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老头对人生和生死的思考,遇到了隐约可见的真实挑战,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万事万物都将归于虚空,我们能做的,就是微笑面对和接受。
口琴吹奏的《红河谷》贯穿全片,旋律与通常听到的略有不同。
不知是民歌流传过程中有多个版本,还是想表达老人从小学会的就是错版。
片中三首插曲,很符合主题,也非常好听。
老男人的烟嗓,扎心又释然的歌词。
Johnny Cash- I see a darknessMichael Hurley- I stole the right to liveFoster Timms- The man in the moonshine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
对一个现实主义者来说,肯定很难。
Realism,现实主义。
你碰到什么事情,你解决它,直接地,不绕弯。
渴了?
去喝水,没有问题。
车胎没气?
换个胎,一切继续。
房顶漏水?
补上它,要么干脆搬个家,总会有办法。
全球变暖?
给科学家涨工资,把那些反对这么做的政客都赶下台。
失业率升高?
经济不景气?
我们发明经济学是干什么用的?
变老?
嗯……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坚持锻炼,积极就医——你看,没有什么是身为现实主义者没法应付的,况且事实就是事实,所见即所得,被事实之外的问题困扰,岂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说,现实主义可以是一种基础相当坚实的人生观,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此活了一辈子的情景。
——直到这个人发现他的生命正在接近终点。
他快死了。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但尤其对一个现实主义者。
当以往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某个事实,基于对此事实进行的因果分析,那么当你对面前的事实一无所知,并且注定永远无法知道,你要怎么去处理它带来的问题?
你要怎么去处理“它”?
机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你选对了方法。
所以当你去问一个医生“我快死了那怎么办”的时候,他会首先提醒你这是没人能避免的事情,然后推荐你一份标准化的应对计划,从生活保姆到临终关怀。
简单事实,简单方案,一切都清晰明了。
“面对现实”,这是对现实主义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么?
但是,如果你不满意仅此而已,如果你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现实主义者,那或许走出自然科学的围墙,走进更加多元的生活实际,你还有必要去处理那些所谓的复杂事实。
就像那位律师朋友那样。
他给你展示的,保险啊遗嘱啊,虽然不是什么美好愿景(你们在谈论差点被卡车撞死,身后还留下一对母女),但从好的方面看,却非常典型地高效又实用,能解决一个人死后的所有麻烦事。
所以还有什么可抱怨的,“高效又实用”,这不正是现实主义者所追求的吗?
一个让你好受一点 ,一个让你周围的人好受一点,无论是简单事实还是复杂事实都能解决,对付“我快死了”这种事,医生和律师的组合看起来融洽极了。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当你需要知道“我快死了”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只是旁敲侧击,根本就没办法帮忙弄清楚死亡究竟对你意味着什么。
机械论能搞定的东西数不胜数,但看起来和死亡好像不在一个层面上。
虽然这不妨碍你和还不坏的律师一杯咖啡泯恩仇,但不幸的是,现实主义似乎卡在了一个瓶颈上,它不再像是杯中的咖啡那么无可置疑了。
于是很自然地,浪漫主义翩然登场。
因为不可见,进而无需解决,“虚无”永远不会出现在现实主义者的字典中。
但浪漫主义者不仅不怕它,还张开双臂拥抱它。
什么因果关系,什么机械论,指向目的的东西存在的价值在于目的本身是存在的,如果目的不存在,紧抓着那些东西不放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及时行乐。
如果时间无可避免地要流向以死亡为代表的虚无,那么用享乐去填充这些时间就不是什么不合理的举动,因为虽然终点是没有意义的,但填充的动作还是让走向终点的过程具备了意义,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享乐只是一种可选的填充物罢了。
可能觉得无法论证这种说法的真伪,但实在是不能认同,你选择走进一片灯红酒绿,然后在第二天早晨,用颓然一身去告诉人们那就是个狗屁。
不过这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而且证实远比证伪要困难,丢掉享乐主义不代表就找到了什么生命的钥匙。
只是阴差阳错,钥匙找到了你。
大卫·林奇可笑地为自己喜欢乌龟辩护,说他没法不尊重这种生命长度超过我们、同时还背负着象征死亡的龟壳行走一生的物种。
