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伟的死,真的能归咎于吕月月吗?
其实用理智想一想,根本不是;一个脆弱的不成熟的潘小伟首先,让我们想想潘小伟真的在最后有自杀的必要吗?
没有,如果他将事件的主事者推到已经死去的哥哥身上,潘小伟未必会被判很重的罪,到时候他和吕月月就可以不用过着畏罪潜逃的生活,至少能够平静的度过一段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潘小伟,其实没有勇气面对法律的制裁。
或者说,其实在他的脑中根本没有“法律”的意识,他和《玉观音》里的毛杰一样,他们心中只有“以暴制暴,江湖仇杀”的概念,你要杀我的亲人,我就杀你的亲人,所以毛杰在认定安心背叛她之后,选择复仇杀了安心的丈夫和孩子;所以潘小伟在父亲被杀之后,也选择报仇,黑帮血拼,将对方杀死。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最后他大哥,被另一派黑帮杀死。
想一想,潘小伟为什么觉得吕月月报警就是出卖他呢?
因为他杀了人,法律不会放过他,他畏惧法律制裁;如果他没有杀人,没有选择以暴制暴的方式,他还要畏惧法律吗?
不需要,如果他当初选择和警方合作,而不是杀人逃跑,那么他和吕月月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根本不必怕法律制裁和另一派黑帮追杀。
所以,潘小伟的死,其实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不是他自己当初杀人,吕月月报警根本不会伤害到他。
潘小伟哥哥的死,也和吕月月没有关系,因为潘小伟哥哥是死于江湖仇杀,是因为他们兄弟俩先杀了人家的大佬,所以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法律的追捕,还有江湖死对头的追杀,潘家兄弟在杀了对方的老大之后,就应该能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被对方杀死,所谓“冤冤相报,永无止境”,潘大伟的死,其实根本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再退一步讲,其实就算是警方将潘小伟哥哥击毙,也是无可厚非,如果潘小伟能够跳出“仇杀”的是非观,哪怕是又一次愿意相信法律,他也根本无需绝望。
潘小伟如果没有爱上吕月月,也逃不出死亡的结局,因为他杀人越货,杀了另一派的黑帮老大,那么没有吕月月,他能够暂时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迟早也是被对方黑帮报复杀死的结局。
潘小伟本来并没有卷入到“江湖仇杀”中,吕月月也爱的是这样一个内心善良的男孩,但是潘小伟却被“仇恨”蒙蔽住了眼睛,他本来并不认同父亲的生活方式,本来厌倦江湖仇杀,却在父亲死后,选择了报仇,他本来厌倦江湖仇杀的生活,却选择带着吕月月回到黑帮继续过着畏罪潜逃江湖仇杀的日子。
而其实,原著中告诉我们,潘小伟过于脆弱了,而且是非不分,他没有想清楚就带着吕月月逃走,他根本没有想清楚以后自己会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就盲目相信他的大哥会给他安排好一切,就像他根本没有想清楚就选择和大哥一起为父亲报仇一样;他没有想清楚,就被他大哥带着走上了一条“仇杀”的不归路,一条原本自己也鄙视的路。
他从来没有信任过法律,也么有法制的观念,并且过于依赖自己的大哥,什么都认为大哥会为他安排,他的是非不分也体现在他对于他大哥盲从。
潘小伟过于脆弱了,所以在大哥也死了之后,他就绝望了,因为没了大哥,其实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生活。
在剧中他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次是父亲死后,他可以不去报仇,而是和警方合作,一次是大哥死后,他也可以选择面对法律的制裁,获得赎罪的机会),但是都是因为他的脆弱和是非不分,诱导他走上了不归路。
一个被爱情迷住眼睛的、幼稚的吕月月而吕月月呢?
