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一种遗憾,可以让一代乐坛宗师李宗盛在昏暗的灯光下遍地寻找蓝色的小药丸,这种遗憾叫E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于ED,或者说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是: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进行满意性交的勃起。
勃起象征着一种力量,所以关于ED的这个定义如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那就是说:软弱无力是不能成事的。
由性这个人类根本出发,我们会碰到女性主义、权力,甚至革命,国家命运等等含义深奥的词汇,但是,天经地义,与“性”这个字关系最为亲近的可能还是“爱”,弗洛伊德就觉得,所谓爱情就是性本能的表现,说得好听一点是性本能的升华。
按照ED给人的启示,如果软弱无力,还会存在爱吗?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155页。
)如此看来,陈可辛导演最新力作《如果·爱》中的聂文和林见东实在要算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正在觉得自己与孙纳恋爱,却不曾被孙纳所爱。
他们给予孙纳的绝不止精液的一点热量,但是唤起的却只是孙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又进一步的由衷喜悦。
Erich Fromm《爱的艺术》一书1956年在美国出版,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以为不过又是一本“鸡汤读物”。
其实,这是一部相当严肃心理学著作。
在Fromm看来,爱与软弱无力无缘,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力量,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
爱应该是奉献和给予,在给予和奉献的过程中让你所爱的人获得新生,而爱人的新生将给自己带来新的希望。
聂文和林见东的不幸在于,他们给予和奉献了,也使得孙纳新生了,但是孙纳回赠给他们的却是背叛和羞辱。
孙纳值得同情,从她偷吃林见东吃剩的面条开始,毕竟,“什么爱情故事,可以填饱肚子?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万恶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自由原则,在经济上鼓吹市场原则,老孙是受了他们的毒害了。
在她看来,与填饱肚子相比,爱情居于次要地位,老孙如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一般挣扎于人世,她信奉得是等价交换,互利互惠。
所以,她对美国人说“OK”,希望林见东有一天做导演能捧红她,抛弃林见东奔向林的副导演同学的怀抱,最后遇到聂文。
爱的定义被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做出不同的书写,是迈向名利的台阶呢,还是相互索取太多的占有呢?
或者,是一个十年的心结?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不再有当年张学友自信满满高唱的“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他如今婉转低回得是:“也许,你是爱我的。
”或许,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爱,只不过当时我们太匆匆,所以只有在回忆里面,才会想起青海的草原和自己最想演出的那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伴着泪滴说一句“我走了。
”这回忆的短暂瞬间让人变得清醒,这短暂的瞬间可以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白瑞德,自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面对命运和生活的冷硬,即使有了辉瑞公司的帮忙,我们真的就能坚挺火热了么?
很多时候,我们笑着说:“以前真傻”,事后,我们却并没有变得聪明。
一个男人什么都有了时候选择了你,他一定不会再放弃你;一个男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选择了你,等他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一定会抛弃你而一个女人要陪你共患难,并不代表多爱你,只是她太有自信,太年轻义气,她以为她强大青春美好到可以战胜生活。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
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
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
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英语里面的条件状语从句,带着期许,可惜很多假设从不成立。
有太多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夫妻,他们后来同床异梦,各怀心事。
比如jo爸他们是不是不愿意身边的女人见证过他们的不够强大和美好?
只愿表露风光的那一面。
当你没有山珍海味可吃,有一碗菠菜豆腐汤都奉若珍宝。
可是当有一天你拥有无数珍馐,你再也不能只喝一碗菠菜汤。
有话云,莫欺少年穷,可惜,你曾救助过的落魄少年,有几个能成为老来相伴。
包惜弱收留了落难的金王,惹来杀身祸。
你帮过落魄的他,他却不愿面对自己的不堪过去,连同你一起。
他根本没吃过川菜粤菜鲁菜鹅肝T骨韩料日餐,自然只喜欢你的清粥小菜。
只有他阅尽千帆,才能懂得清粥小菜真的最可贵难得。
也许兜兜转转到原点,位移为零,却不可或缺这过程。
小雨不爱张扬,张扬也不爱小雨,班主也不爱小雨。
可惜人们都只是看到表面,披着爱情外衣来洗清自我的人性。
老孙当时舍弃的是那个自以为可以战胜一切靠自己的的孙娜。
谁也不是真的爱谁,只有聂文真的爱电影,因为他通过电影完成自我救赎。
当他拥有一切,只是缺一个女主人的时候,再去找他吧。
他要的是一个共同欣赏自我的伴侣,而已。
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想起金海心的《依依难舍》你现在依依难舍是你的骄傲作祟明早清醒之后你会明白你也没有爱过谁如果我依依难舍不管做错或做对随着你的言行时喜时悲将来我会发现只有我独自在为爱流泪最爱的一直是感情动物女人。
男人只是骄傲不服输一个男人什么都有了时候选择了你,他一定不会再放弃你;一个男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选择了你,等他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一定会抛弃你是因为他拥有了一切后,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男人。
才会明白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
才知不爱吃牛排也不爱吃寿司而不是我只能喝粥。
他在怀念的原来是当时坚持的你和我,不孤独的挤在北京温暖了寒冬。
他也无奈的妥协当了演员,他们真的合作了。
像不像巩俐和张艺谋若干年后的合作?
