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我所见过最具台湾气质的——虽然这气质是我遥想出来的。
关于台湾气质,我有过三个深刻的印象:一年多前,我在印度遇到了7-8个台湾年轻人。
大家一见如故聊的非常开心。
他们看人的目光,干净并且专注。
知道我是一个人在异国背包旅行,一个漂亮的姑娘把自己备的维生素送给我,希望我平安健康走完全程。
之后,遇到了一对夫妻,男的来自以色列女的来自台湾。
老外老公因为在台湾住了很久,中文都是咬着嗲嗲的台腔。
同行的北京姑娘曾经因为他的口音偷笑了很久,我却觉得,一副朋克打扮全身扎满钉子无时无刻不在卷大麻的他,因为沾上了台湾味,骨子里养成了谦谦君子后来,一个好朋友去台北待了几天,回来不住的盛赞,说那里是一个节奏慢人情浓的地方,路上陌生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
如果你习惯了北京上海的生活,去台北,很快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从容和和善。
我非常相信她的判断。
虽然我从未到过。
但是,她所说的那个气息,就是我对于台湾的想象。
《鸡排英雄》让我重新想起、并且日益坚信那个气息。
其实,就编剧表演和拍摄来讲,《鸡排英雄》没什么可太多可取之处。
在地小民的情感这个重头戏,太早拿出来渲染和铺陈。
背景音乐和慢镜头的滥用,更是让人看得情绪腻歪。
一句话,过了。
有点像我朝春晚,动不动就放起肉麻的背景音乐,让主持人饱含热泪来上一段朗诵。
然而,滥情用在歌功颂德上就是恶俗丑陋,用在描绘草民的患难真情上就是有情可原。
这之间的高下美丑之别,就在于对象是假大空,还是真小实?
你是更热爱统治你的政府和恩惠你的政党,还是更热爱你身边锅碗瓢盆共进共退的邻居?
相信我,无法热爱邻居同事同学的人,绝对无法真正的爱国。
因为,国,也不过就是由我们身边一个个喜怒哀乐远近亲疏的人组成。
生活在台湾某些方面是幸运的,因为,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让底层小人物遭遇恶势力侵犯的时候,有可能相信“我们不一定会输”。
这个信念和勇气,弥足珍贵。
它是一种不放弃——不放弃正义的信念,不放弃对弱者的同情,不放弃对不公的抗争。
身处一个麻木的国度,我完全无法想象的这种“不放弃”——我们即失去了不放弃的能力,也丧失了不放弃的热情。
希望,有一天,我们遇见不公正、荒谬、贪婪和暴力的时候,也能振臂高呼一句:我们不一定会输。
这种信念,需要扭转颓势的想象力,更需要行动起来的魄力。
在从高雄前往花莲的五个半小时自强号上,我开始看这部电影。
当时旁边呢,坐了一位来自知本的台东退休老师,我不愿意把他往怪叔叔的方向去想,是因为虽然他太过热情,不停找我聊天,但其实他并没有过分的动作与言语,而且聊得都是还蛮有知识性的台湾地理啊人文啊之类的话题,我也受益匪浅。
于是我当时就算再不想聊天再想一个人埋头看电影,我仍是只能在他下车后才开始认真看此片。
蓝正龙是我一直还不错喜欢的人,柯佳嬿则一直不太喜欢。
但一群超地道的台湾本土谐星们几乎是本色的出演真是令人欣喜,大概是身在台湾的缘故,我看到后面几乎是眼含热泪看完的结局......而台湾的鸡排是真正的好吃(当然也要少吃)——外焦里嫩这四个字在鸡排界,真的只能放在它们的身上,那些肯XX麦XX真的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而且台湾鸡排最贵也不过才六十台币一块——比脸还大的一块。
《鸡排英雄》一部台湾旅游行销片可能是由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相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我们能接触到的台湾电影算得上是微乎其微了,尽管如此,几乎每个80后、70后及以上年纪的人都看过台湾一部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笔者记得接触这部电影的时候才五六岁,电影在村门子里放映,几乎家家户户都来观看,几乎每个观众看后都泪流满面,而这种万人空巷的情景似乎已经有很多年没见了。
