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看过杜拉拉,印象不错,想看这对组合斗心机能擦出什么火花才买票入场的。
开场我就被闪瞎了眼老徐一身植入广告的名牌赫然一个大D的包,踩着10cm致人死地的高跟鞋然后说着一口标准的大学四级英语,背景飞快的在香港元素,投行、大厦、茶餐厅、会议室和街头之间闪现。
然后两对人马张力十足的碰面,黄立行旁边的大眼让我很感忧伤,曾经那么喜欢她现在竟然给老徐电影里打酱油。。
黄立行没有突破,老徐表演出的情绪有些嚣张和任性,电影随处可见她杀死人的眼神,哎我真想说有些人即使化妆也跟没睡醒一样,就别浪费时间强撑自己的气场了,真的,这个演不来的。
我想说这两种性格不可能入投行的。。。
演的有点过。
嗯这个是开场而已。
后面,让我眼前一亮的帅的一塌糊涂的男配角开始爆料。
作为专业小报记者,他不知道使用哪个搜索,竟然给他搜到老徐和老黄之前成都恋爱的VCR,- - 看到这里我感觉编剧真的该下岗,这个情节,太太太奇怪了吧,起码你也交代一句啊把人糊弄过去啊。
好,然后我们的记者就去找老黄。
接着就是所谓的本片亮点,商战。
我想说,狗血得一塌糊涂。
商战的线索如下:一.突然经济舱飞伦敦,找第一股东。
老黄:引爆烟雾报警器,造成老徐约会错过时间。
狗血:1.黄立行打电话就能问到另一家公司预约时间。
屁。。。
2.伦敦的宾馆 烟雾报警器 是会疏散人群,不过你呆着不出来人家也不会阻拦你的,何况警察会知道那个房间报警,会调查并且处罚的。
3. 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区夜 这个股东很装逼 晚上没事儿跑去看佛像大白天开放时间不去非要晚上包场子看 然后两个人说了几句就完了我很好奇是不是韩三爷给了很多包场费花不完了一定要搞这种飞机4.伦敦老黄他姐开服装店,我想说,你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搞什么飞机呢,不过起码钟丽缇英文比老徐强多了,看来是美式,怎么混伦敦不讲伦敦音。
二、突然老徐飞非洲,在河边找到第一股东被拒绝三、突然两人飞回去,开始开记者会、打击对手散播新闻。
四、两人回成都别墅吃西式大餐,席间红烧肉的煮法建议她们办火锅婚礼。
我看到这里已经忍不下去。
你丫成都别墅,你爸也李刚啊,你从成都软件园一跳就能飞香港投行,你当你是飞人啊。
一飞去香港投行就让你负责国际锂矿开采公司的IPO项目,老徐你真的能不能不要这么装逼,你让我们这些混公司的情何以堪啊。
五、接着两人回香港,收购硬是搞成了合作。
合作一定是要在邮轮上谈的。
车一定要开出来亮牌子的。
电脑手机一定要植入的。
奢侈品神马那是当白菜随便穿穿的。
没事儿就可以找对方投行的人吃饭喝酒的。
投行的人要是这样,早就被开了好不。
六、两人在小路上,结婚合同。
end我已经吐血不想挣扎了。
一个前辈跟我说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情,随时保持愉快的心境。
我不知道如果持续的平和愉快,是不是自己对自己的囚禁。
愤怒的权利是否需要自我屏蔽,而我应该和世界保持多远的距离,这都是不能和别人探讨的话题。
有时候平静的预计,然后以一种“果然”的心情安然接受结果真的比失望轻松很多。
我早知道自己不会喜欢《亲密敌人》,但还是愿意陪J同学在这个寒风肆虐的周末看黄立行和徐静蕾两个人谈一场别扭无比的恋爱。
当我努力在荒芜里寻找亮色的时候,忽然觉得密斯笑点高真是越来越平和了,这是迂腐还是进步呢?
