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电影让我想起了剧场版大雄的恐龙。
没有时光穿梭机,没有机器猫口袋里的哪些宝贝们……有的也是一颗蛋 一个叫做“河马”的水怪他是孤独一生 到老了产下一颗蛋 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 因为他是唯一的剧情虽然有点俗套,甚至你连结局都想得到……但是特技还是相当不错……而且是以2战为背景 影片不知道是在那里拍摄的但是景色相当的漂亮 蓝绿色的湖水 还有群山…影片演完了。
我觉得骑在那个大家伙的身上兜风游水的感觉肯定很棒。
电影结尾处,老人的故事讲完了。
这时,尼斯湖边一个小男孩偶然发现了又一枚Waterhorse的蛋,也许另一个Legend又要开始了。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另一部魔幻电影Godzilla。
这部电影最后也是聚焦到一枚蛋上,Godzilla的蛋,一只小Godzilla破壳而出,另一场争斗又要开始。
其实两部电影都可以归为怪兽片,但是对于我来说又是童话片。
Waterhouse太像是部童话了:小男孩、爱她的家人和朋友、“坏人”、近似封闭的环境、当然还有那只巨兽。
小时候的我就超喜欢恐龙,放假了我妈就带我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当时就没有个够,恐龙的模型不知道买了多少个。
当时太想有个活的恐龙做伴了,当时我甚至开始考虑养哪种,是三角龙还是腕龙。
而这部Waterhouse具备了我想要的一切,所以看的时候就像自己的童话成了现实般兴奋。
再说说另一只巨兽Godzilla,像是另一种童话,对我来说。
谁说童话一定是和平的、没有死亡的。
想想能和一个巨兽斗是多么Cool的事。
看到一座楼高的Godzilla倒在自己的脚下是什么劲头。
其实导演把Godzilla写得很“伟大”:为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甘愿冒险袭击人类,最后还是死在人类手里。
仅剩的那个孩子估计要为母亲报酬了。
这种怪兽终究不能成为现实,至少我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尼斯湖水怪的真面目了。
但有这些电影就挺好,时不时可以检查一下儿时的童话还在不在,随之实现一下,然后心满意足的走出电影院,兴奋一晚上。
昨天陪父母去看电影。
剧场灯一黑,先放起《双食记》的预告片。
内容又是在床上翻滚又是凶杀的,既黄又暴力。
我心想广电总局的人都去开人大了,怎么没有把这部片子和谐掉?
我爸突然说,“中国也应该实行分级制。
”嘿,行啊,老爷子虽然几年没进影院了可还紧跟时代呢。
电影开演了,编剧很聪明的把水怪的科幻题材和二战结合在一起,并且没有对战争直接描写,仅借战时的气氛来使影片节奏加快。
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情感在战争环境下更能得到升华。
影片初期,在水怪小的时候,导演还加入了迪斯尼式的狗与水怪追逐的搞笑情节。
为了制造紧张惊悚,导演充分利用了影院的大喇叭,一会惊雷,一会儿狗吠。
害的我妈念叨着“太吵了,太吵了”,结果回来一晚上都没睡好。
所以建议父母年龄大,耳朵不好使的还是在家一块看DVD的好。
回到电影上,故事主题还是讲爱。
第一层是主人翁对动物的呵护关爱;更深一层是小男孩对父亲的爱。
这两层编剧捏合的很好,正是因为爱,原本胆小的小男孩会不顾一切的保护水怪。
科幻片最难塑造的就是虚拟对象的性格,而该片把水怪塑造的较好,它既不像小狗依偎着人,又不像虎豹桀骜不驯,确实是个灵兽。
影片缺点还是有的,比如开头的引入和结尾的情节过于老套。
另外,片子里还有两处亮点。
一是讲爱情,小男孩的妈妈在军官和退伍英雄间的抉择,引出了两人对婚姻和家庭不同的价值取向。
二是讲“周正龙”,挺怪的吧,呵呵,看过影片你就知道了!
