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隐忍的父亲因为答应过老婆金盆洗手做个好爸爸一再放弃黑社会的行事手段甚至不惜与老大反目成仇,身材娇弱却倔强的女警为了查找凶手放弃监护自己的儿子权利,曾经劣迹斑斑如今想做个好警察的霍德摆脱不了别人的指点,教学生勇敢追求梦想却身陷囹圄被误认为凶手的老师差点成为植物人,无法从意外失去妻子的伤痛中恢复的政客想要以真诚来赢得竞选却反而被最亲近的人利用...雨下个没完没了的西雅图,一桩没有预的谋杀案改变了所有人的轨迹。
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而我们都身在其中!
其实对于这部剧是没有拿来当侦探片来看的,一是他的节奏较慢;二是线索都是循序渐进的出现,而且矛头指向都不确定;三就是编剧应该是想反转反转在反转。
所以就没有必要纠结于凶手是谁,还是当作剧情片,重点还是在于案件之外。
两季26集26天,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两个可爱的演儿子的小演员都长大了,案件审的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小男友->老师->译员->厂长->真凶,两个警探也是被虐的死去活来。
虽然剧情节奏这么的慢又有些太波折,但他却构成了一个小世界,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都有他们的秘密和无奈,这才是这部剧最精髓的地方。
对于这部影片的结局说实话我是没有一下子就接受,这个结局刚开始给我的感觉还不如第一季就把案子结掉。
第一季议员因为妻子忧郁抑郁到杀人虽然有些太浪漫但总归能够前后呼应。
但第二季的结局议员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的心腹和那个小姨是凶手的话,前后结合的就真的有些生硬,除了后两集我能看出这两个角色面部的异样外剩下的剧集中他们都像没事人一样,这心里素质得多么强大。
特别是那个小姨他应该能猜出那个他驱车淹死的女孩就是rosie了,但他还是能心安理得的在她姐姐家该干嘛干嘛,一起痛恨那个“凶手”为rosie落下眼泪?
这就不太合理了。
不过后来再想想这两个人是凶手的动机还是很充分的,也比较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
就是前后铺垫没有做好,这是这部剧比较差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编剧是直到最后才想好的结局并不是两季一起编好的原因。
再说说这剧亮点人物的塑造。
像标题那样,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完美,这很现实,一部破案剧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人性和社会。
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相互穿插又彼此独立,两个警探的艰辛破案之旅,痛失女儿面临支离破碎的家庭,现任市长和潜力译员的选举争夺,每条线刻画的都很真实。
被亲人抛弃的坚定警探sarah——比起风趣幽默的holder他可能不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因为大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压迫的他像是一直被忧伤的阴霾包裹,但即使沉重他也不忘前行。
他可能不是一个好妈妈,但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的孩子,剧中她找孩子和holder受难孩子不再holder家的两次崩溃真的演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一直孑然一身的他习惯了忍受和无人理解,面对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她的笨拙和失责看上去就没有那么的过分甚至还有些可爱。
holder就不用说了,他应该是本剧最受欢迎的角色了吧。
仗义忠心,还有那时时刻刻不合时宜的有趣吐槽几乎承包了这部剧的所有笑点。
但表面轻浮的人可能有一颗细腻的心,holder也有属于他的黑暗的过去,吸毒滥交偷窃以致他的唯一亲人姐姐对他避如瘟神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接触,被自己一直信任的上司利用,遇到了sarah这个伙伴应该是他们俩个人的幸运,这两个人彼此激励,走出了一直困扰对方的阴影,完成了蜕变成长。
这部电影每个人物刻画的都如此的好以至于每个人都像是主角,关于他们都能写很长一段的评价。
再详细的写一个我认为很复杂有趣的角色,对于他我的感觉是五味杂陈,那就是——议员,那个忧郁温柔,对自己已故妻子念念不忘的人。
这个角色塑造的真的是很好,起初他踌躇满志野心勃勃,想要伸张正义得到喝彩,但间接导致自己妻子的死亡;从此心如死灰从流连于诸多妓女中寻找慰藉,但他从未停下他步向权力的脚步;再到被怀疑成杀人犯受到枪击高位截瘫,在得知陷害后从新奋起反抗;最终心满意足当上市长,却重蹈原市长的覆辙。
虽然他声张正义,但他可能并不是正义的。
就像为他杀人的心腹所说,你所说的正义只是理想主义,你现在能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我把幕后那些肮脏的交易替你做了,每个有权利的人谁的手上不沾满鲜血?
