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越来越满足于小小的感动,也更容易被小小的事情感动,朋友发的一个朋友圈,甚至是一句话一个镜头。
以前不喜欢的枯燥没有波澜的东西也会静得下心来去看了,看完了还说真好看,甚至有点想哭。
《我和爸爸》
一个成熟的女儿和一个幼稚的爸爸之间的故事,影片里都在笑,但是我却笑不出来。
爸爸是个没有稳定工作的社会人,一个人生活,有一帮狐朋狗友,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女儿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高三的时候,妈妈出意外离开了,女儿到这时才和爸爸一起生活,他们不熟,女儿也不喜欢这个爸爸。
爸爸知道自己抚养女儿的义务,也没有过多的语言,爸爸的生活不稳定,甚至女儿的姨也不同意女儿和爸爸一起生活。
妈妈走了,女儿到了爸爸家,是她和妈妈以前住的胡同附近,但是这么久她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条胡同。
爸爸和朋友一起开了店,他每天接女儿放学到店里吃饭,这是女儿不熟悉的地方,还有那些小时候认识但是已经忘记的人。
爸爸问女儿:“我死了,你会哭吗?
”女儿说:“不会。
”
爸爸总是表面一副不屑的样子,女儿也是不需要谁操心的样子,爸爸也会关心女儿谈恋爱的事情,只是不会过多的重复。
爸爸其实也会做饭,包饺子可好看了,只是一个人的时候没有必要这么有仪式感,生活里也没有了烟火气。
爸爸被警察带走了,最后一秒女儿也没有承认这个是她的爸爸。
爸爸进监狱的那几年,女儿找了一个男朋友,住在爸爸的家里。
女儿偶然在街头遇到了刚刚出狱的爸爸,女儿也没有主动上前打招呼。
爸爸出狱后,回到家里给女儿做顿饭,也是第一次见女儿的男朋友。
我也不知道这个女儿为何找一个这种男朋友,不说演员外貌,这个性格也是一言难尽。
爸爸说这个男人配不上女儿,女儿说结婚不是为了什么。
女儿怀孕以后不久和这个男人分开了,她回到爸爸的家里,晚上看到酒醉的爸爸。
爸爸并不觉得单身的妈妈有什么所谓,反倒是非常喜欢自己的外孙。
爸爸对照顾小孩细致入微,女儿也没有这么在乎。
孩子生病,爸爸也会难过,女儿似乎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似乎明白了爸爸柔情似水的一面。
女儿没有收入,爸爸和一帮朋友们赌博供他们生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爸爸和朋友被警察抓了,爸爸倒下了。
爸爸生病了,以前是爸爸照顾女儿,现在是女儿照顾爸爸,从之前冷淡的关系变成亲密的家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概就是这样的,及时行乐,也要及时享天伦之乐。
今年到北京以后就很少离开这一小块地方了,今天终于进了城,挤了地铁,晚高峰的地铁。
去吃蟹的时候周围的人嘻嘻哈哈,戴着手套也搞得满脸都是油渍,这就是我喜欢的人间烟火气。
吃蟹一定要自己啃才有灵魂。
(获取资源关注公众号 打胡乱说怪 ID:dafuluansuo 欢迎交流!
)
父亲老渔充满智慧,处事从容不迫。
连死时都那么安详。
但是还是让女儿伤心了。
原因是女儿虽然怨过他,却是那么的想让他陪伴着自己。
世事艰难,命运无常,唯于智慧与爱值得品味智慧的父亲角色印象深刻的有三个,老渔算一个,还有《Meet Joe Black》里Hopkins扮演的,还有就是《名侦探柯南》(呵呵,不是电影了)里小兰的爸爸(那个怪老头)
最近看了很多亚洲主要是香港台湾方面的亲情剧,我在锵锵三人行上听到了徐静蕾拍过一部关于父女的电影《我和爸爸》,对于我来说,我本身有个女儿,因此对此片的观看欲望很强烈,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去观摩,这个寒假有幸看到了这个片子,说实话,看完这个片子我对徐静蕾的认识加深了,她的确是个有思想,有能力的女子。
对于徐静蕾的认识源于我在少年时,看到的一部大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这是唯一一部在90年代大陆拍的最好的偶像剧,说起来,也就是学习日本的偶像剧模式,徐静蕾是其中的演员,当时觉得她很可爱,是个偶像派的模样,和今天的很多偶像女演员一样,其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
按照惯性思维,我对于大陆的导演或者演员大多觉得城府不深,也就那样,不过,对于徐静蕾我觉得的确是有水平,要知道《我和爸爸》是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片子,她写出了父女之间的感情戏码。
片子很简单,就是一个女孩在失去了母亲后,不得不和之前离婚的爸爸一起生活的故事,父亲是个不太要好的男人,做事马马虎虎,自由自在,作为女儿对于父亲也没有什么好感,不过,这部剧的精华在于父亲究竟对于女儿是带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其中有一句 我记忆深刻,父亲说,我最爱的就是你 闺女?
