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少看台湾的电影2.这个片还有海角七号都展现出了非常细致的情感,能够打动我3.随着亲人的离去,似乎有些童年也就随之远去,我深感小时候的记忆在被模糊着4.不管在哪里,有些情感是相通的,这部片又提醒着我一些东西5.我不是一号,我有点像是二号6.我曾经胆小地畏缩在世界的角落7.或者我现在穿越了异次元,我强大了,却再也回不去8.我不想回去,我们都不想回去,我们都只是怀念那些时光
看了这名儿就知道我是个没有姐姐的,大凡很多没有姐姐的或许会如我这般不切实际的想法。
有个姐姐做什么?
小时候可以撒娇,长大之后可以诉苦?
可事实是,现在我已经不小了,没有撒娇的机会。
现在我长大了,就算真的有姐姐,可满腹的心事却也未必对姐姐说呀。
我没有姐姐,我是长子,下面有个弟弟。
母亲就生我们 两个。
每次遇到不舒心的事情,或者是长年累月的围绕锅台转,洗衣做饭,浆补衣裳,她有时就会自言自语的说,倘若你是个女孩子多好。
我那会很奇怪,不理解母亲的心情。
心想,为什么我是个女孩子就会好呢?
后来我明白了一点,我家和三伯家同住一个屋檐下,三伯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家懂事得早,很替父母操作,打小就能担当很多的家务,所以三伯母好福气,很少自己上灶、下河洗衣。
但我想母亲说我是个女儿家就好,却也不仅仅只是如此。
或许,她还想一个能够和自己说贴心话的女儿,一个长大之后能经常回娘家走亲戚的女儿。
可惜,她没得这个福气,生了两个儿子。
偏这两个儿子都不太懂事,从小就瞎折腾,不爱做事尽想着玩,成天给家里捣乱。
时不时总是会有人上门告状,于是母亲伤心之余莫勉把我狠打一顿给别人看。
我也不伤心,也不记恨她,谁让我是个不懂事的长子。
及我后来慢慢长大了,我真的愈发体会母亲的这种心情,自己也很想得到一个姐姐。
小时我和弟的关系不好,经常打架,往狠里打。
母亲每每看到我们打得头破血流的样子,就长叹一口气,你们两个上辈子是冤家对头呀,这辈子到我这里来还作了对头。
我却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其实弟是从小跟着我长大的,后来我读书之后就对他很生厌,很是不喜欢他跟着我。
那会,他就像我的尾巴,不管我到哪里,后面总是跟着他。
我很讨厌这个尾巴,很生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生气,于是就找他泄气。
小的时候,他打不过我,却也不还手,打了之后还跟我。
母亲看到了就狠狠打我,说没良心,没慈悲。
后来弟慢慢长大,我再打他,他也自然奋力还击。
他比我胆大心狠,有时我也怕着他了。
就这样打着打着,两个人就长大了。
忽然有一天再也不打架了,那之后我们兄弟的感情愈发的融洽。
那会,我就想要一个姐姐。
我想,我是受了三伯家堂姐的刺激。
三伯最小的女儿七妹和我一般大,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可她福气好,上面有个姐姐一妹,还有个哥哥。
我却没有。
那时的七妹是最幸福的,家里的老幺,哥哥姐姐都宠着,偏生家庭条件也比我家好。
于是,她总有好吃的,好玩的。
女儿家就是不一般,生性温柔体贴,所以堂姐一妹对待她的妹妹七妹绝对不会像我这般拿着拳头对我弟弟。
一妹真是一个好姐姐,打我记事起,每天早上就能看到七妹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姐姐给她梳辫子。
吃饭的时候她优先,读书的时候姐姐照顾她。
可我没有,却要照顾比我小的。
所以,有时候我很嫉妒七妹,嫉妒她有个好姐姐。
一妹也是我堂姐,对我其实蛮好。
我现在都还能清晰的记得年少的那些事情。
我七岁启蒙读书,第一天笔墨纸砚都没有,第一个铅笔头是堂姐一妹给我的。
她们姐妹两个出去打猪草也是带着我,甚至有时候睡觉也让我过去。
