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英爱因为生活的落差变的迷茫,而钟芬变的越来越坚强,即使电影本身没有过多描写过于恶心的画面,寥寥数语道尽哀愁,但是也能看到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从一个任性的小朋友,变成一个可以照顾任何人可以任何接受事物的女人,唯有不变的只有回故乡的朝鲜小妞,只有那颗要活下去的心。
努力的活着吧,年轻人。
影片话题比较沉重,是朝鲜慰安妇的故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日军以武力胁迫和政治讹诈的方式,对朝鲜展开了长达36年的侵略,随之有大量的年轻少女被抓到日本军营,变成了慰安妇。
众所周知,日军当年对中国和朝鲜的少女们犯下了罪恶的暴行,可是至今日本政府也没有对受害者做出正式道歉。
影片在最后的字幕中写道:2017年1月1日,作为“慰安妇”登记的239位奶奶中,已经有199位去世,还剩下40位,并且还有很多人因为怕别人知道根本没有登记。
在中国,有超过20万妇女被抓去做慰安妇,到2018年还在世的的仅剩下八人。
这些数字看得人触目惊心,在感恩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也要牢牢记住这段历史。
不承认没关系,不编入教材也不要紧,我们十几亿中国人会记得,其他国家那些受过战争创伤的人们不会忘记,相信正义早晚都会到来。
《雪路》上映于2015年,片长122分钟,豆瓣评分8.2,之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我能说》也是这方面的故事。
影片发生在1944年的朝鲜,当时经历过日本长期侵略后,百姓的日子并不轻松,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对朝鲜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洗脑,学习日文,并且长大的少年就会抓走充当苦力,而少女就以去日本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由,抓去做慰安妇。
影片的主角一个叫宗粉,另一个叫英爱。
英爱的父亲是当地的大官,也是朝鲜派来的卧底,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生活条件优越。
宗粉家很穷,条件有限只能送弟弟一个人去上学。
刚开始,导演用了很多镜头介绍了宗粉和英爱家庭条件的悬殊,最明显的就是两个人的鞋子,一个是脏兮兮好像已经开了口的棉布鞋,另一个是擦得锃亮的皮鞋。
故事随着英爱父亲的消失展开,英爱的哥哥被日军抓走了,为了找到哥哥英爱主动要求去日本上学,然后回来当老师。
当两个小姑娘站在山坡上像山下的哥哥挥手时,英爱说:没关系,反正只去一年。
当时的她还对日军抱有一丝幻想,坐上了去日本的汽车,可是没想到也是她噩梦的开始,宗粉正和弟弟在家里睡觉,也被捉了去。
在慰安所的日子,两个人相互支撑,因为受不了屈辱,英爱多次寻死,都被宗粉救了下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英爱从小家里条件好,性格骄傲,要不是有宗粉在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宗粉从小到大都在吃苦,唯一的念头就是活下去,回到家乡。
在那个地方受尽了屈辱和折磨,可是最后日军为了消灭证据,竟然要将他们都开枪打死。
慌乱之下,两个小女孩逃了出来,英爱因为中了枪在途中死去,宗粉带着英爱给的照片,用她的身份活了半生,终身未嫁,也没有其他亲人。
虽然回乡的雪路上又冷又长,可是看着却像是母亲放在棉被里的棉花那样温暖。
