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是中国版天使爱美丽 看了下时间确实在人家后面 也是一个爱臆想的女主角 然而完全没有照猫画虎之嫌 整个片子的风格非常自成一派 也很本土化 典型的李少红作品 除了片尾曲和插曲用了魔笛中的夜后有点不适 有些西化 没有其他瑕疵之前看了橘子红了 对那种阴郁压抑带有惊悚色彩印象极深刻 这一个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可爱的明朗的天马行空的 片头片尾回到了李少红风格 我从小就对精神病类人物情有独钟 但是没想到后半段李导真的按照精神病人在拍(捂脸)公子的演技我就不再吹了 只是感慨戏如人生 她的和孩子的关系...不讲不讲 黄觉年轻的时候还真帅 演技青涩尤其是台词功底 好在放在这个角色上慢慢的一板一眼的念白还蛮可爱剧情方面 我真的不在乎所谓看不看的懂 真假虚实和想象力 剧情的张力与趣味性足够了 况且还不是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致想表达什么挺清晰的 有两点我细说一下 一是女主名字叫宝贝 英文片名中也是BAOBER(注意是加儿化音的)而非BABE/SWEETIE云云 因为这个人物对于男主对于观众对于所有人本身就是一个有距离感但可爱的形象 她是代表令人疼爱真性情的“宝贝儿”本身而不是任何人的宝贝 二是她的神经质 肯定是源于小时候的经历这很明显 关于出生关于拆迁关于突然长大和城市变化最后谈一些细节 第一迷影细节 致敬假面的镜头 录音店的电影海报(竟然忘了是哪一部)第二是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 我觉得是北京 因为廖凡和胖子表哥都有明显的京腔 第三是吻戏 没想到 中国电影也能拍这么欲的吻戏 非常合格的吻戏李导的审美也非常对我胃口
踩着血泊的脚控福利
宛如惊悚玩偶加打光
颠倒
一只脚从另一条腿上爬上去 欲而可爱
厂花的美妙眼睛
汗津津的肉体和色欲的搭手
魔幻 浪漫 美丽
身体的交错
光
非常温暖的姿势总之 毫不犹豫打五星 以及顶替天使爱美丽在我私人影史的地位
【个人视角】一开始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到周迅拍了这部电影以后半年没有拍戏走不出来。
看了之后大吃一惊!
我原来以为是爱情片,没想到居然是悬疑。
周迅真的是个天才、拍这部片子的导演也是个天才!
这部片子无法以第一视角带入(否则我会疯了的)所以尽量地站在上帝视角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发生,以第三人称叙述。
【电影内容】她是个客观世界众人眼里的疯子(殊不知她才是活人,对我本人来说,对他(男主)来说)她眼中的世界永远是现实加上幻想一体的,不是分不清,这就是她的世界。
我能理解她在想什么她在害怕什么,甚至都能找到原因。
因为小时候看到虐猫的场景,所以她觉得猫会伤害她的孩子。
小时候屋子被拆了,所以装修的时候她又觉得世界崩塌了。
小时候被霸凌,捡破烂,带臭味。
所以她在迎接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想把自己洗干净,她不想被骂。
小时候妈妈告诉她她是从垃圾堆捡来的,她遇到她的爱情之后就发现爸妈在骗她,还有理解了做爱这件事情。
最后最后,她终于和她的爱情一直一直在一起了!
她整个世界的构成都是她的经历加上她的想象。
(以前的经历➕正在经历➕想象的产物)而男主角,男主角也是个爱幻想的人,于是乎,从他们遇到的时候起,他们就开始做了同一个梦,有一种觉醒的意味!
(我的理解 不知道准不准确)【观影感受】难怪周迅会走不出来,这部电影走不出来太正常了。
很难想象什么样的天才导演天才演员才能把这种意识流的东西呈现出来,电影一开头就说了她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暗示着主角“宝贝”和其他人的不一样。
(这个暗示通常是自闭症,但是我又感觉她不像自闭症)电影里面包括各种她眼里的世界和客观现实矛盾的冲突。
(比如说平淡的日子和追逐内心的日子,落后的性教育,压抑的环境)最大的冲突点应该就是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和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产出的“宝贝”这个“疯子”。
最难能可贵的是,整部电影都以周迅“疯子”的视角出发,用它的眼睛在看,在理解外部世界发生的一切一切,然后用镜头呈现出来她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真的是天才!