吕月月的幼稚在于她没有看出她喜欢的大男孩,其实并不足够成熟到能够承担“生活的抉择”,潘小伟过于脆弱,过于不成熟,过于依赖自己的大哥,潘小伟其实没有能力给吕月月起码的安全感和平静的生活。
吕月月其实是被眼前的爱情迷住了双眼,根本没有想清楚以后的逃亡生活是什么样,“我原以为只要潘小伟爱我,他就会给我一切,且不说是否能幸福得死去活来,至少应该让我得到安全和起码的尊严。
后来才知道我的幻想实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这是书中的原话,而潘小伟也确实没有成熟到能够给出吕月月想要的安全感。
吕月月,虽然幼稚,但是却没有玩忽职守,对于她警察的职责,她看的还是很明确的,所以,她实在完成“交换小提琴”的任务之后,才选择和潘小伟逃走的;她错就错在她过于轻而易举的抛弃了警察的生活,或者说她本来对于警察这个职业就没有什么信仰,而警察局就是将她当做“完成任务”的工具,所以吕月月对于警察局是失望的。
但是她没有想清楚,自己不做警察之后,怎样生活,她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在一个黑帮富二代身上,根本是幼稚的,不现实的,而这个黑帮富二代根本也没有任何担当能力,甚至比她本人都要脆弱不堪。
抛弃一切,跟着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仅仅依靠爱情是不能生活的,而因为抛弃警察身份,而失去依靠自己生存的筹码,也就失去了尊严和自由。
吕月月最大的错,不再于,她打了那个电话,而是在于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放弃了自己养活自己的机会,放弃了起码的尊严。
倪匡有一本小说叫「无间地狱」,那里面有一个叫柳絮的女人,大脑被植入芯片只会重复播放忠于组织,忠于组织,忠于组织••••••所以柳絮是组织放心的唯一不会背叛的人。
在这部片子里,唯一相信吕月月这个女人的只有被捕前的金正熙。
李队从开始就怀疑她,队里对她的评价是男女关系混乱,教主认为她被高富帅诱惑,表面挺她的伍队也只是利用她完成任务而已。
在整部片子里,追回国宝的任务是神圣的,即使完成了这个任务,组织依然无法信任你,因为他们没有在你的大脑植入芯片。
可是关于道德和责任的灌输是深入潜意识的,所以吕月月才会在离境前的最后时刻和组织联系。
即便如此,男权社会依然无法接纳背叛男人的女人,也不愿意理解女人撇家舍业的孤独飘零感,只能肤浅得出「你太可怕了」的结论。
教主从开始就对吕月月冷嘲热讽,这无疑源自于教主对自己的不自信。
唯一对吕月月温情的一刹那,煮那条石头鱼,时间点是吕月月失去了全部依赖,教主自以为可以掌权的瞬间。
只有金正熙是单纯的爱着吕月月,即便他交出了金佛,手段也是野蛮残酷的。
他逼迫吕月月放弃曾经的所有和自己浪迹天涯,可是就像他哥哥所说,他会对吕月月很好,却不能对他指望太多。
自古以来,男人的宠爱何曾长久,尤其是当自己青春貌美时获得的宠爱,一旦年老色衰,是否更无法回头了呢?
在男权社会里,逼迫女人从一而终,雷霆雨露皆是恩泽。
让女人施美人计的是你,回头说女人水性杨花的也是你;谴责女人罔顾任务感情用事的是你,回头说女人背叛黑道男友的也是你;教主的报复是逼迫吕月月得出爱金正熙的结论,金正熙的报复是让吕月月一辈子活在自己自尽的内疚里。
这些男人们啊!
你们是否懂得,女人也是人;你们真的想把组织利益变成无间地狱吗?
为什么男人出轨要女人接纳,女人出轨就被称作太可怕?
关于演员:在熙不错,AB无演技,教主你能再装一点吗?
