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乐队

乐队,Follow Follow

主演:赵怡文,江雨晨,中野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乐队》剧照

乐队 剧照 NO.1乐队 剧照 NO.2乐队 剧照 NO.3乐队 剧照 NO.4乐队 剧照 NO.5乐队 剧照 NO.6乐队 剧照 NO.13乐队 剧照 NO.14乐队 剧照 NO.15乐队 剧照 NO.16乐队 剧照 NO.17乐队 剧照 NO.18乐队 剧照 NO.19乐队 剧照 NO.20

《乐队》长篇影评

 1 ) 《乐队》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7月北京加映2场

7月放映分别是7月14日周六下午4点,7月25日周三晚7点30分(主创到场!

)相关讯息请看百老汇电影中心网页http://www.douban.com/event/16797768/

 2 ) 很奇怪的感觉

十三年前就在豆瓣标记了想看的电影,直到2024年上海电影节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完。

可能是为了缅怀逝去的青春岁月。

可能是为了欣赏喜欢了十多年的重塑当年在livehouse的现场演出(正巧6月9日刚在北京五棵松看过他们演唱会)。

可能是为了看看Even的表演,还有江老焉儿、丁太升、熊猫商店,这些都是古早的老豆瓣er们耳熟能详的名字,跟晚晚、张辛苑同时期火起来的。

也可能是想重温2010年左右的北京摇滚乐演出情况也是自己最有热情和能量追着乐队们看各种巡演音乐节的时光。

但,真的挺糟糕的,很做作,很尴尬,很奇怪,很松散,很干瘪、很矫情。

如果不是彭磊、新裤子、摇滚乐、Kurt Cobain、独立电影这些标签,不知道还能吸引谁来看。

这部电影更适合在《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第二季播出后放映,囊括两届冠军乐队,最终是摩登天空的胜利。

我确实也看出了彭磊和摄影团队反复仰拍女主大白长腿的男凝视角,是感觉不适的,也完全没必要。

如果要体现出青春/年轻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一开场女主穿校服就能说明年龄,还有台词里说的都很傻缺那种中二的感觉。

对比索菲娅科波拉在《迷失东京》里拍摄的斯嘉丽只穿着内衣内裤的镜头,没有感觉到色情和别扭。

而且女孩子就不能认真学好吉他吗?

长途跋涉到吉他学校就是随便拨弄两下然后犯困发呆吗?

组乐队就完全不需要乐理知识随便就可以吗?

……这可能就是男女导演视角的差异吧。

一颗星给影片真实记录了那时的北京,喜欢那种赫鲁晓夫楼/苏联风格筒子楼,非常具有北京/北方的城市建筑地域特色。

一颗星给Even,虽然演技很生涩,或者都谈不上演技,更像平铺直叙的素人表演,她有一张非常干净纯粹可爱呆萌的脸庞,选她做女主真挺合适的。

她唱的After Party真的挺好听的,这几天一直在脑袋里回旋。

 3 ) after party

可能是期望太高片子白痴的让我几度睡着带着虔诚的不知尚在否的少年心气 顶着喂蚊子的危险 独自观影女孩很好看 很迷惘 插曲很好听不断的在想18岁的自己是如何的 18岁的自己有个摇滚梦就觉得自己比大部分人酷 牛逼的不得了十年之后的自己坐在大荧幕前看那个无病呻吟的姑娘 只能说自己老了吧之后真正接触乐队里的人 他们真的很普通 有时候脆弱的不如我们这些大俗人 几度失望之后 是因为自己骗自己 人生要特别点吧喜欢nirvana joy division没什么了不起 一样要考大学 找工作 相亲结婚 生孩子 愁孩子上学 经过就算了姑娘假模假式穿着小皮衣穿梭在灰突突的北方城市冬天里 画面响起花伦的音乐 还是忍不住鼻子酸了

 4 ) 中国摇滚乐电影的里程碑

中国电影缺少这种真实和诚意。

强力推荐。

我们看腻了各种用钱堆出来的娇柔造作,我们需要这种电影。

如果这能算个开始,中国电影就有希望了。

期待下部佳作。

这些给低分的都不知道鼓楼,连MAO在哪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了解北京,不了解真实的生活,没体验过为理想奋斗,倍儿喜欢看美国大片和甄嬛传,就别乱评了。

 5 ) 歧视女性 太糟糕了

听朋友推荐看的。

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电影。

所有正常的女孩都应该有这感觉。

小一号粉色的电吉他,上吉他课瞌睡,给科本上香,是所有男人的附属、崇拜者、缪斯,就是不是一个和他们平等的人。

自己想组乐队没组上又回去新裤子干嘛呢?