那会,我就把堂姐当作了亲姐姐。
可女儿家总是要长大的。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堂姐已经到了乡里读小学的五年级,她似乎懂事了很多,变得安静起来,不象过去那般的和我们一起吵吵闹闹的。
那会,我很郁闷,绝得忽然两个人之间就生疏起来了,再也没得以前那般的亲密无间。
再往后,是七妹,奇怪的也是我们同读五年级那年,她也和她姐姐一般变得安静起来,开始像个姑娘家了,不再和我打闹,不再让我进她们的房间,更不准我睡她们的床。
郁闷之后,忧伤紧随。
我想,如果真的是我姐姐,便是不如此的。
长大后,我明白了,那会她们真的逐渐长大了,开始像个姑娘家一样的处事了。
可我老长不大,还是像个孩子一般。
那晚我一个人安静的看《囧男孩》这部电影,两个男孩,国小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里经常恶作剧或者欺骗另外的同学,于是被老师冠名“欺骗一号”和“欺骗二号”,女教师用唇膏将自己的嘴唇图得异常的红艳,然后分别吻在一号和二号的脸上以作惩罚,让人啼笑皆非。
老师罚他们两个在校图书馆里粘书。
于是在书中,一号和二号变得快乐起来,他们更加向往那个没有欺骗,没有歧视的异次元世界,就说去水上乐园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
还有一个办法,找十台电风扇一起开通,超强的龙卷风也能把他们带到异次元去。
于是,他们决定做这个实验。
恰好,那个一直都在微笑的,一号暗恋的林艾丽因为转学来告别,三个孩子在周围一圈的电风扇里开怀敞笑,在漫天的卷起的棉花絮里畅想异次元世界。
临走的林艾丽送给一号一个信卡,上面写着“妈妈告诉我,只要微笑,什么都不会害怕”。
那一刻,我觉得林艾丽就如同一个姐姐一般。
一号的父亲是个神经病,长长的头发,肮脏邋遢的身体,母亲在遥远的夏威夷,他靠邻居街坊照顾着。
二号跟着奶奶过,父母生下他之后就不管了。
在这两个迥异的家庭里长大的一号和二号自然有着和别的孩子不一般的情感经历和友谊。
二号抽奖抽中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卡拉天王模型,但店主说没货,要么等,要么给钱。
一号做主要了钱,二号很懊恼,两个人的友谊就此中断,一号拿起了石头咂向了中奖的店面,也把自己咂向了少儿所。
二号从此孤单的一个人慢慢的长大。
长大后的二号有一次去水上乐园,遇到了一个拿着卡拉天王的孩子,那个孩子告诉他,只要朝着那个滑水的通道下滑100次就能通向异次元的世界,这一刻,二号仿佛又看到了一号。
难得让人温暖如春的电影,两个不是专业演员的男孩子温开水一般的演着,哪里是演戏呀,分明就是他们自己而已。
那些软软的闽南语,那些温柔的台湾国语,都好像糯米团一样软软的,黏黏的。
我被莫名的感动着,就在那个寒冷的深夜里。
这是2008年度最好的少儿电影,充满了纯真和恶作剧,让人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虽然偶尔的阴霾却不能抵挡年少的阳光,无比回味当年的苦涩和纯真呀。
在2009年开初,给了我一个惊喜的电影,虽然节奏缓慢,基调平淡,却在晃晃悠悠之间展露了波光潋滟的年少往事,和《电影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绝妙联系。
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看,偶尔闪烁的泪花会让你内心温暖很久很久,会让你不经意就想起了少年的那些朋友和那些事。
我忽然觉得《那些花儿》这首歌和本片是珠联璧合的契合,没有一点的细缝,实在是美好之极的温暖呀。
没有专业演员的演员才能让人返璞归真,两个小年孩童的本色演出让电影回归真实的生活原貌,在那些恶作剧和充满了世俗的歌谣里,你的耳边是否想起了当年那些自导自编的恶心下流的歌谣呢?
