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年轻气盛

Youth,回春(港),青春,Il futuro,La giovinezza,In the Future,The Early Years

主演:迈克尔·凯恩,保罗·达诺,蕾切尔·薇兹,简·方达,哈威·凯特尔,内芙·加切夫,埃德·斯托帕德,马达丽娜·珍娜,马克·科兹莱克,亚历克斯·麦奎因,艾米莉亚·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瑞士,英国语言:英语,西班牙语,瑞士德语年份:2015

《年轻气盛》剧照

年轻气盛 剧照 NO.1年轻气盛 剧照 NO.2年轻气盛 剧照 NO.3年轻气盛 剧照 NO.4年轻气盛 剧照 NO.5年轻气盛 剧照 NO.6年轻气盛 剧照 NO.13年轻气盛 剧照 NO.14年轻气盛 剧照 NO.15年轻气盛 剧照 NO.16年轻气盛 剧照 NO.17年轻气盛 剧照 NO.18年轻气盛 剧照 NO.19年轻气盛 剧照 NO.20

《年轻气盛》剧情介绍

年轻气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友米克和弗雷德结伴前往阿尔卑斯的度假旅馆,他们以爱和幽默的视角,探讨子女们满是麻烦的生活。米克是导演,正在积极创作自己看来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而早就没有了事业追求的指挥家、作曲家弗雷德却收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为菲利普的生日演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的怪物地下27天死亡谷铁血尖刀查莉成长日记第三季从爱情到幸福超神经械劫案下浮尘下的枪声偷走她的呼吸孽缘王牌大贱谍3花岛骇战六扇门之沦陷深居其中把妹幻觉越狱特别篇:最后一越追光少女临时演员第二季我的老爸是超级英雄你好安妮~BeforeGreenGables~麦克白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三季特别的她Alternative毛毯猫爱情进化论烈杀令名侦探柯南:沉默的十五分钟挡不住的爱妹花季迷途

《年轻气盛》长篇影评

 1 ) FIFF16丨DAY5《年轻气盛》:当你头发花白脚步蹒跚之后,该如何面对眼前之物?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年轻气盛》,下面请看前线度假的老人们冷静解析生活的评价了!

莫扎特仑苏:很美。

给艾德林的诗:比《绝美之城》更美妙。

RyanRyqn:构图和一些镜头不错,但故事太差。

法罗岛帝国皇后:中产阶级是个最不值得被说道但又最常被说道的阶级。

Polaris.J:影像和台词都太棒了!

没想到这么好看…比《绝美之城》的时候舒服多了。

非常喜欢指挥大自然的一幕。

心是孤独的猎手:情感没有共鸣,但是风格我吃了,并且很对胃口,主题老一套的老年和青年,生与死,但是呈现出来的画面包容了更多内容,佳作。

飞檐:歌实在有点好听,精致的片子。

老了和基友都在想些什么?

“你总说感情是被放大的,但我认为感情就是一切。

”“你知道吗,我还想拍个片子”“我的身体还年轻吗?

还很年轻”。

果树:小资气息十足,索伦蒂诺无论在运镜还是音乐上的品味都是超一流的。

前半段非常有感觉,可惜时间一长,就被“音乐+空镜=过场”等技法的重复使用拖得有点疲惫。

电影想表现的内涵很到位,深究还有很多小话题在其中,难得的是它们依然能跟Youth这个标题达成统一。

盆满钵满赵+:年轻人对于活在这个世界最后一刻的遐想是浪漫美好的,老去了的他们对活在最后一刻的遐想是冷静残酷的,年轻人的未来很近,老年人的过去很远,想拼命抓住却抓不住过去的那些美好,想复制也只能在脑袋里面。

当米克创作的美好都浮现在眼前,泪腺实在绷不住了,谁能想到过去的美好在此刻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颗稻草。

闻名世界也渴望孩童时期被发现特别的那一瞬间,比起经历的万千岁月懵懂牵起爱人手的那一刻才会被永久铭记,学会自行车的那一刻是青春吧。

年轻人确实不知道他们已坠入爱河了。

苍山古井空对月:前面大约30-40分钟不错,先用蒙太奇为观众组建起满是颓废、老态、清冷的度假酒店的画卷,随后逐步勾勒出人物内心潜藏的热情与活力,再往后却滑向了说教与自我沉溺,一副刻意摆出云淡风轻且看透人生的自恋。

还好有美丽的风光以及导演一些不凡的处理手法让我维持住了注意力,泳池里水下被折射而“放大”了的身体与水上正常大小的头颅让我最有印象,呼应了潜藏的热情与活力。

让老男人焕发第N春的总离不开性和美丽女人。

子夜无人:如何在电影中既能够坦诚展示精英知识分子的高姿态、又能够做到不令人反感生厌,其实是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索伦蒂诺在《为父寻仇》中就刚好是错误示范,因为他企图遮遮掩掩混入到普世观和同理心的梯队里;大行家伍迪·艾伦所做的则是自反,为他风靡的拥趸永远是他电影里被讽刺的对象;更多的艺术片大路货只懂得无止尽地自怨自艾、自怜自语,可以直接被本片摁在地上重新学做人。

前半段是妙趣横生的闲笔、男男女女的风流占据上风,后半段是行业前景的大幕、职业生涯的余烬随着生命最后的黄昏一起降温,用角色作为工具传达的所作所为都可以做作,但是导演的拿捏绝不能做作,因为到最后你需要他们剖开的都是金灿灿的热诚,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电影智慧。

Hethang:整体看下来能瞥见保罗·索伦蒂诺大师导演级别的片刻,但整体还是感觉有点无趣和不对胃口,体现在以下几个点上:第一,虽然影片将众多人物各自的经历与心理状态都呈现得较为清楚,但拥挤在一起还是有些混乱之感;第二,影片整体的氛围处理有些过于清冷和克制,这与影片试图传递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感情有些不太符合;第三,影片在文本上的处理固然极具哲学构思与文学素养,但过于深奥与高级化的道理性内容是否还是有点对于观众不太友好?

