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小姐
Miss Marx
导演:苏珊娜·尼基亚雷利
主演:萝玛拉·嘉瑞,费莉西蒂·蒙塔古,奥利弗·克里斯,艾玛·康妮芙,帕特里克·肯尼迪,卡瑞娜·费尔南德斯,大卫·柯克·特雷勒,凯蒂·麦戈文,Marco Quaglia,Barney Wh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发生在19世纪,围绕聪慧热情、自由奔放的艾琳娜·马克思展开,她是马克思最小的女儿。作为第一批将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女性,她年轻时便投身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参加了当时的许多政治活动,关心劳工和女性的权益,并且致力于消除童工。1883年,她结识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教授、马克思主义者爱德华·艾威林——一个深深..详细 >
一部传记片,要容纳多少东西才能展示一个人的多面立体性?一个马克思一样的传奇,跟马克思又有怎么的区别?摇滚乐的狂嗨,是不是也同样是人生的燥热?
+,旨在表意的陈述
普普
故事就局限在情爱当中了,女性主义如此表现显得较肤浅,音乐运用得不错。
好喜欢《马克思小姐》对人物传记题材的女性视角表达方式,Eleanor从对阶级压迫的关注过渡到对男权压迫的关注,以及结尾马克思一家人概括自己的价值观的部分最打动我,两个部分Eleanor都直视着镜头,成年和幼年的Eleanor交叠在一起,那双眼睛诉说着她对truth的追求和go ahead的人生。历史人物也曾活在伟岸与灰败的交织中,但不妨碍他们确实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画面精美,叙事略平淡,节奏有点乱
4.3 我觉得最致命的是,作为马克思之女的传记片,拍得还不如那些没啥背景,朴实无华的人的女性主义电影。一方面是剪辑和政治演讲插入的割裂感,另一方面是时间跨度之大,完全没有效整合,单独拍她得知马克思私生子的前后一两年的故事反而更好,如同导演在《1988年的妮可》那样,就主角人生最后的几年,并保持了主要的气质
诺大城市竟无容身之所
萝玛拉·嘉瑞能把那么直白且不加修饰的大段台词说成这样也真是不错了。影片展现了马克思女儿背后的一些故事,题材倒是不错,但手法就有点癫了。我还尝试去理解品味了一下中间各种不合时宜的音乐,到最后疯狂的一段舞真是吓死人了。
很特别的传记电影,或许导演是想通过插入严肃性的演讲和突破性的摇滚乐来反差爱琳娜性格的叛逆不羁,但电影片段过渡的连接不太好,有种卡带的观感,但整体服化道精美,电影质感很好。影片中马克思之女爱琳娜将工人阶级遭受社会主义压迫与女性遭受男权社会的霸凌压榨联系起来,但呈现的内容不够,浮于表面。 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迎合他人的期待,照顾家庭与侄子侄女、照顾社会民众,唯独没有自己的生活,爱上自私自利的浪子后,她似乎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她的自杀我不认为是对选择的悔恨,更可像是对一切虚无和人性的厌倦她一直是特别的存在
叙事冗长分散,没有重点。伪女权,依然是一个情感描绘摇滚的音乐有些割裂,让最后的释放不伦不类
后摇左翼女权。马克思小姐的伴侣,他说他的父亲杀了母亲,然后他也杀了自己的爱人。
歪嘴妞为了角色也很拼,好想看到hours时时髦的样子啊拜托回春吧。女性精神上摆脱对男人的依赖很难的样子?宁愿去自杀也不扫地出门meh当然结合片中tossie的后一段公开演讲确实有时代认知局限。
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分钟
马克思小女儿传记,继承父亲志向,编撰共产理论著作,领导共产运动,倡导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上的独立,却无法放下自己的私人感情,被感情禁锢,她说的女人在婚姻情感上与男人平等的权力建立在脱离政府背书的婚姻,这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了自己,还给自己乱套了的感情给定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事实上自己也知道在扯淡。电影拍得满细腻的,重点不在她的丰功伟绩,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纠结和矛盾,加上一些新奇的搭配,比如现代化的配乐,还算描绘一个鲜活的共产主义斗士~~~嗯~~~。
go ahead者却自杀,还认为道德缺失是和坏视力一样是人的一个小缺陷而已,这是时代与社会给人带来的认知局限,纵然只是在父亲阴影下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真的思想解放吧。资本主义生活下为无产阶级劳工们的奔走也很讽刺。我只喜欢洒恩格斯骨灰时一起唱国际歌,仿佛只有那段有真实感。
平庸是最无聊的… (有几个镜头很卡拉瓦乔
#SIFF2021 梅陇镇 人物传记类电影,第一次了解马克思女儿的故事。影片里特别出彩的是艾琳娜马克思在影片中的几段独白,第一段独白出自factory hell,对于工人阶级的深入思考,第二段的独白表达了其对于儿童、女性权利的呼吁。作为一名思想家与活动家,影片里刻画出艾琳娜极具天赋的的一面。但是,艾琳娜的婚姻生活却是悲惨的,她为女性呼吁却不曾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一幕摇滚乐下的狂舞,是艾琳娜自己对于压抑的释放,也是摆脱以往的一切束缚,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隐喻。
#77Venise主竞赛第六场# 很无趣的像千千万万部人物传记片中的任何一部,观影过程中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我也在玩,不过结尾两分钟出乎意料的精彩,因此加一颗星
“打破第四堵墙”的意义在于“间离效果”让观众意识到自己在看戏,也提醒演员自己在扮演一个角色。以女性角度叙事,同时直视镜头,有点致敬索菲亚科波拉的《玛丽皇后》的意味。影片极具现代感,甚至有些超现实主义,用严肃又新闻性地描述历史,但却用现代摇滚的方式发泄对过去压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