那时候你需要个导演,我需要个伴儿。
为什么老东做不了导演呢?
因为他看不穿,看不透自己也看不懂别人。
他永远输给聂文周迅真慧黠又灵动,她是可以做导演的女演员,所以可以演活所有角色.老孙对于老东只是一个memory keeper她替他保管了许多已经剪辑的片段,就是第一个出场的人物。
可惜,有很多我们丢掉的片段,没有人会保管。
因为他们连自己的都丢失了。
不要忘记北京。
要有多坚强才能念念不忘?
try to remember.一天天,一季季,一岁岁。
我们遗失的不是爱,而是自己。
原来时间的手可以抚平所有的伤痕。
Time heals all wounds.相逢一笑泯恩仇她最爱的不是北京,是青海。
最爱他的不是老孙,是老东自己。
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
为什么最后理智的却是女人?
如果‧愛是近年少數打正旗號的華語歌舞片,陳可辛的嘗試值得鼓勵,縱使我不認為這是一齣真正的歌舞片。
或者下一次,有人會夠勇敢拍一齣真正的歌舞片?
對戲中的歌曲感受不算大,當然金培達作的曲是絕對不錯的了,然而詞的部分卻不算十分出色,可能這此始終是華語歌舞片的最大制肘。
歌舞部分遠遠及不上對白多,可能是陳可辛害怕歌舞太多觀眾會沉悶,也可能是因為電影中歌詞交待劇情的能力先天不足所致,究竟是什麼原因,觀眾大概無從稽考。
電影一開始已經十分「熟悉」,池珍熙街上一段歌舞讓人想起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接著馬戲團一段的用色、場景,看來更像師承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戲中戲的的表現方法跟紅磨坊也頗相近。
相比之下,紅磨坊的歌曲編排下過很大功夫,效果讓人激賞;然而論劇情的豐富程度,如果‧愛的表現又要比較好很多人質疑池珍熙的角色可有可無,甚至不知道他在戲中真正的身分是什麼。
我回想當年看貝隆夫人(Evita)時,對Antonio Banderas的角色也有同樣感覺。
當年我還未知道,Banderas的角色在希臘古代戲劇中有個專有名詞叫做"Chorus",有時扮演戲中某角,有時只負責講述(唱出)劇情,並不參與戲中人物互動,簡單來說就是百搭「二打六」。
池珍熙在如果‧愛中的角色,大概也是一個chorus吧。
據說原本說書人的戲份是比較多的,只是因選角問題(聽說原本的安排是由張學友演說書人),最後變成這樣子,恐怕是大家始料不及的事,畢竟要一個韓國人背重戲用普通話說話唱歌,還是有點強人所難吧。
我覺得不論戲份多少,池珍熙算是稱職了。
只是比起金城武的冷酷表情和會演戲的肢體動作,張學友的懾人歌聲,還有周迅會說話般的動人眼睛,無論如何是被比下去了。
男主角們幾乎沒有什麼跳舞場面,金城武靠的是大特寫表情(害我每次看見他出場都只顧看他的臉,幾乎沒看到他演得怎麼樣──金城武的「美貌」,難道也是妨礙觀眾留意他演技的魔障?
)還有肢體動作,都很能表現他角色的憤怒和無助,因此我尤其欣賞他在戲中前半部分的表現,那時的他幾乎可以用「上身」來形容。
張學友演聶文的沉鬱壓抑也十分不錯,當然他一開腔唱歌,就更加感到他的迫力了。
他的歌,連音響部分也特別強勁!
周迅是我比較不熟悉的演員,但她夾在金城武和張學友中間,表現可說是毫不遜色。
我很喜歡她年輕時的造型和小女兒嬌態,實在可愛得不得了。
她在戲中不算十分美麗,但卻獨有一份魅力。
她躺在床上聽錄音帶那一幕,睜著圓圓的眼,像是要看透一切似地,那種眼神實在很難讓人忘記。
她在巷子中那場歌舞,我更認為是片中少數歌舞場面中最出色的。
加上剪接的功勞,使這段歌舞和劇情少有地配合得天衣無縫。
如果讓我重看,我會選看這一段!
電影的美指也是少有的出色,整套片子看來就是很美很美。
有小心留意的話會發現,孫納穿紅的時候,她是天真的無邪的,總是正要或已然愛上張見東,我挺愛這個小小的、不怎麼顯眼的象徵。
劇情的部分不多說了,反正就是很簡單的愛情故事,可能你和我每天也會遇見的那種,離別的原因各有不同,終歸也是離別,面對愛情的傷口,我們每天都要選擇,如果忘記,不要忘記......
