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都铎王朝第一季

The Tudors Season 1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山姆·尼尔,杰瑞米·诺森,娜塔莉·多默尔,安娜·布雷维斯特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年份:2007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照

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一季 剧照 NO.20

《都铎王朝第一季》剧情介绍

都铎王朝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世纪中叶,英国驻法国大使遭到暗杀,而且死者正是年轻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的叔叔。这让国王极为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准备兵发法兰西。不过,红衣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权衡各方利益,并不赞成英法交战。因此,他想方设法,让英王、法王通过协商解决了此事。由于王后凯瑟琳只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让她逐渐失宠。亨利八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在宫廷之内寻欢作乐。不过,真正令亨利八世动心的却是一名叫安•博林(娜塔莉•多默尔 Natalie Dormer 饰)的女侍官,后者美艳动人,丰满妖娆,使得他几近疯狂。为了能够明媒正娶,亨利八世跟主教沃尔金密谋,要与王后离婚,此举顿时牵涉到外交、宗教等多方利益。期间,热死病蔓延,引起全国恐慌,一场宫廷震荡也随之而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厌世三寡妇神马风云花筐时光代理人孤胆行动相亲相爱一家人危险因素叔叔是奥黛丽赫本科西尼演唱布隆伯格与马西尔烽火地雷战兵工厂女郎第一季BanGDream!少女乐团派对☆PICOFever!菜鸟警探紧急救命特别篇另一个战场总觉得邻家更幸福花好月又圆一闪一闪亮星星耶稣受难记本草中华还魂砂偶像宿醉2女力报到-好运到深水后天杀人狂崽之抉择第一季盲目追梦去第二季极寒潜袭金牌保镖寂静之声

《都铎王朝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一部香艳的都铎史

近两个星期一直在看《都铎王朝》,对于都铎王朝的理解顿时变得清晰起来。

WEB迅雷上刚刚更新到第九集,亨利八世,性格极度乖张,可以在得知亲叔叔被刺杀后诺无其事的和侍女嬉戏,和法国国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摔跤,为了政治需要不满12岁的亲女儿(那个著名的血腥玛丽)先后被许配给法国王太子、王太子的弟弟,以及她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表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可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为了皇后旁边的侍女安·博林,冒着被开除教廷的危险要和王后离婚,他曾经说过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哪怕教皇开除我一万次教籍,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于是在得不到教皇的允许下,亨利八世宣布脱离罗马教廷,通过了至尊法,宣布自己为英格兰教会最高首领。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幸运的安·博林在成为新的王后后,并没有继续幸运下去,因为她没有生下亨利八世期望已久的儿子,而因为莫须有的“通奸罪”被处死,在她之后,亨利八世,因为不用罗马教廷的准许,很方便的先后离婚结婚了四次,而后处死了其中一个妻子。

虽然这六个王后只给亨利一个儿子,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却是亨利八世的两个女儿,血腥玛丽(第一个王后所生),和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安·博林所生)。

无疑,在38年的统治中,亨利八世是非常熟练的玩弄帝王权术的,即使是权倾一时的红衣大主教沃尔西也不敢对他有任何欺瞒。

但是他也有困惑的时候,在船上,和莫尔漫不经心的谈起,有人送了他一本书,《君王论》(哈哈,那个著名的马基雅威利),书中反复讨论了“a king is to be loved or to be afraid”,莫尔随后问他,书怎么样,亨利八世苦笑一声说“没有你那么,那么的乌托邦”随后又提起一个权臣要杀自己。

于是两人都沉默了。

我想此刻是亨利八世困惑的吧。

都铎王朝因为有了亨利八世的离婚案,而顿时变得血腥和香艳起来,延续了一百年的宗教改革,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摇摆不定,无数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被冠以“异教徒”而上了绞架,其中包括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信仰天主教,死后被罗马教廷追圣,和德兰嬷嬷一样),轮到了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继位之后,玛丽信仰天主教徒,转而迫害新教徒,被冠以“血腥玛丽”。

因此一个诺大的英格兰,因为亨利八世的个人情欲使得无数人上了断头台,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宗教信仰。

PS: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段,“but I love you ”“You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You can love, perhaps a year, a month, a day, even for the hour, and in an hour, you do love well in deep, but after the hour, you love not, you love another, another, and then another, your love is the most generous ,is most wounding.” PS:本文参考了部分资料http://liuxiaoyan1213.blog.163.com/

 2 ) 爱情的姿态之君王之爱

我是生活的滞后者,无论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同学一窝蜂的追《都铎王朝》的时候,我没有看。

大家都在追新鲜的美剧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起来。

对我来说,权力的争夺与较量没那么好看,错综复杂的爱情才让我感慨和无奈。

推荐我看的朋友说她最爱中年的Henry,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最成熟、最理智、最有力量。

而我却爱年轻时的Henry,纵使那个时候的他冲动、莽撞、不成熟,却更真诚、更可爱。

Henry一生有六个老婆,其实是有七个,只是其中有一个后来诡异的没有成为皇后而成为Henry名义上的义妹,地位仅次于王后和公主。

Henry的第一任老婆是他哥哥的遗孀,她以处女身份嫁给Henry的。

Henry之所以娶她是因为老国王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失去她的遗产。

第一任王后凯瑟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的公主,她也是Henry历任王后中最优雅最高贵的一位。

她给Henry生下了公主marry,也就是日后的玛丽一世。

Henry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因为他认为娶自己哥哥的老婆是不被上帝许可的,会因此遭到惩罚。

这种罪恶感一直伴随他们的婚姻,在凯瑟琳一直生不出儿子之后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

凯瑟琳的脸上少有笑容,她沉静的面孔,优雅的姿态无时无刻不透漏出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种高贵让人无法不臣服,让人尊重。

