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有种想笑的感觉,不是笑故事,而是笑导演,甚至觉得他是有意在恶搞,存心要形成一种倒霉的局面。
两对夫妇(姑且称为甲男甲女和乙男乙女)因为一场车祸而成为倒霉的人。
甲女和乙男是大学时一个俱乐部的,虽然结了婚,但是还是跑出来偷情,结果因为酒后驾驶,撞上了一辆卡车,双双住进了医院——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来到医院探望亲人,却无意中各自发现自己的爱人有了外遇,还对自己撒了谎,这两人同时戴上了绿帽子——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两人在互相照顾的亲人的时候,渐渐产生感情,最后上了床,于是又分别给他们配偶戴上绿帽子——病人倒霉吧,被车撞了还要戴绿帽子!
就在甲男和乙女渐入佳境的时候,医院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消息:甲女醒了,乙男挂了,甲男和乙女又要分开——倒霉吧!
而且乙女的老公还挂了!
甲男的老婆甲女听说乙男挂了以后,痛哭一场,甲男还得故作镇静——倒霉吧!
甲男和乙女最终要分开,而甲男要照顾老婆,乙女则要筹办丈夫的丧礼,两人见面还得按世俗的礼仪来——倒霉吧!
其实这都不是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那个货车司机,好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的司机,却被两个既不遵守世俗规则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偷情者给撞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的也不知道谁养活,你说倒不倒霉?
两天,看四部电影,均是亚洲影片:《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外出》。
自然,前三部来自导演岩井俊二;最后一部是许秦豪的作品。
都是觉得不错的作品,所以想放在一起写是件很难的事情。
怎么给他们做个类似于总结的话呢?
下午,看了半部《纳尼亚传奇》,忽然有所觉悟。
那四部影片都是亚洲电影,具体说来是日韩导演的作品。
所以,他们的确可以放在一起来说一说。
与那些美国大片相比,他们的故事里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你似乎可以知道他们各自会有几种结果,但你不确定导演会为他们安排哪一种;而在看那些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大片时,你毫无担心可言,因为蜘蛛侠永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而在纳尼亚的几个孩子总会战胜邪恶的白女巫,救出他们的兄弟,虽然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片子。
而与那些欧洲文艺片相比呢,这四部亚洲电影没那么晦涩,没有太追求拍摄的手法与效果,也没有要让人交出大把眼泪的意思。
看这四部片时,我的眼泪总是流下一两滴后又会笑一下,我想这就是亚洲人之间的默契与熟稔吧。
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生存在不同领土的人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等社会评判尺度也会相应地刻上自己的烙印。
自然,我无法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探讨,这毕竟超出我所及能力的范围。
但我想就这四部片说一说亚洲人的性格中的绝望与热情。
总体说来,亚洲人是很悲观的,他们的绝望通常表现在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比如《外出》里男女主人公发现各自的伴侣有外遇的时候,他们会反复问自己做错了什么,那种对自己的不确定与怀疑来自于他们性格里的悲观成分,似乎幸福于自己而言永远是短暂的,他们想对背叛他们的人质问,但当他们也有了类似于外遇的经历后,便不再追问,似乎这就扯平了。
他们无疑惧怕再被卷入这恶俗难堪的境地,他们从不觉得他们会得到赞同,所以只能顺从着世间常道一步步走下去,那是一种绝望的姿态,这绝望来自于他们对待生命的悲观,他们总觉得该是人负我,我负人则是大逆不道、不得好死。
但《外出》很巧妙地给了我们双重的选择,就是影片的结尾处男主人公架着车,旁边的女人问:“我们这是去哪?
”男人说:“你想去哪?
”导演没有给女人镜头,凭声音我们也无法断定女人是谁?
那么你觉得她是谁呢?
这当然像一个心理测验题一样,他可以反映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性格。
还得提及的是,我很喜欢《外出》里的一些光影的效果,常常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从玻璃、镜子这些反射体上呈现的影象,很轻很淡并且颜色奇妙,怎么形容似乎都是难以言传的。
关于热情,这似乎很难讲是一种性格,这似乎只是一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短暂表现。
只是我觉得亚洲人的热情是与众不同的。
岩井俊二影片的个人特色不用多说,都是关于青春的表白与思考,而里面也不乏可以用来说关于“热情”的话题。
亚洲人的热情与环境有关,我们会为一场下不停的雨而内心郁结,会为一两个跟着你要钱的小孩而憎恶黑暗社会,仔细想想:我们会在一个毫无变化的环境里突然有热情的冲动吗?