的确如此,译员并非像他一直想以为的那般正义,他的重生并没有带来新生,从最后他关上门和那些他原本不耻的人做交易时就告诉了我们,他一直没有变,即便他妻子的情景再复演一次,他还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这可能就是人性,有时候有些东西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改变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他还是赴上了原市长的后尘,变成了他,就像原市长那样他曾经也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出身乡下受人轻视,连选三次才登上市长的位置,想改变这个世界,可是最后却早已被这个世界所改变,滥用职权篡改法律。
社会是个大染缸,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染脏呢?
为家庭能付出一切,挚爱老婆的柔情硬汉父亲;被爱情蒙蔽甘愿不择手段的小姨;对好友一直忠心耿耿甚至以死避免影响议员的belko;虽生于权贵家庭但父亲只在乎权力不被关心渴望证实自己的参谋;身世悲惨一心为父报仇又心软的小跟班;认知有问题但喜欢这一家忠心一心为兄弟排忧解难的副手;关心学生善良胆小的老师;渴望拥抱世界又有些忧郁文艺的rosie......这些角色都如此的饱满,以至于即便你知道他是凶手也没有办法恨起来,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活生生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
最后的最后,虽然案子结了,但是整个基调却没有丝毫欢乐,甚至算是整个剧最沉闷的地方。
一如既往,真相往往是那么的沉重压抑。
女参谋绝望胆颤的望向那沉沉关闭的门,虽然离曾经所爱所信之人只隔一道玻璃门现却如同相隔万里,本以为已经袒露心声互相接纳却没想到根本从未读懂过;当一家人聚在电视前看rosie生前那充满阳光的影片,噙着泪水的微笑,破碎的家庭像是已经复原,可是每个人都知道在角落还有不能提及的像是还在滴血的触目惊心的伤疤;还记得sarah下车对holder说的凶手已经抓到的反问——谁是坏人?
......这谁又能给出答案呢(第一次写长影评,笔风逻辑不好请见谅,欢迎建议和讨论)
好看!
甚至比第一部更加精彩,完全没有想到最后的凶手竟然是Jaime,虽然乍得一看好像有点突兀,但是联系到前面对于他个人性格的刻画又觉得很合理。
在帮助Richmond竞选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不择手段的,同时在Richmond遭受意外瘫痪以后看上去他是忠心耿耿地守着Richmond帮助他东山再起,但是实际上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他对Richmond存在一种执念,或者说他其实是想通过给Richomand保驾护航,让他进入更高的阶级来获得某种存在感。
极为讽刺的是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以后,Richmond也变了,曾经的他是极具正义感的,凡事讲究原则,但是成功当选市长的他却选择和当时参与杀害Roise的商人还有印第安保护区的领导人,从前的他根本不屑与他们合作,不知道那一晚Jaime的那一番言论是不是摧毁了他内心的某些东西。
又或者可能他的内心就如Jaime说的那样,有着一副从未揭开的黑暗面。
Stan一家在这一季终于慢慢地走出阴霾,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Mich的不告而别,让人想要指责她的不负责任,但想到她是Roise的母亲又让人无可奈何。
Stan独自扛起一切,他的愤怒无从宣泄的时候伤害了无辜的人,他也曾试着公开出席发布会悬赏来获得线索,他也曾差点再度陷入过去的泥沼,但最终他选择了向前看。
故事的每个安排都能够找到理由,其实Terry作为阿姨这么时间来照顾Stan的两个儿子有点太过仁至义尽了,果然掐断Roise最后的生机的原来是她,所以她才会如此愧疚,试图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来弥补,同时也在一些和警方的谈话中误导他们,她说Roise并不爱自己的父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或许青春期的Roise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是她想要看看更加广阔的生活跟她对父母和弟弟的爱并不冲突。
其实这也很讽刺,Terry满怀希望地盼着富商抛妻弃子跟她开始新生活,甚至为此可以帮助富商去杀人,到头来她将面临的是牢狱之灾,与此同时她还成了杀害自己侄女的凶手之一,失去了Mich还有Stan这些亲人,而富商则可以美美隐身,或许这就是美国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漏洞吧。
总的来说,这部剧中每个角色都没有浪费,都在从方方面面推动剧情的发展,包括当初第一季中出现的黑帮老大,还有那个富商,其实都参与其中。
两季看完,百爪挠心却又无话可说。
美国人的生活怎么是这样的?
