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怪,突然想了解神经病患者的世界。
不接触暴力的患者,那样或许不安全。
想和某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神经病患者聊聊天,他们活在自己的某个世界里,那里是海或是天空,他是鱼或是鸟,他活在那里,那里就会有他要的某种快乐。
不要歧视任何神经病患者,或许,你并没有他们快乐你对着想你汹涌而来的海浪大吼,啊,看,海浪多胆小,他们被你吓走了,不怕了是不是
看了《蓝色夏威夷》,张钧宁这个姑娘我真是相当的like啊!
台湾导演弄这种青春片总是有独到之处,不管是情节的编排,故事的设置,还是小细节的安排,都能表现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配角的定义,更是独树一帜,精彩万分,比如此片里的为了女朋友而当逃兵的徐昆河,海滩边侏儒而对当兵充满向往的小老板;更特别的是阿洲的老妈虽然只有简简单单一场戏,就让人过目不忘,实在是让人欢喜得要紧啊!
台湾青春片里的男主角都是木木的,傻傻的,安安静静;女主角则文静,甜美,不着一尘。
这样的组合只会让你对他们充满了祝福,没有任何的杂念。
几场戏处理得异常的舒服,一场是陈欣欣钓鱼,一场是阿洲将公车站牌抬着向前移动,我这个人没有暴露癖,细节还需要各位去慢慢体会;遗憾的是最后一场阿洲独自在精神病院的戏显得刻意了,有画蛇添足之憾。
这样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不残忍,但是温暖,好像是冬天里的一杯热牛奶,而且是不含三聚氰胺的那种。
这个电影其实已经看过很久了,也看了很多遍。
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电影里面的陈欣欣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决定在豆瓣上写上一段关于我少年时候的往事!
一切都随着如梦如幻的时光机回到那年初中吧!
那个时候的夏天就像电影里面的一样热,80年代的人都应该知道高考是什么情况,尤其对于条件普通的家庭。
周围的人评论一个孩子是不是一个有用的孩子基本上只参考这个孩子的考试分数值!
做了同样的一件坏事时如果你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会面带笑容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很聪明,机灵,可爱,这件事做错了,但是我们应该宽容他。
相反,如果很不巧,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成绩差的孩子,他们则会这么评价,这个孩子太顽劣了,应该打,这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受到认同的。
陈欣欣这个角色直击我心,我完全能感受到她面对高考的压力,一直忘不了他嘴里念念的:考了这么好的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你家里给你压力,周围的人给你压力,压力很大的,你知不知道?
与之相衬的却是兵营里哪样松懒的环境,这点也真是继承了国军吧!!
哈哈,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教科本上这样写的“在共国两战时期,我军(也就是共军)能战胜国民党军队的根本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中国内战的决定因素就是国民党军队太神奇了。
可是当我看到陈欣欣在海滩边拿着木棍在手上摆弄的时候,当阿洲把陈欣欣想像成英姿飒爽军演时,那个画面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面我的脑海开始映射出一个真实的女孩。
连她们的笑容都是哪样的相似,我本来写了很长一段关于本在人初中时期的一个女孩子,也是同学,写了很长,最终还是删除了。
细细想想,这是写影评呀!
说回电影吧未完待续。。。。。。。
知道這部戲是因為看到vcd推出,當時演員中只有楊祐寧比較熟悉;戲的名字跟藍色的盒子就有吸引到我。
直到最近接連看了張鈞甯的兩部劇,對這位氣質美女有點興趣,就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算是有着很典型的台灣國片的畫面、節奏(算是比較輕快,雖然戲裡不是在交待很長的時間)。
說着都很是本土的年輕文化:服兵役、讀書壓力大。
整個故事出演了兩個瘋子,好像意味着非常受壓的台灣年輕人。
戲中的結局呈現了兩個瘋子的相反結局,没有什麼衝突的地方,感覺像是没有特別要為這定是正面或負面。
創作的意念似乎不是想控訴這點,而是用一個比較輕鬆的調子呈現着現實中的青春。
觀眾在歡笑之間,也會意會到當中的訊息。
演員都表現得恰如其份,拋開私心,感覺張鈞甯也是比較搶的一位。
欣欣瘋得傻傻的,很像小朋友,惹人喜歡;人很好的洲也討人歡喜。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阿洲坐在那张靠窗的光线明亮的书桌前这么问着。