当初她孤身一人离开西班牙来到英格兰,毫无依靠,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对丈夫忠诚而坚定的爱是她内心的堡垒,是她所有力量的源泉。

她其实是一个异常忍耐的女人,对于Henry的风流,她一直保持一个王后应有的克制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男人是永远也无法被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对Henry这种残暴而冷酷的人来说,虔诚的爱根本无法打动他。

Henry跟凯瑟琳是政治婚姻,充满了利益的交换,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大姐姐一般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婚姻,最终只是一种既成事实,他在抛弃她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挣扎。

安博林是Henry的第二任王后,她曾经是凯瑟琳的侍女。

安博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什么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安博林这个角色,我爱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只有美貌,她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灵魂。

一开始安博林并不爱Henry,她接近他、诱惑他只是为了家族利益。

历史上的安博林并不美貌,对于Henry这样极度沉迷美色的男人来说,她能够抓住Henry的心若干年,完全是因为她的个性与才智。

电视剧里演安博林的女演员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安博林与众不同的魅力,她不美艳,却魅惑,聪明、狡黠、大胆让她与那个年代的女人又很大不同。

在Henry的众多女人里,她是唯一敢跟Henry发生正面冲突的,但是她的刁蛮与骄纵最后也毁了她。

最初她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Henry无法自拔,后来又利用Henry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鼓动Henry废了凯瑟琳。

最初,她那样让Henry着迷,他们的偷情简直是天雷勾地火,Henry对她的狂热在黑死病爆发的那段时间达到巅峰。

Lady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聪明的,狡猾的,自负的,充满魅力的女人。

当初她从凯瑟琳手里抢走Henry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有自己也会有这样一天,被自己的侍女以同样的方式抢走自己的老公。

Henry抛弃凯瑟琳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凯瑟琳生不出儿子,而Henry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

他和安博林无比自然的相信,安博林是一定会为他生出儿子的。

但似乎,越显而易见的事情,越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

安博林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

这个被Henry和安博林所轻视的红头发的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

当然这些,长眠地下的Henry和安博林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Henry的失望显而易见,事实上,他对她的感情在近十年的宗教诉讼中已经被消磨太多,而当她承诺的为他生一个儿子的诺言一次次被打破,他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剩下什么。

这时候,被Henry称为此生挚爱的女人,简西摩出现了。

简西摩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人,她是安博林的侍女。

二人的上位之路非常相似,简西摩背后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Henry身边,诱惑他,企图让她成为王后,然后鸡犬升天。

简西摩个性温和,有着天使般温柔善良的面孔,更关键的是她的美貌,她轻易就获得了Henry的心,更为讽刺的是,她借用安博林当初欲拒还迎的手段吊着Henry,让他更加着迷。

Henry跟她的偷情就像当年和安博林的偷情如出一辙,只是这个时候安博林正怀着Henry的孩子。

可是安博林却没有凯瑟琳当年的克制与忍耐,她的恃宠而骄让她在看见偷情的Henry时像一个泼妇般爆发了。

她的哭闹并没有让Henry回心转意,反而让自己动了胎气而流产,并且流产的是一个男孩。

当得知安博林流产的消息,Henry是那样的悲痛,但这并不是自责的悲痛,而是愤怒的悲痛,他对安博林怒吼到你毁了我的儿子。

生不出儿子王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那个时候的安博林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刚开始,我认为Henry是很爱安博林的,因为他为了她而力排众议废了跟了她十几年的皇后,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对抗,他为她坐上宗教法庭的的审判席,他让她当上自己的王后。

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感情是那样热烈,那是狂热摧枯拉朽,似乎要毁灭世界。

越强烈的东西,越容易腐败,越容易消逝。

后来,当他决定要绞死安博林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那么爱她的,或者说,他的爱一直参杂太多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他为她付出那么多,是因为爱她,但是他不仅仅是为她而战斗,她利用了他与教会的矛盾,这成全了她也毁了她。

后来,人们指责她偷情,人们希望杀死她的时候。

Henry一开始的愤怒是真实的,他恨她爱的女人背叛了她。

但是他那么聪明和理智,他未必不知道这一切是子虚乌有的陷害,但是他却愿意相信他被背叛了,因为她需要死,教会,罗马,错综复杂的权力角力让她必须死。

当初他名义上为了她实际上为了自己而得罪的那些势力现在蠢蠢欲动,总要有人付出血的代价。

她是一个不忠贞的女人,一个偷情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所以,她应该去死。

如果她死了,这一切就会终结。

那些反对的力量会逐渐平息,总要有人成为替罪羊。

刚开始,我以为他爱她,因为那是他年轻时那样热烈爱过的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并不那么爱她。

凯瑟琳死后,他痛哭得像孩子一样,简西摩死后,他痛哭得像失去了生命。

但是,安博林的死,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电视剧里的这一段拍得特别有张力。

她被关在伦敦塔里,他与他的新欢在一起。

对于处死她,他一开始犹豫,然后焦躁,然后愤怒,最后回归平静。

安博林在死之前回顾她的一生,她比他更明白什么是爱。

如果她最后能像最初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如果她不爱他,她会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爱他,于是就像所有国王身边的女人一样犯了傻。

她去害凯瑟琳,她去害简西摩,她拼命想去生儿子,她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越来越远,对于一个国王来说,爱情去了和爱情来了一样自然。

没有心就不会伤心。

想要独占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最后注定悲剧,无论你曾经多么美丽,多么妖娆,无论他曾经多么宠溺,多么迷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Henry是犹豫过,心痛过的,但是他的冷血、他的残暴,他对权势的渴望,让他宁愿毁掉自己爱过的女人。