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比如说批判当时的压抑大环境,比如说鼓励人们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随波逐流。
但是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看到了一个“疯子”在客观世界里的悲惨结局,让我保持理智不要真的疯掉。
“21世纪的中国在迷恋现代化,像一个热恋中的人迷恋幻想中的爱人……而宝贝,就像在这场热恋中被丢掉的灵魂,甚至自己的出生都变成了一则笑话。
其实所有挣扎都是对着自己的。
一旦明白了你原来熟悉的那个系统和你原有的经验在被排斥掉了,不可能用了,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特别完整的系统的时候,而那个新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样还不清晰,你不可能跟别人交流,别人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一瞬间的感觉是挺恐怖的。
” ————————————李少红谈《恋爱中的宝贝》第二次看完李少红的《恋爱中的宝贝》,很显然我还是很不甘心,我不甘心这个片子在我的心中就惨落到这个地位,但是我不会再看第三遍了。
因为我已经对这个片子失望了,不想去挖掘她到底要告诉世人的是什么了。
但是很显然,这次再重复这部片子,还是有些收获的。
是对刘少虹是对她要表达的那种挣扎的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他挣扎的有力度,有说服力,相反我还是认为她的力度是欠缺的。
记得《恋爱中的宝贝》刚刚热播的那段时间里,发行方打着“周迅正面全裸”的宣传标语招摇过,通过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影像镜头预热着评论家们关于超现实主义的批评话语;之后导演李少虹在多家媒体发表的访谈更是含蓄地指认自己这部作品是关于现代性对人性压迫的抗议与反抗,发出“21世纪的中国在迷恋现代化,像一个热恋中的人迷恋幻想中的爱人”的仰天浩叹,让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一种《狂人日记》电影版隆重诞生的迷幻错觉。
看完整个片子,我感觉在貌似深奥的影像叙事背后是内容的空洞反抗和任性呓语。
总感觉导演是用一种看似很玄幻的画面很深刻语言用一种浮潇的手段来诠释这部其实很莫名的影片,说白了有些故弄玄虚的感觉。
影片多次概念化地暗示充满力量与速度的高楼大厦粉碎了宝贝的精神空间,中文系老教授在沐浴着一米阳光猝然死去的前一刻,他还跟宝贝咏读过《荷塘夜色》。
宝贝在死去的教授面前继续朗读《荷塘夜色》并告知大家这是他的父亲。
这种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代表的经典爱情的消亡,促使“弑父/丧父”之后丧失精神家园的主题得到了影像方式的呼应。
片中,现代化的都市森林与都市森林中生活的人们形成了新的对立和抗争,现代化的生活已经将人们和谐的生活、工作、情感、人际、伦理给搞得一塌糊涂。
让人不知所然。
从刚开始,刘志自拍的DV选择了远离现代文明的大海,就酝酿了这一切的故事将与现代生活和现在人的主流相斥。
而导演精心安排的关于刘志身上的4个冲突:刘志和妻子的冲突意味着年轻婚姻状态的游离不定和易解决性,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轻率。
哥们介入刘志和妻子的婚姻冲突,刘志的婚姻彻底结束,同时当初坚不可摧友情也已经变得一文不值,那么得让刘志充满了不屑。