是人心的黑暗还是气候不佳造成的憋屈?
我们震旦国的学生最擅长的是寻找“中心思想”,可是西雅图这些人的生活却丝毫找不到一点“中心思想”的迹象。
观影毕看了编剧的相片,很阳光的样子,她凭什么杜撰这么个故事?
她的动机是什麽?
就是让观众难受?
百爪挠心又无话可说?
“中心思想”是上帝的视角,我这等生物最关注的是性和暴力,还有密谋,这都是让人激动的事情。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在这里必须要提一下,从哪个部分开始讲故事十二万分的重要。
如果说有人在公园里发现一个裸体的妙龄女尸,那当然是非常引人注意的,不公正的是,同时也把同情心放在了妙龄女尸上。
要是说西雅图的一个竞选团队(这种竞选团队有点像中国的传销队伍,经常是鸡鸡朝天,亢奋不已),一位参谋为了主子的事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及土著酋长在一僻静处密谋,密谋结束后,参谋无意间发现一个闲逛的少女,为了保护主子的事业,参谋起意灭口,但事实上他不知道怎么做(事情突然)。
房地产开发商正准备密谋结束后带情妇远走高飞,拉斯维加斯什么的。
这个情妇是个活生生的二屄,看面相是个七零后,无工作无婚姻,通过网络兼职卖卖淫什么的,那成想不知这位老女人有何杀手锏,竟然把一嫖客过渡到准丈夫,这位准丈夫正是西雅图资产雄厚的地产商。
这情妇见事起突然,几个男人因涉及杀害人命争吵不休,自己的拉斯维加斯旅行和未来婚姻都被眼前的突发事件阻拌,于是该情妇手起刀落,将少女抛入水中戕害。
本剧的叙事手法类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当然这种手法在影视剧中十分常见),意图使各角色的故事情节在时间上同步发展,而使观众丧失判断好恶的能力。
比如大致有这么几个角色部分:受害人及其家属的生活;第一视角的警察;竞选团队各个人物。
受害人本人的生活,就其年龄而言也是十分混乱,十六岁左右,妙龄,绝色。
学校里和好几个男同学有纠葛,校外和邻居男生也是缠绵不断,还有各种秘密,赌场兼职,两千美元的鞋什么的。
少女的妈妈和小姨都不是贞洁的女人,各种咸湿故事连绵不断。
少女的爸爸没有性上面的问题,就是干过黑道。
少女爸爸的好友可能是本剧最善良的人,远远的倾慕少女,甚至当为生活的重心,当少女死去,因复仇之火的燃烧,他以手击石,发泄情绪,最终以弑母和自杀了结。
警察和竞选团队各位生活也是一团糟。
我就不再说了,再说没意思了。
警察女主角我认为得个啥奥斯卡富富有余,那种阴霾天、那种故事情节,女主常常有种似笑似哭的表情,又有点像日本人,很隐忍的样子,和本剧氛围贴切的很。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犯罪剧,破案剧,推理剧,心理剧,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正义,权力的片子。
一直都是看的犯罪心理和超感神探,习惯了一集破一个案子的模式,而谋杀这片子打破了模式,但它却是是最细腻最残酷的。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小姨又体贴又耐心的帮忙带小孩是因为心里内疚;助手小男孩全心全力帮忙竞选,不吃不睡的照顾理查德是为了对权力欲望;一直是刚正不阿化身的竞选人在当选之后也放下了假面具,说出了:it's a lovely sunny moring in seattle,as usual.正如这片子一直是阴雨绵绵,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格温最后也逃不过被放弃的命运。
最后,我真心希望如果有第三季,就和所有俗套的美剧一样吃窝边草吧,求男女主角2个在一起吧,真的很配啊!!
起初决定下载本作品是因为它是完结剧。
而后又知是依丹麦大热作品改编而来。
当看完原作品的第一季后,按照对比的心态来看的本作。
第一季不多说,从贝克尔在警局吞枪后,凶手是谁已经完全摆脱了原作。
如此虐心的电视剧一直到E10实在是没忍住看了下评论,发现按照中国法律,杀害Rosie的竟然是她小姨。
也确实,最终凶手是Larson家的人呢。
只不过,Rosie在本片里知道的太多了,知道了父母知道所不知道的,也因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惹来了杀身之祸。
其实我一直都没怎么明白,警局队长是因为啥原由不能继续干下去了,让贤给了个看似更牛逼后台更硬的人。
不知是不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问题,实在理解不上去的还有:1、Larson怎么就跑去小姨子那亲亲了呢?
