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郑保瑞从合拍片回归香港本地题材,拍出一部横扫颁奖礼的《智齿》,其大尺度的情节、暗黑残暴的美学风格令人咋舌,更描绘出一个港产片中罕见的荒废堕落的未来城市图景。
事实上,早在 2006 年,郑保瑞就已拍过类似的题材,其阴郁绝望的格调更有过之而不及,那就是他充满争议的代表作《狗咬狗》。
不过,相比起《意外》和《智齿》,更遑论那些接近主流口味的动作片,他这部《狗咬狗》的口碑待遇未如理想,投资 2 千万成本的影片在当年暑期档上映,收获票房不如人意,而在之后的金马和金像奖上几乎颗粒无收。
倒是后来在欧美地区发行影碟后,吸引不少国外类型片粉丝的关注。
从这一点来看,影片血腥暴力的类型元素掩盖了叙事里的深层表意,观众似乎只将其当作一部限制级的警匪动作片来看待,而影评人也对废墟般的香港、模糊道德边界的警匪对峙感到困惑与乏味。
郑保瑞以风格化的美术与滤镜效果,营造出一种阴郁、晦暗的色调,在难以分辨黑夜白昼的画面里,接连抛出女法官被枪杀爆头、警察被刺倒于血泊、汽车相撞凌空翻转等等挑动神经的情节;人物堕落与兽性暴行的此起彼伏,从都市景观转到垃圾场,将叙事引向一个逐渐偏离现实的未来幻境里。
整个故事中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善良的人物:律师买凶杀妻、警长背地里与毒贩勾结、父亲性侵凌辱女儿……尤其是转移到垃圾场之后的情节,呈现出港产片罕见的冷酷荒凉意味,让观众察觉出这是一个扭曲人性与道德的未来世界。
事实上,《狗咬狗》延续了郑保瑞此前两部作品《爱·作战》和《怪物》的类型混合实验,在常见的警匪类型架构里融入人性与兽性一体两面的思考。
导演刻画了两个对立而异常复杂的人物:暴躁的警察与冷酷的杀手,却不像常见警匪片中正义与罪恶的对峙般简单明了,因为这两个角色在极端的环境状态之下,性格和心理会急速改变。
凶残的杀手遇上弱智受虐的女孩,无意中被唤起其恻隐之心,那种夹杂着同病相怜与家长式关怀的复杂心理,令这个狠角色身上流露出人性的微光,而两人回到柬埔寨过上平淡的生活也在呼唤出人性本善的底色。
相比下,另一个角色却耐人寻味:年轻的警察玩世不恭,其后在破案中目睹同僚相继死去,以及无法面对父亲的罪恶秘密,最终沦为凶残暴戾的野狗,选择以暴易暴而走上亡命之路。
这个角色的心理转变也折射出扭曲人性道德的社会环境,人们为了金钱和地位,不惜背叛身边人、泯灭自我良知,特别是父亲的罪恶让他的价值观彻底颠覆,他不再相信所谓的正义,在他看来警察面对凶残的罪犯时,不应保持冷静、恪守底线,而要突破界线、以暴制暴。
正如最后字幕归纳出的核心主题: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换句话说,在如此极端的环境里,正义和良知根本不屑一顾,甚至成为了生存最大的障碍,而唯有凶狠残暴、不择手段、目无法纪才能获得活下去的权利。
杀手和警察两个角色命运各有不同,性格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性与兽性是对立共存、亦可逆转的。
一个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压抑其恻隐之心,尽力释放其兽性,用以对抗与征服。
或者说,生存环境的恶劣更容易激发出人性中暴戾凶残的一面,这也许才是导致这场暴力对峙的根源。
郑保瑞的不怀好意彰显无疑。
整整一个小时的侵略与发泄。
刺目的白炽灯光,巨大的垃圾场,听不懂的外邦言语,杀手,仇恨,暴力,血腥,一切都是视觉强奸。
以为是卧底与反卧底的套路,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线索十分明确,纯粹警察与杀手的对峙。
一切正常,包括警察之父的身份颠覆以及由此带来的辩证性的自我了结。
故事太过纯粹,乃至从逃亡开始,一场残忍的脉脉温情来得如此缓慢而突然。
这温情就是我心里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车窗外漂亮的枝丫在冬阳前不停不停地擦身而过。
沉默地离开,走远,好像总有希望,总有栖身之所在前方。
加油站的长管子,女人柔软的微笑与孕妇装,简单的餐饭,空旷的芦苇荡,仿佛这就是生活。
而这就是生活,因为早已厌倦分清生活与幻相。
谁又在宿命前大惊失色,谁又痛不欲生,谁在挣扎,谁在低头,谁刺痛了谁,谁又重新燃起希望,而谁终于安心地将双眼瞌上。
陈的黄毛显得无聊青涩了些,但已经内敛用心了许多;李璨琛功力十足,尤其二次登场剃了眉毛洒家楞是没反应过来黑点好,脏点够味,狠点来劲,结尾我提前半分钟想到了,看样子很有些生死轮回的寓意其他?
