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看鬼片。
現在流行的大多數鬼片也都基本看過了。
但是近期的鬼片越來越沒法讓我提起興趣。
美國鬼片一直是惡心為主,多年沒有啥大變化。
翻拍的幾部日本經典鬼片也都很不成功。
日本鬼片的輝煌時刻已經過去。
韓國鬼片風行了幾年慢慢也不行了。
尤其是近期的鬼片節奏緩慢。
拖沓的讓人沒有耐心看下去……(貌似沒有能看的了)。
也不是,最近發現兩部泰國鬼片很不錯,《鬼宿舍》和《鬼把戲》。
推薦看一下。
這兩部電影完全推翻了我對泰國電影的壞印象。
似乎扯遠了。
一個十分無聊的夜晚花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把06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看了一遍。
發現原來頒獎典禮也可以這么好看。
而《詭絲》這部電影就是從那里面得知的。
從同學那里找來這部片子是沒有字幕的。
所以第一次看不是很懂,但由于看了金馬獎里的介紹和一些網上的介紹大概還是有個了解。
不明白為啥非要日語漢語混著來。
反重力小組里那些人一會是國語一會是日語。
感覺還真分裂TAT。。。
后來從網上下到了字幕,又認真的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還是很感動。
尤其是最后啟東的媽媽成為鬼后還是不愿意來開。
而是拿起一顆雞蛋放在鍋里才離去。
最后那一段實在是感人感人感人啊。
整個電影從頭至尾都沒有特別讓人覺得緊張的地方。
所以每次給同學介紹的時候我都不知道用什么類型來形容這部電影。
說是鬼片也覺得不是講鬼的。
所以總是很困惑。
《詭絲》的主題應該是關于愛與恨、生與死的。
小男孩的母親親手掐死自己兒子的時候真的讓人心里揪的難受。
那個演員演的真的夠好。
把那種痛苦的心情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來了。
倒是林嘉欣的絕色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從頭至尾都是很平淡。
當然這也跟角色的設置有關。
大S演的夠好,比演流星花園的衫菜時成熟了很多。
也比《疑神疑鬼》也有進步。
只是感覺她在戲里的戲份不夠,死的太早了。
感覺連個配角都算不上。
而看關于電影介紹里提到的她和洼冢洋介的床戲也沒有看到。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不全。
張震的表現沒有很突出的地方但是有他出現,感覺會不一樣。
電影里的主線是那個鏈接生與死的絲,但是我覺得對絲的處理不是很成功。
尤其是小孩走路的時腳后跟上的絲感覺像地上又什么粘呼呼的東西粘到了。
而本部電影出彩的地方就是那些想象出來的畫面,比如小孩拿蘋果、大S的絕色被啟東拖走的時候靈與肉分離。
十分精彩。
總之這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會令人覺得無趣或失望。
只是你不要把它當作鬼片來看。
這是一部充滿這里與想象的電影。
看過之后除了感動你還應該快樂一些。
这部电影,其实讲了三个方面。
一是生命的意义,那是主线;一是伟大的母爱,分别体现在张震母亲和郑纯身上;还有一个就是默契的爱情,自然是说张震和林嘉欣。
生命的意义,仅从张震和桥本分别对待生命的态度及看法上就可见端倪。
张震相信,无论如何,活着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尽力挽救母亲的生命,尽力让自己躲开死亡。
劫后余生,他说谢谢桥本,让他领悟生命的真谛,他要更好的活下去。
而桥本,从头至尾就是个厌世者。
毫不避讳的声称自己从来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一直都想死,只是条件不充分,缺乏足够的恨意。
他的心理是扭曲的,害怕生活,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自杀时似乎很开心自己得到了解脱,其实就是个逃避责任的胆小鬼。
母爱方面,我更感动于张震的母亲。
她的魂灵不肯离去,张震本以为母亲是因为恨他而不肯走,却不曾想到,竟是为了等到白天,为儿子煮鸡蛋,了却自己的遗愿。
舐犊情深,足见一斑。
而郑纯亲手掐死儿子,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出于强烈的母爱,不想自己的儿子在世上受苦受累受人欺凌,希望他早日解脱。
但在我看来,保护儿子的方式,怎么能这么极端。
单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生存的权利这种大道理,儿子患病、自闭、自卑,做母亲的应该积极对儿子心理进行疏导,教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才是,怎可把厌世观教给这么小的孩子呢?
