我和日本大厨山形直太郎一起耗费很长一段时间做出来的,现在想起来,在我人生中,满洲时代最为开心!

”(………………)(杨大厨你***怎么过的政审进的国宾馆做菜啊??????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你那个时候就能创造比满汉全席还要猛的食谱,你几岁你多牛你上天了没????

满汉全席在日本人眼里是有多弱鸡啊阿猫阿狗都搞出来超越它的食谱了!!!!!!

杨大厨你这么怀念满洲时代啊你滚蛋到你主子那里去跪舔啊!!!!!

***谁说的中日友好?!!!!!!

)然后大厨低头做惋惜状,给了男主三百万日元定金,并表示最后成功给五千万!!!!

(对于杨大厨为什么这么有钱然后百把岁还把兵马俑这种陪葬品放屋里这些地方我都不想吐槽了!!!!!!!

)后面的我都没仔细看了,镜头里宫崎葵感叹“这是一个美好的新国家”,然后回忆里各种相亲相爱我都觉得我自己穿越了日本三四十年代的国内宣传片了!

问题是有人还要拿这个来我们中国公映!!!!!

恶心!

更恶心的是豆瓣上吹捧这个片子的精日!!!!

 10 ) 不吃不瞑目,这才叫吃货

吃得够多?

什么都吃?

还是吃得有档次?

这些我都不赞同。

真正的吃货,是要看你为了吃,能付出什么代价。

比如下面这位,为了吃可以挂科的:我们水产专业,大三都要有一个生产实习,大概就是去村里实实在在地养鱼养虾三个月。

带我们实习的教授说 「我带实习20年了,只给过一个学生不及格。

」 为啥 ?

「他把育种用的母贝吃了。

」又比如这位,为了吃以身试药:“阿姨,你在做什么好吃的?

我能尝一口吗?

”“我在熬中药!

”“那我尝一小口。

”“……”不过这些都不是吃货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终极吃货,看完这部电影你就懂了—— 《最后的食谱 麒麟之舌的记忆》

01 民族或许不能融合,但料理可以传说中,每个终极吃货都有一个“死前必吃”清单,只有把这顿吃了才能咽下最后一口气,死得瞑目。

不过因为厨师死了、餐馆倒闭等诸多现实原因,这些吃货很多都“死不瞑目”。

有求就有供,针对这些终极吃货,也催生了一个特殊工种。

有一类厨师,他们拥有“麒麟之舌”的天赋与高超的厨艺。

所谓“麒麟之舌”,拿音乐比喻就是拥有绝对音感的人,只尝过一次的食物,他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味道,并且可以原封不动的复原料理。

佐佐木充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麒麟之舌”的厨师,他专门为有钱人提供“最后的晚餐”,并收取高额报酬。

照理来说,这种万里挑一的厨师应该住豪宅、喝红酒,活得光鲜亮丽才对,但佐佐木充却是一个实打实的穷光蛋,他所有的报酬都拿去还债了。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佐佐木性格怪癖,在厨房里更是一个暴君。

他追求完美的料理,无法信任身边同事的厨艺,做不出完美的食物宁愿赶走客人,这最终导致佐佐木把同事和客人都得罪光了,餐厅也因经营不善而倒闭。

背上巨额债务的他只有通过“最后的晚餐”服务来慢慢还钱。

财迷的二宫和也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突然一天,佐佐木接到一个来自中国的神秘电话,承诺给他五千万日元的报酬,请他到北京见面。

邀请他的中国老人,居然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前厨师长,杨晴明。

杨晴明聘请佐佐木寻找一份失踪的食谱,并希望他重现食谱中最后一道菜的味道。

老杨说,这份食谱叫做《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七十年前他与一位日本厨师山形直太朗共同创作,随后山形神秘失踪,食谱也随他一起消失了。

