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卫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摄影师,果然在中国摄而优则导叙事方法一般吧,没有很惊艳,演员表演也感觉很像新手。
不过三段式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代表纯,一个是躁,还有一个是作。
(这段话是官方介绍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觉得白客和蓝盈莹的故事,略微有点平淡,很一般的青春故事,有点伤痛,最后伤感结尾。
第二个故事反而有点意思,校草和自卑少年的故事,很单纯很美好也很青春,比较喜欢这样的感觉。
第三个故事就有点不大现实了,比较狗血也比较地假,刚刚失去了男朋友的人不久以后和另外一个人坠入爱河再因为别人的一些碎言碎语转学,多年后再见,两个人在一起了?
很假,没有情感。
综合来说,还是第二个故事比较优秀,男孩子的自卑和女孩子的美好,都刻画得很美好。
还有一个比较印象深刻的镜头是谢伦带着小弥从酒吧出来的时候拍摄的地面积水倒影,光影超级好,记忆很深刻!
开头时候已经交代了,把身边的人物写进小说,会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故事情节也很流畅,用三五个人的感情线串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从复读开始到大学毕业初入社会,最终以比较圆满的方式结束,同时满足了悲剧和喜剧。
恰如我们的生活,莫名其妙的开心,悲伤。
时间都让坏的事情慢慢好起来,纯真的感情也会在时间中得到升华。
不管这一刻的你过着怎样的生活,计划做着怎样的事情,只要坚信美好,与人为善,积极对待生活,多思考。
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看电影悟人生,娱乐至死的年代,也是美好的年代。
当你遇见爱情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就像万有引力,苹果总归会落地,该发生的总会发生,而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并不重要。
在生命的旅程里,遇见你真好。
5月19日凌晨2点半我承认我看完后哭了。
可能对于我们大多数来说许多人都是过客,只是那青春记忆里的一段小插曲,但是,遇见你,不后悔,即使结局可能会像电影里那样 张文生回过头是才发现原来和珊妮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但是当一切都准备回归自己心中向往的时候,上天却并不让其太顺利。
也许张文生会很后悔吧,后悔没看到小说里夹的那张写着“大笨蛋”的字条,后悔没有早早说出自己的心意,但是这就是命中注定,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却可以缅怀。
我们都曾那么倔强,喜欢一个人,偏要说讨厌你,明明想合好,却又不敢去找对方。
世界真的很小,好像一转身,就不知道会遇见谁。
世界这么大,好像一转身就会错过谁。
你知道穿山甲为什么一直打洞吗?
珊妮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一直在寻找穿山已。
命中注定的爱人。。。
好像离我很遥远,但可能就是我不经意间遇到的那个人吧。
遇见你 无边的空寂原来是别离 ,如果那年放下自己,相爱又相惜 ,青春逼人身不由己忍住痛不发一语 ,冬天雪七月雨 ,泪中有笑容在青春的旅程里,遇见你
在前几天一个春天蠢蠢欲动的夜里,我又把《立春》看了一遍。
因为看了顾长卫的新片《遇见你真好》。
去之前看片名和宣传大概就预料到会是个烂片,但也没有想到会那么烂。
在影院里面如坐针毡。
你无法想象这是曾经拍出过《孔雀》《立春》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
看到曾经喜欢的导演拍烂片,真的非常心痛。
更心痛的是,蒋雯丽再次扮丑客串了,而且这次演的人物还叫:王彩玲。
王彩玲是谁?
她是《立春》的女主角啊。
是那个小城的一根六指,身在小城,心在巴黎歌剧院;吃着泡面,唱着“献身艺术,献身于爱情”,是所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怀才不遇的文艺青年心中的女神。
但到了《遇见你真好》里,她成为宿管王姨,在一个复读学校里看管女生宿舍,致力于打击男女学生早恋……更可怕的是,最后她还和范明扮演的教导主任上演了一出美好黄昏恋,戴上墨镜满面春风坐在教导主任的机车后面飞驰而去。
我们为什么喜欢《立春》里的王彩玲?