讲述了在朝鲜日据时期,两个少女被日军抓到充当慰安妇的故事。
恩秀是一个问题少年,没有家没有父母的可怜的小女孩,就偷偷住在钟芬旁边的房子里,因为那房子还空着,没人租房。
钟芬想帮助恩秀,但是恩秀不接受钟芬的好心,因为心理满着悲剧和愤怒。
钟芬感觉到恩秀的情绪,逐渐靠近她,帮助她。
通过几次事件,恩秀感到钟芬的好心。
有一天遇到大事不得不找钟芬帮忙。
然后她们的关系像是亲奶奶和孙女一样更好起来… 钟芬在这过程中回想起以前的事。
1944年日治时期,家境困难却乐观坚强的崔钟芬与漂亮聪明的富家千金英爱住在同一个村子里,钟芬羡慕聪明美丽上着学,有一个很体贴帅气的哥哥的金英爱,钟芬喜欢英爱的哥哥,英爱讨厌钟芬的土气,很多次都是警告钟芬:“我哥哥毕业了就要去银行,你想都不许想”,钟芬对着她哥哥笑,都会被英爱骂:“不许那样笑,太狐媚”。
钟芬没有学可上,在家里干家务,弟弟在学校了上学,姐姐肩负着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弟弟的责任。
英爱的爸爸反对日本逃跑了,日本士兵抓走了英爱的哥哥,一夜间英爱的家散了,英爱参加了“女子勤劳捍卫队”,其实是被日本骗了,他们其实就是被送往慰安所的慰安妇。
钟芬没有参加这个组织,因为她没有上学,
某天,钟芬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日军闯入了钟芬的家里,把独自在家照看弟弟的钟芬抓走,带上了陌生的火车。
看着满火车的同龄人,不知缘由的钟芬感到迷茫、害怕,却突然发现传闻已经去日本留学的英爱也在火车上。
她们被日军强行押解到满洲慰安所,开始了悲惨的慰安妇生活。
两个少女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一起想办法在地狱一般的环境中求生存。
望着坚信自己可以回家的钟芬,英爱冷笑着,暗自做了一个危险无比的决定。
金英爱怀孕了,一直拒绝和堕胎药,在嬷嬷的两个士兵的捆绑下她被强制喂下那些药,最后嘴里因为强制喂药导致受伤流出好多的血,钟芬守着她,嬷嬷说:“好好看着,她要是死了,你也得死”,钟芬守着,半夜醒来金英爱不见了,就出现了影片一开始的片段,钟芬在雪地里奔跑,叫喊着英爱的名字,前面的英爱试图用大石块砸开冰窟窿淹死自己结束生命,最后一刻,被崔钟芬死死抱住。
跟来的士兵把她们打晕,拖回慰安所的房间,钟芬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挪到墙边,一直在问隔壁英爱的情况,英爱晕的没有听见,倒是被正在隔壁“享受”的士兵骂了一句“安静点,吵死啦”,吓得钟芬一哆嗦,她改成敲击墙壁的方式,眼神里渴望得到英爱的反馈,我看的眼泪直流,最后满嘴是血,下半身两肢上都是血迹,英爱虚弱的敲墙做了回应,这边的钟芬大哭不止,她知道她深爱的那个人的妹妹还活着,她还能有所安慰。
大半夜,三个韩国女孩躲避开管守她们的日本恶妇和官兵,蜷缩在屋子里,点着微弱的蜡烛,吃着她们冒险带在身边的家乡大枣,其中一个脸上、身上长满毒疮、已经身染梅毒晚期的女孩,唱着家乡的小曲儿给崔钟芬与金英爱听,亮晶晶的眼神中透着向往:“嗯,我们一定会回去的。
”“嗯,会的!
”三个女孩暗暗地发着誓,她们坚信有一天一定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在第二天,这个被日本兵凌辱而身染梅毒恶疾的女孩就在全体女孩露天的身体检查时被拉出队伍,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砰砰”两声,用手枪把她打死了,女孩仰面倒下,鲜血从张大的嘴角汩汩地流下来。
两个相依为命、互相鼓励着的女孩,最终在一次混乱中逃出了慰安所,但金英爱还是在出逃中被日军的机关枪击中,在半路上因流血过多而死去,弥留之际,她对崔钟芬说:“我不能一直陪你了,你先走吧,快!