文/梦里诗书初闻这部电影的名字和海报,以为是一部黄晓明与杨颖之间唯美的爱情故事,但看完这部《一场风花雪月的 事》却发现差之千里,电影中在熙饰演的韩国黑帮老大之子才是电影中的主角,电影上也不是自已所想的唯美爱情线,而是一场残酷,带着悲剧色彩警与匪的畸爱。
没有看过电影的原著小说,也没有看过老的电视剧版,甚至没看电影预告,抱着一颗爱情片的心态就冒冒然的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所以这部电影还是给自已带来了不少的惊喜,至少在电影结束的前十分钟我都没有完全猜对电影最终的结局,这是一部以暗格调为主的警匪悲剧电影,杨颖饰演的女警吕月月在保护韩国金氏次子黑帮正熙的时候日久生情,而喜欢吕月月黄晓明饰演的薛宇虽然一二在的提醒她,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断爱情,最后月月还是与正熙踏上了逃亡至旅,但在路上却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离开中国的最后一天月月还是选择联系警队,而正熙最后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已的生命,而月月居然怀上了正熙的孩子,所以这部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一直都在游走于匪与警的爱情之中,“轻迹凌乱,浮影交横” 倪元璐《舞鹤赋》中的这八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我感觉非常的贴切。
枪战,悬疑,飙车……等诸多的警匪片的元素都在这部电影当中,但如果用警匪片的尺度来衡量这部电影却又并不竟然,文艺的悲剧爱情个人认为更适合对这部电影的定义,所以作为一名拍摄了多年警匪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的高群书在发挥了自已在警匪片的特长的同时,能将一部电影拍的如此充满文艺色彩的爱情范着实让人惊喜,电影当中的吕月月这个角色是全剧发展的中心,这也是一个极具张力的角色,一方面他是一名警察,另一方面却对自已被安排保护的正熙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述的爱情,最后的逃亡路上却又背叛了正熙,但却又要生下正熙的孩子,这个带有极强矛盾的角色在电影中杨颖把握的非常好,是电影中很大的亮点。
而在熙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其这几年少有的佳作,整部电影的风格也很像他当时的成名作《空房子》,人物上都同样充斥着爱的矛盾,他对这个角色的把握也非常到位,黄晓明个人感觉有点成为了电影的配角,但在电影中却又要这画龙点睛的味道,在此不作过多的剧透,最后也不得不赞赏片方的勇气,在这个被爱情片环绕的七夕,这样一部悲剧的爱情故事,算是一个另类了。
电影最后把镜头定格在一颗盛开的花之树上,警与匪的畸爱,这其实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
不算是影评吧,只能说是放在影评区下方的一些自己的想法。
昨天是七夕,我一个人去了影院看了这部在上映前就好评不断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排在我后面的是一对小情侣,女生撒娇说要看小时代2,男生大义凛然的说“小时代有什么好看的,网上说了俺就拉卑鄙在里面有激情戏”。
看完电影我有点晕,总觉得这个故事有点不完整,究竟为什么黄晓明从头到尾就是一张全天下都欠了我的脸,究竟为什么这么大一个公安局就只有俺就拉卑鄙一个少女会讲英文,为什么俺就拉卑鄙看上去对那韩国小伙没意思做爱的时候还委屈痛苦的样子第二天早上能趴人家怀里笑得跟蜜似的,为什么韩国小伙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低下要自杀,为什么伍队会在天桥上跟俺就拉卑鄙说那样一段话,为什么韩国妈妈听了俺就拉卑鄙几句话就真的不要家里最后的独苗苗了。