你可能当时不太明白这种伴随着庄重而来的尊严,却仍然救下了一笼子蟋蟀,床头的它们比灯红酒绿要吵,但你反倒睡得不错。
在和律师碰杯的那间饭馆,几天以后你碰巧听到了一个动人的、面对死亡如归途的佛教徒的故事,不知道讲故事的老兵想没想到轮回和希望之间的关联,但无论如何,他说该给那个女孩发个勋章。
还有面对善意,你从对看望你的女人要求更多,变成了参加聚会时的给予你能给予的。
当然还有调一下烧水壶上那个该死的时间。
就像服从禁止吸烟的规定,你同样不得不服从生老病死的规律。
但服从有服从的姿态,你拒绝把死亡看作一个单纯的事实,也不承认只能以消极去抵抗即将走进的那个虚无。
形而下的和形而上的都不足够。
最终,你选择的是一个微笑。
我知道这听起来挺扯的:你快死了,然后……就在那傻笑?
你确定?
我当然不确定,但不是因为笑就错了,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
死亡对我来说太远,也太不真实,对每个活得好好的人来说大概都是如此。
所以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思考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去证实的问题?
又如何去思考?
老Lucky的故事为我们每一个活得好好的人搭建了这么一个情境,在这里,在由生向死的这一段上,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不过这样的问题难度太大,所以别人的答案也不可尽信,包括他肯定的那些和他否定的那些。
说到底,我们也只能活个几十年而已,有限之躯怎么能轻易参透无限之境呢?
所以,没准,我们还真没有林奇的乌龟懂得多。
"We wre all alone, out alone. That's awesome." When I read this line occasionally, I sweard: I would find out this movie! "Lucky", I found out it, like its name, which made me lucky to face with life and death. The protagonist is a man named Lucky who is very old. He gets up regularly every morning after a cigarette, shaving and exercising. You can never imagine that he does yaga 5 times a day and he insists on many years. Then he goes to a resturant eating something or doing a crossword puzzle and later he will be in a bar drinking a couple of Bloody Mary with his old friends. Things have changed in a day when Lucky falls in a faint suddenly. The fear that lay deep in his heart begins to appear. He is so old that he may die today or tomorrow. Lucky is afraid of death, reluctant to leave the world. With the missing of his friend's tortoise, the lawyer's experience and a kid's birthday party, Lucky gets to konw his own life. He figures out and everthing for him is nihilistic. People are getting old and things are going away. Healthy body and vigorous steps will stay away from us. This is a sad truth but we all have to take it. We are born alone, and so are we after death. Nothing lasts forever. What we should do is living now and cherishing what we own. We have no reason to keep others' kindness out, especially when we are old. There's no reason that the old are stubborn. It's just because they need be loved. Just admit it: we are old, and we need be cared. It's love that make us not fear of death. What really touches me is that the actor was already 90 when he played in this movie. In a way, the film is a true portrayal of him. Unfortunately, the actor died before the film was on. I think he is a definitely good actor. He teaches us how to face with death which is little sacred. He must died peacefully, I guess.“我们都孤独,独自外出,那美妙极了”当我偶然看见这个台词的时候我就发誓,我一定要找到这个电影。