难道真像其他评论里说的,美剧里不跟小姨子来一下都对不起美剧是么?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观点绝对是小姨子论身材长相性格绝对完胜自己媳妇哈。
2、原作里把媳妇塑造的有些神经质,本作在S01也确实中规中矩地描述,后来发现她不但有“些”神经质,是干脆有神经病的嫌疑。
她怎么就一觉醒来离家出走电话不接外头撒野呢?!!
一看就是非常非常正宗的美国小Bitch还同情她,然后钱包啥的被偷了,我就呵呵了,要是不被拿走我反而觉得奇了怪了!
这个形象的塑造,或许也可以从侧面折射出,Rosie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观众看不见的秘密,完全是因为其生长环境里有个这样的妈妈……角色塑造得很成功,或许,可以更歇斯底里些,让观众更恨她!
3、Lindon因为在赌场被发现而进了精神病院。
当心理医生来了急于办案的她表现出了精神病该有的状态。
理论上来讲,如此一个警探,心理攻防战还是应该有的。
从队长的话语中我们能知道,Lindon至少是该警局的支柱型员工。
若不是因为未婚夫,估计还在里面呆着呢。
配合个P呀?
一切都是用嘴说的,回答完问题就放人,结果呢?
这明显是警局那一套么。
当看完如此高分的原作本作时,心中竟然冒出了个想法:其实这么好的作品天朝也可以改编一下的。
然而,紧接着,就自我否定了,天朝国选市长可不是那么选的昂!
这个东西一涉及到政府,管尼玛是不是警察,都瘪茄子了昂!
是部很好的作品,很虐心,一想到天朝国近期犯罪罪案类型电视剧《大案X组》,窝尼玛……
这是一部应该获奖的"长电影"!
难得的一部有深度的好电视剧!
有些人觉得剧情拖沓,对不起我真的觉得你可能只适合看快餐剧。
事实上每一个情节都是丝丝相扣的,编剧和导演不是简单的描述破案,同时挖掘了人性的复杂,受害家庭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挣扎。
如同真实案件白银案里,有对夫妻重新生了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从不知道自己有过一个姐姐,这个秘密就是因为父母太痛苦而不愿面对或提及。
两位侦探有着各自的问题和烦恼,但他们同有对刑侦工作的认真,执着和对权势的无畏,即便女主角不漂亮即便男主角曾经走弯路,我依然觉得他们魅力四射,你一定会喜欢他们!
这个剧刚看完的时候,其实有种莫大的解脱感。
貌似简单的一个谋杀案,竟然整整拍了两季。
中间多次徘徊在要不要继续看下去的纠结中,习惯了像犯罪心理那样一两集搞定一个案子,对这样漫长过程的煎熬实在感到心力憔悴。
以至于完全不想去碰第三季,怕开了这个头,又重蹈窘境。
然而在看过一阵之后,却仍然常常想起它。
于是现在,我到了这里。
每个人都牵扯其中。
就像是一个横七竖八布满摇摆球的矩阵,不知道哪个点上的一个球被轻轻举起再松开,引力使它下坠,牵引的绳子使它划出一个弧度并撞击到它前面的球体。
力在球与球之间传递,哪怕看起来纹丝不动的球,也在中间起着作用。
最终,被无意间摆在矩阵边缘的那个玻璃瓶被击中,在「砰!
」的一声中,这个故事开始了。
从一地碎片进入,以捕获最后弹起的那个球而结束。
然而究竟是谁在最初放下第一个球,却永远无从得知——也许是命运吧。
即便不动声色,我们仍能看到力的痕迹。
以一个帝王蝴蝶的故事存在,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存在,以无法摆脱的血缘存在,以流连于金盏中的爱情存在,以忠诚表皮下的欲念存在,以梦想、以渴望、以贪婪、以权力、以懊悔、以冲动、以你曾感知过的一切存在。
残忍的是,每一个人都曾以为自己站在了矩阵之外,距离他们所追求的幸福仅一步之遥,甚至已置身其中,但在这些力的牵引下最后都如同玻璃瓶一样,被刹那间粉碎。
更加残忍的是,他们的生活还要在一地碎片上继续,只是幸运的我们不用再目睹了。
当那些热门案件,在网上一片「 必然如此」、「肯定是这样」、「那人就是凶手」的喧嚣中一波散去一波又来的时候,上帝只能笑笑,别逗了你们这些球,还自以为抓住了命运的尾巴。
剧里的人们同样,一次又一次,拳打脚踢、开枪射杀、或是铺天盖地的用舆论去宣扬自己抓住尾巴时,却最终在别人手里举着的镜子中看见自己身后那根躲藏的尾巴。
柯南君一直义正言辞地告诉我们,「真相只有一个!