还以为要讲讲挂盒怎么成立的,结果又是网传梦姐因男人入队的事件。

凭什么女人就不看书 ,不懂音乐,就是脑残粉啊?

里面傻缺的事都让女生干了,全是傻白甜。

你喜欢科本,写自个儿梦见科本抱他就行了,换个女人抱干什么?

 6 ) 新裤子彭磊专访:解放天性创作 简单低调生活 (搜狐)

全文:http://tv.sohu.com/20110926/n320567549.shtml文/叶子阿姨(此女单身:http://www.douban.com/people/yeluorufei/ )  新裤子在中国摇滚乐历史上,大概算是气质最独特、最具冒险精神的乐队:他们崇尚简单随性的生活态度,他们追求不合时宜的复古品味,他们的表演充满令人惊艳的张力,他们的音乐节奏明晰旋律优美,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善感,看起来却总是有点儿没心没肺……这一切都与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乐队有着极大的差异。

  9月18日,新裤子主唱彭磊的最新电影《乐队》在尤伦斯艺术中心举办首映,为持续四天的“创想计划”活动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原本只能容纳100多人的小型放映厅,现场至少吸引了500人前来排队,还算开阔的空间里挤满了等待已久的观众,还有很多人被挡在外面进不来。

于是主办方临时决定加映一场,可见彭磊在年轻朋友中的人气,但他却谦虚的说,“其实我也没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人,谢谢你们能来。

”  放映结束后,我们在二楼完成了采访。

之前一直有人说,彭磊这个人有点儿艺术家性格,不是那么好相处,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也许他并不愿意跟你说太多。

所以我想,一切都从他的角度出发吧,去关注他所关注的东西,让他感觉你了解并且在乎他的想法。

如果说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对他算是有点儿了解的话,那么在对话的时间里,我更注重的是理解。

我希望自己能在他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有所回应,我希望他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被尊重的,这样他就会有许多话想说了。

部分节选:......  搜狐音乐:那你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

  彭磊:其实就是生活中的这些事儿,周围的朋友什么的,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给大家的话,可能就会有点儿不一样。

  搜狐音乐:你是个很有才华的创作者,但是我觉得你的个性和主张更难得,在你看来,才华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更看重哪一点?

  彭磊:个性跟才华是一样的,都是吸引人的地方,我是觉得你做出来的这些东西,有没有人去喜欢,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这个东西做完了特别糟糕,大家都不喜欢,那就没有必要了。

反正我觉得,能够持续的做就是一种才华,因为有些人他坚持不下来。

  搜狐音乐:《乐队》里泱泱有句台词,“我没有什么才华,只知道跟人学”,在你看来,作为创作者,拥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到底有多重要?

  彭磊:很重要,现在来说代表了很多,代表了钱,代表了机会。

因为你如果跟人学的话,你做山寨的东西,你就没有机会,总是最先做的、最老的那个东西,最后才会是一个权威,才会在经济方面好起来,一味的跟人学,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的。

......  彭磊:因为确实好多中国人不适合做摇滚乐,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么简单,西方人特别容易高兴,特别容易激动,中国人在文化上面有更大的责任感和各方面的压力。

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还是相对封建,摇滚乐这种解放天性的东西,其实不太适合。

所以我一直挺奇怪的,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周围那么多人也都喜欢,可能是因为它比中国的这些流行文化更吸引人吧。

......  搜狐音乐:作为摇滚乐手,你应该是对乐队自身的环境和想法有更多了解,为什么会选择从一个女乐迷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彭磊:因为从女孩的角度出发,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好多女孩其实挺希望自己了解这些东西的。

如果让一个男孩去说这些,可能有些人会不爱看,反正我自己就不爱看,一个男孩想着怎么进这个圈儿,没有女孩的角度吸引人吧。

  搜狐音乐:那你觉得自己对女生的想法了解吗,你觉得女生都在想什么?

  彭磊:不太了解。

我是觉得女孩在年轻的时候,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一旦进入了之后就会觉得特无聊。

一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愣往上撞,撞上去之后就发现,其实也挺没意思的,这片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搜狐音乐:前两天有个女生朋友说,中国摇滚是靠姑娘撑起来的,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

  彭磊:我觉得其实不是,喜欢摇滚乐的女孩并不是太多,主要还是男的。

女孩她不可能永远喜欢这种东西,而只是一时的,年轻时这几年喜欢一下就过去了,如果女的一直喜欢这个东西,那她就有问题了,反正我觉得是这样。

......全文:http://tv.sohu.com/20110926/n320567549.shtml

 7 ) 因为知道<乐队>是彭磊导演的,所以我去看了

记得那场观影仅有2人的场次,其实这样的场面是能预料的,真正吸引我的是片中对于柯本的提及,还有那层深深挥之不去的北京情结,虽然我是个本地土著上海人,最重要的还是我热爱摇滚乐,在心底深处。