“Lucky”,我找了这个电影,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它使我很幸运的去面对人生和死亡。
主演是一个叫Lucky的老人。
他每天早起,抽支烟,然后刮胡子锻炼。
你真的难以想象他一天做5次瑜伽并且坚持了很多年。
接着他去一个餐馆吃一些东西或者玩一些填字游戏然后他会去一个酒吧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一杯血腥玛丽。
突然有一天Lucky摔倒了,事情开始出现了变化。
他太老了,随时都会去世。
他害怕死亡,不想离开这个世界。
但随着他的朋友的陆龟的丢失,朋友请的律师曾经的经历以及小镇一个孩子的生日派对这些一系列事情的发生,Lucky走了出来,他觉得任何事情于他来说都是虚无的。
人们都会慢慢变老,所有的一切都会慢慢消逝。
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都会远离我们。
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事但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我们生来孤独,死后也一样,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我们没有理由去抗拒别人对我们的友好,尤其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很固执。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被爱需要照顾。
是爱让我们不再惧怕死亡。
这部电影真正打动我的是这个演员在演这个电影的时候已经90岁了。
可以说,这个电影是他的人生写照。
很不幸的,这部电影还没有上映,演员就去世了。
我觉得他确实是个很棒的演员,他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死亡,死亡其实一点也不可怕。
我想,他一定走的很安详吧。
看了老幸运 从一个人到一个老人,濒临死亡倒数时光.从满腔热血到行动不便。
老幸运仔最后透露了一个秘密,我怕死了。
这部电影上映不久,老师就去世了。
珍爱年轻的鲜活,发现一生会经历太多事情和变故,人是最禁得起折腾的动物。
人生这场体验,才是最漫长最丰富的旅行,体验喜怒哀乐,体验儿童,学生,大学生,成年人,父母,爷爷奶奶,每一个角色都走一遍……
It's all going to go away, you, you, you, you, me, the cigarettes, everything, into blackness, the void. You're left with un-guts.What do you do with that?What do you do with that?You smile.看过那本《相约星期二》,我觉得这两部作品都是讨论生命意义的终极答案。
面对生命不能长久,所有都将消失于尘埃的本质,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接受。
而生命的有意思之处,或者叫做“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
就是快乐地接受。
因为当你没有绕弯子地有种正面面对生命的态度,那将是最美好最快乐的事情。
不是吗?
生命中从来没有来不及这一说。
因为直到生命无可挽回地将要失去时,人还可以改变着自己。
——《相约星期二》
人人都会死亡,都会恐惧死亡,不如正视它,当成是另一段旅程。
这是《老幸运》所表达的价值观,但实际上表达的意义并不大。
仅仅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想通”,并不能给生活中的我们带来感悟。
因为这部电影缺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电影《老幸运》是一部人物电影,故事很弱,讲述了一直一个人生活到老的“幸运”先生,得知自己即将老死后,从恐惧到接受释然的过程。
因为故事很弱,电影主要呈现是靠人物魅力和大量的隐喻。
生活在小镇上一成不变的老人,每天定时锻炼身体,热衷于填字游戏,毫不顾忌的说脏话和荤段子,喜欢老电视节目。
这样的塑造使观众觉得滑稽、个性及令人同情,角色认同感很高。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电影很多关于填字游戏的语言梗不太体会的到。
片中出现的符号化元素有片头片尾呼应的路上的乌龟、仙人掌、红色的未知房间以及老人每天经过时就会骂上一句的黄色拱门。
乌龟是老而不放弃,仙人掌是一身刺但坚韧的生命力,红色的房间暗示欲望,而黄色拱门背后的美好花园是对老人关闭的世界。
基于在这些符号理解的基础上,电影还算值得一看,但也仅此而已。