相反台湾导演和大陆及香港合拍片,我们倒是见识了不少,例如台湾导演朱延平这几年先后为大家带来《大灌篮》、《刺陵》、《大笑江湖》等,片子随烂,但票房收益还算不错,也让朱导尝到了甜头。
直到2009年一部《海角七号》又一次让大陆观众熟知和接触到台湾本土电影,2010年《艋舺》推波助澜,2011年台湾电影《鸡排英雄》又趁火打击,这部由蓝正龙和柯佳嬿主演的贺岁片在台湾狂收上亿票房(1亿新台币约等于2200万人民币)。
小成本,大收益这样的结果投资方自然开心。
本片与2011年7月12日登陆大陆院线,且不论票房收益如何,作为继《海角七号》和《艋舺》后的又一部来大陆的台湾本土电影,我们乐观其成。
通俗来讲本部电影主创似乎就奔着大陆观众来拍的,导演用尽心思的将台湾很多的本土文化穿插到了电影之中,力争为大陆观众奉献上一个全新的台湾印象,无论是影片一开始的选举,还是888夜市本身所带来的热闹氛围,或者是各种风味小吃,足以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对台湾这片土地已经有个初步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更是让剧情中穿插了大陆游客来访,在结尾部分张进亮议员也是决定将夜市建设成旅游景点便使得本片对大陆观众便更有针对性了。
总所周知的是这几年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随着ECFA的签订和大陆游客台湾自由行的开发,许多台湾居民都把大陆游客当财神了,特别是对那些从事旅游业者来说,台湾这篇热土向来文化繁荣而复杂,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开发,我们甚至能看到台湾主要领导人如吴伯雄都能带上土特产做客大陆央视《海峡两岸》节目来推销台湾旅游,那么拍一部电影,既能有电影票房上的收益也能给大陆观众推销台湾旅游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到电影本身上,本片通过888夜市里的那些私营业主们和房地产开发商斗智斗勇争夺土地的故事为主线,蓝正龙和柯佳嬿帅哥美女的搭配来吸引年轻观众,更有猪哥亮倾情客串,从制作阵容上看,主创团队并不是很强大,从故事线索看,剧情也不是很复杂、繁琐,但电影算是获得成功了,本片成功的秘诀便是它小人物的角度,全方面的展示了台湾普通老百姓的平常生活,这里有酸甜苦辣,“每个摊主”都有个故事,虽然不是大风大浪,但因为真实,也能感动人。
全片通过台湾888夜市的那些人和事也给大陆观众带来台湾独特的夜市文化和美食文化,更穿插着台湾选举、议员拜票,甚至是街头运动等景象,也算是一种新意吧。
幽默、调侃的人物,轻松但不曲折的剧情,加上圆满的结局,这样的搭配,如果没有特别的失误,想获得成功也不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方启华 2011 8 28)
城市发展所要面对的新旧交替,是每个城市无法躲避的。
这是一个城市内部新陈代谢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归为文化入侵、资本剥削...庶民作为一般民众,城市发展所涉及的一切,他们是最直接的利弊接触人群。
本片借用人在脆弱无助中所爆发出的情感来最大限度的表现弊,弊是固然存在的但我觉得本片所展示的庶民的生存状态最值得关注,那种小市民的快乐,简单到无聊的玩笑无聊的选美无聊的游戏....都能很开心!
“每个摊位都有一个故事”正如我们每个人。
他们有同样的快乐换做每个人却不同,本片除了教我们如何反抗不良地厂商之外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本来就不是公平的但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很重要!
阿华最后号召大家保卫“八八八夜市”就如《阿凡达》的杰克·萨利号召纳美人反击地球人一样,他们保卫的绝非只是一个夜市一个星球,是一种生活一种自由温暖简单的生活他们不希望自己美好的生活,被外来事物所干扰。
“艰苦也是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志气!
”对于低迷的台湾电影,本片还是值得支持!