」。
是的,真相是只有一个,可这个被称为真相的球被包裹在那个无穷尽的施力矩阵中,不知从何时开始,就已经注定要冲向高点。
我们只能祈求自己不是那个玻璃瓶,也不是那颗最后的球,就在默默的静止中,让一切慢慢流走吧,这样也许会感觉好一点——会吗?
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如果我是高于真相所在维度的生物就好了,这样,也许就可以确认,是那次放学跨出校门时先迈了左腿这个动作,让我最终在这么多年后能遇见你。
诶怎么最后拐这儿来了。
其实我就想说,球们,悠着点玩,悠着点生活,悠着点思考。
共勉!
P.S. 我一直在想,要不是为了写这篇东西,也许我的ipad就不会丢了。。。
——又是一个真相之外的故事——所以以上,只是尽可能的复原,却再也没有当时写的时候的情绪了。
很多人觉得这剧节奏太慢了,足足用了两季才破一个案子,单论集数,比丹麦原版的20集还多6集,哈哈。
翻拍版基本保留了原版的叙事风格,这也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
当年看原版的时候,每一集最后都留下一个悬念,每次以为最接近真相的时候,到下一集才发现这只是导演的幌子。
也有人说,这不是讲破案的剧,我表示赞同,在破案的26集中所展示出来的众生相,才是导演想让观众看到的。
吃惯了神探夏洛克、CMS这种速食食品,对The Killing 这样需要慢火细炖的佳肴没有耐心也很正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是吗?
Richmond的秘密是,10月5日Rosie死的那天,他差点在河边自杀。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不惜背上杀人犯的罪名。
Sarah的秘密是,她曾经因为情绪失控被送到精神病院。
Holder的秘密是,有过不堪回首吸毒成瘾的过往。
Larsen的秘密是,他曾经混黑帮杀过人。
Mitch的秘密是,Roise不是Larsen的亲身女儿。
Terry的秘密是,她幻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傍上富豪走天涯,结果阴差阳错亲手把自己的外甥女送入黄泉。
Jamie的秘密是,他为了Richmond不惜痛下杀手。
Gwen的秘密是,14岁就被强吻了。
Jasper的秘密是,他其实是喜欢Rosie的,而且知道Rosie是个处女,警察到他家问起他爹的事后,他跑去工地找他爹理论,由此看来,他还是很看重Rosie的,而不只是玩玩。
Bennet的秘密是,他为了拯救一个小女孩逃避割礼,不惜背上杀人犯和恐怖分子的罪名。
Rosie的秘密是,她发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准备离家出走独闯天涯。
…………看完整部剧,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包括看上去阴险的市长和凶恶的印第安女酋长。
全剧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应该算是Rosie的母亲Mitch了,不过是属于让人厌恶的那种类型。
Mitch一边看着Rosie的旧物,一边对妹妹Terry大声嚷道:“你特么根本就不了解Rosie,你特么都没生过孩子,没做过母亲,怎么能够体会到我一个做母亲的感受?
”(圣母婊上线Orz……)观众盆友们,是不是忍不住要回怼了?
看到Larsen怒怼她老婆之后是不是很畅快?
(当然Terry也怼回去了,不过看Larsen怼她的时候更爽)你以为你很了解我?
我特么自己都没法完全了解我自己。
一个人真的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吗?