在我的理解能力之下我看不出俺就拉卑鄙对韩国小伙子的感情,于是我断定这个故事还不够完整,跑去书店找来了原著看了一整晚。
最后,我终于明白,电影和原著还是有距离的。
电影中的俺就拉卑鄙很正义很懂事很严谨,对黄晓明的态度很在乎,很小心,至少看原著前我以为她真爱是薛宇。
而原著中的吕月月,少了电影中的完美感,她美丽但任性,自私到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位朋友一样真实。
她为了刺激的爱情选择和小伟(金正熙)私奔,以为一切都会美好刺激,她把母亲和警察的身份抛在脑后,幼稚而自私的以为小伟会给她一切,爱情的温度会一直这样热情,根本没想过以后和未来。
小伟的哥哥带着他们在大陆境内悠闲的逃亡,并不是马上去香港,还有哥哥对她的警告,让她感觉到了危险,她开始明白自己的离开或许是个错误的选择,她开始后悔,她想从小伟那里得到安慰,但小伟是个单纯的男人,他不知道月月在担心什么,他相信哥哥也相信月月。
电影中俺就拉卑鄙似乎一开始是为了金佛才答应离开,她想偷金正熙哥哥的手机这一点可以看出她答应和金正熙离开后就一直想着要逃离要联系队里,光看电影,我自然的理解为吕月月不爱金正熙,她为了金佛和队里的任务才和金正熙走,她给队里打电话时的哭泣也是一种对金正熙的内疚,而不是内心的挣扎。
从头到尾,电影里的吕月月都是一个好警察。
而原著里的吕月月,在我看来不过是个只为自己着想的小女人,也许是童年留下阴影以来对异性本能的排斥,受到小伟诱惑的同时留着薛宇作为一个备胎,她至始至终最爱的是她自己,正如伍队最后对她说的那样,唯利是图。
我不喜欢原著中的吕月月,她太真实了,我看到的不是脱俗的美人,而是一个市井的花瓶,为了自己错误的选择而付出一生的代价,辜负了好皮囊,又负了有情郎。
这是我第一次看海岩的小说,我倒觉得里面的角色都不是很讨喜,吕月月就不说了,薛宇的自大和自认为受到背叛后的决绝,小伟第一次见到月月的高兴不得不让我觉得他有点轻浮,贪图美色,毫无城府,不过他的单纯善良都值得拥有一个美貌的姑娘。
我最最欣赏的角色还是吕月月的母亲,虽说她没在电影里出现。
我觉得如果有人真的很喜爱这部电影而没有看过小说的话,我建议还是不要去看小说了,因为你看到的将会是两个故事,两个吕月月。
电影不能说差,只能说要表达的太多反而什么都没有表达好,追车戏和老纪的葬礼显得冗杂,多多把时间和胶片留给在熙和月月的情感会好很多。
如果前面铺垫好了,那么在熙自杀的那一段肯定把观众眼泪赚足了。
啊啊啊啊啊啊好歹我特地买的是VIP的票啊给点惊喜好吗!
连我后面那对中年夫妇都在在熙死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问这小伙子什么毛病自杀干嘛直接杀了那女的和那警察啊!
电影把原著中人性阴暗面的那部分拿了去,只留下好的,吕月月最后拒绝了金正熙妈妈的要求,一个人生下孩子的结局会是一场更加美好、戏剧化的梦。
写了这么多还是没把自己想的表达清楚,就和这导演拍了一个多小时没把感情线交待清楚一下神烦。
Anyway原著比电影更配得上这个名字《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本人从不写影评,文笔太烂,只有看别人写的份,一向短评一句飘过,处女评就给你了,因为140字的短评实在啊不够我吐的,富春我都没吐这么多过,虽然不稀得骂他。
看过原著的我表示高导你有什么资格骂四娘,人家那起码是加长版mv,演员静态不说话很养眼的,服装高端大气上档次。
您这是啥米?
不土不洋不大陆不港台的。
原著改的乱七八糟,香港和北京的事情结果改成了韩国思密达和深圳的故事,还有日本人来搀和,满中国跑,您不累咩?
部分剧情拖拉部分又过于省略,没看过原著的可定有犯迷糊的地方。
商场打人那段太莫名其妙了,原著吕月月哪有那么大脾气粤语韩语英语精通的美艳警花…警局真是出人才,你玛会韩语两人一直说英语干嘛?
人家说了15岁才到外国的。
超长的追车戏是为了提高档次吗黄教主顶着绿帽子土鳖打酱油…真的,不管黄教主什么造型什么妆容,我就是觉得他土鳖山寨。
一星给梦龙,我是吕月月我就跟你走!