刘志去了父母家中,怎奈父母的关系也摇摇欲坠,暗示了中年人的传统婚姻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凸现出来,并非是以前没有出现,而是人们对婚姻的期望苏醒过来了,而这一切有根现存的婚姻有所距离的时候,人们就开始了抗争。
最后一个冲突就是当刘志成为了心无杂念的宝贝最坚强和最柔软的那部分的时候,刘志爱上了宝贝,可是这样一尘不染的宝贝,最终是没有生命力的。
看似爱情片的《恋爱中的宝贝》,其实说白了是一部意向片,或者类似于科幻片,当然说起科幻也不够标准,但是至少说她是部幻想片也不为过。
宝贝爱上的不是刘志本人,而是dv中的刘志,而是宝贝梦想中的刘志,因为宝贝已经混淆了梦想和现实,最后彻底疯癫的宝贝唯一的希翼寄托在纯净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还是没有出现,因为孩子也是宝贝想象中的存在。
宝贝认为,在水里出生的孩子是最干净的,可惜宝贝两手空空,除了割破腹部的利刃与纯洁的鲜血。
宝贝之死是一个谵语,明白告示着在似是而非的“现代病”里,除了努力向前,也许别无选择····
来自双方的窥视权利对峙 女性化的文本写作,人物性格社会关系的塑造一个外向自我又懦弱的暴露表达者和捕猎者。
一组独特的视角表达,没有意义,但是并不枯燥,画面外的信息量扩展 镜框 女性的被观看者表达
奇幻化塑造女生性格 中间的剪辑非常绚烂如同万花筒 超高速镜头适合被广告借鉴。
(虽然早就到处都在用了)
家具对人物的挤压
几乎没有变化的惊恐无助
一组呼应,对空间的无力
……少年陈坤帅惨我
个人场域的荒诞化入侵
浪漫的表现
眼神光的软硬与情绪表达。
这取景想起《狗镇》了
如同玩偶的女性角色
镜中的自我呈现(也成为万用表达了)晚安不知道字数够吗
一部爱情领域里的实验电影。
喜欢它的理由非常简单,现在的电影太过于多得喜欢透过爱情讲一些什么其他,“更大的“东西。
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
爱情本身便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海洋,不需要非要跟社会架构,两性关系,体系制度,甚至不需要跟忠诚,贞操,或者male ego合在一起并谈。
单纯地谈谈爱情,挺好的。
无关外表,无关般配,无关占有,不过两个孩子看到了彼此小时候的渴望互生怜悯。
挺搞笑的,想到了爱情至上这个词——意思并不是讲为了爱情,我们要怎样怎样——怎样取舍,怎样放弃,怎样守护这颗小小的种子——而是,在我的理解里,出于爱,我们用身体去膜拜它。
这也是我理解的性,用身体膜拜爱。
赤裸裸这个词也是有意思的。
赤裸裸,原意身体的裸露。
在语义里,我们却也常用作精神里的毫无遮掩,完全诚恳,坦诚。
或许坦诚这个词,坦而诚,也是与衣服有关的。
或许也可以说成,灵魂相见面,需要脱衣服。
而电影里无论是黑暗里咯吱咯吱作响的床架,人们围观的手电筒,还是宝贝的“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 . . 我不要你们骂我,我就是想把自己洗干净“,都给了性一种脏与耻辱的认知。
我不知道她在派出所遭遇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是否因为与心爱的人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月亮下做爱而被人用脏字形容,又怎么会升起了自己怀孕了的念头。
我心疼这个女孩。
派出所那一幕是一个性经验被”性“化的过程。
带着猎奇,异化的目光。
挺搞笑的,性的扭曲与污名化下显露出的,是国人观念里,性与爱的二元对立。
也是这些人,接受着无性婚姻,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电影中窗帘的意象运用的也很好。
窗帘,作为前期刘志提到的”家”里第一个必有的东西,后期”拉上窗帘”成了一种必要的保护措施:挡住旁人的目光。
但窗帘挡住的只有目光吗?
