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跑男粉,是超粉。
但是对不起,我没能看完恶棍天使,这部犹如二人转似的喜剧,简直是今年最差的国产“大片”。
硬凑的笑料,硬梗,浮夸做作的演技,我甚至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形容这部剧。
看过《烈日灼心》和《中国合伙人》的朋友,一定不会怀疑邓超在大荧幕的表现,可是,他的的确确不适合演喜剧,不适合神经质的表演方式。
至于孙俪,毫无出彩之处,实在是名过其实。
首先声明,电影我没看过,而且不可能去电影院看。
即便将来有意无意地通过其他渠道看了,我也敢肯定这电影绝对不值五颗星。
现在这个评分是瞎打的,请勿模仿,因为这真的是一种十分欠妥的行为,我先在这里向所有看到这篇东西的朋友道歉。
但就因为我没看过,所以才只能打五星。
这电影目测值一颗星,所以打二三四星都像是在给它洗地。
至于为什么不打一星,因为我要保证这部电影获得的差评的纯洁性,不想给那些真心实意给这电影打差评的观众抹黑。
看了电影回来打差评,多半是因为被电影质量伤害到了。
作为电影观众这已经够可怜了,却还要被电影导演污蔑为水军。
为了不让导演关于水军的指控成真,好让他早点放弃这块挡箭牌,敢于直面自己作品的质量,我决定出列,不在没看过电影的情况下武断地给这电影打一星。
导演说有水军大量打低分黑这电影。
这事儿我信。
但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水军?
水军再多能比得上观众多吗?
电影人张口闭口的都是水军,根本就是死要面子,他们觉得只要发现有哪怕一个水军存在,自己就可以用精神胜利法告诉自己,电影在网上得分低不是因为电影的质量问题,而是因为有水军。
“不是我的错,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这么中二的电影人能拍出什么好东西来?
观众给电影差评肯定有宣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但潜意识里未尝没有恨铁不成钢和期待导演进步的心情。
太多的人总是不愿意相信别人的批评(有时确实显得过于严厉、尖锐)可以是完善自己的契机,他们总觉得别人提出批评是在针对自己,习惯性地把这当成私人恩怨。
遇到对自己不利的评论时,他们先想到的是质疑别人的动机,接着就是质疑这个评价体系有问题。
他们就是不愿意相信,简简单单四个字“拍好电影”就是消除一切不利评论的捷径(当然对于有些电影人来说这四个字确实不容易做到,那么还有四个字叫“金盆洗手”)。
这篇东西与其说是关于《恶棍天使》这部电影的感想,不如说是之前阿北的《豆瓣电影八问》那篇文章的读后感。
我觉得我是个很宽容的观众,被我标为三星以下的电影屈指可数,而我给国产电影打分下手尤其轻。
我也很烦有人在评价电影(特别是国产电影)时那股令人恶心的优越感。
但是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就需要这样一个评价体系可以容纳不同的声音。
是想办法从这评价里找出有用的信息拿来改善自己,还是把这评价体系本身当成一个在迫害自己的敌人或者一个可以钻空子的工具,可以作为衡量电影人心态是否成熟的标准。
我选择相信这样的体系,这也是我打五星的原因。
因为我相信最终我胡乱打出的这一个五星一定会被成千上万看过电影的观众凭着真实的感受打出的分数淹没,这电影的最终得分会是它质量的准确反映。
另外,我也想证明我疯起来比邓超还可怕。
之所以特别反感电影人拿水军这个问题说事儿,是因为这其实是在变相的帮水军打广告。
上面说了给这电影打低分的肯定有水军(然而我猜打高分的人里必定也有),但水军的打分产生的影响在真正的观众凭着自己的观影感受打出的分数面前应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大呼水军打分是电影得分低的主因,除了逃避自身责任外,更是在贬低观众,认为观众的影响力不如水军。
长此以往,电影人就更倾向于使用水军或者更下作的手段,而漠视观众用脚投票的权利。
在一个健康的电影市场里,“水军”这种东西应该压根儿就不配被人提起。
他们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我们都不关心,因为他们太不重要了。
最后,再次为没看过电影就给出评分致歉。
如果说假痴真颠、装疯卖傻、不断刷新智力下限的《分手大师》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那么当这部《恶棍天使》横空出世的时候,我这才意识到,俞白眉和邓超两人显然是已经准备好,要全身心地投身于我国智力扶贫伟大事业啦!