立春这天,我没听到海的声音,倒是听了不少喜庆的爆竹声。
就两者背后的意义来说,海的声音也可以等同于爆竹声了。
OK,推荐下今天看的电影《梦游夏威夷》。
台湾的青春片始终是与夏天分不开啊,从很久以前跟着看的《吐司男之吻》,那个“奇奇怪怪”的夏天,还有《蓝色大门》,《晴天娃娃》,貌似哪个都脱不了“夏天”的俗。
夏天。
萌动。
青春。
枝桠。
笑声。
阳光。
阴影。
这些元素就可以构成一部低成本又叫好的青春文艺片了,也许俗,不过我喜欢夏天。
夏天的阳光明媚,夏天的海滩蓝蓝,夏天的少年少女懒懒散散悠悠闲闲。
青春总是挥霍不完的。
阿洲。
属于阳光的热念少年。
又是杨佑宁啊,平民王子,光是因为他就可以让我安静并且完整的看完这部电影了,哈哈。
他,陈柏霖,范植伟。
他们演出的电影都是必看的哦。
三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相似的气质,反正很吸引我啦。
杨佑宁和范植伟06年合作的电视剧《圣陵的星光》我也有看,里面还有李康宜,剧情不错哦,又是我一贯喜欢的慢进度"无剧情","无剧情"中的有概念啦。
SO,继续回到阿洲和梦游夏威夷。
奇怪这部电影干吗要叫这个名字的。
除了拍摄地有一半是在海边,还有杨佑宁穿的T-shirt上写着“HAWAIYI”,貌似这部电影就和夏威夷没关系了吧。
阿洲,爱喝果汁牛奶,可以跑很远去帮女孩买卫生棉,好友把MM的时候可以安静的发呆等待,执着于小学时的一点点萌动,被人打了还会帮人家说话,只要是女孩递来的食物就算是沙子和叶子也照吃不误。
憨憨,单纯,黝黑,善良,温和,俊朗。
这就是阿洲。
多好多可爱的性格^^。
好了,我承认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boy。
其实是一部青春的电影,主角都很年轻,又阳光. 似乎又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只是似乎在影片里,只有欣欣和昆河有梦想.在别人看来不正常的人,可是他们活得最简单,拥有最简单而执卓的梦想. 欣欣要考上大学,昆河要制作烟火,挽回自己的女友. 还有那个小店老板,想要女人,想做海军陆战队员. 那个连长,想要升官,早日退伍 而阿洲和小鬼,他们呢...退伍后,一个安安份份,连女友都没有,一个到处乱玩被人骗钱...都没有什么梦想. 3个人在花莲玩的很开心,什么都不用担心,可以不用鞋子,可以露天而睡,可以扔下行李,饿了就烤鱼吃...只是后来... 当阿洲和小鬼呆呆地对做在沙滩上,欣说,胖子跟女朋友走了..原来最开心的是欣,因为她最单纯简单,最美好... 在最后,小鬼受伤了,他唯一得意的好象就是会把MM,可是他连栽两次... 而阿洲,我相信他会活得很幸福,因为他的内心最美好... 当昆河的烟花被点燃,绽放最美,最惊人的美丽时,当看到昆河女朋友真的出现时...原来昆河说的都是真的,他是最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只是大家都不相信他,误解他,看不起他...昆河的死就是因为这些人的自以为是.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原来昆河是对的,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欣欣也是对的,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她而已... 结尾,欣好多了,被爸爸带回家了,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预兆吧~ 最后那个男病人说的话,让我觉得好讽刺哦~ 像阿洲那样心存美好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吧.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些什么?
是不是他们留下些什么就会变成怎样的大人?
片尾,阿洲带着欣像小时侯一样,深呼吸...啊... 阿洲的记忆里只有欣吧(还有水果牛奶)~于是他一直像小时侯欣对他好一样,对待欣,把现在的她当成小朋友.哄她吃药,在她身边保护她,帮助她,跳到水里拌鱼给她钓,保护她不让她见到"死亡"...好象把她当妹妹,或者是女儿... 梦游夏威夷,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他们3个都长大了. 我想小鬼受了打击也不会乱玩了...欣欣在一点点变好...阿洲依然是个美好的孩子... PS:只是,我假设,昆河如果没被打死,他的女朋友看到这么美的烟花会回心转意吗?
可是他怎么不会被打死呢?
他出逃了,而且带枪了,并且他们认为他神经不正常.对待这样的"定时炸弹",当然是一有反抗就...消灭,不留后患,不给自己添麻烦... 那昆河的命运是他注定的咯~~ 还好,我觉得这个结尾至少是给人希望的...
《梦游夏威夷》,一部温暖的青春片。
几乎都是新人,除了杨佑宁。
(之前看过他的《十七岁的天空》,据说拿了当年金马奖最佳新人。
记得在《孼子》中也有很小的戏份。
第一印象是像极了若干年前扮演杨过时候的古天乐,但是演戏的功力比那个年纪的古要天才很多!