而女儿直接就问,那你爱我妈么?
这句话问的父亲有点愣,后来说那不一样?
要知道父亲是和母亲离婚了,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所以爱这个字似乎已经不再用于他们两人之间了,而对于女儿的爱似乎是剪不断了,这或许就是亲情的血缘关系。
父亲对于女儿的爱似乎又是那么的暧昧,当女儿被前夫抛弃,打着肚子回家的时候,父亲对于儿女的态度就是完全接受,并且显示出一个传统男人的姿态,“没事,有父亲在,别担心,女儿”,这种态度我想绝不对出现在父子之间的关系中,一个男人通常都是对自己的心爱的女人也会说出同样的话,当然前者是亲情血缘关系,后者则是一种荷尔蒙所带动的甜言蜜语。
同样的话带有不同的韵味。
真是奇妙,,, 女儿对于父亲的态度,从毫无感觉到逐渐了解,接受、这个过程拿捏的恰当好处,不拖沓,不做作,特别是没有中国传统电视剧对于亲情剧的哭爹喊娘的那种令人厌恶的过分的哭戏。
徐静蕾处理的很好,该哭就哭,该笑就笑,没有那么多做作的哭戏,不像我们很多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动不动就忆苦思甜,过分的哭,那种调调完全是一种绑架,就像鲁迅痛恨24孝那样的厌恶,不要总拿那种所谓的责任来绑架人,其实真的毫无好处。
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本身也是一种义务,儿女对于父母的关心照顾同样也是一种义务,何必过于刻画这种固有的感情色彩呢?
父亲为了女儿和外孙女的生活,而走向了赌博的境地,电影处理的很好,并没有按照惯常的思路,赌博被抓,忏悔一生,而是因为连夜赌博劳累而造成瘫痪,这种套路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国人的一般想象空间,同时,也让观众对这个父亲产生了同情之感。
结局是女儿再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女儿与父亲的关系或许总是说不完,也说不清。
我毕竟才刚做父亲,对于女儿将来的事情毕竟没有经历,有些生活情节或许还不能体会深刻,但有一点我感同身受,那就是电影中父亲对于女儿说的那句,父亲最爱最爱的就是你。
这句话的含义,我很明白,而且这里面有着与父子之间的感情所不同的含义,说不清,也说不明白。
我想时间的前推,会让我逐渐的体会深刻,现在我真的是说不明,也道不清呀。
向这部电影致敬,这部电影写的是北京的故事,毕竟徐静蕾是北京人,而演员、拍摄地都是在北京,有时候很羡慕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观众,可以再影视作品中,看到自己城市生活场景的剧集(主要说的是现代都市剧),作为山东人很少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团队,在自己的城市中,演绎自己的故事,即便是有也没有什么经典之作,山东的很多自己拍的作品思维过于简单,情节拖沓,剧情老套,没有新意,这就是受到单一文化、地区环境的影响所致。
女儿,爸爸,永远爱你。
呵护你、,,,,,,,,,
我要你人在,天天在,有你在这个家才像个家,你懂么?!
