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枯燥老套,还是展现所谓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
导演拼凑了一群外国军人做绿叶,以此来衬托主角的伟大、坚强、爱国等品格。
这种丝毫不加掩饰的宣传企图,是典型的五六十年代革命思维。
美国人也宣扬美国大兵,可不是这种老套的先遭到欺负蔑视,然后再激发所谓爱国心,最后完成逆袭的旧套路。
美式宣传是把意图隐藏起来,看不到政府的影子,也没有那种强烈的脸谱化性格。
高明的宣传都是润物细无声的,都是善于隐藏宣传意图的!
这种电影,看一眼就知道内容结局,看一眼就知道人物性格,看一眼就知道想表达什么思想,真是无聊透顶啊!
所以,爱国没有错,错的是导演艺术水平太低。
人物脸谱化、故事套路化,没有任何创新的想法。
看不到任何复杂的人物形象,看不到任何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看不到任何稍微的批判精神。
完全的假大空,完全的流水账。
可能导演本身水平不高,也可能导演本身就是一种兵蛋子思维。
综上所述,典型的教科书式宣传、新闻联播式讲述,根本不值得一看。
其实宣传是最需要用心的,否则会因为官僚主义的枯燥无味而引起人的本能抵触!
这部电影,就让人产生了本能抵触,没用心也好、没水平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一味媚上,想赢得口碑和票房,就得媚众。
一个导演,连取悦谁都不知道,还有必要再拍电影吗?
这样的电影除了军训给幼稚的学生放一放,还值得在豆瓣上评论吗?
就这,说多了累!
中国人,特种部队,集训没有中国军人参加过,但是他们却做到了最好,扬我国威,其实我们不是不注重人权,而是目前没有什么能伤害我们的人权,我们中国人就是能吃苦而且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跟持之以恒的耐力
时隔20年再看这部电影,已经没有新鲜感,坦白说剧本不够扎实,尤其最后的营救太过仓促。
放在当年看,这种实景拍摄确实震撼。
只能说《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系列借鉴的很好。
ps:对白居然是英语,这一点上算是很严谨了,只不过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感觉太别扭。
还有,看到侯勇的小鲜肉时期,想到他后来在军旅剧里演的首长,顿感这是从摸爬滚打中起来的干部啊~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5/charging-out-amazon22.html冲出亚马逊 (2002)本片获得2002年第2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与《美丽的大脚》共享。
电影讲述两个中国军人在南美洲猎人学校学习的故事。
两人中国士兵加入了一所专门训练“猎人”的学校,他们的猎物是贩毒分子。
两个中国军人,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
训练很艰苦,训练刚开始几天就有人退出,并降下自己的国旗。
训练中,矮个子因为靴子不合适,落在了最后面,使得两个中国军人都受到惩罚。
高个子不服气打算退出,但是在矮个子的阻拦下改变了想法,两人只好双双受罚。
随后的训练越来越艰苦,而且在打斗中高大的外国人瞧不起矮小的中国人。
矮个子只好奋勇反击,取得了胜利。
同时,一名黑人因为身体原因在深夜外出与护士见面,被教官发现。
这使得黑人与当晚值夜的高个子一起受到惩罚,并要经受加倍的训练。
一段时间后,士兵们进行实战去破获一桩毒品交易。
战斗中,高个子腿部负伤,黑人则朝自己开了一枪。
于是,高个子被医院留住,黑人则如愿以偿的回家了。
高个子也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想继续下去。
高个子在接下来的跳伞训练中刻服了自己的恐高症,获得了成功。
之后,在一次实战演习中所有士兵都被抓获,并遭受毒打,高个子宁死不屈并奋勇反击。
打斗一番后,高个子才知道这是教官布置的训练。
此时,毒贩们却攻进训练基地并抓获了领导者的女儿。
高个子奋不顾身的爬上直升机来到毒贩的船上,将女儿救了出来,并炸毁了敌船。
最后,两个中国军人光荣毕业,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学校。
本片是我看金鸡奖获奖影片以来最“主旋律”的一部电影。
影片为了表现中国军人坚强的意志、爱国精神,以及矫健的身手,使得剧情几乎惨不忍睹。
换句话说,电影情节已经白痴到不能观看的程度了,看这样的电影有辱我的智商。
片中的漏洞数不胜数,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让人不能理解的对白或者场景,我就不详写了。
再者说,浪费时间评价这样一部电影业不值得。
总而言之一句话,电影适合给幼儿观看,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接受不了本片扯蛋的剧情。
影片拍摄上,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达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产片的技术水平。
看着片中那帮毒贩的样子、枪战的姿势,以及画面、镜头、剪辑的运用等等,一种颇为熟悉的感觉油然而起:这不就是八十年代的港产枪战片嘛!
