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感觉这个电影是一部关于坚持的故事。
刘馆长为了滇戏传承,一直苦苦支撑,保证滇戏不改变任何一点的传承下去。
美女为了爱情坚持下去,她相信真正的爱情,不惜充当多年的小三。
根据我们的想法,一般的故事都是一个坚持到底,最后峰回路转的故事。
可是,最后滇戏是演下去了,可惜开始通过网络直播了。
刘馆长一开始坚持了多年的传承,为了一个女人说放弃就放弃了,跳进大河就想结束了。
美女当了多年小三,马上就要转正了,结果突然移情别恋了。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坚持到底,还是最后放弃?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
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
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
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
(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
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
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
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
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
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
馆长请求张总投资。
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
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
(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
刘君山就没有要。
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
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
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
150万啊!
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网络上有句话: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平平无奇。
《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这一部网剧包含了许多的艺术元素,诚如很多影评所说,陈导在处理众多元素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我认为他还是能够把握住了最主要的二元:传统文化与爱情。
那么如何理解这部电影中传统文化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呢?
我认为可以用开篇的那句话作为理解的视角:坚持。
这种坚持的意义也许只具有个体性,并不具备普遍性。
坚持滇剧作为滇剧艺术的传承人,电影男主角刘君山一直在苦苦坚持。
也许是能力有限,也许是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刘君山没有办法为戏馆实现可持续化的经营,只能靠张总不稳定的投资来苦苦支撑。
刘君山坚持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他作为传承人肩负的责任。
但是,他的坚持得不到很多人的认可。
影片把这种得不到认可在一幕中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进行展现:在大理演戏时被一群杀马特青年用鬼步舞轰下台:“太无聊了,听这个还不如烫头发去,瞌睡都把我唱出来了。
”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作为传承人的刘君山应该在多年的演出生涯中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一路走来,冷嘲热讽、白眼应该没少受。
所以,一旦遇到喜欢滇剧的人,他都会津津乐道,打起精神。
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喜欢,哪怕只是一两个人,都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注入了不少动力。
这在影片开头可见一斑:看到年轻的段晓蓝进剧院,整个戏班子都沸腾了,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光亮”,也成为了刘君山爱情萌芽的源头——刘君山错以为段晓蓝喜欢滇剧,两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在与段晓蓝的第一次约会时,刘君山也是跟她聊起滇剧。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坚持爱情段晓蓝对于爱情的坚持也是如此的执着。
但如果说刘君山能力不足没法经营好戏馆,那么段晓蓝也是因为能力不足没有辨别出渣男。
因此,段晓蓝的坚持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连自己都不认可。
在大理时,刘君山问她为什么选择跟张总在一起,结果说秃噜嘴,说成为什么给别人当小三。
段晓蓝也顺着刘君山的口误污名化自己:“不是在一起,是当小三。
”甚至还反讽自己:“因为我爱钱啊。
”其实,段晓蓝家境富裕,并不缺钱,只是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
在爱情中迷失了的人,就容易犯下傻傻坚持的错误。
但是,作为舔狗的刘君山一直守护着段晓蓝。
作为舔狗,刘君山只能认可段晓蓝的坚持,即使这份坚持是错误的,是违背伦理的。
但是,经历了大理一行,段晓蓝心智逐渐成熟,也慢慢从与张总的爱情旋涡中脱离出来,最后她也因为刘君山的跪舔而回心转意。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不,应有尽有。
刘君山与段晓蓝在一起之后,以段晓蓝家的经济实力,刘君山应该可以继续追逐他的梦想,坚持传承滇剧。
爱情事业双收,达到人生的巅峰!
“把戏唱下去好吗?
”“你愿意听吗?