如果爱
序曲Monty说:在我这里储存了很多别人不要的片段。
我把它们都收起来,因为有时候他们会剪错,等他们再需要的时候,我就会把片段送还给他们。
Monty就像是一个穿梭于各个小世界的旁观者,守候在主人公身边的各个角落,温柔地提示着他们回忆,却从不真正参与。
1.《人生蒙太奇》-这个爱情故事,忘了爱情故事,留住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
整部电影都会给人一种,电影中的现实与戏中戏交错的感觉。
每一处戏中戏,都交织着当年的回忆。
Monty说要交还记忆,他下车,来到了聂文的片场,两边的灯突然就亮了,很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四周涌来了无数的歌舞演员,这一切就把我们从“现实”拖进了“电影”中,而一声“cut”又带回了“现实”。
聂文和监制的对话,大概就是他“剪错的片段”。
-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
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
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那就不是爱情片啦。
-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
这一次,Monty来到了孙纳的化妆间,说要给她出回忆录,但对孙纳来说,那是她不要的、想要忘掉的回忆,是她亲手减掉的片段。
发布会上,聂文讲述这电影的情节,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就是戏中人,演的就是戏中戏。
戏中人。
2.《忘了我是谁》-你是谁?
你是谁?
忘了爱过我。
怎么你会忍心,把我忘记。
-你是谁?
你是谁?
这样看着我。
为何你要为我,问我是谁。
林见东总是无法入眠,一次一次的吃安眠药,却还是睡不着。
他在整个酒店游荡,唱着“你是谁?
你是谁?
忘了爱过我。
”,敲打着“我恨你我恨你”,最后去到泳池,压抑地尖叫着,最后用水和回忆淹没自己。
那段记忆,他想回忆,又怕回忆;逼迫自己去回忆,大概也是逼迫自己记得那种痛苦,也大概始终都忘不了也不愿忘了她。
痛苦,却又回忆。
曾经的她,会因为饿而吃他剩下的面,会赖着他去他住的地方洗个澡睡个觉,会鼓励他不让他退学,会在他无家可归的时候带他回家。
曾经的他,会因为她的请求而收留她,会在她睡着时给她煮面。
那时他们一无所有,有的大概就是梦想,和彼此。
3.《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
很久很久以前,十年前的林见东和孙纳,你拥有我,我拥有你。
或许他们想要的不只是目前拥有的,不过当下确实幸福快乐的吧。
在冬天,窗外冰天雪地,他们在家中吃着只有青菜和豆腐的火锅;晚上,可以在结了冰的湖上一起滑冰玩耍;到了白天,一个去做点小买卖,一个去上学,互相扶持着生活。
只不过,孙纳的目标就是成功,她离开家乡独自闯荡,就是为了成功。
她不是笼中鸟,现实的小小幸福无法阻止她离开,去追寻外面的广阔天地。
4.《美丽故事》-开头是难忘,结局是忘记。
-失去的多回肠荡气,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男的拥有美丽回忆,那女的幸福在不懂叹息。
-忘了吧,忘了吧,爱情故事,不如醉生梦死,一无所知。
-我曾经有一个爱情故事,我开始怀疑它是否真实。
常常有人这么形容感情:先认真的就输了;也有说,爱的深的总是伤得痛。
对比与林见东,孙纳大概就是“没心没肺”的那个。
开头是孙纳闯进了林见东的世界,当年的结局却也是她先离开。
孙纳没心没肺,也不回忆过去,生活就大步的往前走;而林见东困在过去中,睡不着,忘不掉,总是痛苦。
再见面时,她否认着当年的过去,他害怕着她当年根本没爱过;而他问她,怎样才能像你一样,活的那么快乐。
5.《你是爱我的》-要一句话,心里的话,你一直都爱着我。
-就这样吧,不要回答,因为你是爱我的,也许你是爱我的。
从前,聂文拍电影时,总是去Monty那里吃酸辣面,每次总是吃得很急。
-从前总是很饿,怎么现在就不饿了呢?
-曾经你总是急着把戏拍完,让人知道你是一个好导演。
-我还是个好导演吗?
那是曾经初出茅庐的聂文,是心里有着最初的梦想的聂文,是那个不会说“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聂文。
现在的聂文,他开始害怕,害怕自己江郎才尽,也害怕当自己无法再继续捧红孙纳时,这段感情也将岌岌可危。
这一句呢喃着的“也许你是爱我的”,不仅仅是聂文的担忧,也属于十年前的林见东。
十年前,在狭小的地下室,孙纳依然会嘀咕着:It is a big world out there,她依然想闯出去,百折不回,即使是不择手段,通过搭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外国制片人。
而当时的林见东当然是爱孙纳的,他会在她半夜磨牙的时候,把手指横放在她的齿间,让她咬着。
只不过他的感情终究留不住她,留不住她那颗想要闯出去的心。
不要看着我走。
6.《外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十年前,那个答应要带孙纳去美国的制片人最终还是抛弃了她,她的第一次展翅高飞的梦想破灭了。
她衣着单薄地躺在那片结冰的湖上,内心在想什么?
