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乐在进步。
从本片开头登场的时刻开始,我们就可以看见余文乐在演技上的野心。
尽管整体色调昏暗,但这是纯正的香港电影,并且夹杂着那么些黑色幽默。
以前,我以为余文乐只能去演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人物,但在本片中我们却的确看到了他完全可以表现得很张狂、很黄很暴力。
虽然不是什么好角色,但却是很好的演技考验。
冲着他的这份野心,推荐一下此片。
因为我喜欢努力的人。
---http://www.leeforce.com
刚看完 很心痛的感觉 喉咙一直很不舒服 一直在祈祷 一直期待有个人能出来拯救他们 改变这一切 让他们得到生活的机会但是……那只是合家欢的泡沫桥段吧 残忍无奈 才更现实赊来的几盘破烂盗版音乐碟原来可以来得比闪耀钻石更醉人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的房间 跟深深深爱的人在一起 在一起……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将波涛掩盖好想许下去海边的诺言 离开这里 他会带她离开这里肮脏不堪神经质的男人为了你 什么都可以不顾 什么都愿意 担心你 却又不敢轻易触碰你我想 如果我是她 我也会紧紧抱住他 我想带他一起过上崭新的生活 我会努力!
暗面童话起初,没抱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尤其是故事开始时小女孩那段Loli无比的旁白。
还以为某个香港新晋导演要开始故作姿态的讲故事了。
直到汗流浃背的胖子出现,眼前的景象一转,观众一下子被拉进了那个闭塞阴仄的城市边缘,暗调色彩,还有闷闷的亚热带气候,往日光鲜亮丽的港人形象换了一套真实面目呈现人前。
在这个摩登城市最阴暗无光的角落,拥挤的阁楼里面各色妓女上演着讨好客人的戏码。
查抄、错杀、小女孩的意外来临、躲避、余文乐的N重身份。
看到这儿不禁灭了最开始的幼稚臆断,的确是个凌厉干净的开头,节奏控制得紧促有节,抓人眼球又埋下不少伏笔。
接下来那股吸人的气场,全然来自镜头下狂飙演技的余文乐和无色自超然的冼色丽。
这么些年,余文乐扮演的角色总体不出穿着警服的气质小生之流。
如今蓄起胡子演绎身份复杂的混混,没有太多作势的雕琢,出镜时候却让人差点认不出来。
再看冼色丽,虽然扮演妓女,身上却透着股女人艳羡,男人渴望的超然气质,再带上一个清瘦苍白的表妹,不需过多表演,这对盛开于腐朽之地却清冷纯真的姐妹花便已被简洁到位地勾勒出来。
直到乞丐(樊少皇)的出现,才蓦然觉得兼导演与编剧于一身的郭子健是下了大力气在情节上的。
几条支线分别进展,隶属理性的悬念剧情与隶属感性情感桥段比例恰当,一边促着观众屏息看下去,一边又撒着不温不火的催泪弹药。
悲剧通常荒唐,剧中的主要人物也没有泾渭分明的好坏之分,只是在逼仄的环境紧凑的时间之下做了一件又一件无法挽回的荒唐事,而荒唐过后短暂的温情便成为闪耀在黑暗之中的人性之光。
不得不陪客的冼色丽在交欢过后独自吞咽那晚余文乐准备的面条,小女孩让乞丐进屋品尝热腾腾的饭菜,还有在色情杂志中翻出来的绿宝石童话簿子。
影片选择在血腥激斗场景的间隙中,把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日常的善意的情感若无其事地表现出来,展现美好的同时亦为进一步的毁灭埋下伏笔。
影片的高潮汇集在结尾那段大厦戏中,受伤的乞丐与小女孩的那段对话无疑是本片中最感人的场面:我媽媽說,我莊得像頭牛我說以後我長大了要像樹一樣高,一樣莊要帶她到樹頂去看風光可是我媽媽說,當樹不好樹長大了會被人砍掉的還不如當河邊石頭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你和我還不是一樣的嗎?不一樣你不是青苔你是花一切标签在这个刹那被剥落,乞丐愚昧却天真的举动让我想起黑暗中的舞者中那个错手杀人的母亲。
然而残酷的现实并不允许悲悯的救赎。
小女孩声嘶力竭的央求也没有阻止余文乐扣动扳机的动作。
没想到黄雀在后,印巴人闯入战场,奄奄一息的余文乐与乞丐都为了女孩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如同旁白中那几个沉沉的字。
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這段的情节个人认为是影片的一处败笔,把原本余文乐与乞丐的冲突转嫁到了面对另外两股势力上。
或许导演原意在引发更加激烈的戏剧冲突,可惜第三方第四方的引入过于生硬,给人一种刻意繁杂之感。
