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看过台湾的《20,30,40》,不过,电影开场20分钟就想到这个名字,韩版翻译的名称却是显得有些怪。
不是编剧,现在也不算文字工作者,甚至对文字工作已经深恶痛绝,但是对那些编剧、作家、记者的故事还是很感兴趣,好像自己是那些人中的一员,或者是地下党看到组织,有隐秘的快感。
记忆中写的最好的是美国的《杯酒人生》,看到最后觉得想哭,可是又仿佛闻到满杀遍野的葡萄园里散发出来的香味,葡萄叶子在阳光下脆亮闪烁,仿佛少女的笑脸放肆而美好。
《杯酒人生》最后的结尾倒是忘记了,但愿它不曾给他一个美好的结局:功成名就,或者说有天分吃写作这碗饭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这一部韩国版的《20,30,40》,起初和最后叫我感兴趣的仍然是代表30的阿美的故事。
失败的作家,像是一无是处的人,他和其他所有一无是处的人一样觉得悲伤甚至绝望,她和他们唯一不同的地方常常是,他们总是会欺骗自己胜过欺骗别人。
在经历一次次失败的时候,任谁都会想:我是不是走错路了,我是不是该看看是否还有别的出路,更何况在青春的尾巴上,就连青春也仿佛是夕阳,一点点如清晨的路灯次第的灭了。
故事中喜欢告诉我们希望是美好的,所以那些开始看起来落魄的人最后都会得到一个美好的结局,这时候回头看当时的挫折好像那些挫折是为了今天准备的似的。
实际上呢?
电影中阿美因为莫名其妙的诚实(或者是传说中的爱情),最后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婚姻,她安慰自己说不后悔,并且安排男主角来一段申请告白:我们从此永远不再相见,让我们从此永远寻找对方。
她真的不后悔吗?
这种安排甚至可以那成另外一种“政治正确”,阿美一再重复多半是说给自己听。
事实上,她确实失去了一段可能给她幸福的生活,或者,这只是反证:这样的故事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这部电影的编剧不晓得是不是女性,我怀疑阿美多少有她的影子。
否则,那台词看起来真是揪心——阿美和会计师喝酒回来的路上,阿美:我一无所有,没有一盏灯等我回家。
阿美和会计师分手:我们从此永远不再相见,让我们从此永远寻找对方。
这样的临别赠言可以有另外一种解答: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次找到对方,重新开始。
甚至,就是在三人一起去换了发型正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会计师深情款款拿着签证出现在阿美的面前。
美好的美好的结局真是害人不浅,不过,“爱是勇气”,也是希望,没有这些,我们又要怎么面对夜里长长的街巷?
路灯闪烁,当它是爱的歌,够我们温柔缱绻,挡一阵长风拂面。
08年写在别处的一个观后感,移过来:一个心中充满了梦想的嗜烟女编剧。
一个她怀才不遇的歌手男友。
另一个美籍会计男友。
她正在更年期的失婚姐姐。
更年期姐姐的小她近二十岁的小男朋友。
和她的同性恋小侄女。
最后那个与她有不同世界观的会计男友在回美国前与她告别的时候抱了她。
说,我们以后都不要再见了。
我们各自去找自己的幸福吧。
然后毅然决然地走了。
更年期的姐姐最终被孩子一般的执著感动了。
外甥女终于发现自己爱的不是男友,而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女友。
在她将要离开的机场里,亲吻了她。
她在旁白里说。
我们总是在受伤。
却不想让别人发觉自己的伤口, 而这个努力掩饰的样子,看起来才更加悲哀。
这是前几天不小心不知道为什么播放器里出现的韩国电影。
名字叫热情似火。
一点也不热情,一点也不似火。
一个冒充很阳光的哀伤片子。
这就是生活,女人的生活年轻的时候有梦想,一直希望实现它,可是好难,要寄人篱下,要一直忍受不成功。
直到有个男人可以给你全部的时候,真希望融化在他心里,可是,回头看看,自己的生活,原来,一直是自己的,一直是真实的,追求梦想的一路上,虽然辛苦,却真真切切的完整,于是,挣扎地抽离,继续自己的生活痛恨每月的那几天,好像绵绵无绝期一样,可是有一天离开了,发现自己已经习惯做个女人了爱情,也许真的需要勇气,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幸福,不是就好么?