导演通过这样一个从老年人视角回望自己的曾经和现在世界的角度自然非常好,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有些过于清高了些,并不能实现一种与观众之间有机的循环,更多的只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虚空感,可以让人理解,但实在把握不住。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5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论页面图片的重要性

我果然是年轻,被影评图片吸引过来了,我相信也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被年轻性感的身材吸引来了,我以为是讲年轻人的爱,但实际正相反,更没想到是一部很好的影片,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茫茫雪山,自然景色的静谧优美,真的让人既感受到自然之美,看到老人松弛的皮肤,满脸的皱纹,老年斑的鲜明对比,赞叹着真的会很恐惧衰老,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耄耋老人形成了视觉冲击,影片叫年轻气盛,其实是从老年角度来探讨关乎生命、过去、未来、性、孤独,效果好的惊人。

 3 ) 有所热爱 有所追求 无所畏惧

刚看了《年轻气盛》,非常喜欢。

影片由各个主要人物的潜藏的恐惧入题,最终探讨了年轻精神这个命题。

每个人,或通过言语,或通过行为,暴露出内心的恐惧。

指挥家恐惧失去,所以多年不去探望疗养院的妻子,仿佛逃避现实,她就能一直以最美的姿态活在心里。

导演恐惧自己过去的作品可有可无,所以一定要拍出一部情感智慧精神上的终极遗作。

演员和世界小姐,他们都是通过一个角色、一次选秀改变了人生。

一方面希望摆脱角色的烙印,另一方面又恐惧没了这个标签他们还剩下什么。

世界小姐最开始的素颜出场与演员的对话设计地非常巧妙。

指挥家的女儿恐惧失去爱情,执念于自己到底哪一点比不上老公新欢。

昔日球王恐惧失去健康,才会在左撇子小男孩得到指挥家的练琴指导有所进步时,冲上去说他也是左撇子,仿佛他的身体也能在指挥家的言语中得到救赎。

是恐惧也是执念。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然而若止于此,这部片子就不会叫

年轻的本质是什么?

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

最终几乎所有人的恐惧都因此得到某种程度的化解。

指挥家的女儿与老公分开之后反而感受到自由。

演员被小女孩的话治愈,决定以后只去演绎自己真正渴望的角色,纯粹的不现实的哪怕不道德的,因为那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导演永远不能像指挥家一样尘封音乐回归日常,所以他选择以生命的代价完成自己最后的作品,如他所说,“情感是我们的一切”。

至此,指挥家终于卸下冷漠的面具,在树林里哭了起来。

他最终还是去了威尼斯看望妻子,并接受了王后的邀请指挥演奏自己最为人乐道的作品《简单乐章》。

他也可以释怀由不是妻子的人来演唱了。

整部片子中的成年人中,按摩女算是年轻精神的外化。

她不善言语,通过肉体的触感了解别人,她还玩体感跳舞游戏。

而导演是Youth这个主题最极端的表达,也是他的死亡重新点燃了指挥家冰封的心。

如果说医生宣告了指挥家身体上的健康,那么对按摩女的会心一笑就是在心理上认可自己并不算老。

作为一个身体欲望随着衰老减弱,对美好肉体视若无睹的人,在这一刻才发现,自己实在无需恐惧,更不需要压抑自己只在树林里给大自然的音乐做指挥。

他可以再次回到舞台演奏《简单乐章》,尽管歌唱者是别人,独一无二的梅兰妮在心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

于是我们企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挽留,也许逃避,也许自我麻醉,也许怨天尤人。

这个时候,请记得自己年轻气盛时的样子,有所热爱、有所追求、无所畏惧,然后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也许从来都不是问题。

 4 ) 人都有老的时候

当女儿把父亲对自己的“亏欠”逐条陈列、毫无顾忌地一口气倒出来的时候,父亲沉默了,苍老的就像一张旧报纸。

这份沉默不止是对女儿“控诉”的默认,更是看透了过去的一切早已遥不可及,更无法弥补!

女儿歇斯底里的控诉也许并不是想改变什么,更多的一种宣泄,直到现在,她还是从心里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怀!

/-What happened?-Daddy , I have to tell you something.It's …Personal. -Tell me, lena.-Julian is an ass.Because…I'm really good in bed.-I know.-What do you mean "you know"?-You're my daughter.And,in all modesty…I was a wonder between the sheets.It's true!/哈哈哈,舐犊情深,可见一斑!

-"YOU ARE MY DAUGHTER"-That's enough父亲的这段对话仿佛能让人看到过去抑或说是思考未来,小时候父亲没能及时给予的“caress, hug, kiss…”在面对“at my age”的父亲的时候,云淡风轻,也没什么不能释怀的。

更重要的是:有些情感,也许人只有老了才明白!

人都有老的时候.王晰人生注定毫无准备,也无法重来!

