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很新颖,但收尾太仓促,看起来“大快人心”,实则老套无趣,过于敷衍。
估计,韩国当局对上映影片的审查也很严格吧。
真实的世界,哪里有那么多的公平正义可言,不过是“权衡”罢了。
记得片中的总检察官对曹承佑饰演的被停职的检察官说,“现在求我也没用,早干嘛去了?!
要么就怪自己没有一个好点儿的出身吧!
” 。
话说的很露骨,也很现实。
现实生活不是童话故事,真实的你我没有魔法,也没有法力无边神兽守在左右,想要的太多,又没有非凡的才能,只能收获沮丧和绝望。
面对这个看不透的世界,活得积极一点儿,努力一点儿,剩下的就交给天意吧。
看完就觉得有那么一丢丢的纠结,觉得两次偷拍都有点太容易了。
这种大佬见不得光的淫乱聚会,第一次介绍带进去的人和物应该被搜个底朝天,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录下视频呢,这一点上还是有些太理想化了,没达到那么高的信任度,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聚会上,第一次应该是很官方的见面而已,这种小角色怎么可能一次就成为“局内人”呢?
韩国黑金政治类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将财阀、黑帮、政治、媒体与大众全方位立体式结合,进行了深层次地揭露和狗血淋头般地讽刺与批判,尺度之大与力度之强,即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都可以名列前茅,而影片公映后在韩国引起了现象级的反响,这本身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
此片的公映版本和导演剪辑版差别很大,公映版由于时长所限,一些重要的细节和人物关系都没有交代清楚,看上去有些云里雾里,特别是在男主与报社主编的交往史部分,导演版讲述得十分详细,这也是串联剧情前后逻辑的必要铺垫,另外作为噱头之一的性招待环节也在公映版里进行了弱化展示,类似这种的删减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影响了影片的整体性,因此导演版才是具有真实灵魂的作品。
片中聚集了几位韩国公认的演技大咖,李秉宪再次为自己正名,主编李康熙的阴毒则令人背脊发凉。
“反正大众是猪狗,猪狗有什么好在意的,叫一段时间就会自己停下来。
” 意思就是再大的事情,猪狗能做的,就只能叫得大声一点,可是叫得再怎么撕心裂肺,最终都是能停息下来的。
末了该吃饭的吃饭,该睡觉的睡觉。
然后还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某幼儿园的事情,豫章书院的事情,更早的还有北影的,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最后质问“喊了那么久,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 你看,再怎么叫,还不是无济于事,大众不就是猪狗吗?
接着他还转发了知乎上的一个问答,叫“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都有哪些后续的发展”。
他似乎想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大众的“呼喊”是毫无用处的,最后证明“大众是猪狗。
” 越围观越恶心。
恶心的点在于,“大众是猪狗”这种话,本应该是那些所谓的精英们说的,现在却由“大众”本身来说出来。
这令人感到非常悲哀。
这就是典型的“习惯了黑暗并为黑暗辩护”,也是典型的犬儒主义的说辞。
02 有一个很悲哀的现象是,现在每一次热点事件过去之后,就会有人出来说:“你看,现在谁还会记得XX”。
仿佛,从关注一个热点,到关注另一个热点,是一种原罪。
比如说,之前关注某影性侵案的人,在开始关注某航性侵案之后,就开始有人义愤填膺地喊起来:“你看,现在谁还记得某影性侵案?
” 似乎是那群不再关注的人的错一般。
于是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事情没有得到解决,是人们的关注度还不够一样。
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如果一件事,一件需要司法机构或者其他机构,按照正当的程序去解决的事情,却要根据“人们关注够不够”来解决“能不能得到解决”,这本身就有问题。
而且问题很大。
当网友用一种智者的语气说出“大众是猪狗”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排斥出了大众的行列之中。
他以为自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可特立独行的猪,终究还是要被按到砧板上去,任人宰割的。
这就是我觉得非常恶心的原因。
“大众是猪狗”这种话是不能由一个自己也是大众的人说出口的,这种话是那些掌控着一切,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人说的。
他们必须说"大众皆是猪狗"并且让大众成为猪狗。
而身为大众的我们,则不能自称猪狗,不能互称猪狗,更不能轻易变成猪狗,这真的太悲哀了。
猪狗是彻底不会反抗的,它们只会哀鸣。
但大众是会反抗的,而且大众是能够清醒地反抗的,大众知道应该怎么发声,同时也知道应该得到什么。
只不过最终总是沦为失败而已。
这种失败,是光荣的失败,是身负重伤的无奈,这种失败,和猪狗是不一样的。
03 像前几天的那件事,大众已经没有办法说什么了,说了都要被删除,最终只能通过说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让大家去猜了。
你能说大众是猪狗吗?