我们大概都是麻木的,需要外界对我们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
岩井俊二当然深谙此道,他让榆野和山崎在倾盆大雨里大胆说出心存很久的话(《四月物语》),他让alice在没有舞鞋没有音乐的坚硬地板上翩翩起舞(《花与爱丽丝》),他让津田在一个风筝飞舞的日子里把自己也化身成一只风筝让灵魂永远地飘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们总是感到压抑,而压抑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可我们却习惯性的冷冰冰,于是在一个适当的场合,我们会把我们惊人的热情表现出来,这种热情有时近乎可怕。
关于绝望与热情,关于这四部电影,我浅尝辄止地说了两句,只是很自我的表达。
片中有許多場景相當深刻,不是透過言語,而是透過動作與畫面轉達男女主角的心境。
儘管是錯綜複雜多重感受,可是刻劃得很傳神。
不把奔放的情緒拿來亂用,不會讓人覺得太油或太噁心。
即使有激情戲,卻很自然。
把〝偷情」拍得樸素唯美,讓已婚男人遇到已婚女人像是初戀般,重啟一場純真又生澀的愛情故事。
結局只用聲音呈現,讓人有無限想像空間...(男主角說喜歡冬天,女主角說喜歡春天,女主角雖然也喜歡〝雪〞,可是春天不會下雪,但為了調合兩方的〝歧見〞,男主角笑笑說了「春天應該下雪」,女主角笑笑回答「有可能嗎?
」結局是下起四月雪,春天都下雪了,之後就不用說明那個意義了吧...)
故事开始还是蛮有意思的。
打工狗的老公,听到妻子出车祸了,巴巴的往医院赶。
赶到现场,发现还有一女的在手术室外面等。
车祸现场,自家的妻子和别人家的老公在一起,这种酸爽,好玩吧。
那一对逍遥快活后昏迷不醒,剩下的烂摊子得有人收拾啊。
清点俩人的物品,有一个没拆的套套,哎呀,还好,事情还没干成,彼此的婚姻还有救。
但是,一个套套实在说明不了问题,人家用掉的套套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呢。
而女主拿到的相机,更加的刺激。
这个相机不是她老公的,奇妙的是,男主也不知道这个相机是他老婆的。
这个相机啊,真是藏了太多的秘密。
男主回家也郁闷啊,翻看老婆的手机,哎,还设了密码。
四位的数字密码,男主秉着10*10*10*10的手速,加上一点社工学,终于成功破解了密码。
可是,所谓的真相,何必巴巴的去找呢,找到了,无非是自寻烦恼而已。
说实话,男主当场流了鼻血,差点以为男主撑不到结局了。
因为这件事儿,男主和女主就这样经常见面,不发生点什么,实在对不起观众,而且,甚至还有点期待,彼此能发生点什么,因为,那一对狗男女,干的事儿不是一般的缺德。
他们,先交换了一下彼此另一半的手机,这些撩拨的短消息啊,让人看得面红耳赤,毕竟,男主和女主都是纯情系来着。
然后,男主也顺便参观了一下那台充满了秘密的相机。
回到病床,男主说了此生最恨的话。
但也只是发发牢骚,该有的照顾,男主一点也没落下。
故事里头,那个经常出现的男人,是男主的老爸还是男主的岳父,也没看太明白,但事态发展到这种地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应该知道。
但,这个“父亲”,始终没有任何的表态,如果是男主的老爸,那无可厚非,如果是男主的岳父,这就有意思了。
接下来,男主和女主还得到车祸中丧生的事主家道歉。
两个无辜的受害者,还得替“始作俑者”承担事主家的愤怒,这到底是招谁惹谁了。
郁闷的彼此,此时已经压抑到了极限。
女主终于说“我们之间是不是应该有点什么”。
用来报复一下他们做的那些。
说实话,从来没有一段“婚外恋”会让人这么激动的呼吁“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可是,他们并没有。
当女主羞羞的送了男主一盆绿植,这满满的都是纯爱。
好像也没有那一段“婚外恋”会让人如此捉急的期待,男主和女主赶紧直奔主题。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男女主终于在一起了,这一对,是如此般配,在一起,实在是太对了。
可是,医院传来消息,男主的老婆醒了。
可惜,医院传来消息,女主的老公挂了。
男主回到了老婆身边,女主选择了远走他乡。
这结局,真让人糟心。
所幸的是,故事最后,男主终于开起了他的车,宁愿相信,他是去寻找他的幸福,而不是被困在那段糟糕的人生里。
《外出》这部片子跟电影《花样年华》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两部电影有着极为相同的叙述模式,即男女主角的活动都是通过另外两个模糊的人物展开的,不同之处在于《花样年华》中男女主的沟通更偏向心灵层面,或者说精神层面,并且电影的画面更富于艺术性,无论是电影通过女主服装色彩的呈现,还是电影中的其他声色呈现,甚至是最后两个人耳语之地的建筑,这些都让这部电影极具艺术感。
当然电影中也有生活层面的呈现,女主常常提着保温桶去买夜宵以及两个人一起吃饭,这算是电影中比较生活的一面了,但是呈现远远不及电影的艺术性。
《外出》中则是非常具象化的日常生活,男女主一起喝酒、吃饭,做爱,这一切真实可感。
影片沉闷、压抑、画面灰暗,让人想起中年人的婚姻,那么无力那么乏味,却要努力维持。
现实中结婚的场景往往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让人目眩,这个场景不正像仁秀的工作吗?
