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不简单!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好乱,一遍看下来,连案件整个脉络都理不清。
我较起真来,非要弄清楚到底在讲什么。
于是细细的又过了一遍,这才知道原来不过是个拍的乱乱的,结局很俗套的一个很普通的犯罪电影罢了!
一个男人是隐藏的强奸杀人犯,被妻子知道了,于是在半夜杀了她,把尸体从楼上扔出去,开车抛尸。
后靠着辩护律师的强大辩才被判无罪,又被律师识破的故事!
靠着演员演技和导演的功力勉强混了个中等水平!
不过而已!
但是什么都禁不住细想,我竟然发现我可能低估了这部电影!
犯罪题材的电影要想拍的好很吃导演功力!
一个水平一般的导演是绝没有可能拍的好一部高分犯罪题材电影的!
因为一部好的犯罪电影不能仅仅把案件的侦破过程展示出来,也不能单靠几个悬疑手法吊观众的胃口!
它要努力营造出一个证据,线索的森林让观众进去自己寻找答案!
以下这一段分析是网上复制以为网友的帖子,其中观点我完全赞同。
“其实嫌疑人的妻子并没有死,并且嫌疑人很早就喜欢现在的妻子。
片中被害女学生其实是嫌疑人的妻子所杀(故意or无意),嫌疑人为了帮助妻子,故意把现场伪装成性侵的样子。
后来嫌疑人被调查,但是无罪释放。
检方就不依不饶寻找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让嫌疑人的妻子感到非常的恐惧。
于是嫌疑人就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杀妻”方法,只要所有人认为妻子不再人世,就永远不会查出妻子就是当年杀害女学生的真正凶手,妻子也可以在另一个环境里用另一个身份无忧的生活下去。
嫌疑人每过一段时间就采集妻子的一部分血液冷藏起来,就这样采集了3公斤左右血液(对于人类来说一次性失血3公斤是致命的),也正因为这样检方认为妻子已死。
计划实施的时候就把这些血液洒在了床上,而把自己的妻子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片中给嫌疑人车辆的后备箱很多镜头来引导观众的思路,其实里面是拍戏用的假人(片中有提示)而非妻子的“尸体”,嫌疑人把这个假人扔到了大坝(嫌疑人和妻子照片后面的背景)里面。
至此,嫌疑人用“杀妻”的办法完美的保护了妻子。
嫌疑人又是如何计划让自己摆脱嫌疑呢?
首先让所有的嫌疑都指向自己来保护妻子,最后有将“抛尸”地点暴露给检方,当检方将“尸体”打捞上来以后却发现是个拍戏用的假人,至此嫌疑人便可洗脱罪名。
但是片中嫌疑人因为间接证据不充分被判无罪,这始终是一个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因素(也不再嫌疑人的计划里),所以只有按着嫌疑人计划发展才能洗脱罪名,便出现了结尾检方打捞“尸体”的画面。
遗憾的是影片也在打捞的过程中结束了,而我相信真正的转折点实在打捞上来以后。
这不是一部烂尾的骗子,虽然没有给出真相,但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影片里面每一细节都在观众揭示故事的发展,细细品味便可得知。
以上是我对这部影片的解读和得到的真相,一部用爱和智商诠释的影片。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注意:影片的结尾是检方在打捞“尸体”,仅此而已” 导演用了很多暗示来引导我们发现妻子还没有死,比如韩哲民梦到妻子半夜起来喝水。
河正宇开始在球场讨论间接证据的问题,以及说一事不再理的审判原则,都说明这个案件大有玄机!
记得福尔摩斯探案短篇里有一个案件“消失的丈夫”,讲的是丈夫瞒着妻子在城里当乞丐,收入颇丰,谁知妻子出乎意料突然来看他,结果就伪造了一个现场让妻子误以为他遇害了!
韩哲民主动找河正宇担当律师就是看中了他对间接证据这一类案件的在行。
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告诉你河正宇是很能打间接证据案件的高手!