不,不行,大家都明白着呢,但就是发不了声而已。
很多人都努力过了,很多人也都关注过了,只不过没见效而已,这不能成为论证“大众是猪狗”的论据。
另一点,大众们强烈反抗的时候,不也改变了很多东西吗?
新浪查封同性恋的内容,不也是掀起了巨大的反响,最后改变了政策了吗?
你能说大众的呐喊没有用?
鸿茅药酒出了问题,凉城警方千里迢迢从内蒙古来广州抓人,然后掀起了大量的呼声,不也是让谭医生出来了吗?
你能说大众的呐喊没有用?
有用的,真的有用的,舆论的压力总能改变很多东西的。
即使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无数的人都在呐喊,也没有改变什么,但是这不怪大众, 大众已经尽力了。
即使很多时候,大众又遗忘了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那也不怪大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每一个人都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可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外,依然有人愿意站出来说点什么,企图做点什么。
这种人,再怎么样我都不会嘲笑他。
“反正大众是猪狗,猪狗有什么好在意的,叫一段时间就会自己停下来。
”有的人说。
放心吧,大众从来不是猪狗,有些东西过去是过去了,可是它终究会留下点痕迹。
2015年上映的局内人,到现在还把它当做背景音来播。
剧情算是精彩,一波三折。
局内人当时很快成为票房怪物,很大原因要归功于全体演员实在厉害。
从小人物到主人公,塑造政界百态人物,强强联合,三位主演存在感不分伯仲。
李秉宪饰演安尚久,地皮流氓,李秉宪的戏看得不多,但就这一部也得承认业务能力真强。
印象最深的是他砍了李江熙的手去自首时候的那个镜头,眼神憨直,茫然,落魄,像是莽夫犯了傻病,有些情感障碍,绝了。
白允植之前看电影的时候没注意到,开始很不适应这老头的表情和语调,后来发现白允植和李璟荣是权利者的最佳诠释人。
有一场他和伍检察官在审讯室的情景,李江熙坐在黑暗的背景里,衣冠楚楚,面容和善,语调和缓,白脸谱像个毫无情感的假人,他只是动动嘴唇就虚伪又卑鄙得恐怖。
讨厌的程度并不是让人想上去打他两嘴巴,而是黏黏糊糊,给人一种想吐的感觉,神情和语气把人看得晕船,导演选角优秀,让人一边恶心,一边感叹。
局内人里给伍检察官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在剧本的人物设定上,远不及安尚久和李江熙的立体、尖锐。
但越是这种特质不显明的角色越难塑造。
这里有吹彩虹屁的嫌疑,但曹承佑绝对是真本事演员。
人物塑造、面部控制能力太强。
出场的时候他走进餐厅,恭恭敬敬,点头哈腰,笑眼在这里看起来都不可爱了,全然是个低头下跪、左右逢源的人。
在席间,检察长给他倒酒又不倒,他看着前辈脸色坐下又起来,起来又坐下,眼神飘忽,嘴角咂了一下,几秒钟就显示出这个人性格中有自负,孤高,和小别扭的一面。
这个人物在几秒内灵活起来,演员对如何把握这个人物绝对下过苦功夫。
伍检察官有两场审讯戏非常有魅力,一个是和李江熙,一个是和石行长,审讯室是检察官的主战场,所以在这里的检察官非常自信放松,他的聪明狡猾甚至有些不择手段的卑鄙在自己的地盘上暴露无遗。
在KTV里的咄咄逼人,检察官撒泼耍横,和黑社会无两样。
他叉开腿瘫坐,有个双手一摊的动作,着实熟悉,在生活中看过一模一样的人,所以我给检察官又盖了个“大腹便便”的章。
四场吃饭戏,根据四顿饭的参与者不一样,他有四种不同的眼神和姿态。
和顶头上司的饭局,他是以一位职场人身份出现,有他该表现给上司的局促紧张,适当的紧张局促恰恰显示出他的圆滑。
