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校园题材的影片可能是全部影片时间的五分之一吧,遍布全世界各地,日本的野猪大改造,龙樱,黑道女老师,长濑智也的黑道高中生,家族游戏,美国的死亡诗社,心灵捕手,高中恋爱肥皂剧,饥饿游戏,中国的十八岁的天空,挪威的羞耻,和侦探剧一样,看的时候我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感兴趣,只是看着有趣罢了。
如果不是因为织田裕二,我不会再看一部我认为没有新意的电视剧。
我现在正在准备重返校园,可能是以学生,或者老师的身份,但是总是打不起精神来工作,总是躺在床上睡觉,我毕业快三年了,但是小学开始的十九年校园生活,依旧让我现在爱恨交加,一想起其中痛苦的部分,还是连床都不愿意起来,好像生病了一样地悲伤难过,不仅仅是心在流眼泪,好像身体也有一部分,永远地躺在床上,不想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
学校在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让我感到痛苦的地方。
我不看这个故事,我也想不起来,原来去学校对我来说,有的时候是这样痛苦的回忆。
我才明白有一部分的我,好像野猪大改造里的野猪一样,被排斥得再也不想去学校了。
看着织田演的教师不时痛苦地望着天空,看着学生们哭泣或者微笑,他自己内心无法抑制的痛苦的时候,就是成年的我,看到过去的中学时代的我在无人的角落哭泣,或者说,压抑到无声地流泪的时候。
这不是我看耽美小说剪刀上的蘑菇的那种被伤害的痛苦,有具体的伤痛,而是无人注意的时候,仅仅因为我处在那样的群体里格格不入,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一种全然静止的时候造成的痛苦。
存在的痛苦也好,无法融入的痛苦也好,青春的孤独的痛苦也好。
都过于鲜明了。
鲜明到我长久以来忽略这种感受。
它们就这样分散进了我生活的每分每秒。
今天我终于看清他的形状了。
所以当我看到死亡诗社里被父亲训斥后沉默的少年,看到心灵捕手里自暴自弃的主人公,看到羞耻里内心脆弱表面开朗的女主角,看到更多更多的主人公的时候,我的心灵总是伤痛,仿佛我把这颗心交换了出去,把这种伤痛掩埋起来,就可以换取分数,成功和认可一样,我还把它归结为性压抑,当然这也是一种更残暴的伤,但是不全是,这是作为人的,无关性别的一种痛苦。
一想到学校,想到要去做不得不做的应该做的事,就会有的一种痛,仿佛被过度拉伸的弹簧,再也无法再次拉伸的一种痛苦。
在学校获得的认可有多多,这种痛苦就有多深,仅仅是因为我被逼的做不了我的十九年里那数不清的时间。
我被伤害到已经放弃追寻他人认可,放弃家人期待,放弃所有一切,这种伤痛在我意识到,原来我也有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无可抑制地反射到脑子里,和害怕身体无法存在的恐惧一样,一股脑地现了原型。
好在人的本性也是需要他人的,快四年了,我回到了这个地方,让我的心灵痛苦不堪,身体疲倦,但是日夜在我脑子里大声叫喊的声音。
快逃呀,快逃呀。
就像这个剧里主角说的一样,重点不是哪来,而是哪里去。
我就是逃到了这部电视剧里来,从身心的痛苦的地方,逃到了这个梦幻的世界里。
这个故事从第一集就开始有人受伤,溺水,威胁,险些被强抱,被机器砸伤,不要说心灵的承受的痛苦,虽然是在海边的学校,但是人的误解和纷争,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仿佛这些人都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都对如何教育学生有正确的意见。
剧里主角男教师和理事长的纷争和死亡诗社里主角和学校的冲突是一样的,都是表面上的冲突,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能完成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成为正确的大人。
且不论是否存在“正确的人生”一说,他们都是对学生负责的教师,而学生也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的可能具有意义,模糊不清,但是至少继续存在。
从这点来说,故事的世界是理想的。
打动我的是织田的痛苦的表情,就好像死亡诗社里基丁老师的激情一样,他们都因为别人的生命而产生喜悦或者痛苦,或者说,因为生命本身而产生感情。
这种感情理事长也有,死去戏剧男孩的父亲也有,可惜他们都无法正常地表达了。
校园也好,任何组织和群体也好,人本身的人性就已经决定了丛林的存在。
校园之所以让人回眸,是因为那是生命最初的形态形成的地方吧,仿佛一切都还来得及。
“正确的人”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存在的是,要成为正确的人的道路,和不一定成为正确的人的道路。
成为自己也是不一定存在的,但存在的时候,要成为自己的道路,和不成为自己,也可以的道路。