   《乐队》中还有著名话剧大师孟金辉的参与,当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大屏幕的时候,心想应该会不错的。

大概的剧情是,女孩对柯本狂热盲目的爱,决定了自己要学习摇滚乐,显然这只是冲动,到了真正学乐器的时候,她却睡着了。

摇滚乐真正呈现鲜活一面的时候,往往就是站在舞台上,女孩和她的朋友们站在台下,观看着,蜜三刀,重塑的演出。

于是,女孩和朋友开始写歌,和乐队合作,在MAO的演出,被经纪公司看中,老板说什么摇滚,要做的音乐是当下流行的,懂么?最后“摩登天空”公司倒闭了。

显然彭导揭露的是现下恶劣的唱片业。

   说《乐队》的音乐,还是在电影中占了强项的,是彭导的专业,配乐都很用心,贴切着剧情的转变。

   说《乐队》的画面感,个人认为依旧停留在拍摄MV或拍片的水准上,电影中的画面感都很强,单独剪接一张,都是个高水准的片,包括电影的灯光,道具,视觉感都很不错,但是每个镜头构图的雷同,不免给人以单调感,产生视觉疲劳。

就见坐在我前排的妹子在不停的用手机拍照着。

   再说《乐队》的剧情,往往坐在电影院的人们花了几十元是想来看明白电影讲的是什么,结局是什么?

《乐队》故事剧情间隔性的穿插着,有点不知所云的中心思想,结局女孩背着吉他离开北京,但是在北京站又折回了。

对于一个真正爱好摇滚的我来说,更希望看到的是,摇滚乐积极向上,独立精神,美好的一面,在影片中,充斥着更多的无奈,颓废的情景。

让一个不是热爱摇滚乐的人,怎么能爱上他那?

   本人是因为超载这个乐队,喜欢上摇滚乐的,更多喜欢那会乐队积极向上的精神,2005年前后为了摇滚乐打飞的去北京看演出,因为我一直认为上海不是摇滚的热土,看不到真正的精神所在。

   看完《乐队》真正感谢彭导的是,让我脑海中的鼓楼,MAO,北京站,结冰的后海........各种北京的画面,渐渐的又深刻了,这种情节是伴随着摇滚乐的,无法抹去。

   但是真正有如此感受的人,还是少数,所以注定了电影惨淡的收视率。

以后的问题是,如何真正让摇滚乐从小众变成大众的时候,也许摇滚电影将不会再被排挤,可重点是摇滚乐得真正说出你的意义所在?

不然中国的摇滚乐依旧将小众或者是退后............

 8 ) 它在窥探我的内心

就这么一直追随。

直到赵怡文转身走出队伍,往回走。

直到这里,我才能理解,理解我对于电影名字中follow follow的想法。

挺奇怪的一步片子,总觉得连接的有点乱,我不敢说这是我看不懂。

年轻人在这座城市里活着,所谓的摇滚,所谓的文艺,以及所谓的与众不同。

幼稚却又真实,残酷却又引人共鸣。

当科本从家里消失的时候一定预示着某些东西已经不在了。

也许是曾经的疯狂热爱,曾经的想要脱颖而出,曾经的想要对俗世嗤之以鼻,对中国的摇滚现状。

那都是曾经。

无数个作品赞美了对西方摇滚的引进与再发扬,很少有人揭露这个怪现象。

后来发现我也曾这样,有点像是“滚圈的中二病”。

我慢慢发现,赵怡宁做着我曾经做过的事。

说句实话,时至今日,我仍然年轻,但却不再那么去轻易“信仰”或者“信奉”。

我开始不那么认为周围的人都是傻缺,虽然我承认大部分时间他们仍然是傻缺。

但除了音乐之外,真的没有东西能够拯救我。

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抱着琴站在舞台上,当然,现实告诉我做不到。

生活中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击碎这个念想,它看上去这么有重量,却往往无足轻重。

赵怡宁走了很远的路,背着一把琴,追随,返回。

我可以这么想,第一个follow是离开,第二个follow是返回。

曾经多么叛逆的,多么鄙视的,多么不屑的,多么无知的。

我听性手枪,我还听深紫。

齐柏林飞艇你知道吗?