When I was a kid I lived in Kentucky, I had this BB gun. It didn’t shoot straight. So I was out one day shooting at things, trees, leaves... and there was a mockingbird up in the tree singing as hard loud and I aimed my gun to just scare him away... pulled the trigger and the singing stopped. It was the saddest moment in my whole life. The silence at cast in the world was devastating. I’ve thought about that bird since I was a kid. I know, alright. Thanks man.起床,点烟,音乐频道,拭身,剃须,刷牙,梳头,(前景是年轻时的照片),运动,喝奶,穿衣(n套一模一样的格纹衬衫、牛仔裤)。
腰带,牛仔靴,帽子。
老牛仔出门啦松弛的肌肉,松垮的裆部。
把灰蓝色天空,仙人掌,无人的路,咖啡店,填字游戏,红色车库,黄色入口,骂一句cunts,杂货店牛奶补货,电视节目,“realism”,酒吧,血腥玛丽,名叫罗斯福总统的乌龟,回家。
realism,soul,活一百年,宇宙中有些事物远远大过你我。
初识与德州巴黎,与世独立(实在想不到别的词汇可以形容,面无表情又非冷漠,孤独落寞又不足以形容其空洞)的表情便深刻印在我的头脑中。
看到这部电影介绍,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人生匆匆,这两年沧桑的竟不知此噩耗。
重复几遍利群广告后微信的电影公众号推介了这部电影,不胜唏嘘。
人生百年,希望你我都可以如广告词一般: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看风景的心情,用心灵去旅行。
记与归家大巴。
西部牛仔孤独的一生,我不害怕死亡,我其实不是不害怕,只是我太过于谨慎,如果我今天可以死去,我一定不会挽留在明天,这个男人是坚强的,但是他太过于害怕,有人不怕死吗,没有,只不过有些人是装的,我希望他可以一直活下去,本片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大卫林奇和他的老王八,他的每一次出场说话都会推使故事的发展,这是全片的精华,本片所有的画面都是比较简单,没有特别惊艳的镜头表述,但是老了,不就是平淡吗,平平淡淡。
我希望世界和平
2017年9月15日,Harry Dean Stanton在美国与世长辞2017年9月29日,Stanton的遗作《老幸运》在美国上映作为一个参演了250余部影片的老演员而言,或许大荧幕才是他最好的归宿美国电影《Lucky》(老幸运)作品类型:剧情主要演员:Harry Dean Stanton(饰演Lucky)故事概述:老牛仔的终极思考上映时间:2017年9月29日在美国上映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这是笔者在看完这部慢节奏电影的深刻印象,一个耄耋老人,一次意外的晕倒,一场“生与死”的沉思。
作品从老人的角度,与观众们探讨了一个深邃的哲学话题——人生的意义。
影片时间不长,亮点不少,接下来,让我们仔细回味一番I,演员排场(老友会)Stanton+David LynchLynch的乱入,为本片增添了不一样的亮点,一股神秘、古怪的气息在影片中时隐时现。
作为老相识的俩人(诸多合作经历,如:超级美剧《双峰》、爱情大作《我心狂野》、迷幻巨作《内陆帝国》...),Stanton、Lynch搭配默契,把酒小酌之间,诉说人间百态、看透人生奥义。
可惜,合作已成绝唱,往事随风而逝,记忆永留心间。
II,小格局(故事编排)小木屋、早餐店、小卖部、酒吧,不变的场景设计;早锻炼、猜字谜、买香烟、喝酒,恒定的行为模式;腹赘肉、老花眼、微颤的手、干瘪的嘴,老态龙钟。
导演利用小格局的优势,精炼故事,通过固定的画面场景,不变的行为模式,展现一个人的晚年生活,暮年的人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衰退,更是心理上的老去)。
这个构思体系,很有一套。
清晨,刷牙锻炼->咖啡店,吃早餐,做填字游戏->小卖部(老板娘讲着西班牙语)买烟与牛奶->下午,独自在家参加电台竞赛->晚上,混迹酒吧,与老友闲聊,点一杯“血腥玛丽”...
Lucky的一天,有规律、很无聊、特真实,仿佛影射了众多老年人的现状——整天混日子,“明天重复着今天,今天重复着昨天”,终日彷徨、轮回于一个名为“迷茫”的怪圈之中。
III,思考人生(升华影片主题思想)当Lucky从昏厥中醒来后,他的思想改变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尽头在哪里?
如何度过余生?
一个个问号闪现在Lucky的脑海中,需要面对,需要解答,需要思考。
人老了,一切渐渐远去。
康健的身体,矫健的步伐,矍铄的英姿,已成过去。
老了,也就意味着“要走了”,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无人可以改变,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无惧的走向人生的终点?