她容貌丑陋,爱情失败,事业不顺,怀才不遇,甚至自欺欺人,心高气傲,满口谎言。
明明北京的剧团不要她,甚至连在音乐学院打杂都被拒绝了,但她总对身边人说自己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但王彩玲这个人物是真实而丰满的。
《立春》是几段式电影。
当年看的时候觉得它结构有些松散,现在却发现这样的结构其实独立成段又层层递进,看爱情与生活如何冷酷无情地一步一步对王彩玲风刀霜剑严相逼。
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段王彩玲和黄四宝的爱情,其实每一段都拍得很好,都一点一点刻画出王彩玲丰富的面相来。
就拿和漂亮邻居小张的来往说吧。
观众看到第一次她们正面交锋,是小张告诉王彩玲周瑜来找过她。
然而王彩玲高傲地从她面前头也不回地走过,说:“我很快就要调去北京了。
”后来,王彩玲夜里独自在家胃疼得不行,不得已去敲小张的门,求胃药。
小张热情地请她进屋,给她药,还给她喝粥。
之后两人开始交往,小张会热情地邀请王彩玲吃饺子,还给她介绍祛斑秘方。
再后来,小张的丈夫抛下她走了,她来找王彩玲哭诉,说:“我以后连你都不如了。
”说,我是把你当朋友才和你说的。
王彩玲说:“你把我当朋友,是因为我比你更不幸,我没你好看,没你年轻,又没有家庭。
有我这种人在你身边垫底,你会安慰的,对吧。
”她说:“不管是谁,他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我要是比你幸福,你还会跟我说啦?
”后来小张老师连夜搬走,乒零乓啷搬家具的声音王彩玲当然都听到了。
她趴在窗口看着装满家具的卡车带着小张老师一起开走,但她到底没有开门出去送她。
这简单几段情节,就已经很好地刻画出一个立体的王彩玲来。
《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彩玲却失去了这样的魅力,就是一个扁平的、和教导主任谈着中年恋爱的宿管王姨。
和那些你相处三年但从不了解的宿管阿姨没有丝毫区别。
除了宿管这个身份,你看不出她作为一个人的悲喜,她的个性,更别提人物的丰富了。
别说一个配角王彩玲了,就是《遇见你真好》的几个主角,你也完全看不出他们作为电影人物的独特和丰富性。
《遇见你真好》也是几段式电影,每一段都是一段学生恋情。
不是说不能拍学生恋情,世界上那么多拍得好的爱情电影呢,但《遇见你真好》是真的好无聊。
蓝盈莹和白客演的那一对,女生总是捉弄男生,男生就喜欢上女生了,然后就把女生写进自己小说里。
关键这个小说的故事也很无聊,说男生和女生青梅竹马,然后小男生问小女生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小女生说放家里了……后来小女生就把一个喷泉雕塑的小鸡鸡掰下来给男生送去了。
第二对,男生小时候被雷劈过,喜欢上班级一个女生。
同时,一个校霸也喜欢这个女生。
男生屡屡英雄救美。
最后一次校霸和小弟把男生抬上班级飞转的电扇,结果电扇漏电,抬他的校霸和混混们都被电得七荤八素,曾被雷劈过的男生一点事没有……第三对……我实在看不下去,逃出影厅歇了会儿,所以无可奉告。
《遇见你真好》充满了这种廉价的煽情和无聊的搞笑。
《立春》中王彩玲也活得像个笑话,但那是与生活碰撞的无奈,是一种让人悲从中来的幽默。
《立春》里随便一句台词都是经典——火车上,黄四宝拒绝了王彩玲的示爱。
王彩玲:“你真的没对我动过心?
哪怕一点点,一瞬间都没有?
”黄四宝:“我很敬重你,我一直把你当哥们儿。
”王彩玲:“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儿的吧。
我觉得我不丑,我就是有点古怪。
”黄四宝:“难道男女间非得用爱情来表达感情?
”王彩玲:“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黄四宝:“我没那么高的境界……我挺庸俗的。
”
然而《遇见你真好》我没有听到一句打动我的台词。
哪怕是蒋雯丽演的宿管王姨。
而且因为缺乏细节与真实性,使得蓝盈莹的角色对白客的角色在天台上说:“我要带你去感受你小说中写的风”也显得很矫情。
《立春》的后面,被生活一次次侮辱与损害的王彩玲看似终于对生活妥协了。
她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在街上摆摊卖起羊肉……然而她结尾带着孩子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回眸,那一回眸里还是有万语千言。
她在医院遇到周瑜,对方不再念普希金的诗歌,而是和三姑六婆眉飞色舞传授如何让老婆怀孕时候吃桂圆,于是女儿眼睛又黑又亮。
他真是游刃有余啊!