刚看完《尼斯湖怪:深水传说》,本以为是一部拍给小孩子看的电影,但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却又是一般电影所没有的。
电影以一张照片开始,两个年轻人的谈话勾起了一位白发老人的回忆。
曾经的他是一个天真的小男孩,自从父亲参军之后,开始变得郁郁寡欢。
他母亲一直向他小心地隐瞒着父亲牺牲的消息,而他也一直坚信父亲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边。
长期的思念折磨着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直到有一天,一只名叫克鲁索的水怪出现,才使得小男孩有了一点快乐。
可是事实无情的,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军队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之前的平静被混乱所打破。
贪婪、欲望不断暴露出来,唯有男孩与水怪之间的友谊才显得那么纯洁。
这难道不是对战争、对现实的讽刺?
最近发生的各种事件,无论是暴乱,还是圣火传递中的种种,与电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是偶然。
电影当然不能代表现实,当更不会脱离现实,我只是想问:人性到底在哪里?
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这一切充斥着我的神经,还有最近沸沸扬扬的抵制X货,无不深深地震撼着我。
电影是以戏剧结束的,虽然男孩的父亲不会再回来了,但是战争终究结束。
军官、退役军人、男孩有些敏感的母亲,还有所有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一段的,被这种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最纯洁的人性所感染。
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人性到哪里去了?
我并不是期望人们要怎样,社会要怎样,我所期望的,仅仅只是一颗安静的心、一颗善良的足以包容一切的心。
看了电影版的尼斯湖水怪。
说实话,水怪的形象更像海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神秘色彩不够鲜明,一部典型的商业片。
觉得剧情编的不错,特别是小演员的演出,既符合小孩的天真,也符合演员的素质,让人在不经意间相信。
特别喜欢那个神出鬼没的“守湖人”女巫,很有灵异的感觉。
前几天在江苏卫视正好看到了猎塔湖水怪的节目,引起了兴趣。
好像世界上所有的水怪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人们的猎奇心理也一样。
南京大学的两个学生亲身深入调查,结果也没有调查出个所以然来,可惜了。
不过,这样的探索倒是很让人感动的,特别是看到失踪归来后的聂高臻播放刚刚拍到的湖面被“凿”出的许多窟窿的时候,特别感动。
每一个神秘的湖泊,都有一个守湖人。
地球上有很多不可相信的迷,让人欲罢不能的着迷。
我,相信,水怪的存在!
你们呢?
:)
《尼斯湖水怪》:一杯不为孩子们预备的奶茶文/卡帕的镜头赶在春节放映的《尼斯湖水怪》又是一部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奇幻大片。
也许这两年奇幻大片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变形金刚》给低迷的电影市场打了一针鸡血,投资商更有信心相信孩子们的钱总归是更好挣的。
不过,那这部片子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小男孩安格斯因为爸爸上战场了,萧瑟衰败的家乡里总弥漫着不详的宁静。
寂寞的他无意间捡回来一块“石头”。
别小看这石头,就是这玩意儿孵化出了几十年后震惊世界的“尼斯湖水怪”。
小怪物给了安格斯在别处享受不到温情。
但是小怪物的成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安格斯的想象,而家中又被一队纳粹官兵征用了。
为了不让他们发现小怪物,安格斯决定将这个小怪物放入森林中那片水泊之中。
“在那里,它会得到自由吧?