”“我爱你。
”这冷檬真酸,我也酸了。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然而,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流逝似乎是必然的,跪舔的爱情无论再努力也是枉然的。
在故事里面发生的林林总总,别人只会当做饭后谈资,轻描淡写地略过: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平平无奇。
看完网剧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就手痒痒忍不住写一下感受嘻嘻。
纯属个人观影感受呀呀呀ԅ(¯ㅂ¯ԅ)首先我觉得它并非像许多人口中说得那样可以与许多院线电影相媲美,但作为一部网剧已经很优秀了。
但是看完整部剧之后觉得它的中心主题没有那么的明确,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要呼吁社会青年对传统艺术的关注,就像电影开头写旅游团去剧院竟然只是为了参观拍照,对非遗的关注竟止步于此,完全没有真正去用心了解其内核。
但当我刚想说——嗯,甚好,这部剧有情怀,有深度……突然画风就变成了“凄婉缠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有点颠覆三观,先说说主要塑造的人物吧→_→段晓蓝介个人吧,怎么说……感觉人物形象上非常矛盾,首先她和那个老板的爱情故事可以说一笔带过,电影中只因老板对她说“小姐,你的箭射哪不好,偏偏射我心上了。
”晓蓝便芳心暗许……以至于得知他有家室仍然深陷其中……但这也能理解,毕竟电影时长有限……后来晓蓝吻了馆长额头,我以为她被馆长的深情感动,但当她老爹问她“你到底喜欢他啥”的时候,她心想“可惜我喜欢的不是像他那样的人”(我擦嘞???
what happens??
敢情那个吻是同情馆长咯??
)emmmmmmm……好吧,但我们的馆长也是对感情非常认真了,前面头还信誓旦旦地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听,我就不会放弃!
”(话说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真的眼泪呼之欲出),后边竟然因为晓蓝要嫁给老板而说“这碗饭我不吃了”(诶嘿嘿这个双关还挺妙的,当时他们在吃着饭๑><๑),好叭,馆长果然不简单,是我想的太简单了(T ^ T)(前一秒还准备好了纸巾准备为我国有如此为了传统艺术得以传承而坚守的人才感动一番,后一秒就被画风突变的爱情悲剧而活生生把眼泪收了回去)。
头脑简单的我得知老板有家室还撩晓蓝的时候,冷哼一声,这不就是欺骗他人感情的渣男吗~( ̄▽ ̄~)放心~他绝对没有好结局滴……但他竟然为了晓蓝跟老婆离婚惹??
what??
敢情他是个敢爱敢恨的纯情大叔??
好叭那他没办法,既然他又有钱又心心念念着晓蓝,就成全他一回吧( •́ .̫ •̀ )果然编剧大大跟我想得一样——差点就让他抱得美人归……但这时……晓蓝得知馆长为了她放弃剧院的时候“良心发现”了???
然后竟然在订婚现场抛下“未婚夫”去找馆长了??
what??
好叭……就这样……有情人终成眷属……顺便说一句……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重楼别……虽然电影中讲到关于重楼别这曲戏剧剧情的暗线,但我觉得跟主线完全不沾边吧……电影中说它讲述的是将军远战沙场凯旋而归后却因身负重伤害怕拖累婢女而不愿返回京城的凄婉爱情故事(我依稀记得好像是这样……)但这跟主线剧情……好像没有多大关联吧……反正这个我百思不得其解,希望看过该剧的大佬能指点迷津(´▽`)ノ♪嘿嘿写得有点多,总之嘞,翔导的这部电影呢还是美中不足呀,个人觉得废话少说会跟有看点,主题也更加鲜明一点~~超喜欢六点半的搞笑短剧(๑><๑)
一直看陈翔六点半的小视频,包括最近的几部电影。
和之前的铁头相比,重楼别的情感分量很重。
笑点、泪点都很自然,没有刻意的尴尬。
配乐、构图、镜头都很好。
可能习惯了小视频里演员的声音,刚看电影的时候,对演员的声音还有点不适应。
从陈翔这个剧组,真心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希望。
真正符合了我对一部好电影的评价标准:好的剧本和优秀的演技。
比大多数网剧会讲故事,因为父母是戏曲从业者,所以特别有感触戏曲的落寞不止是滇曲,对于那些从小学戏的人来说,就像台词里说的,他们把最黄金的时期献给戏曲,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对他们来说太习以为常,没有哪个学戏的人说不苦的,我记得我有一次问我爸为什么放弃戏曲,我爸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秦腔不好听。
当时没明白,现在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不是秦腔不好听,只是他比较“难”听,这种难需要你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还有热爱才会花几个小时坐在那里听别人唱,是啊我们这代人都已经不听戏不看戏了,还希望下一代能弘扬国粹嘛?