可怜一个弱小的孩子,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世界是怎么回事,就永远的离开了。
“我喜欢你,但是不快乐。
”林嘉欣温婉的这么说着,却也依然在张震母亲的手术单上签上了“媳妇”。
“我只想跟你一起这样活下去,好好的过每一天。
”张震的“遗言”,动人无比。
他们的爱情,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表达。
那次看完金马奖,就惦记着诡丝。
诡丝每次有提名的时候,都是张震搬动大S,然后半途好像灵魂出窍般的感觉,同一个身体停留在某地。
搬了好几回,这个镜头我就不怕了。
很好奇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就跑去豆瓣看看过的人怎么讲。
讲到孟结海绵,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今天并没有计划要看的,但正好10点21分的时候ppstream在播,那就看吧。
你信不信有鬼?
问过很多人呢,态度是有些模糊的。
如果把鬼称之为一种能量的话,那还叫鬼吗?
诡丝片名源于片中小孩与母亲之间的能量联系。
江口洋介扮演的患有糖尿病的科学家对于死亡怀着向往,自白小时候对于活着就没什么兴趣,他需要寻找一种能量永恒的方式,即使死去,也要不朽。
我没想到大S扮演的那位女科学家会死得那么早,可是还是对她的扮相觉得很赞的说,觉得这个女生可塑性好强。
有一些地方还是被吓着了,张震在医院里打电话给和美时,那个鬼妈妈已经成形了,瞪着白眼仁在旁边看着张震,然后风一阵似的刮了出去,是在地上爬行的姿态。
这是张震的故事,张震的困境在于卧床许久的母亲,死亡对于一直待在床上不能动弹不能讲话的病人是否是一种解脱。
张震还有一个在花店的女友林嘉欣,虽然而戏份不多,但是这是需要张震去守护的心爱的人。
林嘉欣,好干净美丽的女生,很像画像里面的女孩。
所以她在镜头里做回眸状一点也不可怕。
最后当母亲的精神能量也消失的时候,我觉得诡丝还蛮好看的,不会为了故意吓人而把音响动静弄得老大,它还是努力地在塑造人物,表达爱的概念。
看了以后因为我是先看看了《双瞳》不得不说双瞳里的坑埋的很好需要细细品味,诡丝虽然也很好但是可能因为我看的是删减版有些感情线get不到 1.男主和那个卖花女的感情线根本没必要,我觉得这个感情算是败笔了就和言情剧一样,男的工作身不由己家境不好,女的不嫌弃不抛弃也喜欢他两人情投意合,男主快死的时候内心巴拉巴拉一堆感人的爱情感言真是败笔,如果要描写亲情就要专注,不要弄一大堆貌似高深的东西混到一起最后乱七八糟一锅乱炖2.我个人比较get的到桥本,桥本让我想起了嫌疑人x都是一类人,这种人天生可能聪明到极致,可是内心世界可能是空虚的,可能早就想死了,死了在他们来说不可怕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也找不到死了的意义,3.没找到完整版看,好多删掉了,哎,可能完整版感情线更充实,最后还是要说《双瞳》真的好看哈哈
在2006年最后一个月第1天的最后时间,看了《诡丝》,如果没有在电影接近尾声时林嘉欣平静而优雅的对着张震说的那句“我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这句话,这又是一个相对无聊的惊悚之夜,当看到屏幕上的字幕时我被感动了,就这么简单,惊讶自己这么容易感动。
一直对自编自导的电影很偏爱,跟朋友谈论着和张震一样的发型,《蓝色大门》里的陈柏霖,中、日、英三国语言的对白又让我想到了《不夜城》,联想能力过于丰富在凌晨1点,我拿着我的小红琴回家,那把号称MARTIN技术制作的还没有一条Fender背带值钱的破琴,我说我想重新练琴,但我很清楚琴拿回家也只是放到那落灰用的,我还很清楚晚上打车会贵2块钱,一条人命的价钱,然后我把兜里仅有的10块钱捐给了开夜车的辛苦司机丢掉了一只手套,所以只能戴着剩下的一只,从左手换到右手再换回来,因为这种天气不戴手套吸烟手会很冷,想着为什么两只手套不一块丢掉?