我还没有看完全部剧集,但是我知道最后,男教师有一封写给学生们,勉励他们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人生的信,如果没有很深的爱,和很深的恨,是不会有那样的话的。
我也收到过类似的信,对方说“我们必须负责地活着”。
直到今天我依旧质疑这封信,是对自己负责吗,还是对别人负责。
如果是真的对自己负责,恐怕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吧。
这个疑问恐怕我永远也没有机会对对方说出来了,这种类似的疑问正是我痛苦的来源之一。
校园是不仅仅有阳光和海的地方,校园也有地狱和恶魔。
而这些经历,都会深深,深深地被长大成人的我们埋在心底,直到我们经历了男教师经历的那样的事情之后,才会重新发现,发现这些在心灵深处,被埋葬的痛苦,或者激情。
再见了,校园的故事,再见了,没有阳光和海的地方。
我要找到我自己的那片阳光和大海了。
嗯,我得承认题材很老套,在我心中这种热血老师题材还是鬼冢同志在我心中占了NO.1的位置。
不过,我还是很激情的看完了第一集,那位老师,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那一口好牙,在阳光下还可以“叮”的一声做牙膏广告状。
可爱的阳光型大叔在提造船厂儿子的裤子时,请允许我想歪半分钟……其实在成长时有这样一个神经质老师是很不错的,时常在你身边干一些热血的事儿,再在你耳边教导:你的人生还是张白纸;把那些阻碍你梦想的人踢飞;因为现在还可以努力别浑浑噩噩的变成新八几那样的吐槽宅男才后悔……在这样的日复一日的教导中,再弱的人也想要热血一把的。
这或许就是我爱看这一类剧集的地方。
因为青春,所以热血。
〔最后点题一把……= =〕
虽然离开校园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看到这类校园题材的片子还是忍不住拿来看,因为校园就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热情,代表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它是一集一集相对独立地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虽然有些道理现在看起来是那么的简单,但是回想起来学生时代的自己也都曾经历过这些疑惑和彷徨。
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樱木老师努力带领着大家去寻找,去发现,去解答。
他问“你是谁?
”学生答:“我们是湘南学校的学生。
”他说:“湘南学校的学生也有好学生和坏学生,警察也有好警察和坏警察,这些只是你的标签,不能代表你的全部。
”他问“你们为什么学习?
”,“将来要做什么?
”,“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
”“现在学的东西对以后的生活有没有意义”。。。。。。
这一连串的问题给那些沉浸在高考的学生以巨大的冲击,这些本来被认为多余的没有意义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没有意义呢,老师的回答是否定的。
他说这些才是最最重要最最有意义的问题,那么既然现在的学习对将来没有意义,那为什么我们要放弃现在享受生活而去读那些枯燥的数理化呢。
老师讲了个故事给大家听,意思是说虽然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许达不到目标,但是不是就因为这样而什么都不去做呢,不是的,我们应该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告诉大家学习是一段寻宝的旅行,也许你付出的百分之九九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但是就在下一秒你发现了宝物,那么这百分之一的有用的付出对你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收获。
仔细回味这些话,确实会得到一些启发,一些鼓励。
这个剧可以叫和织田裕二一起过高三。
到第八集没坚持住,实在对编剧的少儿心理发展故事投降,随着一个学生的意外去世,情节貌似到了一个高潮,实际上观众如我什么也没感觉到,除了织田皱的越来越深的眉毛。
第九集一直铺垫的课程问题也最后是虚晃一枪。
没有什么特别的看点的剧,为了演员们可以一看。
第八集织田角色写给疑似患抑郁症的学生的信,实际上是他的自传《脱线者》的第一章,死生,的结尾的一段话。
实际上这种由青少年到成年人的痛苦的觉醒,正是现代人自我觉醒的一个标志。
打网球的织田裕二面对的那种世界崩塌的绝望,是成年人织田觉醒的开始。
第八集以后织田的演技也救不了这没头没尾的编剧了,快进后两集。
作为织田粉丝还是值得一看的,第九集里织田看见小八母亲的表现,那种最接近哭的表情。
难为他把这么一个假大空的角色演成这样。
人到四十,不得不也回望下自己的人生吧。
还是一般人的角色更有他发挥的空间。
找到了《热力十七岁》时候的感觉,那段时间对我的一生真是影响很大啊理智的来说固然有所缺陷,但只论感觉的话差不多满分了另外,很喜欢里面的音乐,搭配的很好,很想弄来听听,呵呵
本来这一季的月九是我最最最期待的日剧!