安博林被砍头后Henry让人杀了湖面上那一对恩爱的天鹅,他残酷的双眼里折射出凶狠和贪婪的光,带着血腥的肉残留在他嘴边,嗜血的本性从这一刻开始展露无遗。

这是他所谓的新生。

Henry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看上去是一个好好人,虽然她也是小三上位,但那个年代,谁不是小三上位呢。

她不算好人,但也不算坏人,她聪明,懂得如何自保。

她带着天使的假面,被残暴的亨利八世称为此生最爱的女人。

她与所有人搞好关系,玛丽,伊丽莎白,最重要的是她为Henry生了儿子。

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荣耀,是对一个王后最大的肯定,是王的女人最大的功绩。

可是这样的人注定活不久,因为所有贤惠的女人内心都是痛苦的,伪装的幸福劳心劳力,她注定早早去见上帝。

她因这个儿子而被Henry永远铭记,被最高礼遇。

她被Henry称为是这个黑暗世界的唯一的光,是世上一切的善良与美好。

Henry决定死后与她合葬。

Henry后来的几任王后,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

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年事渐高,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任何女人,他只要想要都可以拥有。

他爱美貌年轻的女子,例如凯瑟琳,他极尽可能的宠溺她。

但是宠跟爱是不同的,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平等。

就像一个宠物,在被宠,也不可能与主人平起平坐。

故事里,我永远都爱年轻的男孩,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幼稚、青涩、热血而冲动,却更直接、更真实。

随着他们长大,随着他们欲望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他们渐渐言行不一,他们会伪装,会变得残忍,变得可怕。

年轻人之间的爱更容易是平等的爱。

就像我最爱他跟安博林之间的爱,因为那是唯一一段我我觉得真实并且接近于平等的感情。

他爱她,说愿意成为她最忠实的奴仆,她跟他畅谈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否定他,她会跟他发脾气。

刚开始,他是愿意容忍的。

最后,他恢复了一个君主的本性。

这是安博林故事的结局。

凯瑟琳跟Henry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因为她作为公主的高贵和作为妻子的忠贞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国王的亵渎。

早期的安博林跟他之间也有一种近乎年轻恋人之间平等的爱,那个时候她自信而骄傲,以为会永远拥有他的爱,而那个时候的国王还年轻,还没那么冷血。

Henry后来的女人都是典型的王的女人,她们环肥燕瘦但从本质上都是宠物,哪怕是Henry的此生挚爱简西摩。

她们在他面前伪装,奉承,讨好,让他开心。

而他居高临下的宠溺他们。

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随心所欲的送出和收回他的爱。

美丽的人就像美丽的东西,应该被他占有,占有了之后,他又很快厌倦,然后他就像丢掉一件衣服一幅画一样的扔掉她们。

安博林让我想到甄嬛,甄嬛是加强版的安博林,她们一样最初不爱那个男人,然后他强烈的爱让她眩晕,让她爱上了最后又明白自己不过他众多女人当中平凡的一个。

她伤透了心,然后就没有心可以伤。

只是甄嬛比安博林幸运,她醒悟的早,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她原地满血复活。

因为她不爱他了,她就比他更狠,因为不在乎了,她会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的心。

君王之爱,泽被众生,雨露均沾。

自古以来,掌握权势的男人莫不过如此。

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让皇帝尽享天下美女,同时还要求美女们对他忠诚。

现代社会,掌握权势的男人依然摆脱不了封建腐朽的那一套,他们万花丛中过,不会为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

这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不能,因为做不到。

但是好在今天的女人们没有当时的女人那么悲催。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古代人规劝说,当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的情妇绝不是对你的贬低,风气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

他可以玩弄你,你也不必必须忠诚于他,随时可以换下家。

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无比年轻或美貌或聪明的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会成为这些男人的此生挚爱,会成为他流连花丛的终结者。

可是她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或不愿相信,成为此生挚爱是要用生命做代价的。

死掉的纯元,死掉的简西摩都是此生挚爱,因为死人才能没有缺点永远完美。

我曾相信爱情只有一种姿态,但事实上,爱情是千姿百态的。

女人们梦想那个男人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当时是没什么好嘲笑或指责的。

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虚妄。

越美好,越强烈的东西,越短暂,人人趋之若鹜,如飞蛾扑火。

而长久的东西,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一点也不值钱。

 3 ) 都铎随笔

假期的最后几天,翻出了一部N久前就想看但一直没有看的美剧《都铎王朝》,断断续续,有事没事的看了一季半。

亨利八世、都铎王朝、英格兰的中古史。

其实整个假期看了不少关于英国的东西,最开始是重看了海伦亨特的《女王》(The Queen),看完后在wiki上翻了不少关于伊丽莎白二世、戴安娜王妃的文章,年快过完了,脑子一闪念,想起了这部《都铎王朝》,嗖地,回到16世纪。

都铎王朝共统治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共118年,历经五代君主,即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

美剧《都铎王朝》主要讲的是亨利八世的故事,他的故事最有说头,也最有可看性,先后六次结婚,杀掉两位皇后,废掉两位皇后,一位皇后病逝,最后一位与他终老;他为了与二任皇后安妮博林结婚,不惜与罗马教会分裂,迫使英国教会独立并自称英国教皇(即英国圣公会)……他在位时间不短,1509—1547,为了一个儿子,闹得英格兰天翻地覆,血流成河,杀妻叛教,情人无数,用今天的话说,这家伙浑身都是戏。

所以,《都铎王朝》不是第一部以亨利八世为主角的剧集,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下面说点关于都铎的历史,算我是私人历史笔记(这不是一篇历史普及课,只是个人历史随笔,觉得我写的不好的大可自己去看wiki百科,特此声明)。