而且河正宇不会甘心被人利用,一定会直奔真相,这也正中了韩哲民的下怀。
这样看来,韩哲民找他就明摆着早有预谋!
韩哲民就是想着靠河正宇将案件的嫌疑人引向自己,然后去河堤挖尸体,我也同意这个尸体很可能是假的,这就治不了韩哲民的罪了!
法律为了保护公民,不允许检察官在没有直接证据得情况下对嫌疑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起诉讼。
这就是一事不再理,这时就会形成一个很诡异的局面!
那就是因为没有直接证据,仅仅靠间接证据是治不了韩哲民的罪的!
唯一能让韩哲民有罪的方法只有靠他自己提供证据,就是自首!
这个环被死死封住了!
他也达到了保护妻子和自己的目的!
这个片子结尾挖尸体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处!
就像《杀人回忆》里那个回头!
河正宇自以为找到了真相,去找韩哲民对质。
这时韩哲民躺在满是血的床上,这就当然不是变态了!
他很可能在等着河正宇来呢!
因为他看透河正宇了,他知道河是不会让真相埋没的!
从他坐在窗台栏杆上,笑着看河正宇的眼神仿佛在说,“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他往后躺之前,就知道河正宇肯定会来抓住他!
因为他太了解河正宇是个什么人了!
果然河正宇成了一个真正的棋子一步一步的走着韩哲民设计好的路!
河正宇XI在这部电影里面不在苦逼 悲催 变态 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了变成了高精尖的律师了 用间接证据不能定一个的罪虽然我是法盲我也举双手双脚赞成 本来警察开始也只不过觉得他像一个变态杀人犯而认定他是个杀人犯 如果真的只靠这种感觉的话那冤案比较概率高一点了 还有结局干嘛不留点悬念说破就不美了 不过如果真这样的话就是legal high第一季第一集了。
还有我一定要讲的是这片里的警察实在是太菜了一点,就算要凸显案子的复杂,峰回路转也不能把警察描写的这么无能吧,都已经杀两个人了,第一个还是强奸,真的以现在的科技是一点点DNA都是查不出来的吗,最后还要让律师来破案。
警察这么笨还是让罪犯逍遥法外好了,不过现实已经很黑暗了,在电影中还是要正义战胜邪恶,坏人还是要得到惩罚的。
1没有证据,一切的判断都是臆断,在法律面前,她/他仍然是自由之身,哪怕一切的矛头都指向了她/她,都没有任何权利称呼以嫌疑人或犯人。
若以主观臆断判定,你的正义不是合法的,尽管真相确实如此。
2演员的演技没得说。
“丈夫”在强奸杀人案里表现很冷血、沉默不言,大有一点穷凶极恶之徒的感觉。
而在杀妻案中,表现的对妻的“爱”,屡次自杀,就外人而言“丈夫”确是冤枉的。
但最后一个细节,“丈夫”又重新恢复到第一次对他的感觉。
整部电影以外界因素不断干扰我们的判断,一种眼神能变成多个样子,这种手法很高超。
就如,“丈夫”多次提到总是以犯罪分子的眼神看待他,每次感受都是不同的,这句话没变,只是我们的感受变了。
3剧情也是一波三折,一环接一环,不到最后,一切都未成定居,怎知晓?委托人与检察官辩护的性质不断转变,“丈夫”的身份也在变,一切都在变。
影片的细节处理也很好,“丈夫”未回头引起了怀疑,后面的证据又证实了判断,这里的转变需要用心,反映了对心理的掌控。
1、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怀疑主角的呢?
从小杂铺那个大叔上庭作证的时候。
他说出去看的时候,车主是自己开车跑了的。
而主角说自己当时昏迷了很久。
2、杂货铺大叔前面说不记得这件事。
后面又要求赔偿。
话说他要求赔偿的理由我很莫名其妙诶。
隔了2个月了,如果要求赔偿,为什么当时不向主角要(主角从坝上走下来,有的是时间)。
而且据最后说是他孙子撞得主角停着的车,他怕孙子被告没讲出事实。
那为什么又要跳出来!?!?!?!?
