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我觉得电影比动画做的好。
没人有同感么?
画面:有人居然说动画的beck 属于画面制作精良的,我想这人肯定平时不咋看动画。
beck里面人物经常出现崩坏,比如koyuki唱 Moon on the water时,那个嘴,那个表情画的,很让人崩溃。
真帆也是,总有一撮头发梳不上去。
相比之下,电影版里找的演员真是相当顺眼,还原度也挺高的。
尤其,我觉得小雄有了明显的提高。
动画片里的小雄 感觉非常弱,砂糖君演得算是比较正常的少年了。
不过电影里有个雷点,就是弘美,这个演员没个正常表情啊。
音乐:我还是觉得电影里的好些。
乐队演出,就得看实打实的阿,动画的表现力太差了。
电影里大叔(帮小雄修琴)的吉他,阿平的贝司,blues大师的吉他,龙介的吉他 都是我很喜欢的。
选曲也是,电影里乐队演奏的曲子比较好听。
moon on the water我就不太觉得好听,听来听去还是像J-POP。
至于说小雄的消音,开始我也觉得有些别扭,不过后来又感觉这样也挺好。
反正动画里小雄那把嗓音我是不喜欢,像个青春美少年的声,有点娘。
既然原故事非要把小雄的声设定成天籁,那确实不好找个大家都认同的嗓音。
况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摇滚乐队,主唱的声不是很重要。
我自己就是喜欢听弦乐组的,就是吉他和贝司。
如果声音那么重要,就该去搞流行乐嘛。
摇滚就是要听乐器的阿。
最后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也挺有感觉,我认为电影导演音乐品位比动画导演要高。
情节编排:很多人说电影情节跳跃,这应该问那些没看过动画的人吧,如果他们觉得看不懂,就算跳跃,看懂了,就算紧凑吧。
反正我看动画的时候觉得挺拖沓的,不建议大家在浪费时间在那26集上面了。
电影的收尾也非常好,就留在了最美好的画面上。
动画的收尾是啥我已经不记得了。
还有那个学姐的情节消了,也非常明智。
我早在看动画时就觉得她是个打酱油的。
不过可能对于有些幻想着被俩美女包围的男生来说,挺幻灭的。
还有,真帆没裸泳,而是成为了一个心智行为正常的女孩儿,可能也让他们挺幻灭的。
不过,电影中把摇滚明星捡垃圾的梦改了,是个缺点。
其它的情节,都可以接受。
总的来说,我觉得电影还原度很高,且在很多方面有提高。
但是故事本身有些薄弱的地方(比如那些坏人乐队的人,我都替他们喊冤,运气总是那么差),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小雄唱歌的POST,双手背到身后仰着头拉嗓子那是LIAM的招牌动作,片尾还放NOEL唱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XDDDD,于是偶突然明白,这片子Y的就是OA啊OA。
小雄头一次唱歌的幻像也拟得非常像OASIS的现场(所以其实日本人就是OASIS控么?
