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阿弗莱克,《恐惧的总和》,两个超级大国的战争,哈哈,这个有味道,至少剧本很大胆,居然在巴尔的摩引爆核弹……摩根·弗里曼真的是个让人尊敬的好演员。
人间,并不太平,核弹的阴霾时时笼罩,就像每个人必定来临的死亡。
而人类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制造出了绝世武器:原子弹,而是这些毁灭性武器,大多掌握在极少数的几个人手中。
当美国总统们在大选时慷慨激昂,热烈陈词以换取选民的支持,骗取选民的信任的时候,我的心里总在忧虑:如果他们真的激情洋溢,说不定哪天一时冲动,就真的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如果他们并非如外表展示的那样激情,那么,这种虚伪的外表下是否时时掩藏着狂热的好战的内心世界?
真的很遗憾,我们的命运,的确掌握在某些人手中。
自二战结束,美苏之间开始冷战对抗,而此时各大国先后掌握了核武器的技术,资本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阵营,分别将自家的无数核弹头都对准了对方的领 土。
此时伴随着核弹头的数量和质量的飞速提高,人类首次掌握了整个地球的命运,光美苏这两个国家的核武器就足以摧毁地球数次,而此时如若爆发全面战争,那 结果就将是毁灭性的,整个人类文明将在瞬间覆灭。
以这段特殊历史时段作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历年来拍摄了不少,而小说家汤姆•克兰西针对这段历史白活出来的故事,更是他的特长,倒霉的杰克瑞恩恰巧就生活在 那个暗潮汹涌的年代,而且还非常的不巧,这位还入错了行,成为了一名CIA探员,跟苏联人斗智斗勇更成为纠缠他一生的烦恼。
本片介绍了,杰克瑞恩年轻时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车臣的恐怖分子,将一颗20年之前,中东战争以色列制造的核弹运到了美国,然后在总统去看橄榄球赛的时 候,一片蘑菇云陡然升起,万幸的是杰克及时预警,这总统总算是逃过一劫,但遭受如此打击的美国,必然将采取强有力的报复手段,以显示自己的腔调,整个空军 一号上,开战之声响成一片。
不过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苏联人制造了这次的袭击,蓄意挑起美苏全面战争的车臣恐怖分子,此时正准备坐山观虎斗。
整个地球人类的命 运已然掌握在美苏两位元首的一念之间。
整个影片在此番令人战栗的背景下逐渐热身,紧张刺激的情节愈演愈烈,一直以为瑞恩能够神通广大的组织核弹的爆炸,但当那蘑菇云呈现在眼前时,他也只是挽救 了总统先生的一条命,无数球迷就这样瞬间消失了,就连他的顶头上司也没能幸免,影片到此算是正式进入故事的高潮,美国人已经被如此赤裸裸的挑衅事件,完全 的激怒,滔天的怒火伴随着总统的咆哮,转化为雷霆般的军事反击,而伴随着事态的逐步升级,双方已然将核弹头发射装置升起,随时准备结束人类文明。
就在此时 瑞恩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挽狂澜于既倒。
终于在最后关头,阻止了战争的爆发。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不过杰克瑞恩的传奇却远没有结束,本片帅哥本•阿弗莱克从哈里斯福特手中接过了杰克瑞恩这个角色,演绎了一位年轻版本的美国传奇特工, 这位总将自己只是一位分析师挂在嘴上的帅哥,一边忽悠着自己的漂亮医生女朋友,一边去干着007的活,这日子过的…………而老戏骨摩根•弗里曼则演绎的一 如既往的精彩,各种调侃将小伙子瑞恩折腾的满头冷汗。
还算不错的一部电影!