而且如果他说的是事实,完全可以确定主角有大嫌疑。
可是他的证词是在为主角开罪啊,是在误导我们。
3、最装B的就是前面安检查官在删除监控,后面与李局长对话。
并且李局长紧接着就请法官吃饭,说的那段话。
赤裸裸的误导啊!!!!
4、蜡烛那段我完全没搞懂到底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最后显示的是蜡烛被风吹灭,主角杀完人又点上了。
好吧,难道那三根蜡烛灭的时候那根蜡烛也得一起灭吗?!?!
难道那根蜡烛不是等它燃到全部融化就自动熄灭吗。
(如果你想说是因为被人发现,人为吹熄。
额,主角处理尸体够那些蜡烛灭完吧)5、最关键的是出差那件事到底是主角刻意安排,还是恰巧遇到。
为什么没人想到去找主角公司证实。
6、开篇讲的那个邻居,明明都在凌晨看到主角了。
为什么后面莫消息了6、说是在徐警官跟丢的那段时间杀的人,丢的尸。
可是我看徐警官打警察逃逸,没花多少时间啊。
主角是怎么做到杀人、丟尸,还把现场弄得那么干净的7、作为主角的家,竟然他的一点DNA信息都没有。
你不可能不掉毛发,不出汗吧。
这是很大的疑点啊。
8、关于他不掉头的梗,我觉得太刻意。
他之前表现得那么到位,连心理专家都骗过去了。
这点小毛病应该不得先写到这。
我觉得和《一级恐惧》比,这个细节方面确实不行
虽然力荐此片,但更多的是冲着演员的表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跳脱出正义法律所规范的框架,前面都很出色,只是结局过于突兀,试想,一个可以如此精心策划杀害妻子案件、如此冷静面对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怎么可能在最后已经成果脱罪的情况之下,仅仅因为律师的几句讥讽就和盘托出案情?
这是因为电影最后终究没有能够天马行空,而是规规矩矩的归到正义的一方,张赫过于突兀的案情坦白和前面缜密耐心的犯罪分子描绘,实在是格格不入,结尾处理过于草率,这是最大的败笔。
案件的原因交代也过于草率,其中,犯罪分子丈母娘的证词虽然是假的,但是她女儿去找她的原因也应该交代清楚。
倒是撞车现场的哑巴是整个案情安置的亮点,峰回路转的比较合理。
而犯罪分子为什么一定要制定律师似乎也没有交代明白,应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不是犯罪分子在杀妻之前已经调查过律师?
针对检察官和该律师的关系和律师的过去而得出的结论?
另外,张赫为什么要点燃蜡烛?
这是给自己罗列了一个无法篡改的证据。
律师验证了这一点却无动于衷。
倒是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罪犯帅哥的表演激情澎湃,丝丝入扣,值得肯定。
反倒是检察官和两个律师的表演略显苍白,完全被犯罪分子的表演抢了风头!
张赫演技虽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但是依旧一流。
木讷的表情演绎一个疯子倒是再合适不过。
有一点必须请教一下大家,大家作为专业观影者,帮我解释一下:既然韩的妻子已经被害,片中有一段是描绘韩的妻子在空无一人的家中客厅和厨房位置打开冰箱拿喝水,家中也没开灯(而卧室门上已经有警方的警戒封条了,也就是说已经是案件发生后了,大家可以注意看下),这段描绘是什么情况?
请教下大家了,麻烦合理解释一下。
当几乎所有当庭的人都被辩护人的技俩欺骗,回头看向门口时,只有检察官注意到嫌疑人并不回头,他当然不会回头,他知道妻子不会出现,他确信!
其实当庭审结果出来辩护人听到检察官的这句话时,其实辩护人心里的自信就已经崩塌,后面助手的照片与电话只是让他确认了这一点!