他是舞台灯光指导师,咋听这份职业的人感觉很酷炫,指导灯光,与舞台为伴。
在他跟女主介绍自己的工作时,他说了一句类似这样的话,舞台灯光指导师开场似乎很酷炫,但之后有无穷无尽的琐碎。
确实,我们在影片结尾看到了一场完整的舞台表演,从开始到结束,开始很酷炫,人潮涌动,灯光迷离,结束的时候,满地凌乱,只剩下颓败的舞台和几个收拾残局的工作人员。
仁秀对自己的职业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从这个人物的性格来看,他并不是耽于声色的男人,他很务实并低调。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和他其实是完全相反的一类人,她一定是那种追求刺激并没有认清生活真相的人,从她大学时参加音乐团的表演,到后来出轨并拍下性爱视频来看,这种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爱寻求刺激的那一类人。
可想而知,这样两类人在一起,一同经历着婚姻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婚姻是正式的,是与责任相关的,但是仁秀的妻子并没有诸如此类的意识,这种试图在婚后追求生活的刺激的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女主的丈夫死亡,仁秀的妻子,我想她的内心多多少少也是会有悔恨的,车祸不是俗世里说的报应,我觉得更像是两个婚姻中的人在冲破围城的路途中所遭遇的,当然,这样的遭遇是致命的。
也许,试图寻求新鲜感,试图冲破围城的两个人本身也并不知道他们自己会遭遇什么,比如这场车祸。
然而女主和男主却刚刚好是同一类人,至此,我们又要提到婚姻的盲目性。
在恋爱结婚初期,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
男主的妻子因自己的职业身份和他结婚,然而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沉静的人,很明显,他给不了妻子激情。
女主则是现在的家庭主妇,以前的乖乖女,丈夫是父亲安排的,大学毕业就结婚,一切顺理成章。
这样的女孩子注定也无法给婚姻给男人带来激情,从他丈夫的出轨来看,那名男子注定也不是能够安于平凡琐碎生活的人,而仁秀是。
当女主对仁秀说自己的职业是家庭主妇时,他说那很不容易,看到这里我很动容,他们是一类人,都深谙生活的真相不过是平凡琐碎的日常,这样的日常甚至有些寡淡,如此相同的人没有在一起。
现实中有一些择偶观,我们到底是要找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不同的人呢?
答案是没有的,这里面又有一点命运的无常在里面,有些东西,我们似乎无法把控,全靠个人际遇,比如爱情,比如婚姻。
其实整部影片最终还是为了凸显男女主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毕竟他们俩才是镜头的持续占有者。
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最后成为无比亲密的恋人,前面整部影片都比较沉闷,包括男女主的面部表情都让人觉得压抑,后面俩人一起经历过被死者家人暴打、一起喝酒吃饭,这才敞开心扉增进了关系,并不久就在一起了。
我想他们之间是有爱的,并不只是他们以为的复仇或者报复,因为他们实在太像了。
从男主理解家庭主妇的难处时,当男主笨拙地为女主削苹果,女主顺其自然地接过来时,当男主挽起女主散在耳边地头发时,当男主岳父来找他,他将女主藏到卫生间又回来拥抱她安慰她时,我想这些都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与爱。
然而此种情景中的爱情让人感觉虚幻与不现实,毕竟他们都是对生活有着清醒认知的人。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然而却没有征兆地下起雪来,他们曾经讨论过各自喜欢的季节,女主说她喜欢春天也喜欢雪,男主说那只有在春天的时候下雪吧!