这样会清静很多在2006年最后一个月的第1天,我看着大大的太阳,软软的阳光,想着莫明其妙的好胃口,然后看魔兽比赛,听着搞笑的解说,我乐翻了,我说不管过程怎么样,结尾一定要漂漂亮亮的,所以2006年的最后一段时间我要很开心才行,结果苦心经营的好心情被那个煞笔boss给破坏了,当他用很大的音量骂我的时候我满脑子只有一个场景:我慢慢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用练习了很久准备瞪一个从没见过的人的诺顿在《一级恐惧》里的那个眼神狠狠的瞪那个煞笔boss一眼,然后很平和的说一句话:你够了吧。
再然后走人,但是我忍了,朋友说我成熟了,但我觉得自己很龌龊,这影响了我的情绪,虽然我不认为它能到达足以影响我好心情的程度,但是我确实被影响了,每天挤公交40到50分钟,然后再步行十几分钟去上班,被别人呼来唤去,我有点受够了,何况又要面对半个月都休息不成的情况?
难道我的忍耐能力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强?
每天唯一的安慰就是躺在自己温暖的被窝里看《越狱》,昨天那个满口意大利口音的黑帮老大死了,他对着他很爱的老婆说:有些东西你永远也不会明白。
然后对着一堆警察说:我只向上帝下跪,但我在这里没有看到上帝。
手里的金色十字架掉了,如同MS手里的那个金色手铐,而我满脑子想的只是什么时候我能戴上MS那种瓜皮帽子,看来我还是冷了发现踩着鼓点走路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有大量反拍和变奏的时候,或者那种根本没什么节奏而言的噪声试验,所以我放弃了,不然走起路来会很像跳舞,神井病似的,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兜里揣个曾经很小现在看来很硕大的卡带随身听听音乐,今天听到了Foo Fighters的《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Lose》,讨好的post-grunge,想到了那篇《在戴夫的后院谈曾经那支最nb的乐队》,很想否认Kurt对自己的影响,但是现在自己这个样子的确是有这个因素在的吧,我就剩下那么一堆破磁带了,所以也没什么好失去的了,“人类普遍的悲哀在于记住的太多忘记的太少”,所以很讨厌自己的好记性,总是能记住别人早就忘掉的细节,努力的让自己患上选择性失意症,然后让心一块一块的死掉,那样就应该好过了吧“我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你不喜欢我,所以我不快乐
《诡丝》,听起来一定是有道诡异的丝。
不过导演苏照彬将这道丝定义为,因爱而存在的生命之线。
看恐怖片不是为了自己吓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常常能反射出人的世界的无知和愚昧。
不过苏导显然常常善于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强大的爱和信仰可以穿越生死或改变世界,这种力量甚至是危险的或者可怕的,爱的主题有如《三更》和《诡丝》,关于信仰的例如《双瞳》。
整部电影下来,再回忆的时候印象里犹如一部默片,对白都是苍白的,神情才是深刻的。
张震和林嘉欣就是再次把闷骚发挥到了极致。
张震饰演的叶起东,甚至可以读懂鬼的唇语,却不能在人的世界里下一个决定。
嘉欣扮演的起东女友安静温柔,连表白也只是在转身的瞬间用唇语说给他看。
主角们都是郁郁地、沉默地、神秘地,包括叶起东、起东女友,还有三只鬼。
最难忘的情节,起东在经历了生死以后,得知母亲去世,第二天早晨,看到妈妈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一般人的鬼魂在离开人体以后很快消失),那时候他对于鬼魂不死的原因,推测是来源于强烈的恨。
“你是因为怪我,所以不走吗?