这部电影对我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它让我在年轻气盛的时候静下心去想想自己未来的样子…

 5 ) 《年轻气盛》:被创造的意义和情感

塞缪尔·厄尔曼(Samuel Ullman)在那篇著名的短文《青春》里写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1970年出生的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算不上年长,但他的电影却总是充斥着老年人的生活。

从处女作《同名的人》到初露头角的《爱情的结果》,从口碑不佳的《为父寻仇》到令人赞叹的《绝灭之城》,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发现索伦蒂诺对年长者的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位痴迷老年人生活的中年导演。

总会有人将保罗·索伦蒂诺的《年轻气盛》与之前的《绝美之城》相提并论,更有甚者称两部电影实际上是姊妹篇。

电影的名字虽然叫做“Youth”,但索伦蒂诺真正想要呈现的却是年老。

年轻的身体触摸着苍老的肌肤,身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的年轻护理员们乘着电梯上升,裹着着浴袍的老人们乘着电梯下降。

这样的反差和对比贯穿了整部电影。

《年轻气盛》中,退休的作曲家弗雷德和好友著名导演米克来到位于瑞士一处景色宜人的休养院,在这里,他们享受细致体贴的按摩、桑拿、温泉和前列腺检查,以及季末的可悲表演。

作为久负盛名音乐家,弗雷德拒绝了女王的邀请,拒绝了出版社为他出自传的要求,即使和作为自己助理与之朝夕相处女儿,似乎也有着不可言深的隔阂。

莱娜抱怨他冷漠——十年以来弗雷德都未曾去探望过自己在医院的妻子。

他整天无所事事,远离原本的生活。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直不够热爱生活”,他“只是一个充满偏见的老人”。

但与此同时,他也会时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糖纸摩擦出节拍,耐心地纠正酒店里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演奏自己的代表作。

而作为“杰出的女性导演”的米克则仍然自信满满地筹备着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同样年纪不轻的他不得不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身体。

但他仍然每天和自己的主创团队不停地讨论着电影的结局,他依然期待着与合作过十一部电影的女主角布兰达·摩尔继续合作。

他甚至将这部电影称为自己的“遗作”。

疗养院里的日子就这样平静地一天一天过去,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友每天都在吃力地的回忆自己的父母、童年、爱情以及整个人生。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明天能尿的出来”。

就像米克让年轻的主演们在望远镜里看到的那样,在年轻的时候,未来的一切看上都很近,而在年迈的时候,过去的一切看起来都很远。

而他们身边其他人也都不是一帆风顺。

莱娜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婚姻破碎的打击,而保罗·达诺(Paul Dano)扮演的好莱坞明星Jimmy Tree也一心想要突破演技好摆脱人们对他扮演的机器人“Mr.Q”的刻板印象。

索伦蒂诺甚至还大胆的映射了毒瘾缠身,暴饮暴食导致身体极度肥胖的马拉多纳,再加上赢得冠军的妖娆多姿的环球小姐,似乎能够腾空打坐的喇嘛,总是闷闷不乐的妓女……以及老态龙钟的病患和年轻整洁的护理人员,这样一群人朝夕相处在景色优美的疗养院里,组成了一幅奇特、绝美,虚实交错的“费里尼”式的众生相。

看来索伦蒂诺想呈现的并不是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遭遇,他关注的是人——以及作为人的危机。

让·米特(Jean Mitry)里曾说,“小说是叙述的故事,电影是故事的叙述。

”作为两种在结构上最相近的艺术形式,如果将一部电影电影比作一篇小说,那么淡出、溶解、划接、跳切等一切转场方式就是它的标点符号。

在《年轻气盛》中,索伦蒂诺虽然利用“可悲的节目表演”形成了章节和段落,但镜头与镜头在现实、梦境、幻想等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之间跳切,却令人沉醉和困惑。

摄影师路卡·毕格兹 (Luca Bigazzi)虽然并未提供太多开创先河的技法,但配合精心设计的中心对称的构图,以及层次丰富的景深,加上自始至终,无处不在的推轨镜头和慢镜头, 所有这些索伦蒂诺最为鲜明和最为擅长的方式 ,强化了场景中上升的张力,累积成为人物的厚度与其情感的深度。

这种为了提供“角色于不同的场景当中所摆出的表情与姿势"带来的心理效应瓦解了传统电影中常见的叙事方式。

在索伦蒂诺的电影中,线性叙事似乎从来都是不可能的,就像他游弋的摄影机从来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毕竟戏剧性这一词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和常规,情感和意义也并不是自然存在的,它是被创造出来的。

经常被媒体们拿来与费里尼相提并论的索伦蒂诺似乎响应了这位大师的话:“一位导演能够使用一位作家所使用的同样个人化的、完全私密的方式制作一部电影。

”也许正是因此再次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不少评论者认为相较于《绝美之城》,索伦蒂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突破。

虽然电影中弗雷德指挥乐队的一幕是在向费里尼的《管弦乐队彩排》(1978)致敬,但他的电影相对于新现实主义实在过于华丽了,连费里尼本人最终都远离——或者说超越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一种人道的现实主义,通过特殊的技巧来展示人和物质世界间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而索伦蒂诺的更像是后现代主义的拥趸。

索伦蒂诺称的上是新写实主义的信徒吗?