然而王彩玲不是的,她抱着孩子从他们面前径直走过,依旧是一个局外人,直到被周瑜喊住。
也许确实只能顺从命运了,在挣扎过后,但,也不见得就要享受庸常。
《遇见你真好》让人如坐针毡的大概就是这种享受庸常的自得。
电影里的宿管王姨是这样,电影外的顾长卫也是这样。
一个电影导演怎么可以允许自己退步成这样?
庸常成这样?
如果说《立春》中的王彩玲是契诃夫笔下的三姐妹,是中国的包法利夫人,那《遇见你真好》中的王姨只能是三流国产狗血剧中成天对孩子逼婚的中年婆妈。
我想,我们不想看到王彩玲变成王姨,就是因为不想看到她变得如此庸常,更不想接受有一天自己也可能会变得如此庸常。
死亡是抵抗,顺从是无奈,然而庸常是不能接受的。
看《立春》的时候,出现最多的弹幕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句话原来用来形容《红楼梦》里的晴雯,曹雪芹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就因为这样与丫鬟身份并不相匹配的心气让晴雯被王夫人撵出了大观园,最终病死家中。
而就算病倒在家,贾宝玉去看望她,晴雯也并没有就此向王夫人等妥协,谄媚。
如果有一天晴雯变成了袭人那样,请问你还能接受吗?
杜鲁门·卡波特擅长写畸零人,他的小说《草竖琴》中写了“个头矮小,好似侏儒”的科林、头发稀少的老处女多莉、肤色黝黑一嘴牙没剩几颗的凯瑟琳……几个人为了反抗多莉妹妹韦莱娜的专制,离家出走,躲去了一个森林的树屋。
后来这个队伍越来越扩大,捕猎松鼠的莱利也来了。
还有原本是代表韦莱娜劝他们回家的库尔法官也选择留了下来。
库尔法官特别有意思,他说自己之前总是站错立场,因为“法律不认可差异”,比如渔夫和有色人种的姑娘相爱,想要结婚,但小城的法律不允许渔夫娶一个有色人种,“我的职责就是要审判他”。
库尔法官说,他之所以选择留在树屋,就是“在有生之年,有一次想要站对立场。
”于是他帮助科林他们和韦莱娜派来的人作战,后来还向多莉求婚。
就是这样看似粗鄙的男人,却也能够说出:“开始只是一片树叶,一场雨,然后你从树叶那里学到了什么,一场雨又催熟了什么,有人来接受你从这些东西里领悟到的爱。
你得明白,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许要耗费一生的时光,我就这样耗费了一生,至今也没有完全掌握——我只知道事实就是这样:爱是一连串发生的,正如自然是一连串的生命串起来的。
”他们在树屋的那段时光是《草竖琴》中最重要、也最有趣的部分。
后来多莉和韦莱娜和解了,大家也都回去了。
但这段经历丰富了他们每一个人。
让他们没有成为那些在树下叫嚣着要把他们赶回去的庸常的人们。
《立春》片尾,顾长卫让王彩玲终于穿上礼服,在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
最后字幕写: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遇见你真好》最后也有一段歌曲,虽然莫名其妙的,但还是可以看出顾长卫依旧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
看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导演还拍出这样的电影,失望之余,更是心痛。
我后来其实有在采访中问顾长卫导演,为什么要让王彩玲在《遇见你真好》中出现。
他依旧是那样木讷的、不懂得如何回答问题的状态。
以下是他回答我的原话:“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人物啊,对于《立春》这个电影来说啊,还有对于立春这个时节来说啊,咱们很多人都会想起这么个人物啊,对于那个时期来说啊是一个很亮眼的一个人物啊!