比旺角黑夜更暗,风格化突出,有些部分明显的非香港常规套路(相对旺角黑夜还在作某种商业的妥协)好久没看到这么暴力冲突、扣人心弦、刺激连贯、一气呵成的黑片了,有机会去影院支持下
两星是给演员的,这个戏就算了!!!
壹.三辆车押解都能让犯人跑了!
贰.警察在车上,手上有枪都能让犯人把车抢了!
叁.身上手上被剪子插了好几下居然还能装死,董存瑞啊?!
肆.警察你有枪,在犯人没有投降行为之前,跑到犯人赤手攻击范围之内,是傻逼么?!
伍.都说妹子再不送医院就见上帝了,居然还能跑起来?!
还能逃到泰国怀个孕!!
陆.结尾拍成傻逼对决!!!!
以前上应宇力老师的电影欣赏课时,她经常提到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而影片的开头尤其是富有特点的出字幕方式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影片的风格。
《狗咬狗》将制作团队的名字置于似是集装箱的斑驳铁皮之上,覆盖着血迹,辅之以阴暗的摄影和沉郁的音乐,顿时将观者带入由导演一手营造的气氛中。
这片子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特别强烈的导向性,交待特定的信息,就像编码一样,如果你眨眨眼睛错过了,有可能到了后面就对不上号,影响对叙事的理解,它要求观者的解码过程严格跟随叙事的节奏,比如陈冠希进入餐厅后,前台小姐奇怪地看着他,这组画面要求观者立刻得出陈冠希不是该餐厅常客甚至不同于普通食客的信息,为后面逐步揭露他的身份、处境作铺垫;同时叙事又有所保留,每个镜头或每组镜头只是巨大叙事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几环,只有当你看完整部电影时,才能彻底收起这根链条。
所以,看着好累,沉溺其中的累,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对剧情进行猜测。
与之不同的一些文艺电影则在叙事上有所保留,相反添加电影手段方面的额外信息,使得观者如入迷宫,即便结束了观影过程,也有可能错过半路上的风景,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迷宫体验。
总得来说,《狗咬狗》讲述了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警察抓凶手。
这一故事模型的叙事形式逃不出固定的套路,但本片最大的张力来源于超乎寻常人想像的、对道德和社会公正底线的挑战(虽然到了后面这些符号性质的东西都渺小的不值一提)。
而且我觉得能够调动非常消极的因素来尝试触摸一些积极的意义,这招很牛B,类似骨头发芽、腐尸上开花。
说说几个煞风景的地方。
一是垃圾女抱小狗的温情“诗意”段落,原本悬在心口耳边的音乐风格急转直下,乱世真情也不过如此,但在逻辑上严重损害了影片气氛的延续性;二是李灿森震惊时候张大嘴巴的表情,与他一贯的冷酷不符,尽管已经眼睁睁看着N个同仁死在凶手手下,于情于理作此反应都不为过,但他发现父亲贩毒实情时表情也变化了了。
身为局外人的观者我,在这种时刻显然要比他更冷酷。
三是看到父亲尸体时又给他表情的那个特写,实在是太煞风景了,身为一个理性的观片选手,这个镜头终于彻底拉开了我与影片叙事之间的距离。
该有的悬念都过去了,我的心不再被吓得怦怦跳,我的情绪也不再被它左右,也不用再随时准备捂上眼睛躲避血腥镜头,只要安心等待揭晓过程,编码者自然会主动解码。
但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改变了一切。
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找个男人如果他不会打架,那就等于找了个女人。
”呵呵,怨不得金刚那么%×,连echo提到女主角时都下意识说“金刚的女朋友”。
这段画面的色调暖得吓人落日也美得要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结局之前,我相信所有女观众的心都会随着再一次出来煞风景的外文歌飘向很遥远很遥远的某个地方……倘若真能如此,“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的套路可休矣,从明天起跟着你的男人流浪吧逃亡吧!