这个片大概讲了一个,小贩大战开放商+腐败议员的故事,开放商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买通业主,贿赂议员,邀请黑社会加盟。
按理说该做的都做到了。
可是居然这么容易就被租房给干掉了,没人自焚,也没杀人;看来在台湾想拆点东西真难,难不被拆太容易了。
资本主义真是腐朽啊,这样的效率远远不很和大陆相比。
相信不久的将来,大陆官治理台湾会大大提高当地的拆迁水平,把世界先进的拆迁理论引入台湾。
东东枪说:鸡排英雄让人又哭又笑。
对他的电影品味我还是比较相信的,所以周五托朋友买了周六的票。
结果周六加班,不知不觉就晚上9点多了,电影是10点!
飞奔出世贸天阶的时候还心存侥幸:哪怕打不到车,公交车+步行到MOMA还是很有希望的。
谁知道刚上公交就雷电交加下大雨+工体演唱会散场!
到塔园村下车的时候已经22:00了。
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走到MOMA,个中艰辛真是难以言喻啊。
总之,我在22:21冲进了放映厅。
据说错过了开头热闹的夜市。
看完之后我的感想是:如果你有台湾情结,或者你是文艺(女)青年,或者你热爱本土文化,或者你笑点泪点都很低,那应该会喜欢本片。
非常local livehood。
演员的表演毫无痕迹,赞。
情节不拖沓,没有不必要的感情戏和过多交待。
“十八咧”太像我一个姨父,脸上始终没有正经表情的。
布袋戏、夜市、大奶仙子、暴力拆迁、新闻玩手段……这样的市井元素,这就是生活。
小笑小哭都恰到好处,在医院的那一场,我的表情和“阿华”完全一样。
好片就是这样,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观众。
总之,还是值得看一看。
PS:十八咧是赵哥演的,小混混头目则是《海角七号》的水蛙小应。
日不见太阳的暖,夜不见月光的蓝。
熟悉的言语,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
谁曾正视林立的高楼之间,四方的天空之下,那一团粗鄙的聒噪与杂乱的肮脏。
汹涌人潮,冷漠的眼神,装腔作势的一本正经,自以为是的高人一等,趋炎附势的点头哈腰,你为谁停留?
不知何时开始,这空虚而贫乏的灵魂,做起了欲求未满的梦魇,从此再无法沉睡。
你是谁?
在追求什么?
落叶归根,归入纯朴的宁静……
0台北有个地方叫做北投县,面积并不大,温泉小有名气。
在北投的半山腰,有一个不起眼的温泉博物馆,原本是日本人统治时,在北投建成的一家温泉店。
博物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水准基本就是大陆随处可见的中档大众浴池,除了并不华丽的日式建筑,也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实际上,在很多年前,这家温泉馆本来是要被拆掉的。
当时,一位小学老师看到它,觉得日式温泉的建筑代表了台湾的一种文化记忆,于是组织自己的学生,一个个笑容灿烂的小孩子,走到这家即将被拆除的温泉馆,举起横幅,头上绑上丝带,抗议游行。
然后,在附近社区的努力下,这家温泉就保留下来了,并且成为了当地温泉文化的博物馆。
政府会每年拨款维持开销,社区的居民则自愿组成义工,来维护博物馆的运营。
1台湾人对地震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
他们通过一场场对文化仪式的保存来记住祖先。
1999年9月21日,台中发生7.3级地震,因为地处山谷,很多人被活埋,当时一间铁皮屋被吹出了几百米,从一个山头到了另一个山头。
地震之后,在民众和政府的推动下,在台中,很多震区的建筑都没有被拆掉重建,而是被当成了纪念址,供人们参观旅行。
其中有弯曲的铁轨、倾斜的房屋、震中的坐标,也包括那间已经压成片状的铁皮屋。
几年之后,日本阪神大地震,也是7.3级。
地震之后,日本一位建筑师召集了300多个志愿者,用“纸”搭建了一座临时教堂,供人祈祷。
之后,当台湾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一个地震研讨会的时候,听说这座临时教堂即将被拆除,于是提出了一个吓到日本人的要求:能不能把这些纸做得柱子和房梁送给台湾?