真是好电影呀,虽然和我这个话题没什么关联。
可我固执的认为,那是有关联的,那是儿时一些纯真的记忆,里面变成了太多触动鼻翼的感情。
我不是二号,堂姐一妹也不是一号,可我看着看着就莫名的想到了我堂姐一妹,继而又想到了堂妹七妹,想到了弟弟,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如果我有个姐姐会如何如何。
这两个纯粹的囧男孩虽然没有乏乐意,但都面对了怙恃脚色的缺席,台湾社会便是如许,年轻人都是外出工作而把孩子甩给了白叟,隔代抚育的气象也愈来愈遍及。
而阿谁被他们暗恋着的女孩,虽然没有了妈妈,却一直记得妈妈说过的话,“只需有含笑,就甚么都没有会害怕了”。
我想发展便是如许,有欢乐,也有失踪;有幸运,也有悲恸;有笑貌,也有泪水;有真实,也有幻灭。
陈升说:没有人可以中断发展。
然则发展没有即是对于童年说再会,守着心底的异次元和卡达天王,我们的芳华和回忆就没有会枯萎。
阮经天正在影片的最后躺正在一个泳圈上看着阿谁一次次的玩着传说中可以通往异次元的玩滑梯的孩子的时分,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种循环。
当然,童年是回没有去的,叫醒那些酣睡正在盒子里的事务,一切的美好回忆仍然很值得去臆想和回味。
以是我能够想象《天使爱摩登》中的阿谁老先生收到阿谁童年铁盒的时分是一种甚么模样的感动。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他们都是很可怜的小孩,一个被父母扔给外婆,另一个爸爸是疯子,平时住在破破烂烂的地方,靠收饮料瓶来养家……孩子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从来不认为这种物质的匮乏是不幸福,用几个电扇吹来吹去他们就可以开心的玩很久,一个小小的钥匙扣就可以让他欢天喜地。
唯一会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是:讨厌的大人说话不算话。
的确,大人真的很讨厌啊!
很喜欢那个mm在送给他们的卡里写的那句话:“妈妈说过: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我们都是好孩子,囧囧的好孩子
我所在的这个盆地,天气已经热起来。
教室里的电风扇偷偷开了三台。
等到十二台都开起来的时候,屋顶就会被掀起来,然后带着教室里所有目瞪口呆的人,摇摇晃晃的飞去不可知的异次元。
是在看了一部叫做”囧男孩“的电影之后,才开始有所谓“异次元”的念头的。
元宵节的晚上,我没有煮汤圆,没有看晚会,没有毒舌,一个人在电脑前面看这部片名奇怪的电影。
幸好它没有让我失望。
我不是资深的影迷,我也没有看过所有深刻或搞笑的“里程碑”电影。
所以我并不知道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但是作为一个哭点和笑点都很高的人而言,能打动我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回想起我神经质又臭屁的童年。
曾经因为讨厌烟的味道而把爸爸所有的烟屁股都用针扎了小孔;为无关紧要的转笔刀对妈妈说过“我恨死你了“;被人说过喜欢,也说过“他那样的人我永远都不会喜欢”那样的话;经常骗人,但从没被冠予“骗子一号”或者“二号”的头衔;去过游乐园,扯着充气米奇的耳朵照相;尝试过离家出走尝试过自杀,因为大人的食言而大哭大叫。