就这样结束了多好?
女人的肚子都大了。
他们带着同样的项链去看医生,却要为手术费而发愁。
车子停下来,“等我。
”这一句话一出口我就知大事不妙,叙事漏洞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我们的孤胆警察同学肯定会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从某个角落里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影片结束前与这个系着N条人命的杀人恶魔展开殊死搏斗,好给观众和社会公正一个交待。
真抱歉我敲出这句话时难以掩饰的讽刺意味,理性的观片选手此刻也已经彻底站到杀人犯这边来了。
果然!
警察来了,还带着编号。
我前面解码时候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导致此刻应了上句话的景。
女人临产,两狗终于面对面决斗。
陈冠希扑上去,我以为他要跪下,结果却是肉搏。
不过后来他还是跪下了。
可我万万没想到女人自己迎着刀子过去了。
我没想到!
其实这样的结局也是很老套的啊,可我没想到……因为我是那么胆小,连美好的话都不敢不愿说出口。
更大的意外是他亲手用刀划开了女人的肚子,抱出婴儿……这样的结局,太悲痛了,我睡觉去了。
一直不喜欢陈冠希,这个看上去很装X的坏坏的家伙,除了耍酷,仗着略有几分姿色,实则草包一个,又不小心卖弄了一把风骚,终于被娱乐圈蹬回家卖衣服去了......直到有缘让我碰见了这部电影。
一个不知道为什么成了嗜血机器的杀手残存着人性,一个徘徊于黑白之间的警察坠入地狱,善恶互相对峙,光明与黑暗共生,他们都像疯狂的饿狗一样暴戾,互相撕咬着抢食最后的残羹冷炙。
这是一个极端绝望的故事。
陈冠希用他独有的孤傲感描刻着角色摄人心魄的狠戾,暴力、冷酷、绝望、苟延残喘,却在最黑暗的地方开出了一朵温暖的花...有人说这是陈冠希最棒的电影。
世俗是严苛的,但艺术更趋于包容。
一个好演员被耽误了,但还是希望能够看到他好的作品面世。
陈冠希,我这人爱才,你实力圈粉,没毛病[愉快]哈哈哈哈哈哈......
2016年的11月份,我才看到了这部2006年的佳作!
真是遗憾呢!
片中主演的演技都是井喷式爆发!
如此灰色的电影恐怕,广电不会让上映吧 !
而且因为当年陈大摄影师的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让他所拍的片子,逐一沉沦!
比如出名的《狙击手》!
不得不说的是陈冠希如果不转行去搞人体艺术以及爱情动作片,他绝对是现在香港新生代顶尖的男演员!
谢霆锋,陈伟霆神马的根本无法比拟!
而这部电影的剧情各种峰回路转,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其中却又不可预知未来!
电影不愧有大日本帝国的人员参与制作,所以很多画面和情节都让人有一种崩溃感!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结局并不完美,如果换一种更黑色的结局,这部电影就会成为经典吧 !
整个片有100多分钟,应该算是港片中为数不多Cult味很浓的片子。
导演郑保瑞似乎没有什么响当当的作品,我能想起来的就是[大头怪婴]。
在眼下烂片成堆的形势下说[狗咬狗]是个好片应该并不过分,虽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热爱Cult片,但本片对此的表达还是显得过于模式化和粗糙,可能由于导演把侧重点放在人性和生存这两个大方面之下,暴力方面没怎么用心。
不知道是质量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看起来觉得这光打得简直匪夷所思。
大部分都是近镜和特写,拍摄角度奇怪可能是刻意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夜晚和清晨,场景大多在暗房里,就算连室外都很暗,就连后段中下午的田野看起来也是整片昏黄的颜色。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人物在对打、奔跑或者干别的事情,突然一束强光从顶端和底端射出来,每每直接照射到脸上,表情通常呆滞,眼神涣散,像喝醉了似的。
可以理解导演迫不及待甚至夸张地追求表现主义,但这样做确实对正常观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音乐方面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前面怪诞的风格和后面舒缓的英文歌曲根本不搭,反而显得后面的温馨气氛有刻意营造之嫌。
陈冠希演一个叫鹏的柬埔寨孤儿,吃垃圾长大,以打黑拳为生。
在整个片中都穿着同样脏破的衣服,头发漂染成灰色,全身皮肤都是脏得发黑的颜色,嘴唇起皮,好像还瘦了。
他对白很少,每次开口都是短促而紧张的破碎音节。
他的搏斗场面并不成功,虽然把对手打倒,但显得及其做作和力不从心。
其中一个场景是垃圾填埋场里父亲在强暴智障女儿,他冲进去用一根不知道什么东西(没看清楚)把父亲勒死,看得我笑出声来,真想问一句,你行不行?