春天的时候会下雪吗?
这是一个概率极低的事件,大概是不可能的是。
影片最后还是给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下起雪来。
两个人最后驾着一辆车像风雪中驶去,前面白茫茫一片。
我想影片的结局无非是要告诉人们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比如不会一直春暖花开,也许某些时刻就会有一场风雪来临,但是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凡事有好有坏,虽然男女主在此之前都面对了失败的婚姻,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心安的人。
生活就是如此,由点点滴滴的平凡琐碎组成,有些人始终不能认清真相,便渴望平凡生活的另一面——刺激,但与此同时,追求刺激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另一类人,在深谙生活的真谛之后,在明白生活的冗长与琐碎之后,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去爱去生活,很明显,后者明显更成熟更理性,也是我们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时该有的样子。
当车子驶向白雪皑皑的前方时,我想两个人都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婚姻里只有向前冲的勇气又不够,又必须要有甘于平凡的心,如是,才是理想的状态。
许秦豪导演的两部电影---<八月照相馆>和<春逝>,虽然风格一脉相成,但在我看来却"爱憎分明".前一部已看过不下10遍,楞是没看出到底好在哪里.可偏偏周围所有人都对此片情有独钟,因此至今不敢妄加诋毁.而<春逝>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每次看都会流泪.由于这样的原因,一直在期待许秦豪的第三部影片,好让自己对这个导演有更清晰的认识,起码以后见了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导演的作品大部分我都喜欢/不喜欢."说实在的,<外出>的男女主角,我都不太喜欢.好在电影并不长,可以让我有足够的忍耐力.还是导演一贯的清淡风格,人物动作缓慢,语言也比较少,甚至没有什么情节起伏,不过,还算不上沉闷,尤其是中间有两段床戏.看到影片结束,喜好程度处在前两部电影之间,不喜欢也不讨厌.这就很不错.唯一不满的是它的剪辑,总是很突兀
恬静的开始,恬静的结尾。
所谓的复仇只是他们相遇的借口。
韩国电影的慢节奏,素雅已不失为一种特色。
是让人慢慢的在伤感之中,感受到心灵的愈合。
一切似乎波澜不惊,不如俗气电影中,听到丈夫死了这等噩耗时,就来个当当当!!
的配乐。
这波澜不惊很平淡,更冷眼。
但是也只有这冷眼才能映射出其中韵味
整出电影,以极和缓的节奏进行,即使有波澜,也不见起伏.最后一个场景里,只有对话,没有看到人.这样的结局比较含蓄委婉.不过我深信,那个女声,是孙艺珍.只是电影结尾处的那一场雪,它完美的意境让我格外震撼.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起的时候,缓缓的琴声亦随之响起.细细的雪落在男主角头发上衣服上,伴着周围满地的碎红.这样的场景不能不让我想起所谓的红白喜事,只是其中是喜是悲,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味.看到4月的那场雪,他们都寓意深刻望向远方.女主角眼神很到位地复杂,表达情绪混乱.一下勾起所有的思念回忆无奈与忧伤.在裴勇俊仰头一个深沉的叹息之后,切换镜头到几盏灯.那时的我是不是听见了电话的拨号声?于是春天花会开,虽然杂拌风雪,依然不阻这个季节的到来.忽然想起苏东坡先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说.象极了最后的那场雪的意境:我们不看月亮,那好,我们看同一场雪.两个相爱的人纵使不能在一处,却依然是有某种东西可以牵连的吧?一张纸,一盆花,还是一场雪.人生无常,很多事情无法强求,只有退一步想了.即使不能在一起,只要彼此健康、安好.纵使隔万水千山,只要能在下雪时一同复杂一同忧伤,并且想起互相.也算得到安慰了.只是可惜了,那忧郁的琴声,那忧郁的人."春分过后的季节里 不停地下起鹅毛大雪开始奔向春天的太白山脉 重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大关岭下初开的梅花也被深埋在雪中"白茫茫的世界里,零星的路灯."我们这是去哪儿?""你想去哪儿?"
老天,请替我包办一场爱情看《外出》春天会下雪吗?