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每年生产一到两部装痴卖蠢、不断自露智力下限的电影作品,极尽所能将观众骗进影院看他们费力地表演“人世间100种弱智形态”,从而让某一部分智力仍出于贫下中农状态的观众寻求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智商上的优越感,以达到慰藉这类“弱势”群体心灵的作用。
如果说郭敬明的《小时代》烂在空虚,苏有朋的《左耳》烂在矫情,电影《何以笙箫默》烂在破碎,《分手大师》烂在愚蠢,那么,这部《恶棍天使》简直烂得光明、烂得伟大、烂得情操高尚,烂得感动中国!
别问我为何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两人简直爱得深沉!
也别问我为何如此情绪激昂,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看过电影的人肯定心里都会有如下疑问:怎么邓超饰演的莫非里只着一条内裤也能在一座高得能媲美马里亚纳海沟的雪山上存活下来?
怎么莫非里引吭高歌一曲维塔斯王子的海豚音就能引发大雪崩、而只着内裤的他却又如何能在山呼海啸一般的雪崩中奇迹生还呢?
这开得可不是一般的挂,莫非这个莫非里是哪个外太空星球上降下来的“不开挂会死星人”?
当我们在满心期待着主角惊天身份揭晓的那刻,他会给你一个蛋定的微笑,告诉你,别崇拜哥,哥只是个小时候有点画画天赋、有点叛逆以及对噪音极度敏感的普通小孩罢了……所以你特么在游戏机厅单手打得十几个大汉生活不能自理的外挂都只是在逗我们而已?
所以“醋像馆”打不过一个拉兜里,被减半人数围着你也毫无还手之力,真的都不是逗我们而已?
有人会告诉我,这只是一部喜剧片,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好吧好吧,那我就去在意其他的一些“细节”。
我搞不懂折耳根的心里诊所为什么要开在建筑工地里,就像我同样搞不懂莫非里那颗高科技的眼珠难道真的就只是为了被查小刀吞下去而已?
或许是导演忘了这茬吧?
然而我也搞不懂一个做的坏事就像抢小学生棒棒糖一样幼稚的莫非里到底恶棍在哪里了,就像我同样搞不懂一个读完学士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智商超越250、看一眼就能算出抛物线精准落点、被车撞了不敢追责只能自己忍气吞声的懦弱查小刀到底哪里跟天使有关系了?
或许导演自己也不知道……直到我看到那个不知用意的山寨“猪笼城”式地下旅馆、那名不知所谓的拉兜里、那群蠢得视脑子于无物的反派,我才知道,这原来就是一坨抽离于现实世界的、被放置在高级玻璃培养皿中供人观看的狗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些霉菌(噱头)的作用下它会烂出怎样一种形态!
在经历过《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的洗礼后,我已经帮俞白眉和邓超两人将下部作品的故事架构都想好了:既然第一部是分手大师,第二部是要债大师,那么第三部就来个抠脚大师吧!
一开头就来几个抠脚成功的案例。
不重口怎么利用观众的特殊心里把他们骗进影院?
找一个不好好说台词、要么语气跟表情都平淡、要么语气平淡表情却严重浮夸的女演员。
不这样怎么让观众分分钟出戏回到现实世界?
再来一个已经严重谢顶的骗子大师,注意长相一定要油腻并且绝对要蠢不自知、丑不自知。
一群弱智到舔屎都赶不上热乎气的反派。
这是必不可少的好嘛!
要不然我们那位把全部智商都拿去挤眉弄眼了的主角怎么能轻轻松松战胜他们啊!?
在影片中想尽办法让主角们露几个丑态,揉进几个随意的段子,装装文盲搞几个错别字,随便想几个完全不能推敲的计谋,让主角打打副本谈谈情,关键时刻开个挂,再来一两处生硬煽情和强行热血,揉吧揉吧,便又是一部支持我国智力扶贫事业的励志影片!
鼓掌!