不过眼神和表情方面倒是基本做到了冷酷,因为他要做的就是没有表情、保持沉默和装凶狠罢了。
当然帅哥无论怎么打扮都还是帅的,即便落魄看起来也很有型。
至于有话说他这次转型成功,脱离了花瓶的立场,我觉得不必要求太多,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能做到赏心悦目就足够了。
李灿森在片中是个过于敏感并有暴力倾向的警察,在对警察父亲的崇拜和阴影下长大,偶然撞破父亲的毒品交易,将其一枪打成植物人。
陈到香港公干,杀了个法官的太太,在李追捕他的过程中同组的警察都被杀了,一个都没剩下。
几乎每个都是在他眼前被杀,后来父亲醒来交代了罪行后割腕自杀,他的精神因此崩溃了。
决心要杀了陈报仇,跑到柬埔寨去,为了找到他还开始打黑拳。
把头发眉毛剃光,最多的表情就是龇牙咧嘴翻着白眼。
在这个片中李的表演有些夸张,在很多场合里明显看得出他不知道怎样表达感情,例如与同事们说自己和父亲的事情,蹲在那儿靠着墙,张大嘴巴嚎哭,脸上却是极为虚假并且带着厌倦的神色。
到柬埔寨之后变成杀人机器,这时还显得稍微纯粹一些。
李灿森本人可能比较神经质,是那种默默坐着不动却会突然爆发,然后一直郁郁寡欢的人。
从最开始的[香港制造]到现在,笼罩在他身上的阴影依然存在。
当然也可能是由角色扮演给人带来的错觉,但他就连笑的时候感觉都很奇怪。
还有个角色是比较胖的弱智女孩,陈杀了她父亲以后,他们俩就在各种场合互相搭救,后来一起回柬埔寨生活,怀孕之后无法正常生产,最后由陈将她的肚子剖开把孩子拿出来。
她在跟陈逃跑的过程中踩到一根生锈的铁钉,到诊所去时整个人已经抽搐陷入昏迷,医生说感染了破伤风。
由于警察围剿没来得及打针,后来却又能跑了,这很不合理。
感染破伤风要是不治疗会死得很快,她却只残疾了那只伤脚。
从头至尾她跟陈语言都不通,临死前说的话陈多半也没听懂。
感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大概是因为弱智和为了生存杀人的拳手内心都很单纯吧,所以不说话也无所谓,还感到很幸福。
在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剧中几个人活得都很惨,为了活着不得不接受无法接受的,干自己不愿意干的。
生存当然是很重要的,我只有一个疑问,这样活着真的有意义吗?
导演想必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给出了貌似合理的安排。
陈作为天生的狗后来遇见爱人,因此为了活着而奋斗。
李作为人因受刺激变成了狗,又为了报仇而活下去。
二人的立场最后彻底转变,除了证明人性是及其脆弱的以外,也说明一个人的经历和环境影响都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情节设置方面很花了些心思,基本上没有陷入陈旧的套路中去,兵和贼区分也并不明显,只用他们作为人的角度来推动故事发展。
那么生存究竟是什么?
活着与否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为了活下去人可以干很多事,我向来觉得这并不值得。
但又为什么不去死?
说穿了就是“活”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是人与生俱来并且无法遏制的需求。
这个片子之所以与其他同类港片有所不同甚至显得有点儿内涵,只因它涉及了一个任凭人怎样思索也没有答案,却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那就是你为什么生存?
所幸剧中人没有说出任何与此有关的话,在对白设计上是比较聪明的。
而每当陈与李交锋时,背景音乐总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绝望的狗的咆哮。
我想那是被局限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困兽们最想发出的声音,你想如何生存与你能如何生存是永远相悖的问题,而我只要求自己客观地看待它。
大部分都是夜晚,或许出现过短暂的黎明,垃圾堆里长大的杀手,被父亲强女干的女儿,偏执和忧伤的警察…… ……挣扎在底线上的人们啊,你何时崩溃呢?