嘛反正英国控是肯定的)然后偶转头就忘掉那位外国歌手叫啥名字了,金发那位,颇有COS NIRVANA的感觉,他乐队里的光头的唱腔是典型美国腔(但不是涅磐腔),椰菜头千叶是混杂说唱的新金腔,作者本人(或者导演)大概是各种摇滚控吧,于是共冶一炉了——除了日本腔的(吉人那种)。
对于乐队的诞生,发展过程,虽然有所理想化,速度化,但是大体还是描写得让人很感觉真实的。
而且千叶最后那里的现场表演十分给力,各位的表演也很真实地再现了真正的摇滚现场感觉。
这方面夸赞一下。
最后小小声说一下,导演把小雄的声音隐去是很明智的举动,因为能让所有人都认同的那种可以产生梦想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在电影里,千叶一开始也和一般人一样没有看见幻像),即使换成OASIS那样曾经大热的乐队(就当作LIAM其实是小雄的歌手表演原型吧,当然LIAM绝对不会像小雄那么羞涩),也还有非常不喜欢它的人呢,谁叫人类每个都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爱好呢。
意思表达到,就够了。
当然,我总是在音乐开始后期待飘出来的能够是一个亮遍全场又灵又有力的声音,看着演员做口形却听不到声音多少会有点失望。
我以为认真去做 就能实现我的梦以为写首好歌 走路就能抬起头以为骑摩托车旅行就能变英雄现在的我 失去了冲动好久不写评论了。
从这一周从bitter blood一直补佐藤健的片子,这是打算补的最后一部了,佐藤健真是太可怕了从蠢萌到剑心到小雄真真的演什么是什么完全没有会想起他演的别的角色。
自己在书桌上看完这部电影,一时间感动的,自己瘫在椅子上,说不出话的。
想挑首歌做背景音乐写下来记录一下。
其实作者把小雄歌声消音也是对的,毕竟这种彻底感动身心的声音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的的吧。
演奏最后一首歌的时候彻底被感动的鸡皮疙瘩。
从小学钢琴,学长笛,没有走专业但是业余都过了满级。
就算有那么大一部分的人生是和乐器度过,一次次的练习,我从来没有什么热爱音乐非音乐不可的觉悟。
大概是因为都是母上让我去学,又大概是她让我好好学的原因就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加分。
我以为我不喜欢乐器不喜欢音乐,可是当我再也不用每周练习几首歌曲再去老师那里交差,我忽然又频繁的弹琴起来了——其实还是喜欢的吧。
不知不觉的我竟然22了,感觉高中毕业还是昨天。
忽然觉得自己的高中时那么苍白,没有投入身心的为一件自己深爱的事情努力过。
梦想到底是什么,到此刻忽然意识到,能够憧憬已经是一种快乐了吧。
到这个年纪,在既定的路上我已经走的太远了,只能在可以看到的选项里头选择自己比较不反感的一项了。
只是比这更可怕的大概是——到底什么事梦想,什么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这些能带给我满足与快乐,似乎好好睡一觉,逛个街买点衣服,也能带给我。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确是以为自己有很多种可能性的,我会的多,做得多,脑子也不错,长得也不算丑,对未来有很多憧憬。
只是现在纯粹的为了满足一个个既定的要求,一个个应该满足的目标,但是所谓的——每一天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每天都过得不好。
这些话说出来似乎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会得到的评价大概就是“作”“天真”“不切实际”“矫情”了吧。
只是,在每一次陌生的人甚至面试的时候认真的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我都会认真的告诉他们我那个想了十年的梦。
我也在可以妥协的情况下默默的自己坚持着。
大概看这种电影就是给自己一些力量了吧,虽然不甘心又懦弱的成年人,看这种片子除了憋屈大概就是憋屈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的。
不过——从没想过要出国会出国的自己,在高中每一次听COLDPLAY的FIX YOU的时候幻想着也在现场全场大合唱,虽然不可能但是我当时相信自己一定会哭的。
后来各种转折的,忽然未来重新充满了未知可以奋斗,就出了国,然后就自己到了COLDPLAY的演唱会,然后就和全场一起从头到尾站起来的唱起来。
也在FIX YOU的时候真的,和我想象的一样和全场一起合唱的哭了,和我以为不可能的想象一样。
就像电影里,那几个估计在所有成熟的成年人眼里都是幼稚天真不靠谱的乐手,在音乐里看到了憧憬的,在雨中和所有观众一起享受他们带来的音乐景象,并且真的靠自己努力在最后实现了。
忽然在现在这种hopeless endless helpless的无力却必须努力的状态里,找到了一点力量。