枪胡乱的打,炸弹随处的响,人乱糟糟的死,这种感觉好多年没有找到了。
估计本片编导小时候是看港产片过来的,颇有些致敬的意味。
前面那句话是笑谈,作为一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一个导演能拍出八十年代的水平,他可以去死了!
就这水平还拍摄电影,太浪费资源了!
总之,本片在拍摄上非常返祖,糟糕的很。
演员表演上更是无话可说。
侯勇、穆立新几乎没有演技可言,除了装作一副神勇的样子外,看不出任何情感上的变化。
本片中的外国人比前两位更糟糕,让人怀疑他们有没有演过戏?!
总结一下。
这样一部超烂的电影能获得金鸡奖,太让我意外了。
金鸡奖可以“主旋律”,但是也不至于把烂片选为“最佳”啊!
本片与往届的最佳影片无论是《天云山传奇》、还是《红高粱》相比,差距都是天壤之别。
金鸡奖的评委们脑子都坏掉了!
序列:0815Charging.Out.Amazon.2002.720p.HDTV.x264-CHDTV2012-05-20
现在来看的话是挺古早的那种煽情套路片,无论是情节还是手法都有点low,情怀分吧。
上次看过这部电影,高中军训的时候,2011年,还有《暖春?
》,看完好像还让写观后感来着,本子不知道还留没留着,这都过去十三年了,再再再感慨一遍,时间是真快啊,是得干点什么事情,不能就这么任时间自由流淌,偶尔回头一看好像这些年什么也没干。
这次看是minbing集训,10天封闭训练的第四天,匍匐前进爬战术29秒合格,这个好像还挺擅长的,投shouliudan30米,急救包扎,防毒面具,刺杀操,灭火风机、油锯操作,最关键的打ba,56半两轮20发,5发试射5发考核,7环、9环、7环、7环、5环,第一次摸qiang,爽!
后坐力是顶的肩膀疼啊。
训练其实还好,强度一般,只是居住条件太差,8人间又回到了高中时候,被褥也不干净,糊弄着吧,晚上穿T恤短裤睡觉。
早上六点起床跑操,迎着夏天的朝阳,感觉很好,以后可以试试早起,看看早上的太阳🌞!
来之前减了三四斤了,到70.5公斤了,吃饭很规律,每天有活动,希望这十天能再减点儿!
一部片子,还是一本书,做为观看者是择其善而学之,择其美而赏之。
尽管它里包含着一万个你不喜欢的东西,不赞同的观点,不理解的事物。
如果看完以后,只为换来一句句的反对,那么浪费的就是自己的时间。
这部片子显然是宣扬爱国主义和军人荣誉的题材,以王辉为主角的挑战生命极限的故事,尽管他身上有着很多的闪光点:关爱、坚强、勇敢、无畏,可是我总觉得有些牵强。
相比来讲更喜欢小龙的表现,第一个镜头是,小龙出列请求换一套小号军服和军靴,教官回复说: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训练过欧洲和美洲的学员,希望你像玉米一样快长,尽快适应这套军服。
在我们观看者眼里,这里可能只是一个调味品,更多的是付诸一笑。
如果换个角度来想,自己就是小龙,听着教官讽刺自己的这番话,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在心里。
还有小龙打王辉的那个片段,起因是教练发现有人在前一晚上去餐厅偷吃了玉米饼,而刚巧的是小龙给了王辉一块玉米饼在那天晚上。
小龙、王辉出列承认自己吃了玉米饼,但同时也否认自己去过餐厅。
这激怒了教官:偷吃了玉米饼,还在诡变,这就是你们中国人?