他们要在台中的9·21震区,恢复这间教堂,作为对地震伤痛的共同缅怀。
台湾人甚是有趣,自己的东西不让拆,就连别人拆他们的,他们也会跑过去:刀下留人。
于是,货船运输着大大小小的零件,一直到了台中。
台湾人说,我们不要比日本差,于是组织了附近社区的千人志愿者队伍,很短时间就恢复了这个建筑,并且命名为“纸教堂”。
如今,纸教堂的旁边还有一座漂亮的雕塑,两个人手拉手,组成一个圆圈。
2东海大学是一个基督教大学,位于台中。
校园中有一片相思林,种满了大大小小的相思树,那一定是小伙和姑娘谈恋爱的好地方。
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要以“交换”的方式把其中一部分树林卖掉,学生们愤怒的占领了两层楼的校长室。
据说,当时赶上了期末考试,大家就轮流在校长室里自习,考完的人就跑回来,替班换该去考试的人。
最终校长不得不出面妥协,把整片相思林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不给学生们记个大过呢?
或者报警不就好了?
当然不,实际上,学生们是无比渴望被处罚的,因为如果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闹大,把“学生被迫害”的新闻传到总统耳朵里。
学校不可能这么傻。
然而换个方向说,正因为学校不傻,才会用各种方式和抗议的学生周旋,实际上,到如今,相思林确实被拆除了1/3。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是抗争的失败?
我想也不能。
因为正是这拆掉的和未拆的,才构成了抗议的双方,才构成了我们看到的妥协和不妥协,才构成了这片美丽的相思林,才构成了一段小故事——有人问东海大学美术系的蒋勋,就是《孤独六讲》的作者:凭什么你们东海大学也有美术系?
蒋勋说,因为我们有全台湾最大的写生景观。
3也许是期待过高,很多到过台湾的人都会觉出失望。
面对地大物博的祖国山河,台湾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确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然而,台湾最宝贵的不是这些:不是山河,不是宝藏,也不是水果和美食,而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
他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珍惜到一针一线,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台北市区每天都有不同人群的抗议;为什么家门口公园的一棵树被砍掉了,都有成群的人在举着牌子大喊“公园种绿树,警察请止步”,都有议员在为人民欢呼呐喊;为什么政府通过招标修建庙宇,人们会不满意价格低廉的维修公司,宁愿自己捐钱也不要亏待了自家门前的庙宇。
这就是为什么,当导览大叔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台湾的庙宇只能追溯到明清时候,没办法和你们比的时候,我感到一阵脸红,并且肃然起敬。
4我们和台湾的抗争记忆有着不同的轨迹。
我们的抗争充满了家国想象,充满了英雄和领袖,救世主和大救星;台湾的抗争故事则更多属于个人叙事。
这些日常事件的温暖,支撑起一个海岛的文化与传统。
在通往台中的大巴上,我看完了这部《鸡排英雄》,中途还睡了一觉。
我觉得有趣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桥段,而是一种亲切调侃的生活气息与生动的社区抗争。
其中有俊男美女,有槟榔西施,有不争气的小混混,也有勾心斗角的大妈。
在维护社区的利益时,他们走在了一起,保护世世代代生活的日常文化。
这时候,误会变成温情,爱情开花结果。
在整个抗争中,没有一个人能满脸东方红,也没一个人成了救世主。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无比生动的主人翁,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也生活在可供协调的体制中。
台湾并没有因为抗争的故事而互相忌惮,而是因此而拥抱得更紧。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某个小区的业主可以为了砍掉一棵树而走到一起,某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为了一座命名为真维斯的大楼走到一起,某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为了红十字会的腐败走到一起,并且:我们的小区管理委员会忌惮了,我们的校长忌惮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忌惮了,并且:我们能把这些故事积累起来,拍出一部温暖的日常叙事的抗争,庆祝建国任意的一年。
这部片子一定集合了几百个当红影视明星,一人露一面儿,饰演夜市摊主的赵本山拍案而起,说:你丫忽悠谁呢!
饰演政府官员的冯巩终于憋不住劲,怯怯地说,群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
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就离民主更近了呢?