”安格斯望着远方那个熟悉的身影喃喃地说……导演杰伊•拉塞尔1988年拍的第一部独立制片的《生死极线》(END OF LIFE)并未受到太多的好评,转而开始给纪录片做起了导演,《DISCOVERY》中时常能看见他的踪迹。
多年以后再执导筒拍得《我的小狗斯齐普》和《尼斯湖水怪》从背景到人物性格、乃至设定肖似的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也许最大的差别就是一个是真实世界的狗,一个是虚拟的水怪吧。
本片STAFF中另一值得一提的这一次为《尼斯湖水怪》做3D特效的是大名鼎鼎的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
想当年维塔一战成名之时还是起源于《魔戒》。
虽然在《神通鬼大》里也有表现,但是仅靠蓝幕和缩微模型就创造出那个辽阔神奇的中土的维塔工作室成为自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也不可小觑的存在。
78届奥斯卡上,维塔获得最佳化妆、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五项提名,也拿到除最佳艺术指导外的四个大奖。
维塔的特点就是对细节的描绘和精心。
3D已经成为庞大的电影产业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今年皮克斯公司的《老鼠大厨》的全三维出演,再一次证明了3D动画能在技术和内容上都有保证,而且可以进一步突破。
而本片由于维塔工作室的鼎立支持,不但水怪做的精致可喜,就连不少诸如爆炸、深水等场景都做的让人瞠目。
比起来,“哈里系列”第四部的那几场特效就显得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华登公司水怪从外形上来看和西方传统的恶龙相差不大,但是外观更谦良恭俭一点而已,所以更像白垩纪时代的蛇形翼龙。
据说为了确定这飘忽的尼斯水怪形象可是让剧组人员颇费了一番脑筋。
英国空气潮湿,气候诡异,地形多变。
苏格兰场里古旧的大城堡总是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奇奇怪怪的联想。
那些我们印象中躲在厚厚的毛毡之下的绅士淑女们整天守着火炉,仿佛比别地之人更有优势释放他们诡奇的想象力。
从前几年大热的《魔戒》到《纳尼亚传奇》、《哈里•波特》再到《尼斯水怪》,英国人的奇幻天份好得令人吃惊。
就连文学大师狄更斯就为孩子们创造过富有魔幻色彩的传奇故事。
如果再往上溯还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些满天飞舞、穿着黑色尖头鞋、戴着尖顶帽的巫婆巫师留下的令人无限遐想的传说。
故事原作者,英格兰的迪克•金-斯密斯算是英国近些年来颇为风靡的一位儿童书作者。
1922年生人的他在当了二十年农民后开始转而做了一位乡村教师并开始为孩子们写书。
他自称自己的书是一种农场式奇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猪,甚至他自己最为宠爱得意的作品都是那本《猪宝贝》。
《尼斯湖水怪》是一部见仁见智的片子,它的优点和硬伤一样明显。
用大人的角度来衡量,它未免显得有些幼稚和无趣,你甚至可以从海报上就猜出这又是一部主题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片。
而对孩子们来说,还原二战的记忆与场景,某些细部的真实性追求使得影片对他们而言显得过于沉重。
比如,为了契合小说的氛围,一个当事人作为叙事第三者引出了所有的故事及补白。
可叙事者过于冷静和深邃的口吻思维显然不是十三岁以下孩子能轻易理解的。
其实这部片子最大的失败就是试图为了同时讨好父母和孩子,而将自己弄成一个四不像。
为了凸显纳粹的凶残,片子含有不少血腥暴力镜头,以及一些低龄向少儿不宜的部分;而为了能吸引未成年人,片子里又下了很大力气刻画安格斯和水怪之间的感情以及他和周围伙伴之间的冲突等。
温情和煽情之间微妙的平衡并没有把握得很好。
有观众看完之后抱怨说是一部“即冗长又无聊的电影”,而有的观众则说“自己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单独一个人看这部片子的”。
还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地把这部片子和大名鼎鼎的《E•T》甚至《纳尼亚传奇》比较。
不过我看来它倒是更像今年暑假新翻拍的《大雄的恐龙》。
同样都是阴暗惨绿小土豆似的孩子遇见了通人性的怪物恐龙,再经由一番波折和历练,孩子在历练中成长明白爱与责任,最后怪物也各得其所地回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可相比起来,《大雄的恐龙》也好、《ET》也好,就显得温暖明媚得多。
没有那么多激烈的冲突,没有那么多残忍和血腥,也没有那么多的黑暗。
苦难只是调味品而不会是正餐。
就像奶茶中苦味永远不会重。
也许,在冬天里,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奶茶而不是咖啡。
焦糖玛奇朵应该还是放在星巴克里供大人们享有。
大家还是太挑剔,无论如何,这都是部感动我的电影。
再一次的呈现了那些人的无知,还妄想着抓住它。
P.S景色很棒!