《囧男孩》里的捣蛋鬼们也哭,也叫。
但是当更为巨大的无法逆转的痛苦袭来的时候,他们做得最多的却是微笑。
就象一号讲的故事里面的那个“快乐王子”,即使心都破了,也保留着一个快乐的铜模。
其实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一号和二号并不是无可救药的混世大魔头。
没事拿着电筒研究鸡蛋孵小鸡的原理无可厚非;偶尔捉弄女孩子和弄电跳闸是小事一桩。
讨厌大人的赖皮而打滚抗议也是人之常情。
小孩子的世界不怕死,不在乎财产,不在意自己的爸爸是不是精神病患者。
所以一号才会说出”我爸爸再也不会赖皮了,他是最棒的“这样的话;所以二号才会在听到问”你是谁“的声音时吼出:”别吵我是死人拉“这样的话然后偷笑起来。
不过也不是什么也不在乎的,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希望被承认。
所以才不甘心于”骗子二号“这个”二号“的头衔;才会在妹妹吸引了外婆更多关心的饿时候偷偷把妹妹藏起来;才会在面对无赖老板束手无策时做出砸烂玻璃的举动。
有时真的恨不得有个异次元,大喊一声再见,就可以把自己吸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去。
如果真的有异次元,或许就可以不害怕生活之后露出的狰狞面目。
一号被带进少管所的那天,他看见了躲在角落的二号。
象平常的每一天一样,他带着大大的笑向二号使劲挥手,即使下一次见面真的就是”变成大人以后“了。
二号终于攒够了钱搭上了原来说好一起去乘的汽车,在半梦半醒的间隙,他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变成大人就回不来了喔,你真的决定了吗?
”二号始终没有回答,我想,在他一遍遍求奶奶给一号也许并不存在的妈妈打电话时,他已经做了决定。
他真的玩了一百次那个传说具有魔力的水上滑梯,在每次潜入水中的时候他看到一号、婆婆、妹妹、中途转学的女同学,他们都在对他招手说再见。
以我不幸已成年的麻瓜脑袋推想,他或许仍未去到异次元,可他在那次大概曾向某些东西告别,然后慷慨的迎接那些新的。
童年的幻想总是在长大后被一点点粉碎,童年的伙伴也会被时间一个个拐走,可是童年的记忆总是会被我们珍藏在心底,帮助我们变成不那么讨厌的大人。
就象预告片里说的,只要走慢一点,让童年的勇气追上你。
由孩子变成大人是什么样子的?
就象那个快乐王子的故事:金箔被剥落,露出铜做的内里。
幸好,铜也是有些价值的。
开开心心地去看此片,越往后情绪越不对、每次1号爸爸在海边出现的镜头,总会让眼睛湿乎乎的,直到1号被抓去,煽到极致!
~ 坏人,这片是一个人推荐的,明明说是励志! 结果把人看哭了~~~我要学2号和他啊麽,地上翻滚~~~这片是每个仍怀有童心的大人对于逝去童年的一场纪念。
是心底一块暖呼呼、湿漉漉的沙滩,将成人世界拒之门外——这块沙滩就叫异次元!
它就是1、2号的那个桥洞!
是1号爸爸靡乱却诗意的海边之家!
是2号沉浸去的那个玻璃钢!
是阿拉巴斯幻想的动画世界。
虽然本片的小演员和一众演员们演的都很好,好到可以说是不着痕迹的程度。
但导演的每个场景过渡和对具体剧情的设置,有明显的痕迹——是能看出精心选取的——在这点上,符合处女作。
长大了的阮经天,身材是那么好。
黝黑的肌肤,透过手指圈望向的远方,结合Fly Away摇滚气息的音乐一上来,还是让人从低谷走了出来。
很明显,里面的3个小主角,都是家庭不幸的人!