和高记者的饭局,他是以社会人的身份出现,在这场饭局上,检察官的酒不用自己倒,嘴里嚼着口香糖,手臂敞开倚在椅子上,这个姿势具有侵略性,好像在扩充自己身体的老虎,故意露出假笑,但说话毫不给人面子,这里的嚣张气焰彰显了检察官的社会地位。
到此为止,通过两顿饭局的态度对比,可以看到检察官绝非善类,在政治之上,检察官也没有善良正义可言。
在安尚久和检察官相遇后,又有两场吃饭戏,一场是安尚久跟着检察官回乡下家里吃饭,一场是两人对彼此有一定了解后的一次烤肉。
安尚久在电影一出场,性格特征表现得非常鲜明,创作者将这个具有冲击性的形象一股脑抛向观众,让观众很容易记住他。
但是电影中对检察官的塑造在电影接近一半的时候,仍停留在职场领域。
直到后半段,回到家和爸爸吃饭,检察官的私人化性格才算暴露一点,这场戏的重点是在推进剧情,并非是对人物的刻画。
检察官在这顿饭中敛去嚣张,盛汤的时候眼神瞟着父亲,难得露出乖仔的样子。
演员一定是一个内心可爱的人,让检察官也不经意间露出孩子气的一面。
最后一次吃饭是和安尚久烤肉,两人此时都对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信赖,明显熟稔了很多。
长辈又不在饭桌上,所以安尚久用夹子吃肉,检察官一口烟一口酒,两人赤足交心,放肆不少。
肯定会有人觉得的在这部电影里,曹承佑表现平平。
我的看法刚好相反,在安尚久非常强烈的人物形象下,本身设定平庸的检察官并没有失去存在感。
演员的厉害在于,曹承佑在非常有局限的情节设计里,利用细微的小动作和表情将人物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立体化,演员天生敏感,果然如此。
我个人认为电影在一个小时三十分钟之后变得更加精彩,一个小时三十分钟的时候检察官和小混混两个主人公组队,线索合并。
其中在旅店的对话和在检察官乡下家的对话最喜欢,影帝和影帝对决,让人意识到,演技真是个好东西。
除了三个主人公外,还有所以配角基本都是忠武路的老面孔,为电影增色满分。
另外说剧情。
故事是精彩的,改编自漫画。
原版漫画我没看过,但我觉得编剧或者说是原作者是仁慈的。
电影最后检察官把录音笔交给李江熙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我按了暂停,缓了五分钟才继续看。
入戏太深,实在没法接受检察官变节,好在最后结局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编剧没有完全毁灭希望,留下点滴星火的死活,能不能驱走黑暗就让观影者自己想象吧。
在吉隆坡喝一杯马尔代夫,小混混在影片中开了个玩笑,我觉得用在这里刚刚好。
在电影中,无论是检察官还是小混混,无论是财阀大佬还是猪狗大众,每个人在这个恶相世界中都面临着角色的错位,不断地通过扭曲自己来达到目的。
电影要看三小时的完整版,剪辑版本把一个犯罪电影活活剪成了一部悬疑片,看得一头雾水。
我说电影好看让你们去看,你们肯定不会去看。
但我如果说这个电影是19禁,你们一定自己就去找了。
棒子国zhengzhi黑幕黑社会舆论guanshang勾结反转片。
guanshang媒体黑社会四方勾结,缔造出一个黑金帝国,fubai者欲上位成为最高领导。
但是一个曾经是警察被迫害的检察官,一个黑社会的混混,联手挫败了fubai者上位的企图。
前面有些冗长,后面的反转还算不错,但是细想有点不可信,总体还是有想法的。
guanshang舆黑勾结的奢华香艳场面还是让人叹为观止。
见识了媒体的力量,大主编犹如幕后主导一般,无所不能,运筹帷幄,真心不得了。
可见以笔为枪的威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一个财阀,一个党派的推选人,一个媒体杂志的总编,三个人在一起手眼通天,控制了大选的走向。