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呢……这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就是,为了让雯丽扮成王姨啊,有她的合理性。
”我只想说,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人物,就请放过她,就让她好好地活在《立春》里就好了。
放过王彩玲,放过蒋雯丽……放过李樯。
《草竖琴》中卡波特写到多莉他们厨房有一株天竺葵,一年到头都开着花。
“但有的花就只开一次,也许一次都没有,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他们活着,但生活已经过去了。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一部看了三次的电影,很喜欢很喜欢。
甚至是最喜欢的国产青春电影。
三个故事,虽然稍有夸张,比如有些人提出来的,复读不好好学习天天谈恋爱,跳楼打架转学什么的。
但是瑕不掩瑜,青春片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感觉,一份回忆。
所谓的“狗血”事件里能唤起我那个年纪的感觉,实属难得。
本来,青春就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是做梦的年纪。
如果件件写实,那为什么不去看纪录片?
况且这些情节虽然夸张却给我很流畅很舒服的感觉,没有某些青春片的尴尬牵强实属不易。
每个演员我也都很喜欢,白客演的张文生是我的理想型,读书的时候我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男生吧(现在也喜欢),干净,有文学气质,笑起来很傻却很动人,不像同龄男孩的中二,有用不完的精力。
这样的男孩子可真少啊。
蓝盈莹也很OK,演技在线的。
蒋易张海宇不用说了,一直很喜欢的喜剧演员,演技不尬给好评。
get到曹骏的帅,演的很有热血青年的感觉,眼睛亮亮的。
顺嘴说一句,王姨逗死我了。
里面有很多意象,像是斑马,飞行器,口香糖,门板,餐刀,把三个故事穿起来,稍微有些牵强。
可能这也是网友喷的原因,串联的不那么生硬就好了。
配乐很出彩,常石磊的《遇见你》从看第一遍的时候就找来听了,词曲都很喜欢,有戳中我,暗恋又甜又苦。
怀疑电影里的斑马是为宋胖子的《斑马斑马》特意设置的。
电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地方,比如用黑白漆刷的斑马,会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其实青春就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样的年纪会做很多很多梦,会干很多傻事,甚至会莫名其妙的爱上一个人。
当你仔细思索的时候,青春可能已经结束了。
让我很开心的是,电影里没有真正的反派,恶人,每个人都单纯,美好,善良。
既然追忆青春,我希望回忆是美好的,虽然现实不可能这样美好,但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我不想被现实毒打之后又在电影里被虐。
这是一部理想主义的青春片,就让它代替现实青春中的不完美吧。
逝去的才让人怀念,我很喜欢这部片子,喜欢这种感觉。
还会再刷的。
啊对了,还有毕业以后那段我感觉没必要拍下去,无论结局是好是坏,都会给人很假的感觉,校园是伊甸园,是象牙塔,出来了之后,就没法再做梦了。
还有最后的歌舞,有点尴尬癌发作。
开头其实意外的不错,真实且考究青春片敢这样拍男主角的皮肤:
看到很多人吐槽受不了,我也是服了,就这么爱给记忆上滤镜?
女主的脸定格来看平淡无奇,画面流动后却充满神韵
几个小故事就不细说了,整了个似是而非的环形叙事,手法没问题,但看完了也没觉得这花活有多酷,可能是遮丑用,毕竟故事漂泊到如此境地,太难看了!
遇见你真好,这个你明显是恋人的意思,几个故事毫无意外主题也是爱情,在重要的结尾,竟然让校长来一句遇见你三生有幸,如此刻意的升华主题我是第一次见。
虚伪程度让我想起高中写作文时的痛苦经历,逼着自己恶心自己。
可惜了这么多细节:老式柏油跑道
凌乱却带走美感的校园
逼真的教室环境
可惜了,这么些小故事,拼出个丑八怪。
电影反复强调:青春真好,用这么庞大的命题硬套几个故事,太虚无了。
三颗杏的桥段,很像是真的,但你放在电影里是真做作。
看完结尾后心疼导演:大概就是哪种情绪充沛但行动无力的人吧,缩小版吟诗小达人解释一下细节:后面两个故事可以理解是张文生的小说,所以略带浮夸的打戏就能解释了。
至于女主飞机失事又重新出现也可以作此理解,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张文生说的,另一个时间线他们相遇了(空姐制服不一样了)毕竟是爱情片,大概说服自己就行了,不要太在意细节。
不过画面还是很美的
还顺便恶搞了《无间道》
个人觉得挺感动人心的,但剧情有点难懂,可能我智商不够用,剧情没有太大的起伏,没有能让人容易记住的点,闲来无事可以看看,当下酒菜也不错。
三个小故事,写出爱情,初恋的美好,但也又不是那么的完美,在青春的记忆里生根发芽,表现青春的美好与青涩的忧伤。
故事的结尾用暖色调,和同学们灿烂的笑容,悦耳的歌声,一张纸团,点明遇见你真好的主题。
青春是美好的,也要珍惜身边的人。
可以说编剧是一部电影最大的灵魂了奔着顾长卫来看《遇见你真好》却觉得看了一堆垃圾《立春》《孔雀》是我一直觉得的挺不错的电影的这也是我喜欢顾长卫的原因现在想来 我一点也不喜欢顾长卫我喜欢的是李樯是李樯创造了《立春》《孔雀》而不是顾长卫堆积的烂梗就是在迎合观众谁的青春都不是 连臆想的青春都不是可以说是非常垃圾了
青春很美好,青春也很不堪一击。
看到很多评论里都排斥怀旧,排斥不是学习的情节,可是那些键盘党们在写之前有没有换角度想想,干嘛非要摆姿态呢?