一直觉得他是个很淡然的新人,不如香港的那些新人如此锋芒毕露。
杨的发展轨迹折射了这些年台湾整个电影圈给人的感觉,挣扎在艺术电影的边缘,份额与影响在华语影坛的地位急转直下。
)故事就是讲杨扮演的阿洲因为一个梦去找寻儿时的同学欣欣,一个当时班里他一直瞩目的女孩,一个拉着一手好琴的女孩,一个在他拔牙时帮他消除恐惧的女孩,一个把自己的牛奶天天让给他喝的女孩,一个在他回忆中全是温暖和美好的女孩。
女孩找到了,可是因为联考的压力精神分裂,于是阿洲带着她逃出了疯人院,来到了花莲美丽的海滩边,其中穿插的阿洲的好友小鬼和作槟榔西施的女友小苹果,以及服兵役至精神崩溃的逃兵昆河的故事。
花莲的美丽海滩那一刻如同鲁滨逊的孤岛,短暂的庇护着他们。
女孩信任和依赖着阿洲,阿洲也幸福地在这个世界中保护着他的公主...温馨的电影让我回想到小学时候的那个她。
她也许是我最早的好友,亦或是记忆中最早的好友吧。
比认识Bonbon的时间还要久。
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吃午饭,周末一起写作业,玩游戏。
后来她转学去了我们那最好的小学,我也转学了,虽然学校离的很近,家也只隔着一条马路,但却渐渐疏远了。
后来知道她进了我们那最好的初中,高中,考上了上海最好的大学。
最近我们又联系上了,偶尔在上班路上遇见,淡然的聊上几句,知道她的工作也很体面,收入也很不错。
可是我们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也许那种亲密无间只属于那样纯真的年代,再要体味,只能去电影中慢慢回味,慢慢梦游了吧...
在你的生命中,会不会突然想起一个人?
然后就没来由的、有强烈的欲望想找到他呢?
恩,我想肯定有吧.结果呢?
你去找了吗?
行动了吗?
恩,我想肯定没有.生命中多少遗憾啊,这些遗憾有多少是自己的无能为力,又有多少是是自己造成的呢?
对啊,这就是一个梦,关于青春的纯纯的梦.希望渐渐长大的我们不要失去做梦的能力.至少梦醒后,你会知道自己曾经听过大海的声音.
常常会迷恋一些地名,两个字的,三个字的,或是六七八。
由此,不管是叫做<迷失。
鼓浪屿>的书,还是一首<飞往札幌的班机>或是那部<池袋西口公园>,都赠我幻想。
想过要去很多地方,却终日在方圆几十公里内徘徊。
京都的樱花,小樽的雪,冲绳的星型沙,希腊的纯白与蔚蓝,布拉格的广场,威尼斯的河,仿佛都遥不可及。
于是继续,看着关于这些名字的书,关于这些名字的电影。
这一次,我在梦游夏威夷。
这些绝谈不上知名的演员,最本色最清新。
这样的电影,昏昏欲睡会有,感动到哭也会有,想掀桌子大骂进度怎么这么慢也会有。
却仍能坚持着,耐心着,为如此自然真实的影片鼓掌,落幕之后留下的,比呈现的更多。
像睡前妈妈讲的故事,细碎,轻声。
如同没有修饰。
发现台湾成长电影与日本片风格趋于一致。
海浪,夏天,少年,必备元素。
缓慢,不管台词或是镜头。
安静,不管演员或是风景。
年轻,无奈,有时残酷,有时明媚,其实他们都含混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吧。
海仍是台湾的海,夏威夷在哪里?不过是两个服兵役的台北少年,一场退役前的holiday dreaming。
阿洲,沉闷而憨厚;小鬼,挥霍而嬉闹。
他们瘦而黝黑,唱着兵营里的歌,翻着兵营里的墙。
印着HAWAII的T恤,短裤,烈日下的单车,名为小苹果的槟榔妹,神智不清的小学同学欣欣,持枪逃走的昆河。
梦见小学同学死去的阿洲,带着某种预示与寻找逃兵的任务,离开了兵营。
两个少年,把这最后几日当作一次旅途。
小鬼依旧玩笑,花招,把妹。
阿洲找到小学时的资优生欣欣,却是在精神病院。
预想的一切偏离了轨道。
童年回忆里,分给自己牛奶喝的小女孩,拉着二胡的小女孩,拔牙时教自己大声喊的小女孩,在多年后,成为思维还停留在联考之前叫嚷着"你知不知道现在大学多么难考""每个人都等着看你笑话"的病人。
然后,三个人开始一场没有目的与方向的旅途。
被有妄想症的逃兵昆河绑架,锁在充斥火药的房间。
逃出来后,却又折回救出误以为水深呼叫救命的昆河这是令人会心一笑的一段老实的昆河,为学长烤鱼,自己拿了最小的一只;胖胖的昆河,拿着杂志上女友的照片,却没有人相信;执念的昆河,一心一意在房间里自制着烟火,在赶去为进入娱乐圈的女友放最后一夜烟火时被击毙。