2011.7.15
本来只是看《康熙来了》嘉宾有蓝正龙,就来看看蓝正龙主演的这部电影。
本来我也以为,就是一部和宣传页面所呈现出来的普通喜剧。
但是当我真的看了这部剧。
喧闹的888夜市,很俗气的装扮,听不懂台湾俚语,柯佳嬿在房间里播放幻灯片时候在心里对爸爸说的话,鸡排姐和牛排老板娘的吵架拌嘴,刘品言的娇喃,小七的半吊子流氓气……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感动了起来。
这是普通老百姓或者说相对而言的社会底层人的生活面貌。
真实,立体,俗气,却饱含着对生活的向往。
蓝正龙的侧脸剪影依然很帅气,被打上夜色还是月色的高光,他说这里的每一摊都有一段故事的时候,好像你就真的开始想象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不幸。
也许远远比你想象中要来得更不可思议难以承受,但你看到更多的依旧是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过每一天。
并不是接受过多么高等教育享受多么繁华物质生活的一群人,却拥有着最纯粹最朴实最俗气却也最动人的品质。
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我想他们也会有过抱怨吧,但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夜市要被拆迁重建。
他们一起努力反抗坚持到底。
对幸福生活义无反顾地追求,不是说说而已,这到底需要怎样的多大的勇气?
鸡排英雄,不是什么多么耀眼的前置修饰语,但却是对最普通的他们的最恰当的定位。
其实有没有成功真的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不论会不会成功,他们都会去努力奋斗一次。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梦想成真”。
生活和梦想没什么冲突。
只要你想什么都不是问题。
失败会怎样,年龄大了又能怎样?
努力啊,不试怎么知道?
那些说什么什么太天真的人,他们的话听了干嘛?
who care?
It's your own life!
这拆迁上演的戏码是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有的情节。
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里无处不在的888夜市,无处不在的鸡排英雄。
“我们都是看不到太阳的那群艰苦人,但是艰苦人也是人。
可以没钱,但不能没志气。
不能整碗被人端走。
”但我到底也是个俗人。
我不大懂什么是好的电影,也没什么要批评的,我以为只要可以感动,我想这部电影就有价值。
另外,零点已过。
祝自己生日快乐。
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博客,大意是可能年纪大了见人太多,于是经常会“撞脸”,从这个人脸上看出另一个人的影子来。
到了今年,这情况愈演愈烈成:从这部电影看到另一部的情节。
比如看《武侠》,一个人突然良知发现改邪归正,隐姓埋名藏匿乡里,结果被一个新的闯入者怀疑,正邪两派都不放过他。
这故事根本和《剑雨》一样啊,只是性别完全反过来。
杨紫琼在里面也是被正邪两派追杀,不能自处。
然后郑雨盛的角色就是汤唯+金城武。
看《肩上蝶》,啊呀,这不就是《神雕侠侣》?
杨过拒绝了此前爱他的郭芙,又拒绝了之后爱上他的郭襄,一心一意等跳崖的小龙女回来……上上周看台湾电影《鸡排英雄》,夜市摊主之间的互助友爱,跟此前香港贺岁电影《开心万岁》同出一辙,都是讲底层人民之间的情意。
里面还都有一个偷钱离开的小混混,混了多年后就飞黄腾达了。
他一直努力试图脱离这贫贱的生活,然而终于还是脱离不了,发现街市中的美与真。
作为一个从小爹妈上班就将我寄居于邻居家、吃百家饭长大的我最看不得这样的电影,看到他们被恶势力欺负就忍不住哭,看到有人来同情和支援,更哭……所以明明有那么多谐星如赵哥、彩桦姐、杨淇、猪哥亮……的《鸡排英雄》,去被我硬生生看成了一部“悲剧”。
这些都是《康熙来了》的老面孔。
《康熙来了》上次也做了一期“撞选题”:大概是内地征婚类综艺节目实在太火了,于是《康熙》也给几个步入不惑之年的“老大难”男艺人征起了婚。
是非常认真地提前了解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网络了圈中女星。
他和她分别是:林利霏配张克帆、宋纪妍配张洛君、穆熙妍配梁赫群……但也许害怕这样太没有爆点了:于是最后一个亮相的是给小钟配对的曲家瑞。
别的都是纤腿细腰小脸蛋的女明星,曲家瑞是艺术家。
于是就看到别人个个说:“就是我的型啊!