中国,没有那个水平,所以我觉得国外的摇滚环境好的太多。

中国没有摇滚乐的时代,中国只有大明星。

我暂且将第二句设为问句形式。

离开,最终还要返回。

不论到了什么阶段,不论什么方向,追随。

她将脸埋在两膝之间,旁边的科本一动不动时,我的眼泪滴了下来。

魔幻中带着浪漫,我在听见《我不想失去你》以及白色寂静的冰面,柔软的冬天与暖帽时,不知怎么就留下了眼泪,这种微妙的共鸣感。

我觉得这部片子在窥探我的内心。

 9 ) 内心想的摇滚到底是什么

彭磊用自己身边的那些事那些人作为灵感,谈论着他心中的那些事。

对于这类型的小众电影,其实做的十分的出色。

一开篇科本驾着UFO来到女主家那段我的确有点感觉无语,不过往后看,传递的精神面其实挺让人深思的。

我们如今中国的摇滚到底是什么,人们喜欢的是摇滚精神还是只是觉得在舞台上的酷,中国摇滚与西方摇滚的冲击,似乎许多的问题在电影中都有提及的切入点。

女主一开始觉得生活操蛋,只觉得科本的音乐能带给她精神的安慰,其实我不难想问,他是真正的了解科本的音乐吗,科本自杀除了自己的身体被病魔纠缠,还有在于他认为自己的音乐,其实乐迷们并不了解,他觉得他是孤独的。

女主与朋友在听到一个乐队表演后上前问乐队的风格,一味的说在舞台上觉得挺酷。

这其实刚好折射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听摇滚的心态,在舞台前嗨,认为好听,但是心里其实就是不懂装懂的跟着嗨。

虽然我也觉得听摇滚真说不上什么,好听跟不好听因人而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中西摇滚细节的差异就在于这里。

西方摇滚注重精神层面,他们不怕饿死,不怕现实的压力,他们具有的独立的创造力,他们没有封建的社会思想。

在电影中,导演以一个小乐队其实就折射了如今很多年轻人,一味在于模仿西方,其实压根没有自己的摇滚想法与精神,甚至有时会带有装逼,男主唱对着女主说喜欢日本文学,只有这些会给他灵感,但是我不懂的是,他是真的了解他自己所说的那种精神层面吗,他说他想去国外,可能在那个环境里面他可以更好的玩摇滚,但是我觉得他可能还是并不会成功。

记得一句台词“就算崔健死了,也不会有很多人喜欢摇滚”。

这真的是在反思,为什么摇滚就无法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市场。

他被许多人认为是噪音是垃圾,但是其实摇滚等于内心的呐喊,是最真实的写照,我认为比一些只知道情爱的歌曲会更打动人。

电影结局我也算知道,科本走了,他问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摇滚,可能因为他们的热情与兴趣吧,但是热情与兴趣老了就没有了,我要走,我不属于中国。

电影里的小乐队反射着如今一些装逼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其他的,对待爱情不负责,对待家人不负责,他们一心玩着他们认为的摇滚音乐,但是最后我只想问,他们到底了解他们所追求的摇滚音乐吗,他们知道他们的未来和当初对摇滚的热情吗。

我只想说,摇滚不死!

 10 ) 我不想模仿你,那么我的出路在哪里?

今天二刷了彭磊导演的电影乐队(follow),感觉比第一遍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还是想随手记下点什么,因为过不了多久就要开始遗忘。

用记录的方式更能够留下一些东西来,我是这么认为的。

二刷相较于一刷的好处在于,不那么会被影片的外表所带着走,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其表达的内容上。

影片的中文名字叫做乐队,英文名字为follow,翻译过来就是模仿。

彭磊将其影片的主旨放在了英文名里。

讲述了一群心怀被欧美摇滚所吸引,怀一腔摇滚梦想却因自身功底不扎实、国内没有良好的土壤而感到前途迷茫的中国地下摇滚青年。

他们看上去有些狼狈不堪、装逼过头。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是单纯而真诚的。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当时中国地下摇滚圈的现状。

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Even这个女孩儿了,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她,但她更像我内心的一部分缩影。

她听nirvana,爱柯本到癫狂。

她是披着皮搂儿穿着花裤子背着不会弹的电吉他在街头和livehouse晃悠的北京女孩儿,她想玩摇滚,却什么也不会。

她想站上舞台,想玩男的,却没有人等待她。

彭磊让女孩来做乐队电影的主人公可真是太高明了,她就像带着一道光一般,承载了太多男孩无法承载的东西。

当然还有中野阳、小P、小武几个熟悉面孔。

可能由于本来就是圈内人,气质什么的不用演就对味儿。

我还挺爱这片儿的一股拙劲儿,不管是人物表现还是拍摄。

就像是彭磊本人的呓语,不加修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小P介绍自己收藏的吉他,到中野阳大谈日本文学。