义无反顾!
今晚八点去紫光影城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但因为排片的关系一直等到十一点三十五才开始。
高群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剪辑节奏和摄影构图堪称一流。
音乐也做得不错。
当然最惹人吐槽的还是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又塑造了一个令我讨厌的女人。
在现实和幻想里苦苦挣扎并假装不能自拔最后纠结许久依然相信了自己的所谓“感觉”选择了幻想中的爱情最后的最后还是觉得幻想毕竟不靠谱所以在一个最应该坚强最应该承担责任的时刻选择了逃避与妥协。
这是多么扯淡又多么犯贱的一种女人啊!
然而令人大快人心并且佩服的是,导演最终安排了一个极其平静但是正常的结局:那就是这种女人得到了她应有的报应。
这就是自我拧巴付出的代价。
这也是高群书导演的气魄所在,也就是为什么我老说他很大气的原因。
——人生在世,必然会和这个世界产生诸多联系。
这个世界它就是如此客观,你玩弄了它,它便势必会报复你。
毫无例外。
这一切都有代价。
因为都有代价,所以没有办法。
就算你会英语,就算你立过大功,就算我们都承认,这次行动,如果没有你,那多半也不能成功。
那么在平静的结尾,队长问你原因,你居然还那么虚伪,试图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与卑鄙吗?
——姑娘,你太矫情了。
别跟我讲你没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就他妈的是理由吗?
别跟我讲你其实是个好姑娘!
长得稍有姿色就是好姑娘?
别跟我讲你很乱你很无助你还小有时候其实自己也搞不清楚!
那你他妈还能搞清楚什么?
装可怜不能掩饰你内心的阴暗啊小姑娘,这么干只会害了别人,毁了自己,——这是一个群体,彼此联系,如此紧密,谁让你自私到只有感觉,没有逻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不是一部警匪片。
把故事放在警局里,这只是个环境,其实还是在讲爱情。
爱情是女人的游戏,在爱情里,男人永远都像个孩子。
韩国小伙和薛宇,不幸啊,你们注定是悲剧。
因为你们跟人渣走到了一起。
说回来这部电影。
二哥倒还罢了,李贤均也在水准之上,杨颖的表演很惊艳,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
作为一个基本上毫无经验的演员,演一个可怜又令人唾弃的女人,一个如此艰难的角色,真的很出色。
当然,在电影里,演员只是工具,导演和编剧才是大厨。
和原著不一样的部分,可见高导用心。
这是一个风花雪月的剧本。
这是海岩的心血,也是高群书的成功。
楚怡8分推荐!
当然还有那条跳出鱼缸的鱼。
那是全片的眼睛……2013年8月4日于 北京 劲松
看了评论里一片的骂声,我其实觉得还好,AB演得还可以。
吕月月是一个警察,也是一个青春女孩儿,她纠结呀!
多正常。
上级让她执行保护黑社会公子的任务,其实就是接近,打感情牌,算是色诱吧。
可又条条框框要求她,同事私下议论她性格开放,不检点(社会环境就那样)。
冒生命危险还不讨好,她也压抑呀!
加上男友怀疑她会公私不分,真是哔了狗了。
她提出退出应该是真心的想。
她是受了诱惑,过生日,男友送的是水晶球,富家公子送的几万的包包(后来交公时有破损被同事说不是自己的就不爱惜了)男友煮石头鱼,公子请吃洋餐,她连餐具也不会摆。
男友专横霸道又小气,公子深情款款,以家族性命换得的金佛轻松送给她去交差,颇有爱美人舍江山的味道,试问谁人能不心动?
那句“如果我爱的女孩子不爱我,我就自杀,因为太绝望”更是让人感受到他爱的纯粹。
(最后真那么做了)如果是我,我就冒险舍国舍家舍责任地去了,可吕月月始终没忘自己是警察,最后出卖了最爱自己的人。
那一刻的痛苦天地动容,真是男友看错了她,她确实舍弃了自己的情感选择了为公。
可是她得到了什么?