女人之间的友情,有时候像爱情一样来的真切,心心相惜地怜爱、依赖,直到不能没有彼此
我认为好的电影我会做笔记,和我只要听到好的话时的习惯一样,打开记事记下来。
剧中阿美和会计师最后一面会计师的一句话,我看的版本翻译的是“我们今后不要再见面了,见后背吧”,看其他人分享的版本是“我们从此不再见面,让我们永远寻找对方”。
一个直译一个意译,我无法说哪个更好,只想说遗憾自己不会韩语,看原版才有最好的味道。
爱是勇气。
我认为这是全篇的主题。
还有打动我的地方是阿美和会计师的第二面,在回家的路上,阿美说“我一无所有,没有一盏灯等我回家”,以及“不知道规则的游戏我们能玩多久”,这两段的刻画真赞。
最后引用有篇评论里引用的大仲马的话:人类所有的智慧可以归结为两个——等待和希望。
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老老实实看个完整片子的心情。
总是刚刚看个开头,就想跳到最后看结局。
其实在看《热情似火》的时候也有这种冲动,可是忍住了。
女人绝口不提的三件事:失贞、皱纹和心里真实的想法。
人都是复杂的。
女人更加复杂。
根本分不出好与坏。
事情都是说不清楚的。
并不是看起来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我也想象阿美那样,收到一个希望。
希望对任何人都重要。
已经有朋友说过了,这是韩国版的《20 30 40》。
足够一针见血。
明明地域不同,文化有别,为什么偏偏都要捣腾出一部电影,将女性按照年龄分门别类呢?
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不同年龄的女性似乎总是处于明显或者隐晦的困境中。
少年、青年、中年,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青涩、柔顺、坚韧的女人在背过脸去面对自我的时候,总有困顿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形。
如何获得爱情,取得成功,赢得幸福,让身体和心灵于变化之中不失平静,似乎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就年龄而言,女人是敏感的。
若是亭亭少女,也许迫不及待赶快长大,挺直肩背,抬眼打量期待已久的广阔世界;若是人过中年,诸事皆不圆满,耐不住倦意渐生,回首往昔,暗念昨日当我年青时。
但,若真是青春年少,往往生活又是另外一个德行。
好像电影中的女主角,蓬头散发、呆滞迟缓,剧本改了N遍还无任何头绪,拣起半支烟掸掸灰尘就往嘴里扎,不靠谱女青年的气味就这样飘荡开来。
日子似乎还算混得下去,青春仿佛没有丝毫劲道,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上下不靠,三五不着。
于是,相亲,穿着白衣扮成淑女,盯着桌子对面的男生,琢磨要不要啃这‘鸡肋’。
谁知备胎先爆胎,剧本终于改不下去,她失恋又失业,直接喝高又偶遇相亲对象,淑女的伪装荡然无存,先是胡言乱语,再又勾肩搭背,最后亲密接触很是热络一番。
就是由着这酒后的真实和率性,相亲的男生爱上了她,他开始为她安排生活,出国结婚、留学。
生活好象步入一条捷径,她可以笔直踏入平稳、富足的新生活,虽然她自己也不确定到底爱不爱这个人,梦想放弃得够不够彻底。
为了顺利获得美国签证,她依靠着男友的经济实力,拿着一份完美的虚造履历,压制着隐隐不快的心情。
但是,在签证官的质问之下,她的自尊被双倍的重创。
对于女人来说,真正的自我是无可匿藏的,即使那个人爱她,即使那个人富有,不肯从内心依附于婚姻,别人的爱情和财富只能是她的身外之物。
女主角的姐姐可算成功熟女的典范,事业有成,自信独立,有个闺女,不要婚姻,美丽和性感没有随着岁月褪去,恋情似乎手到擒来。