电影里不就讲的是青春一部分的事么?
为什么不能怀旧,为什么非要是学习的情节?
难道非要是学霸a遇见了学霸b然后惺惺相惜,互相鼓励的去挑战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么?
那么我想说这些评论的作者真的是你们的青春不迷茫
顾长卫导演的上一部电影是《微爱之渐入佳境》。
要我说,他如今是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渐入佳境了。
新片《遇见你真好》我看了,依然是满满失望。
倒不是说这部电影烂得有多么过分,如果导演是郭敬明或者张嘉佳,拍到这个水准我能接受。
但是一个处女作就能拍出《孔雀》的导演,现在连故事都不会讲了,让人忍不住心生叹惋。
毕竟他是顾长卫。
他可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这些大导演都推崇备至的顾长卫。
一顾长卫的名字,注定会留在《中国电影史》上。
1978年恢复高考,顾长卫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同级的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黎、李少红等人。
就是这些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用电影开创了一个时代。
顾长卫学摄影,和张艺谋是同班同学,也是舍友。
张艺谋的摄影水平不需多讲。
“第五代”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掌镜的就是张艺谋。
陈凯歌拍《黄土地》,摄影请的还是张艺谋。
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张艺谋自己第一次做导演,竟然没亲自掌镜。
他选择顾长卫做自己的摄影指导。
那部电影就是《红高粱》。
后来有人问起张艺谋为什么会选择顾长卫,张艺谋的回答很简单:“顾长卫是我们班摄影第一。
”换句话说:张艺谋认为,顾长卫摄影比自己好。
艺术水准上的事儿,很难说清谁比谁更好。
到了张艺谋和顾长卫那个境界,水平早已没有高下之分,有的只是风格的不同。
私以为顾长卫要更细腻一些。
张艺谋擅长拍天地,顾长卫最会拍人心。
在顾长卫的镜头下,人物总是能被拍出更多的韵味。
比如《红高粱》里的巩俐、《霸王别姬》里的张国荣,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宁静。
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这几位过去三十年里国内最重要的导演,拍他们最重要的作品时都找来了顾长卫。
无他,牛逼。
2000年拍完姜文的《鬼子来了》和陈冲的《纽约的秋天》,顾长卫就再也没给别的导演做过摄影。
毕竟做导演在创作上的自由度要更高。
2005年,《孔雀》问世。
他和著名编剧李樯合作的这部电影最终收获了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
出手不凡。
顾长卫在处女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用镜头勾勒出了诗意,用影像语言描摹了理想和现实的样貌。
还记得张静初大笑着骑自行车的画面吗?
生动、细腻的顾长卫,在当时让影迷充满了对他未来作品的遐想。
两年之后,《立春》上映。
在我看来,《立春》拍得比《孔雀》还要扎实,顾长卫以自己的视角描绘出了几个“文艺青年”真实可感的生存状态,拍的是生活,更是生活之外。
后来,顾长卫又拍出了那部著名的《最爱》。
那是部情感密度大过他前两部电影的作品,在大篇幅的煽情里,影片的力量感被推到了高潮。
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最爱》,但《最爱》就凭它所展现的人文关怀,就称得上优秀。
如果拍完《最爱》就息影,我们会怎样评价顾长卫呢?