为了为党派候选人赢得更多的资本和民心,总编勾结了一个黑帮老大,用暴力达到他们的目的。
黑帮老大一直想帮一个女子上位,但是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所以被财阀的打手剁掉了右手,投进了精神病院。
黑帮好不容易从精神病院跑出来,就跑来要揭露财阀和党派候选人的老底,但是因为自己的背景,还是没翻起风浪,还差点被财阀打手弄死。
另一方面,一个检察官前期是个警察,因为要查候选人、财阀还有总编的事,不接受拉拢,被搞得警察当不了,好不容易被监察部门收留,他还是不死心,一心要查这个集团,他发现了从精神病院跑出的黑帮老大和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开始跟踪黑帮老大,正好救了黑帮老大。
两个人因为同样的目的,决定合作一起搞这个集团。
先是让黑帮老大去揭露集团真相。
但是黑帮老大本来就有很多黑历史,被集团里的总编嫁祸,很快便身陷囹圄。
不过检察官帮助他逃了出来,找到出卖黑帮老大的大哥,砍了他的手,逼他说出了候选人的黑幕。
然后让检察官拿了证据去让总编带他入局。
用酒瓶下面设置的摄像机拍摄了集团花天酒地的丑闻,散布到全社会,彻底让集团的真实面目大白天下,然后再由检察官拿出集团的犯罪证据,一举把集团的几个人全部送进了大牢。
宋承宪演得很卖力,把一个被骗入局,歇斯底里的黑帮老大演得活灵活现。
台词蛮经典的,但是很多忘记。
老宋的女友有颜有身材,为电影增色不少。
这样的盛宴,真心人生一件快事,享受了,也不枉此生,精彩。
最后的反转还不错,就是有点仓促,让人感觉信服力差了一些。
不过那招连环计还是不错,用内斗逼迫,逼总编就范,还是不错的。
让人感觉些许肖生克救赎的快意,老宋戴着墨镜躺在夕阳下,露出笑容的场面,酷毙了。
此片自在韩国本土上映之后,连破多项纪录:韩国本土“19禁”电影最快突破百万观众纪录。
韩国本土“19禁”电影上映首周最高观影人次纪录。
加长版《局内人:The original》成为韩国影坛首部突破百万观影大关的加长版影片。
两个版本的观影人数总和突破900万,打破了《朋友》保持15年的韩国19禁影片最高票房纪录。
在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的网友评分高达9.05,专家评分6.63。
很黄很暴力,是看过的人对本片最多的评价。
看这一条条,很难不期待啊有木有,而看完呢怎么说,当然不觉得有9分那么好,但整体观影感受还是比较流畅的,暗黑有之,黄暴有之,燃亦有之。
《局内人》的故事不复杂,单线条,暗黑系韩影一以贯之的不遗余力黑出翔。
财阀、政客、媒体,狼狈为奸;金钱、权力、舆论,沆瀣一气。
贪污贿选、黑金政治、情色交易、买凶杀人、绑架威吓、找替死鬼……肮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表面上仍一派堂堂、满口伪善、道貌岸然。
曾经的“局内人”打手,一朝异心起兔死狗就烹,沦为剁手弃子苟且残喘寻求报复。
热血正义的青年检察官,势要干出一番成绩以证明草根出身也有出头天,两人一拍即合,联手上演“曾经的局内人反水设局,曾经的局外人借机入局一举破局”的好戏,最后污流肃清,大快人心。
故事除中段俩人关于联手不联手眉来眼去好一阵抒发情怀有些拖沓外其余部分都讲得挺利索,黄暴部分虽为19禁,其实尺度还可以接受,配乐有加分,结尾有爽到。
演员部分,李秉宪终于告别了好莱坞大片里可有可无的面瘫肌肉男,回归自己韩影的拿手好戏,也借此一扫之前丑闻阴霾,东山再起。
这个黑帮打手安尚久前期顺风顺水,突然跌落谷底,最后华丽复仇,李秉宪基本靠眼神把从春风得意到忍耐谋动到冷静狠辣的变化层次演得分明,动作和智商也各有担当。
印象深刻其两次入狱各有一镜头特写,前一次是检举反被将军,电视上各色奸恶依然过得风生水起,安尚久牢房独坐隐有水光面色紧绷眼神愤怒;后一次则是大局已定,安尚久走出牢房抬头望天,阳光照耀下形容轻松成竹在胸。
