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那年1987

那年1987,The Year 1987

主演:吴永淦,张月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8

《那年1987》剧照

那年1987 剧照 NO.1那年1987 剧照 NO.2那年1987 剧照 NO.3那年1987 剧照 NO.4那年1987 剧照 NO.5那年1987 剧照 NO.6那年1987 剧照 NO.13那年1987 剧照 NO.14那年1987 剧照 NO.15那年1987 剧照 NO.16那年1987 剧照 NO.17那年1987 剧照 NO.18那年1987 剧照 NO.19那年1987 剧照 NO.20

《那年1987》剧情介绍

那年198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以来自山东的叔侄俩叶振云和叶川,结伴来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花花世界”广州,在火车上相遇了同乡女大学生刘芳为开头。在三人一次次的不期而遇中,上演了一段在理想和情感之间徘徊的青春修炼曲。然而就在此时,香港商人李想的出现,又将这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推向另一个高潮。 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面临各种命运考验的同时,还背负着自身对于人生未来的迷茫和追求。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一场跨度30年的恋曲相伴着一条充满荆棘挑战的创业之路,在电影诗歌般的叙事结构中,显得更加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附身机器人竞赛老海的新生活人为释放圣痕炼金术士OAD女帝的肖像功夫小蝇蜡笔小新:呼风唤雨!黄金的间谍大作战相合之物红皇后曼哈顿女佣君主:假面之王热血青春爱心传达四条生命愚人节找不着北落头氏之吻2上班族妈妈第四季圣诞寻伴第一季影之诗居无定所我的世界大电影呆呆精灵花千骨2015玲珑狼心孤国春秋第二季极速60秒36总局:势不两立结伴婚礼精神领袖

《那年1987》长篇影评

 1 ) 《那年1987》,那情挥之不去!

《那年1987》,1987那年,我正搬着小板凳,快乐的去上学。

转眼之间,30年过去了,所谓流年似水,鬓已白,额渐秃。

当年强烈地盼望着长大,现在却一再梦想着回到童年。

然时光终不可倒流,情怀亦渐消逝,而《1987》的那份感情,却犹如历经30年酿藏的烈酒,变得绵柔,变得细腻,变得醇美,让人陶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一直都觉得,科幻片看好来坞,故事片看台湾,警匪片看香港,爱情片看大陆。

盖因为相同的文化背景,最容易理解大陆爱情片所表达的感情,也最容易被触动内心那根柔软的弦。

《那年1987》也是这样,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跌宕起伏,全片看下来,犹如在听别人娓娓地讲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却不知不觉中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能让人感动,能让人共鸣,就足以称之为一部好片了!

时代不同,感情的表达自不一样,但两情相悦,相互间的关怀和挂念,是爱情永恒而纯真的主题,虽历经沧海,而历久弥新。

如果能相濡以沫,自是圆满;倘若只能隔空相思,又何偿不是最诚挚的感情?

正如《梁祝》,那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有时候,留有遗憾的凄美,最能直击人心!

《那年1987》,那情挥之不去!

 2 ) 《那年1987》一场电影史上最呆萌的创业

说道创业电影我们脑海中的景象大概是这样的《华尔街之狼》《中国合伙人》《当幸福来敲门》《社交网络》《乔布斯》这些电影中,我们能看到的这些创业者中大多数都是一副执着的形象。

他们中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都是偏激且不可靠近的形象。

于是,在这些励志大片的面前,我们这些被社会磨得不剩棱角的普通则变得与成功有些遥不可及。

然而,最近即将上映的电影《那年1987》则用了另一种打开方式,告诉你就算是呆萌迷茫的普通人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电影中,从山东一路来到广州的打工仔叶振云,与他雄心勃勃的小叔比起来,似乎缺少了一份干劲和冲劲。

他在父亲的压力下,干着工地搬运工的工作。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象征,一个迷茫时代的迷茫人。

然而,是时代的大环境推动着这个普通人一路往前。

从一个搬运工到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服装厂拥有者,在他平淡的叙述中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然而,就是这种不知成就了后来的他,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激进不懒散,刚刚好和时代一同成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业电影中都注重表现人物本身的特质和努力,而在忽略了时代和环境的力量。

《那年1987》则尝试着走时代的路线,让主人公的成功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促成而不显得突兀。