我做不到不顾一切的追梦,我放不开太多,甚至实现不了,其实可以好好睡一觉轻松的过日子好好逛街买衣服,也是幸福吧。
但是果然,我还是想在体验一次,实现不可能的想象的幸福。
虽然消声令人不免感觉完整性的失缺,但是本身音乐也是各有所好,对嗓音也是各有所爱。
音乐题材不仅仅在于音乐,而在于音乐渗透出来的精神。
音乐本身是情感无法简单语言化后最好的抒发形式。
音乐传递情感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情感本身是音乐的前提。
这也是为什么live往往比CD更能打动人,是因为现场本身会让情绪放大。
BECK的音乐其实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尤其像我沦落到只听darkwave、Gothic的人来说这类音乐并不能特别打动我。
但是片子里面散发出来的那种精神与情感无疑是成功的。
这比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日本摇滚片都要纯粹得多。
不是阉割了,harold作石桑自己要求的wiki原文"原作者のハロルド作石の意向によりコユキ(佐藤 健)のボーカルパートが別の音に挿げ替えられる、あるいは無音で処理されて聴くことができないので観覧の際には注意が必要である"
青春 梦想 这两个词 连起来这么美好 起初看这部影片 并不是被所标榜的青春、梦想吸引 这类题材的电影真的很多 我并不觉得这部影片可以跳出那些模式 可是 佐藤健、水岛宏、向井理 这些名字连在一起 就有足够的理由让我去看这部我起初并不是很看好的片子佐藤健在影片里很赞 初时的青涩迷惘 对梦想的坚定 在舞台上脱胎换骨般得闪闪发光 都诠释的恰到好处影片得最后 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和青春的光芒 这样的热血沸腾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有过了 久到 我都以为我的青春 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看着电视上青春阳光热血的少年男女那么无畏而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是有多羡慕 只有自己清楚他们知道通往未来的道路 拥有璀璨的梦想 有坚定的勇气 和正确的方向即使过程充满坎坷 即使前路并不美好 即使结局不是理想的那样即使只是虚构的人生···有谁能说那样的生活 那样的过往 那样的青春 是不值得的?
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不就应该是那样 挥洒着汗水 挥霍着青春在放肆的追求可能并不那么实际的所谓的梦想吗 还有什么时光可以这样的肆无忌惮的尝试着自己向往的生活 不在乎代价 不理会后果还有什么时光可以让我们如此勇敢而执着的坚持着在以后日子里在没有勇气去触碰的梦想所谓梦想 是应该和年轻连在一起的吧同样的珍贵 同样的容易挥发 同样的刻骨铭心同样的 那么的美好甚至连那些挫折 那些困惑 那些不安 那些不那么明媚光彩的回忆 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忆起来也会是散发着青春特有的 美好的气息的吧能够拥有梦想是多么美好的事 无论怎样的梦想 都会有它必须存在的理由 都值得去努力 去坚持我只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普通的人 我是真的很遗憾 我并没有那份幸运去拥有一个有梦想的闪闪发亮的人生我跟大部分的凡人一样 循规蹈矩庸庸碌碌的过了20年 没有惊心动魄的经历没有值得去坚持的梦想 甚至没有自己想要去往的前方 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梦想 也许也曾拥有过 却也默默的湮灭在了漫长的时光中 甚至记不得它的模样假如时光能够倒流 我不知道是否也能找回它假如时光能够倒流 我不确定是否也有勇气让我最美好的那几年不是这样匆匆忙忙的走过假如时光能够倒流 我是否也能让我的梦想散发出光芒人生能够重来一次吗 即使能够 我又有那样的勇气吗如果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独立而确切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那么我的呢我的梦想呢如果连我自己都不记得 还有谁会在乎呢很久之前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梦想这东西 正是因为无法实现 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我的梦想呢?