”崔钟芬不停地在寒冷的雪路中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忍着严寒,终于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这段抹不掉的耻辱的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
后来钟芬一直以英爱的名字或者,起初是因为当年英爱是名字在册的,她是被抓走的,所以为了生存。
她以英爱的名字领走了安抚的500块,因为村里的人都在说她被抓走了,去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她忍受不了,感觉到恩耻辱,就离开了家乡。
影片最后,孤独的老人决定,还给英爱一些东西,包括真的该送走英爱了,她去相关部门澄清了整个过程,那个原来一直对这个老太太很反感的女员工,对她的事情开始非常的上心,也送来了英爱哥哥写给她的信,信封上写着“崔钟芬 金英爱收”,影片没有讲信的内容,回到老人钟芬这边,开始回信,并和信一起快递过去了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
她逃生后赖以生存的技能就是织毛衣······收到深爱的男人的来信,她说:“活着就好”。
在给英爱哥哥回信的内容里,她写道:“真的谢谢你没有忘记我”。
2016年上映的《鬼乡》有人评价为“慰安妇题材拍出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但15年以独幕剧播放、17年剪辑成电影上映的《雪路》成功地另外一半的“成功”。
镜头聚焦到了两个学识、家庭背景天差地别的15岁小女孩,高傲的英爱,原本以为可以去日本上学之后会来教书,但没想到和一群“都走错路”都同龄女孩乘上开往不知道去哪儿的火车上,甚至这是忠粉第一次乘火车。
英爱,一个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干干静静的皮鞋,高高在上,聪明、漂亮、又有点骄傲的少女。
这份骄傲一直没有改变,当会唱歌的姐姐把咬碎的月饼递给英爱的吃的时候,骄傲的英爱留着眼泪,吃下了月饼。
她曾经高高子啊上的自尊心,如今被人践踏成什么样子。
不想苟且着活着,不喝避孕药一心寻死。
即使没有好心士兵的肩膀的一枪,英爱也不会活地很快乐,连忠粉都不能忍受的闲言碎语,英爱就更不能接受,英爱还是会再一次走向冰面……起初对于日本是多么的信任,能上学,能见到哥哥,这份信任与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她被拉到火车上,看到同乡的忠粉的时候,就没有了。
面对日本人,眼神中的不屈和倔强,她的骄傲一直没有变。
忠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要活着,她要回去,她要回家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尽管在这里饱受委屈和侮辱,但她还是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逃出去的机会。
她一直在劝英爱,要活着,要为哥哥活着,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哥哥还活着,也许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欣慰吧。
“你以为你还是高高在上的姜英爱吗?
”对于英爱的陪伴,让英爱当老师教她韩文,这份小姐俩的陪伴,是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彼此给予的阳光吧。
带着英爱给的照片,忠粉花了一个年的时间返回家乡。
可是,回家不见的何止是她的家人,整个村落空无一人。
但她的伙伴,“护士们”都回家了。
和《鬼乡》拍得是一个主题,难免会拿出来比较,但“慰安妇的题材能拍出来就已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两个成功的片子,都又一段是,把因为战事的原因,要把这些女孩子们抛弃,并且集体枪杀,然后都遇到了好心的士兵,放了两个逃跑的小女孩一条生路。
两部影片都又这样的桥段,日本侵略者的嘴脸大概就是这般恶心吧。
叛逆的少女最后对奶奶说,“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
有人要说,既然好心为什么还有开着一枪,英爱也许就能回去看看母亲,告诉母亲,她在纺织厂上班,天天弹棉花。
《鬼乡》告诉我们,即使你不开枪,或者晚一点儿开抢,还使会有人替你开抢的,而且还有一枪是朝你开的。
那位奶奶是忠粉,还是英爱,其实不重要,她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是一类群体的具象形象,最后慰安妇有人愿意站出来,曝光自己维权申诉。
还原历史真相,揭开“护士”身份的假面,就是一种进步。
历史不会倒流,也不会再发生,对历史怀有敬畏之情,起码要尊重那段历史,而不是否定历史,不承认。
照片右下角的文字就是在讽刺日本人对于历史的不尊重。
全片都没有一段直接描述它们的遭遇的镜头,从士兵们川流不息的长队,进进出出的脚步,开门时吱吱啦啦的响声,我们大概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在到底遭遇了什么?