女主和朋友在野地里采草叶子,再用剪刀剪出大麻的形状。

说好听点叫拙意,说难听点可真是透着一股二逼的气息。

但二刷的我竟渐渐觉得这种处理还挺绝的。

当然还有彭磊一贯的蔫儿坏劲儿,例如每片必有的搞gay情节,客串自嘲等等就不多提了。

再回到标题本身。

影片20分钟的名场面,中文瞎逼翻译版smells like teen spirit听起来让人啼笑皆非。

玩乐队的音乐没学会多少,装逼睡果吸大麻倒是学得一套一套的。

唱片公司不支持、市场没前景。

那么中国到底有摇滚乐吗?

柯特的鬼魂离开之前对女主说的话,似乎表明了彭磊本人的态度:“中国有很多人一直在呼唤我,所以我就来到了这里。

但我不属于这里,我不属于中国。

”虽说悲观了些,但事实如此。

如若音乐人们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表达,没有扎实的音乐功底,没有真正的情怀、血性与魄力,中国就永远不会有摇滚乐。

但在我看来,这样一批音乐人其实已经有了,只不过他们的数量还太少太少,市场给他们的回馈也太少太少。

其实无论摇滚还是流行,多一些自我,少一些跟随,那就是成功的,无可否认的。

毕竟音乐无高低,表达无贵贱。

《乐队》短评

朋友在siff看的,大早上看这个真能看睡着了

6分钟前
  • AeonTr3
  • 较差

像学生作业,but演唱两段+什刹海那段还蛮喜欢,有几段尬得我全身发痒

7分钟前
  • 小狗骑士
  • 还行

除了配乐和主演的大长腿,一无是处

9分钟前
  • biahulu
  • 较差

乐迷会很喜欢,其实就一学生习作。

11分钟前
  • 2734
  • 还行

好尬...

16分钟前
  • 小崔
  • 较差

电影语言比较粗糙,但是乐队的感觉在。

21分钟前
  • Eco
  • 还行

“当我不用去上学,我要真正的男朋友。我从鼓楼走到MAO, 还没有找到他。"

26分钟前
  • 疼酱
  • 推荐

外行人真心拍的作品,说实话从剧本到摄影到音效都什么也不是,看得出成本不足可能就按照故事版拍的。但片子的视角和几个小构思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努力。片子很搞笑,但仅仅对于有情感共鸣的人而言,我想,制片方哪怕多投入一些,效果就会翻翻。可怜的独立电影呀

30分钟前
  • 语焉
  • 还行

天呐哪来这么多傻逼玩意儿。#最近咋在哪儿都看得到蜜三刀

34分钟前
  • 墨石、
  • 较差

非常次

38分钟前
  • さん果への破損
  • 很差

其实挺惆怅的

40分钟前
  • トランクス
  • 推荐

当我不用去上学,我要真正的男朋友。我从鼓楼走到MAO,还是没有找到他。

41分钟前
  • 这这也是杨纸儿
  • 还行

After party

46分钟前
  • S-SCHOOL
  • 较差

只有五个人的放映厅 配乐不错 在看到女主们在一片草地上找某植物时 我问朋友 她们是在找四叶草吗

47分钟前
  • 特拉斯猫
  • 还行

一个少女的中二,傻缺对爱豆的意淫

51分钟前
  • 萨斯
  • 较差

意外的还不错!彭磊太会讽刺和阴阳了,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4siff

53分钟前
  • akiemahs
  • 推荐

加一星给怡文的歌儿

58分钟前
  • 是大白兔味儿的
  • 推荐

看了前五分钟。第一个镜头,框中的树,这个镜头还蛮好看的,以为会有惊喜。但是开头第一个手持镜头,也太学生导演了吧,不知道是摄影还是导演的缘故,景别也太生疏了,一点儿也不流畅。女主确实没选好,眼睛有点儿大而无神,没有灵气,在某些镜头下没有电影脸的感觉。她男朋友那句“村上春树”雷到我了,太假文青了。但是彭磊玩音乐确实可以,点香那个镜头我不太喜欢,但是镜头一转实在拜科本,就有点儿意思了,这年头什么人都可以拍电影,还是好好的干点儿其他事吧,这个工种门槛越来越低了,这也确实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大家都是明眼人,高低还是能看出来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60分钟前
  • NOBU
  • 较差

慕名看了彭老师怒摘最佳新人导演的作品 竟然是AfterParty的出处 (虽然完全没有电影语言可言嘛😂

1小时前
  • tankry
  • 还行

大哥,三分不能再多了

1小时前
  • 黑猫的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