可惜已经没有“如果”了。
先是《微爱之渐入佳境》,再是《遇见你真好》。
谁认识会做法事驱小鬼的大仙,急,在线等!
二首先要再次说明的是,《遇见你真好》不是部一无是处的大烂片。
起码摄影和美术做得相当出色,演员的表演也都过关。
片子中出现的部分笑点,我也还是能get到的。
但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了。
一坨五颜六色的屎,它还是屎。
你就是把它捏成冰淇淋的形状,吃下去也依然不会觉得可口美味。
《遇见你真好》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剧本。
琐碎、空洞、无逻辑。
它就像是一个被无数个点组合成的面,没有线的过渡,这个面不平滑也不规整,反倒让密集恐惧症犯恶心。
我甚至可以想象这个剧本是怎么讨论出来的:顾长卫给八个编剧每个人发一个笔记本,让大家写出“你脑海中的复读生活”,于是这些不太懂复读的编剧或者努力大开脑洞或者拼命上网搜索,最终找到了许多或是鸡汤或是段子的玩意儿交给顾长卫。
顾长卫看了又看,最终选择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年轻”比较“扎心”的素材,再让文青编剧进行矫情的整合。
是的,你可能注意到了重点。
这部电影有八个编剧。
一个顾长卫带着七个年轻人,大有和蛇精战斗到底誓不罢休的气概。
但老实说,就这个剧本,请这么多编剧唯一的目的可能就是分锅。
上一次见这么多编剧聚在一起,还是吴宇森导演的《追捕》。
结果我看了全片,都没追捕到剧情核心。
所以说写剧本这种事情,以编剧数量取胜不太靠谱。
《遇见你真好》的故事,分成了三部分。
简单来说,就是一所复读学校里的三对复读男女的狗血爱情故事。
一个故事一部分,三个故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也确实没多大关系。
但因为发生在同一所学校,编导就强行用巧合让三组人物产生了交集。
这样做目的很简单:方便水军遣词造句。
什么非线性叙事啊什么巧妙的转接啊,能怎么忽悠人怎么忽悠。
但聪明的你多半不会上当。
因为我们观影前,就知道这是部青春片。
去看青春片,大多数人的诉求就是两个:共鸣和向往。
这对影片就有两个要求:真实和可感。
所谓真实,不是说导演拍的故事必须是生活中一定发生过的,也不是说不能有戏剧化的冲突。
但是最起码,这个故事得符合它所发生的语境。
《遇见你真好》选择了高中复读生活作为题材,这本身其实是青春片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但我们看完整部电影,也没觉得把复读换成高三或者大四有什么不同。
作为一个经历过复读生活的人,我不认为复读不能谈恋爱,但我更不认为复读生活里会只有爱情。
除非编剧的设定是这几位主人公都是富家子弟,每天都可以逛美特斯邦威,根本不在乎复读之后能不能成功通过高考。
复读过的人,看到影片里这些学生划船的划船写小说的写小说,没事儿还打打架放放炮,多半都要质疑自己尘封的记忆是不是出了差错。
“真实”还不是问题的核心。
“可感”才是。
你要拍爱情,把爱情拍好我也不会说什么。
但这三段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走的也莫名其妙无问西东,观众正想要浸入影片中人物的情绪,导演就换了下一个故事,结果三个故事都寥寥草草,哪个也没讲好,哪个也没能让人感动。
唯一让我有些感动的点也就是范明饰演的教务主任最后的演讲,但这个演讲的感动点和影片之前的故事没有任何关系,那只是某个片段突然勾起了我的回忆罢了。
至于烟花、放火、打架、跳楼、空难……我终于原谅了堕胎,原来没有堕胎青春片也可以把戏做足。
剧本的崩坏让影片中那些颇有诗意的镜头变成了空中楼阁,人物拍得再漂亮,斑马走得再有意境,也只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的遗憾了。
本来我以为几个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演员强行扮演高中生会让我感到尴尬,却没想到真正让我尴尬并不是演员,而是导演和编剧。
蓝盈莹和白客都发挥得不错,虽然略有用力过猛,但起码都不让人讨厌。
范明老师的表演更是影片中不多的惊喜。
顾长卫也用力过猛,他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用力过猛。
用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强行去拍年轻人的生活,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这么个拧巴的状态。
也许顾长卫导演是想不断尝试新的题材和风格,但我还是希望他能走在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上。
对于第五代来说,还没到偃旗息鼓的时候。
看看72岁的斯皮尔伯格吧,人家刚刚拍出了《头号玩家》。
还是祝国产电影狗年大吉吧。
我的天 蓝盈莹真好看啊
太尴尬了。要是纯凑段子还好,关键是每个段子下都能看到导演沾沾自喜自以为捧了一颗真心给你看的直男心……确实难以想象这是孔雀和立春的导演,最可怕的是,这会让你觉得,原来那些人文关怀,那些理想和情怀,都不存在的。
三个白痴男人碰到三个痴情女人
怎么了呢?挺好的啊 快快乐乐 疯疯癫癫 不是烂片好吗
彩玲有了归宿,我还是很开心的。
顾长卫是不是被下了降头?