大概还是绝望的吧。
不然,当林见东对她说:“你不去美国,我也不回香港。
”的时候,她就不会伸手抱住他。
而孙纳坐在放映室里,她看的,屏幕上放的,不止是电影,更是他们的过去。
现实与戏中戏再次交汇。
她把林见东叫到了放映室,让他不要再纠缠,而林见东执着地要求孙纳和他回一次北京,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
那个地方纠缠了他十年,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Monty欣喜地看着他们开始面对过去,而这是,聂文也看到了这一幕。
7.《男人本该嫉妒》-若不是我,哪会有你,他又算什么东西。
-去告诉他,面对面说,说你爱我不是他。
因为你是爱我的。
第二天的拍摄,开头聂文饰演的班主就打了孙纳饰演的小雨一巴掌,戏份的最后,他又打了她一记耳光。
对此,聂文解释那一巴掌并不是报复,而是以此释放了小雨,也释放了班主自己,更是希望自己不很她,打完这巴掌,两个人就扯平了。
聂文说:恨一个人,要比他恨的人更痛苦。
这段话,不止说他自己,也是在说林见东。
打完了这一巴掌,聂文终究是可以放手的,和平的,干脆利落的;而十年前的林见东,他被迫失去了她,或者说是被他爱的那个人所抛弃了,他无法放过她,也无法放过自己,只能紧抓着过去不放,恨她,而自己更痛苦,希望她跟自己走,却也办不到。
8.《十字街头》-残酷的天敌,一只小蚂蚁,没有叹息权利。
-饥饿永远是主题,爱情是个道具。
-在十字街头,没啥好坚持,别跟生活怄气。
-世界本就邋遢,还有什么可怕。
爽不爽一刹那,天堂地狱一家。
最迷人的身体,最真实的交易,最温柔的战役,最爽快的游戏。
十年前,那的确是个十字街头。
往左走,和林见东结婚;往右走,和他那个做副导演的同学在一起,得到一个角色;往后走,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往前走,一张期待已久,或许会带自己走向成功的,开往俄罗斯的车票。
那时,孙纳并没有抵住诱惑,成功的诱惑,又或许,她也没想过要抵抗,因为那就是她要的。
为了那可能的成功,她可以牺牲很多,她的爱人,她的爱情,也许当她坐在导演身边,看着林见东搬运道具时,就已经做好了决定。
临走前,孙纳对林见东呢喃着,不要再记得这段日子,不要记得……当时的她,始终还是内疚的,内疚于还是要辜负了他的感情,但这份愧疚也不能阻挡她的脚步,她始终是个什么放得下的人。
那是孙纳第二次离开林见东,我想,当时的孙纳未必不爱他,只是更爱成功。
所以她说:记着,最爱你的永远是你自己。
他跑向远方,而镜头却拉向近处,似乎,离那个尚且天真的林见东越来越远。
跑远的,似乎就是那个曾经天真过得林见东。
他躺在她曾经躺过的冰面上,回忆着那个做副导演的同学说的:她跟我,体会的或许就是她曾有过的痛苦和绝望。
而最后,掉进冰湖中的,就是曾经那个天真的他。
就像那首《十字街头》的最后,林见东饰演的张扬也跟着唱了起来:世界本就邋遢,还有什么可怕,爽不爽一刹那,天堂地狱一家,林见东最终还是选择了报复,他要让孙纳知道,她当年毁了的是什么。
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北京,可那里早已物是人非,其实甚至连“物”都不再是当年的样子。
只有当年的那个地下室,被林见东保留了下来,甚至那张桌上,还放着当年的录音机。
录音机里,录着林见东每次回到这个地方时的心情:第一年,日子还是很难熬;第二年,他祈求她回来看一眼;第三年,他欺骗自己已经好起来了;第四年,他恨不得她去死,却还是想她……
物是人非。
而这一次,是他离开,用她当年的方式。
终于,在这唯一保留完好的地方,真正的物是人非了。
9.《假如》-你现在了解我多苦,你可要永远记住。
-我要你掉着眼泪,说你假如能回到最初,我却说不。
他去了机场,被问:“两张机票,另一位呢?