还有阳光。
联想到宝贝说过的”在路上你会碰到阳光,你会停下来,让它照着你,然后把它带到每一个地方“,把阳光遮住,把与外界的接触对世界的好奇遮住,宝贝也苍白着枯萎了。
特别让人伤心的是,或许与人的交往,就像走在路上有时遇到的猫,有时遇到的是阳光。
我想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会留的久一点的,或许是一种印象上的改观:不要床,两个人睡在一起哪不是床。
这真的挺美的。
本来是习惯在电影的新档期之后才来观看新电影的,那样可以避开铺天盖地的宣传和各种不一的褒贬,但是我却在“宝贝”的风潮还未褪尽时看了这部电影;本来是决定在情人节左右去看的这部电影的,却因为种种而没有在那个甜甜蜜蜜红男绿女的日子走近电影院,但是我又因此而庆兴,没有因为这部片子而在情人节那天颠覆我对爱情还存有的那一点点美丽的幻想与愉悦。
从一开头就知道,这将是一部充满神经质的片子。
黑猫,拆迁,奔跑,紧张而繁复的镜头让人陷入莫名的眩晕里面。
充满诡异的气息,像是露台角落里常年不见阳光的羊齿植物,有让人怜惜的气息。
从一开头就知道,这个圆瞪着眼睛的女子即将死去。
犹如放在我枕边的安妮的书中的女子一样,只有死亡,才能充满她的瞳孔,才能让她得到圆满的结局。
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上帝奸诈的微笑。
周迅坐在浴缸里的时候,后背上的骨,那样的嶙峋着,犹如要长出翅膀,立刻飞走。
从一开头就知道,这个男人对于一切都是无能为力,他有一双好看的手,那样修长的手指,却这能蜷缩着,没有力量。
他对着镜头喃喃自语,对着妻子和朋友转身离去,对着宝贝的神经质的凛冽的叫喊,对着她在楼梯角落淋漓的鲜血……他都无能为力。
这不是一部描写爱情的片子。
李少红用诡异的气氛将爱情扯成一片一片的,撒在情人节的花瓣上。
让寂寞、孤独、痛苦从浪漫的背后闪现出来,让爱情还原为精神空白赖以寄托的一个符号。
周迅也不是一个好的演员。
她灵魂里的凛冽,灵动,敏感,寂寞才是这部片子的主角。
说实话,我是喜欢周迅的,喜欢那个在《那是花开》,《苏州河》里的她,而不是在此后的若干电视剧中的她。
喜欢她,并不是犹如对朱丽叶.比诺什的深爱。
喜欢她,犹如精灵,以及她无法掩饰的寂寞,如烟花般的寂寞。
看她在电影里,走路抱着臂膀,睡觉蜷缩如婴儿,时常凝视一个没有目标的地方,毫无预知地爱上一个人,光着脚在路上尖叫。
这是一部压抑的电影,但是并没有让人一沉谷底。
明艳与深沉的颜色处理,和种种如幻想般的特技,成为了一种人心的调剂。
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闻到了一种气息。
犹如盛夏里,正在割草的气息,凛冽,疼痛,并且愉悦。
我喜欢用“烟花”这个词。
那么这部电影,该是黑色的烟花,绽放在空中,只有被人指点,才能够看清。
没看懂 你还力荐!PAI飞就是因为我没看明白 所以大家都去看看吧说实话俺看完就一感觉 迷茫咧片子 我咋就没看懂呢一开始就知道周迅在里面演的个叫宝贝的女孩 造型还不错就去看了 可怜啊 那会儿我正要考试呢 被这片子搞晕了改变的是 我开始很喜欢 用宝贝 这个称呼来折磨身边的友儿有人说我疯了 我想我比宝贝活的明白点儿 仅此而已对了 我还有好父母 知道了我为何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都去看吧很喜欢黄觉啊 像风一样离去里就很喜欢他而且最初的时候还把他当乔峰了 晕我看过他们聚会时的片段 很喜欢那个周迅戴着假发 挽着黄觉一直胳膊转圈的感觉 眼珠子转的很是机灵那个时候 我觉得 她就是宝贝
這部片子教育我們要重視對孩子的性教育 。
“ 我是哪裡來的 ”是一個不可以隨便回答的大問題 。
那種凌亂肢解的情節是我所喜歡的形式 。
可是從劇本到電影 ,真是被剪掉了很多很多 ,由此情節變得甚是破碎 ,和不完整 。
一開始并不太喜歡劉志 ,尤其那一段對白:劉志:我一点都不后悔李洋:人家现在不是已经不要你了吗劉志:我跟她挺好的 倍飞 倍精神李洋:又怎么样劉志:就是有时候 让你琢磨不定 还没有一个女孩儿让我那么紧张过李洋:(拍a肩膀一下)你是不是魔症啊劉志:一开始 我也没在意 可她一走 我一下子就空了更是讓我覺得這男人很犯賤 。
可是後來 ,他的不離不棄讓我開始對這男人有了些好感 。
剛開始寶貝的一系列特別到了後面終於知道是因為媽媽的一句玩笑話“ 你是我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 ”而孕生出的精神問題 。