”他问。
鬼魂不说话,轻轻站起来,走到炉子旁边,给儿子最后做了一次白水煮蛋。
起东妈妈用自己的鬼魂给了儿子一直在找的答案,然后鬼无可避免地魂飞魄散,剩下人开始失声痛哭。
之后便常常想起张震的神情,矛盾、落寞、孤独、执拗;还有嘉欣的回眸,信任、坚定、温柔、安静。
电影最后看似给出了解答,诡丝其实是爱丝,但也包含恨丝。
恨丝是被鬼看到眼睛的人会有,这类人是必死的。
剧里的逻辑是自洽的,遵循剧中科学家发现的规律,只是与坂本说的恨意不符。
鬼没有听觉和视觉,遵循生前的习惯而运行着。
也说明鬼是没有意识的,鬼的行动只受丝的影响。
儿子死了后,强大的爱意与磁场让他成为了鬼(这里把爱意理解为意识上的习惯、母子间的磁场)。
重复的去上学,回到自己的屋子发呆。
只要母亲在世上一天,爱丝就连接着母子。
爱丝的连接,让他能感受到母亲安危,习惯性的在危机时去保护她,一是地震,按摩心脏所以母亲没死。
二是在医院,感受到母亲快死了,想要去保护她,却被坂本带走了。
带走前儿子看到房子里四个人的眼睛,爱丝已经断了,变成恨丝,所以这些人都会死的。
母亲成为鬼后循着丝开始了复仇。
女鬼找到了男主的女朋友,被喷了药水的子弹把女鬼的注意力转移到男主这里,子弹有吸收磁场的作用,所以女鬼男主的眼睛被女鬼看到(我记得有个眼神交流),所以男主开始被追杀,到了地铁上为啥男主谈过一劫,是因为儿子被坂本放出来了,恨丝断了,爱丝连接,所以他谈过一劫。
同样坂本也逃过了被杀,如果爱丝没连接,儿子会立马找他报仇,所以坂本是纯粹的自杀。
而母子见面后最终也是会消散在世间的。
(这里没看懂最后一个镜头,在花海的土壤下面,坂本,儿子,母亲分层躺着,这里应该都是死去的尸体,母子应该不是鬼,我理解为母子死后团聚了。
)主角与自己母亲之间的爱丝,因为死前儿子没在身边,母亲变成鬼没有立刻消散,是母子间的磁场/爱丝让母亲看到儿子后,因为生前的习惯,最后给儿子下了个鸡蛋,然后才消散掉。
两对母子,两组爱丝。
而恨丝的形成是迫切的牵挂,是因爱生恨。
(还有一个讽刺的想法,坂本不知道鬼儿子的母亲还活着,儿子成为鬼也是有母亲这个磁场。
不论是恨还是爱,都有一个情感极其强烈的寄托活着才能成为鬼。
那么坂本杀掉署长,不就已经切断了他成为鬼的必备条件之一了,再强大的电子磁场有什么用。
)
我很喜欢你,可是你不快乐。
昨天晚上刚看完《诡丝》,林嘉欣的一句台词。
很喜欢。
第一次看鬼片竟然看得落下泪来。
张震最后说:“桥本,首先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对生命有更多的了解。
也许,怀着恨意而死,并不是一种解脱。
小孩子灵魂不散的原因,不是恨,也不是因为他埋在那片萱草花田,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爱。
”这部电影告诉我,鬼,并不都是怀着恨意存在的,也有鬼,因为爱徘徊在人间,久久不愿离去。
一如张震的母亲。
灵魂不散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回家来,再亲手为张震煮一颗水煮蛋。
我从来不看恐怖片。
因为觉得,只有心灵空虚,追求心灵刺激的人,才会去选择这么无聊的节目。
今年年初却无意中被朋友硬拉着看了一部台湾的《诡丝》。
张震我觉得是有款有型的,何况还有江口兄,所以也就壮了壮胆,看吧。
没有想到过,导演会安排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来演这么令人胆寒的一个鬼。
苍白的面容,失神的双眼,仿佛漫无目的的游走,冥冥中又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引。
谁想要扯断那根线,谁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一旦招惹到了,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尽力摆脱,他都象一个怎么甩也甩不掉的牛皮糖一样,粘牢了你!
更恐怖的,是他盯死了你!