1.可怜的皇后对于中国帝王,他们从来不会因为婚姻的事情而犯愁,皇帝三宫六院,三千宠爱,女人不是问题,结婚更不是问题。

中国的帝王,从理论上来说,是一夫一妻制,即只有一个皇后,但是他允许有很多的妾,即小老婆,但正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在性的分配上,皇后和诸多妻妾其实得到的份额差不多,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就看谁能够拴住皇帝的心,或者谁能够给皇帝先生下儿子。

从婚姻角度来说,中国皇帝最担心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儿子。

亨利八世一辈子也只愁一件事,儿子。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贡的凯瑟琳,西班牙贵族,亨利和凯瑟琳的婚姻是他一辈子中稳定时间最长的一段,两人于1509年结婚,1533年强制取消婚姻,维持了24年。

凯瑟琳没有给亨利生下儿子,唯一的一个儿子仅仅存活了52天就夭折了,她的女儿玛丽,后来成为英国女王,以血腥统治著称,因为其母亲后来失宠死去,她的地位一落千丈,童年的生活阴影可能造就了她日后残暴的性格。

凯瑟琳最初是嫁给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的,成婚四个月后,亚瑟暴死,为了维持英格兰和西班牙的关系,亨利七世决定让亨利八世迎娶兄嫂,此事特经罗马教皇批准而成功(因为教会教义规定,婚姻是由上帝恩准的,没有上帝的允许不准离婚再婚),18岁时,他与凯瑟琳完婚,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凯瑟琳成熟的身体让亨利八世享受到了充足的性爱欢愉,少夫老妻在开始的时光非常快乐,但是,凯瑟琳却没有保住自己的位置——因为20多年都没有给亨利带来儿子,亨利对这位老妻子已经厌倦,根据教义,没有罗马教皇批准,他不能与妻子随意离婚。

这点就与中国皇帝不同,中国虽然也有佛教道教,但他们完全管不到皇帝头上,基本上只是为皇家祈神求福的工具,而欧洲的国王们在头顶则有一个教会,教会管信仰,也管婚姻。

中国人完全想象不出,皇帝的离婚居然会那么难,直接废了皇后不就完了么?

但在英格兰,16世纪却真的不可以,名义上,所有的欧洲国王都是君权神授,是神的旨意,既然王位来自神,那么,国王的婚姻自然也归神管。

所以,亨利作为英格兰国王,他可以不去宠幸自己的皇后,他也可以去随意找宫廷里、臣子家、伦敦街头任何一个女人,做他的情人,为他提供生理的欢愉,却不能轻易的休掉他的皇后——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的情人很多,他找情人的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二就是要儿子。

也的确有人为他生了儿子,Elizabeth Blount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于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得宠之前,因此也是他唯一承认的私生子。

但是,这并不解决问题,因为于1536年去世了,无法继承王位,于是,人到中年的亨利开始为了儿子发起了疯。

他爱上了安妮博林,皇后的侍女。

这本来会是一个很普通的情妇故事,但博林的父亲和叔父却是很有心计的大臣,他们希望借此青云直上,在一系列的手段和怂恿下,亨利决定要与凯瑟琳离婚,迎娶安妮博林。

离婚事件涉及到诸多重大国际国内关系问题,1.罗马教会的反对,因为凯瑟琳的婚姻本身就是罗马教会特批的,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权威不愿意轻易推翻;2.凯瑟琳的侄子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反对,这就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了;3.安妮博林只是一个侍女,出生卑微,国王为了一个低贱女子而休妻、与教皇闹翻,使国内的传教士无法接受。

至于皇后本人,则基本上是在悲伤、绝望中度过余生,自从国王爱上安妮博林之后,皇后的床是再也不去了,宠爱更是无从谈起,而且由于皇后与教会、西班牙的关系,使国王加快了离婚的步伐。

最终,她被剥夺了所有的尊荣,在孤独失望中死去。

仅仅是因为她没有生下儿子。

但是,安妮博林并没有笑到最后。

因为她后来也没为亨利生下儿子,这估计就是报应。

气急了的亨利以淫乱罪将妻子砍头处死(可参看电影《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安妮博林生下的女儿伊丽莎白,即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开启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时代。

(亦有电影《伊丽莎白》可供参考)关于亨利的皇后,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离婚、砍头、死,离婚、砍头、活(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凯瑟琳惨遭离婚,但她的下场实在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她不过是死的比较郁闷,安妮博林则是被砍头(中国的皇后们似乎也不会因为没生下儿子而被砍头吧?

),三号皇后安妮的侍女简·西摩为他生下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爱德华六世,可惜简命不好,难产死了。

四号皇后克里维斯的安妮,因为画像漂亮而被选中,结果见面一看,见光死,亨利勉强和她完婚,但随即抛弃,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介绍人,由于此事被处死。

五号皇后凯瑟琳·霍华德,无子,婚后2年,被砍头,顺便说一句,她的叔父就是安妮·博林的叔父诺福克公爵,博林家还真没有当皇后的命。

又或许,是安妮博林的怨念太深,让亨利一直耿耿于怀。

最后的六号皇后凯瑟琳·帕尔,1543年7月12日嫁给亨利八世,4年后亨利八世去世,她再婚嫁给托马斯·西摩,1548年9月5日去世,善终。

《都铎王朝》第一季用了大量篇幅讲述了第一任皇后凯瑟琳的失宠和悲惨生活,无人探望、爵位被剥夺,孤独的在祷告室与上帝不停的倾诉,但她若能活到1548年,她也许会庆幸,自己没被处死,已经是前夫亨利最大的恩德了。

