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恐婚恐育宣传片的心态来看的,但整个过程却让我淡化了对婚姻的“失望”情绪。
婚姻的形式并不能保证爱意的永恒,爱意也不是字面意义上那么简单,爱一个人和想离开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这并不是为人的矛盾之处,而只是我们用了一个“爱”的概念囊括了太多,感情里面的情绪是复杂的,“爱”也是复杂的,去体验去感受各种复杂的情绪,而不只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后人提出的概念里。
遇到真心相爱的人,并能保证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双方总是保持一致的步调,保证爱意不会消散,这实在是太难了,并不是对“婚姻”、对“爱情”、对“人性”的绝望,而只是人之为人的某种必然。
那么做什么才能够抵抗爱情的虚无呢?
我觉得是过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能量场处于互动的、活的状态,昨天看到“熵增”这个概念,对于个人、对于感情、对于万事万物来说,能做的都只有通过开放系统减缓熵增进程。
人生合也好、散也好,都是命,既然如此,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似乎都是合理的,散之时刻的确会让人情绪低落消沉,这也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悦纳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自己有好的和坏的情绪、有好的和坏的经历、有好的和坏的表现,这一切都是你。
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是否具有支撑自己面对告别的勇气,这些勇气的来源就是自身多元化的支撑,比如自己的事业爱好、自己身边多元化的关系网络、自己的心智心态等等,固然告别会疼痛,但是面对现实可以让自己不至于沉湎于疼痛,从而使得自己更加强大,嬛嬛和眉庄亦是经历了疼痛的自我意识的蜕变与成长。
我们太喜欢从“想”的层面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想象没有发生的事情只会徒增焦虑,而另外一些时候事情的发生会超越我们的想象、又或者是我们敢于的想象,两者都不能靠想解决。
那么就在问题来的时候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也希望大家都能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I began by thinking I could save youBut in the end, all I could do is honor you.My mother, first among women, my warmth and my comfort, my safety, my prideyou’re the one I want to pleaseyou’re the one I want to applaude me.My father, first among men, my teacher and my judge, the man I know I will become.You grow older nowYou’re still ahead of me as you’ll always beforever further down the road.Forgive me for needing you to be strong forever.Forgive me for fearing your unhappiness.As you sufferso I shall suffer.As you endureso I shall endure.Hold my hands and walk the old walkone last timeand then let me go. By William Nicholson (writer/director)
好难原谅这位已是半截入土、行将就木的父亲(爱德华),在黄昏之际遇到了所谓的爱的伴侣,于是忍气吞声出轨了一年之后才决定毅然决然离开他的结发妻子(格蕾丝)。
在他回首与格蕾丝相遇的片段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无可自拔,而格蕾丝的一首动人的诗打开了他的心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蕾丝像是一个天使,解救了他。
也许他俩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
如果没有安吉拉的出现,爱德华也许不会幡然醒悟自己当初跟格蕾丝的相遇会是一个错误,也会继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吧。
有些男人就是这么任性的无可救药。
我也承认格蕾丝的强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磨掉了她跟爱德华的感情。
无可厚非,她既爱他,也在打造他。
但终究她是爱他的,不是吗?