因为网上有人说这部片子让他哭了,于是我下了来看,但自认为绝不会被感动。
但我错了,我看得也哭了。
尤其是最后一段海上追逐的戏,当时的音乐实在太震撼人心了,我完全被片子吸引,随剧情感染而流下眼泪。
当看到克鲁斯朝向护网高高跃起,重重砸在护网上,把那些人类所建造的丑恶设施全部拉坏毁坏时,真想跟着剧中的人物一起高喊一声“做的好,好孩子!
”。
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和自然生物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范本。
另外片中优美的风景和爱尔兰曲风的配乐也为影片增加了不少分数。
片中有温情、有笑料、有人世的丑恶、也有人性的光辉,应该说不只是一部适合孩子看的童话故事,而是适合所有年龄层次的人观赏。
在孩子眼里,那只水怪可能就是片子的全部,但在成年人眼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人性的东西。
比如一个肤浅的爱炫耀的军官和一个默默无闻的退伍英雄之间的对比。
至于尼斯湖水怪的传说,我愿意永远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地球不只是人类的,不应该只有人类存在。
神秘物种的存在会带给我们对未知未来的无限希望。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情节设置——天真的孩童和奇妙的生物,这样的故事搭配可谓是经久不衰,像那部经典的《ET》,还有去年上映的动画片《大雄的恐龙》(说实话,本片和这部片子还真是很像)。
这一类型的电影除了背景和人物不同外,故事套路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惊人的相似。
这真的很奇怪,这类故事的主角几乎都是小孩子,他们可以在电影中可以与各种奇异的生物交朋友,可以见到各种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
而在这种影片中成人往往被设置成愚蠢、固执、世故和危险的,往往作为反面势力出现。
这是这类故事的一个标准模式。
看来成人也对自己不那么自信,或者说是那么的不可信,不相信这类童话故事会发生在一个成人的身上。
而一般只有成人和奇异生物出现的影片都会被拍成惊悚片,似乎大自然对成人十分不友好。
当然,这也许是那些成年电影制片者们对自己美好的童年的一种怀念与想象吧!
评论总是侧重于影片特效、剧情、拍摄手法等等方面---这个手法不好,那个剧情俗套,我们坐在电影院看完这部片子后,那么多人说剧情不新颖故事编的假,不过是给小孩看的电影,我真想问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朴实的感动一回呢?!
鲁宾逊与小男孩般的友情在现在人们之中简直少之又少,要是把自己置身其中,有几个人能像小男孩一样敢在最后的危险时刻跳上鲁滨逊的后背,在炮火中任凭它乘风破浪,鼓励它去跃过铁网?
当鲁滨逊跃起撞破铁网获得自由时,我也松了口气真的很为它高兴。
而一个小男孩有那么大的勇气和责任心,一个动物也有对主人的感恩和友情,这些都深深感动了我。
暂时放下我们日常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抽出一点思绪好好感受这部电影传达给人的情绪,不需要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的去感受,只要你有富于情感的心,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感动,把自己置身其中,去朴实的感动一回吧。
挺无聊的片子
可爱的水怪。。。太可爱了这个。。
4星,绝对是4星
唯美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去看儿童片
尼斯湖版大雄的恐龙。会吃土豆的水怪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骗小孩子还行
听力课上看的,老师啊,你是不是太低估我们的年龄了?
just so so
没啥好看的……
虽然是我的童年纪录片..但是..太烂啦..
大雄的恐龙 苏格兰版。
俗套的故事 無論怎樣都很感人
08.03.01 跟如意去永汉看的~ 那天还有老鼠在我们脚边跑过
在电影院里看的,效果不错
这配音。。。
原来不是恐怖片啊
不好说……
如果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而且这么可爱的话,我也要养一只!
当年看的时候感觉很好,剧情有点俗套,水怪小时候很可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