爱自己的人死了,男友离开了,领导说她有问题,太可怕,她确实一直想报信来着,没机会呀!
黑社会那么好对付吗?
组里开庆功会谁认她的功?
那是人家领导指挥布局好。
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怀了公子的孩子,决定生下来,还被黑社会追讨。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是谁亲手安排?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毁了谁的人生又浪漫了谁的回忆?
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有一个情节设计的很不错,薛宇在吕月月家时看到鱼缸里的鱼跃出了鱼缸,摔倒了地上,用手捡起来放回了鱼缸,这个情节,预示着他所喜欢的吕月月已经越轨了,在感情、事业上的双重越轨。
为何首先要提这个情节,因为这一个情节就预示了影片的主题: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怎么被各方的外力推动,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
影片的名字叫《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但丝毫不风花雪月,可能观众会觉得吕月月经历的这场情感纠葛很风花雪月,其实一点儿也不,完全是命运的驱使,同时连带着两位男性角色的苦与悲。
先从悲说起,悲的就是在熙饰演的金正熙。
看着挺帅,身家万贯,学历高、教养好,说白了就是高富帅,吕月月的花痴对象,为何说是花痴对象?
第一场戏,吕月月盯着手中金正熙的照片发愣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富帅用谈心、过生日、去酒吧happy等各种手段让吕月月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出入社会不被重视的人被关注的感觉,这个是薛宇等人给不了吕月月的。
同时,金正熙也对吕月月说出了“如果我爱的人不爱我我就自杀”的话,预示了他的悲剧:被以为自己已经得手的人,却背叛了自己,在极度绝望的境况下,只能做出最后的选择。
再说苦,就是黄晓明饰演的苦逼薛宇。
这个角色确实够苦,他就像警察局里其他男人一样,生活乏味,只知工作,唯一的不同就是同时喜欢吕月月(帅也是不同啦)。
他与金正熙有着鲜明的对比,没什么钱,骑着自行车,讨女生喜欢也只是送水晶球与做石头鱼,比起3万块的菲拉格慕与意大利大餐根本不算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薛宇就是一个备胎,但是他又比备胎帅很多,这个是无法否认的。
其实金正熙也是个备胎,吕月月根本不知道她想要什么,她如果再成熟一些,可能谁都不会选择,但命运就是这样,在她这个年龄把两个男人推到了她面前,她左右摇摆不定。
与金正熙比起来,薛宇虽然没什么财力,但重在有安全感,这是吕月月欣赏他的一方面,但也正是这个男人太乏味,太过于安全,让吕月月冒出了与金正熙逃亡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这也是薛宇这类男人的悲哀之处。
最后说吕月月,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运的驱使,她的选择只是她尚未成熟的体现:被一群老男人给予厚望,虽然喜欢保护对象但能控制住自己,在危机时刻虽然能够挺身而出但忘了把车挂档,不忍平淡随着逃犯流亡,最后又不忍离家背叛了自己爱的人,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但凡成熟一些,她就会选择一路逃下去不回头亦或是不跟逃犯逃亡。
但是她确实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女孩儿,她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得不到理解,还被薛宇指责(电梯爆发那场戏),身边没有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也促使了她做出远走高飞的选择。
Angelababy在这部电影中爆发力很强,从电梯间与薛宇吵架,到香格里拉深夜打3个电话的长镜头,再到最后生孩子的长镜头,绝对会让看惯了她那些甜美可爱角色的观众有惊喜感。
与其说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不如“谁没爱上过人渣”的放大版,一个未成熟的女孩儿所经历的各种事情,最终决定了十几个人的命运,浅看是一场风花雪月,深看实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最后说一下老高这部电影里的熟脸,高速公路的杀手张立与躺在病床上的退休警员倪大红都是老高西部警匪片《西风烈》中的主角,被张立打死的老纪则是《西风烈》中带着吴镇宇和余男进行任务的野导游,而影片最后问吕月月去不去参加庆功仪式的人则是《千钧一发》中的老余。
有这么多的熟脸在,影片更多了一些乐趣,你会想到老高以前的那些电影,以及那些电影中风花雪月的事。
我真是个奇怪的人,明明是一部烂片,已经跟它耗费大把的青春光阴了,为什么还要浪费自己的吐沫星子吐槽呢?