受刺激便離家出走 ,以至后面的幻覺中見到貓(幻想之中在垃圾堆的自己曾被貓襲擊)就神經緊張 ,擔心會搶走孩子 。
又由於自己堅信是被撿來的所以十分渴望能生一個真正的孩子 。
假孕 ,幻覺 ,妄想 。
死亡 。
死亡 。
仿佛一開始 ,就是我對寶貝命運的推斷 。
特别神经质的一部片子,看着人特别的抑郁。
周迅是一个很有灵性的演员,30岁的她还仍然有十几岁少女的味道。
她在片中像一个幽魂一样,飘忽不定。
开篇她就是一个很神经质的女孩。
神经知到让人难以接近。
她跑到一个老人家里,然后问人家有没有水。
然后开始在人家家里把书一本一本的砸下来,后来他和他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老人当场从梯子上摔下来死亡。
然后她跑到医院,给他念朱自清的《荷兰月色》。
这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她的心装满的全部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她的心理没有别人。
那些小时候缠绕她的梦魔般的现实挥之不去,使她成为了一个人格极度分裂的人。
时而欢呼雀跃,时而神经兮兮,我在想怎么会有人能忍受的了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有些片段实在是比恐怖片还恐怖片。
像她被父母领回家,她说自己怀孕了。
然后黄觉去找她,她摆摆手叫他过来,那个手的动作真像一个重度精神病患者。
她被黄觉领回家以后,她反反复复给自己洗澡,说想要一个干净的孩子。
我也不知道怎么评价说这个片段她演的是不是有点过,但是至少我看着的时候是觉得心理非常的不舒服的。
黄觉也是一个可怜的角色。
他和他的老婆早就没有了感情,他却无能为力。
他的父母性格不合使得他无法和父母真正的沟通他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他自以为他找到了一生的真爱,没想到他爱上的是一个抓不住的人。
最后他踩着她的血走到她的面前。
她脸色苍白,坐在楼梯口。
我想她是死了。
然后他看见了她的灵魂从窗外飘过。
看到最后一幕的时候,感觉就像是在看鬼片,阴森森的。
他说他宁愿相信这痛苦是快乐的。
[这不是影评,这只是个人的小想法。
简短附注装不下,只好写这里。
]爱一个人就要让Ta因自己而觉得更幸福...如果Ta让你觉得倍儿飞,倍儿精神,还有一点儿小紧张,就请好好照顾Ta.我们需要的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
那些关于飞翔的若干个梦,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像我始终想要温暖你的决心。
我们一起跑到阳光下的草地上玩儿遥控飞机,我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杯子,我们一起开车周游全世界。
你说,好不好?
现在的我比较喜欢斯巴鲁森林人。
我们去德国,那有我向往已久的森林;新西兰也好,据说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令人振奋哈希腊和意大利,则是对我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地方。
宝贝对刘志说“因为我们做过同样的梦,都会飞,我一直想跟他飞到地铁里...”,而我呢,时常会在梦里飞起来,时常是在要命的的险境里慌乱飞行,只有一次是悠然的飞行在有迷人朝霞的天空中,那是一片蔚蓝大海的上空,黎明时分。
想要一起飞进一座古老的森林里,那会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谁和谁从此幸福生活的地方。
最后刘志用血红的双手按住玻璃,睁圆的双眼里布满了困惑和惊恐,他说,我宁愿相信这痛苦是快乐的。
他说,那是一段魂飞魄散的爱情,他不确定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那个女孩。
的确,有的人会让你精神恍惚,难分虚实,而至于爱情,你还是最好别给它下定义。
是不是每份爱情都伴随着痛苦和伤害?
相爱也无法避免彼此的伤害。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