这是令人唏嘘的一段。
他没有妄想症,他也没有说谎,他也不是逃兵.这场烟火,不太美不太壮烈,却是真心的见证。
也许欣欣是幸福的,单纯,幼稚,傻气,被现实的压力折磨崩溃之后,神智不清也是一种解放。
欣欣最后离开了医院,阿洲握着牛奶,递一瓶给对桌的病人- 你听见大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吧。
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没有人是疯子又或许所有人都是。
青春就是一场梦游不要被打扰最好。
看《梦游夏威夷》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刚好做了一个梦。
梦见小学同学,一路上和我微笑谈天,好像这么些年的岁月都没有失去。
在电影里,扬佑宁梦见小学女同学陈欣欣在海滩上死去,醒来后一路寻找。
我们都以为失去联络的同学们,不过是在城市的另一端安好地生活着,却没有想过生老病死际遇高低会在我们年轻的生命里上演。
杨佑宁以为陈欣欣继承父业,在医院好好地当护士,到了医院才发现她已然是一位精神病人。
因为大学联考落榜。
这样的诧异,震动了屏幕下的我。
台湾的青春电影是拍得越来越好了,跟随着《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之后出来的《梦游夏威夷》无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表达青春的视角。
美好的青春其实也残酷,再善良的人身上也不能幸免生活的重担。
年轻的我们,该如何去捍卫我们的青春不受伤害?
如何去捍卫我们的梦想不致破碎?
温柔敦厚的杨佑宁,继续扮演着平民王子的角色。
看着他黝黑却又俊秀的脸庞,多么希望,我那小学的朋友,你现在一切也安好。
你还好吗?
最近在忙什么?
如果有事,如果你也梦见我,请找我。
希望你找我的时候,不要像我找你那么艰难。
梦游只是孤单扭曲以后彻底自我解脱,并不需要现实的线索,像无障碍驰行在偌大停机坪上的野兽,野得没有人能管住我~~
台湾青春片
豆娘标记的这部片子的类型竟然是喜剧==
没看懂……没啥意思……
青春的轮廓在挣脱 逃避 追逐 做梦 一腔孤勇中 变得格外清晰。看完后总有种说不上来的伤感和遗憾。
可能当年看,会比较喜欢。不过在台湾小清新泛滥的年代,这部影片也没有脱颖而出。
每次都需要影评我才能稍微理解它想表达什么
Yoyo真的很帅很可爱很阳光。在晴朗湛蓝的天空下,你的微笑很耀眼刺目!
杨佑宁,张钧甯,我都爱~~~每个人都有一个神经病住在身体里~ @2009-11-23 23:12:49
我也常常在梦里 游夏威夷
——“你,听到海的声音了吗?” ——“你神经病啊?”。。。深呼吸,然后大声喊出来。。。。夜里做的白日梦。
“你有没有听到海的声音。”“且,你神经病哦。”
我突然就向往得个失心疯,可以旁若无人理直气壮的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没有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的感觉好。
老实温柔的杨佑宁,热情少根筋的小鬼,精神不太正常的张钧甯,完成了一次夏威夷的旅行。话说,张钧甯真是演啥啥不像,永远都是在做她自己。而那个猥琐胖子出现的地方,总会有很多笑点啊~
有眼泪和感叹 却没有悲伤或负担。
是个很闷的片子,我唯一喜欢的就是结尾处对海浪喊叫的部分。
一部我没有耐性看完的电影 评个差不算过吧
文艺得有点看不懂想表达什么
昏暗的画面白白浪费了文艺的名字。闷。闷。闷。多么纯正的台湾青春片。不对,拍的都不属于台湾青春片了,是只属于导演的青春写照嘛,有够小众。不懂不懂,导演你的胡编乱造瞎梦游,想让我逃走。不过,已然有&lt;犀利人妻&gt;和&lt;小资女孩向前冲&gt;加身的徐导,也许是时候搭着台湾片崛起的春风重新追寻电影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