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镜头真是故作声势啊,轰隆隆的一仰火车过去,哗啦啦一俯群山之巅,咚锵锵一摇唐人市集。
再生硬地铺上配乐、生硬地掐掉配乐,让这个片子平面、夸张,充满了喜感。
但这是金山,不是功夫熊猫啊!!!
但是熊猫没得看,女扮男装,gay也没得看。
作为一个花了时间的观众,我什么都没捞到。
唉。
网上查上海的金山铁路,发现百度百科里金山铁路还有一个释义就是这部电影,孙俪梁家辉两位大咖演的,我居然没看过,就果断来看了,国外合拍片总有点怪怪的,可能是配音比较奇怪吧或者其他的原因,另外说英语有字幕,说中文就没字幕,殊不知中文有时候都不太听得清说的啥。
孙俪和老外的感情戏,特别是床戏那段,感觉很尬呀,说不上来的尬,160多分钟时长感人啊,最后小虎绳子断了,搞不懂梁家辉跳下去干嘛,能起到什么作用?
下去送死?
火车能通,男主一家能保全都靠孙俪的最后一炸搞得也太戏剧化了,她不仅是女主她还是个天才啊,整部片充满戏剧性
这应该就是严歌苓所说的中国第一代移民,1881年。
那些个被战争迫害过的中国穷苦百姓,家破人亡,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疲惫的苟延残踹。
被大环境所胁迫,绝望中潦倒窘迫的国民怀揣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对美好钱程的憧憬,踏上了谜一样期待紧张的征程。
那是一条永不归路,凶险肆虐,连狰狞凶残的厉鬼也不敢染指的恐怖地带,但是对于这样一批灰头垢面,眼神迷离,脸庞迷茫,被战争践踏,尊严尽失的,像老鼠一样在磅礴大雨下瑟缩身躯的蛮民,似乎遥远天边燃烧着火焰的金山上有着某种力量在牵引着他们忘掉恐惧,驱使他们前仆后继,哪管变成只能在异国他乡随风游荡的孤魂野鬼。
我喜欢这样的故事,孕育着沧桑,落魄,凄美,萧索的韵味。
乱世中的爱情,阔少爷,被宠坏了的花花公子看上穷苦的假小子,异国情调的,留着长辫子的中国近代清民和穿着大篷裙,礼服蝴蝶领结的洋人。
悱恻缠绵,轰轰烈烈。
随着捻子一次次的点燃,燃烧出浪漫的火焰, 那是爱情的烈焰,熊熊赤光闪耀,照亮转瞬即逝的天堂。
PS 想想这么完美Luke MacFarlane,还真的是个GAY
其实这是一部题材很沉重的电影,难得的是让观众没有压的喘不过气的感觉。
那样苦难的历史背景下,孙俪和彼得的爱情反而显得纯净而甜蜜,让这部电影不仅不会过于沉重,反而显出几分温情。
虽然结尾稍显仓促,但实在是部好电影,孙俪演的很好。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孙俪第一次打了人逃跑的时候,那个撒丫子跑的背影,完全就是一个街头混惯了的没啥顾忌的小子,从这一幕就可以看得出来孙俪是下了功夫的。
小虎那样的女孩子实在令人赞叹,顽强得就像沙漠里的依米花,不起眼但生命力惊人。
使我吃惊的是她对男主角的主动和直白,喜欢就说,看到他跟别的女孩在一起就当面发脾气,毫不扭捏。
哎,这样的女孩子有眼光的男人都不会错过。
男主角很帅,但是在小虎的气场之下黯然失色。
《金山》《白鹤功夫传》,这2部电影都是加拿大制作拍摄的;都是有关中国的电影,都是有关过去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的电影。
这是加拿大对中国社会的记忆,这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记痕。
不可磨灭。
Iron Road,中文名是金山,也就是金山阿伯的金山。
那时中国人给美国做劳力,卖猪仔。
旧金山如今成了华人的聚居城市,那时只是中国被到达美国的港口。
Iron Road,真的是很坚硬,很难推进的钢铁一般的铁路。
在修路的过程当中,平均每一英里死掉3个中国人。
可见修路的困难。
之前我对华人导演的电影彻底失望,从JOHN WOO导演的《赤壁》电视剧就知道了。
为什么说是电视剧呢。
因为又长又臭,尤其是片中对白令人恶顶!