所以她才那么伤心,伤心的是这个朝夕相处的男人可以说走就走头也不回的消失了且永不回头。
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等他。
等来的是爱德华的一座房子的产权和一个不会再接通的电话号码。
冰冷的律师事务所里,他们最后的相见和争吵。
爱德华对弥补自己愧疚的方式是留一所房子给格蕾丝,而格蕾丝只觉得这是爱德华对她的爱情的一次被践踏。
恶语相向已是她强撑的最后的意志,她几乎快要崩塌。
见证这场婚姻破灭的儿子(吉米)才是真正的悲痛吧。
他既要尊重父亲的选择,又要照看精神崩溃的母亲。
他太难了。
最后母亲说出的一段仿佛要轻生的话,他终于绷不住了,说出了他想让母亲振作起来的话。
大意是只有母亲树立了榜样,他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为母则刚,格蕾丝最后重新写起了诗歌,慢慢走出了失去丈夫的悲伤……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吉米站在希望沟壑上,望着夕阳逐渐的落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镜头越拉越长……
要感谢腾讯视频,不然很难邂逅这样一部冷门佳片。
我看到了一个因为NPD人格母亲而破碎的家庭,看到了丈夫多年隐忍和爆发后的无情,看到了儿子努力收拾残局但其实他被伤害最深,他对朋友说有责任帮助母亲,朋友一语道破你才是被遗弃的那个,是呀,他永远无法改变生在NPD的家庭里从小就被遗弃的事实,儿子对母亲说,如果你选择放弃生命要提前告诉我,让我有机会告别,母亲说你一定经历过黑暗,这些细节无不让我如鲠在喉,我们要用怎样的强大内心释怀曾经的伤害。
然而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是让你无法纯粹的讨厌和憎恨NPD的母亲,在经历被遗弃之后,她不解、无助、愤怒,不肯相信,陷入疯狂,然后她还是努力的走出来,选择用她美好的那一面去帮助破碎的人,不曾知道她是怎么变成NPD,但如果早一点有人能够改变这一切,也许每个人都能有更好的结局。
电影里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还有那些诗句独白都让我深深的共情,最后用那本书的名字结束,你可以不原谅,但要学会释怀。
被“沟壑”误导了,以为会是一部多么凌厉险峻的片子,没想到创作者的重心却是“希望”,基调于是颇为温暖,有些地方甚至太暖了……前半截描述破碎婚姻的那部分,普世而真实,于是苍白灰暗锋利,让我一直迷惑,为什么这种内容却配着浅蓝天空辽阔大海白色悬崖青葱草地,女主角穿绿色衬衫砖红外套还有金色头发?
直到所有日常不堪都已发生,并且只发生在日常层面(这其实是最绝望的不是吗),儿子与母亲的悬崖对话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母亲的痛苦终于被看到、被尊重,儿子很诚恳地说“撑不住就去死也是可以的”(大意),这比所有的“你要坚强”、“这不值得”、“他(们)是狗屎”等等都更有用,要知道连母亲所信仰的全能仁慈的主,都不允许她自杀,但儿子体会了她所受的折磨,并宽容她的放弃。
于是母亲开始直面,开始成长,虽然痛苦仍在,但希望已经默默发芽。
而父亲这边,从婚姻里长久的回避分歧到最终一跑了之,而后所有的观点都是“安吉拉觉得……”,躲了一辈子,还继续在躲,毫无成长,颇让人鄙视。
但成长与幸福之间,往往并不直接相关,那是运气负责的事儿,所以,我们也无法断言父亲的新婚姻终将再次失败,或母亲必会找到新的爱人。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从儿子的理解中知晓了儿子也曾经历痛苦,而儿子正在看着母亲从婚姻的废墟中重生。
当你迷惘、孤独、失败,但总有人have been there,留下只言片语,后来者看到,就感到连接,知晓这世上曾有人痛苦一样的痛苦,煎熬一样的煎熬。
所以结尾的网站很好。
但遗憾的是,创作者控制不住自己,在网站里输入了“hope”,通过对白教导观众,“希望总是在的”……《天龙八部》里,西夏公主问来求婚的段誉慕容复,“你何时最快乐?
你最爱的人是谁?
”刚痛失阿朱的乔峰在一旁听了,“胸口一痛,转身出门”。
到黄日华港剧版里,公主直接连乔峰一块儿问,黄老师则耿直地回答“和阿朱姑娘在草原放羊最开心”。
就……怎么讲?
“塞外牛羊空许约”从此被塞得满满当当。
《天龙八部》的编剧遇到本片编剧,该是惺惺相惜的吧?