我甚至记不起它是什么模样 这样的梦想 还珍贵吗我羡慕并喜欢着那些拥有梦想并且不曾遗忘的人们我更羡慕那些愿意为心中那个美丽的梦去努力去坚持的人们如此可爱 如此勇敢我的一生不会再重来 只有多啦A梦才拥有时光机所以 如果有梦就去追吧
片中没有着重表述夏天这个概念。
但是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发生在一个燃烧的季节。
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真人版拍成这样,原著一定不会差,期待。
忍不住扯一扯NANA比较比较。
如果nana是一部少女漫画的话,beck无疑是一部少年漫画。
不说原著,但说电影版,表面上来说,beck的选角比较好,和原漫画对比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这容易嘛。。。
另外不知道演员自身会不会这些乐器,但是至少在电影中表现得很专业,相比nana真人版就差点,吉他和贝斯弹得动作,激动之处的癫狂都一模一样,太假了。
nana的中心是两个女孩和她们各自的爱情,乐队处于次之的地位(也许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也可以说二者各占一半),而beck则是着重于摇滚乐和燃烧的青春。
关于青春相当羡慕那些有梦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更加羡慕那些有才的人。
当他们已经站在梦想的舞台,即使有些怯场也毫不退缩。
我不知道我可以为我的梦想牺牲多好,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为了我的梦想去没日没夜的打工,做一个搬运工,做一个交通协警。。。
我们只能唯唯诺诺地站在舞台下,被他们感动和带动。
关于摇滚乐其实我不太懂摇滚乐,那么仅有的一点知识也不足以解释摇滚乐,只是看到少年们站在舞台上,鼓手敲响鼓棒,贝司开始第一个低音,吉他开始solo,我们就被卷入那样一个奇妙的境界。
不由自主地和着节拍和尖叫。
小雄对音乐有天生的灵气,龙介则是在吉他上有天生的才气,不论是摇滚还是布鲁斯他都有透彻的理解。
非常喜欢阿平这个角色,沉稳安静,就如同贝司在乐队中的角色,低调配合鼓的节奏,稳住核心,而阿樱则在电影中不太出彩。
关于这个电影我觉得我不看原著就看电影的硬伤是很大的,明显感觉到电影在囫囵吞枣,虽然有两个半小时,但是感觉还是很跳跃,几个主要人物都没有详细刻画,比如艾迪,比如真帆。
另外是小雄的歌声,静音处理我觉得是明智和正确的。。。
因为砂糖同学应该是表现不出天籁之音的吧,静音的话,每个人都会出现自己的天籁,这一点导演是聪明的,得不到表扬就只能少挨骂吧,但是这样处理还是会让观众小失望。
另外,电影的歌灰常好听,最后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相当给力关于最后撇除一点失败,还是畅快淋漓地结束这部电影。
每个人都对青春梦想和音乐有着不同的看法,正如同我说dark blue ,你却回答blood red。
就算没有小雄的歌声还是给5星,因为本来是要给6星来着!
=w= 那个弱弱的小小的跌跌撞撞的畏畏缩缩的小雄,那个外表又笨拙呆讷又毫无存在感,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内心却想要保护全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宣泄着所有情感的小雄,我爱你。
对不起我又“偏见”了。
不过果真觉得砂糖好适合演这种内心伤痕或者外表柔弱的男孩。
在电王里,风一样的男孩——一吹就吹跑了,在Q10里,内心疮痍的男孩——和机器人私奔海边。
全部戳中我的心窝!
=3=你!
就是你!