”只有小钟闷闷不乐。
还不时被亏,做游戏的时候,男明星飞镖射靶,射中“磨鼻子”“公主抱”“紧紧拥抱”……等项目就和女生玩起来,然后那三个人都说自己只射一镖,“剩下一支给小钟啊!
”导致小钟有了五镖……好在曲家瑞贴心,只想玩磨鼻子,到底是国外留学归来的,比起小钟故意把镖射出靶子……大方多了!
曲家瑞集大学教授、艺术家、策展人、手绘漫画家、二手玩具收藏家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绘画作品被收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国立历史博物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地。
被蔡康永称之为“艺术气质和学术地位都是演艺圈最高的”,结果小钟一听到这句话就泄气倒下长笑不止……看得出曲家瑞还真挺喜欢小钟的,能欣赏他那些“不好笑”的点,可是这没用。
还用心地带来小钟爱吃的巧克力,这也没用……表示自己要“有艺术气质”女生的小钟,真见了有气质但不漂亮的女生一样犯男人的通病(或者说中国男人的通病,此前曲家瑞交往的都是外国人)。
看来气质品味只是随口说说,那也要建立在相貌甜美的基础之上。
一个男人二十多岁喜欢漂亮女生,三十多岁喜欢漂亮女生,四十不惑了,还是喜欢漂亮女生!
唯一不同的只是,到了四十岁,男人终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于是即便曲家瑞在市区有一间超大的工作室也没能成功“诱惑”小钟。
看的我好饿。
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了,以本土为卖点却只看到做作和矫情,故事叙述镜头剪接又缓慢又生硬,全场都是尿点。另外蓝正龙才不是真正的台客呢,还是去演你的偶像剧吧演技那么差
什么烂片,看不下去
台味,台客,台湾人民保地运动
台湾电影至少倒退了50年。
台湾变异版七十二家房客
自从看了这部片子我就再也不想去台湾了,那么多的美食,估计去一趟胖个二三十斤是没问题的,馋得我流口水,在瘦成纸片儿前,台湾行的计划必须打住!!
镜头剪接乱七八糟,整个超跳跃的,还有很多没内容的镜头也不知道是干嘛!chris后来跑哪里去了我真是完全没注意到,但是虽然我们打打闹闹上上厕所也丝毫不影响这个片子的剧情,就完全知道它是要拆了,最后没有拆的故事~其实这种不用脑子的片子是很适合周末观赏的,可是敢不敢来一个有趣的一点的啊!
本来只想着当做搞笑片来看 可比预期的居然好的这么多 台湾底层小市民的快乐和辛酸是成比的 辛酸下挤出快乐 人还是要努力活下去的 “世界有多大,爱就有多大” 综艺B咖C咖在猪哥亮大哥带领下演绎出感人幽默的剧目 赵哥和彩桦姐的表演真是本色出演 亮.
不错
都看睡着了
摄影就是要先感动自己
《鸡排英雄》看的不是帅得流里流气的蓝正龙、无头无脑无公害的柯佳嬿(有天海佑希的长相,修炼女王范儿吧),而是蜻蜓点水的皮影戏桥段,以及刘品言直逼苍空老师的胸器,简直要爆浆而出汁液四溅,银幕下无数登徒子在张嘴以待吧?片头、片尾蛮有民俗情怀的出字幕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
这片虽然是商业贺岁档 但是还是透露出台湾式的人情味 故事情节虽然是老套的浪子回头 但在两个小时的长度却并不乏闷 没想到一帮综艺咖能把市井的小故事演绎的如此朴素真实 王彩桦演的非常出彩 最后的保庇三太子虽然有打歌的嫌疑 但是也不乏趣味性 总的来说 这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好电影
好想吃鸡排啊
福建帮集体力推!能让我们哭哭笑笑的电影并不多!這才是屬於閩地屬於臺灣的文化微縮!
嗳呀小嬿你真是漂酿的让我想骑机车载你
发现了刘品言,重识柯家燕,很好。另外,这部有点象曾经淡淡的日本电影,我喜欢的那种
拍电影要先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台湾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