(或许是导演故意安排,每一位出演凯瑟琳角色的女演员,大都年纪较大,姿色一般,这样的皇后,就算国王不废,观众看了也没有兴趣啊。

此乃题外话)或许,还不如当他的情妇来的安全。

至少,他没有处死过情妇。

关于儿子的怨念,最后葬送了亨利的都铎王朝,虽然他宣布无论儿子女儿都可以继承王位,但他的子女,玛丽一世、爱德华六世、伊丽莎白一世,均无所出,无嗣而终,也许受到父亲婚姻悲剧的怨念太深,爱德华、伊丽莎白终身未婚。

在伊丽莎白一世的黄金时代结束后,由于无后,王位传给了她的表侄女的儿子,都铎王朝宣告结束。

2.政治化的教会亨利八世这辈子干过的最复杂,也最不顾后果的事情,就是与罗马教会决裂,自立为英格兰教会的首领,并宣布自己拥有一切宗教和世俗事宜裁判权。

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使自己拥有离婚判决权。

这个权力用起来很过瘾,他一共离了5次婚,直到自己离不动了,才罢休。

这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帝王们有时也会受到一些伦理约束,比如儒家学说,“立长不立幼”等王位继承法,由大臣们督促皇帝实行,但是大臣只有督促建议权,没有法律审判权,国王的婚姻事宜必须由教会审判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会发生。

中国没有明文的宗教,但有一定的儒家和道德约束,显然这样的约束对于帝王没有太多作用。

皇帝要废皇后,简直是很容易的事情。

类似的抗议皇帝旨意的事件,在中国会演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比如万历年间,大臣们依据惯例和礼教规定,请万历帝立太子,万历帝发了倔脾气,不愿意按照大臣的意愿立太子,于是大臣们一个一个死谏,万历帝越劝越不听,但他又不能去孔子庙里修改儒家礼法,所以选择了不上朝,一躲了之(事见《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

比起亨利的激进不择手段,万历帝简直是无为到极点。

当然,这里也不具备可比性,亨利不搞教会,他就没法把安妮博林合法的搞到手,而万历帝的后宫则是他最好的温柔乡。

说到底,还是人的原始冲动在作祟。

继续说欧洲。

由于欧洲的基督教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有了群众基础,教会就有了power,国王可以做人间的王,但精神上,他们是属于上帝的。

罗马教皇像一个神皇一样统治着欧洲。

亨利和教会拉锯战的结果有四:处死了自己的大主教沃尔西(因为他没能说服罗马教皇批准离婚);与西班牙彻底搞僵(因为他执着的休掉了西班牙国王的姨妈);处死了反对他离婚的教会人士;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退出教会,自立为英格兰教会之首领,并宣布自己拥有一切宗教和世俗事宜裁判权。

结果,它把罗马教会势力赶出了英国,英国成了一个不承认罗马教皇的基督教国家。

(喔,和咱们天朝很像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九常委就是藏传佛教、基督教的最高领袖了,因为这些宗教的头领必须由他们默许批准才行)其实更有趣的地方不是英格兰废除了教会,而是为什么英格兰一定需要一个教会。

因为人们需要心灵的安宁,需要一个精神支柱。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教会既然是人们心灵的王国及最高首领所在,它就不免演变成一种政治势力,因为只要有足够多的人信仰它,它就能够呼号施令,以神的名义。

也就是说,在英格兰国土上,国王有国王的权力,教会也有教会的政治势力,两者难免要打架,亨利八世的离婚事件就是两者的一场战争,最终以国王驱逐教会势力而告终。

国王自己成为了教会的首领,但是,它留下的后遗症也是显而易见的,总有一些人怀念罗马的正宗教会,也因为亨利本身的私心,使他的这个教皇在有时候并不如罗马那么纯粹。

最终,由于罗马教廷的长久的影响以及历史的惯性,伊丽莎白一世上台后,逐渐恢复了与罗马教会的关系。

亨利的宗教改革,最后成了一次宗教实验,即如果国王集世俗权力以及宗教权力为一体,国家将会如何发展?

事实证明,有些长久以来的习俗和观念,是无法被改变的。

正如1979年前中国发生的种种毁灭传统的事情一样,最终我们发现,传统的东西,才是真正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

立足于2000年的积淀,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未来。

3.小国的历史与中国相比,英格兰的确是一个小国。

它处于欧洲大陆边缘的海岛,守护者他们自己歌颂伟大但在中国人看来实在是堪称部落联盟性质的那些历史和故事。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这些地方曾经都只是一些家族、部落的领地,到了中世纪才逐渐统一称为一个国家,而在亨利八世的时代,他只是统一了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他只是国王,king,而不是皇帝,empire。

但是,这个世界,其实正是由这些小国的故事组成的。

英格兰、法兰西、德国,均是小国,但却各有各的传统。

看《都铎王朝》,我有时觉得,其实中国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也就是这么一回事,齐楚秦燕,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武将有血性,丞相足智多谋,那是一个兴奋的时代。

正如法兰西之浪漫、西班牙之华贵,一旦统一成一个欧洲国,变成了法国省、西班牙省,那就不再那么美妙了。

在亚欧大陆的两头,分别有两个距离大陆较远的岛国存在,一个叫做日本,一个叫做英国,它们都曾经影响过全世界,并且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英国在18-19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日本则于明治维新之后兴起,席卷亚洲近半个世纪,野心吞并半个地球,二战后又以强大的经济动力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GDP已经超过日本,但我们都知道,那其实没什么好骄傲的,老二依然是日本)。

英国和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小国史,惊喜,守护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传统,并且让世界为之惊叹。