据悉,由企鹅影视出品,冬樾影业《那年1987》将于10月26日于腾讯视频独家上映。

 3 ) 《那年1987》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说实话,知道女主得了病还给男主打电话的时候很心酸。

知道女孩是叶振云女儿的时候,我为墓碑前的李先生哭了。

女主一直付出,男主人是不错,很勇敢有担当但是偏偏对到女主有那么多的...不知说什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多次有“我来替男主去爱她的冲动”,感叹为何这么好的女人偏遇上这么个人,碰到这样的女孩不知要抵上几辈子的运气,本该有一段很美好的爱情,可是总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还有李先生,其实进行到,女主跟着去香港和李先生结婚的时候,觉得真是很不错的结局了,这时候还会为男主有那么些可惜,可是后来,最后一夜,男主太木了,既然已经明白,就要抓住不放,以至于最后到香港,跟李先生也没有个完满的结果。

所以觉得女主是真爱,李先生是真爱,男主不是,为女主和李先生的一生惋惜流泪。

男主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创立品牌四叶草,应该的,整片展现了男主是多么幸运。

 4 ) 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无数普通人的缩影

《那年1987》,挺有年代感和文艺气息的一部片子。

文笔不好,影评写的不专业请见谅。

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写评论,写写自己从大背景下看待这段跨越阶级和时空的爱恋吧,具体情节就不再重复啰嗦了:改革开放下从农村出来的一个木纳但是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叶振云,遇到同样是一见钟情的女大学生刘芳,两人顿生好感。

叶振云从开始的自卑到后面救刘芳,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从不敢靠近到慢慢接近。

两人你来我往隐隐的爱情擦出浪漫的火花,期间叶振云虽然被诬陷导致开除,但是在刘芳的帮助下事业上也慢慢的有了起色,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两人会走到一起结婚生子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因为叶川成全了侄子的爱恋,出船患上坏血病去世,这一转折点将剧情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这也导致叶振云的第二次转变:家人认为叶川的死跟刘芳有关系的原因,不敢去面对刘芳甚至疏远了刘芳(剧中刘芳说为了叶振云在广州孤独而自责的耗了很多年)这对刘芳是极不公平的,这也是电影想表达的最大的悲剧,农村落后的思想文化生生扼杀了年轻人美好的爱情。

最后刘芳选择和李先生去香港发展,为了家里人未来的生活好一点,只是很简单很纯粹的要求,但是叶振云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还是没有坚持挽留刘芳,错过了一时,却是两个人一辈子的遗憾。

剧中最能体现刘芳坚决的爱上一个人的力量:“叶振云,你这辈子欠我的,还不清”,细想起来真是无比的难受,刘芳是遭受了多大多久的煎熬啊。

后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高潮,国家发展飞快,叶振云事业也比较成功,思想也赶了时代的潮流。

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叶振云厂子破产,李先生雪中送炭(不如说是刘芳)为叶振云送来资金,叶振云却得知刘芳患乳腺癌早已去世,但是生下的孩子是叶振云的,从李先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猜到虽然刘芳跟了李先生,但心中无时无刻想的不是叶振云吗?

这是剧中叶振云的第三次转变:彻底的看开,如果能重来我相信他一定会选择去挽留,但是过去早已过去,爱的人已经离世,人生只剩迟暮之年,留给观众无尽的遗憾之感。

叶振云、刘芳只是改革开放背景下无数普通人的缩影,叶振云、刘芳个人波澜起伏的命运也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经过时代洗礼的印证,改变中虽伴有剧痛,但是依然要相信美好的爱情,尽管结局并不完美。

这个需要自己去好好感悟。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张爱玲的《一别,就是一生》这样说道,“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爱了。

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

然后你忽然醒悟,是没有好好珍惜,或者不敢面对。

一别,就是一生。

” 我们现实中这样的好伙子好姑娘几乎很难遇到了,最后希望每个人遇到自己真正值得去爱的人,就要用心去爱,用力去爱。

莫再错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回今生这一次擦肩而过。

因为一部电影,喜欢上一个人。

 5 ) 一眼三十年,看尽大时代的风起云涌

作为一部网络电影,已经在腾讯视频上线的《那年1987》,有着将近两个小时的长度,有着非常贴合年代感的服、化、道,有着一干演员相当走心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影片的故事贯通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风起云涌,以小人物的生存、奋斗,来折射大时代的变迁,由此让这部作品,在写实的风格之上,拥有了史诗化的风骨,相当难得。