他的御用意大利男主角托尼•瑟维洛(Toni Servillo)在谈到两者的差别时说道:“费里尼是凭栏静观,而保罗则是下楼梯那样观察。

我想在语言方面,保罗参照了他的前辈”。

费里尼以“战后的激情来创作”,而索伦蒂诺“对一些错过的机会感兴趣。

”与此同时,《年轻气盛》再一次展示出了索伦蒂诺对音乐元素的痴迷和独特品味。

从始至终贯穿整部电影的"Simple Song"由美国作曲家David Lang创作 ,除此之外不乏以Ratatat、Godspeed You、Sun Kill Moon这样特立独行的另类乐队为代表的,从电子,英伦,民谣,爵士,后摇等等范围广阔的音乐。

索伦蒂诺电影中的音乐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用音乐来控制情绪的转换已经成为了他的另一个显著的符号。

弗雷德不解地对医生说:“我慢慢老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老的。

”同青春一样,衰老也不仅仅是年华的逝去,它同样也是一种心境。

那位最终缓缓腾空升起的喇嘛就如同《绝灭之城》中毫无预早的出现又被魔术师瞬间消失的长颈鹿,就像那只在《年轻的教宗》中的花园里闲庭信步的袋鼠,这样的荒诞或者超现实总是会成为索伦蒂诺电影中对生活的无法解释和不可理喻的注脚,他以一种华丽和浪漫的手段创造了这种情感。

无论是音乐家、导演、记者、黑帮分子、总理还是教宗,无论是人类,动物或是植物,我们其实都是这个世界上短暂存在的临时演员而已。

与其等待死亡,不如表达自己的欲望,面对生命的老去。

 6 ) 生命本身是这样的蠢…

医生,请问哪种激素产生了虚无感?

虚无感不产生。

它实际上并不存在,就像是在旷野里观看的天空。

你以为你看到了天空,其实你只是看向一个空无一物的方向。

米兰达对导演米克说的那段话,没有什么错,但是她直接导致了米克的死亡。

她以为自己是在爱,带着几十年的爱说一些实话。

她是个女人,她的触角稳固的扎在生活里,因此无所畏惧。

她没有文化,整个人就是现实生活的投影。

米兰达是现实的爱。

他向这团现实走过去的时候卑躬屈膝,极其谄媚。

因为这个老人,在几十年的生活磨砺之后,已经消磨掉了其他欲望,只留下内心的空洞,几乎呼之欲出。

这空洞,我们一般称之为理想。

而理想面对现实时总是谄媚的。

米兰达戳破了老艺术家赖以生存的薄弱外壳。

他余下几分自保的愤怒,“我捧红了50多个女演员。

她们不应该这样对我。

”但对方却恭敬地说,不,您不是捧女演员的导演,您是艺术家。

酒店的床单上,枕巾折成漂亮的孔雀形,双双竖立在那里。

兰杰特目无表情的看着老友消失在阳台上。

他的脸看起来像是亡妻的鬼魂。

而他的女儿在悬崖的空中感到眩晕。

这部电影讲的是,没有什么比衰老和死亡更真实,一切激情都是幻影……一对年老的夫妻在树林里奋力性交的时候,他们只是想忘记这件事。

你尝试填补的一切,写一部有可能伟大的遗作,扮演众人从来没想过的角色,为女儿做一些希望她看见的小事。

以及,去给英国女王指挥一场经典的音乐会。

老马蹒跚着走过来,说,我也是左撇子,就像一个还未经世事的儿童。

这一切都不会有任何用处了。

生命本身是这样的蠢……乃至于理智会妨碍到人的品格,除了驯服于肉体,感性的活下去,还可以,感性的去死。

 7 ) 灵光

"The moment I learned to ride a bike"“Children, don't know their parents ordeals. Sure, they know certain details, striking elements. And they know what they need to know to be on one side or the other. They don't know that I trembled the first time I ever saw you on stage, all the orchestra behind my back were laughing at my falling in love and my unexpected fragility. They don't know that you sold your mother's jewellery in order to help me with my second piece when everyone else was turning me down, calling me 'presumptuous', 'inelegant' musician. You cried so hard, not because your sold your mother's jewellery, but because you sold your mother. They don't know we were together, you and I, despite all the exhaustion, and the pain, and hardship. They don't know you and me, despite everything, liked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a simple song.”"This is what you see when you’re young,everything seems really close, that’s the future. And that’s what you see when you are old, everything seems really far away, that’s the past.""If you know how to steal, you don’t need training. stealing becomes your education."

 8 ) “你看太多电影了,白痴,都忘了生活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电影果然看一遍就妄下定论是根本不行的。

涵盖的内容太多了,然而画面太短所以很难发现,导演太心机了,这样的电影真是让人忍不住看完一遍又一遍。

「冷漠」“我们总是高估了情感”,这句话是凯恩老爷子冷漠的体现。

这里指的冷漠不仅仅是对人的,更是对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一次出现是蕾切尔薇姿对凯恩老爷子说的,后来凯恩老爷子跟米克说,我女儿说我冷漠,所以我什么也不做。

米克和凯恩两个老爷子,一个充满热情执着于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个退休悠闲自在但是很容易看出他依旧热爱音乐,指挥。

谁能不服老,大概凯恩是这样想的,于是他选择退休,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因为冷漠,所以我什么也不做。

所以凯恩才说我俩真正的区别是我不够热爱生活。

“告诉你吧,情感高于一切。

”米克说完这句话之后就这样轻轻走出阳台 ,后来医生说他十分健康,自己认为的前列腺毛病也完全没有——看来我 依旧年轻。

凯恩也放弃了冷漠,去看望了妻子,并且答应了女王特使,指挥《简单乐章》。

「简单乐章」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小男孩拉的蹩脚的简单乐章出现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凯恩老爷子听到时,都会停下动作然后侧头寻找。

后来凯恩对妻子说的那句话真是“他们更不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把对方视为一曲《简单乐章》”。