如果说《杜拉拉升职记》是模仿《穿prada的恶魔》,那这部几乎原版人马拼凑成的《亲密敌人》则让人想起《史密斯夫妇》。
全片就像是那种最常见的死重但是毫无内容的时尚杂志,每一页都是美轮美奂的铜版印刷,通篇的浮华奢靡,但是那些暴发户式的炫富并传递不出任何价值观,创作者的思想不要说抵达另一个心灵,单是要穿透那些华服豪车都极富难度。
而看着我一直认为气场不搭的徐静蕾和黄立行照猫画虎地学着Brangelina爱意交错间争锋相对时,我已经不会尴尬了,而是觉得疲惫。
本片中最单薄的主线便是身为投行领袖的黄徐二人暗含爱意的商战。
尽管很烧钱的拍了南非、澳洲、伦敦、香港、成都,大英博物馆……,但那程度真的不如看一个专业点的财经报道来得精彩。
奢靡华丽的场景把单薄的公司收购战衬托得奇傻无比。
《圆舞》里有这么一句话“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放在这里恰如其分。
场景的堆砌更显示出底气的不足。
蹩脚的英文、土大款家宴里的红酒、假模假式的头等舱、游艇商谈、无休止的豪车华服……,那些伪上流的恶俗趣味几乎全齐了,而电影看起来却还是无比寒酸,单靠物质真的没办法把人变成一个贵族。
而我也知道会有很多人喜欢这样的片子,他们在电影院里放肆的笑,J同学也一直在笑的同时望向我,可我真的连应酬都做不到,唯有用巨大的一杯饮料当作盾牌。
当听到电影里徐静蕾极为愤慨的说出“我想哭的时候你想笑”,我突然觉得这一刻她真的很懂我。
看完《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我记得挑剔了一大堆。
而看完《亲密敌人》,我只想赶快回家睡觉,原来所谓平和,不过是累了。
既然是商战爱情题材,首先你得表现的像个商人吧。
徐静蕾显然是不了解商人,好像也不太懂商业是怎么回事。
并不是飞来飞去住大豪斯开豪车随时随地啪啪啪什么的就是商人了。
并不是显得比普通人有钱就是商人了。
并不是演员好像很有名气似的就可以随便演商人了。
《华尔街》里,没有用多少篇幅去炫耀商人们奢华的生活,那根本就是电影最不重要的部分。
《华尔街》把重点都放在商人形象的塑造上。
《华尔街》告诉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商场想杀出重围,需要的是专业的知识注意力集中头脑敏锐快速行动和冒险精神。
而且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决策要承担一切后果,包括进号子,压力相当大。
抱歉啊,从你们两位身上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你们哪儿像现代商人。
整个儿就是吃喝不愁干得好就挣点儿赔了也无所谓反正有爹兜着的两个富二代。
整部片子我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看我多屌。
是啊,谁都知道在电影里商人应该有钱,应该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是用得着那么使劲的炫耀吃得多好穿得多好住得多好外加飞来飞去么?
用得着表现的那么无忧无虑闲庭信步么?
就这么晃晃悠悠毫无压力的就把事儿办了把女人办了捎带脚的把钱挣了,糊弄谁呢?
如果让徐导连导带演一部武侠片徐导恐怕怎么也得专门学两天功夫吧,因为她肯定知道侠客和一般人是不同的,但是换成商人,徐导自信满满的穿上职业装就径直上阵了。
太随意了吧?
我想说的是,有的商人确实屌,但屌的有原因,我们看电影也就是想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屌,关于这个原因,你不能用“上面有人”这样的潜规则糊弄我们。
最后说句公道话,还有一种实际上非常不可能的解释,就是徐导之所以把商战题材拍得这么不像商战,拍得这么有富二代范儿,那是因为她明面上把故事发生地放在香港,实际上是要揭露我们大陆的潜规则,那就是,在大陆,把持金融界的就是,啊啊啊啊,救命……
凡是打着贺岁片旗号、又不能让人排郁解压舒心散气的电影,都是装13。
神马叫贺岁片?
就是苦逼了一年的老百姓,到年底,摸摸兜里为冲人均收入增长而提前发下的散银,冲进影院图个轻松欢快的片。
在好莱坞会有专门的圣诞类型片推出,如早年《小鬼当家》;在中国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冯小刚,不知疲倦地和葛大爷“E人E本”地送上欢笑;看完《亲密敌人》,终于可以说一句,今年的12月终归是有点贺岁的样子了。
《亲密敌人》不装13,95分钟探讨的不过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妄图教育你,也不想执导你爱情法则:一对恋爱六、七年的情侣,因为男方工作太忙,姑娘忍受不了常年受忽视而分了手。
过了半年再次碰面,俩人彼此深情依旧,却碍于面子也碍于工作竞争,只能唇枪舌剑动起手来。
这种别扭和分手是人事儿,也正因此电影说的都是人话,刀光下裹的是蜜,剑影里流离的是爱情,黄立行那段“你只能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到最后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起什么”,看片时哄堂大笑;而老徐成都一夜,终于和黄立行彼此道歉后流着泪倒在黄立行身上说“我真的好累”,让身为有职业的女性、天天强撑面目的我内心也一阵温暖。
但《亲密敌人》不同于之前的《失恋33天》,33是俗称的“小清新”,一个求疗伤而贫嘴不断的故事,每句都是暖心的药,却因此拖垮了叙事——故事发展到一大半主要矛盾就解决了!