可是,不吐不快就是不吐不快= =!
看到电影名字和海报,我以为这是一部纯爱片;看到开头,我以为这是一部仿港版侦探片;看到月月执行任务,我以为这是女版的无间道;可是,看到四分之三我以为这是一部无厘头的文艺片。
可是!
BUT(大喘气)看到晓明同学穿着中世纪的黑色皮衣带着仿雷朋的黑色墨镜出现在丽江街头,像是街上土霸一样指挥着海军陆战队,砰砰两声枪响,画面感瞬间切换成了真人版CS的场景,只见晓明同学很250的抖了一颗烟,很250的点燃,很250的丢了一句“全死了”“仇杀”的时候,我TM的十分确定肯定这是一部现代都市言情喜剧片。
我真的很好奇,导演要有何等的造诣才能唤醒我如此多的浮想联翩....如果豆瓣可以给评半星,我绝对不会舍得给这一星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神NA...............哦,对了,导演绕了2个多小时的圈子,应该就要是要告诉我们一句话:当棒子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时,他的选择时自杀= =!
一部挺有气质的电影,很写实的洒点儿狗血,适可而止的装逼。
吕月月,一个年轻、长的好看又不自知的女人,正是花痴和恋爱的好时节。
在熙的照片出现了,她茫了,在熙本人出现了,竟然和照片上一模一样,她彻底茫了。
所以薛岳是个不折不扣的备胎,无数的婚恋专家会告诉吕月月薛岳才是适合结婚的对象,但是没办法,她跟他在一起就是没有”茫“掉。
一般人在醉了的时候会大喊”我没醉",吕月月就是用这样庸俗的方式自我催眠的,她踢黄晓明的屁股,她揪住张恒的领子,她用各种暴力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清白和清醒。
更可怕的是,她有个太精明的老大,口口声声说自己最了解下属却假装看不出她的醉,为了利用吕月月完成任务,他不断在她耳边重复着咒语”亲爱的你没醉,你酒量可以的,请再来一杯“。
无知少女被腹黑大叔拐卖到酒池肉林的设定。
最后在天桥上,腹黑大叔对着立了大功的吕月月丢下一句“你太可怕了",瞬间撇清关系,拂袖而去,手法娴熟,干的漂亮。
在这个过程中吕月月当然是痛苦的,也当然是不讨喜的。
在观众以为她总要醒了跟薛岳过上吃吃鱼亲亲嘴的小日子时,她又茫了,被正熙拖入车内那一句哀怨的”你为什么这样对我“让她丢失了警察的身份。
在观众以为她终于可以和正熙一夜惊喜一路私奔时,她又他妈突然醒了,尽管导演安排了日本人复仇金氏减轻了她的负罪感,但是她始终没有对正熙说出他想听到的话,就算他死在她面前。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喜欢也无法指责的女人。
她谈了一场不可能的恋爱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她在表达对薛岳的想念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对在熙的爱,在没弄懂这个世界是为什么的时候,她已经什么都尝试了,也什么都失去了。
这个本应该有很多内心戏的角色在安吉拉北鼻不算有深度的表演下呈现出一种“无知少女“的气质,迷失的感觉有了但是少了些什么。
也许北鼻直白的漂亮脸蛋缺乏让人产生脑补的功能,对于一部故事性本来就不强的电影来说,选择一个不能让人脑补的女主角是一个遗憾,试想如果是周迅来演这个角色,不用说话,她只站在那里就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