当看到智障女为陈冠希清洗伤口时,居然鼻头酸涩,不知不觉就掉泪了,唉,最近哭点实在太低了。
YZM前,不过认为陈冠希就一面目俊俏,格外具备风流资本,服装总是很潮,笑起来很坏的富家子弟而已,不曾听过他的歌,也很少看他的电影。
恰恰是在他沦为千夫所指的所谓道德败坏之人后,却开始关注起他的演艺成绩来,唉,我的切入点也堪称不同寻常了。
一袭西装,表情严肃,标准的英文,世人面前为自己犯下的荒唐事道歉,看着视频的我瞬间沦为花痴,只觉他帅到不行。
其实他又何须向世人道歉?
无论多么荒唐,大抵还算私人行为啊,这个国家就是这么奇怪,奶粉有毒城管暴政人祸不断,不见有多么真心的道歉,而一个演员的私生活放荡,所能衍生出来的罪恶却被无限度夸张。
卫道士的力量也未免太过强大,可惜火力集中,却描错方向。
好吧,我很不专心,总是瞎扯半天方才引入正题。
不过想想,做一个凡事一本正经,不得半点偏差的人,也甚是无趣。
这是一部颇好看的港片。
性格暴戾的警察,沉默阴郁的杀手,面目清秀的的智障女,冷酷的杀戮,司空常见的警匪勾结,父子情深而不得不反目,警察们间的兄弟情谊,杀手的真情闪烁,这么些常见因素杂糅,不免使电影某些情节因为过于熟悉而看起来显得颇矫情,但不妨碍我的喜欢。
也可能是因为陈冠希吧,嘿嘿。
在柬埔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从来不知情为何物,对于食物有无休止的渴望,餐厅中的他,阴郁沉默,言语不通,一言不发点了许多东西,看着这样的他,居然有点难过。
我一直神经兮兮地觉得这个角色的内心兴许最接近他本人呢,总是要的太多,总是不快乐,太想填报自己的欲望,结果得不偿失。
这样的杀手,让人怎么恨他?
至少,我做不到。
他打翻了那个色欲滔天的父亲,用戴着手铐的手帮智障女穿上裤子,阴郁的脸掠过少见的柔和,影片的基调开始变了,一向杀人不眨眼的他,却因为时常有孩子般笑容的智障女而内心温柔充盈,这,可以看成爱情的开始吧?
果然在彼此最尴尬最不利最无奈的情态下,男男女女更加容易相爱。
而且,是真的相爱。
他拿出地图,让她指路,她却傻傻地画上牵手的两个小人,笑得一脸天真。
他很无语,却无可奈何。
他和李灿森搏斗,处于劣势之际,她勇敢地救他,手法之生猛,让人感动。
他的脸上,有错愕。
我多么喜欢那样的表情。
她的脚被钉子扎破,流了许多血,她很虚弱。
他去翻垃圾桶,他喂她喝水,他抱着她凶巴巴地闯进医院,他凶狠地让医生救她。
语言不通根本不是障碍呢,他的心思,大家都明白。
因为喜欢他吧,居然正邪不分,我多么讨厌差点不顾智障女生死的警察呢,尽管他已经杀死了那么多警察。
情感天平华丽丽倾斜,当看到李灿森及另位警察为了引出她而如此粗暴地对待她时,已经内心愤恨。
待看到他终于击败警察,背起她离开时,多么希望电影就此结束,看上去,多么美好。
从此杀手有了温暖的家呢,他兴许可以洗手不干呢,而后他和她的孩子不复有如此阴暗的童年呢。
唉,生活总是败给想象,电影走向势必让脑残如我的人失望。
他带着她逃回柬埔寨,日子艰辛而温馨,他和她的孩子渐渐长大;李灿森不屈不挠追到,且沦为黑拳选手,一直期待着报仇雪恨。
为了赚钱为妻子做剖腹手术,他不得不复出,于是,和李灿森注定的相遇。
而同归于尽似乎也是命定的归宿。
最后的最后,他和他都死了,而他和她的孩子,清晰的啼哭,那就是希望吧?