但是总体来说,这确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其可贵之处在于能在警匪、黑帮片这些近些年来已经被港片用滥的题材中凸现单纯的力量。
之后在字幕中穿插的隐藏剧情也不禁让人又发笑又唏嘘。
能把这样一段含义深刻的剧情放在完全容易被人忽略的片尾字幕中,奉献给那些细心又有耐性的观众,导演必定是有气节、且耐得住寂寞的。
一颗绿宝石引发的血案,或者野兽保护小萝莉,哪一种都很适合这部电影。
樊少皇饰演的野兽杀手让人印象深刻,但他国语版的配音很出戏,不禁想起如果是王宝强来演的话,可能会更加出彩,很适合他的一个角色。
电影开始和结局用了一个童话故事的寓意,想法是好的,效果没呈现出来。
余文乐曾经是卧底,因为档案记录不好升职无望,变成了混迹于灰色地带的不良警察。
阿姐的儿子在廖启智的地盘招妓时意外身亡,妓女担心事情败露而秘密弃尸,为了找儿子,阿姐让余文乐去跟廖启智谈判。
故事本可以从阿姐找儿子开始,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直到最后再由谭俊彦抓到妓女捋清来龙去脉,这样也未尝不可。
另外动作戏太少,力王发挥的空间不足,显得不够残暴不够典型。
最后牺牲之前,应该好好来场打戏,还能为电影再加点分。
廖启智自然不认,被杀手樊少皇伏击,逃跑中不想竟意外被余文乐误杀,樊少皇反而成为了目击证人。
樊少皇为了帮助小萝莉,神志不清之下大打出手,连小萝莉的表姐也就是余文乐的情人也重伤昏迷,两人新仇旧恨总是要算的。
只是幕后黑手要杀人灭口,可惜都被樊少皇反杀了,而余文乐也终于被阿姐点通了事情的关键,一切都是廖启智的左右手所为。
不知该说天网恢恢还是恶有恶报,总之一切来得那么凑巧,一群打劫完银行的外国人团灭了左右手。
而当小萝莉有危险时,余文乐和樊少皇拼死保护,与对方同归于尽。
樊少皇临死前说小萝莉不是青苔,而是花,但我觉得青苔也挺好的,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花虽好看却也娇贵,估计樊少皇是想表达小萝莉就像希望一样,而她表姐肚子里的孩子,无疑是余文乐的希望,可他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出生与成长了。
“我妈说:“我壮的像头牛。
我说我以后长大了,要橡树一样高,一样状;要带她到树顶去看风光。
可是我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
这就是电影名字“青苔”的含义。
这部电影实在是太好了,我现在发现那些没看过的香港电影的时候,觉得“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电影啊!
我看完之后简直震惊了。
”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阿丈是香港深水区的一名放蛇警察,作为底层的警察,阿丈整日与一个难得见光的世界打交道,这里充斥着暴力、毒品,是社会阴暗的一个角落。
要想在这里生存,丈不仅要学会如何做警察,更需要学习黑道的生存法则,渐渐地丈的身份越来越模糊,他生活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Lulu是这一区的妓女,阿丈与之保持着来往,却始终没有将关系向前推进。
一次意外,丈误杀小头目四眼堂,神秘杀手是唯一目击者,为了自保,阿丈和神秘杀手展开了一场追逐… 再往后走的时候,阿丈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阴谋。
“阿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能怎么办呢?
” 阿丈生活在一个不明不白的灰暗幻境之中。
做不了警察,也成为不了正经的小混混,其实看上去很好的生活,但是对于阿丈来说很难过的。
因为阿丈当不了自己梦想之中那种正义的人,可是阿丈也无法说服自己去做一个真正的小混混,所以阿丈很难过。
阿丈在身为一个小混混的时候,和警察联手,端走了妓院。
但是看似做了好事的阿丈,其实端走的妓院只是那些年龄大的女孩儿,等到换了一批新来的女孩儿的时候,他们就会这么做。
这就叫做“钓鱼执法。
”其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阿丈还是很难过的,可是阿丈也没有什么办法啊。
阿丈很喜欢女孩儿露露,但是阿丈也没有办法带走露露。
因为阿丈自身难保,因为阿丈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又怎么去保障露露的生活呢?