戏曲最忌讳荒腔走板,可现在的社会尽是些荒腔走板,大家对新奇有趣的事情乐此不疲,谁还会注意到那已经落满灰尘的蟒袍彩袖,都说我们的文化早已被斩断,以至于有时候大家和传统艺术都懒的谈,况且这不应该只是沦为谈资,这是受益人的心血,是从事传艺人的命脉,不是我们聊两句他就能复兴拍几部电影他就能活起来,虽然眼看着这份落寞无计可施,但是总归还是有些人愿意为这些传艺做一些事情,就像昨天看的心目电影院中王立伟说的,总要有人为这些盲人做一些事情吧!
感谢陈翔导演带给的我们这部影片
网剧之枉然之枉-磕碜和寒碜《重楼别》的外延是面对滇剧的衰落,滇剧传承人的挣扎和持守。
内涵则套用了戏中戏《重楼别》,表达了“爱一个人不过是让他过得更好”的主题。
剧中片段,一出戏演员比观众多,偌大剧场,观众稀稀落落,只有七八个老年人。
又有两个场景:其一,男主君山哥穿蟒袍,勾花脸走进超市 ,迎面一个人很讨厌他:“打扮的像个唱戏的。
”其二,君山哥抱着唱戏的行头,在公交车上旁若无人地哭得涕泪纵横。
导演可能是想表达,滇剧不被人们接纳,身怀此道者,如同卞和抱玉,痛而难行。
全国剧种357个,国有或集体剧场2800个,政府为了保护一种剧种,不消亡,出钱养活一个剧团。
也就是说剧团演员是公务员或者是合同制公务员性质。
当然培养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剧院是当务之急,但很显然这不能立竿见影,唱戏的八年才出徒,听戏的也不简单,在哪个哏节叫声好都是有讲究的。
近年来“昆曲走进校园”就吸引了大批年青的观众。
有地方戏曲由于宣传的到位,也有一定的市场。
见到过西安一处很普通小巷里有一茶座表演秦腔,茶座按位置价钱不一。
也许当时正值旅游旺季,听者众,满座。
到此地一游,谁都想听个秦腔一声吼吧。
戏曲艺术扶持力度大,宣传范围广,由此也获得了同样广范的认同。
这不代表我们有时间有雅兴,以同样的泪流满面声嘶力竭挥动着荧光棒的看演唱会的热情,去听一场《定君山》。
但导演非让君山哥哭得很难看。
观众只是不去戏院看君山哥而已,导演非要让大家嫌弃他,让路人甲朝他吐口水。
他明明可以吃饱喝足,再去文艺汇演,导演非要让他抱着“传统文化”挤公交。
更过分的是连鞋也不给穿。
戏曲艺术与流行文艺矛盾之初的矛盾最激烈。
改革开放初,百废待兴的时代,戏曲艺术刚要重振旗鼓,马上遭遇新的文艺形式的冲击,猝不急防。
文艺精英的挣扎锥心刺骨含泪带血。
(老祖宗几百年传下来的,蹲八年大狱学戏八年,绝大部分人不过是唱个边边角角的角色,出来一个半个名角就是石破天惊。
不如,毫无章法的哼哼叽叽的声光电)可参见,已搬上银幕的毕飞宇的《青衣》受过专业戏曲训练的演员在大小银幕上倍受欢迎,绽放异彩。
瓓曦和李沁中学就是在戏校学习戏曲。
《梅兰芳》的扮演者余少群是汉剧演员。
铜锤大花脸出身的屠洪刚京腔京韵的《霸王别姬》是同年音乐电视金奖。
目前为最火的国产动画《哪吒》献唱插曲的歌手戴荃上过黄梅戏戏校。
戴荃去年为《悟空传》演唱的《悟空》真是石破天惊震聋发馈耳目一新。
这首歌的词曲创作都鲜明地加入了戏曲元素。
意蕴深刻隽永。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麻花团队表演的收束结尾中,《悟空》的背景音乐响起,裘派传承人裘继戎表演的一段京剧打功与街舞元素结合的舞蹈。
十分令人动容和震撼。
传统的蒙尘与觉醒,绝望与新生,导演可参考制片人方励为导演吴天明“一跪”的《百鸟朝凤》,不过当时马上就有无耻导演学方励为票房下跪,真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还好,还有女主角可以讨论一下下。
三毛说过:“如果我不喜欢,百万富翁也不嫁,如果喜欢千万富翁也嫁”。
为什么嫁给有钱人,就一定会坐在宝马里哭呢?