两场戏均无对白,情绪异常到位。
不出意外李应是今年韩国各大电影节影帝提名预定。
上一次看曹承佑还是《假如爱有天意》里的憨直少年,多年过去洗练不少,囿于检察官这个理想化主旋律的人设本身不够丰满,否则应有更大发挥。
其他三个老家伙活脱脱就是符合老百姓心中一切负面刻板印象的恶官、奸商和黑心文人,尤其是白允植饰演的李主编,长袖善舞、奸猾狡诈,在众多利益集团间来去自如,那种又阴暗又伪善你又奈何不得的劲儿被大叔演得太可恨了。
据说长达三小时的导演剪辑版交代了不少前情,结局也出现了大逆转,有很多“解谜”的内容,期待一下。
根据整部片子透露出的细节,朱恩惠应该是尚久还顺风顺水时,一手挖掘和培养的女团成员。
当然大概率也是一对情人。
朱恩惠可以为了尚久的复仇计划,主动作为性接待去接近李江熙。
初次看到这一情节,感到十分的困惑,究竟心要有多大,才能让心爱的(或者爱过的)女子去充当这一角色。
看过四五遍,我意识到,这或许就是韩国娱乐圈的常态,让身处其中的人谁都没有意识到它的病态。
但,我更愿意相信,朱恩惠做这些是出于对尚久的爱,尤其是当复仇已经成为了尚久的精神支柱时。
剧中,”莫吉托”在尚久得知朱恩惠的死讯后记忆闪回中出现,并在结尾天台尚久和禹长勋的对话中再次出现。
这位女子对于尚久是段难以抹灭的回忆,对于观影的我们来说,是一个符号,似乎“放浪形骸”和“真爱无敌”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这部由李秉宪 、 曹承佑、白允植等人主演的黑色犯罪电影,根据《未生》漫画原作者尹太浩的同名未完结漫画改编拍摄。
《局内人》讲述了政客、财阀、媒体人、黑帮、警察这些在各个领域操纵国家机器的有权人士共生、寄生和争斗的故事。
观众看到弱者最后逆袭时难免觉得大快人心,可是看完电影在想想我们的电影环境,又觉得异常绝望。
最惊心的锯手反派惩罚对手最常用的方式,血腥又极具震慑力。
看了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惊艳于韩国人的对腐败权力的想像力,三个道貌岸然的政届、企业家、资深媒体人,聚众淫乱的事,也象是互交投名状,一起坐过牢、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是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的标配,用男性器官作为高尔夫球杆击打酒杯,很有创意。
多数人都在为最终结局的前半小时鼓掌,但是现实却往往止步于前面两个小时,就是检查官同志利用录音弥补上他族谱的缺失开始进入局内。
政治是化骨绵掌,让你深入骨髓的消失自己,否则就成为灰烬。
现实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一定打败终极怪物,也不会因为你多努力就一定成功。
真相是混乱纷杂的,各种级别怪兽之间的博弈空间完成之后才是普罗大众的生存。
在普罗大众阶层,人们也不过是努力去挣生存空间,也许连思考空间都被人局限好了范围,只能无谓的痛哭和谩骂而已。
身在局外就学会享受虚像,处在局内就思考制造虚像;能否进入局内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电影中有句有意思的台词说,“圣人和大师们总是说,减少欲望,能使人年轻。
事实是,充满欲望才能让人保持年轻,人只有在对权利,金钱,和欲望的不停追逐中,才能感觉自己的年轻。
”或许这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最普遍的描述吧。
<图片1>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