我始终记的徐静蕾高声喊着,声音依旧混沌,周围的一切因为摄像的效果黯淡无光,她的脸庞很难看到的露出复杂激烈的表情,她投入的表达着她的感情,这几乎是电影里唯一的一次。
一直以来她把她的全部情感那么深的埋藏起来,像是小孩子埋藏父母不允许把玩的玩具。
在这一刻,它终于曝光。
在这一刻,我终于明白,其实,她始终爱着。
对于情感的迷惑伴随着我看电影的整个过程。
中国人的爱似乎自古以来就是内敛而深沉的,不容易表露在外,也不愿。
爸爸,对小女孩是一个虚幻的词汇,父母离异之后,她就不曾见过爸爸。
她只是在某一些不经意的片刻看到那个男人,在她们背后看着,或者和妈妈简短的对话。
直到妈妈永远的离开。
生活把她推向了她的爸爸。
爸爸和妈妈是截然不同的人,爸爸放荡不羁,爸爸满不在乎,爸爸迷恋物质,爸爸贪恋生活。
父母的性格都沉淀在她的生命里,即便不愿,她还是一样的像母亲一样无望的追求着自己小小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简单的小家庭,她追求的是最最普通,最最单纯,最最平淡的,也是最最安全。
但事实却往往不能近随人愿。
母亲嫁给了她的爸爸,他们注定无望的相爱着,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爱着,他们注定不能满足彼此想要的,却又一生纠缠,他们真是的情感都推在舞台背后,退在生活的背后。
女孩和爸爸也是一样。
隐忍退让是女孩的全部。
爸爸进监狱后,她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生活,她只是想生活,生活却不愿意给她那么多。
她以为可以安心的和一个不温不火的男人白头偕老,却还是逃不开被抛弃的命运,因为无爱,如同注定。
无爱的退一步迁就,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她只有她的爸爸,永远的在她的生命里。
即便是他瘫痪了痴呆了,她无法感知到他,她还是不能离开他。
他们不自知的爱着,从女孩唯一一次真情的流露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这一点,但是这毕竟只是一次真情流露,在生活的大部分中,他们只是彼此伤害又彼此倚赖着。
这是一部很沉重得电影。
或许因为可以从中看到我的生活,总觉得生活就是沉重的。
整部电影都笼罩在一层灰色当中,一如北京胡同里绵长绵长的灰墙。
仿佛听到莫文蔚的声音,日子像是道灰墙,骂它也没有回响。
破败的阴暗的潮湿的凌乱的北京的平房,肮脏的胡同和面目不清的人群,是我们生活的底色。
在生命中,我们总是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被推到了生命的最前端,我们深切的爱着,自己却始终不明白。
生活一直在继续着。
在结束的时候,我们会在墓志铭上写下,我的一生,我都忘了。
如爸爸所说。
写于二零零五年
《我和爸爸》不一样的父女情。
爸爸永远是爸爸,亲人才知道亲人的好。
叶大鹰扮演的爸爸,看似个老混混,可是心里对女儿的爱是最柔软的一块。
父女像朋友式的相处,心里互相关心,但嘴上永远带着刺。
老爸看男人的眼光也很毒辣,那个学生时代的男盆友,酸文假醋,以为可以依靠,但是感情变了,人就是陌路。
一直以为,真正相濡以沫的夫妻很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子女的亲情往往是更血脉相连的。
那是一种血亲。
其实能够真正彼此依赖,相濡以沫的,才是亲人。
看完以后很久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心情,感动、感慨、或是感伤老于是一个对家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常年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混,挣钱也没有给家里,家只是一个符号,可是害苦了他的老婆,拉扯着一个小女儿,期望着一个不回家的男人。
可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却被车子撞死了,丢下一个不知所措的女儿。
他回家里带着女儿,看着长大的女儿,估计他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可能还有忽然升起的父亲的自豪感,女儿选择和他一起生活。
他带着女儿去他常去的酒吧,在女人面前逞能,而女儿就在一旁写家庭作业。。
他不停的换女人,有钱的时候挥金如土,没钱的时候到处钻营。
渐渐的老了,身边的女人像潮水一样退下去,只有一个女人一直对他不离不弃,无论他有钱还没有钱,而他,没钱的时候才会最想起她。
老去的他对她有了一种依恋,于是他们在一起生活,可是他却明确的说我不想结婚的,他永远不会安定在一个女人的身边,即使是现在老而无钱。
最后,她离去了,找了一个安稳的老头,过上平常人的生活,因为她不是圣人,她有着一般女人对家的渴望,而她也理解他无法给她。
女儿长大了,有点恨他的爸爸,恨他对她的不管不问,高兴的时候带她一起去玩,不高兴的时候几天都不回家,像以前妈妈在的时候一样,永远来无影去无踪。
大学时她谈恋爱了,是一个乡村里的小伙子,两个人在她家的小屋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过着平常的家庭生活,虽然平凡,但应该是她从小就期望已久的。
所以她爱的义无返顾。
记忆最深刻的是女儿请他吃饭,这是一个争吵的戏份,女儿把他请回来吃饭,告诉他要和一个学历史的湖南小子结婚了。
他们发生激烈的争吵,女儿说出来一直无法喧泄的恨,说你什么时候真正的关心过我,管过我,那个时候我最需要你管的时候你哪里去了,现在来管是不是太晚了。
而男生的戏份不是太多,但他产的话中,看出他是一个阴鹜的人,他在他们争吵中,不时的加进去几句,阿姨说这是人家的家事,你一个外人不要说的太多好不好了。
他急了,说你们从我家出去,阿姨又说,这是人家的家,什么时候成你的家了。