看了很多评论,很多人感觉不明白为何叫恐惧的总和。
电影里高潮阶段的演绎很好的表现了互相之间的恐惧如何导致事情渐渐失控,最终差点毁灭了彼此与整个世界,这种恐惧深深根植于人的本能,让人怀疑如果掌握核按钮的总统真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会否会表现的比电影里好一点,毕竟他们也都是人,在某些形势下,人很弱小。
影片中俄国总统开始给人以权威不足,难以掌控局面的感觉,最终却比美国总统表现的更有理智一些,得以化解互相的毁灭,这其中他们相信对方确能毁灭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前提,毕竟谁也没把握在一波核突击中获胜,使他们在恐惧中本能的想赌一把的同时也强烈的想退缩。
另外一点另外唏嘘的是,即使在危机中,人类的层级意识还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作为底层情报分析师的主角几乎没办法跨过这阶层的鸿沟把真实的情报传递到最高决策者那边。
现实世界中美苏掌握过核武器的领导人在卸职后回忆关于核按钮的相关事情时也感觉压力重重,仿佛一人掌握全世界的命运兴衰那样,责任太大,但本质他们也只是凡人,幸好他们大都没有经历过那种危机,大概除了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吧,他们其实已经被吓得够呛了。
然而极端情况下,理性并不可靠,恐惧可能会压倒一切,长远看在武器的毁灭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破坏性事件的危害必然越来越大,尤其是各国各利益组织群体各自追求各自利益的情况下。
解决的办好或许是一个强大可靠能克服人性弱点的组织监管一切吧,并不需扼杀一切危险的苗头,而是在危险足够重大的时候能及时有效介入解决它。
最近俄乌战场俄罗斯再次进行核威慑,乌克兰得到部分援助国家许可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中单战场以色列对加沙的屠戮刚过,和伊朗来回攻击,最后又乘着叙利亚内乱占领戈兰高地;朝鲜半岛朝鲜开始对韩国进行武力威慑,韩国总统发布戒严令未果正在被弹劾,韩国军队也处于对朝鲜的戒备之中;对岸台湾省还在大肆购买军备,和美国、菲律宾、日本等对中国东南沿海制造威胁。
上面这么多国家,有几个保证对自己军队有完整控制能力的?
除了承平日久、韬光养晦的我国对人民军队有完全的指挥能力,其他国家军队不听首脑层行动的事情屡见不鲜。
伊朗的高层暗杀、叙利亚政府军在反对派攻击中的不抵抗、乌克兰逃兵、韩国军队的摸鱼等等等等。
一般小国军队失控可能就是加剧武装冲突,但是如果大国的军队失控可不就是杀几个审计人员的事了。
诚然这部电影的剧本非常的俗套——男主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细节,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想要凭直觉说服领导层未果,好不容易找到证据汇报的时候不先说重点非要吧唧吧唧说一堆结果被挂电话后,在人为增加难度的情况下终于从俄方总统人性特征出发说服了对方,来为这场危机按下了休止键。
这种剧情在看惯了美式公式大片的今天是显得那么的标准化,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再看这部电影, 特别是从核弹爆炸到航母被袭,再到最后两国之间千钧一发的冲突,大家就没有一点感觉到紧张和恐惧吗?
大国政治不是过家家,不是这么意气用事。
但是如果你就在那间决策层的房间,现在告诉你超过九成概率对方要对你进行核攻击,你要反击只能现在反击否则迟了就反击不了了,你能怎么选?
更可怕的是,如果决策双方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大家都面临两个选择,大概率“两个都死”和“我死你活”,你又能怎么选?
这才是核战争最可怕的一点。
常规战争,可以通过战线变化和军队调动,局部战场烈度等反复确认对方的意图,反而很难造成完全误判的全面战争。
但核战争,出手即梭哈,根本没有回头路。
这部电影用画面展示出的最直接的场景——什么才是真正没有人赢的战争。
核大国发动全面核战争,是用脚趾头想都是两方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事情。
换言之,这不是有病吗?
大家一起收割世界多好,干嘛要搞这事?