影片成功之处还在于选角,金赛纶和金香奇都是观众从孩童时期看着长大的孩子,即使金赛纶已经过了15岁的年纪,但对于观众来说,看着长大的她们,仍然带有稚气的脸庞,看着她们受罪,更能加深心理的冲击力。
影片无时无刻都是蓝天白云,白茫茫的雪地,影片的小女孩也一样,即使身处人间地狱,她们的心就像是这雪一样,干净、纯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不一样,又有点像,一个是乱世,一个是战时,一个是从军,一个更惨,是被迫当了慰安妇。
然而日子还是要过。
我印象深刻的是英爱拒绝喝下避孕药物,并对着劝她活下去的钟芬说道:你就去为他们做牛做马换这条贱命吧。
当时的面目狰狞与电影开头在日本教官面前的意气风发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演员对飙戏出现在英爱准备寻死被钟芬所救,一边是上等社会的大小姐受不了屈辱的活着,一边是底层贫民对于只要活下去就是胜利的信念。
这一段对手戏可谓承上启下,没死成的英爱就此抛下以往,彻底接纳了钟芬,并为后续逃亡铺路。
钟芬之前的种种努力,也算是得到认可。
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
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70周年,围绕纪念日地缘三国杀自然会开撕,于是影视作品也会成为一种窗口:日本人忙着做“终战日”的sp剧集以及电影“最长的一日”,中国人继续各种“胜利日”神剧,韩国人则在半岛“光复日”前也推出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称谓沿袭着那场战场参与者至今的不同心态。
有人曾问同为日本侵略之地,韩国为什么没有抗日神剧?
尼玛那是因为自从1910年大韩帝国(朝鲜末代国王第一次称帝13年后终于还是给日本人跪了)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
除了流亡在海外的政府(比如天朝上海),以及在长白山跟着东北抗联打游击(三胖的爷爷就在里面),朝鲜半岛就是事实上的日本殖民地。
轻微剧透,不影响观影!
因为豆瓣的遗珠电影推荐活动才知道了这部剧。
相关题材的电影之前还看过同样出自韩国的《我能说》以及中国的《二十二》。
不过选取角度和呈现方式完全不一样。
《我能说》讲述的是幸存的老奶奶在充满轻蔑歧视的社会中仍然积极乐观的生活,并且一路争取前往国际场合讲述过往,并希望获得日本人道歉的故事。
剧情相对轻松诙谐,却也非常深刻地表达了个人和社会的艰难对抗。
老人越是乐观越觉得深刻。
《二十二》则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还在世的三十二位老人(电影上映时只剩二十二位)的生活现状及亲自讲述,没有表达拍摄者的任何态度和观点,而只留给大家自行思考的空间。
但感动人的部分恰好就是老人们自然的表达,言语间对生命的珍惜以及朴实的日常感。
关于这部电影,我还有个关于导演的深刻印象:导演上《奇葩大会》演讲,说自己就会把电影获得的大部分收益捐出去,在这个公开场合说出来就是为了得到监督,因为知道自己也不是一个可以经受得住金钱诱惑的人,希望能够保持初心。
也是真的很可爱了!
《雪路》则是通过直接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两位女主如何被迫成为慰安妇的过程,以及由于不同性格而产生的不同结局。
剧情很朴实也是吸引人的。
感动的是导演表现绝望的方式,并没有着重那些惨无人道的迫害过程,而是通过环境及主角的日常活动。
在英爱寻死的那个场景,我甚至有一瞬间痛恨钟芬的阻拦。
画面很美,英爱白雪里大红色外套除了好看,也表现她热烈尖锐的性格。
钟芬笑起来是真的憨憨地可爱。
演员选得好人物塑造也非常成功。
只是钟芬在徒步了一年才回到家乡时,居然还能保持着肉肉的脸蛋儿这一点实在不太能信服。
钟芬回家后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一直用着英爱的名字,无亲无故依然坚强,是因为那个永远年轻的英爱的经常出现和陪伴吧。
很喜欢她们牵着手的场景,雪地逃跑时英爱牵着钟芬,结尾身份归位时老钟芬牵着小英爱。
人生路上有个这样的陪伴,就算只是走过一小段路都很动容,更何况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地狱之路。
确实是很不错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观看量那么低……
本文严重剧透,但我还是希望你点。
啦啦啦看《雪路》之前,完全对这部电影的内容背景没有进行了解,所以,我不是冲着两位金牌童星来看的,只是很凑巧的在睡前点开爱奇艺,然后看到来那张两个女孩牵手站立的海报,不知不觉就一口气看完了。
在深夜两点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关于慰安妇的故事,以晚年的崔钟芬的现实生活穿插回忆展现。
剧透开始!