有一点没太明白,嫌疑人入狱后选择了河正宇作为辩护人,这个点从何而来,嫌疑人是怎么选择的河正宇,不明白。
每看完一部纠结的片子我都会跑到豆瓣来翻短评。
看到了个打五星的神回复:"到底杀没杀?
"然后是很多把此片和《一级恐惧》对比的再然后是张赫的扑克脸以及和及玄彬同一款的造型师。
(我R表示对韩国的男星P都不知道,都长得差不多。。。
)有位豆友真心说到点子了——“剪辑方面过于搞脑子,拼接了半天才把张赫那晚杀老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一直很喜欢悬疑片,喜欢自己猜测故事的发展。
如果太容易就猜中——烂片无疑但是如果像这样,猜了无数个版本,但是到最后……我XXXXXXX!
前面的铺垫是干嘛的啊槽槽槽???
天知道我猜了多少个结局,虽然原版的我也猜过,但还是不得不说一句你他妈一定是在逗我。
我按片子的时间顺序来:猜测一:胖子法官是腐败的政客,检察官纠结在正义和上级压迫之间。
妻子的死和他们有关。
(理由:太明显。
影片前20分钟全部都是胖子法官们的怪异嘴脸。
搞得像是自己的人杀得一样。
)猜测二:胖子法官和安检察官,以及丈母娘其实都是好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韩,韩一定是得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怪病(比如精神分裂啥的,比如自己做了杀人的事但是根本不记得什么的(详情参考《二次曝光》&《致命ID》))高中女生是丈夫杀得,但是他完全不能记得。
妻子是自杀,因为抑郁并且深爱着丈夫,所以想用自杀来嫁祸给丈夫,让丈夫”死!
得!
其!
所!
“(不要吐槽,我的脑洞就是这样的!
)理由:1.丈母娘和安检察官在机场(好像是机场)见面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安检察官,你不要自责,你做得一切都是我女儿希望的“,然后安也极其装B地回眸给了一个五味杂陈的特写。
(我艹!!!!!!!
)2.在放回忆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镜头出来——妻子半夜起来冰箱喝水。
让人感觉妻子内心似乎很复杂,或者那晚可能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
(比如决定自杀【我想在这儿发一下QQ那个那个挥手的表情 】)然后越往后看越不对劲,不断否定猜测。
但是绝不会认为真的就是丈夫杀得那么简单。
NM老娘看了快两小时,最后还是烂掉牙的面瘫杀人魔故事?!
一定不是这样!
一定还有隐情!
我要坚持到最后然后最后……你他妈在逗我!!!
疑问:1.为什么胖子法官们最开始要做出一副让人怀疑的腐败嘴脸?
(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只有旁证,但所有的旁证都指向韩!
他们坚信是韩杀得,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无法定罪。
所以胖子们是那样的没错。
(为啥他们这么正义其实我也不造))2.为什么丈母娘在机场要跟安检察官说那句话?
(徐警官有妻子的证据证明高中女声是韩杀得,韩本该死。
但妻子的证据是安和徐警官非法所得(究竟怎么个非法法了?。。。
刑事案件在重大嫌疑人家安个窃听器都不行吗。
我没搞懂求大神告知),不得作为呈堂证供。
虽然只有旁证,但安一直想利用妻子的案子给韩定罪,所以自责,所以丈母娘会这样说。
片子探讨的应该是旁证定罪的合理性问题,法理的纠结。
但是挫人如我真的只是想找一部正常的悬疑片(挥手挥手挥手),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剪辑来误导我)片子里最亮点震撼到的地方应该是安最后在法庭的那一句“丈夫没有回头”。
蠢人如我那会才不得不确信这就是一个面瘫杀人魔的故事(桑挥手挥手挥手)3.妻子半夜起来喝水干啥!
(这个镜头插得很突然,反正我是被导演骗了)4.为什么一直不愿意公开录像?
(录像里有徐警官,公开了之后会对原告不利(是这样吧?