这个情节把年轻人跟父母之间的矛盾用三两句话就说的清清楚楚,年轻人总是不懂父母,却还说着自以为是的说辞。

「米克」米克这位导演,充满热情,还带着一个尽是年轻人的团队,一直在进行剧本的创作,为了完成他的遗作。

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出他对米兰达的执着,这位女演员在他的20部电影里就占了11部,他充满信心,信任她并且需要她,在米兰达拒绝了他之后,他还在安慰自己的团队,但是没有了合适的女演员,片子也拍不下去了,他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遗作,他对凯恩说“我告诉你,情感高于一切。

”他对米兰达的情感,他对电影的情感,对这部遗作的情感,都高于一切,这些情感占据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Jimmy」Jimmy为了演新角色,一直在摸索,可以看得出来他对Mr.Q的厌恶,他一直希望可以演出一个很棒的角色来摆脱Mr.Q,然后有一个小女孩告诉他“世界上没有人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不用担心。

”他释然。

这部电影最喜欢的几个场景,1.凯恩老爷子在草地上指挥着牛群;2.Jimmy剪头发那段,静静的夜里,有熟睡的僧人,躺在床上的蕾切尔薇姿,还有被黑暗遮住若隐若现的凯恩和他手上的糖果纸。

再加上温柔的男声,安静温和,美妙绝伦。

3.米克带着自己的团队到那片大草原。

“你看这两座山了吗,很近,这就是年轻的时候,那是未来;当你老了看到的会是这样,一切都那么遥远,那是过去”,潸然泪下。

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幽默的冷笑话,多次戛然而止的音乐,被音乐淹没的对白,婊子歌手,斯特拉文斯基,漂浮的人,把音乐与电影,家庭与梦想,年轻与衰老表现得淋漓尽致,把生活诠释得明明白白,凯恩老爷子最后转过头来,泪流满面。

 9 ) “年轻”这个主题是如何统辖全部影像的

既然《年轻气盛》(Youth 2015)这部电影涉及的是“年轻”这个主题,那么,它就应当能够为本片当中的所有影像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

之前,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即本片到底是关于什么主题的?

有此疑问不仅在于:我也像其他网友一样,发现本片零零散散地涉及到了众多子主题,而我不相信一部电影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同时展示它们,所以才想到这些子主题应当能够统辖到某个统一主题之下;当然,有此疑问还在于:无论我对某些影像镜头端详多少遍,我都无法将它与“年轻”挂起合理的钩来。

现在,我想对这个问题给出分析,并不意味着我对本片编导的意图已了解于胸,而是我尽量想让自己相信编导所设计的每个镜头都有深意而非可有可无。

我深知我这种意图有某种程度的强迫症倾向,所以不可避免某些解释会可能有点牵强,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本片一开始似乎对度假酒店这个空间里的“人”定了一个平等的基调。

本片出现的大大小小的角色几十号,或许大家都注意到了,最先出场的竟然是一位妓女(歌手应当除外),接着两位主角出场的是女王的特使,这似乎是想表明,这里的谁也不比谁高贵多少,即便低贱如妓女,这里也有她生存的空间;即便高贵如女王,她也有求人的时候。

在这种平等基调下,本片通过弗雷德和米克两位耄耋老人在度假期间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年轻”的主题。

当然,这种展示是通过这两位老人对待年轻人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对待人生、信仰、名利、婚姻、性、爱等方面有异的看法而实现的。

不过,影片对各项主题的展示并非按照以上罗列顺序依次进行的,因为它们之间时有交叉。

仔细考察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造就他们不同性格命运的终极因素。

弗雷德和米克在对待自己老年生活的态度上是明显不同的。

弗雷德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退休老人,俨然要置身于喧嚣世界之外;而米克似乎还在悲天悯人,仍有未竟的宏图和抱负。

比如在影片一开始,米克就注意到了那位妓女,似乎还有一声叹息;而弗雷德即便有爵位相诱、女王特使哀求,他也不以为意。

当这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遭遇“年轻”时会激起他们什么样的反应呢?

弗雷德看到环球小姐摘冠的消息也只是想到名利场上又诞生了一位弄潮儿,所以,当米克煞有介事地向他提及环球小姐时,弗雷德认为那不过是一种“惩罚”,的确,如果认为她是天生尤物,那他又能怎样;如果她是一种诱惑,那她又能诱惑谁?

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米克,面对年轻女性,想到的是“拯救”,所以,面对妓女的抛媚抖身的诱惑时,他便难以释怀,而弗雷德虽对年轻女性很绅士,遇见年轻女穆斯林于电梯中向他摘除面具的行为,可以想见的,这未尝不是一种诱惑,至少有希望他搭讪的意思,但他也只是一笑置之。

对于年轻人,弗雷德表现出的是理解与尊重,而米克是教导和训斥。

当那个年轻的被请来饰演希特勒的演员吉米,向弗雷德诉说“草率”会带来“误解”时,弗雷德第一反应是安慰,他以为吉米所说的“草率”是某种激情后的产物,所以,他说草率是“难以抵制的诱惑”;当他得知吉米真实意思后,他又说草率有时也是一种“曲解”。

同样是吉米,当他向作为导演的米克询问他曾碰到最佳女演员是谁时,米克提到了布兰达•莫瑞尔,虽然是在阐述他所认为的“最佳”标准,但他说教的意图也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女儿婚姻破裂后的痛苦,弗雷德表示理解,虽然,这也只换来女儿的不理解,但女儿的发泄显然使他加深了对女儿的了解,也让他有了反省已过的机会;同样是这段婚姻,米克对于造成婚姻破裂的儿子,也只是一顿训斥,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儿子的理解,反而还遭到儿子的奚落。