所以阿丈从来没有许诺过露露一个未来。
但是在露露因为被人打而住院,查出来怀有身孕的时候,阿丈还是一心一意地守在露露的身边,笨拙地给露露放一些经典老歌,笨拙地给露露念一些故事。
后来,阿丈还是死去了。
但是阿丈是正义地死去了,因为阿丈救了一个小女孩儿,做了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种正义的人,阿丈完成了对于自己的自我救赎。
也许有些生命,就是如此的吧。
“妹妹:我曾经遇到一个武士!
” 小妹妹因为自己的父母亲去世,所以只身一人来到了这座城市。
到了这里之后,小女孩儿想要赚一点快钱,于是就成为了一个“小姐。
”但是在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钓鱼执法,很多女孩子被抓走了,她的姐姐带着她躲在了阁楼上。
妹妹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乞丐。
乞丐穿的很脏很破,但是妹妹做完饭菜之后还是会给乞丐吃,让乞丐吃的饱饱的。
妹妹第一次即将接客的时候,乞丐冲了回来,原来乞丐是一名隐藏的杀手,他虽然是一名隐藏的杀手,但是买他的人其实并没有付钱给他。
所以他成为了一名乞丐。
乞丐因为是一个杀手,但是他被暗算了。
虽然他按照买他的人的要求杀掉了那个老板,但是最后这其实是一个圈套,买凶的人要干掉乞丐,肃清门户,让所有之情的人都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然后买凶的人刚刚好可以得到老大的位置,真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计划。
最后阿丈和乞丐都死去了。
但是他们两个都保护了自己最想要保护的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生命,就是这么破碎的吧。
也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可就是如此了,如此而已。
看完之后,内心深处堵堵的。
只能够无端端地叹一口气了吧。
最早关注余文乐是在早期他与杨丞琳主演的那部偶像剧《爱情白皮书》里开始,那时候的他像极了我年少时暗恋的男生XXX,忧郁、迷人、轮廓分明,又带着点女生才会有的羞涩感。
是谁说的,女人是感官动物,当看到像余文乐这样的男生出现时我的内心还是暗暗欣喜了一把,不可否认像这类型的男生很受得女生待见。
(至少包括我)但是在此剧里余文乐早已丢掉当初《爱情白皮书》里青涩腼腆的欧阳挂居的味道,跃升为一个带着痞气比小混混还小混混的“放蛇”人,成天无所事事的游荡似乎自从卧底失败当不上警察后再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找不到存在的意义……直到LULU(剧中角色名)的表妹阿花的出现。
我为什么不是说因为LULU的出现而改变了余文乐呢,虽然的的确确也与LULU有关系,但是因为他们相遇时余文乐就已经是个小混混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了并无什么大的改变,但阿花却是令他当上了骑士当上了一个敢挑战恶势力的英雄。
LULU是一个妓女,余文乐是她的常客。
在双方的心里,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关系那般简单。
似乎在这个大千世界在这个颠沛流离充满黑暗肮脏的世界,只有双方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他们已经不自觉的把对方当做自己心灵上可以存放一些精神的寄托的对象。
所以当LULU因为阿花的关系被樊少皇饰演的乞丐殴打成重伤入院一直昏迷不醒并检查出已怀孕时,他开始有点惶惶然他开始很悲伤很激动。
他不仅担心LULU的生命安危以及阿花被樊少皇带走后会发生的事,还担心樊少皇会供出他在黑社会头目堂哥死的那晚与之呆过一起的事实他怕被警察怀疑是凶手,樊少皇的另一个身份是杀手。
他是堂哥手下阿星用钱买来去干掉堂哥的凶手。
所以余文乐势必得找出樊少皇干掉他,为自己也为了LULU阿花。
当影片出现了阿花这一角色时,我从未意料过她是整部电影的主线,在后半段几乎所有的角色剧情都得围绕着她去进行,一个十一岁的少女从其他地方来到表姐身边也想学她一样从事妓女赚钱但偏偏在她初次会客的这晚由于频频发抖而被客人生气的烂骂着无论如何在那晚一定要干到她,又被刚行完凶的樊少皇撞见且不惜狂性大发杀害了阻拦他带走阿花的人,用樊少皇的话来说他是来救她的。
很明显从他救走她的那刻开始,阿花是不情愿被他带走的,任是谁在你面前狂暴的杀害了人之后且欲将你带走你都会忍不住害怕的把。
阿花就是这样,她看到了这个乞丐残忍血腥暴力的一面,就算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拯救她,但她还是忍不住的害怕。
让我最震撼也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是:余文乐与樊少皇的牺牲。
当阿花被阿星的手下带走时,樊少皇倾尽全力与之搏斗去保护她,搏斗过后自己已是全身血迹奄奄一息,而此刻余文乐闻风赶到现场正想举枪了结樊少皇殊不知却被阿星开枪打中,但我想让他们更意料不及的是突然出现的印尼匪徒,一阵枪声过后阿星与其手下全都死亡。
匪徒发现了阿花,欲对其奸淫,此时樊少皇已静止不动,余文乐中枪后躺在地上想起来阻止却被匪徒同伙残忍的用长柄枪暴力的殴打毫无还击之力……我完全想不到已经奄奄一息的樊少皇还能够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去干掉匪徒护阿花周全,而在另一边余文乐受到重创之后居然也还能够绝地反击,而后身中数枪的他是靠着如何惊人的忍耐力才能够忍下那口死亡的气息奋力的奇与匪徒搏击?