))5.从那么高的楼大半夜扔下去一具尸体动静应该特别大,那么大声音我就不信没其他人发觉。
那么大声音我就不信门卫只是看到了一个黑!
影!
然后连过去瞅也不瞅。
6.徐警官车后备箱的尸体道具韩是怎么放进去的?
(后备箱被撬开不会警报?
NM一个人跑到停车场一拍车子全叫了。
就算这点容易克服,徐警官的车停在哪儿的时候被放进去的?
或者徐警官当时明明是在跟踪韩,为什么会有空档让韩放道具到他的车里?
不要跟我说徐警官上厕所去了)7.我大半夜的黑灯瞎火在宿舍写尸体真的好吗。。。。
我滚去睡了吐槽了这么多其实观影过程还是很愉快的
看完 乱七八糟记一点.好的不说了 只说剧作布置上的不足.悬疑犯罪,极关键点在于误导. 片中给了几个误导方向:1.假设嫌疑人不是凶手:检察官方面为业绩或者抓住上次犯罪的人而伪造证据甚至钓鱼执法. 呈现的证据有 监控录像、检察官和被害人母亲的话. 这个监控录像起了一定作用,因为检察官方面不肯拿出来,那么观众会认为检查方故意隐瞒证据,陷害嫌疑人. 其次,跟被害人母亲模糊的对话,更加让人觉得检察官有问题. 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什么误导了. 这样就会造成观众觉得有问题,但看下去发现没啥问题,会觉得故意低级引导,除了乱,很没意思. 并且安插检察官父亲那条线,简直没啥有用引导,很无聊.2.假设嫌疑人是凶手:引导观众认为妻子为了让丈夫伏法而自杀. 呈现证据:妻子抑郁并且洁癖,有极深的痛苦. 同时,和丈夫的感情很好. 但同上一点一样,妻子的线也不够清楚,而且就算这样,丈夫还是个凶手,主角律师被蒙骗为他洗白,还是太低级的反转,太容易猜到.3.假设嫌疑人不是凶手:那就有第三人!
比如妻子曾经被伤害,所以去杀了那个少女,假死,让丈夫出来背锅. 丈夫被判无罪后,妻子也能脱身 .可惜,这个引导只露出一点点,就是妻子看到桌上的污渍就使劲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可能受到什么侮辱. 但后面就没了. 很多这种类型片会引入一个第三人,就是所谓真凶. 但这个片没有引入,真凶范围太小,所以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答案,没有余地反转.总的来说,把所有的障眼法都只用了一半,又拼着剪. 这就导致,观众看着乱,然后一阵东想西想,想出了各种结局,结果剧情比自己想的还简单. 另外,故事的核心反转太简单了:1.首先设置律师不相信嫌疑人. 引导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嫌疑人问律师,你相信我吗?
律师绕开了这问题,说别的.这是把信任问题首先推了出来,也是引导观众不去相信嫌疑人. 2.然后设置律师还是不相信嫌疑人. 引导点:律师捡到了嫌疑人抢救留下的和妻子的照片、律师调查案件发现监控被检查方拿走,面对两样可以洗白嫌疑人的证据,律师还是不相信嫌疑人. 这是顺着观众心理,让观众在摇摆中跟着主角走,进一步不相信嫌疑人. 3.插入少女案,嫌疑人坦然面对司法不公,刻画他不被信任的可怜. 开始把矛盾点引导司法不公,他不被信任上. 律师开始相信他被冤枉,观众开始转变态度.4.嫌疑人在法庭上,大声喊出既然你们全都不相信我,那我就死,反正我妻子不在了,我死了算了. 看上去彻底放弃对不被信任的反抗.律师相信了他,许多观众在这里也把关注点放到了怎么能随便冤枉好人上. 5. 反转点来自,嫌疑人无罪释放后. 检察官对律师说,你说他妻子没死、并且在你数1、2、3后她会出现,所有人回头了,但嫌疑人并没有回头. 至此,真相大白. 嫌疑人确实杀了妻子. 从不相信他无辜——更加不相信他无辜——开始觉得他被冤枉——相信他无辜——得知他真的不是无辜. 回到了起点.就是这样一个引导路径. 辩论挺好,演员挺好,但作为犯罪片来说,结构和动机都一般般.