弗雷德对人性的了解似乎要高于米克。

就拿儿女婚姻来说,当弗雷德女儿莉娜被米克儿子朱利安甩掉之后,弗雷德去找米克,他只是想通知米克这件事,并未想帮女儿挽救这段婚姻,因为他知道再让女婿回到女儿身边已然不可能,而米克还想为此努力,甚至认为婚姻可以通过委曲求全来维持。

正因为弗雷德对婚姻以及婚姻中人的理解,他努力帮女儿脱离困境。

当莉娜不断寻找婚姻破裂的原因时,弗雷德向女儿转述了女婿的混蛋理由;当女儿甚至在梦中为此混蛋理由惊醒时,他支持了女儿的自信;当女儿在众人面前仍纠结婚姻破裂的原因时,他正告女儿,他只懂音乐不理解她。

事实上,莉娜是在寻找父亲的关于婚姻的建议,而弗雷德之所以不作表态,是因为他深知真正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人性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而且,女儿刚刚破裂的这段婚姻可能本身就受到过婚姻双方的父亲的影响了,所以,这就解释了莉娜为什么在再次恋爱前会说她现在有了“自由的感觉”了;而米克对于婚姻的理解还止于性的吸引,因为他认为破坏儿子婚姻的人就是婊子。

显见,米克对人性的认识在婚姻这个围城中是不如弗雷德的。

此外,弗雷德之所以在女儿婚姻关系中如此表现,还因为他对“年轻”的认识,就是说,年轻还有选择的可能,还有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否则等到老了,就像那对吃饭却彼此一言不发的老夫妻,他们维持婚姻是到老了,但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呢?

弗雷德对陌生人的认识也显得比米克要高明,他俩多次为此打赌却只输了一次便是明证。

弗雷德认为对人的认识要以生活经验作基础。

这可能是他为何能断言那对老夫妻在吃饭时不会交谈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年轻人不会闹到这种程度还在一起,而且,他也知道到这个岁数还这样一定是因某种特殊的原因,但从妻子动手打丈夫的情景看,这个婚姻中的丈夫应当是过错方,这就犹如他自己的婚姻一样。

但他没有料到,这个岁数的女人还在为此寻求报复,在这点上米克可能有生活经历,至少牵梦中情人吉尔达•布莱克的手进树林应是他曾梦想过的场景,所以我们看到了森林中那位老女人背着丈夫在跟人野战,弗雷德将赌注递给米克的场景。

本片似乎还表达了“救赎”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主题如何在“年轻”的大主题下来展示的。

来到这个度假酒店的人大多为了救赎而来,只不过他们寻求救赎方式和对象各有不同而已:有人为婚姻,有人为健康,有人为事业,有人为情感。

我想这就是影片两次展示那位摆着十字架造型漂浮于水面上的裸女的用意所在吧。

当然,宗教徒有他们特有的救赎方式,而有些人是通过顿悟,更多的人是通过观察和学习来领悟自己的救赎之道。

那位“马拉多纳”显然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来此休养的,但我们明显可以想像出,他只不过是在为他年轻时的胡作非为买单,即使取得了巨大的声名,至今影响力犹存,但又能怎样?

然而,现在只能踢着小绒球来练习身体的他,仍然躺在那儿思考着足球的未来,这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赎罪,对球迷、对足球事业。

吉米为自己成功饰演过的角色而困扰着,现在又不确定自己能否通过饰演希特勒而获得事业上的突破,他面临着抉择。

那么,他是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呢?

事实上,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角色揣摩,他已想放弃他已接受的角色,但他得给自己和导演一个解释。

环球小姐讽刺了他的“挫折感”,那冲撞母亲的小女孩让他明白没有人是“事先准备好的”,于是,他尝试着饰演新角色,当他着角色装扮出现在餐厅时,他认识到这个角色仍是人们恐惧之源。

他选择退出。

虽然他向米克解释,他想演绎“渴望”而不想演绎“恐惧”,虽然他声称这是他观察众人的结果,但事实上,他只是不想带着“恐惧”去饰演“恐惧”。

他“恐惧”的来源固然有其“挫折感”在作祟,但作为导演的米克可能才是他恐惧的关键。

正是米克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才让他最终选择退出,而也正是吉米的退出,成了米克无法最终完成他终极事业救赎的第一步。

那么,米克是如何对待年轻人的呢?