《都铎王朝》,只是英国历史上很小的一个片段。

但正是这么一个偏隅一方的岛国,敢于挑战神圣罗马教廷,作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创造了一段国王、教皇合一的历史,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吧。

****本人不是专业的神学研究者,对于基督教的研究不深,仅看过几本类似《圣经的故事》之类的通俗读物而已。

若文中对宗教事宜有不敬或不允之处,烦请有识之士指正。

*关于亨利八世的相关婚姻史,可参考以下网页http://i.mtime.com/ustvseries/blog/447845/http://baike.baidu.com/view/26614.htm#5原文链接:http://www.yewangjun.com/archives/191

 4 ) 迷雾中的那个人----Thomas Cromwell其人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

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的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

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

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时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的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

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

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方法一:唯结果论。

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

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

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

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

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

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

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5 ) 关于the Prince 的问题

在第一季的第二集里,有一段亨利八世和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泛舟湖上的画面,里面提到了一本书,我看的人人字幕版的,是这样翻译的:是一本叫王子的书,一个叫尼库洛·马切维尼亚的佛罗伦萨人写的。

其实呢,这本“王子”的书,其英文名叫The Prince,如果按照普遍理解,确实是王子的意思,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按照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发行的版本说,是《君主论》,作者就是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在书的最后参考书目里,明确地列出了英国版本就叫做The Prince,所以剧里译作“王子”是不太准确的。

就《君主论》的后记来看,这本书的中文译名还有《霸术》《纵横政治论》《君》,直译也好意译也罢,总比叫《王子》好吧?

 6 ) 这是故事的开始

尽管讲述的主要是亨利八世和妻子们的故事,本季集中在凯瑟琳王后和安妮博林身上,这部剧还是集中了这些人的关系,让我思考,也在回顾,历史更多是人与人么?

历史不就是人写就的么:亨利八世&王后凯瑟琳阿拉贡的凯瑟琳不是一无所有的。

作为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政治的联姻永远不是看上去男欢女爱那么简单。

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父亲正是懂得西班牙势力的重量,才不顾一切的讲凯瑟琳留在英格兰。

而丧夫又不能归国的凯瑟琳下嫁于小自己6岁的次子亨利,不得不继续着在英格兰的生活。

婚姻对两个人而言都不简单。

更何况凯瑟琳的丈夫是亨利八世。

更何况亨利八世的王后是阿拉贡的凯瑟琳。

后世对于亨利八世的评价,大多来源于他的六个妻子和早夭而又不和的儿女们。

他不过是个普通男人,喜欢漂亮姑娘,热衷于展现自己的男子气概,好大喜功,喜欢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I情所困。

凯瑟琳拥有着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父亲、支持哥伦布探险的富裕冒险精神征服了格拉纳达的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她的姐姐胡安娜的儿子,她的外甥,继承所有的查理五世,不仅是罗马皇帝,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

两个人的政治联姻是否幸福,我们无从得知。

但两个人的婚姻,不是二人能够决定的。

亨利八世&玛格丽特剧中的人物设定有问题,亨利妹妹没有叫玛格丽特的。

唯一一个玛格丽特嫁到了苏格兰,最后成了国王的祖母。

玛格丽特是亨利的妹妹。

血缘亲情在一开始似乎对于亨利无关紧要。

但当失意的妹妹海外归来,嫁了个小贵族,并最终死去时,亨利还是伤心的、生气的、无奈的。

亨利八世&安妮博林演安妮的这姑娘长得真不错。

把安妮那股子狡黠的机灵,诱惑的魅力都演出来了。

安妮嫁给亨利也不全是真爱……1.姐姐失宠,家中朝中无人,老爹很不放心2.她和姐姐都在法国宫廷中侍奉过,法国宫廷,想想她姐姐,安妮真的能保持童贞or童真?

3.要嫁早嫁了,长得美,妞儿自然不愁。

之前还想嫁另一个人人来着呢我觉着,恐怕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满足安妮的全部要求和幻想:专一,强大,富有,热诚……当然,也只有热恋中的亨利能,没有谁天生受虐狂,更何况是不可一世的国王玛格丽特&小贵族小贵族很有意思。

本来玛格丽特也很有意思,害死了葡萄牙国王之后,嫁给小贵族,基本就走传统女人路线了,狂热的爱着一个可能不那么爱自己的人,失去了公主的骄傲、独立、理智。

小贵族四处勾搭,不然怎么爬上公主的床的……基本上,只要是人,是女人,就没有他不敢想的。

有段对话很有意思:在法国会见国王和王后时,小贵族意图勾搭王后,劝解王后说这是报复。

王后说:你家的漂亮媳妇是不是也是这么报复你?

其他:华丽的背景,发亮的服饰,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历史角度讲,故事有些拖沓;从剧情角度讲,人物的神态速度到位极了我个人觉得凯瑟琳演的非常不错。

在仅有的几次出场中,都以端庄高贵的服饰神态架出了个人的风范,好歹也是赫赫大名的伊莎贝拉女王的女儿哎,她对婚姻的守护,对女儿的荫庇,对欧洲事务熟练而不失优雅的斡旋,个人非常喜欢啊啊啊。