结果还是逃不出热血教师的框框,尽管与以往的热血教师系列作品不一样。
一开始看到cast的时候,见到如此多的亮丽的面孔:既有山本裕典,又有吉高由里子;既有北川景子,又有北乃崎;既有冈田将生,又有谷村美月,等等。
多么华丽的阵容啊。
可是真的让我觉得不太好看。
尤其在我看了第一回以后,我更是伤心。
小吉说,哪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抓狂……是的,我狠狠地抓狂了一番,因为跟我想的不一样- -||。
而且,配乐也不怎么吸引我。
就看到那些个学生在哪里跟织田裕二的周璇,我实在不知道还能作何感想了。
不过,确确实实,那些问题真的是现在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电视剧里面,我最难过的是滨田岳在第八回的时候因为救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而去世了。
说那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是因为我真的很痛恨次原。
灯里才找到自己的幸福,却让次原弄得阴阳相隔。
现在又不是拍唯美爱情片,为什么却有这样的遗憾。
也许这就是拥有的永远都是不完美的,失去的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唉!
这个月九是继《supplement》、《First Kiss》以后,又一部使我失望的月九了。
日剧就是一本哲理书,日剧就是一面镜子,看了之后很有启发。
国产剧就是浪费人生。
而且日剧里的人都很漂亮。
日本人本来就长的漂亮嘛。
比如这部太阳与海,虽然我一开始是奔吉高由里子去的,觉得片子本身是花痴片,跟GTO没法比,不过看完后,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还是觉得GTO才是最有型的教师片(笑) 所以说,虽然某些角色或剧情觉得很白痴,但总的来说大部分日剧还是很好的,不仅里面人有外表,造型个性,还很有内涵,这三点国产剧是一点都沾不着。
而且日剧不啰嗦,12集以内保证讲完故事。
这部片子虽然是日剧中炒冷饭的学校题材.但是凭借浩二的出色演技和一群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们的情感纠葛.加上主体基调充满大海与阳光所以这部片子还是打动了我,YY了很久...特别是啊噶里...这部片子里有着很多的至理名言.但是最能打动我的那句就是浩二最后说的:老师这个职业就是要让学生不停进步而自己原地踏步的人.
热血过头了吧。
看完第二话的时候这么想。
几天之后看第三话。
说起织田裕二为什么开始当老师,“我看过很多活得很艰难的少年。
但是看到这样的日本少年,我觉得没有比他们更悲哀的了。
”(原话记不清了)因为这个动机,织田国外回到日本,当起了这种很老套还满口大道理的热血老师。
但是也因为这个动机,让这部剧热血得不空洞。
让织田满口的大道理,都有了依托。
然后很感人。
刚开始看这部戏,是冲着景子和由里子去的,让我意外的是,居然看到了裕二。
前几集觉得套路很俗,后面渐渐的琢磨了内容。
裕二演的很真实,像一个哲人一样,用着各种的比喻让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渐渐的强大和充实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应该懂得的。
小八死的那一集我哭的泣不成声,编剧有点狠心,让这么好的孩子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冤死。
其实可以编的稍微委婉一些,不至于让孩子死去,但这样,才恰恰说明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多端。
我很喜欢里面老师的话。
回忆,是靠我们一起创造的。
做自己。
每个人都有要维护自己原则的时刻,为了某件事情需要拼死到底的保护。
就是因为他的认真,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这种认真,也或许在电视剧里面,才有。
本不想理性的评价这个片子,可实在不想回忆起零碎的片段,想起他们的笑,我很羡慕。
都还蛮傻的。反正是年轻人的剧,热血么就热血,说教么就说教呗。
很普通。日本这样的电视剧已经很多了。
忘了什么时候看的...
卡司好有爱,吉高妹子的声音太适合叫床了,雨点这个发型真是帅的1B,吉濑姐姐就各种人肉背景啊,看了前三集,再看就太腻了
我也想去海边生活~
日式青春。简单、温暖,唤醒记忆。。。但不是每集都编的好,减一星。。。配乐超棒
我是灯里派啊~
三星半的心灵鸡汤校园剧,一星给脚踏七条船吉高妹咋~
和鬼冢比,差好多。。。KIE是亮点!
磨叽啊!!!
前半段不错,后半段一般
冈田和吉高是当年支撑我看下去的动力= =
追星。
山本和北川的事情完全不讲了 就没有看下去的理由了
帅哥多也抵不过剧难啃
6
依然讨厌说教的部分,其他都好,尤其是景色和主题曲
某些对社会和未来失去希望认为“没办法”的人真该看看这部片。不过估计那些人看了也只会嗤之以鼻说“理想化”....
一部剧能有一半以上演员中我的雷点实属不易。叔您辛苦了领着一帮大根若手 = = 相比之下最好看的居然是囧子,真是对比出真知……
看着看着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