不堪受言词凌辱的王辉决定去敲响那个大钟来捍卫自己的诚实、证明自己的清白。
当他举起敲钟的铁棒的那一刻,小龙上前抢夺了铁棒,给了王辉一拳头,然后质问:你想想我们来这儿,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
然后转身接受了爬网墙的惩罚。
生活中苦难有很多种,直面风雪的时候,昂扬斗志可以让我们扛过这一关。
肌肉和强壮可以打败真枪实弹的侵袭。
然而更多时候,障碍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它折磨你的精神,它幻化成恐惧、疑虑、误解、屈辱、诱惑、懒散等等,武力打不倒它们。
而小龙身上就体现着去化解这些苦难的品质。
生命中,不仅仅需要挥起拳头的英勇,也更需要隐忍中的沉默。
另外,相比王辉英雄式的硬汉形象,小龙更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有对当与向望反差时的真情表露:本想出国开开眼,没想到训练这么苦?
也有对真实残酷的坦言:你看他们打的有多狠?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就害怕、退缩,在躺在坑里被活埋,他不停地直起身子反抗时,那个假装的犯毒分子用枪顶着他的头说:你想说了?
他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会给你说。
接着就闭上眼着躺在那里被一铲子,一铲子的土覆盖。
另外这里面还一位可爱的角色,就是那位真的去餐厅偷吃了玉米饼的大个头,他有两个特描的镜头,一个就是承认自己偷吃玉米饼,另一个就是爬网墙时把枪扔到了地上。
面对严厉教官的训诫,更像是一个爱捣蛋孩子接受教训时的憨实。
真实的世界,几个人是生活在仙境里的?
一些太“高大上” 的表现无法让世人学习,一个真实、亲切的形象会更容易地让人去体验到他和常人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他的敬佩。
被神圣了的东西反而会让人敬而远之,人人又都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弱点的,可是有时候却又不承认。
这矛盾的人生。
我只希望自己能有些像小龙身上的那些优点直面这个现实的社会,在严酷中不被打败,在屈辱中不被瓦解。
附一首小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玉小赤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er(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34942310/审美的改变,似乎是极其自然顺畅的,但当你仔细回忆时,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系列人和事甚至感情给你留下的印痕。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啊。
——一句无关的话那个年头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年少的我虽然天真,但是早已在夜里体验过了双手可以带来的兴奋和恐惧。
只是那种兴奋过于抽象,我始终不能说清是什么吸引着我一次次在夜里进入那团迷雾中,又为何在迷雾中攀爬了很久后突然下坠。
大概是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看到了中央六台播放的《冲出亚马逊》。
很多年之后,我会在浏览一部电视剧剧评时看到侯勇老师的截图,而那张截图又会让我想起那个观看《冲出亚马逊》时的午后,那是一段快要被遗忘的记忆,但是只一瞬间,所有的一切便在我眼前爆炸。
我仿佛又看见了主角们那油亮的皮肤,在粗糙的镜头中透出健康的颜色;还有麻绳加身的侯勇老师,绳子嵌入他胸和胳膊的肌肉中去;啊,对了,当然还有穆立新老师在被活埋前扭动的身躯,以及在被一杆步枪威胁后抿紧嘴闭紧眼大义凛然躺在土坑里,任由黄土一铲一铲落在胸口上的样子。
但现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主角们的笑,尤其是男二的:那是一种老实憨厚又不失狡黠的笑,比起侯老师的傻笑要显得灵气很多,在后来我也曾见到过类似的笑脸,那是我的一位同学,也是我很敬重的一位好友,他第一次对我笑时,我竭力掩饰自己对他的欣赏,却感觉自己的脸上的肌肉僵硬了。
《冲出亚马逊》无疑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甚至怀疑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想去参军不是因为当时的心情不好,而是由于一枚充满了侯勇老师和穆立新老师泡影的缓释胶囊在那个下午被我吞下了,直到多年后才发挥它的药效。
当然这样一部作品并不足以成为我的性启蒙电影,那个下午我只是全程盯着屏幕上的两个角色,即使是广告冗长重复且乏味也不愿意换台。
尽管我没有直接的对性的想法,但还是因为心虚而在家人面前装作满不在意的样子,同时暗自屏住呼吸欣赏着男主和男二的身体和五官,并因为他们僵硬而脸谱化的面部表情一次次感到心颤。