他恼羞成怒,对她发火,说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他看似老实,其实自私,小气,大男子主义,自鸣得意,自以为是,看似忠厚其实什么都输不起。
所以临走的时候老于告诉他女儿,他不是一个男人,如果她要和他离婚,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如果他要离婚,那就是她的福气,到时候不要留恋直接回来找老爸好了。
真是精到。
后来果然被他说中了,一年后,她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从南方回到了北京,身边的那个他已经不知去向。
老油子,这是女儿给他的评价。
但是他又是那么可爱。
对女儿对外孙女的爱是那么热烈,女儿回来后,他就哪儿也不去,守在家里带外孙女,女儿上班,就他一个人在家照顾小孩,他做的不错,把他一辈子的父爱都集中在这时候给他的女儿,外孙女。
他后悔年青时的挥攉,说那个时候只要稍省下一点点,现在女儿也不用去上班,他完全可以让她们过的很好。
看着女儿辛苦,他心又开始朝赚钱上面想了,做什么呢,当然是赌博最快来钱了,于是他偷偷的半夜起来,找到麻将场,为了她们他打的很专心,赚了好多钱,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其实看的心里很难受,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而且他为了女儿的生活,直想着要给她们多一点钱,那种奋力一搏,还有因为衰老而别无选择,无法东山再起用其他的方式来赚钱的无奈,英雄末路。
很难受,也很感动,虽然知道赌博不好,他女儿甚至因此又对他产生了恨意,说我只要你在家里,我不想再体会到被你抛弃的感觉。
他输不起所以他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常是他赢的。
但是最后因为全神贯注做牌,有人在外面大叫一声抓赌,他吓成了痴呆。
于是他的女儿不仅要照顾女儿还要照顾一个痴呆的爸爸。
这样的爸爸,不好说是好还是坏。
但是很感人。
淡淡的电影并不一定是糟糕的电影。
最近喜欢上了这种平淡的、没有大的情节起伏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情节的电影。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又有了当初看《日出之前》的感觉。
电影在平淡中展开,在细节中感人。
音乐与剧情配合得相当融洽。
唯一感到不满足的是剧情的震撼力,特别是结尾部分过于程式化,收尾太快太简单,以至于前面许多细节所营造的氛围遭到破坏。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国产影片。
电影中的父女,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开始共同生活的。
因为主角少女小鱼在父母离异后,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她本身对父亲的印象也仅仅在照片上在偶尔提到父亲的名字里,而母亲的突然离去,使得她选择了和这个很陌生的爸爸共同生活。
她们之后将在一起互相适应对方的生活,熟悉彼此的习惯。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父亲,听起来是一个公共名词,我们会联想到一些有血有肉有责任充满慈爱的人物。
而影片中的父亲,却是一个反传统意义上的父亲,他离婚后开了酒吧,纵情欢乐享受生活,在酒吧容留她人卖淫,至此被判入狱,出狱后仍然玩世不恭。
由于从小女主人公处在单亲家庭的生活中,所以在母亲去世下葬时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从外表看来她都基本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在葬礼上都没掉一滴眼泪。
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是和她从小在父亲缺席的情况下成长分不开的,没有安全感。
所以用冷漠来武装自己。
在单亲家庭中,过早的接受了成人行为。
这种人为的成熟,给她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压抑。
在她慢慢和自己父亲建立起来默契和情感之后,有一次失声痛哭,看起来没什么理由但是实际上是长久以来内心的渴望和挣扎。
家庭的破裂造成的家庭关系失调,是造成人格缺陷的很大原因。
心理学上说过,单亲家庭的女儿,由于她的女性特质得不到父亲的认可,在她成长为女人之后就会变成全副武装的女战士,为了对抗不负责任的父亲,她会用父亲应承担的女性责任武装自己。
这种伪装的男性特质充当了女人自我保护的炮弹,它是女二用来对抗痛哭的盔甲和盾牌,这种痛哭源于父亲的抛弃和拒绝。
一方面她把外部世界挡在心灵之外,另一方面也使她内心情感无法释放。
全副武装的女战士在表露女性温柔方面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她远离与男人之间的健康关系,同时也远离了她被创造时所应享有的完整生活。
父亲给予的东西会影响女儿对自己的感情和其他男人的关系,如果父亲没用给予,那么也同样影响着女儿。
25岁以后,我突然越来越想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样去爱一个人。
《我和爸爸》把我给看哭坏了。
我最佩服有一个“混蛋爸爸”的女孩子,说出“不管怎么说,他是我爸爸”这样的话来,或者说,对这样的女孩子是羡慕,对这样的爸爸是佩服——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混蛋”的爸爸,得多爱自己的女儿,才能让女儿说出这样的话来啊。
老鱼对小鱼有时候宠得有点儿“不讲理”的过头,上高中的小鱼,不知道该学文还是学理,学理吧,太辛苦,学文吧,不好找工作。
老鱼冲冲地说:“你工作干嘛啊?