生前彼此仇恨的两个人,就这样死在一起。
人生,多么像一出戏。
陈冠希温柔安慰智障女的一幕幕,格外温馨。
由此,我乐意相信那些甘愿受他摆布的女星们绝对不是有眼无珠之人。
只是彼时他太博爱,太好玩,无法给任何一个人真心。
呵呵,我就那么为他开脱呢。
至于李灿森的表演,因为走了号称好警察的父亲实则罪犯,儿子痛苦却不能言表,只好暴躁沉郁的路子,大抵落了俗套,总觉得他的表演过于用力,似乎可以收一点点,这样就会少掉许多表演的痕迹,看起来就要轻松许多吧?
好吧,我偏心,我固执地认为陈同学更加出彩。
诟病他除了把妹之外毫无所长的人,兴许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
其实,他是一个好演员。
假若就此彻底告别人才日渐稀疏的香港娱乐圈,也算损失了,呵呵。
You are my sunshine作为片尾插曲,简直好听到爆,会让人想起那些两情相悦的甜蜜时光,纠结的却是不得不面对这么惨烈的结局。
智障女的确是他的阳光吧,在他不曾享受过关爱的日子里,她的爱,照亮了他一直阴郁的整个世界。
写了好多,多么符合我日渐显性的唧歪本性。
人老珠黄可怕,更可怕的则是人老话多。
让上帝原谅我吧,阿门。
“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狗咬狗》因为这句话,所以电影的色彩灰得很凝重。
人物在昏沉的暗光或者逼仄的空间里游走。
很多特写,很多,多得让人有些窒息,仿佛会患上幽闭恐惧症。
剧情出乎意料地直接、凌厉,血腥味儿的暴力镜头从头到尾。
从头到尾我都皱着眉。
倒不是因为香港的电影终于开始了暴力史,也并非那些快狠准的镜头有多么具有强迫力。
我不耐的,或者说使我抑郁的,是故事的本身。
是导演想要通过一小时四十八分钟的胶片所传达的讯息。
是我这个不成文的文章之上的这句引语。
我痛恨这种解剖人性,试图揭露人生真相的作品。
把我们的希冀撕裂了,扯碎了,然后不动声色地扔在你面前,如同一堆破败的絮。
是的,我痛恨,但我依然仿佛热爱受虐一般地渴望看下去。
我看到了什么?
我想是痛苦。
山石一样多的痛苦垒在故事的背后,是巨大的无规则的阴影。
这样的阴影,进而投射到每一个角色的眼睛里,无论生者,亦或死者。
痛苦来自于生命的最初,来自于人生的颠沛流离,展转反复,来自于信与背叛,来自于亲与生疏,来自于人心间的无法靠近,来自于体味那些关于爱你的人与你爱的人的死亡。
痛苦使得我们愈发地伤,于是无法思考,无法平静,当连声音也发泄不了内心的愤懑,我们只有歇斯底里,疯癫痴狂,因此而选择了最原始的,抛弃掉社会、道德、人性的一切一切的束缚。
就象那些目光如恶狗,为了本能的生存欲望自小便肉搏不止的黑市拳手一般,终于完成悲剧的最后一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狗咬狗,人杀人,生命在欲望的支使下愈发低廉,人性在痛苦的背后愈发可悲。
我们看着电影里人物们在自己的和对方的痛苦里挣扎彷徨,厌恶之余,是否感到自己的痛苦,又何尝不可能在某一日膨胀延伸至这般,直到我们也变为狗,然后激烈地活着?
也许也许杀手的走投无路人为狗,警察的悲恨交织亦变狗,人性光辉的一面在严峻的社会环境之下楚楚可怜,岌岌可危,脆弱得不堪一击,于是一个又一个,生命们相继而去,一个又一个。
即使代表温情和良善的唯一一个女性主演的出现,似乎象征着影片黑色掩盖下的一缕微光,即使导演选择了在影片结尾,略带煽情地点缀了一笔新生儿的降生,由此点明生生不息的主旨,我们依旧不能以为电影还是温情脉脉了起来。
因为我们知道,那个婴孩也许就是另一只黑市里的狗。
痛苦不会停止,只要人生继续。
人性不会光明,只要生活继续。
而导演和演员们呢?