15的钟芬很羡慕一样年纪的大小姐康英爱。
因为英爱家很富裕,因为英爱穿着温暖漂亮的衣服和小皮鞋,因为英爱能够去上学识字,因为英爱有一个长得很俊的哥哥(俊不俊这个问题不讨论哈)。
英爱却不喜欢钟芬,不仅因为钟芬矮矬穷,更因为钟芬竟然没有自知之明的觊觎自己的哥哥。
这个贫苦的女孩和这个高傲的大小姐,命运的转折点在哥哥被日本宪兵抓走了。
被抓去哪来呢?
钟芬不知道,但英爱说,哥哥去日本了,她也要去,去了日本,能上好的学校,还能分到房子,毕业后她要回来做老师。
钟芬问:你不怕吗?
英爱说,怕什么,日本有哥哥在。
钟芬很是羡慕,她也想去,可是她去不了,她大字都不识的一个,家里还有年幼的弟弟需要看顾,母亲和她说过,在爸爸回来前,哪里都不要去的。
阴差阳错,最后她们还是一起上了那辆火车,可是火车的目的地不是日本,是一个叫慰安所的地方。
在里面,没有所谓的富家小姐和穷人女儿,所有被送进来的女人,都叫慰安妇。
其实深夜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有点担心尺度问题。
然而没有,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镜头讲述那件不人道的事情,但却从各种其他细节刻画那种深深的屈辱和不堪。
每个女孩住居的房间都很小,房间里仅有一张小小的矮桌放着一盏小油灯和一个水盆。
那些禽兽排着队来慰安所,妈妈桑一手收钱一手给牌子和套子(原谅我的无知,那个时候原来就已经有安全套了啊)。
木牌挂满来身后的墙,写着日文,我估计只是门牌号而不是每个女孩的名字。
女孩们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用水盆清洗房间里留下的痕迹,隔一段时间,妈妈桑就会发药水给所有人打胎避孕。
为什么很多慰安妇获救后仍是一生孤苦无依,除了那挥之不去的阴霾,一个原因就是避孕药吃多了吧,再也无法生育。
钟芬在领药水的时候对着妈妈桑鞠躬了,这让英爱很生气,为什么要对那种人鞠躬,你很喜欢这样子是吗?
但其实只是因为钟芬一贯以来的谦卑和善良而已。
英爱不肯喝避孕药,一心求死,钟芬劝不了她。
逃出来的英爱想落入冰河自杀(影片一开始会以为英爱就是在这里死去的,但看到后面才知道不是),被钟芬拉扯着来,两个人被日本兵抓住,打个半死回来,英爱小产了。
自此后她们的关系却变得患难与共。
钟芬让英爱教她识字(这里用的道具是哥哥送给钟芬的一本童话书,钟芬说她时刻藏在怀里所以没有被发现……额,这个设定,好吧,我信咯),她们一起规划要逃跑。
后来逃跑的时候英爱中枪了,她不声不响的和钟芬一路走了很久,最后睡在一片茫茫的雪地里再没有醒来。
年迈的钟芬一个人租住着便宜的出租屋,屋子在较高的地方,要爬很久的楼梯才会到。
她收到一封信件,是寄给康英爱的。
逃出来后,钟芬发现妈妈和弟弟都不见了。
想着是家才拼命逃回了的,谁能想回来的时候,家已经不再是家了。
为了生存,她顶替来英爱的身份,因为留言,她刚回到家乡又开始背井离乡。
影片于我而言,第一个泪点,是永远停留在15岁的康英爱的鬼魂出现在老迈的钟芬房间里,对她说开水拌饭吃会胃不好。
上了年纪孤独生活的钟芬,电影里并没有详细说明她是怎么活过这些年的,与之对话的15岁英爱,也许正是原因。
结局还是比较温暖的。
饱经沧桑的钟芬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善良,她挽救收留了一个叛逆少女,除了英爱的鬼魂她也终于有了其它人陪伴。
她坦承自己的身份,正式地送走了英爱(正是这段告别我哭成了狗),不再隐晦自己慰安妇的身份走上维权的道路,还收到了初恋的哥哥寄来的信件,回信里不提悲苦岁月静好。