《赤壁》中的对白完全是现在白话,叶锦添真的是“野敢添”,什么服饰、道具都敢添加到电影当中,完全不考虑当时的历史实况。
但是《金山》片中的道具就用得很到位,从服装、梁家辉的账本、木制小推车,完全让你以为是处于当时的历史时刻。
有时是在中国大陆过年造炮仗的场景,真够真实。
《白鹤功夫传》,分上下集。
这是老外对中国社会,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功夫的理解,虽然有很多地方纯粹是老外的观感,但是真实的部分却是比中国导演拍摄得还要真实。
片中演员有时候说普通话,虽然他们连1500元和3万元那个数额更大都还没有弄清楚,但是这些演员就是要说中国话,为了真实的需要。
放眼世界,我们整天讨论我们这个小池塘的张小鱼,陈小鱼,冯小鱼,贾小鱼,宁小鱼(这是很有商业潜力的小鱼,以后可能就是一个标杆)的时候,其实,外面还有很多大鱼,鲨鱼甚至鲸鱼!
看到第120分钟左右的时候,我终于憋不住发出了“太电视剧了”的感叹,电视剧式的冗长,电视剧式的技法,电视剧式的桥段。
后来查资料,才发觉这原来真的是一部迷你电视剧,只不过“该剧”在国内一直被当成“该片”宣传,也一直筹划着要在院线公映。
既如此,那就对不住了,原谅我仍然只能拿电影的标准来做评判。
1881年,加拿大修筑贯穿南北的大铁路,铁路大亨阿尔弗雷德遣子詹姆斯至中国招募工人。
鞭炮厂小工小虎自幼女扮男装,为寻找多年前往加拿大打工、之后便杳无音信的父亲,千方百计随众至金山。
在金山的深山沟壑间,小虎经历了生死、爱恋、与离别。
爱情亲情、扑朔性别、异国他乡、生死历险、青山秀水……这些元素的存在,让[金山]先天有了一定的观赏性,尤其是女扮男装时爱上男伴、父女团聚却遭遇死别两个经典戏剧桥段,更为影片增添了些许的戏剧性。
编导也没有浪费这些元素,而且看得出来,从编剧到摄影到配乐到表演(孙俪在本片中很是可圈可点)等,各个层面都非常严肃且认真,没有借着性别噱头大洒狗血,也没有因为资金有限而偷工减料。
从态度这点来讲,[金山]绝对值得鼓励,虽然严肃并不等于深邃,认真也并不等于优秀。
可惜这么多元素并未产生良好的化和作用,结果反而是贪多嚼不烂。
看完之后,虽然因为爱侣生离、父女死别的剧情设置而略有感动,但让人不仅要问:编导究竟要表达什么?
影片中有华工受欺压、生命受漠视的剧情,也借小虎与王马之口表达了工人的恐惧,是华工血泪史吗?
不是,因为华工的血泪在小虎与詹姆斯的你侬我侬中几乎可以忽视,虽然爱情本身处理得过于想当然;爱情悲剧?
不是,寻父才是小虎的根本动机,高潮亦是因父女情而掀起,虽然对于突然揭盅的父亲,影片没有给予适当的铺垫;父女情深?
也不是,因为我根本没看出小虎有多努力找她爸,甚至差点就忘了这茬。
这种主题上的混乱不清和处理上的缺少章法,即便放在电视剧中也是二流的。
当然影片最致命的问题还是在于拖沓。
173分钟的长度,对于一个剧情并无多大曲折、细节并不十分精彩的故事而言,显然过长,让人失去观赏的耐性,而且稀释了每个镜头、每个场景、每个段落的稠度,横生出太多无用的枝枝蔓蔓。
尤其开场在中国的那五十分钟,其实用十五分钟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什么黑帮、什么谋杀,不知道扯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要干啥。
如能再剪掉一个小时,相信[金山]会好看很多,也会更像一部电影。
二零零八年下半年我到上海生活,无意中看到孙俪的一部电视剧随后紧接着看她之前的几部片子。
了解她的成长和成名各个阶段的生活便喜欢上孙俪。
喜欢她的坦率、纯真以及她的真实。
《金山》这部影片至今还没有看到,希望是纪念我在上海金山的大学生活。
我想并且希望下次去金山区,能够带着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去那里告诉她我唯独几个月的生活。
指一指六楼那间两人宿舍,夜晚更多时间我一个人呆在那间几十平方米大点的寝室里面。
夜晚看影片看到天亮。
并且和她讲述考试最后一天,我一个人从学校走回寝室的心情。
一个人等公交车上课,骑自行车去干洗店洗衣服。
每个星期五做下午五点半的车回市区,能够看到A4高速公路上的夜景。
每当听到《牡丹江》就会联想到的一个女生。
孙俪。
看房团。
美术馆。
梁静茹歌友会。
正大广场。
A4高速公路。
A20外环线。
浦东滨江大道。
世纪大道。
浦东锦绣路、前程路。
上海地铁。
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
那个跳舞的女孩。
孙俪。
出自:http://ounan.blogbus.com/欧小南博客。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电影这个独特的产品,世界一体化将是它必然发展的趋势,合拍片的数量会日益增多,但是像《金山》这种合拍片,希望还是越来越少的好。。。
它完全颠倒了历史,将一段非常惨痛的劳工血泪史硬是整成了一部爱情加家族创业的作品,其中也有中国工人死亡的镜头,可都只是简单带过,甚至变成男主同他父亲或者和极少数几个作为反派出现的小角色之间的思想斗争所点缀的情节,而且很快会淡然处之,里面的中国人也好像完全可以毫无感觉一样,仅仅几句抱怨而已。。。
影片BUG太多,到香港招工人,居然用一天一加币作为宣传口号,那时候普通人知道一加币是多少钱吗?