《亲密敌人》因为用投行之间的并购战做包装,情战和商战彼此交织,情感线被故事线的巧妙带动着,起承转合更完整,结尾时二人矛盾的扣儿解得很巧妙,很符合人物身份(先卖个关子先不提了)。
而且《亲密敌人》一点都不小清新,是“大清新”!
主人公是“毕业三四年年薪几百万”的高级白领,随便出个差都是伦敦、南非、澳大利亚,住大别墅、开红色凯迪拉克⋯⋯就像年底商场的圣诞装饰,花枝招展,养眼度大幅提高。
不足之处是,商战的包装是把双刃剑,投行业务、公司并购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甚至光几个外国公司名字就分不太清楚,尤其这些都放在电影开始的15分钟,理解上会让人有点吃力。
不过,就像投行精英们看完电影在乎的也不过是“可惜没有床戏”,《亲密敌人》本就不是一个中国版《华尔街》,它是纯粹的情侣圣诞“大清新”电影。
中国从来不差烂片 烂的出奇,真不知这样的剧本也能通过审查并上映,会不会写剧本啊 ,你没大场面但尼玛要说点事啊 ,尼玛一部比一部烂
看完很无感的一部片子,也许是对上部杜拉拉的喜爱,而对这部也寄予过高的希望,所以看完极度的失望。
整体来说是一部关于汽车、海南航空、手机、电脑的比较豪华制作的广告片吧。
看完我知道,那个别克汽车的功能好多啊,海南航空的国际航班好舒适啊,联想电脑和手机好时尚啊!40岁女人还在装小女孩谈纯情,实在觉得看不下去。
和之前的失恋33天根本没法比,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看完很失望。
某投资银行的经理戴瑞克李(黄立行 饰)正忙于对某锂矿企业进行收购,而他的前任女友艾米梁(徐静蕾 饰)此时也来到香港,以另一家投资银行副总经理的身份担任该锂矿企业的财务顾问,这对昔日情人即将在职场展开对决。
戴瑞克的得力助手瑞贝卡(梁咏琪 饰)试图以好友身份劝说艾米退出,而热门金融博主亨利(李治廷 饰)发现了李、梁二人的过往,原来艾米因戴瑞克事业繁忙,绝少时间陪伴自己而赌气分手,不久却在戴瑞克的安排下,亦加入了投行领域。
戴瑞克与艾米在飞往伦敦的航班上巧遇,为了从收购案中胜出,二人连番缠斗,而随着事情的发展,这对儿亲密敌人的关系再度变化。
我一直强调商业片,不禁会让人认为老徐拍电影就是想赚钱。
可事实呢,真如她在访谈里说的,的确可以赚钱,但对于她来说,如果真的很想赚钱可以去参加活动,去剪彩。
我理解她去做导演来自于其内心的一种想法,我没有说是热爱,而是想法,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一件事,徐自己说是三分钟热度的人,而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已经自导自演了5部电影了。
我理解这些的发生来自于她的真诚,对自己的真诚。
觉得自己能做,可以做就去做了。
关于情节我想说一句,大家有没有忽视佟叔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出现体现了徐静蕾的一种情怀,或许你认为这只不过为了突出商业的残酷,但我理解为是对命运的激流冲击的对自己未来的航向完全失去左右能力却还始终怀有良知的底层人的关注。
买了qq的电影券,万恶的影院说要再加20才能看金陵,同去舍不得再加20的情况下,换了这个亲密敌人。
首先说什么矿业3巨头,其中一个要并购另外一个,搞笑的么,亲,这样明显垄断性的并购案能否通过还是问题呢,君不见at&t收购t-mobile美国那么久,都被否了么,你们想收购成为欧盟的提款机么?
这样的收购案都会几个投行刷刷的进去做?
再说黄立行,不是高端的项目经理么,怎么度假的时候接刘总的电话像是“客户据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的百度广告推销员呢。
接着那么神马亨利马的,居然随便搞搞可以搞到徐和黄在成都手牵手的照片、视频,请问是否是你们和上海松江区夫妻一样被破解泄露了呢,还是有冠希哥的爱好,还被人修了电脑;再下来是说哪个什么布兰顿和安格,你们两个雇人,雇了一对曾经的情侣,一个收购,一个反收购,不做背景调查的么,他们的视频都和冠希哥一样的流传甚广了,你们不知道?