“老大嫁作商人妇”早已不是一曲“泪湿春衫”的《琵琶行》而是人人高歌的《欢乐颂》。
李嘉欣林青霞云郭晶晶顶级文体明星全部嫁给顶级富豪。
伉俪情深,举世皆羡艳。
片中女主与导演设定的富豪,并无情色交易,就是情色相当的一箭中情而已。
后所谓富豪,分割财产离婚迎娶女主。
(许晋亨为了“石破天惊”的李嘉欣不是连赌王女儿都不要了)那还要怎样要怎样?
反观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化馆长,也没啥前途。
非要一见妙龄少女就直了眼。
认定二人有一杯子一辈的缘份。
他如是毛头小伙咋样都可爱。
显然不是。
令人生厌,吐口水的地方应该是这。
四十多岁,草台戏班的班主,为生存与社会各色人等打交道早已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臻入化境。
如果导演设定君山哥这只社会“老狐狸”逗弄一下女主无知“小白兔”,才可爱。
人间仙子杨丽萍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被助理称为“杨队长”,原因是在他们舞台剧的演出中,免不了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一旦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杨队长一出马,啥都能搞定。
因为仙子出道甚早,明白世事,洞晓人情。
但是因为君山哥国家二级演员的演技尚在线,气质沉稳,与富豪演员换一下呢,有钱未必不情深,穷到光脚丫子才更滑头。
片中的画面,女主角神色落寞,坐在飞驰的汔车里,脸朝向车窗外。
纤长的手指对着窗外蓝天下几根黑色的无限蔓延的天线,轻轻掀动,像在五线谱上弹奏音符。
特写镜头阳光从车窗外照进来,洁白修长的手指闪着金色的光。
有心事的人,她的这颗心在酸甜苦辣里揉搓过多少回,在悲欢离合中落过多少泪。
此时的背景音乐“我在黑暗中看见你眼的泪光”女主清纯可爱,不是网红脸,略像倪妮。
导演让女主在戏台上大声嚷嚷你们知道,他们为戏付出多少吗?
(其实只是导演不知我们都知道而已)《重楼别》是出戏中戏,我在期待中等待你来惊艳时光,但一段行云流水的唱腔,一只翩跹的水袖,难怕是一次回眸,导演都没有给女主安排,没有舍得用替身。
差钱不能穷在点上呀。
男女主角着戏服排练,女主身段真难看。
导演只在片尾彩蛋中安排了旦角几个戏剧舞台画面,花旦只在彩蛋中低眉信手,摇曳生花。
导演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
不过女主整体表现很好,一点也不咋咋乎乎。
“神经质”眼神也多少有内容。
电视剧中女主角装可爱装酷的,装得太难看了。
我没有唱过k,听过一次演唱会。
别人硬给的一张票,百元的票面,金沙滩(露天)群星演唱会,最大的咖记的是票面上印着的陈慧玲。
进场,找了半天位置,最后一排站在沙子上的站票。
前面是黑压压的人影,身后有一块十几平米与舞台同步的LED屏,于是在演唱会现场看大电视,夜晚海边的风一直吹一直吹,盛大的五颜六色的璀璨烟火不时在夜空升起。
更多的砸瓣蒜吃碗面吃完该干嘛干嘛的日常,打开手机只看相声小品,再搜几个好听的歌,心里还能敞亮清亮。
芸芸众生普罗大众,要么没车没房没对象,要么供车供房供祖宗—自己亲生的讨债娃。
谁都想在稍一空闲时,能图个乐呢?