然而,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她工作狂的生活方式更像是充填孤寂的镇定剂,她没有办法郑重其事的爱恋,若即若离地在自己和年轻恋人之间制造隔阂,却首先伤害自己。
她是那样害怕衰老,害怕自己失去女性的魅力。
更让她难过的是,真正最能伤害女性的恰是女性。
比她年轻的女子,别有用心地刺激她,让她以为自己再也无法拥有真诚美好的恋情,只能在如火的热情之前萌生退意。
女主角的外甥女儿,小小年纪,却有点早熟,在家里颇有家长风范。
在飞速前进的世界里,她搞不懂爱情的萌芽期怎么这么缓慢,在闺蜜事无巨靡的指导中,她笨拙地练习、尝试,爱情却慢慢变了方向……生活为什么会是这样,每一步都寸步难行,但又永远停不下脚步:长大、变老;接纳、放弃;远离,回归。
还好,在跌荡起伏之中,人们也许会回到某个起点,但这起点永远不会是最初的那条直线。
女主角直视真实的自我,不打算将婚姻作为人生的退路,放弃让她疼痛,也让她醒悟。
她火急火燎得找到颓废失意的导演,取出自己精心修改的剧本,决意再努力尝试一次,她眼睛明亮,沉着稳健地说,包含汗水和热切的剧本是她的宝贝。
如果女人没有通往幸福和成功的直通车,那么放开大步自己走,也许缓慢艰辛,但绝对踏实坦荡。
姐姐若有所失地回味没有真实感的恋情,却发现自己的猜疑、忐忑,让简单变得复杂,让真实变得虚幻。
原来,两个人在一起,真的可以与年龄没有关系,而人生之中的春天也不会只有一次。
小女生在懵懂之中终于苏醒过来,明白了女人不但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还可以选择去爱什么样的人。
这让我想起《20 30 40》,都是最年轻的女生,都在人生初次的躁动中爱慕另一枝花朵。
也许这是一个关于女性的隐喻,初次的爱情开始之时,即是接纳自身性别的起点,爱上自己的性别,才能包容这个世界。
20岁、30岁、40岁;少年时、青年时、中年后,如果所有的女性都不得不直面自己所处的困境,那么不必将困境看作深渊,不必在心底认定自己永在谷底。
困境是一个平面,女人所做的,只是四下张望,认准一个方向,走过去、走下去,自己去突破所有的阻碍和壁垒。
正如电影中的三个女性,最后并肩而行,美丽、挺拔、自信、勇敢,她们知道必然到来的痛苦但不畏惧,知道不可避免的困难但不逃避。
她们果真——热情似火,无可匹敌。
还好。
这个是韩国版的20 30 40 当然,年龄确有差异。
平淡。
只是平淡。
有人就喜欢这口。
新意还是小姑娘,原来是个蕾丝边。
很好。
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
但由于影片是从女性角度拍摄的,所以还相当不错。
妈妈事业有成,在忙碌中与年轻男子有了感情,本是萍水相逢但又交错不清,问题是又面临着停经这个中老年女性最大的问题,该如何处置。
高中的女儿青春萌发,对爱情充满了追求,可惜男友似乎不解风情,反倒是同性密友更有感觉,如何面对自己的性取向。
小姨事业失败,男友不想结婚并且有外遇于是分手。
相亲了一个好对象,可是似乎太过正统,加上前男友的情感未清以及要出国结婚的问题该如何决择。
其实这三种情况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但由于此片是女性角度,倒有了相当的新意。
片中的女人们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妈妈接受了年轻的爱,月经也来了,她还是一个女人。
女儿勇敢面对着自己的朋友和情感。
小姨则勇敢面对自己,选择了重新开始事业。
在片尾中,三个漂亮的女人走在街上,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这部片,一般般吧.如果不是有那个会计师的出现,我大概很难看下去.那个忘年恋和同性恋....实在是....也许是我自已的接受能力差吧.