那股气力那股精神直逼得我落泪,当残暴被正义战胜即使是用死亡换来的,我也大叹过瘾,我是女生我见不得血腥但是当看见余文乐与樊少皇近乎残暴的去反抗邪恶势力时我是开心的我是连一眼都不舍得眨。
骑士终于可以保护到他们所想要保护的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就如同青苔一样卑微渺小,但在那一刻他们人生的价值他们生命的终止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死亦无憾。
28届香港金像奖 新晋导演 郭子健。
冼色丽给人个惊喜,很美很美,看起来很纯。
其实本片不怎么好看,不知道这个奖是怎么颁发的。
当年看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影片《恋之风景》,获得很多惊喜。
这次也是为了获奖影片才看的《青苔》却发现令人失望。
本片和《黑拳》的风格路线比较接近,但最后的表达,却达不到前者的效果。
亲情、故乡情、人生路给的启示,前者会更加令人唏嘘。
从《证人》和《男儿本色》就发觉个事情,白话和普通话结合的影片,总是令人感觉不伦不类。
痕迹太明显了,或者说,香港导演,不太在意普通话的对白表现,只要能说就行了,这样反而感觉,说普通话的演员,声音比较生硬,表演痕迹太重。
片尾字幕的画面给了人一个惊喜,原来胖子还活着,母子团聚,同时斩妈扮演者邵音音和冼色丽的片尾曲《偶然》也是娓娓动听,可惜我没找到,最后下载了蔡琴和陈秋霞的版本。
最后说下,本片有露点。
因为不好看,就不推荐了。
电影像它的名字一样,厌光。
我们看到的都是像蛇虫鼠蚁一样的生物,在这里我并不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带着优越感地讲述我对这类生物的鄙夷和厌恶。
我只是觉得这些人跟这样的生物在气质上有种吻合。
我这种俗人绝对不会对他们亲近。
但他们的故事确实让人动容。
这不仅仅只是用血、泪和疼痛筑起来的一种壮美。
我喜欢海边的时候那种淡然,像是来不及悲伤就要继续谋生的现实。
小女孩扔绿宝石的时候,我就想起了rose的海洋之心。
事实再一次证明,我就是一俗人,我真是很心疼含金量这么高的宝石就轻轻松松地被抛进海里。
就算它不是价值连城我还是会舍不得。
这颗绿宝石就是那个童话故事的主角,青苔就是这个电影的主角。
在现在的社会,很黄很暴力,见多了,可因为小女孩张殊凡,很黄很暴力被放大了。
同样,在《青苔》里,依然是小女孩,犹如一股清泉,试图在冲刷着全片渲染着的很黄很暴力的调调。
这是一种成功的和谐?
或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仁者见仁,答案留给各位看客。
真如同刘德华《黑蝙蝠中队》里的“命运的编剧换人做”,本片前三十分钟和后一个小时反差好大,前三分之一是成功的杜琪峰商业电影,而剩下的急剧转型为王家卫式艺术电影,我个人还是吃不消这样的电影安排。
另外,我也玩一把穿越,如题,本片像极了国产奇迹电影《疯狂的石头》,由一块貌似绿色的啤酒玻璃碎渣子贯穿了全剧,可能是我个人的艺术品味不及格,看不出这块最后被含恨丢弃进大海的“玻璃碎片”在这里隐喻了啥,为了鸟石头,流了N多的血,死了N多的人,干脆本片就叫《一块玻璃引发的血案》了吧!