导演呢,没有扎实的底蕴和深厚的情感,情怀就不必了。
没有彩色尽倾的情色,怀春就免了 。
只一条笑果,可参见某酱某某大会。
多用一些新梗巧梗爆梗,如此就好了。
我偶然间看到片花,一身戏装,画着脸谱的君山哥怀抱着昏迷的女主狂奔,背景音乐很好听,有一些伤春怀旧之感,有一点疏离人间的迷离之意。
于是打开手机看电影,对,于是打开手机看电影。
全程一个多小时,没有笑过一个点,总是被导演傻到气哭。
不能说是真的值得四星的,不过还是给一个四星吧。
首先,我觉得剧本本身并不差,冲突比较明显,起伏也可以。
但是逻辑上欠奉了,不太合理。
(不得不说,冷檬套小三的人设,就算是不知情的,但是作为女主第一感官也不太好)而且,怎么说这一部电影,讲了小人物,讲了滇戏。
我觉得这已经很值得给分了,那些微小的文化多难才能看到。
再说了,作为一部网络电影,真的比起很多院线要好了多少倍。
至少导游用心,演员敬业,没有必要苛刻的对待。
如果想看5星片,那就去翻经典,蹲院线呗。
最后,就是看不过部分朋友,看着片子又要骂。
你如果真的保证很大期待,你为啥去找网络电影。
电影成本多高,你要一个不大的剧组给你考虑的面面俱到吗?
你要看高分片去刷纪录片就得了。
倒不是不能承认一部电影的不好,但不是代表你觉得不好就用烂片去指责,就算你看完它还觉得哪都不行,那么你可以选择给悄悄个一星或者认真的去批评,没必要去用一个词就否定为其真正努力的人。
何况我觉得这电影根本没到这程度。
本人陈翔六点半粉丝,虽然很看的起陈翔,但我不觉得我的评价有啥偏颇。
女主角清新男主角深沉。
插曲特别好听,一看片花觉得很值得一看。
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悲欢离合。
打开手机看电影花了八元钱,也不贵,这个月也可以看别的电影。
也不喜欢看电影,不如看陈翔六点半。
上初中,喜欢陈翔,那一个和苏妙龄唱"我听见风吹过地铁和人海”。
现在看蘑菇头,真好看,好好笑。
第三部长篇看完了,我觉得还不及前两部。
可能六点半团队下的功夫更多,投入更大,但是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
我看过六点半以前几百部短篇,凡是喜剧无不是佳作。
编剧非常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
每个故事都反转再反转,我看六点半时总会想,事情肯定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但每次还是摸不到套路。
虽然多加提防,还是被讲故事的人晃了一下,那种感觉最有意思。
开心大笑之余,心甘情愿点赞,表达佩服。
再说演员们,肯定从组建团队招募人员就考虑到要为短篇喜剧选角。
这些演员都非常适合喜剧表演(相对而言,冷檬面相稍有点苦,表演一旦用力,我偶尔出戏)。
而且演员略带神经质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六点半的风格。
比如一想到闰土,就是瞪眼发狠干笑,一副傻尖狠毒的样子。
一想到猪小明,就是挨了打还满脸无辜,欲哭无泪地大声喊:“你干啥啊?
有病啊!