原以为会是一部文艺甚至boring的片子,却一路津津有味的看了下来。
看过很多夫妻之间感情裂痕的片子,总觉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沟通的问题。
明明已经忍无可忍了,明明妻子的强势和咄咄逼人已经令他无数次地想要逃离,将要崩溃了。
但是,什么都没有说。
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懦弱无能,丈夫每次都以退缩逃避妥协来面对妻子的霸道。
甚至在一个耳光之后,都只会默默地上楼睡觉。
平时的沟通大概仅限于:好的,没事,可以。
妻子的性格是令人难以相处的,没错。
但她的攻击也是试图沟通的一种。
而沉默,却是逃避沟通的手段。
如果在很多年前就能跟妻子开诚布公地吵出来,我受够你了,你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离开你的。
我想,即使妻子难以改变最后分道扬镳,亦或是妻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继而改变俩人的相处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要好过于现在这种。
给你惊天霹雳般的一击,拿起行李就走,再无丝毫留恋。
世界的崩塌原来真的只在瞬间。
其实不想说这是一个俗套的出轨故事,因为远远不仅于此。
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只是简简单单的“把话说出来”。
这该是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电影刚开始不久后,大婶为了刺激大爷、给大爷来了一巴掌,大爷却毫无反抗之意,只会说自己累了、要睡觉了,然后跑路。
大爷很怂,也许你会觉得他因为已经出轨了内心有愧所以忍而不发。
但实际上,大爷就是很怂,而且和大爷一样怂的男性同胞实在是太多了(包括我自己),这个群体相当庞大。
现代社会有很多女性的能量值要比男性高,她们不仅性格坚韧、肩负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还更“以家为家”、从各方面都比男性更加投入和维护自己的小家庭。
相比很多男性更加懈怠,当一个人有所指望时、本能就会有所依赖。
另外,本身技不如人的男同胞们、自尊心还很强。
当家庭发生矛盾时(其他更多的时候也是如此),从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会像大爷那样“我们不合适,我从一开始就上错了车”。
逃避问题可以说是很多男性的问题所在了,说是缩头乌龟也并不违和。
当乌龟觉得危险(“搞不赢”)或困难(无法把女性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时,第一反应是把自己缩进厚厚的壳里,这时不明就里、试图解决问题的女性就想把男性从龟壳里揪出来(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想争个输赢,只是想把问题解决、家庭回归正常),可烂怂的男性就会缩得更里、更在自己的思维里打转转(强化“我们都没错、只是不适合”的狗屁逻辑)。
男性越是溃缩,女性就越是感到不安,女性越感到不安,就越想解决问题…从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长此以往,大概率会演化成一个想积极改变却又经常抓狂的女性、一个消极烂怂却又幻想从头再来的男性,希望沟壑就这么慢慢形成。
再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出现了。
能量上技不如人、道理上也站不住脚的男性,一旦遇到了另一个“不识货”的女性,会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放弃自己业已失败的生活、尝试着重新证明自己“一定从头来过”,于是乎,便有了电影里开头的那一幕。
我想,在事业上披荆斩棘的男同胞们,想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所需要担当的态度和付出的心力,一点都不简单和轻松,同样的需要积极主动、攻坚克难。
龟缩只会把矛盾复杂化、困难深层化,于己于家庭都没有半点好处。
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只要自己是过日子的人,跟谁过都能过好,不是吗?
婚姻的话题,即使到了老年,也一样“新鲜”。
比尔奈伊“忍受”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安妮特贝宁分手。
如果真的是出于对婚姻的思考,这倒也罢了,但是比尔奈伊在“出轨以后”才下定决心和妻子分手,这样的动机就有点不纯了。
在比尔奈伊的叙述里头,他和妻子的“一见钟情”,只不过是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的错误决定。
可是,这样的错误,错了这么多年,比尔奈伊没有勇气去做决定,直到找到了另一半,才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解释不过去。
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比尔奈伊没有找到另一半,他还是可以“忍受”下去?
所以,比尔奈伊深层的“渣渣”属性应该是有的。
一个决定,要考虑几十年,这个未免有点太过牵强。
不过,比尔奈伊在故事里头,一直在说另一个故事,倒是值得深思。
这个故事是不是为了给自己洗白,暂且不说,故事背后的问题,应该如何解答?
抛弃伤员,这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无论是从军纪还是从人道而言都是。
但是伤员确确实实拖累了部队,这个时候应该如何是好?