或许很少!
影片中的Lucky坦言:害怕死亡。
这句大实话说出来许多人的心声,可是“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希伯来书》9:27)既然如此,人生的意义何在?
两点拙见,仅供参考①信仰所罗门王在《传道书》中写道: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是都是虚空。
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当年老的所罗门回顾一生的时候,他感叹一切皆是虚空,唯有他的信仰(对于耶和华的渴慕),使他饱足,正如《传道书》十二章记载: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
由此可见,信仰对于我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情感亲情、爱情、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三种情感的比重会渐渐转变。
弱冠之前,依赖亲情;成年之后,仰仗友情;不惑之年,亲睐爱情;迈入老年,三者共存。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情感依托,如影随形,魂牵梦绕。
信仰关怀+情感依托=>漫步人生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部佳作。
《老幸运》,一部慢条斯理的电影,一首追忆Stanton的离歌,一篇诉说人生真谛的诗歌。
导演★★★★☆(小格局影片,导演对于影片叙事节奏把握,十分老道)演员★★★★★(老而弥坚)剧情★★★★☆(故事比较单一,但是怀旧气息浓郁,不落俗套)视效★★★☆☆(比较一般,毕竟这部作品的卖点不在于画面,而是故事本身)音效★★★★☆(算是比较出彩,尤其是口琴独奏那段,意境不错)推荐度★★★★☆(Stanton的遗作,值得一看)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Maybe I am too young to understand it.
格局很小,情感很真,最后Harry面对镜头微笑,眼泪简直要夺眶而出。We, you, me, cigarette, we will all fade away, so enjoy now and smile it。 死亡仍有待“准备”。
对命运不满的寂寞老人,在绝望之中重焕新生,以微笑面对虚无。
也就和林奇的几段对话稍有趣一点,整体实在太寡淡了。
外婆今年93岁了,弟弟说,跟外婆同龄的,或者差不多的人都去世了,没有朋友的外婆每天都会想些什么呢?
长镜头下,都是喜剧。
如果你能幸运地偷得浮生,希望你也能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向岁月致敬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从祖辈开始,然后是父辈,再至于同辈或自己。deal with it。我有一个计,可破此千古难题,就是你三十岁前自杀,rua!
暮年时光的心路历程
前40分钟真是非常棒,无论节奏气质还是叙事集中度上都有很好的控制,但为了实现一个不太“郁闷”的结局,剧本收尾显得很无力,更模糊了整部片子的叙事目的;老无所依这个题材一直是最爱之一,拍摄手法上讲究静水流深,但观看时越来越小心,稍不留神就会被负面情绪笼罩,久久不能平静
九十岁老人的生活,一成不变之下的通透,与仍然看不透的纠结,由一位年已九十岁的演员演绎出来,更让人感慨着人生之无常。
穆赫兰道删除后半段,不是为了工作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喜欢,十二宫里的最大嫌疑犯竟然还是一位这么好的导演
名字是挺吉利的哈,lucky 而探讨的却是生与死,如何面对终老。有些刻意的表达,甚至很闷,而我看到了动人的瞬间,闪闪发光。总之,还是可以看一看的,会有些思考。
太美好的电影了,乌托邦一般的世界,自己晚年如果也能这样就太幸运了~
越老越活着……在等待死亡的路上害怕😨;无奈;释然,一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越老越会怕死,当你到了生命即将终结的年纪,死后将化为尘埃,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接受。生老病死也是我们不得不去接受的事实,闭上眼,整个世界不会消失,而会继续运转。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每件事物都必经的兴衰,活到老学到老,也是灰常有道理的。
情懷為主,故事本身反而好像不是重點了,覺得敘事手法太平淡,尤其是前半段更是緩慢,讓一切都變得沒那麼吸引人。
不喜欢
我能活这么老么?我能这么幸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