最后大概10分钟吧 开始反转 而令一切真像大白就是“他根本没回头”以及助手发来了一个从洪川到首尔的捷径 使得前面的细节有了照应。
大概的过程和疑点我梳理了一下,有严重剧透。
事情的发生应该是这样的:案发前一段时间,朴涉嫌西北妇女奸杀案,被警方调查审问,他告诉妻子去出差三天,期间妻子联系不上他,使得原来就是疑心病和抑郁症的妻子更加猜忌。
但是朴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整个羁绊就开始了。
安民浩检察官和他上级胖子检察长十分不满意,因为他们确定朴就是凶手,于是他们开始派徐警官跟踪朴,徐警官去朴家装窃听器,遇到了被害人(妻子),于是拉妻子入伙,让她配合调查她丈夫,她妻子同意了,但是没有进展。
直到案发前那关键的三天,此时妻子已经暴露了,她以为是结婚纪念礼物的盒子,打开却是一枚牙齿,她觉得丈夫要杀她,于是去找了妈妈说心里难受,但她应该没有说丈夫杀她,如果说了,她母亲不会坐视不管,这应该是安检察官让她妈妈说的假话,不过她母亲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信徒,没把她的话当回事。
此时,徐警官突然接到朴又要出差3天的消息,感觉蹊跷的他跟踪朴,此时的朴应该已经知道了妻子和警察合作抓自己了,这次出差应该就是为了杀妻做准备的幌子,因为他说自己听到了她和男人通话。
第一天,徐警官跟踪妻子,发现她到了西北妇女奸杀案受害人那祭拜,神情愧疚激动,说明她已经知道了丈夫的罪行。
第二天,妻子说可以向警方提供证据。
到了关键的第三天,案发当天,徐继续在洪川片场跟踪朴,但是肯定已经被朴发现了,本来应该是明天结束出差才回家的朴,今天晚上就开始动身了,因为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徐继续跟踪他回首尔,但是被他用计拖住,他将道具组的尸体道具放在徐的后备箱,并且拉断了插销。
10:00 朴开始回家,徐开始跟踪,朴报警说他后备箱有尸体,用警察把他拖住了。
11:30 朴抄拱洞近路回到了家,只用了1个半小时,妻子准备好了晚餐等他,后来也可以证明,妻子在此时还是很爱他,不愿意承认他是凶手。
但是还是被杀了。
他将尸体扔到了楼下,然后点燃蜡烛计算时间差,敲响所有的汽车,支走了保安。
回家搬尸体,根据蜡烛,此时应该是12:00左右,然后走楼梯下楼,避开了监视器。
1:30朴到拱洞抛尸,然后开始佯装回家,此时的徐警官刚刚赶到受害人家里,坐电梯被监视器拍个正着。
到家发现被害人被杀,报警,这就是一点半。
朴又故意走大路花了3个半回到家,此时正好是5点,就到了影片开头的一幕。
为什么安闵浩和检察院要卸走灯泡,因为里面有他们装的窃听器,为什么要删掉录像,因为录像里根本没有朴,只有坐电梯的徐警官,而要不是他们让被害人协助调查,被害人就不会死,而他们之前调查的所有的方法,都不合法,被人知道他们间接害死受害人,就颜面扫地。
这一点也被后来的朴和姜律师利用,他知道他们无法提供这些证据。
所有的警察和检察官一开始都错了,他们不知道可以通过这条小路,只需要不到一个半小时到家,受害人不是死于1:30,而是死于11:30,这中间尸体已经被抛了。
所以蜡烛烧完半小时,所以他们认为朴1:30杀人,5点回来。
(不过这点确实扯淡,警察就这么白痴吗,连条路都考虑不到)那个小商店老板,确实在一点半看到了朴在拱洞那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儿子撞上了停在路边的车,而不是开着的车,但是他们担心赔偿就没说。
这一点被朴利用,说自己在一点半发生了交通事故,从而制造了不在场证明。
如果从一点半开始算,他确实不可能杀妻,但是妻子不是死于一点半。
蜡烛,为什么他要用蜡烛计算时间差,不用手表和手机,因为他就是想把蜡烛留在现场,误导警察。
这部电影剪辑实在太乱了,本来不是很烧脑的,剪的支离破碎。
还有这个结尾,感觉还不如,只放一个他没回头的镜头再加上一个拱洞捷径一个半小时,让观众自己去想,最后他不被抓,才更好的体现证据至上,警察不该违法办案的思想。
不过影片可能也是想体现正义的主题。
不过这就显得没有味道了。
一看片名就是知道哪个国家什么类型的影片,审美疲劳了
不错~ 抽烟装逼的样子很招人歇憾。PS:1. 韩国法庭制度竟然是对抗式的?韩国不是大陆法国家么?2. 河正宇很红呵,最近似乎总能看到他的戏!