三个女人代表了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三个阶段。
阿美的侄女姜爱是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小蕾丝边,她跟D是闺蜜,她们一起上学,一起打零工 一起探讨如何追男孩子 怎样添嘴唇的姿势最性感,甚至一起练习如何接吻 两个青春美少女稚嫩的嘴唇触碰再一起的镜头给人一种很纯的感觉,D跟姜爱形容初吻是如何的美妙。
可是姜爱发现跟好不容易追来的男友初吻 没有跟D的练习吻来的美妙。
当然她们也会有矛盾,那天在图书馆D吻醒了正在趴在书上睡觉的姜爱。
姜爱睁开眼却发现D在跟别人女孩子在一起说笑,嫉妒的火苗窜起 从此姜爱不再接听D的电话 也不再看她的短信,直到D出国的飞机起飞前一个小时才反悔 赶到机场 两人拥吻在一起。
现在觉得女同性恋 肯定比男的多,你不常见两个一起牵手逛街的男生 肯定见过一起牵手逛街的女生,女性之间那种甜蜜的小友谊是最容易发展成同性恋的,不经意间感情慢慢升温 只要有一方大胆一些 挑破这禁戒... PS:其实蕾丝边也没什么,如果社会和家长不是那么强烈反对的话。
阿美算是个失意编剧了 在一个没有拍过电影的导演要求下 不断的反复修改剧本,还谈了个失意的搞音乐男友-后来还被发现出轨。
经人介绍认识了成功有为对阿美又很好的会计师成元,两人阴差阳错的也慢慢产生的感情,不幸的是无赖前男友 又不断纠缠,阿美经不住诱惑跟他上了床 被侄女尴尬的当场看到. 搞砸了与成元的爱情.女人都是经不住诱惑的,只要还残存着些感情 只要你肯放下颜面 死皮赖脸的纠缠不放 那你还是有机会的。
PS: 好像很多韩国女人都那样 说话时候大大咧咧 小的时候肆无忌惮...对阿美姐姐更年期后婚外的恋情就没什么说的了,(那男演员演的太假)。
事业成功后的更年期女人在恋情上总想占主导地位,说男友是小孩子 总粘着她(虽然导演要求他热情一点,但是明天能看出来他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上完床还扔一沓钱到床上。
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影片结尾是姜爱,小姨,妈妈 三人一起争厕所用, 姐姐因为恋爱,大姨妈再次光临 兴奋之余 要请女儿 妹妹吃饭. 三人一起拉手欢乐的走在街上 让我切实的感受这部女性电影也是很有看头的...PS:主题曲很好听 值得你在酷狗里搜一下 "热情似火 主题曲"七个字.很"热情似火"...
励志版女性小电影
挺喜欢金敏喜的
喜欢~~~~~~
还好最后没找前男友,不然真要打负分了,不过太理想化的故事真是没有共鸣啊
晚上胃难受起来看的。。。觉得不错。改天再看一遍。
我为什么这么爱看金敏喜啊!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一出韩国的20,30,40.
比起情事节奏快好多而且性格也大有不同,唯一不变的是炮友依旧是年下肌肉小伙儿啊!!!米苏老师大发啊!!!仙女儿下凡啊!!!多金御姐啊!!!激萌啊!!!求罩啊!!!(即使影片本身多有诟病但演员好才是真的好啊拯救了整部电影的无力好么!!!
记忆最深的是它的主题曲。
韩国版的203040.
amar garato(爱需要勇气)~我们永远不要再见面,让我们彼此寻找
好久没看韩片了,因为那种矫情是在让人倒胃口,后来看到别人的推荐,就看了一下这个片子,总体来说,还不错!
爱 是 勇气
气死我了 他们为什么每次去咖啡店咖啡喝一口甚至一口不喝、吃饭也一口不吃就要走啊……
没啥意思,演员不给力
结局不烂俗 这点好
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爱情际遇,彼时的金敏喜青春逼人——故事无非是热热闹闹的情感文艺喜剧,但影片里洋溢着由银幕之外漫溢而来的千禧年初的轻松氛围,突然就觉得当下真是无趣而憋闷的时代——看起来寂寞无关物欲,而本质却又是被高科技低生活掘开的精神坟墓,愈发稀薄的人际关系,愈发冰冷的生存法则,践踏着信仰也埋葬了理想。
比较乏味,三个女人都挺讨厌的。
看过就忘的电影。
为了稚嫩的小金范有木有~~~小金子最有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