前文说到过他爱教导年轻人。

这点让吉米感到不可理喻,因为即使是母亲正确教导孩子,教导多了,孩子也可能会顶撞的,何况你教导的是你的合作伙伴。

除此之外,米克其实不太相信年轻人。

虽然他很欣赏他剧本创作小组的年轻人的激情,但年轻人出的主意,他基本不接纳,也就是说这群年轻人只能严格按照他的意思来创作剧本。

然而,思想的代沟注定会让他的故事难以为年轻人接受。

所以说,米克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是造成吉米恐惧的更重要原因。

上述所有解释似乎都要落脚到弗雷德的情感救赎上,而讽刺的是,他的救赎成功却以米克“情感”依赖的失败作反衬的。

既然“马拉多纳”的行为说明了年轻时的胡作非为需要以后的岁月来买单,那么弗雷德年轻时的混蛋行为自然需要他在老来岁月里来赎罪。

这可能是他不想像米克那样看重“情感”在人生中的作用的原因了,因为越看重情感,他就越有罪恶感。

米克非常看重“情感”,即使吉米退出,他也没有太在意,因为吉米并非不可替代;然而,当布兰达宣布不出演他的电影时,他受到的打击太大了。

虽然布兰达认为她的拒绝是为了不让他这部无法出彩的电影毁掉他以前的优秀作品,是为了挽救他的尊严,但对于自诩这是终极遗作的米克来说,这一打击是毁灭性的。

更重要的是他无法理解这个他一手捧红的、有过多年合作基础的布兰达会如此绝情。

他信赖人际交往的情感,也努力维持着这种情感,比如他尊重老友的情感就没有和他的那位梦中情人上床,然而,他的情感却却在另一位朋友那儿被欺骗,他不能理解,他只能为自己信赖的人际伦理殉道:“情感就是我们的一切”。

相比而言,弗雷德并没那么看重“情感”,他认为情感都是被夸大的。

正是这种态度反而让他维持了婚姻,因为他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那么绝对。

虽然他已有十年没看望过妻子了,但他床头仍摆着妻子年轻时的照片;虽然他有对不起妻子的地方,但他维持妻子是他《简单乐章》的唯一演唱者;虽然他声称愿以人生20年换梦中情人一夜伴眠,但他决没有和他人重组家庭的意愿。

他的人生态度导致他和米克非常不同的行为方式。

比如米克性格极端,一旦情感依赖受挫,米克就转而在最无情感纠葛的妓女那儿寻找寄托;一旦不被人重视了,米克就认为自己和动植物无异,相对于这种极端,弗雷德的性格显得更为平和。

此外,相比米克爱教导年轻人,弗雷德更愿意听取年轻人的意见,所以,当吉米以诺瓦利斯的诗句来暗示他时,他也就准备回家了。

老友的自杀使弗雷德受到极大震动,而且,他也从医生那儿了解到米克的确是位真诚的朋友。

应当是出于对老友生前建议的尊重,因为毕竟米克是位情感主义者,他也想真诚地对待一次情感,所以,他回家看望了妻子,再加上身体还康健,他接受了女王的邀请,指挥了原只有他妻子才能演唱的《简单乐章》。

音乐会虽为王室所定,但泪流满面的弗雷德像是在参加米克导演的电影,这种情感的暴发不仅为了纪念老友,更是为自己和妻子的爱情。

(文/石板栽花 2015年11月1日星期日)Ps. 感谢奇遇电影字幕组提供的字幕翻译!

 10 ) 我即情感,情感即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片,爱迈克尔凯恩

电影的主题既不是讨论何时应该服老,因为一言以蔽之,“时间”小标题“所有人的敌人”;也并非要确定感情在艺术中的位置,显然任何艺术本质都关乎感情。

男主弗雷德坦陈:“我还爱着的时候创作了简颂”。

在我看来,影片以“爱情”和“艺术”的双重视角婉转地解构着“青春”,拉提琴的小男孩发现了乐曲的优美、按摩师女孩用双手探知情绪、臃肿的球王独自颠着网球仿佛时光倒转、年轻演员从诺瓦利斯的诗里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人无法既浪漫感性又投入地扮演机器人或希特勒、导演米克则穷毕生精力塑造银幕上跨越时空虚实的女性人物。

他们各自经历着心灵上的冒险,青春在此处不是以年龄为界一部业已完成的书,更像在生命各个乐章中反复呈现的主题变奏,充满着无从诉诸语言和理性的情感经验。

在电影设定的场景空间——瑞士边境度假酒店里,男主角“退休”音乐家弗雷德与这些人物一一产生交集,好友米克出于“良好的友谊彼此只诉说好事”,自杀前只告诉弗雷德“感情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促使弗雷德内心做出抉择,或者屈服于恐惧,继续封存记忆避开现实,将生活过成和别人“步调一致”。

或者不再压抑自我,去看望妻子,意味着见到心爱的人五衰齐至、红颜枯骨的模样。

此时已没有弃权项,怯懦和勇敢必取其一。

当弗雷德选择了后者,越过心理壁垒,他才得以走近昔日伙伴斯特拉文斯基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

才可以坐在妻子身边同她诉说往事,告诉她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虽然因为痴呆症她没有回过头看他一眼。

最后弗雷德时隔多年登上指挥台,带领交响乐队演绎起更加丰富深邃的《Simple Songs》(简颂)。

在妻子病房里的大段独白,语速、停顿、重音,迈克尔凯恩处理得无可挑剔,最后一句“Melanie, they must never know that you and I, despite everything, liked to think ourselves as a simple song.”真像浓缩了此生此世全部的深情,一击致命,险些就听哭了。

【觉得我应该趁热打铁,赶紧把老头的自传给接着看完...】影评区有篇文章认为弗雷德耻于天赋平庸,所以不愿提起与之合作过的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实在不敢苟同,导演明明安排了多处细节,表现弗雷德的艺术境界足当得起女王使节口中的Maestro(大师)一称。

一张糖纸到他手里,就能神奇般变出音节。

散步至山坡上,山林鸟兽的声音成了可指挥的乐曲,特写镜头呈现出手臂优美的律动。

再到遇见拉琴的小男孩,替他纠正姿势,使琴音更加流畅。

试问男主角的音乐造诣若不够精深,如何做到以上任何一点?