不过也不能对编剧太苛刻,毕竟我没有付出本应付出的电影票费,如果能心平气和的观看全片,对里面的打打杀杀视而不见,对南洋人的极其老土的上位阴谋视而不见,权把电影看做生活在城市阴暗下的小人物悲惨生活的记录片,那也是心灵上不小的收获。
谁是青苔,谁是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遇到了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无奈。
影片想法很好,要传达的意思或者是要展现的东西也很明显,无非就是要告诉大家,底层的生活与其的众生相。
可是,影片到后来,节奏是失控的,后面活生生变成一部很八十年代的感觉到犯罪片,小女孩到底是青苔还是花,我不敢妄下定论。
但是,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既有对性工作者的描写,也有对南亚人士的描写,可能力有不递,给人的感觉太流于表面,所以就给人感觉不论不类。
说是文艺片,缺乏深度。
说是犯罪片,力道用过头了。
里面演技最好的是小女孩,余文乐和樊少皇不过不失。
真可惜了班底,邵音音和曾志伟在这里就基本亮个相,对片子毫无推进作用。
而故事性也不强,基本好像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好。
其实我觉得如果把它拍成纯文艺片,删掉那些动作情节,也不失为一部有亮点的片子吧 。
郭子健的片子分数普偏都不高,我觉得他还没找到自己的路子。
但是,在如今港片没落的大环境下,像郭导这样的年青导演,还是要期待他们能扎根香港,为港产片作出贡献。
毕竟,像郭导这样土生土长的年青香港导演身上,还是能找到那一丝丝港味, 这是最珍贵的,因为它缺乏。
真的很讽刺,随着国内电影红红火火,百花齐放,可是最初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却凋零在这资本狂潮里去,不禁令人惋惜不已。
我觉得青苔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或多或少也暗指香港电影现在的生存状态。
差点以为是郑保瑞,同样的暴力有因和人格异变。就觉得没[狗咬狗]那么利索纯粹。余文乐凭的依旧是龇牙咧嘴的蛮劲,没有进步。P.S.不提倡那样的人生观。
樊同学演的超级好。。。。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导演也是太想当然了利用各种极端元素了:妓女 走私 警察犯罪 黑帮 谋杀 未成年……叙事线真的混乱得要命 视点跳得已经不知道在讲哪个国度哪个地区的故事了。另外就是余文乐真的是不管在潮牌还是演戏上都比不过陈冠希啊 ,狗咬狗让陈冠希成戏疯子,但是青苔让余文乐当戏傻子
一群人像青苔一样活着
冼色丽原来就是一米阳光里的阿夏里,很漂亮。《青苔》算是港片儿里的黑系电影,里边人物都有不凡的经历,倍儿个性。樊少皇这回有点转型的味道了,整部电影男二号,连个干净脸都没露,还得一口河南话,虽然不正,但多大牺牲啊。余文乐还是那副拽样。台词搞得有点不自然,青苔的概念显得没什么感
镜头运动很有自信而且效果到了。但电影到“真的感冒”为止简直前后像两部片,前面是冼色丽、不说话的史雪怡、独白的余文乐、曾志伟、廖启智,后面是樊少皇、东南亚人士、说话的史雪怡、不知道在干啥的余文乐、邵音音等等。什么都弥补不了这个剧本差、对白差、立意差、人物关系混乱、对主流观影弯腰的电
郭子健第二部作品,边缘人生
人家郑保瑞自己风格都没成熟,就来了模仿者,也是不容易。
一星给主题。一星给女主角的歌声。樊少皇是来搞笑的吧?
残酷互咬,绝望生存。
两星半
到底还是不够黑 不够暗 余文乐是演出了感冒的样子,都没有痞子的劲儿,时有时无,剧情比较生涩,但不妨碍看下去
只有滚动的石头才不长青苔
用青苔比喻社会底层人群的低贱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太混乱
就是很香港
配乐赞。导演对画面的掌控很有自己想法的,如青苔这个名字一样,电影像加了一层浅绿色的滤镜,泛着幽幽的光。可惜人物视角太多,线索很杂,乱了套。低等警察+妓女,小萝莉+乞丐大叔两条线着重一条更够了,不然根本没时间去铺陈情感。在萝莉的旁白下,余文乐显得像男主又不像男主。冼色丽那时很漂亮。
雷焦了
三星半
其实还不错了 不过觉得串联的还是缺点什么 可以更好看的…… 还有 小女主看着好不顺眼
这瞎扯淡的结局加上余文乐让我想到了花花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