男孩像你。
给我一个弱弱的略带神经质的回眸浅笑,让我看看你那参差不齐的白牙,还有你那眼窝的小褶子。
这不是影评,是对砂糖红果果的表白。
(掩嘴)真正的影评见PS。
骗你的……( ̄┰ ̄*) PS:1.水弟你那个英文是肿摸了。
2.阿樱笑起来好像老黄啊……OTZ3.经理很适合浅色的头毛。
4.真帆我支持你扑倒小雄。
5.给千叶写首新歌吧。
第一次不用字幕看的日语电影. 靠着看动漫日影多年积累起来的几百单词量,再加上原作动画和漫画都读过. 竟然也能勉强看懂台词了..时常想,要是看电影时我才18岁,心情会有不同么.... 是不是还会向处在人生第一个低谷期,虚度荒废每一天,白天吃很少晚上失眠,患有轻度抑郁的中青年的我一样,观影时流那么多眼泪呢.也许会吧,也许还会兴奋的推荐给很多人看,也许还会早四年学吉他,也许也会在平淡的人生中留下在耀眼的聚光灯下,唱歌弹琴给谁听的美好回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8岁时被感动流下的稀里哗啦的泪水,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大叔般的年纪,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小人物,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一个对不起自己才能人,对自己懦弱的人生歇斯底里的发泄...这部电影的评分很快就会到7.X分的水平吧. 和乐与路一样.. 不过这两部对于我两说,都是9.5分的好电影.对于所有理想主义大叔,都是非完美,但有灵魂的,9.5分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相当不错,但是最可惜的,也是最让人痛心的,美中不足的是 佐藤健,为什么他唱歌时没有声音呢???
虽然说是有想象空间,但是我更希望像《超速绯闻》里的女主角一样,她一开口唱歌,不是也带给我们惊喜吗??
beck里的小雄能做到这种感觉不是已经够了吗??
虽然说我真的接受不了没有声音的电影版小雄,但是整部电影来说是成功的。
做不出更好听原声用动画版的好不好!演员不要那么假好不好!小雄没有那么傻好不好!龙介也没有那么二好不好!Live登场设计不出震撼感照搬动画好不好!从头到尾小雄都没唱出声好不好!?明明没声音就不要出歌词字幕好不好!?(看这个时候我还没注意过佐藤健哈哈--20150809)
脚本太乱...
一下子就让我想起那些我为了摇滚,为了音乐而疯狂的日子和心情了。在电影的最后泪流满面。
曾经被感动,就如心病,电影的好坏已不重要
热血可以,天籁般的歌声我就是真的没听到了……
抱歉,虽然有贱太和砂糖,但是这剧情真的叫人接受无力,作为音乐题材的电影始终不让人听男主的嗓音是天理难容
开头红辣椒,结尾是绿洲。桐谷健太演得超级有气场,但是佐藤健唱了5次5次都消音,观众还一副shocked的样子,观众们笑爆了好不好。平均3分钟笑一次,只要镜头一升格保准笑。除了片尾,前面的剧情可以再好好精炼。
热血得不得了!画面是我喜欢的 摇滚虽然不是大爱 但是听起来暴爽 搞得我走出电影院伞也不想撑了 淋死算了= = 神经病啊神经病 ps 砂糖你倒是唱啊!!!我还以为音响坏掉了勒
比动画美形很多。和大部分摇滚题材一样,讲述了一坨追逐梦想的灵魂。
要是能唱出声,应该再加一颗星。
消音什么鬼啊根本燃不起来啊!剧情也真是太中二了。。摇滚励志片的话觉得还是快感指令好看呢
最后根本哭得我都停不下来了
少了的那颗星是祭奠我们小雄被阉割的声音
过于漫画,过于中二,听着台词,看着剧情真尴尬,主角一唱歌就无声也是够远聊的。 @2016-07-23 22:06:16
听不到声音的歌无法吸引我
直到他们自费出专辑那里怎一个酣畅淋漓,少年借由摇滚找到了人生意义、友情和爱情!但是后面除了音乐季live都不怎么样。
对小雄被消音表示很失望。。。
尼玛看到主角那猥猥缩缩的欠扁脸就想胖揍一顿!怪不得在学校里要挨欺负啊!就这样还组band玩摇滚那!导演也知道丫不行于是他唱歌的时候都TM搞消音那!可尼玛听众听消音歌还都一副吃了中华小当家料理般醍醐灌顶呆若木鸡你妹啊!也就桐谷健太还像回事其他演的都是毛啊!三星纯给evolution
消音太坑爹!!!!!!!!!!
你的“肛门”是几点?!!哈哈哈哈哈哈哈 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