所以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在一次颠车中把伤员给颠了下去,整个过程,没有人说话……或许这个故事很好的解释了人类自私的天性,真实而残忍。
而安妮特贝宁,在故事里头是“受伤”的角色。
但是这个角色,好像也不那么讨人喜欢。
在婚姻里头的强势,导致比尔奈伊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
从这方面讲,比尔奈伊说“婚姻只有在双方都愿意改变时才会变得圆满”好像又有点道理。
安妮特贝宁,一直都没明白这个道理,她愿意把婚姻变成一场辩论,想通过双方“摆事实,讲道理”就把婚姻经营好,这或许是她天性里头诗意的浪漫,所有也被事实教训得灰头土脸。
再回头看看比尔奈伊‘’分手后”的生活,其实也和当初的生活没什么两样,他并不是想改变生活,而只是想改变现状。
他不想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换来妻子的调侃和轻视。
这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想法,让安妮特贝宁无法理解。
只不过,好在还有诗歌。
你的经历,或许别人早就经历过,留给自己的,只有释然……
首先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真的是太治愈了,它就像是大海,可以包容一切。
优美的旋律既让人内心平静,又莫名地带给你希望和力量。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有些婚姻或恋情走到尽头,很难去分辨对错,其实就是人不合适。
格蕾丝和爱德华是一对结婚29年的夫妻。
格蕾丝有点强势、说话占上风,虽对爱德华有诸多不满,但也只是说说而已。
爱德华的性格却截然相反,不喜欢表达,而就是这个看似懦弱、从不想争论的丈夫却有了外遇,在结婚29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周提出了离婚。
这让格蕾丝几近崩溃。
片中儿子对父亲爱德华的话堪称点睛之笔,他责怪父亲如果觉得不合适,为什么不早点走?
为什么没有在她逼你的时候对她生气?
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她你真实的想法?
直到你离开的那天起,她还一直以为你们深爱着彼此。
一段婚姻走向尽头,就是从一方的冷暴力开始的。
婚姻只要在两个人都愿意改变时才能变得美满。
强不代表可以掌控一切;弱也不代表无力反击。
无论是婚姻还是恋爱都应该是对等的关系。
影片的结局并没有落入俗套地去展现格蕾丝的蜕变。
想要从婚姻的阴霾中走出来,除了时间,无解。
所以,电影的最后,格蕾丝一定要去看爱德华最后一面,看看他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看看他爱的安吉拉,这样她才能跟过去的婚姻、过去的自己告别,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前言:个人经历有些许类似,故观影时更能理解Grace的心境,别杠,杠就是你对。
导演兼编剧和女主极出彩,很多人说女主不是,她的控制欲我不知道是与生俱来还是在不同个体的伴侣位置上发展成的(女强男弱),所以不多深究,个人认为爱德华显然也很有问题。
出轨,在我看来不是最为致命,而是无所作为,无动于衷,委曲求全,苟延残喘,最后懦弱逃离。
29年的婚姻相伴,他独自完成从坠入爱河、消磨、隐忍、移情再到漠然离开,反观女主,一直以为婚姻幸福,丈夫顺从,事实上他从不透露内心想法,吝于表达爱意,冷漠又听话,造成女主步步紧逼他一再退让,最后一次争执成了导火线,Grace直到Ed离开刹那才得知外遇和枕边人的不快乐,连挽回的机会都没。
得知所爱之人和自己朝夕相处点滴快乐甜蜜都是假象,真的会恍惚眼前发生的是否真实,你可能会觉得一切认知世界观都崩塌了。
缺乏沟通是表象,归根究底两人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说跟别女的在一起everything seems to be easy而跟Grace just cannot be right,这就是不合适,为什么不早点离开要让她活在幸福假象里最后男主却成了受害者。
最搞笑的是,他离开了还定期跟儿子询问Grace情况,因为他为自己的快乐而愧疚,但对期待他归来的女主就是藕断丝连的不放过,他在心理和道义上成全了自己,显然无耻。
甚至片尾Ed问能不能做朋友,真的别了。
白日易度,黑夜难眠,这从头到尾对Grace不公平,没担当就放过,抱紧我Grace。
电影和罗赛蒂的诗极度贴切,这是首悼妻诗,像女主说的,我宁愿是个寡妇,想念时定格在曾经美好的回忆。
其实说女主作或任何都可以理解,但相对斯嘉丽的婚姻故事,希望沟壑更像被窥视的部分真实的婚姻生活。
看得出女主是一个优雅得体的女人,人如其名,但那些歇斯底里的行为真的很真实,她只想留住一个人。