1号没有妈妈,爸爸是个精神病患者;2号被爸妈遗弃,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爸妈虽在却也常被丢到奶奶家的妹妹。
还有他们2人共同的“梦中情人”林艾莉,是妈妈死掉的。
然后导演很理想化地把他们都描绘成是坚强、勇敢,笑对生活的人。
1号是讲故事和撒谎大王;2号是聪明调皮耍性子大仙;至于林艾利,少年老成,被塑造为许多台湾文艺片里那种清清爽爽、话不多,却吸引人的角色。
她的一个"名言"是:妈妈教我的,只要微笑就不会害怕。
所以当1号终于与林艾莉在10台风扇造成的异次元里看对眼的时候,2号一个劲的笑。。
镜头马上切换为林艾莉写给这2个人的一张带有微笑的贺卡:上面就是那句名言。
电影里有很多精心设置的这样明显是导演富有用心的“交代”:比如把妹妹搞丢这段,特地让2号在第一次去找的时候心不在焉,等发现是他和1号为了报复不守信用的妹妹的爸爸时,会恍悟:怪不得他会有之前的表现。
奶奶也是电影的一个闪光点:错综复杂但终归性情。
看似凶悍却满腹爱心。
对社会时有讥讽。
幸好此片的大多角色都趋向“彪悍”,也不会让1、2过于纯熟的心智显得突兀和扭捏。
表演上,大家绝对都5颗星!
要说比较不自在的,就是1号跟爸爸间的了。
1号过于俊俏的相貌和善良义气懂事在一起,只会减分——虽养眼。
其实他是为2号这个角色服务的。
这是一个故事本来有轻重的属性,但还是可以塑造得更潇洒些。
(特别是被抓走那段,我不太喜欢他对远处角落里的2号微笑挥手——有点伟大,没有1号的使性子来着真实)电影的配乐也是经过精选的。
无论是口琴还是钢琴,很合拍。
还有很多向一些电影致敬的嫌疑:比如图书馆里2人在黏书,2号一连窜的问题很像麦兜在买鱼丸面。
还有卡达天王的动画想象,这种插播有很多艺术电影里迷幻的质素,就像《对他说》里经典的进入女性生殖器的那个长达8分钟的镜头。
总之,这是蛮认真的一本电影。
前面很可爱,中间有点阴沉,结尾还是光明的。
很好看。
这个电影的风格让人想到《仙境之桥》,在童话和现实中来回切换,在孩子的幻想世界和成人的客观世界来回切换。
台湾从之前盛行青春同志片和到最近的异国之恋的爱情片,完全是针对市场的需求。
想不到还有人会拍儿童片题材的电影,并且没有让人失望。
似乎只要音乐响起,都是歌唱爱情;只要电视打开,都在讲诉情爱恨情仇。
而友情却越来越少的被主流的文艺作品提起。
因为我们都太爱占有,太爱自己的狭隘空间。
友情比爱情更加难以维持,因为它比爱情少了“性”这个载体,只有纯粹的经历所累积起的彼此信赖。
当然友情是一剂温和的羁绊,副作用比爱情小的多得多。
小时候好像都是这个样子滴,常常把一件东西,一件玩具,或者一件将要发生的事看的比天还大,无数次的嚎啕大哭都是因为这些现在看来的鸡毛蒜皮。
而没有把身边的伙伴看的那么重要,好像伙伴们就像太阳月亮,每天都会见面,天经地义。
而且升一次学,就稀里哗啦出现一堆新朋友,迅速地填上了以前的坑儿。
后来老了,才知道小时候竟然是本末倒置,完全不知道最珍贵的竟然就是身边的一个个触手可及和看上去的天经地义。
最糟糕的是,这样的道理,也是既不能教人也不能从别处学来,只有自己用年头来熬,熬到懂得了,也都失去了
如果你曾在『海角七号』里,找到长大遗失的勇气,也许你也会在『冏男孩』里,看见发光的童年自我。
朋友问我『冏男孩』和『海角七号』哪个比较好看?