”他往回跑,或许他还是没有当年的她狠心,其实也理解,他记着她十年,就像歌里唱的:“爱没有,恨没有”,在爱情里,没有爱哪里生恨,他记了她这么多年,恨了她这么多年,怎么会不爱呢,而他最后在曾经找回她的地方,又找到了她。
他们回到了片场,孙纳在放映室找到了聂文,他在看完那个唱着“你是爱我的”的片段后,对她说他修改了剧本,明天最后一场戏,我们好好把它演完,戏演完了,你也不再是小雨了。
在修改剧本时,他或许就已经决定要结束这段关系,这段横亘在三人之间的关系。
戏结束了,孙纳也不再是小雨,不再是那个被班主时时带在身边的人了,也不再是聂文的那个“伴”了。
10.《命运曲》-留下这个爱情故事,回头太难,前进不易。
-忘了吧。
忘了吧-我不是你的自由,白云晴天向我招手,我愿为你接受着命运。
聂文决定放开这段感情,他修改了剧本,这个代表了他们三个人角色的剧本。
在空中表演的时候,聂文所扮演的班长,错开了小雨的手,在被她抓住腿的时候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这句话既是对小雨说,也是对孙纳说的。
-我终于找到了爱情故事,一生中也无法彻底忘记。
-我终于拥有了美丽回忆,飘过来淌过去永不忘记。
班长摔在雪地上,或许是成全了小雨,也成全了孙纳。
是珍惜曾经拥有,还是只顾眼前成功,聂文和孙纳一起做出了选择。
而在人群中,Monty正看着他们。
聂文又去吃了酸辣面,这一次,他吃的很急,又开始饿了起来。
他向Monty提起了曾经的梦想,他想拍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片,一部曾经被他遗忘了故事情节,今天又重新记起的爱情片。
这一刻,聂文又还是曾经的聂文,他不再说着“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了。
在Monty的见证下,聂文记起了自己对电影最初的梦想。
聂文离开了,林见东来了。
Monty没给他咖啡,给了他一晚酸辣面,那大概是过去的林见东常吃的东西吧。
他问:“戏演完了吗?
”他答:“该演完了。
”这场戏中戏,也该醒了,一切都要了结了。
终曲.《如果·爱》-爱在回忆里总是那么明白,困惑的心,流过的泪,还有数不清黑夜等待。
最终,聂文离开了,也许是去追寻自己最初的梦想了,去拍那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片了。
林见东也走了,离开前,他给孙纳打了最后一个电话,对她说;“我走了。
不要忘记北京。
”他们选择了告别过去的爱情,但却不再会像当初孙纳说的“把这段日子忘了”。
而孙纳,还是收到了Monty给她的,曾经被她拒绝的回忆录,而这一次,她不再排斥,她很珍惜。
他们谈及聂文一直想拍的那部爱情片,孙纳一直记得那个故事,记得故事的细节,甚至记得那个地方不是聂文弄错的青岛,而是青海。
这是一部她一直想演的戏。
她开始越来越珍惜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回忆。
最后的最后,Monty又站在了站台上,等着下一部车,也许,是去送回另一个片段,另一段回忆了吧。
其实这就是一场唤醒过去记忆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结局不一定完美,可又有多少爱情是圆满收场呢,那段记忆足够美好,而你愿意珍惜,就很满足了。
——————————————————电影的场景设计真的很有意思,每一次当我以为这就是他们的过去时,就会出现摄影机,摄像框,告诉我,不,这只是一场戏。
影片叙事和歌舞其实泾渭分明,但是歌词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每段内容的中心,完全不会突兀,两部分融合的非常和谐。
而一些小细节设计很用心,比如片中的制作团队叫做“勿忘我”。
孙纳在第二次离开时对林见东说:“忘记吧”,她想要埋葬这份感情;而最后林见东离开时对孙纳说“不要忘了北京“,即使爱情不再,可回忆也是一种拥有。
最后表达一下激动的心情,因为:张学友唱歌太好听!
自带混响!!
金城武,我的童年男神!!!
有一句台词说的太好:你看,镜头多爱他。
这是我国少有的类似于国外音乐剧形式的电影,悲伤喜悦,爱情离合用音乐舞蹈来呈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提升了电影的文艺气息,只是觉得这种呈现方式让剧情弱化了许多了,我们所擅长的内心戏变成了在外的呈现,对于观众,对于演员的诠释都有些水土不服,不能说这部电影的尝试和创新是失败的,但却暴露了许多不足和观众的接受程度,估计这也是在这之后就没有类似大陆音乐剧出现的原因了吧!