长相俊俏的EDISON许是为了转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一副脏兮兮、凶巴巴的尊容,剃了眉毛,肤色也贴近泥土色,吃着破瓷片里掉了地的稀饭,牺牲不是不大。
搞怪的璨森永远处于摄象机的上位,总是失真的凶狠表情之下掩藏着一颗心痛无助的心灵。
凌乱的头发和戏剧性的山羊胡,虽然是他一贯的外型路线,却因为之后的大转折而显出阴郁与悲怆的气质。
还有一班骨灰级御用配角警察叔叔,总是处于二线或三线的世界。
新人女演员因为剧情需要扮痴呆和被强暴,加上导演郑丹瑞本人的经历,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其实这是一群处于自身发展阵痛阶段的人们在以自己的痛苦去演绎更为惨烈的痛苦故事。
或许只有将自己的痛苦体味了之后,才能更好地揣摩他人的艰辛。
而这部在我看来讲述痛苦的电影除了在视觉上给予了我些许折磨,于内心深处总残留不适一二。
所以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是为此文。
①除了吴哥窟的剖腹产,其他都一般②彼时的陈冠希,晚上很黄,白天很暴力
宇宙最强冠希哥!
剖腹产子 太扯皮了 | with Ran
。太黑暗了!
不知所云,当年在工地跟一班施工一起看的
可以改名为:小强咬小强
很不错,暴力中透出的点点温情,才是动人~
没有看出太多的亮点或者让我惊讶的地方,导演用了一种独立电影的手法拍摄了一部警匪片,除了陈冠希和李灿森两男主的角色都比之前有颠覆性,从故事结构、立意上,没有太多特色,制作上各方面都比较粗糙,影响观感。
黑白无常、日夜颠倒、生死有命,虚情假意的后港片时代最后一场撼天动地的爱情。借由人物对镜头强势的占领,完成对目击者的审判。
陈冠希演的还挺好的。
做香港电影20年回顾,编辑部选一年一部代表作时有这部。当时我还没看过此片,凭感觉对这类犯罪片印象不好,怕只是单纯卖弄血腥、江湖情之类的东西。今天才看,发现竟然如此有风格,镜头和构图十分有张力,溢满角色的硬气跟狠劲。李灿森很突出,遗憾是结局不够有力,又回到港片的生存挣扎老主题上。
you are my sunshine。。。。。。。
看了这部片子就知道,冠希哥其实是有演技的。
为挑战道德观而用力过猛。导演以暗黑血腥破下限闻名于香港影坛,陈冠希的角色很有张力,但情节过于不科学,警察像傻逼一样端着枪不开非要走近前挨打,杀手被怎么打都打不死且枪法极准所向披靡咬死了所有警察。力捧的李灿森只会耍狠和惊呆,还不如陈老师面瘫有演技,果真看脸的世界。爱情戏太过唯美
用力过猛,角色反应都超出合理范围,只是可怜了小姑娘
故事简单极端,氛围阴郁压抑。倾斜构图、晃动镜头,影像透着不安、粗犷和惨烈的力量。只能远观的人物因为亲情与爱情的闪光让人有了认同的途径,然而美好只是短暂的微光,逃不过宿命魔掌。人们互相残杀,徒劳无获。剪辑不错,剪出了挣扎与苦痛。结尾的新生是看似光明的希望,配乐有功。
陈冠希最好的表演!
4.5吧
有些事只有疯狗和饿狗能做,恰巧有的人是饿疯了的狗,这样的人当然做事没章法,难以琢磨,于是为了和这种人对抗只能进入他的世界里,也做一条疯狗陈冠希这个角色太不讨喜了,他做事没底线,救那个女的,也仅仅是因为是同类,这样的同类依偎在一起,那么本质上就是互相连累。疯狗做都所有事情都缺乏正当性,而女主的所有苦难说白了也是疯狗间接造成的,做了那么多恶事,还想平安无事,做人不能既要又要吧。原本就恶俗的剧情,还要加一段更加恶俗的爱情片段,毫无疑问事多余的本片无限度加强疯狗这个角色,给人的观感非常糟糕,我多希望疯狗嫩个快点死,死得越惨越好,而且我没觉得陈冠希的演技有多好作为犯罪动作短板过于明显,单方面让缺乏正确性反派乱杀,没有让人爽到,加入充满违和感爱情,把本就淡泊的爽点稀释得更彻底
可惜了复仇者联盟没把这两男主请过去,第一次知道李灿森还是因为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