格外执着于这些细节,皆因提到“隐退”、“左手”就会想起一度退出舞台十二年的钢琴大师霍洛维茨,复出后直到80高龄还有为世人奉献精妙的现场演奏。

可见艺术家的艺术并不一定随年华衰退,有时也会更入佳境。

代表我的耳朵表白霍洛维茨,它们甚爱他的琴音。

电影有一幕布景拍到钢琴,不知是否致敬大师。

十几岁的日记里好奇地写过,是不是要等到临终时刻浮现眼前才能确认这一生最深的记忆?

现在隐约已有答案,来到这个世界时有些本性已经注定,少年时代被特定的事物吸引,为某一类人心动,那些感受不仅或显在或潜在地陪伴着我,毋宁说,它们就是我,我就是我所有的感情,到最后Emotions are all what we've got. 这部电影看了一遍还想再看,可品味的台词、画面、主题太多,我说不清楚。

P.S. 以前不觉得简方达长得多像她父亲,可在这部里看到老年的她,和我印象中《金色池塘》里亨利方达的脸几乎一模一样,时间可怕。

挂几张喜欢的图图

《年轻气盛》短评

关于死亡。索伦蒂诺再次用最琐碎的方式探讨了难度和深度都不亚于“美”的问题。总体看比绝美之城有更为明确的主线,戏剧性也更强。全片充斥着衰老与青春的意象,像诗般隐晦而动人。哈威·凯特尔太有意思了,一爆粗口就把人从瑞士疗养院拉到了美国街头,给全片添上一层幽默感。

5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力荐

什么几把玩硬。

6分钟前
  • 邪阳*
  • 较差

《绝美之城》还好,到这部就有些油腻了。

7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风景真的是超级优美。也许是毛姆小说看多了,一看到饭店就觉得是毛姆在讲故事。然而实在不喜这种蛋碎体的电影。

10分钟前
  • 躺平鸭
  • 较差

几分神似托马斯·曼的《魔山》

15分钟前
  • acidrain
  • 推荐

精彩的镜头,仙境般风景,配乐极好,台词也时不时迸发着智慧的光芒。但这一切都不能减轻我在观赏过程中感觉到的无聊与疲惫。

17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还行

人生迟暮,草木皆荒。瑞士雪山下关于声望和衰老的讨论,《绝美之城》的姊妹篇章。作曲家对牛指挥交响、导演幻想出草地上的女演员、悬空飘起的喇嘛都堪称神来之笔。老头享受环球小姐春光莞尔一笑,拒演简单乐章让人动容。索伦蒂诺像极了电影里的贵族,制造出了一次诙谐典雅的观影体验,称得上大师风范。

18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好看或许,有趣没错,但非常非常非常的空洞,如同101次被人造暖气掀起的裙角。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一切的一切都是疗养院的无病呻吟,从艺术家和艺术到父亲和女儿都毫无真诚性可言。关键是最后simple song也就hmmmm

23分钟前
  • 全都是风
  • 还行

消费皱纹、肚腩、松垮的皮肤以及肥大的前列腺,对衰老都没份敬畏之情,谈个毛的youth

28分钟前
  • 喷子
  • 很差

这样一个轻松漂亮的故事,在现实的残酷与幽默和荒诞中流淌着生命的美与哲,诗意与建筑,生命是想象的世界,虚构的短篇,无为与万物,圆融无间。

32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Opéra. 充满廉价表达欲的拼凑物

36分钟前
  • Konec
  • 较差

怎么办 看这类就困

39分钟前
  • fish
  • 还行

配乐画面依然无比美妙,欧洲电影之光啊。比上一部《绝美之城》还要脑洞大开,然而叙事和格局都更小了,不够大气,总体也弱。估计会有一堆人说生涩难懂不好看,没关系,导演本身也不是打算拍给所有人看的。

4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Michael Kane和Ian McKellen一样,有种看一部少一部的感觉,珍惜啊。反理性,反智性,索伦迪诺和多兰一样,为年轻一代的电影语言增加了太多灵动的趣味。

43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Sorrentino很有作者意识,开始在自我复制中完成风格的形成。沿袭《绝美之城》的碎片化意识流叙事,一条主线再加上无数琐碎的旁枝末节,堆砌出上流社会的富贵浮华,却又在结尾轻轻一碰让一切幻化出过眼云烟的空灵。衰老与压抑的末年危机,两个老爷子克制至极,薇姿长镜头吐槽功力毕现

47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电影院赞爆了。是那种你看过一遍,觉得还可以再看上一遍的电影——无论是为了电影形式上的美,还是音乐旋律的美,无论远看还是近看。老套的人生命题,却讲得新颖且潮,从音乐、电影导演、编剧、表演乃至爱情、婚姻、生命都提出了看法(尽管有些观点挺教化世人的),但我选择无视它的缺陷。

5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跟Amour名为爱其实是讲骄傲一样,名为Youth其实是关于失落的~索伦迪诺真心很多地方平平无奇但偶有五星奇绝时刻——另外古典咖也是...小提琴家是真穆洛娃,唱歌的是真曹秀美...说了一堆斯特拉文斯基,但只配了一首《火鸟》——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堪比《绝美之城》那个黎明,其余就是德彪西的序曲了...

5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推荐

生活永远泥沙俱下,但到最后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58分钟前
  • 付玲
  • 力荐

风格诙谐,关于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启示。从两位老年人的视角探讨年轻时的梦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成长与衰老。

1小时前
  • 生意.
  • 还行

“年轻时看什么都很近,年老时看什么都很远。”年长时回望这一生,不知会是什么感觉,越往后走,越是无尽的孤独。

1小时前
  • Mmm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