电影里还是有许多经典的前段和台词的,就像把一本人生哲理书里的文艺变成了乐章,比直接看过文艺更加印象深刻,其中最深刻的还是这句: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就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结论:孙纳、聂文拎得清;林见东跟自己演了10年情圣戏,终于才清醒。
三人的关系原本没有爱,最终才遇见爱孙纳:深入黑暗,依然一身光芒。
“过去唯一的用处,就是让我不再想回到过去”。
开场孙纳直接说明,不想去看自己过去的阴暗史,更别谈接受。
所以和林见东因为电影又碰面时,她满是戒备和抵抗,因为看到他就意味着要和过去的自己相见。
开始在北京闯的孙纳,吃残羹,厚着脸皮跟陌生人借宿又捎走了他的方便面。
“闯出去 我就可以活过来” 她一直目标清晰又明朗——活下来。
随后和这个陌生人日渐熟络,本想看看这人是否以后可以带着自己做演员,和他搭伙住了下来,却不料这个人的纯真映出了自己的纯真,两人一起卖货,嬉戏打闹,互相依偎。
但她也一直知道这日子不是个头,一有机会就要紧紧抓住。
和老外走之前,她交出了自己,寄托在了林见东身上,咬紧牙关冲了出去;和林见东同学走之前,她又一次交出了自己,一直念着“不要再记得这段日子”,这是对林说,更是对她自己说:她这次把自己纯真的一面都放在林这边,杀伐果断,血淋淋地立足下来,“世界本就邋遢”,“天堂地狱一家”。
但是她没有迷失自己,即使经历这些,还是一直留在捧红她的聂文身边,这是她的底线;全电影没有出现过的张戟和她截然相反,“没有多大的恩德,要用一生来回报的”,这是她对聂文的回应。
林带她回北京,也是她接受了自己的契机,那一刻她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接受了她;林道别时,让她别忘记老孙,“不会的”。
她和林之间自始至终都没有爱,更多的只是爱自己。
她知道自己有真正被爱的一刻是聂文让她放手的那一刻;聂文成全她,也成全了自己。
她那时候的眼泪才意识到,自己有被爱着。
她其实一直都知道爱是什么,也一直有憧憬,但也只能憧憬;所以她一直一直想拍一部真正的爱情片。
林见东:戏“该演完了”林见东初见孙纳,敢做敢担,坚韧顽强,是林见东自己身上所没有的生命力,他被深深吸引了。
那阵也是林的低潮,意识到自己没有才华,正准备回港;谁想到孙纳却要他坚持,不仅鼓励他,还让他和自己生活。
这大概是林最开心的日子,无忧无虑,把面对的困难、焦虑都抛到脑后,尽情享受这一刻。
但他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孙纳的苦,只知道自己给不了孙纳想要的——当演员——继而只能在快活日子里沉迷,视而不见。
他的这10年的高光时刻不是当了演员,不是获得了名气,而是在冰河上抱住孙纳的那一刻。
那一刻他是英雄,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也是这一刻让他回味无穷,折磨得他这10年无所适从。
可能都没经历过什么苦难,意识到自己相比其他人是无才的已经是天塌了下来;但是孙纳的出现让退缩的、毫无尊严的他体会到了高光,误以为那就是人生追求;但那就是10年前他能给孙纳最多的东西了。
含金汤匙出生的他看不透孙纳,不懂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无邪的人可以为了往上爬而做出这些事,在他眼里,孙纳交出了自己,就是爱自己啊,那也是自己尊严所在啊;但是他忘了,他有爱孙纳吗?
他有为孙纳考虑过什么吗?
他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抱着十年前那个时刻不放,自以为是爱地对孙纳宣泄自己的情绪,又情绪化地把自己的恨录下来给孙纳听,直到在机场准备登机走人发现其实本来意图只是确认孙纳有爱过自己,再带她回去的。
那一瞬间他清醒了自己的恨,不过是恨没法放下孙纳的自己,恨没法留住孙纳的自己。
所以虽然和孙回去时拉住了孙的手,让孙跟他走;但在看到聂文放手的态度时,他愣住了,这一愣让他去面馆点咖啡,面馆老板知道又是一个食不知味的人(前一个是聂文),问:“戏演完了吗?
”,那一刻他才真的醒来,“该演完了”,这场自导自演的情圣戏,终于演完了(意识到自己根本就不配,更没有爱过孙纳)。
最后他电话跟孙纳告别,让孙纳别忘了老孙,那一刻才是真的有为孙纳考虑了,也知道什么才是爱了。
(话说这个角色个人目前真的喜欢不起来...)聂文:丢了自己,再找到自己。
“那三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太牵强”。
其实聂文一直知道什么是爱情,也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影,但是一路走来,大抵是向商业社会妥协了很多。
孙纳让他别演,让张戟来可以收更多钱时,他质疑“嫌我不够红?