爱情:温情脉脉中扣人心弦虽然《那年1987》的篇幅不短,但却能让人一口气看完,毕竟,剧中人物的命运,格外的跌宕起伏,特别是男女主角叶振云与刘芳,绵延几十年却终于错过的爱恋,一眼看尽半生心酸,让人唏嘘不已。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脑畔会响起孙燕姿的那首《遇见》:"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排著队拿著爱的号码牌……"。

确实如此,如果说社会的变革,如一股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那么人们内心的干涸,则要靠爱情的滋养。

敞开心扉的人们,对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美好,有着同样的渴望。

由此,让片中的人物塑造,更加真实和丰满。

《那年1987》作为一部非常具有怀旧意味,又相当励志的影片,以爱情和事业这两个纬度为基点,让我们重赴那段最难忘的流金岁月,在影片开篇,我们就能看到,从山东赴广东打工的叔侄俩叶振云和叶川,在火车上偶遇同行的刘芳,便一见倾情,在内心埋下了思念的种子,那种温情脉脉,虽然没有太直白的表白,却更能让观者感同身受。

特别是对于叶振云来说,这份深藏的爱,几乎伴随了他的半生奋斗。

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事业上的左右相伴,令观者有种极力要将他们两人尽快"撮合"到一起的冲动,用如今的话来说,这是毋庸置疑的CP,只可惜,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圆满?

几番周折之后,两人还是没能永远牵手,一个留在了内地,一个远赴了香港,尽管联系断断续续,但那份难以名状的苦思,也让观者揪心不已。

或许,每一段成功的事业背后,都要有一段流离的爱情,人生难两全。

事业:商海沉浮中荡气回肠环顾整部影片,更多的笔墨,还是落脚于主人公们事业的打拼之上。

改革的浪潮席卷着大地,万物复苏,百废待兴,无论是扛活的打工仔,还是经营的小企业主,无论是社会的最底层,还是家境优越的富二代,每个人都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变得兴奋,甚至躁动。

因此,他们的命运,也由此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或者是从步步为营到功成名就,或者是从春风得意到跌落悬崖,金钱能衍生出欲望,机会能催化出成功,但狂傲也能让人吃尽苦头。

当整个社会生态都在突飞猛进的时候,也正是一场残酷的优胜劣汰,让人目不暇接,疲于应对。

我们常说:不在疯狂中永生,就会在疯狂中毁灭。

虽然《那年1987》的故事风格,采用了纪年体,剧情进展时而紧张,时而舒缓,但若回头望去,这几十年的打拼,依然是在前所未有的疯狂中,迎风而立,逆风而行,强者越战越勇,弱者惨遭淘汰。

片中的众多人物,在此处有了概括和归纳的功能性,让我们得以从小人物、小群体,来窥见大时代的变迁,这是一部典型的以小见大的凝练作品。

情怀:时代变迁中展望明天整部《那年1987》,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同时还要一种,离乡背井的愁绪。

正如叶振云和叶叔侄俩,千里迢迢从山东赴广州,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当年的广州,俨然是中国经济的桥头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为青年,来这里挥洒血汗。

因此,片中的那种漂泊感,一直都在。

当然,对于一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国家而言,人口的流动,已经是一种常态。

当年的外来工,为了融入广州的氛围,要学习听、说粤语,而今又回来大陆发展的港商李想,也要学习普通话,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的微妙因果关系。

正如片中刘芳对叶振云所说:"进步很重要,时代变了"。

这一句很点睛,时代一直在变,我们也应一直保有一颗学习、奋斗、进取的心,来随时适应这个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从这个层面看,《那年1987》并没有沉溺于对既往的回忆与呈现,而是由过往看未来,全片以一个相当开阔的眼界和心态,来审视过去,反思现在,畅想未来,无论是曾经的1987年,还是我们生存的每一年,都有太多值得记忆的事情,左右了我们的成长,鞭策着我们的进步。

《那年1987》由余斌编剧、执导,企鹅影视出品,上海冬樾影业联合出品,作为一部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影片,整部电影的故事取材巧妙,人物塑造用心,全片未见口号式与模式化的假大空,而是以一个走心的故事,来反衬岁月的变迁,饱含的深情和奋斗正能量,让人过目难忘,非常值得用心一看。