只要打核战争,怎么算双方都只会比打之前差。
但是系统性的战略误判,还真的就是一件件冲突事件加总后的结果。
这个电影有一版的翻译很有意思,叫“恐惧的总和”。
一次摩擦不可怕,但是小摩擦积累后带来的总体政治误判,将可能导致误判加总到核战争的“全面困境”。
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个翻译是真的非常贴切了。
好在现今真正有核攻击能力的四个大国,三个最近试射弹道核导弹失败了,唯一试射成功的东大又是全世界公认“以和为贵”的生意人。
川普快要上台了,但川普上台后预计贸易战的话他重拳出击,大国战争的话他还是唯唯诺诺的。
希望北约和俄罗斯早日停战,中东那边也稳定下来,大家好好做生意。
有劲尽量朝太空勘探使好不好,就盯着眼前地球这一亩三分地相互比烂,跟这群虫豸在一起连个环保问题又是京都议定书又是巴黎和光是说的好听没一件落实的真的,也是服气。
希望这群虫豸最少最少,不要搞得最后使得电影里这幕重现。
片子一开头遗失的核弹为整部影片定下了中心,而且我相信大多数的看官也会和我一样,以为这部影片就是关于争夺这枚核弹,或者一方放在哪威胁另一方等等的斗争故事,万没想到这枚核弹竟然在影片一半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先兆地爆炸了,而且是中心城市,真他妈下本。
好歹也得有点去寻找核弹的场面吧,这都来不及。
电影里出现的关键人物比较多,这点稍微有点烦,有的关键人物也就出现一两下,但是如果不记住的话又跟不上剧情。
谁能没事记得那个什么俄国总统身边那个老臣什么样子。
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后面美俄的冲突看得也很刺激,差点又是世界大战了,节奏把握的也还不错。
不过最后美俄总统同台做演讲时同时把欧洲法西斯势力解决的画面没有把握太好,不知道是不是当时这方面经验不足的原因,而且也还是有点突兀的,虽然最后自圆其说地描述“早上的订婚都知道,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知道的?
“ 也许有可能两个小时的长度对这种故事情节来说还是短了一点吧。
今天在跑步机上重温的,跑了整整一个小时,6.4公里,慢跑了440多大卡,速度很匀称,说明电影也很匀称。
这是我对于汤姆小说改编的那几部介于动作,军事和政治三元素一体电影中最满意的一部,大概爱国者游戏是我觉得最低的一部,尴尬的特工,尴尬的恐怖分子……这部电影底层逻辑是有法西斯复兴主义的恐怖分子,想挑起美俄之间的战争,渔翁得利。
故事背景在二次车臣战争时期,那会我刚高中毕业,经常在学校电视里看车臣的动态,那会觉得俄罗斯够惨的,自己国家内政天天被一群人批斗,尤其是当时普及到一个知识,现代战争一旦波及到平民,国际舆论会很吓人。
那会我就想到会不会我们的tw计划就是怕万一对面不投降,会陷入巷战?
说回电影,事件的发展是反派买到了一颗29年前源自以色列产于美国自己的核弹,并成功用三名俄罗斯科学家修复了,成功运送到美国引爆,嗯,没看错爆了,于是俄罗斯和美国即将三战,在这紧要关头,主角查出了全部真相,并阻止了这个冲突,并抱的美人归。
以核弹来制造恐怖主义或者以任何形式制造美苏(俄)冲突的电影相当多,从真实的谎言到断箭,碟中谍等等巴拉巴拉,这两个创意单一拿出来任何一个都不算特别创新吧。
这个片子特别的地方是核弹真的爆炸了,威力小于广岛那颗,不过从视角体验也算是盛宴了,当然导演不敢拍受伤画面,这些都略过了不然有些吓人了就。
同时,与碟中谍及汤姆其他改编电影不同的是,这一部虽然用了本这个半动作演员,不过没有飞车,没有火爆动作戏,主角设计的是个中情局研究员,以研究政治为主,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剧情更为聚焦,节奏更加明快,没有浪费过多的笔墨在乱七八糟的介绍,场景上面。
作为一个商业片来说,我觉得主题明确,场面宏大,节奏清晰,是我觉得非常不错的教科书级别的电影,嗯另外女主虽然戏份不多,也很漂亮,哈哈。
美国英雄又拯救了世界。
这电影应该能满足某些人的YY:有个核弹在美国本土爆炸了,还差点干了美国总统,俄罗斯要干美国航母。
美国和俄罗斯差点干起来。
但按常识,这么长时间暴露于核弹辐射下居然没事,这太扯淡了。
别太较真。
消遣,消遣。
让人期待爆棚的摩根·弗里曼在高潮(如果这片子有高潮的话)来临之前莫名其妙地死掉。
给阿弗莱克安排一位女友似乎是想表现导演对婚姻、人生的珍视?