刚刚看完 The Killing 的season finale,脸颊上的泪还没有干透,不是我泪点低,而是有太多让我眼泪决堤的地方:Jamie对Richmond 变态的爱,与这个基情四射的大环境无关,至少在我看来真的是爱:"I always do it,Darren,Everything I've done is for you" 多么twist却又"美好"的杀人动机。
而 Jamie最后移动手枪的动作无疑是自杀式行为,大概是在最后也不想连累Richmond。
让我体会到爱的有始有终的。
其次是小姨Terry的杀人告白,她一直重复着那句:I didn't knoow 听得我心都碎了,当她冲过去拥抱姐姐Mitch时,Mitch呆呆的回应,似乎当时对妹妹的怜悯多于失去女儿的痛苦,在她怀里的只是无助的绝望的小女孩,而不是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
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小姨是因为爱情太绝望人生太空虚,想趁姐姐疗伤期间插入她的家庭,没想到原来一切都是赎罪。
其实这一家的女人都不简单却也不容易然后是Rosie Larsen的video OMG!眼泪糊住眼有没有?
看的姐都快哭岔气了,多好一姑娘啊,有梦想有勇气有魄力有方向有能力还有爱:“I know the world is vast, I know I want to see it all. Just like you wanted to mom. I don’t know where I’m going, but I’ll let you know when I get there.Tommy and Denny, mom and dad,I love you.”只是她已经死了,永远没有了未来。
在这最后一集里,早晨还同正太弟弟们打闹,傍晚却凄惨的沉入湖底,之前虽然抱着离家的决心,却未能意料到竟是永别。
Larsen一家,还有我 微笑着流着泪静静的看着电视机中Rosie美丽而年轻的笑脸。
总共两季,用两年时间讲了一个破了二十六天的案子,与其他快餐式的美剧比较,俩季一个案子却一点点都不拖沓,因为剧中每个角色都似乎过着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台词只有几句的死跑龙套的,我特喜欢里面Holder戏份一点点的姐姐,长得都有点儿像,每个角色的演员选的都很好),每个人鲜明而复杂的生活与感情纠葛组成一张大网,然后让个事情在其中自然地发生。
负责破案的女警Linden从准备离开警局去结婚到因为案子与未婚夫分手、无家可归、送走儿子、强迫送进疯人院、停职拿走警徽,偷偷做调查到最后的水落石出,期间还抓错过两个人:一个重伤进了医院,一个变成残废只能坐一辈子轮椅。
而当最后Holder对她说:"we got the bad guy"时,她却反问“yeah?who's that” 其实没有所谓的bad guy,也没有什么深重而罪恶的阴谋,只是一帮不冷静的人在感情的碰撞与激化下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其实这样的结局才更让人感到悲伤与奇异的满足,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只是一个关节牵动另一个关节,如蝴蝶效应一般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反正就是大家都有病不管时间怎么推移, Larsen一家的破碎是怎样都不可能愈合的,只是生活就是这样,不管你多么痛苦,还是要move on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在银幕中打动我的坚毅的女性,这部剧里的Linden是一个,还有之前看过的 国土安全 的女主(第一季结尾都被送进疯人院用电击来治病了,而她第二季我想仍然会卷土重来)。
情节拖沓,硬是塞入各种异常状况,拖入下一集。女主确诊有病。
看到最后几集终于忍不住倍速了,好像反反复复看这些幽怨都看累了。最后一集有点扯了,特别是突然冒出来的grandpa???
这是但凡心里有一点毛躁都看不下去的剧。结尾有些牵强,但等了两季终于破了案的感觉也不错~
比第一季好多了,特别是最后几集 剧情相当曲折精彩
Rosie的短片加2星
从政的人没有不阴暗手上不沾血的。Rosie死前拍的短片确实很令人感动。
这太好了 比走马灯的一集一个案子好看!两季才找到凶手 结局也没失望 相当酷!
好像第二季都没看完
太拖沓了
一案拍两季,真是没耐心看了
3.5 what a stereotype show
神作,我心中的美剧top3.
无聊
为了漏漏不用以翠花上酸菜的造型继续演苦逼又没效率警察而有了可以打扮的漂漂亮亮演点喜闻乐见的东西的可能性再加一颗星
毛线女就跟了帽衫男吧 Yo Linden. You're my BFF, yo.
“一个案子查两季”这个名字太亮太贴切了。然后AMC这般闷骚的台就请别拍罪案了好么,真的伤不起,猜不透!
情节挺好的,该怀疑的人都怀疑光了最后还是被摆了一道... 就是女主老背着一张哭丧脸,性格拽的跟谁都欠他似的,看着真讨厌。
比第一季差远了
结尾出乎意料,编剧真棒~!太虐心了,看哭了还行。。。
看完好疲惫,和Linden的感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