情节确实不新,看了一半大部分观众都能猜得出结局,但过程还是精彩的。韩国片在揭自己短方面很有一手,警方的无能、检方的阴险都描述得很到位,警方检方律师之间的对立依存关系耐人寻味。
拖沓,翻拍,比起一级恐惧,差的不是一条街。看在河正宇份上,两星。
结局和道德说教把一部本该不错的电影给毁了
所以,变态杀人者一般是为杀而杀没有正常动机的是吧?嗯。合理怀疑的梗不错。
一级恐惧。。。。。。。
拍的挺有真实感,但剧情缺少新意。
剧情有漏洞,抄袭经典案例,不过不失为好电影。没看过经典案例的,此片更加精彩。
不算好的悬疑片,好的悬疑剧应该90%都设定重要信息,让人不会错过任何剧情甚至表情,本剧貌似没什么有用的线索;不算好的庭辩,听不出来双方有什么能说服他人的论据,因为没有其他嫌疑人,所以它注定要反转,好在结尾解密部分做得不错。貌似没有我们港产法庭剧好看,我承认多给了1星演员的感情分。
细节处理太差了,叙事杂乱。
整體是法庭的犯罪心理遭遇战,開場劇情緊湊節奏明快,可惜到了法庭辯論論述有點略顯沉悶,導致结尾逆轉沒有處理得很好,如果換個劇情後勁會比較強,不過張赫的的演技真不是蓋的,那淚眼婆娑的控訴著連自己的律師都不相信自己,幾乎真的被張赫的演技給說服了,雖然戲份比重少可是最搶眼
抄袭了一个很重要的创意,那就是美国一个法官的案子,具体我也忘记了,但是有句话很重要:他没有回头
如果此片在片尾5分钟前结束,我给10分。开放性的结局比大团圆好得多,非得又兜一圈把凶手逮住,完全是画蛇添足。
到底是谁杀?!我真的。。。。撑不到最后了,几度放弃此片。。。张赫别的演技没有哈?就是哭一种吧?!
장혁이 왜 거부감 나게 울었나 이상했더니만. 반전이 있었구나.뭐. 끝이 어찌 됐든간에 별 3개.그 중 반쯤은 하정우의 몫. ㅋㅋ
想面面俱到但都浅尝辄止,何正宇没什么发挥。
不错的推理片,结尾推翻之前的推断,出乎意料,情节紧凑
7分
三星半。前大半部分都是冗长无聊甚至略显杂乱毫无头绪的办案过程,给了很多线头以为是双重叙事但是最终还是犯了“人物后期失踪”和“浪费悬念铺设”的大忌。河正宇办案过程太顺利,但是看演技就够了!面瘫检察官的形象没把握好,一会儿正一会儿邪。好在最后二十分钟终于有了悬疑的味道。可惜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