”凡是看过几十集六点半的人都太熟悉他们了。
每个人都亦庄亦谐、收放自如。
一点儿都不比现在大红的那些喜剧团队差。
看了《重楼别》,不能说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一点儿都不出彩。
评论里大把讨论,我是外行不说了。
就从故事主题和表演效果两个方面说。
首先这个爱情故事一点儿都不吸引人,还不如17和18年的故事呢,虽然前两部也有毛病,但好过《重楼别》。
无论这部戏最后是大团圆结局,还是悲剧收尾都不会有什么不同。
区别只在于多收几滴眼泪,观众丢掉纸巾之后,还是该给几分给几分。
再说表演,看过影片简介,就这道这种戏不会给喜剧演员发挥的空间。
主角茅台和冷檬的人设就是收敛型性格,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那还妄谈什么表演?
配角中更如是,我总等着闰土再次恶毒变身渣男,但他偏偏从头到尾中规中矩,就像毛台反复说的“张总是个好人”。
等着王炸招牌似的露齿奸笑、等着猪小明再次发傻犯二,但是都没给他们表演机会,白瞎了演员功力。
分析一下,什么观众会看这个片子?
一定是对六点半熟悉的,看长篇也是为了曾经看过的短篇太成功了。
这样的观众一定对片子有期待,但是六点半这三年的长篇,还真的不走寻常路,出乎意料地不做喜剧了。
看影评就能知道,很多人给分都是基于曾经短篇的印象。
就算这部戏没什么戏份,但是很多人一看猪小明还是想笑。
仅仅赚个印象分恐怕也不是陈翔的初衷吧。
作为刚开始走长篇大电影的六点半,最好先在自己的优势上再坚持一段时间。
放着这么好的基础不利用太可惜。
不知下一部戏的主角是谁,应该猪小明或者王炸了吧?
千万别让这俩人演苦情悲剧啊,我肯定看着看着笑出来。
这是我看陈翔导演的第3部电影。最近这一年多基本上没有在看陈翔六点半的喜剧短片了。总是有很多熟悉的东西离我们远去。当他重新出现在我们事业前的时候,总是会不禁的落泪。这部电影结尾拍的真的是非常好。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虽然这部电影还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认为好电影是需要鼓励的。陈翔导演加油!最近也有很多人说陈翔六点半的喜剧短片,已经搞不出什么搞笑的东西了。以前的短片笑点立马能出现,现在都得等几十分钟。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就像郭德纲说的一样吃碗面里面都得放点葱花。当然你吃一碗肉你都会吃腻的。
感情线借鉴《桃色公寓》
出乎意料的好看电影,原来前面还有两部,回头去看◉‿◉。影片立意深刻,其中涉及了云南地方戏种滇戏目前的发展状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挑战,不论是滇戏还是京剧豫剧吕剧等等,但仍有很多喜爱的人为他而努力奋斗着,背后的坚持和付出可想而知!
20190719
还可以吧,小成本嬉笑怒骂,3-3.5星
期望的有点高了,原本以为是讲传承戏曲文化的。没想到是披着戏曲外皮的爱情片……
⚀这个人很懒
我觉得很好,演员演技十分到位。好演员不需要多大牌就能让你感动。
320
还可以没有铁头功好
“陈翔六点半”系列的剧场版,爱情+励志,融合了地方戏曲与传统文化,低配版的“霸王别姬”。故事还是过于正式了,但搞笑桥段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戏曲PK杀马特那段,整体值得一看,但相比于迷你剧,拓展长片后还是束手束脚,电影感弱,不过也强于很多所谓的院线大片
就这么一个故事老套 ,没有大演员,服化道简陋,情感做的也一般的网大,豆瓣就能给7.0。院线电影7.0得多难?豆瓣这些网友得多双标?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
努力的导演,努力的故事,感动一下
第一次看陈翔系列,觉得还不错。估计对霸王别姬有一定借鉴,可能灵感来源来自于此。笑果还是不错的。
爱情不够啊
好的我知道重楼别是滇戏了,赶紧下一个吧
这这这..还是拍短视频吧 尬的
为爱去死的不值得同情,舔狗也永远成不了正果
陈翔你别拍这些垃圾了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