之所以找到佐佐木,是因为山形直太朗和他一样,也是拥有“麒麟之舌”的人。

财迷心窍的佐佐木接下了这个任务,回国探访的第一个人,是山形当年的助手,镰田正太郎。

已经满头白发的镰田在远离城市的乡下经营一间料理店,他告诉佐佐木,山形曾经是天皇的御用厨师。

1933年,伪满洲国刚刚成立,年轻的山形被派往这个“新的国家”,目的是想通过日本人的手,做出名垂青史的食谱。

关东军三宅大藏少将命令山形创造出不输给满汉全席的《大日本帝国食菜全席》,并且在天皇访问满洲国那天发布。

为了协助山形创作食谱,三宅少将特意派给他一位中国助手,也就是那位委托人杨晴明。

痴迷厨艺的山形,抱着对烹饪极大的热忱和坚持,和妻子千鹤、助手镰田、老杨一起不分昼夜的研究食谱。

很快,银河风鱼子酱挂面、清炖甲鱼变奏曲、山珍海味万花筒等与众不同的料理就这么诞生了。

山形的目标是希望这份食谱能够融合中华民族、大和民族和西方美食的精髓。

他始终认为,虽然民族不能融合,但料理却可以做到。

佐佐木探访的第二个人,是在哈尔滨经营餐厅的俄罗斯人达比托。

几年过去了,山形的食谱渐渐完整,唯独卡在了最后一道菜上。

然而很傻很天真的山形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

只想认真做料理的他,没想到他的食谱早就变成了阴谋的一步!

随着天皇即将访问中国,三宅交给山形一个重要的的任务:向天皇奉上菜品的时候在菜里下毒,并且把罪名嫁祸给杨晴明。

三宅的目的不是毒杀天皇,因为菜品会由专人先试毒。

他的目的是制造溥仪唆使杨晴明下毒的罪名,借机挑起战争侵略中国。

所以这顿饭不可或缺,这也是三宅处心积虑邀请山形创造食谱的原因……02 反思战争本片改编自作家田中经一的小说《拥有麒麟之舌的男人》,导演泷田洋二郎,曾凭借《入殓师》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演员阵容更是豪华得亮瞎眼,二宫和也、西岛秀俊、绫野刚、竹野内丰,全都是男神级别的。

本片采用“时空交错”的叙事,借佐佐木的明线引出山形的暗线,但其实大部分篇幅是放在了伪满洲国时期的暗线,其中也反思了战争对人的伤害,类似题材的电影,在近年来的日本电影中还是比较罕见。

当山形对杨晴明说他融合料理的理想时,杨晴明告诉山形:「什么民族融合,山形先生,那不过是理想罢了」。

在那个敏感的年代,关在厨房里的日本人、中国人、俄国人无论相处得多么融洽和谐,但都掩盖不了丑陋的侵略本质。

民族难以相融,食谱也只是发起战争的阴谋。

山形这样正直而单纯的人最终也只成为了政治阴谋的工具。

多年后回到日本,当时的厨师长铃木先生翻阅曾经的照片,不禁感叹:“我们到底在别人的国度做了什么?

就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负的是白骨累累以及无数逝去的生命。

到底应该如何正视、反思战争?

去年的8月14日,纪录片《二十二》上映,这是国内首部“慰安妇”电影,电影里有一位女性志愿者。

到了影片最后,我们才知道这个小姑娘其实是一名日本留学生,她从2009年开始,就留在海南照料这些老人。

而与之相对的,是日本政府一直主张更改日本教科书,更对曾经的侵华事实避之不谈。

到了今天,这些老人依然没有等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

在反思战争这个问题上,本片虽然涉及到了一点,也仅仅是触到而已。

无论是本片也好,还是高分动画片《萤火虫之墓》,它们都被称为反战电影,但微妙的是,它们都是通过炮火和政治对于日本平民的伤害来体现反战思想,而对侵略国的暴虐却都巧妙地回避了。

日本平民因为战争遭受的苦难,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战争到来了,而是因为日本政府发起了战争。

致歉,是这些电影中始终缺少的魂。

很多人说战争里都是输家。

的确如此,在战争面前,无论中日,所有善良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男人被迫参军,女人躲避炮火,城市苟延残喘,战争的爆发不会带来和平,只会把真正有良知的人推向深渊。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所遭受的伤害,而没有正视对侵略国造成的伤害,这种“反战”也不过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自我满足罢了。

-FIN -

《最后的食谱麒麟之舌的记忆》短评

-

5分钟前
  • R
  • 还行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8分钟前
  • Joy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