要说输,不过是输给了一个男人的心,一个想的而不可得的愿望罢了

 7 ) 抽到六张Q的国王

至今为止,看了三部和亨利八世的影视剧。

《亨利八世》,是个典型的历史文艺片。

男主是个又胖又丑的老头。

《The Tudors》国王是个靓仔呢。

几任皇后,虽不算最美,不过,服装还是很到位的。

《鹊占鸠巢》国王除了床戏,就没什么戏份了。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

不论它的真实性如何,电视剧,总是来得细腻些。

有点像亨利八世的八卦集锦。

正如英国皇室所言,“皇室离不开狗仔队,狗仔队也离不开皇室。

 8 ) 蓝胡子

前面两篇说的都是亨利八世这个蓝胡子,顺便一起把这部《都铎王朝》也八一下。

亨利八世据说是蓝胡子的原形,蓝胡子是古老欧洲的传说故事。

故事里从前有个男人,是个贵族,他长了一部蓝色的胡子。

他很有钱,还有大大的城堡。

他有个邻居,家里有两个女儿,他想娶其中一个做老婆,就请他们打猎吃饭。

一个女儿被他的财富吸引,答应做他的老婆。

结婚后一天蓝胡子离开城堡,留下新婚的妻子在家。

妻子百般无聊,就打开城堡里一间一间的房间来看,直到看见有间一直关着的房间,里面有好几具女人的尸体。

她吓得把钥匙掉在了地上,沾上了血。

可这血是被施了魔法的,怎么也洗不掉。

蓝胡子回来,看到沾血的钥匙,知道他的秘密被妻子发现了,就要杀她,关键时候,妻子的三个兄弟来了,救了他们的姐妹。

原来那些死去的女人,都是蓝胡子过去的妻子。

童话故事有些讲得前后没有逻辑关系,它没讲蓝胡子为什么要杀死前面的几任妻子,也没讲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搁家里而不是埋在土里,也没讲清为什么死了这么多年,血迹还是不干,只用魔法两个字就一笔带过了。

但是童话故事却有着犀利的敏感,把一段记在史书上的历史变成了儿童的睡前故事,所为后世人的童年记忆。

格林童话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每一个童话后面,都找得到相对应的残忍的中世纪欧洲历史。

《白雪公主》是王位之争和黑暗矿工血泪史,《驴皮公主》是早期人类婚姻史的投射,而蓝胡子,就是讲述亨利八世这个丧心病狂的神经病人的杰作。

要论谁杀老婆杀得多,还真没人能够超得过他。

这个国王有一种暴虐的屠夫一样的心理,一不高兴,噗哧一下,就是一个人头滚落在他的脚边了。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老婆是他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

因为凯瑟琳没给他生儿子,他便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逼迫凯瑟琳与他离婚。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老婆,也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娘安妮·波琳,还是只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他一不高兴就以通奸罪砍了安妮·波琳的头,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

两个人1533年1月25日结婚,到1536年5月19日安妮·波琳被处死,可怜安妮·波琳才当了三年多的王后,而她登上王后之位,却花五年。

第三个老婆珍·西摩1536年5月20日结婚,可是在1537年10月25日,生了个儿子爱德华后因产后十二天就死了。

这算是个得到善终的。

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第四个老婆是德国的公主安妮·克利夫斯,据说长得不美,她贿赂了宫廷画师将她画得美美的,亨利八世看了画像觉得不错,等结了婚见了面才大呼大当,与这个老婆协议离婚。

也算是逃过一劫。

第五个老婆是凯瑟琳·霍华德,1540年7月28日结婚,一年之后就离了婚,又一年之后被以乱伦罪处死。

  第六个老婆是凯瑟琳·帕尔。

1543年7月12日结婚,三年半后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死了,她再婚嫁给了托马斯·西摩,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结婚没多久,于1548年9月5日去世。

  亨利八世这一生,就是不停地娶老婆换老婆,他的六个老婆,三个叫凯瑟琳,两个叫安妮,他陷在这两个名字中,一定很混乱。

  《都铎王朝》我没有看完,大半年前看的了,好多情节已经记不起来,只觉得这个男演员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比艾瑞克•巴纳多了几分杀气和阴冷,更像一个年纪轻轻就登基为王没有畏惧之心的天之骄子。

这部戏因为是连续剧,就少不免有些拖沓和啰嗦,第一季为了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就花了一季的篇幅,再加上一个汗热病,把观剧的兴趣搞得没了。

这个片子现在还是我的电脑硬盘里,不知道是删了好呢,还是看完好。

 9 ) 看美剧学英文单词之《都铎王朝》French 的小三儿含义该如何解释?

FBI Warning:本文纯属拉闲片扯咸蛋,且内容为限制级,不喜勿入,未满13岁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同时,本人,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一样刻苦努力学习英文,并且致力于研究法国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们,并以此文共勉之:追忆大学时代,为刻苦努力学好英文,专门买了本朗文英语词典(其实是为了跟同学用英语骂人时候不吃亏),朗文词典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骂人的词语的,率先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除了可以学会用英语骂人以外,其实还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当你考察一本英语词典词条是否完备的时候,随便找几个骂人的词汇查查解释的是否详细,就知道这本词典好不好了,理解这些词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不能因为你看了穿靴子的猫,觉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猫猫很可爱,就管其他你喜欢的人也叫Pussy,因为从听着的角度理解起来完全可能跟你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

再比如:我们的金鸡鞋油,翻译成英文也不能叫“golden Cock”一样,那就不是金鸡了,而是“金蛋子儿”了。

虽然看朗文词典,对这些词汇有了不错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却有相当大程度的疑惑,这就是——French,大家知道这是法国,法国人的意思,但是除了以上解释之外,朗文英文词典里对于French还有一个小三儿含义,French同时也有“口jiao”的意思,如果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不理解,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意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French上,就像China这个单词,既是中国,又是瓷器,是因为以瓷器为特色代表了中国这个国家,那么French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呢?

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好童鞋,也不能就这个问题去问老师,不然肯定会惨遭校园暴力,那问谁呢?