我赚钱不就是为了让你想干嘛干嘛吗?
你要是想混可以混一辈子。
”——多没文化啊,多不负责任啊,多没长远眼光啊,可是叶大鹰对徐静蕾说出这番话来的时候,我真是觉得他帅呆了。
爱情都是会变的,当无数个男人说“我一辈子罩着你”的时候,只有一个人的话信得过,就是父亲。
小鱼的性格像老鱼,不悲情,不爱磨磨叽叽。
她上了大学,找了个还挺龌龊的小男朋友,毕业后结婚,跟老鱼打了个招呼——结婚兼搬迁一块儿通知,两口子就去了上海。
在上海呆了两年小鱼又大着肚子离了婚回来。
小鱼刚生了孩子又失业那会儿,也不知道老鱼上哪儿弄的那么多钱,虽然行径让人担心坏了,可是谁说这不是天底下最可靠的人呢?
他绝对不愿意委屈着你,绝对!
话说女儿和父亲前世就是相欠的,这世来还。
老鱼和小鱼的共同生活,从小心翼翼、互相试探迅速融化为彼此理解、相依为命。
血缘和亲情是那么奇怪的一种东西,不管被隔断了多少年,还是会化在血管里,洗不掉,抹不去。
老鱼年轻的时候没有跟小鱼在一起生活,跟小鱼在一起的日子,父爱横生,几乎把这些年没给的都要补上了。
他是脑溢血离世的,跟小鱼的缘份,仿佛是好好的聚,又好好的散了。
这部片子让我从头哭到尾,男人是个多奇怪的生物——他可以同时让外人觉得混蛋,让老婆觉得可恨,还让女儿深深地,深深地恋且爱着。
这段话一出,泪如雨下,买了张票,只想早点回家。
——我结婚不为了什么,我没觉得结了就好了,也没觉得结了就糟了。
——这我就放心了,其实这世上谁都靠不住,最后只能靠自己,感情都是会发生变化的,你知道吧,你相信有不变的感情吗?
——我相信。
——行,你这年龄,应该相信点东西。
早结早离,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就趁早。
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的拧巴就不花了,我跟你说这跟人品没关系,感情是一定会转移的,婚姻也一定会有危机,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如果那天来了,你可千万别怪自己做错了什么。
到了人家礼多,既然去了,就要坚持到底,见了人家老人,嘴也甜点,眼里有点活,不会干的事呢,也别强努着,再给自己闪着。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又是summer camp!年下刚一出场就是调皮捣蛋的感觉,好像总会惹事生非,可关键时刻还是帮年上解决问题,她对艺术理解和纯粹的追求令人动容。海边的咖啡,乱入婚礼现场,顽皮的跳海,放生牡蛎,之后就是我不经意间倒在你的怀里,那一刻似乎总是严肃的年上我相信你的心绝对化了,一衣同穿,有没有她的温度?年下又从后面追上来,又是皮皮的,你闹她笑🥹当年上宠溺的把哭笑两个面具给年下时,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暖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但是一切都在这个夏天,年下在年上老公前不经意的脸颊一吻是她们的告别,年上载着老公飙车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呢。还有孩子们 这个夏天也是他们情感萌发的夏天,我们都舍不得这个戏剧节,我们也都舍不得这感情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海边那段简直太暧昧了。喜欢这种克制、点到为止有想象空间的安排。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年上拿蛋糕上的面具也太宠了 看完这部电影就像假期结束一样 一切又回到了原本的乏味中 只有那个晚上好像有些不同 但又什么都没改变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你知道她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没有告白 没有接吻 没有说喜欢或者爱你 即便忘记也没关系 是夏天的一部分 明白的 真实的
小红书推荐过来看的,因为是俄拍的更好看了哈哈哈,眼睛是什么颜色的?故事简单,也还行吧,有时候心照不宣也挺好的,注定是be啊
这个结尾多加一星,太触动我了,大哭特哭。。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那个夏天会是永远属于你的。
😭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
你会永远记住我吗?闭上眼睛,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剧本写得好诶。
哇哦
好细腻的电影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多少亲密的动作、热烈奔放的表达,但暗潮涌动的暧昧情愫早已藏不住,眼神里就能感觉到她们对彼此的欣赏和惊喜,好细腻的表达,两个短发女人都太有魅力啦,精彩!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