看完电影后我立刻百度了一下,才发现这原来是由2集的电视剧剪成的。
电视剧还没看,但是电影我觉得剪得很好,在慰安妇被性使用这方面,几乎是通过一些事后情景给予了观众想象。
被蹂躏后,还要清洗那些禽兽用过的避孕套,当英爱停下淘洗水盆里那四五个避孕套,对钟芬说这种事她再也做不了的时候,那种深刻的悲哀和无奈,感觉比烂掉牙的在被OOXX的时候眼角落泪要好。
关于那个看起来还像是个好人的日本兵,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最后他不干脆放走英爱钟芬算了,还要开枪。
如果不是他那一枪,英爱就不会那么早死了。
看到有人评论,说英爱应该注定没有办法和钟芬一样活着。
她那么高傲那么倔强,乐观如钟芬都逃不过闲言碎语觉得自己丢人,如果是她肯定更加忍受不了。
但我想也许不会,她会因为倔强,更加美好努力得活着。
影片现实部分的那个叛逆少女,莫名觉得有点像英爱,她在听了老奶奶钟芬的故事后,告诉她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因为错的不是她,是那些人太坏。
只是我想若是英爱,她可能不会像钟芬一样在最后选择曝光自己维权申诉。
她会营造一个美好的影像,密密麻麻的编织,绝不让人得知那不堪的经历吧。
同一题材的电影有《鬼乡》,豆瓣上鬼乡的评论很多,我很奇怪为什么雪路这部这么少,果然还是微博宣传很重要啊。
有人说,韩国当年是和日本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的,所以韩国并不是受害国而是施暴国,不要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影片里有这样的情节:英爱上的学校是日本人办的,学校里的教学都是日语,学生们上课第一句话讲的是“我们是打日本帝国的子民”。
英爱一口日语讲得十分流利,她和其它同学严肃着装,高喊旗号,以为自己是要去日本支援,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一切都和她们以为的不一样。
即使上了火车,英爱发现不对头来,她哭喊着流利的日语为自己辩白争取,希望逃离,然并卵。
韩国的确是跪了那时候,以为投降示好可以换来安宁,但是电影刻画这样的故事却更引人深思。
你以为我们是兄弟来,人家只当你是狗屁,男的抓去战场当炮灰,女的来支援后勤部队……最后,来点题一下下233333333叛逆少女惹事被抓进警局,这个时候她对奶奶的好意还是一副很叼的样子,但是为了离开,她谎称奶奶是监护人了。
但是钟芬因为别人对女孩的侮辱,一向慈祥的奶奶竟然动手打人了,最后误打警察两个人都被拘留了。
少女嘴硬还是吐槽了奶奶一番之后,终于真心诚意道歉。
但是奶奶很淡然的说,你有什么好道歉的,该说对不起的人还没有来。
看的时候我以为奶奶说的是那个辱骂少女的大叔或者警察,知道观影结束后,我才明白这也许是在影射日本至今还没有对慰安妇事件进行道歉!
BTW,韩国的老演员演戏真的很有质感,真的!
所以演老年钟芬的那位奶奶真的演的很好,两位童星也可圈可点。
我看电影前真的什么都不了解,说明电影远远不是只有ID和大牌明星,好的电影,在于故事题材和剧本设置!
这部韩国的慰安妇题材,拍摄得非常真实,对于情感的描述非常细腻,两个小演员的演技,也真的找不到任何一个破绽。
有人说为什么最后英爱要死去,如果她还活着和钟芬一起逃走了,那该有多好!
可是英爱的性格,注定是没有办法和钟芬一样活着!
英爱那么高傲、那么倔强,就连钟芬这么乐观,都没有办法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更何况英爱呢?