你无处可逃……有一种极端去叙述另一种极端,这是《诡丝》想要讲述的故事。
因为母子间的爱,让母亲为了不再让儿子受到欺负和歧视,武断的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她以为,这样儿子就可以快乐了。
而儿子,因为对母亲的信任和爱,也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正是那种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导致他们一致对外界的排斥,不管是友善的关心还是贪婪的利用,他们都选择了杀戮来解决。
所以,为了追求名利的大S会被小男孩掐死,那种被放大的人形,反映出人内心的无限恐惧和失措。
生命,就是这么简单,也易流逝。
而江口洋介,那种掌握神秘能量、操控一切的野心,让自己陷入疯狂的境地,这是一种可悲、可怕的人类欲望。
最终会导致灭亡。
他的死,的确不足惜。
因为,到死,他都不会明白,那种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死亡,而是爱。
片中积极、真诚的代表--张震,正是因一份对母亲的爱,对女友的爱,让他最终逃过了一劫。
感化了那对惊恐、暴力的母子。
那颗被捏瘫的心,在那只小手的揉捏下,重新跳动起来。
母子终于平静下来,久别的重逢让彼此更加珍惜。
而张震也打开久久的心结,安详平静的送走了母亲。
生活恢复了阳光,详和,世界和平。
只要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珍惜身边的爱,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贪婪和欲望,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害怕和恐怖。
那致命的诡丝,原来是血浓于水,能够抵挡一切侵略的爱。
没怎么看过恐怖片,但这部我觉得比起那些血淋淋或者邋遢不堪的视觉冲击要高段得多。
人往往不能战胜的,是内心的恐惧。
是自己内心住着的贪婪、欲望、冷漠和野心。
那都是,心中的鬼。
最后说一下,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
江口洋介抛弃帅哥形象,展现成熟古怪男人面目,大S倒是十足的本色演出,林嘉欣玉女依旧,张震戏份最多,也是实至名归。
台湾电影,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好的。
如同韩国电影,和当地的电视剧南辕北辙。
有时候期待得高,只好失望,有时候不怎么期待,反而发现很不错。
本片属于后者。
一个日本人牵头的研究小组在台湾“抓”到一只鬼,优秀警察张震奉命前来支援,调查中逐渐发现以前的故事,层层拨开迷雾。
这个故事的结构有四条线,一是日本人桥本和他的研究,二是抓到的鬼和他的故事,三是张震和自己的母亲,四是张震和自己的女朋友。
四条线并行交错,不交错的地方也有比拟,毫不牵强地顺畅表达出来,可见导演的功力不浅。
而关于鬼的情节也没有落到只是吓人和恶心人的俗套里面,最后片尾的揭示(或者叫升华)也不肉麻,可以算是漂亮的收尾。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和那么多鬼故事电影做以比较。
电影看得多了,就像人说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一样,多少能区分些好坏。
我最讨厌的鬼故事电影是那种以吓人和恶心人为最高纲领,或者反复强调红衣恶鬼的怨怨相报,又或者貌似讲心理问题又不能自圆其说,弄得糊里糊涂那种。
凡是讲并不能实际存在的故事,不管是神鬼还是科幻,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这方面是观众很关心的问题,比如鬼的行动习惯,比如机器人的三大定律等等,这方面讲不明白的,其实应该趁早不拍,免得落人口实,如同无法回答“章子仪后背那一剑到底是谁抛的”。
不算最上乘,但确实值得一看。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283394
一颗星给林嘉欣
7.5/10 期待导演的恐怖片新作
母丝牵鬼子,子丝牵鬼母。人鬼虽殊途,人鬼情未了。
话说这片子很有喜感的
一点儿都不恐怖的恐怖片,还是不够专业的剧情片。不伦不类。
故事很有趣。
诡丝 詭絲 (2006)
无聊的要命
幸亏大S死得早,“海绵”真的不是心慌方里那cube的微缩版么。江口洋介不像演瘸子,像演瘫子,看了评论里说的dvd结局,很适合他这个角色呢2333求锤得锤(话说这故事换个角度难道不是疯狂科学家绑架患病儿童做研究,苦命母亲反杀犯罪团伙母子终团聚吗
你读到了母亲的爱,却也读到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剧情出其不意,很好~~
一部还算不错的恐怖片。有理有情有节。
为什么死在医院的小鬼妈妈变成鬼后能量没有消散?鬼妈妈为何要杀死所有人?最大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加几个恐怖镜头吧。小鬼的状态像是被困在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死前状态的诅咒里,这种形式的存在有什么好令人羡慕甚至去追求的?以及连生死都看淡的江口居然因为被骂瘸子而去买了个计数器,还因此产生了支撑魂魄不消散那么大的恨意真的是挺逗的。
这片子唯一的惊悚场面就是徐小姐变身的时候。。。
大S也太稍纵即逝了吧。之前还宣传她演什么反派~一点也不反嘛。不吓人,江口洋介老了不迷人了T .T
演技和台词很想让人翻白眼,但想法还是不错的。苏照彬是个人才
挺扯的
立意应该取自“慈母手中线”吧,情节架构在恐怖片里算是相当丰满的了,只不过爱之深却欲其死我真是没法理解,还是像叶启东那样怎么也希望他母亲活着这样的感情我比较能接受;忍不住吐槽两句,特效做的好烂,那个光直接就是Sapphire的预置,还有,张震好帅,江口风头被抢的一点也没剩,可怜的娃
这不叫恐怖片 顶多就是一剧情片
爆笑,从牛肉面面里钻出个鬼就尼玛离谱。这剧本有的地方不错,但是大部分地方是真的离谱,这对鬼母子直接心内科就业得了。说好的反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