其实都很好看,两部电影也分别拍出了我们记忆中的台湾;电影中熟悉的氛围,像是许多人从童年到长大的缩影。
不同的是『冏男孩』以孩子单纯的眼光看待对他们而言太过巨大的世界;『海角七号』则以大人的角度面对所谓现实社会的生存之道。
而最微妙的地方在于两者呈现出的内在心境恰巧相反,前者从简单走向复杂,后者从复杂回归单纯,感觉像是一体两面,从不同角度看见真实世界的面貌:『海角七号』给了无可奈何的成人世界一道不可思议的「彩虹」,相信坚持到底,奇迹就会无所不在,彷佛回到童年世界的单纯与专一。
善良心性带着美好希望,让人不再茫然无措,困惑难安。
于是,从海角七号走到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光。
【冏男孩的感伤:回不去的童年世界】相形之下,『冏男孩』看似嬉闹的孩童世界,却潜伏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那是用尽全力微笑也难以抹去的感伤情怀:每个小孩都梦想着赶紧长大,长大以后,就能为自己做主,不必再受大人控制,然而,偏偏大人的世界又不是那么美好,大人很会赖皮,可以有一百种借口,说到却不做到。
大人世界充斥着令小孩讨厌的谎言与背叛,大人们对自己的错误总是视而不见,只会一味地互相责怪,推卸责任,而当小孩指出大人的错误时,反倒模糊焦点,变成了大人眼中的「问题小孩」。
不对等的关系,产生不公平的结果,有能力的人说了就算,没有所谓的黑白分明,只有白变成黑,黑越来越黑的世界,想来真令人感到哀伤。
懂得是非对错却没有权力的小孩,终究无法一直在地上「耍赖」(虽然耍赖的明明是看起来理智的大人)只能孤单的闭上眼睛,从地上站起来,远离他们无能为力改变的童年世界。
可是,走进大人的世界,真的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
答案未必是肯定,但走进去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你只要进去,就再也出不来的世界。
小孩变成了大人,当童年的想象力逐渐被现实磨平,两个小男孩梦想中的「卡达天王」与「异次元」成为遗落在童年的光影,带不走也忘不了,只能成为回忆。
电影中唯一「不赖皮」的大人是一号男孩的父亲,但他却是常人眼中的精神病患,不言不语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和孩子一样单纯,却无法保护一号男孩不受现实的侵害,最后他也只能和二号男孩抱头痛哭,沉默许久,终于真情流露,心痛,却仍无继于事。
像是许多社会新闻的缩影,社会眼中的坏小孩其实也是受害者,如果大人能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负起责任,言而有信,就不会有这么多无辜受害的小孩。
当我看到一号男孩离去前,像大人一样,要父亲记得吃药照顾自己时,不禁感到一阵心酸,那隐藏在极度搞笑与极端愤怒背后的灵魂,竟是如此纯洁美丽。
我在想,当他带着孩子般纯真的心性走向大人之路时,会不会记得那曾经不顾一切热烈活着,单纯喜欢的感受?
【笑着流泪:就这样面对悲伤】我喜欢『冏男孩』中的童话元素,像是与童年爱看童话故事的自己重逢。
虽然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明明是一个感伤至极的寓言:快乐王子看尽都市的不快乐,宁愿舍弃自己拥有的一切造福他人,最后王子一无所有,连帮助他的燕子也死了,还遭受到遗弃的命运。
小时候看完故事,只觉得王子好伟大,那些被他救助的人一定得到很大的温暖,那时候想得不多,却很容易受到感动,得到快乐。
现在会想,王子真的快乐吗?
还是他也被迫接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微笑王子,内心其实在流泪,快乐王子,不过是人们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借口。
原来,快乐与悲伤竟是如此相似的感觉,就像电影中可爱的小女生林艾莉,面对母亲骤逝的巨变,她仍一如往常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二号男孩不解,甚至直接戳破她已失去母亲的残酷事实,林艾莉的笑容瞬间冻结,取而代之的是藏在心底的眼泪。
小女孩不知道怎么面对失去母亲的恐惧?