文/梦里诗书《分手大师》在票房的成功,令邓超自以“装疯卖傻”便是喜剧的精髓,如果说前者至少还是一部在正常三观范围内的喜剧话,那么《恶棍天使》则已与现实全然脱轨,拉着孙俪一起夫唱妇随的疯傻二人转,如隔鞋挠痒的尴尬充斥着这部生硬做作的电影。
从伊始那雪山上的高歌,便已然笃定了《恶棍天使》闹剧的基色,但令人未尝想到,这是一部从头至尾都不曾在“正常”范围内的电影,没有逻辑的荒诞,夸张的服饰道具,这一切并没有成为电影的标新立异之处,相反只是令人唯感这样的氛围营造已经脱离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架构,所看到的只是俞白眉与邓超二人沉醉在自我之中臆想化的荒诞世界,而支离破碎化的段子拼凑,为了营造喜点而搞怪的营造,虽然能以穷尽下限的作态博人欢颜,但这样的闹剧却根本不具备喜剧真正的魅力,更将梦想情怀变的廉价不堪,令人徒生的只是恶趣的厌烦。
邓超在《烈日灼心》中令人所见其或许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但他并非是一名真正的喜剧大师,而孙俪装着两颗龅牙扮少女,还调侃着自己的甄嬛梗,跟邓超一起疯傻的演绎,亦也是如此令人不忍直视,邓超的喜剧从《分手大师》到《恶棍天使》,电影唯一不表的基调就是装疯卖傻,而这种令人尴尬的恶俗,与周星驰那种真正以小人物为沉淀,用喜剧手法呈现梦想的作品有着高下立断的鲜明对比,如若将前者比作一个真正的巨匠,那么邓超的喜剧只是巧借喜剧之名,用明星噱头做着滥竽充数的班门弄斧。
喜剧并不是愚弄观众的智商,更不是演员穷尽下限的来愚弄自己,自比喜剧大师的邓超始终没有明白装疯卖傻只是对无知的谬赞。
一如既往的延续上一部分手大师的夸张表演、造型、无厘头台词和依旧恶俗的剧情,笑点只为搞笑而刻意搞笑,毫无逻辑,虽然逗笑了我,可是很尴尬,无下限的延伸出毫无节操感,特别恶心之地在于,恶俗搞笑让人有点厌烦鄙视之时,给你来段抒情舒缓音乐,配上点梦想,动物与人,亲情,omg ,真是侮辱,想来讨好观众,可惜实在恶心到我,第二部分手大师,实至名归。
开头恶搞维塔斯的歌剧2....我忍,但是这笑点已经过时了好吧,俞白眉难道是生活在几年前吗五毛钱特效...我还忍,可是娘娘那种卡顿的表演我还以为电影卡了,尴尬症十足。
故事讲述了一个内心傻白甜的理科博士和棍哥讨账的故事?
尼玛打架就是扇耳光,一群人打不过一个邓超,这主角光环这是照亮整个宇宙!
恶搞中医,吓唬小孩子,连孩子的玩具都不放过,这种硬凹尿点也是醉了。
还有用女儿情这个插曲你没觉得连西游记都恶搞了吗?
后现代的装修还可以,这算是全剧唯一的亮点了。
某些喜剧可以让人笑完了去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是小故事大社会,有些喜剧看完了可以让人疯,对的,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全剧看完,我好焦灼,完全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对不起了,一星!
莫非里,住在废弃工厂的一座“地下城”里,他像一个穿梭在现代城市中的“孙悟空”。
莫非里是一名专业讨债人,性格暴躁无赖,头脑灵活有无数的小聪明。
生活的不易磨砺出他强健冰冷的心脏,不在乎其他人,只在乎能否生存下去,为了拿回债款无所不用其极。
查小刀成为他第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当他们彼此靠近,失眠症不治而愈,心也变得柔软。
本来短评骂了就够了,但是想到姐看的是零点场我的愤怒之火就哗啦啦啦啦的。
我有那点时间我干什么不好,我看啥恶棍天使啊。
看完了还要跟我一起去看的朋友扯皮,互相推锅,这烂片是你要看的,不,是你要看的。
差点没打起来。
邓超一个不合格的爱挤眉弄眼的喜剧演员,孙俪一个在大荧幕里没有长相的花瓶。
首先打光就很差劲。
色调干净一点会怎么样。
夫妻秀恩爱也就算了吧,你要是秀得好,我也一边嫉妒一边给5星好评啊。
问题是秀的很差劲啊。
不是说你耍贱,别人就一定要买单,有些贱是看完恨不得让你塞他一嘴鼻屎的贱啊。
卖贱也是要水平的,有些贱是让觉得很可爱的。
但是里面肯定不包括邓超。
好歹你也跟周星驰拍过戏了,跟周星驰一点都没学到吗?