 6 ) 错就错在女主得病了

都在骂男主叶振云死脑袋,这部剧谁也没错,就像《边城》里,错的是船再也没有回来,而这部剧错的是女主的病,。

男主一直没表白原因有很多,一:和自己小叔叶川喜欢上了同一个人,但这不是阻止主角在一起的关键,二:叶川死后,父亲以为是因为女主,叶川拼搏才累死的,但这也不是关键。

三:就是男主受不起这份爱,他不敢给女主任何承诺,所以每次女主都问自己要不要去男主都是回答“我也不知道”,一方面是男主不能回答我爱你,他怕自己给不了女主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为自己的爱弱弱的挣扎,所以也没说自己不喜欢。

好,很多人又要说爱就要在一起,那就算俩人之前在一起,生了个娃,也就穷开心了几年,到后面男主工厂因亚洲金融缺钱资金而破产,然后女主得病去世。

男主带着个娃一事无成【大结局】(女主家弟弟可能也没钱上大学),,再来说女主:她对爱很执着一直鞭策着男主,等他告白,女主希望的是两人在一起奋斗,一直等到自己拖不住了(母亲老了,要照顾弟弟),而男主一直没答复,正如女主所说“生活还要继续,母亲老了,要照顾弟弟等”最后选择去香港发展,但她的爱一直在男主这边,所以去香港只是为了生活并没有接受李先生也没结婚,因为她还想和男主在一起也知道男主在等她,但当得知自己癌症时又怕耽误男主就给男主打电话,让他找个姑娘,别耽误自己,也正是因为自己在香港这边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李先生的帮助)所以到后来男主工厂金融危机才有钱出资救助男主。

到后来男主工厂生活越来越好。

收获女儿一枚(大结局)

 7 ) 当爱情已成往事时,我们开始想起那个似远若近的时代。

这是一部虚幻的电影,1987的广州根本不是那样的,因为我差不多也是主角那个年龄那个时候来广州的,场景设计是那么回事,但人物却不是当时那么回事: 1、广州当时视外地人均为北方佬,“捞仔”、“捞妹”叫得可欢了,大概十年前开始,公开场合就很少这样叫了,应该是粤语日渐式微;我和我的太太相识在1995年,96年结婚,她是广州人,又是大学生,当时找外地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所以振云和芳子设计成外地人/同乡也有合理成分,但那个时候大学生并不少,因为工作不包分配,外地的女大学生来广州大把,直接招进来?

那时,广州落户并没有放开,所以,广州本地的招工、招干指标只是落在广州人身上,我太太就属于这种。

2、夏天自焚更是匪夷所思,为什么这样呢?

当时的广州的国营服装厂,不可能那么寒酸,夏天本身就是该厂的劳资科长,要赚钱在当时很容易,也用不着因为老爸贪了100万,就如何如何,一则这条数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而且这个工厂是做外销的,这一块不是那么好贪;夏天毕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不会因为所谓的农民工超越了自己,就悔恨自燃,反而,因为本地人与外乡人本身的心灵深处的对立关系,这两类人在当时发生深层次交集的状况并不多;夏天也犯不着计较这些得失,因为他作为广州仔在当时很容易东山再起的。

3、关于BB机、手机的问题,大概在95、96年广州还流行中文BB机,但手机已经不是高攀不起的东西了,87年,少数人有BB机,90年左右砖头式的“大哥大”也有了,这些在电影中基本上对得上号,但问题来了,振云在山东老家和芳子通手机时,说到香港都回归了,然后没多久,李先生带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出现,这些都说明芳子是在香港回归之前拿“单程证”去了香港,当时拿此证除了特例(如国安)那只有结婚了,所以李先生说根本没结婚估计是指没有性关系,精神柏拉图之类。

4、又说回上面的话题,当时去香港通常是持“双程证”,我“有幸”在1992年去了趟香港,见识了香港人在英国人的统治下的唯唯诺诺。

那时候别说去香港,外地人去深圳都要证,否则抓到后就送去东莞的樟木头;广州的沙河收容站非常出名的,我当时常去,500元捞一个人,算是“辛德勒”之类的人;孙正刚事件发生在2003年,可想而知1987外地人在广州生存是什么状况;所以,振云不可能和芳子在90年初一起去香港,那不是李先生发张“邀请函”就了事,滞留不归怎么办?

问题是谁?

那家部门盖章许可振云出去呢?

5、振云不知道凭什么回到了这原来的工厂,厂长、夏天都凭空消失了,芳子已经是副厂长了,工厂可是国营的,是“公私合营”吗?