但她永远记得母亲告诉她:『只要微笑,就不会感到害怕。
』有时候面对残酷的世界,我们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尽量让自己好过一点,保持一点曾拥有过的温度,让微笑和快乐不再只是飞扬时感觉,它们也可以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姿态。
【回忆之光:人生唯一不变的风景】看了『冏男孩』,我不禁想起最近重温的卡通『小甜甜』,从小到大,一直记得主题曲的最后几句:『每一个孩子都勇敢,每一个孩子都乐观,自立自强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灿烂。
』这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向上信念,然而,现在仔细看小甜甜的故事,发现它其实并非纯真浪漫的童话,反而比较接近真实的成人寓言,命运多舛的甜甜:从小是孤儿,心爱的初恋情人安东尼坠马而死,后来钟情的陶斯也无法与她厮守,要好的朋友也战死,接二连三的打击,皆诉说着长大必然面对的忧伤,唯一不变的是甜甜始终相信幸福的笑容。
或许,不断「改变」就是世上唯一的「不变」,环境会变,心会变,但回忆不会变,我们在人生中与他人共谱的回忆,将留在那个永远回不去,且不会改变的世界里,继续发光。
所以,长大以后的二号男孩仍在心里保留着关于「异次元」的梦,它不会被实现,只是静静待着,不妨碍任何人。
然后有一天,另一个执着的小男孩,开始来回反复的溜着水上滑梯,宛如他和一号男孩的童年翻版。
于是,他终于明白,异次元的世界其实早已存在,那里不止一号二号两个小男孩,还有无数带着「卡达天王」,相信梦想的小孩,在那里来追逐奔跑,即使不小心跌倒了,他们也会笑一笑,勇敢的再站起来。
冏男孩最终还是要长大,尽管成人世界比童年的想象丑陋许多,尽管忧伤与分离是人生必然的结果,然而,只要安然无恙的活着,总会有许多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在发生,就像最近看到的一句歌词:『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在珍惜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拥有许多无形却实质存在的美好。
希望长大以后的我们,都能带着冏男孩的勇气,朝着海角七号的光亮走去…………
童年,也曾如此瘋過,傻過,哭過。
偶爾閉起眼睛回憶那時的一切,仿佛是在欣賞一部黑白老電影。
那時的好友如今都已不知蹤跡,仿佛他們從來就沒有被自己遇見過。
凌晨不睡覺在看這部台灣電影,因為它的淳樸便很容易讓很多80后的人找回自己那個時候的影子,宛如斑駁的陽光在腦海中一閃一閃。
這樣的電影大陸或許不會有人拍,因為它實在太淳樸了,甚至連一部品牌手機的LOGO都插不進去。
這樣沒有利益可賺的電影是那些商業電影販子所不屑的。
後來,我忽然想起《暹羅之戀》裡的一句話,“長大了,也就孤獨了”。
然而,確實如此。
台灣有好的獨立音樂,然而現在,獨立電影也開始漸漸嶄露頭角了。
为了阮经天,结果他真的在最后一分钟出现
很可惜 电影没有抓到我 可能我小时候太精彩了吧呵呵
挺有意思的童年
看不懂...姑且给个较差吧...
的确是囧片。
的确很囧。
童年的我啊 你在何方
总是看不完这个
我看睡着了=W=
又出现了小MM……
前半段铺垫的不错,可惜后半段一般
可是到了异次元变成大人就再也回不来了。你还要去吗?
我真的从这部片子正式拉黑杨雅喆,连我最爱的儿童题材,他都能拍的这么复杂混沌不讨喜,以后见他的片子我绝对绕着走。
看了半天没看见小天,弃。学长铜是纳豆,囧。
1号好像杨丞琳啊。
异次元和卡达天王引发的童话
不知道是不是跟我童年隔太远,完全没感觉,好无聊
已经老了没办法再幻想去异次元这些事
没有关于童年的共鸣。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