可惜这部分情节的蜻蜓点水让让女主角唯一的作用就是点缀风景。
那位中情局特工的出现似乎是想让片子显得更有谍战味儿,可是一没技击二没枪战,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让主角去趟乌克兰的桥段有啥作用。
90%的篇幅都在宣扬和平、理解,可《教父》似的结尾却让这些主流价值观彻底狗血...让人忍不住感叹:这编剧的价值观还真是混乱啊!
谍战、情感、黑幕.....这么多卖座元素似乎导演哪个都想抓住,结果就是那个都肤浅得一塌糊涂,整体结构更是散乱得好像小猫玩过的毛线团.....
带大杀器飞机居然没有护航,击落了飞机,叙利亚不清场?以色列丢失一枚核弹不查找回来?世界情报网弥补大件事不震动,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没有也可以编电影。
带大杀器飞机居然没有护航,击落了飞机,叙利亚不清场?以色列丢失一枚核弹不查找回来?世界情报网弥补大件事不震动,这些常识性的东西没有也可以编电影。
在纳粹阴谋家的操作下,将一枚小型核弹在美国引爆,从而想引起美俄核大战!
地球危在旦夕之刻,情报分析员凭借精准的分析,让美俄总统将按在核按钮的手指移开!
整部电影在刻画美俄双方总统在纠结是否主动进攻使用核武器时的紧张气氛,周围大都是鼓动战争的鹰牌军官,在如此紧张情况下让自己冷静下来确实不易!
而本片的不足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处:1、美国核爆时的画面处理也未免太小儿科了,根本就未突出核弹的威力和对人类的伤害!
2、在美俄双方已知道阴谋的幕后黑手的情况下,对几名真凶却都采取暗杀的情况来处理,有些不合逻辑啊!
阿本在床上的时候眼睛亮亮的,确实好看,不过还是很讨厌他
111
拜託電影公司的老闆,能不能照順序拍完Jack Ryan系列?別老是東跳西跳外加換人演....
没记住,这还算那门子政治
巴尔的摩核爆的时候我觉得场面还是不那么让人震撼。当量一般……
它竟然炸了。。。
3.5/5 擦枪走火核威胁。
难得一见的片子,军事?战争?政治?伦理?以前的片子结局基本都要和现实接了轨,但这次演示了一把真炸了之后的冲突。虽然前半部有些平淡,大概是所有小说改编电影的常规,不然短时间交待不清。汤姆克兰西,有机会一定要找他的书来看,游戏都好几个了。小小星球,自己就甭瞎折腾了
参与这样的片子,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的污点。没内容、没动作、没特技。实实大大的垃圾,浪费时间的垃圾。
精彩! 汤姆克兰西小说改编 又一个发生在美苏之间的博弈 总统 核弹 阴谋 一个都不少!
谁能想到我看这部片是因为本片的执行导演在萨瓦纳有一家著名的冰淇淋店,队伍每次都要排到街角也不开分店。
一个二兮兮的历史学家通过人文和科学组织世界大战的故事;里面很多任务出场得不明不白,恐怖分子和外交官什么的,扣一星
应该说这部片子还是不错的,就动作、情节来看不是很好,但是有一定悬疑,吸引观众眼球。#李某人的观影录#
佳片有约~
嗯……
cctv6看的
冲着摩根弗里曼来着
多少人在YY美俄开战。。
原来它就是恐惧的总和呀 囧 哎~~
改编的不错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