有此必要吗?

这个导演想当然了。

从时间上看,1987、叶川信中说分别有两年多了,这应该是1990-1991年,叶川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死的,振云回到原来的工厂也是那个时候,与芳子若即若离也开始在这个时候。

爸爸因叶川的死而怪芳子,够牵强;前面设计的爸爸胆小懦弱,但后来对帮他和他的儿子的“恩人”芳子却怪了起来,编剧非要制造隔阂出来。

6、八、九十年代,孔雀东南飞的人太多,仅从“金钱”的角度而言,许多人成功了;但那个时候,没有广州户口的人振云与有广州户口的人芳子的有可能的恋爱、结婚,仅仅局限在电影中,因为他们分属于两个“阶层”,当时,小孩的户口随母,就是政府层面上认为有广州户口的女人是不会找没户口的男的,其实,集体户口的芳子没有房开一张结婚证明都很难。

7、确有必要说说当时的香港人,通常是高高在上的,来大陆从来是泡妞的,与台湾人的区别是相对而言比较大方,但对芳子,已经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副厂长,需不需要因为“钱的问题”委身于人?

她离开了,工厂怎么办?

香港回归之前,没听说内地学生也就是像芳子的弟弟居然可以到香港上大学,还有奖学金?

8、电影中的缝纫设备好像一直用家用的,当时珠江边大楼上就有“华南缝纫机”的巨幅广告,当时的服装厂一直都是内、外销一起做,要知道,广州最早就是服装批发市场出名的;另外,制版技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并非一个什么高深莫测的技术;还有,漂亮的香港年轻靓女来广州的不多,更不会对想偷艺的呆头呆脑的搬运工振云看上一眼的,居然芳子还吃醋了。

9、拉拉扯扯说了一堆,1987演的最好的也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的就是芳子了,她那个扮相,真的就是那个时代,但后面就一般了,因为剧情不真实,人物也就漂渺了。

10、又说到烧工厂,更扯了,一家国营服装厂没有保安,没有消防灭火器,芳子接完电话,还有时间来使劲拽振云一把,这个时候,工厂究竟是谁的?

烧了,也没事,很快又开了,知不知道,这家工厂即使破产了,工厂的厂房的土地价值多少?

11、当然,年轻人喜欢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其中的爱情故事,或者说够励志,其实,在那个时代,你只要敢来广州打工,努力10、20年基本上都混成人模狗样了,今天,仍然是这个道理。

还有,人其实在广州30年,也不至于像振云、李先生(广东一般叫“李生”)那样老态龙钟,岁月没有那么沧桑。

12、最后,还得感谢导演、编剧让大家关注了那个“久远”的黄金时代,但希望还有类似的影片时,多些真实,少些想当然。

 8 ) 模仿《甜蜜蜜》的拙劣之作

旁白叙事又又又来了。

国产烂片特征之一:凡用旁白的国产片99&以上是烂片。

电影从1987年开始,刻意地加入一些时代背景,像什么军舰那个就太小众了,引发不了情怀共鸣。

后面更出现了和时代背景不合的场景(湾仔会展中心等)。

原来寻呼机在1983年已经进入中国,想不到,我记忆中觉得那应该是90年代初的事情,96年的时候CALL机还要几百,入网费用也不便宜,2000年的时候,中文机正是主流,而这时候手机开始被一部分有钱人拥有,但数量远没有寻呼机多,两年后,手机就开始取代寻呼机成为大多数。

人物的服饰大体还符合年代背景,最不能忍的是角色们的发型,怎么看怎么觉得太现代,而女主的脸化妆过度,就不能素颜出演吗?

剧情散乱琐碎。

本来以爱情线串起没有问题,可是编剧当观众傻子,硬是把男主写成猪头,女主就差没主动脱衣服让他上床了,还要装成懵然不懂女主的心意,以为这是学生时代啊,搞朦胧,初恋。

你把男主是因为自卑才不敢向女主表白作为理由还说得过去。

这里把男主的基友也喜欢女主,所以男主尽管知道女主不喜欢基友,也要牺牲自己成全基友,就更加是为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了。

以前外省人来广东要学粤语来适合谋生,现在香港人北上要学普通话,这种转变倒是很贴切现实,也反映了其他省市与广东的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广东不再是那个“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

片头和片尾“相遇”赤裸裸抄袭《甜蜜蜜》,全片则是以《甜蜜蜜》为模版试图复制。

 9 ) 感动归感动,这故事逻辑未免太过低幼反智

看完《那年1987》还挺感动的,它是一部网络大电影,整体制件水位是差点水准,缺乏电影应有的质感,这是客观存在的。

长达两个小时的体量,不急不躁地把故事讲完了。

沉稳、工整,它所讲述的一个农村青年来大城市讨生活的传奇故事。

为什么说它传奇?