”,被她回的“是你教我的”那一刻,他其实知道孙说的是事实,也知道这是自己的现状,但是他旋即反驳,因为他不愿意承认啊,那个满心热忱、一心只想拍好电影的、为拍电影可以拍到每天吃一样的饭都是香的自己竟然走到要这样算计回报来创作,满心杂念连饿是什么感觉都忘了。
所以开场都是他眉头紧皱的样子。
聂文对孙纳是没有亏欠的,一心只有事业的他其实整个身心都扑在上面了;但是对孙纳一开始也是没有爱的,都是合作、交易以及陪伴的需求,他很清楚,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在一起那么多年,大家都要多了”。
但他对孙纳的指点、引导都是认真的,最后的放手也是干脆果断,没有任何自己站在道德高点的指责;凭他有的名气、对孙纳的教导/捧红,他完全可以用这些来绑住她,但是他没有,只是让孙纳放手,因为他知道孙纳对他更多的是报恩,而且孙这时候已经有愧疚了。
和孙的最后一幕戏,就是聂文对自己这段关系的注解,只是这一刻是在两人这时候才意识到,已经是“回头太难前进不易”。
放手是聂文对孙纳的爱。
“是很饿。
”不再食不知味了。
看过这部电影,本来不喜欢,但三个主演都值得期待,所以捧场。
看完觉得还行,为张学友的歌舞加一星。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剧中,最后张学友绳断坠地,血流一片。
视觉冲击很大。
故事的内容很常见,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探讨过的内容。
两个贫穷的男女相爱,另一个很好的男人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在前,女主怎么样选择。
这部剧女主选了后者而与所爱分手,去追寻了更好的机会,更大的成功,并最终成功了。
多年后,因一部戏,三人分饰,女主依然纠结于前爱 ,后爱便放手了。
不过,张学友放手后,事情也没有结论。
爱情倒底在生活中有多大的意义,当许多利益与情感相互冲突和诱惑时,爱情的位置在哪里。
当然,一般爱情片里,爱情都是至上的。
但实际上,爱情很多时候是最可有可无的,最容易被放弃的。
或者在爱最浓烈的那一刻可以同生死,但这浓烈一过,一切又都可以被丈量。
如果爱,这片名之后,到底是什么答案,没有人能给出。
周迅到底爱谁,有多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也没有人能给出。
或者周迅也不能。
作为一部歌舞片,电影除了在叙述形式和镜头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歌舞方面也加入了很多新颖的创意。
影片的歌舞片段富有生命力:华丽的舞美,印度风味的舞蹈,小丑、妓女等多变的造型,高空的杂技••••••都使影片充满了活力,且许多歌舞的情节在处理人物情感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孙纳不想回忆起过去时与林见东在高空中荡秋千,或者聂文发现孙纳和林见东有故事后通过唱歌来表达内心——这种歌舞中的叙事蒙太奇将表意功能运用到了极致,更可贵的是,这种镜头整合的一句不再是时空的连续性而是情绪的一致性。
这也更加体现出导演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电影拍摄的极高水平,让观众在美轮美奂中解读这个并不美满的爱情故事。
不可否认,影片通过回忆、现实和超现实时空的交错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刻骨饱满,然而影片所要表达的、最根本的依然是那个永恒的主题:如果爱,那就爱吧。
十年和《如果·爱》有关文/3rdROCK一、苏轼有 “江城子”,词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为苏轼悼念亡妻王氏所作,苏轼29岁丧妻。
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遇到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朝云。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收留了才十一岁的女孩儿朝云。
朝云身上是否有王氏的影子?
可能不识字,朝云端庄不足,但她以自己的聪慧和贤淑,以及少女特有的清新,让苏轼在不惑之前,找回久违的快乐和自信。
朝云从侍女到妾,也不是由于她的乖巧和聪明,当苏轼因反对王安石被贬黄州时,朝云义无返顾地跟随她,五年相伴左右,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感慨尤深的是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贬至惠州后,身边的人大多走散,朝云却相守不弃,还会苦中作乐演唱苏轼作的诗词。
岭南多瘴雾,许多人躲不过此劫,朝云好几次都无事,如苏轼在词中所写的那样“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可是朝云只是弱女子34岁染瘴疾而亡。
相处23年,苏轼把朝云当作知音,在她生前为其写过许多诗词,死后更是努力把朝云永留在文字里,还在惠州为她建祠堂,苏轼多情,传说他在祠堂边上盖房,时常居住其间。
想来也是,朝云去时,苏轼已到耳顺之年,精神之柱倒塌后,他何处话凄凉呢?
年年肠断处,他是否还幽梦还乡,喝一口朝云亲手泡制的 “蜜云龙”茶?
二、写出以上的文字无非是因为昨天我看了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
十年,我不断听到有人提及十年。
十年前《如果·爱》中的周迅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酒吧舞女。
生存坎坷,作为一个弱女子,身体是最大的本钱,抛弃尊严后,也走上不择手段的星光大道,遇到生命中重要的男人——导演张学友。
直到十年后她在舞台上遇到了金城武,她想忘记的一切被证明永远是存在。
十年前的金城武只是一个电影学院学美术的穷学生。
命运弄人,他无意中结识周迅,患难见真情,爱有多深痛有多重。
他眼睁睁看着周迅为了所谓的理想,受难,灰心,渐渐地走远。
他得到了她的身体,但他始终在怀疑周迅有没有爱过他。
在周迅离开他的十年里,他永远在做同一个梦,喜剧地开幕悲伤地收场,直到他导演张学友,走进一出和他经历相似的歌舞剧。
“如果·爱”对于三人都是问题。
爱么?
如果是爱,为什么会这样的局面?
金城武以为过去的才是爱,他活在回忆里,现在的周迅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交代——过去的爱是真的。
周迅几乎不再相信爱了,现在的张学友只是习惯和依靠,金城武如果不出现,她会把十年前当作耻辱。
可不用思量,过去的一切还是难忘。
人就在面前,相逢怎么会不相识呢?