又不是《窦娥冤》出现神祇的奇迹,所以,谈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爱情时,可以许一些类似的浪漫语言。
《外出》的女主角喜欢春季,男主角喜欢有雪的冬季,所以裴勇俊说,那么就来一场春雪吧。
春天会下雪吗?
两个各有婚姻的男女,彼此遇到了,说一些轻松的话,何必过于较真儿。
裴勇俊与孙艺珍,两人因为一件车祸,相遇了。
车祸的受害人分别是他们的妻与夫。
许多证据表明,他们的配偶早已出轨。
无辜的妻子与丈夫不得不在名份上及感情上代受一切后果的折磨,却无法诘问车祸与婚外恋的肇事者他们幸福地昏迷不醒着。
被至亲背叛,是天塌下来的孤独与无助。
那么,让我们期盼,被背叛的妻子与丈夫,也来一段暖昧的婚外情吧。
以毒攻毒也罢,报复也罢,两人之间的碰撞,至少是一种相互的搀依与温暖,暖彻最难熬过的那一段时光。
在这类似的期盼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听起来,“哦韩国版的《花样年华》”。
我坐下来刚看清楚每个人是什么,就忍不住在安静的电影院里对朋友发表我的观点。
我又不是《京华时报》的记者,没有版面可以抒发同样的发现,只好在电影院里小声喧哗一下了。
男女主角之间,从开头相互取暖,到彼此的互相留恋。
在现代社会,谁会相信来去倏忽的一时兴起;而在道德的层面,不伦之恋也不能希冀有结果。
于情于理,都无挂碍,轻飘飘。
命运与人生以巨大的惯性前行,裴勇俊的妻子逐渐康复,孙艺珍的丈夫去逝。
裴家夫妇双双把汉城还;这边,新寡的少妇全身缟素,借悲凉的眼神,看来吊唁亡人的裴勇俊。
绵长舒缓的情节中,像一次一次无声的连当事人都不知道的单人对话。
孙艺珍一人在窗外,看到裴勇俊耐心地喂妻子进食;而裴勇俊独自在窗外,看到孙艺珍趴在丈夫病床前,静静沉睡;只有裴勇俊知道,自己的妻子为另一个男人的死亡的痛心抽泣。
把不伦的偷情,写成是纯真的爱情,过渡的自然,与令人信服的铺垫,比如男女两场床戏,第一场的迟疑与犹豫压抑,第二场则充满了激情与缱绻。
虽说因为床戏与婚外恋倾向,《外出》被列为“三级片”,其实是一部健康向上,温暖明亮的故事,因为如英文名片“April Snow”点明。
背叛家庭的那一对男女,各自都得到了报应。
一个死了;另一个失去了两个男人的爱情。
而被伤害的,终于得到了表达“想去哪儿”愿望并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剧终的台词,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看起来多么像一个奇迹。
在纷纷无数偷情的尘世中,开出一朵爱情的花儿,如同一年后,神赐的四月雪。
如果没有这个老天的旨意,男女主角相遇后的永别,变成了《廊桥遗梦》式故事。
世人混沌的感情,自己是最不清楚自己的心。
只有无望地寄托在真情可以感天地,让天地来一场雪,包办我们的爱情。
四月天的雪,让人们脸上绽放的喜悦泄露出顺从命运的轻松。
春天也可以飘雪,偶偶时不抱希望的话语,也可以成真。
又,韩语对白,繁体中文与英文字幕。
字幕:迈克。
花絮:1. 裴勇俊是我好朋友的偶像。
今天第一次看到,觉得十分动人,以后我附合她的追星。
而于我自己来说,原来竟像一个我熟悉的人。
2. 男女主角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我的朋友说两人终没在一起。
我说在一起。
他说没有写啊。
我说用得着写吗,都安排了一场奇迹,不是为他们俩铺垫的理由吗?