一个农民能从工地开始,开办起一个服装厂当老板,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概率。

男主是一个傻根似的忠厚朴实型山东青年,而他遇到的贵人又实在太多,南下火车上遇到的女主,服装厂副厂长,教他手艺的师傅,甚至后来的香港老板,他遇到的人都很善良,而坏人又太无脑,太不得势,于是男主成功了。

女主又一直死心踏地地爱着他。

这是一厢情愿的、理想化的、有浪漫童话色彩的社会环境,甚至是有些拉低智商的,反智的,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只能是传奇故事,逼迫自己相信就是那么巧,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感动归感动,山东一青年农民,与叔叔喜欢同一个女生都会很拧巴别扭,又如何会终身不娶呢?

香港老板哪里会安心当冤大头,新婚妻子怀了别人的孩子,还把孩子养大,资助情敌度过事业难关?

完全是童话故事的逻辑嘛,殊不知人心冷暖江湖险恶。

写到这里,我起初的感动已然烟消云散,回归理智了。

网大毕竟是网大,难登大雅之堂。

饶如是,还是得说句,女主真的很美,一星给女主。

 10 ) 克制还是懦弱?

《那年1987》短评

过年陪爸妈看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没有预想中的尔虞我诈叔侄反目中途黑化,男主说是赶上了风口,更多的是女主帮着推了一把。故事简单,线条化,纯爱,有点过于美好了。

8分钟前
  • 下雨天去越野
  • 力荐

老一代人的爱情故事。

10分钟前
  • Dara
  • 推荐

太扯淡了

14分钟前
  • kkk
  • 很差

长刻意把男主写成情商为零的人……看了一大半气的我看不下去了,听不懂女设计师的粤语却能听懂男设计师

15分钟前
  • yuanyin袁
  • 很差

无病呻吟的典范之作

19分钟前
  • NzzzzzY
  • 很差

狗血幼稚神逻辑。男主这样的人设竟然让女主爱了一辈子

21分钟前
  • 千堆雪
  • 较差

喜欢这样的影片,看看日历2018年又要过去了,在这个片子里面看到了很多过去,黑白电视机 BB机 翻盖手机,有太多太多回忆!也许真的是老了,这样的片子看了总会感性。望一切安好,影片的结局设定很不完美,也不是我想要的剧情。爱,也许就在那么一瞬间!

22分钟前
  • 痕迹
  • 推荐

359

23分钟前
  • 晓思丽英
  • 还行

到女儿出现时候就猜到结局,前半段四星,后半段一星,女主好美,女神

27分钟前
  • 弦上的无名指
  • 较差

时代的弄潮儿却被时代抛弃

31分钟前
  • 同学
  • 还行

那年也许真的比现在有清纯的爱情

33分钟前
  • Jerry
  • 还行

1,男主说他也是山东来的,枣庄的。2,女主演技还可以,就这俩吧,给三颗星,其他不说了

35分钟前
  • 际遇98
  • 还行

很平淡的一部电影,故事也很平淡

37分钟前
  • 申孔明
  • 较差

这三星是给女主的,有颜值,演技好,男主除了会笑,全程快要被气死了

39分钟前
  • starry
  • 还行

服化道用心了

41分钟前
  • 西瓜真好吃
  • 还行

女主满分,男主太懦弱无能了

42分钟前
  • 小树
  • 推荐

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深刻烙印就是自卑

43分钟前
  • 泡菜爸爸
  • 还行

他们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一场跨度30年的恋曲相伴着一条充满荆棘挑战的创业之路,在电影诗歌般的叙事结构中,显得更加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44分钟前
  • 会飞的鱼
  • 还行

喜欢那个年代感,女主很耐看,里面的演员都演技很好,特别喜欢老师傅…

47分钟前
  • Ranbo
  • 推荐

男二绝世好男人。男主太懦弱。结局略狗血。遗憾。

49分钟前
  • Heb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