至于甄嬛梗那里,我反正是没笑。
喜剧不是为了让人开心么,为啥一个喜剧让人开心都做不到,反而让人恶心呢?
当然呢,这部可以说是笑中带泪。
笑我自己是傻,看啥不好看这个啊,都是泪啊。
--我仔细冷静的想了想,如果有人恨邓超,就给这片打五星吧,还得要拉上水军打的那种。
那样票房又好了,口碑又迷惑人,邓超就会继续拍这样的片子,不断循环之,于是你的大仇就得报了。
这片儿从我看到剧照和片花的时候我就开始犯尴尬症,我就知道这又是一个来圈钱的大烂片!
果不出所料!
是不是以为《夏洛特烦恼》爆了你就也会爆?!
今年这两部电影的口碑对比结果,就是再现了欢乐喜剧人里沈腾对俞白眉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碾压!
俞白眉团队的各位,麻烦你们以后别拍喜剧了,你们真的没有这个天分!
喜剧是最难拍的,最高级的电影形式之一,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臭鱼烂虾都能来凑数的!
你们这是对喜剧,对电影,对观众的侮辱,而且从去年开始侮辱了两次!
先不说电影 邓超就电影这个微博刷屏轰炸手段就是一个大写 的low 看过这电影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简直一个low字了得 电影看得我一脸尴尬 要不是等人闲得没事 我绝对不会看这破电影 我宁愿在家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邓超延续了他一贯风格装疯卖傻 装无厘头 整部电影看下来不知所云 全篇冷漠脸 看完简直头都是涨的 差点跟我朋友吵一架 为什么让我等那么久看了个这破片子 俞白眉的片子各种毫无笑点 装傻到有一套 一直看完电影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的智商 在这里我真心的想说 邓超 求求求你以后不要再跟俞白眉合作了 别导电影了 别刷微博了 别再跑男秀下限低智商了 以前那个幸福跟花儿一样的你去哪了 最近是被人下降头了吗
还不错
哈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有地方是很拖沓,甚至不知道它到底要讲什么故事,但是还是看到了很多新的点,我觉得挺好的,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低,平安夜都再看这个片,轻松下心情,哈哈哈
看了豆瓣满屏的一星,我去影院看看这片子到底有多烂,结果竟然发现比港囧好看多了……
傻缺
刚好去青岛玩,看了首映。怎么说呢,比上一部<分手大师>进步很大,有笑点有泪点,很多感人的小细节,笑中带泪。画面感很特别,五彩缤纷,很美。邓超和孙俪不同于在烈日灼心、甄嬛传中正统的演绎,但也很出色。总的来说,非常值得看一看,笑一场。准备正式上映后带爸妈去看,妈妈挺喜欢他们夫妻俩的。
好喜剧应该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比如周星驰;烂喜剧则反之:一直在模仿,从未曾超越。比如邓超。
比尋龍訣還他媽無聊
ymb编剧…毁了整部电影
虽说有不足,但也不至于被评的那么低吧。。。
这部片可以看出邓超的演技比孙俪好,邓超演贱人自然,孙俪演傻逼做作
我是看着周星驰的面子上给你评了5分,和你拍的电影没有半毛钱关系。
超哥,求你了,微博不正常也就算了,演个电影咱能正常点吗!
空白的两星给导演的功力,两星给电影:剧本不明逻辑,乱入的笑点太为难人,超哥和娘娘的喜剧表演确实尴尬,服装美术,还有一些创意桥段倒出乎意料。最后一星给超哥的诚意,希望他继续拍下去~~
尴尬症发作,还兼具屎尿屁。
也算是让我们知道有些人为了钱还是什么片都会拍出来的
至少我笑的很开心
圈钱还能再low一点吗?从芈月传到恶棍天使,两位主演真的是把我所有的好感度都损耗掉了,娱乐圈慢走不送……
邓超的喜剧概括起来就四个字:泯灭人性。
娘娘亲自上阵助力老公,他们开心就好
至少有努力去搞笑啊,那么多一星真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