甚至知道加币是不是钱都值得怀疑;还有香港人都不说粤语,全说普通话;然后英语流利的中国老百姓简直随便一抓一大堆,看来那时的全民普及英语教育都比现在要好得多;很让人生气的是,那时老外在中国找廉价劳工是那样单枪匹马,还到处像是求爹爹告奶奶一样的找吗?
明明全是和地方政府勾结,一大批一大批哄去送死,这在很多历史故事中已经有了记载,本片在这里又一次严重的颠倒黑白。。。
孙俪在片子主动献身老外帅哥就不想说了,明明一开始就看到对方有女朋友,自己主动充当了小三还在那装什么装,见不得这样的,千万别说一开始那两个老外只是普通朋友打招呼似的在亲着玩;至于孙俪的演技,更是生硬,章子怡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得了的。。。
整个影片配乐比较凄美达到了想要表达的中国劳工在国外的悲惨生活,看到电影结尾讲述了每一英里就有三位中国工人献出生命,但不足之处鄙人感觉中国人的凄惨生活却没有表现的淋漓尽致,唯独吴开等人的墓碑、王马在悬崖放炸药的精神恍惚才使人想起此影片的所要表达的意义。
很喜欢胡导的影片配乐 。
愿死去的同胞安息!
华工——一般指在国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中国人﹐是海外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
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华工绝大多数是闽南人﹐也有少数粤东人。
华工出国的原因 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地狭人稠。
破产的农村劳动力国内无处容身。
而当时的南洋﹐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地下资源丰富。
闽粤两省同南洋仅一水之隔﹐得“贸易风”之便﹐又有海外同族﹑同乡的招引﹐两省“过剩”人口便相继到远渡重洋谋生。
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
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
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金山的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
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
——《金山》小说简介很不好意思,09年的电影,最近才在CCTV6看到。
不过我不得不说,是2012年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了。
小虎——孙俪(饰)女扮男装一小华工。
little tiger、tea boy(茶仔) ,名字有好几个,只可惜没有一个是她最初的姓名。
和许许多多华工一样,属于个人的姓名只存在于监工的记录本,还有不幸葬于异国他乡的墓碑上。
而现在,他们只有一个共同而屈辱的名字——华工(chinese)。
更可悲的是,他们中识字的不多,名字是剥削他们的人记录的,卖命给剥削者某种意义上也是理所当然。
小虎是个例外。
她也许出身乡绅家庭,只可惜父亲被仇家迫害,不得已远逃异国他乡谋生,撇下柔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未完,待续
CC-D9《金山》这类片子也都差不多,想起之前那部中外合拍的《消逝的星星》 还都行
他们连长城都建了,自然可以建铁路
爱情不像爱情,历史不像历史。这部电影的结局直接想跳过。唉。。。。四不像。。。唯一的惊喜。。孙俪的表演。很好。
励志型的血泪片,名叫炸翻天
用海外劳工包装的异国爱情故事,主题较浅薄
little tiger,智慧和勇气的化身。是不是有续集?期待ing.....
就是个爱情片。剧情很狗血
挂羊头卖狗肉!
再糟烂的时代也有美好的故事 我们都向往着一座满是金子的山
沉默年代也許不該太遙遠的相愛,但可以追求遙遠的夢想。奧圖爾長發我沒認出,孫儷能和他對手,此生無憾了
因为这部片子我才第一次知道华人海外劳工这一群体的存在,因此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上学那会,历史课本中会大篇幅的介绍北美的奴隶贸易,考试也会考。但是连坑带骗被送去修铁路的华人劳工,却没有一页篇幅…他们真的好惨
一直想看的电影,可惜好好的沧桑的小说拍成了爱情片,结果居然还是那姑娘创造了奇迹,其实不算中国片了,还行吧,节奏可以接受,睡觉~
剧情真狗血
男主角真帅呀!还不错,嘿嘿
为什么我觉得还蛮好看的,就是结局有点太仓促了
什么叫失声痛哭?王马对小虎的情感怎么那么暧昧?
这片子要没有孙俪还会有人看吗
孙俪英文着实比当初的章子怡好很多
题材是好的,但孙俪演得有点过了。
其实换个角度看,不要悲观,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勤恳,踏实和毅力。也许只是中国政府不好,中国人民永远是最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