太不砖业了吧。
最后一个是那个开车司机,黄都送钱到家门口了,这个是商业贿赂,投行都这么高端到,boss明目张胆到送钱到对手的司机那里,而且之前司机还给过内幕消息,大家做事这么不讲究的?
最后没有了,广告很多,商战太弱智,只能看个徐静蕾眯眼装少女的小表情了。
坑爹的装逼片,看完满身洋屁臭味,去你妈的徐才女,去你妈的时尚剧,如果说满篇的英文名字和土洋结合的半生不熟对白就算是范儿的话,垃圾的剧情,做作的演技,刻意的装逼,无处不体现出土包子喝咖啡的别扭卖骚气息,我们是吃土豆喝豆浆的小百姓,这种骗人的童话剧去糊弄其他装逼的傻逼吧。
现在无论大银幕,小屏幕,现在都是一类的内容:什么都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性伴侣。
需要一个电影就体现什么社会责任??
这是扯淡。
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的创新思维的体现,比如:能给他人带来什么都不考虑的愉悦(金凯利或周星驰早期喜剧),或者积极生活的一种感觉(阿甘或肖克救赎等),或者宣泄的痛快感(科幻,动漫电影,有演技的B级片,行刑人,杀死比尔,死亡飞车),或者所谓的种种感动(各种人与动物之间的忠诚感动等等。
或者科幻,纯粹让观众视觉享受2小时。。。
等等。
只要有点以上的效应,都是有创作制作意义的影视作品。
但国内现在就是很明显,导演,演员,剧本创作,都心照不宣的明白了“上面”的意思,不写有创意的本子,当然,能出创意本子的人也不多。
那么,做什么呢才能洗钱,赚钱呢,那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盛世,也就是吃喝不愁,只愁爱情,什么都不缺,就缺合适的性伴侣。
象徐静蕾这样的作品,就是其典型伪文艺,伪商业,伪时尚的东西,无法定位这样的作品位置,只要观众对其位置一定而出评价,那么对方就换位置而反驳观众不懂,因为你根本就定位错我这片子了,类似这样的老狐狸比如陈凯歌。
现在的国产影视工作者,和观众-他们主动的被上面强奸,然后就包装下,诱奸观众。
相比老徐的上一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同是职场戏,我理喜欢《杜拉拉升职记》,题材更贴近生活,而《亲密敌人》感觉离我更远,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期待老徐有更好的作品,比如说职场之外。但这个电影的配乐很赞!徐静蕾很美,换装换的很勤!黄立行还是那么有个性,有自己的风格!!.
电影还没看完,就上豆瓣把证券考试那一套东西都买了。还是卖公司赚钱啊。虽然不喜欢徐静蕾,但是黄立行还成吧
徐静蕾
真TM难看
在优酷土豆合并之日观看颇有意思。奢侈的选景自然是宣传的广告之一,只可惜各大洲风景观光片拍得很是三流。奇怪的广角镜头运用,打光死活打不透的天空风景,大概是预算大都花在奔波上没空管技术了。商场不给力情场意识站错边。植入广告也没有多大进步。老徐卖萌比不过黄立行。
还可以
还行
电影和电视剧最大的区别就是,电影能把生活升华,你们懂么
我觉得比杜拉拉拍的好多了啊。突然有点羡慕工作狂
伦敦的那家店不错~
It's all about timing~
有點意思,雖然有些瑕疵,不過整個電影都看得挺順暢。演員陣容很不錯。如果徐靜蕾能再瘦點再女王點,效果會更好吧。
中国的时尚电影只要是煤老板投资的,就永远时尚不起来。梁咏琪能不能不要再接烂片了,李治延也只甘心当花瓶了么。
故事ok,唯一奇怪的就是,投行经理说话夹英文很正常,可到他们口中怎么就如此违和
没有最烂 只有更烂
很好的爆米花片
当披头乱发的徐大妈边摆臭脸边拽蹩脚英语时,当木楞楞的所谓投行精英拿起乐phone看微信时,就注定了电影无论再怎么装Fashion也掩盖不了浓郁的土鳖气。四川火锅是好吃,可放进西式婚礼的菜单中就是不伦不类。望着毫无设计感,PS水平拙劣的海报,脑海中立刻浮现七个字——【画虎不成反类犬】。
商战版史密斯夫妇?
某人太好笑了,上次我俩看杜拉拉的时候他说老徐像大妈,这次直接问我老徐有五十几了吧。。。
硬是把爱情故事嫁接到商战中,始终是太突兀了。整部片子亮点不多,更像是黄立行跟徐静蕾的爱情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