第一感觉可能是五味杂陈,这部电影不像顾长卫之前的作品,也不像当下的青春电影,前期并没有感觉到疼痛,后面越看越感同身受,感受他镜头里的青春,一次次简单的“遇见”,却有无限的内涵……白客、蓝盈莹、周楚濋这些新生代演员,都是有故事的人啊!虽然很痛,但还是挺暖的!
有点失望,老套的煽情观众一脸懵逼好吧,什么青春万岁只有青春不在得人才会喊出吧,三分是给故事二个故事三的那个水中幻想和斑马斑马的,故事衔接上挺有趣,略微有点魔幻?
白客蓝盈莹的小说情 三角恋飞刀对决 全校通报一段好有趣;另类闪电侠阿虎梦恋王玉雯(新晋小妹妹超美);内线电聊救女友;8个编剧编出来这玩意 不能说好 但我真的快笑死了 没有违和感还硬凹文艺范 真实无厘头skr skr~。小片段很暖 黄暴擦边 厕所文化 烟花 斑马 飞行器 绿箭留言 整蛊 三生有幸 rap 活在小说遇见你;全片没一个点能我猜得到 好强啊。(顾导的片 分真太低 绝对完爆国产99%狗血青春片的品质)
离开剧情有点过于脱离现实,切入点系从复读生交行起来的三段小故事,有悬念,可惜最后的部分处理不到位,斑马设置看不明
你们给2星的真的是很宽容
顾导从上部片就看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自我放弃,这部更甚,整部片子除了被用烂的多线叙事以外,就是尴尬的情节、夸张的表演和自以为向市场妥协其实粗鄙不堪的细节,对于同学间的友情、爱情,师生间的感情,都刻画的非常简单粗暴没有逻辑,充满了廉价的煽情。豆瓣观影团2018.5珠影耳东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充满了各种关于青春不切实际的幻想,剧情和设定的槽点多到无力吐槽,剧本从平庸到整体崩塌,观感也从能看变得恨不得戳瞎自己的双眼。三段青春故事中没有一段是完整的,这不是青春的残缺,是脑残的青春。希望所有青春片导演都能默读“电影是造梦的机器”这句话三遍,因为电影不是用来意淫的。
一言难尽。反正里面有不少教坏小孩的细节,比如说放烟花对着房子,虽然后面被抓了,比如说在隧道里急刹车,毕竟就算不这样,也应该有别的可以表现剧中情景感情的方式吧?然后,我就想问,都高四了,只有爱情,像话吗?一颗星给王玉雯。『Double.19Jun.2022』@CCTV6
我还挺不喜欢卡了太多头部特写的摄影的,毕竟这几个演员还挺没有魅力的,反而一次又一次的给整颗头的特写。这个电影一切的作为都是在自我欺骗,从剧本就能看出不好,却坚挺到了上映。
没有为什么,我喜欢这种青春片,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青春无爱情,剪辑很有问题,分段毫无意义。
看完本片十天后,才来豆瓣标记本片。看到本片豆瓣评分依然惨不忍睹。但我个人还挺喜欢本片的。大概是因为顾长卫在本片中不仅拍出了动人的少女感,还拍出了青春少年特有的爱欲状态。还有一些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就像夏日迎面而来的风和天上的云,没有任何人能将其占有,无论怎么抓都抓不住……
上映前非常想进影院看 一直没去 现在看过之后觉得有些剧情有点尬 强掰文艺强掰青春 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