她的悲哀在于最后还没弄明白,有没有爱过,爱的又是谁。
张学友大多时候都以为自己是爱着周迅的。
他认为给予她就是爱,嫉妒她就是爱,占有她就是爱,恨她就是爱。
可是他不是傻瓜,他在唱出所有的爱时,略一沉吟:“也许是爱吧!
”剧本可以改,而现实的剧本不由他这个导演改,太多变数让他无所适从。
三、早上,星期六的早上,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视。
电影频道在采访《如果·爱》剧组,我看的时候,导演的部分已经结束。
张学友说,电影中的聂文很像他自己,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爱已经是这样,他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离开那个女人。
周迅是个爱情至上的人,她理解如果是爱的话,重要的是给对方快乐和自由,她说自己不懂爱情,在这点上和孙纳一样。
周迅的经历似乎也和孙纳有许多相似,这点她没说,她的眼睛说了。
金城武坦言,如果有爱了,他和林见东一样应该去争取,当然这是现在的想法,不代表十年哪怕五年后自己的想法。
四、《如果·爱》还让我想到那首流行歌曲《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歌曲太流行,也过于宽容。
陈可辛不会选择。
他在这部充满野心和游戏精神的电影中,实在是悲伤的。
但我相信他会赞同《十年》的一段歌词——“……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好电影和好歌词一样,肠断处都有惊人的相似。
让人在熟悉的场景前,无言,却有泪千行。
五、幸运十年前我是苍白的。
那么十年后呢?
(2005年12月3日下雨时 家中)
“每个人都想明白谁是自己生命不该错过的真爱特别在午夜醒来更是会感慨心动埋怨还有不能释怀都是因为你触碰了爱”——《如果·爱》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评论,我总是喜欢默默的看,悄悄的写。
但是今天看到这里的评论,真的有点惊诧,对于一部电影原来真的有那么不一样的读解。
不过能让人多角度的读解的电影才能说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
坦白说,我喜欢这部电影,我甚至能说,这是一部可以作为精品收藏的电影。
尽管有人说了,它在抄西方的百老汇歌舞片,但是就我看来,我觉得我们这部《如果·爱》比起《芝加哥》和《红磨坊》更加精彩。
当然也许这也跟文化背景有关。
画面很美,转接精巧,台词蕴涵深意,甚至里面的每一首歌,不能不说是经过精心打造。
演员的演技很好,戏剧感很强。
看到张学友唱“男人就该妒嫉”,看到他唱“也许你是爱我的。
”情节和情绪跟歌声如此的完美配合,这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
如果这些都不能让它成为精品,还有什么?
是的,如果看故事片的话,它简单。
没有曲折没有荡气回肠,甚至它的结局也不如我们所想那般,让小纳顿悟真爱高于一切,苦等多年的向东的执著也有所交待。
没有。
他们选择放弃。
班主选择放弃成全自己的所爱,小纳放弃过去重新审视现在,向东放弃回忆去往将来。
他们各自明白自己要的是怎么样的爱,而爱在哪里。
如果一早就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爱,是怎么样的,人就不需要经历痛苦。
就是因为不知道,人才需要千百次的徘徊追问自己,这,就是爱吗?
也许只有到了那一刻,当你经过痛苦犹豫失望怨恨妒嫉等等煎熬之后,你才终于明白,爱,向你展示的面孔到底是什么。
挺久之前看了,很喜欢学友,歌有味道,演戏也很有味道,很走心,总能从他的眼睛里看见人物,我现在还清楚记得他唱着歌跳下来那个场景,泪点崩塌,爱得那么深,对占有欲强的聂文来说放手必然也伤得很重。学友的嗓子当然是很为影片加分,低沉深厚,就像聂文对孙纳的爱。影片最后的处理很好一切结束也如旧
对歌舞片真的很无感。看到最后睡着了~
歌曲不好听,爱情不感人
只是单纯的讨厌这部电影,不知为何。
我不要做金城武 我不要反复码出我的怨念
音乐不错
如果这就是爱。如果有爱,那爱是什么?
非常不喜欢里面的人物,不喜欢电影的节奏,不喜欢所有人都装模作样的样子,基本上就没啥喜欢的
金城武领着周迅回到十年前他们租的房子里,给她放录音,那一瞬间,我的心被触动了。
太烂了
挺烂的。。。
玩儿什么内涵
如果,唉
如果…………爱
因为一首歌 还有强烈的戏剧感
不喜欢
你是千堆雪 我是长街 相互取暖 不如相忘于江湖
歌舞的部分太垃圾。从来没有迫不得已,也没有身不由己,都只是不够喜欢,诱惑太大。我没有看到爱情。张学友的声音还是欣赏不来,角色倒是更有魅力。
觉得歌很难听啊,还是别拍歌舞片得了……
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