我想那个时候我是更欣赏侯勇老师饰演的男一号的,他倔强、坚强、土气、寸头,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浑身上下冒着傻气,却又十分迷人,我睁大了眼睛,就像年少的直男,只懂得欣赏女生脸庞。
我似乎不曾注意到侯老师在电影里露出过对东方人而言相当结实的胸肌,只是对他的肤色有过暗暗的惊叹。
这种美学体验后来影响了我很长时间,我甚至曾一度想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换上东方人的面孔,敷上同样深色且因流汗而油亮的皮肤,当然,现在看来,胸肌是要加大一号的。
而现在我越发觉得男二号的角色更为可爱讨喜。
他比男主矮了一头,丧心病狂的我甚至想用“短小可爱”来形容他,他也有着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寸头。
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男二号不需要担负像男一号一样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存在要轻松得多,也灵巧的多,甚至男二号的出身也是逃脱富裕家族安排的膏粱子弟——“请你吃烤鸭,我喝汤就够了”。
他比男一更加真实和立体,在他出于委屈和恼怒去敲钟的时候,虽然没有给正面镜头,但是我能从背影中感受到他的犟,而在那段关于烤鸭的对白中,我从他无忧无虑的眼神中又看出了男一少有的清澈。
而这都是当时的我不曾意识到的。
穆立新老师的出演,甚至在现在让我充满了保护欲,熟悉我的人,应该看得出我在这种臆想关系中的位置。
朦朦胧胧中,这部电影从某个方向指明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形象,也许这种形象是外在的,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日后我对一对理想cp的全部想象。
后来我曾几次重温过这部电影的片段,不注意光照而造成高亮的夜间镜头,军装的绿色、背心的白色、皮肤的棕色和背景中经常出现的大片色块常常刺激着我的眼睛。
再后来在《霸王别姬》中我也曾感受过相似的对男体的集中展现,但是给我带来最深也是最初印象的还是《冲出亚马逊》,如今想来,竟然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情在里面。
我怀念那个时候电影里的人物,他们笑起来都那么傻,那么容易就开心,那么无忧无虑。
曾有一些人同样在我面前展现过那种笑,我总会心头一颤,想起侯勇老师和穆立新老师,也想起一些被打上“曾经”的标签的人。
——2017年8月28日凌晨00:29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担当,不管是因为祖国收到了教官的侮辱而想要离开,还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负伤训练坚持到底,这都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尽管这部影片会有一些瑕疵,但是主旋律是对的,瑕不掩瑜,虽然最后王辉单枪匹马地解救丽娜,但这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相反,他所代表的是中国的军人,是一个集体,是我们的中国!
主旋律片中少有的优秀了,十几年过去了,同类型国产电影基本数不出(也体现了国内导演们的无能);本片最大的短板:一上战场就是狂轰乱炸,给人感觉这些特种兵都没有策略,全是单兵作战,拼体力;要不是就是导演担心泄露部队的作战技巧要不就是导演知识面太窄想不出所谓的特种兵战略;国产现代军事题材片中,比肩战狼(按年代来更优于战狼);还是期待国内导演们能多出些现代军事题材片,少些抗日战争片,历史不能忘,但多往前看,多关注当前;
何必为了反对而反对? 爱不爱国随你便,只要别卖国.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有介绍到某军区一个反恐教官,该人就是片子里王辉的原型! 在各国精英里拿到第一,就单是这种坚韧的意志就该被人尊敬.电影而已,能领略到哪种精神境界是跟智商有关的,何必谩骂? 爱看不看,没有逼你吧,这种素质真心劝你没变汉奸被千夫指之前就爱哪国就移哪儿去!!
第一次看还觉得巨精彩
电视上看的,还不错
国产片里面突出的
高一时,学校放的电影。
很励志
那时候小,没看过几部电影
军训时又看过一次...
CCAV6…
中央六台 外国猛男都打不过瘦弱男主角的意志 囧
许三多前传
这个一定要标记下,当时看这个电影看得超爽,而且竟然是中国拍的,忽略剧情的某些不合理,水准难得比较高
主旋律
傻的一逼
高中时看的,校长女儿好有气质,好爱国…
吃生肉
以国家的名义
我发现我小时候好爱这种爱国主义教育片....
军训的时候看这片子还要写观后感!~
典型的中国式yy片,祖国好强大啊~
高中的时候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推荐看的电影里面就有这部,后来中央六套又播过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