没谁可问,所以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当时还没有百度百科啊,也没有美剧啊,所以据此来看,这有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这样爱学习的好童鞋的天才问题才能有完美的答案(同时又不被老师和家长抽鞋底)昨晚为了等洗澡水烧热,看了半集集《都铎王朝》(第一季,第二集),在第18分30开始的一分钟内解决了从当年遗留至今的疑问——French与“kou交”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实之前也略有提及,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国王在大主教的斡(wo,音读握)旋之下与法国国王签署“万世和平条约”,随从就表示,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入乡随俗啊(学习法国国王享受一下法国的淫乱体验),当晚英国国王睡前,由英国驻法国大使的女儿“玛丽”前来侍寝,英国国王对她说“我对你听闻很多,你已经来法国两年了,告诉我,你都学了哪些法国宫廷礼仪?

”……,”玛丽童鞋答道“陛下,您允许吗?

”,看到这里,还觉得这台词太突兀了吧,简直可以跟吴宇森《赤壁》的台词相媲美了,俩人都在前戏阶段了,突然开始讨论宫廷礼仪了,竟然还允许不允许的,难道要先朗诵一遍“三从四德”?

,结果英国国王说“允许”之后,玛丽同学马上俯身低头以实际行动来了一段“口活”(此处画面由国王上半身视觉影像和您对他下半身的想象共同组成),至此这个困惑我这么多年的陈年旧问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可见,美剧就是美剧,其台词都是有历史渊源和考证的,就是比《赤壁》有文化,有底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French的这一小三儿含义的历史渊源大概是法国是这种“口腔体操”的最早发源地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因此这个French前两个众所周知的含义和这个小三含义具有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所以造成了朗文词典对它三位一体的解释,都说法国是浪漫国度,据此,我们借鉴中国历史的二元考证法(史书+实证,本文即朗文词典+都铎王朝的历史还原影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French的小三儿含义最早是在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初步可以断定不晚于都铎王朝期间英法万世和平条约签署时间的前两年(因为这时候,玛丽已经在法国呆了两年了)时间有限,考据匆忙,难免有所遗漏,请各位英文学习者,历史考据者,各位美剧童鞋不吝指正,我洗澡去了,88

 10 )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是男主亨利八世,由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饰演,还有主教沃尔金(山姆•尼尔 Sam Neill 饰),还有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

查尔斯 不过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由亨利·卡维尔饰演的查尔斯·布兰登,身材也很性感。

亨利八世 对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土地经济繁荣时期。

而对于历史,一切都是围绕亨利八世展开,改编的也很成功,了解英国的王朝世界。

和《罗马》、《风中的女王》都有些相似。

《都铎王朝第一季》短评

演员太好了。一直知道JRM很棒,他的intensity太出众了;Sam Neill也太棒了,从中饱私囊到邪恶嘴脸到pathetic到最后接受命运,每一种状况的表演都很棒啊;小玫瑰也不用说了。亨超很帅但是相比之下演技呢?女王也演得很好。但其他主要演员就很一般。另外,不是很喜欢剧本。我更想看更加own自己故事的剧本。但是经常感觉很多剧情就是“这是史实,我要插一段”的感觉,没有跟人物动机有机结合,或者说,很多角色从历史来看可能很难确定动机,剧本就放弃了或者说得模棱两可

7分钟前
  • 🔒⛓Nemik
  • 推荐

一向對這種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歷史題材劇不感興趣……唯一的極品看點就是男主……那種凌人的帥氣由天鵝絨金礦一路殺到來是在令人窒息……

12分钟前
  • SX
  • 推荐

和罗马比起来,不如,不过好在还不是哪么白痴

13分钟前
  • 天禧在人间
  • 还行

第一部只是开端,这部剧更多的是政治博弈的色彩。

16分钟前
  • 小K仔
  • 推荐

小时候就看过,亨利八世的故事其实很狗血,换了六位皇后,大部分都不得善终,一辈子都想要儿子,但是死后反而是女儿超长待机改变历史,黑色幽默

21分钟前
  • 林焰
  • 较差

穿的太丑了

23分钟前
  • 木生火
  • 较差

不会再接着看了…

28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好吃
  • 较差

You think you know a story, but you only know how it ends; To get the heart of the story, you have to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借机补了一点历史。每一集结尾似乎都交待得挺完整,让人不那么急不可耐地想看下一集。男主美到不行⋯⋯

33分钟前
  • 温笛
  • 推荐

正经挺好看的。不过也就看一季的新鲜……太沉重了……

37分钟前
  • B2Q
  • 推荐

有点儿审美疲劳

42分钟前
  • 春困秋乏夏打盹
  • 还行

看不出来有什么好的。

43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较差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有内涵

47分钟前
  • 挂拉
  • 推荐

看的昏昏欲睡 跟rome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啊

50分钟前
  • ButtMan
  • 很差

2009.12.12 看了第一集我还以为是Rome呢。结果只是山寨版。难看之极。

51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很差

服装。伦理。美女。滴蜡烛油封信封。蓬蓬裙。红衣主教。亨利八十的故事。

54分钟前
  • Haduki
  • 推荐

再智慧贤明的王后也抵不过丢却信仰的国王。沃尔西充满争议的一生结束了第一季,第二季应该是以安博林被砍头而了结吧。略情色。

56分钟前
  • goldlya
  • 还行

冲着主演去的,和电影展现出来的感觉截然不同,不过我喜欢

58分钟前
  • 初初Carol
  • 推荐

除了男女主角又帅又美,故事简直一团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看到第八集弃剧了.

60分钟前
  • 花枝招展的南瓜
  • 较差

就情色来说~还是很好的。。。。。仅此而已。。。。。

1小时前
  • 夜岚晓語
  • 还行

受众很窄的片,其实第一季都是在讲亨利离婚,到最后,还没离成

1小时前
  • Alfie||倒霉孩子王大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