像给狗取名Eddie,她真的希望他可以像它一样stay,stay with her
爱情长久的真相就是势均力敌,能量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就会有伤亡。如果两个人的应许之地并不是同一个,总会有人会在车子抛锚时候弃车而逃。如果没有爱情了,我只希望我们不要愚弄自己,愚弄对方。
希望会带我们走出沟壑
没看完
7分。“不爱了”是最决绝的告别。如果一段感情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不和谐的,需要通过其中一个人改变自己去迎合另一个人,那么这段感情最终可能是要破裂的。老头迁就了老太太几十年了,他甚至一度以为感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但当他发现感情理应是互相迁就时,这段婚姻也就走到头了。这也就是老太太以为老头不会离开的原因,她习惯了,她以为这只是一个插曲,结果电影已经谢幕了。他们感情破裂的根本原因恐怕不是第三者,而是在第三者出现之前很长时间就已经“不爱了”。安妮特·贝宁和比尔·奈伊看着挺配的,比尔·奈伊最近老得有点明显啊。
过了三十年了给你戴个绿帽子再冷暴力你把你逼疯再说你压迫别人
七分半(严苛了些)。颇为坦诚地呈现有关爱,责任,信任和信仰主题被刻意悬置后给当代生活与个体造成的悖谬感,而英式处理则在沉重里尚能带一份幽默。主演们表现得几近无懈可击。唯主题呈现略觉显豁。
导演是编剧出身,所以剧本还是很扎实的,影片把婚姻中爱情一点点抽离出来的状态表现得很到位,由此又探讨了两性之间的相处之道,从分手前的女强男弱到分手后的关系逆转,被压制的一方走得也更为坚决,这段29年的婚姻如同紧握的沙子一般从手中流逝,最后情敌的一句三个人不开心变成一个人不开心则彻底打醒女主,原来过去的家庭幸福只是自以为是,借Eason的歌词总结“原来爱情的世界很小,小到三个人就会挤到窒息”。
As you suffer,so I shall suffer. As you endure,so I shall endure.
最开始会感叹于妻子的歇斯底里,怪不得丈夫想要离婚。但后面妻子说的很对,不喜欢却从来也不表达,正是丈夫一步步的把妻子和两个人的关系变成如此。看到一段影评很好,选择结婚是愿意期待和相信能去构建一段关系,而选择离婚的人,大概是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也尝试了各种办法,但也无法再去维系一段关系了。每个人一定都是想要好的感情,重要的是到底和另一半如何相处,如何沟通,一起共建一个双方想要的生活。
剧本挺扎实。
一般般 有点无聊 选角还可以都非常的不错
I wish we’d never met, but we did. Unfair, isn’t it? The abandoned, wounded soldiers.
从个人星盘角度说,人在40-41岁左右行运天王星和本命天王对冲。人们通常会有一种想要突破的感觉,想重新活一次。29年这个数字蛮有意思,太阳弧行星走到29度时候也意味着告别和开启新生活。婚姻的本质不在长久,婚姻的本质是忍耐以及忍不了之后的崩塌。离婚的唯一原因就是:结婚。
出轨的男人和控制欲强的女人,平淡真实、字字戳心。丈夫不似往日的沉默与隐忍,直言不讳;妻子一改平时的强势与执拗,百般挽留。一次巧合将二人推上一辆飞速行驶的列车,在无法确认彼此是否真正合适之时。可惜婚姻终究没有强弱之分,维系感情的纽带,韧性又脆弱,一人挣脱、一人拉扯,输赢都是伤痕累累。儿子如同托住二人的天平,看得最清、负担最重、心有不甘却只能放手。其实是为了比尔奈伊看的,电影中规中矩,但是比叔最帅最有范儿。
婚姻不是控制、更不是折磨。婚姻不是为了产生爱,而是为了维系爱!
6.5/10
种草奥康纳,原来王冠里的查尔斯王子。
希望沟壑,既是地名,又是比喻。强势的妻子与沉默的丈夫,一段开始幸福逐渐破碎的婚姻,他们相爱过,但他们不知如何继续爱下去。虽然妻子一直爱着丈夫,可是她的所作所为却一直在伤害着他,他感受不到爱。这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明明很爱对方,恋爱体验却很不好,因为我们不懂对方,我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另一半。丈夫的所作所为也不对,他从没有认真跟他的妻子沟通过他的感受,没有跟她说过他想要怎样的生活。更错误的是,他选择了出轨,这是一种巨大的背叛,也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如果他没有出轨,只是选择离婚,我会佩服他的选择和勇气,可是他出轨了才提出离婚,我感受不到他对感情的尊重、对相伴几十年的妻子的尊重,只看到了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
失败的婚姻弄得头晕 终于熬着坚持看完 烦躁
婚姻(感情)开始容易结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