她一定更受不了,她不会为了获得体恤金,而选择曝光自己,她一定会给自己编造一个很美好的故事,来欺骗别人,还有欺骗自己,不让任何人知道自己那么不堪的经历!
在这部电影快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很温暖的点!
钟芬找到了英爱的哥哥,她少女时期喜欢过的男孩子,并且收到了他的来信,钟芬在回信中丝毫没有提到自己这么多年的困苦,说的都是些岁月静好的话!
无论多大年纪,无论经历了什么,在自己最喜欢的人面前,自己永远是当初的样子!
“这辈子是无法和你在一起,但愿我在你心里依旧是曾经那么美好单纯!
也愿你能够幸福安康!
”这或许就是钟芬埋葬自己爱情的唯一心愿了。
在巨大的苦難面前,混沌和堅韌是活下去的必要品質。當初看的時候就有預感,兩個人中纖細精緻的大小姐一定是破碎的那個。
现代部分的小太妹好多余,很多人物动机都立不住,这个题材本应拍得更好
每个人眼里的历史都不同,拍出来的东西也不同,归根到底还是战争
现世和过去双线自我救赎的故事。不是强调日本的恶而是专注受难者的解脱,所谓人性光辉
说这部片子不好的人,他们真的有认真看吗?有人说老奶奶帮不良少女的情节太生硬,但我觉得恰到好处。老奶奶对不良少女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但是无论如何人总会努力活下去的。这句话真的太虐心了,唉。
3.5//虽然应该算作是韩国主旋律的表达 但是 好就好在其中流动的浓烈的情感 即便其中很大一部分故事的发生是让人生惧的 还是可以不断体验到编剧和导演的温柔和小心 总是需要这样的女性创作者来讲述//金赛纶看起来小小的软软的但很有力量 真的很像当季刚长出的新鲜嫩芽 她应该好好的啊//“从地狱活着回来 发现又是地狱” 人却要在这样的地狱里不断找寻一点点让自己快乐的幸福然后活着
拍得比较淡,行文却比较煽(这两点看似矛盾);女主奔跑的第一组镜头就暴露了平庸,满溢着大陆碟战电视剧的视感。剧情上,如此悲惨的境遇,人物对话过于浪漫和欢快,还是我低估了受难者乐观主义的坚忍?慰安妇在监管中的行动有那么自由吗,是遵照史实还是有意淡化了?韩国电影大都深沉、执着、用力、耿耿于怀,所以存在着滥用手法即情感的现象。题材和方向本是对的,没拍好。死去的人在雕塑和培养着活着的人的心智。“没有得到正式道歉就去世的无数受害者们,至今战争和暴力中受尽折磨的人,我们将永远纪念你们。”(ps:女1长得像芙蓉镇时期的刘晓庆,女2长得像五月天主唱。)
拍的太温情了,一点都没体现出残酷。两个女孩儿的演技不错,只是没看到凄苦。没有太大的感受。
剧情太弱 人设太弱 日本军太弱 公然消费了慰安妇话题
65/100 中规中矩;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give me something new
和鬼乡比是另一种虐
这片子到底怎么混到8.8分的?上海电影节期间第一部看不下去愤然离席的电影。我进了影院你就给我看抗日剧?彩版《修女伊达》,每一帧构图都像糖水片,凑在一起就是一部上佳的烂片。#今天居然在大光明看韩剧,尼玛#
#豆瓣春日影展#7.3雪下的真美啊﹌
故事像雪一样冷
韩国历史电影,始终提不起兴趣个人评价:剧情:4演技:6综合:4.9
前几个月才看过《鬼乡》,这部两集的剧感觉比前者更打动我。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不合实际,在韩国也是烂片吧?
慰安妇的电影看的太多太多,每个国家方式不尽相同!韩国如果与之对比那只能说起《鬼乡》,因为这两部电影相隔时间不是很长,《鬼乡》相对而言更深刻一些,代入感远比此片强烈。中规中矩,没什么值得说的东西……
白雪皑皑,落雪纷飞,留下了印记就不想被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