3. 选片子的时候,无甚可选,只有《外出》。
刚选了座位,我就后悔。
因为我发现韩语对白我听不懂,宁可看好莱坞大片。
售票员说,有中文字幕。
我说我不愿意看字幕啊。
无法改了,只好看这部片子。
仔细看字幕,中英文字幕,有时会看到:“未必/not really”“吉人自有天相。
She will be fine.”觉得有种轻淡的精致与帖切。
想,唉,只是个电影字幕哦。
4. 我喜孜孜地坐在那里,看爱情的胜利(哪怕是迷信的胜利),不肯动。
看最后收尾,字幕上写着“字幕:迈克”。
当时尖叫。
我总是崇友人之崇以及自己之所崇。
我的朋友喜欢迈克很多年。
我也因此看了些他的东西。
他说曾被要求给一部法语片配字幕,他本觉得有些勉强。
但后来看全剧就七句对白,欣喜接受。
找来这部片子来看完全是因为里边有孙艺珍。
其实剧情很一般,看了以后整个印象最深的场景到现在就只剩下几处了。
孙艺珍和裴勇俊饰演的男女主角一起去慰问在车祸中死难的年轻人的家属。
孙艺珍在那里被死难者家属打骂。
在回去的车上,眼泪一个劲的往下掉,于是叫裴勇俊停车。
下车以后她很大声的哭,很久,一直到天上露出那一弯新月。
我想我能体会她的无奈,别人打她骂她的肌肤之痛远远抵不过被至亲背叛的孤独与无助。
而现在出轨的两人仍旧在昏迷当中。
男女主角要在医院分别照顾自己的爱人。
他们互相交换了爱人的手机,看见了那些信息和录影。
这该死的车祸,他们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出轨。
“她醒来以后你准备怎么做?
”,“我要报复。
”,“那我们俩约会吧。
”于是,男女主角之间,从开头相互取暖,到彼此的互相留恋。
“你喜欢什么季节?
”“春天”“我喜欢冬天”“其实我也很喜欢雪”“那只有等到春天下雪的时候了”俩人相视欣然一笑。
春天真的会下雪么?
电影里很多的镜头像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但是你应该能体会到其中的对话。
孙艺珍在窗外看见裴勇俊耐心的给他刚醒过来的妻子喂食,细心体贴的轻擦嘴角。
裴勇俊独自在窗外,看到孙艺珍趴在病床上丈夫的胸前,静静沉睡。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猜测该是什么样的结局。
会在一起么?
看这个场景,感觉导演暗示他们不会在一起了吧。
现实的力量强大到足矣把他们重新拉回以前的生活。
两个很安静的人,喝酒,散步,看海,甚至连上床都是安静的。
怎么给我的感觉总是压抑。
莫非他们清楚这不伦之恋注定不会有什么美好的结局,所以也不会不遗余力的宣泄?
但是,没有结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用理智支配控制的。
“我是不是疯了”。
其实他们都没疯。
一段孽缘,尴尬的爱情。
如罂粟花般绽放。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爱情,只要是真心的,都值得歌颂。
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在一个演唱会结束之后的夜晚,飘起了四月的雪。
白雪映衬下的梅花更显出她的鲜艳和生机。
这应该是对他们这场际遇的肯定。
于是彼此的脸上绽放出喜悦,泄露出顺从命运的轻松。
这场雪在人们的脑海中显得是那么温暖从容,当然也包括我。
电影最后,裴勇俊说:“我们…去…哪里?
”孙艺珍:“我们…去…哪里?
”我希望的是永远在一起,不管在哪里。
我愿意这么认为。
炮友情深
闷骚突兀
影片最后的画面很美&#39;春天的一场暴风雪让鲜花在雪地里一样不失美丽&#39;&#39;缓缓的钢琴曲却也免不了淡淡的忧伤&#39;总是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可奈何&#39;
报复性搞外遇
极其缓慢的一部戏,不过孙艺珍有比较露的演出。
很闷,两人不搭。
没看见完整版
唯美
越看越像日本电影~~
孙艺珍一个表情演完全片,不过好歹还可以卖一下颜和肉。许秦豪太想憋出点东西来了,但是可惜结果不尽人意,一方面是故事的节奏完全搞错,另一方面是,太装了,装到显得很浮,情绪起不来,人物也深不了。
没接受得了 磨磨蹭蹭的
韩版花样年华
节奏很慢,看的快要睡着了。
仁书说:不如他们死了的好。
剧中拖沓,结尾出彩。
作为爱情片其实拍的还是不错的,算是许秦豪的拿手把戏了,只是类似的故事难免会被拿来和《花样年华》比较,有点太欺负它了,虽然有些感情处理的也欠火候,但结尾冬雪与春花交融的结尾还是很棒,以及孙艺珍好伟大的一张脸!
谁说春天的暴雪压弯了绽放的鲜花,谁说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说不定是上天注定的呢
哭哭哭就知道哭,从头哭到尾,女的哭,男的也哭,哭个毛线啊!最可气的是男主他还哭出鼻涕来了!!!正在在吃饭啊!!!!!
难看
缓慢不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