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丧尸电影都是惊悚恐怖的在带一点人性题材在里面,这部影片也是这样但是这是一部感人的丧尸电影原来丧尸也可以这么催人泪下啊,谁说只有母爱伟大真正的父爱就是如一座大山般一样的存在父亲即使已经变成了丧尸还是坚持背着女儿负重前行坚持为女儿谋出路你未安全我岂能倒下死也不会安心的真的是赚足了看客的眼泪啊。
今年看过最好丧尸片了,选角选的真好!
马丁弗瑞曼诠释的男主,演技是可以撑起一部戏的那种。
当然,剧本也写的不错,和之前大火的7分钟版比起来,导演把剧情和人物都丰富了很多,我觉得这个电影版更好。
说一个让我很惊喜的细节,在这种乱世,老婆没有安全感是很正常的,男主必须承担一家人的食物补给问题,还要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男主在老婆休息时,冒险去游艇找补给,回来把找到的东西藏好,以钓鱼这样轻松的方式告诉老婆。
并告诉老婆这一切都很安全。
这都是怕老婆担心。
老婆发现男主为庆祝结婚纪念日藏的红酒,很感动,也想去船上找点礼物(刮胡刀)送给男主,结果却悲剧了…这是多么细腻的情感描写啊!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老婆傻X,白送人头。
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人物如何丰富生动有灵魂,都是类似的细节决定的。
漏洞和瑕疵肯定是有的,但我就是要给满分,biu
《负重前行》这部影片并没有描述血腥残暴的打斗场面,也没有描绘丧尸追逐撕咬的惊恐场景。
它借助丧尸题材,把亲情和最“无情”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将父爱刻画得深沉、厚重。
该影片讲述了男主角安迪的妻子搜寻物资时被咬伤,二人决定外出求助,跟他们一起的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女儿。
看着妻子身体的异样,安迪心里清楚妻子被感染了,但他坚持带着妻 一起走,途中发生了车祸,等男主醒来后,妻子已经完全异变,为了保护女儿被妻子咬伤后,留给他的仅有48小时,看着已经完全失去意识的妻子,还有咿呀学语的女儿,安迪的心崩溃又绝望。
最后他带上了手环,背起女儿毅然踏上不归路,影片的结尾是安迪紧绑双手,从浓雾中逆光走来,镜头由远到近,腐液蒙住了他的双眼,依旧抹不去他眼中的光,呈现的父爱真的会让人大为震撼,十分推荐观看。
1.爱至上,男主为了自己所爱的老婆和孩子,自己的命可以不要,也不放弃任何希望,直至找到可以托付的人2.爱父->他爱,小女孩为了自己的父亲,宁可离开家族,跟僵尸父亲呆在一起。
后来被男主打动,回归家族,接受男主的托付3.绝望的爱,在自己变异前,枪杀一家妻小并埋葬,然后自杀。
自杀前也不忘给男主一些帮助。
4.自私的爱,以他人为诱饵引诱猎杀僵尸,获得财物,以讨女友欢心5.守护的爱,医院里一直留守的那位大妈,给人以希望6.回归的爱,那几位一直搜寻女儿的族人,不惜跟僵尸殊死搏斗7.恐惧的爱,那位被圈养的女人,爱护了男主的女儿,却没有逃离成功顺序是:1,5,4,7,3,2,6
丧尸片一般走的都是恐怖风,结果这部片子走的是温情风,最好笑的是主角们一个个死掉,但是我们没有任何心痛的感觉,主角们也从来没有反抗过……负重前行,男主角不仅背负的是孩子的重量,更是做人的善良和底线的重量,坚持到最后,哪怕死了也是胜利。
幸好影片中大部分人都坚持到了最后,坚守作为人的底线。
今年看到的最让我感动的一部电影,不是大制作。
影片开始缓慢的节奏稍显平淡,一家人疲惫的驾驶船只在河里漂流寻找食物,有正常的小摩擦。
坚持看下去会发现这是一部不一样的丧尸片,我的情绪跟着男主角在走,我希望他能躲过一劫 最终他和他的家人获得平安、我以为会被丧尸恶心到,没想到最后却被丧尸感动哭了……值得一看!
今天呢,带大家欣赏一下美丽的澳洲草原风光了,一眼望去,空旷无人,也算我凑个热闹吧,分享的是《负重前行》。
13年的短片《负重前行》可是收获一波眼泪,这次把短片充实成一个1小时多的电影,也不知效果如何。
不同于短片的精悍,电影将前情稍作讲解,一艘居家出行的旅行船出行在画面中,漂漂荡荡在水面上,哟呵,这就霍比特人呀,蓄了胡子看起来挺沧桑了。
看起来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就像是乘船出玩一般,其实只是逃难,澳洲大陆上爆发了丧尸病毒,水路安全点吧,但又不得不面对快断粮的境地。
电影貌似分成两条故事线,小姑娘和他的丧尸爸爸,或许会和安迪一家发生一些交集吧,继续看吧。
悄咪咪在无人游艇里翻箱倒柜,嘿嘿,好多食物罐头啊,这下再来瓶红酒庆祝结婚纪念日就很完美了。
柜子里躲着什么东西吧?
是丧尸吧?
为了给丈夫一个礼物的凯蒂也进到了游艇里,不过这次呢,没有这么好运,她被咬了。
还有48小时,很绝望吧,很难过吧,心有所知的小宝宝也一直哭个不停,可怜呐。
弃船上岸,被感染了都会变得黏糊糊了,这个设定怪恶心的,哈哈哈。
好了,不皮了,这段的氛围塑造很感染人,平静——崩溃绝望——得到安慰,看得人眼睛怪酸的。
本来有48个小时才会变异,却因着一只丧尸导致车撞上了树,树枝直接贯穿凯蒂的身体,加速死亡只会加速变异,变异的凯蒂还不忘啃了一口丈夫,好了,之后的剧情开始和短片的剧情慢慢重叠起来。
这片里的丧尸设定蛮逗的,就头埋土里是怎么个回事呢?
难道以为自己是挖掘机?
跑起步来也是别别扭扭的,这届的丧尸不行呀,太没有爆发力了吧。
果真是缘分呢,再次遇见了小女孩,不过呢,小女孩被作为诱饵用来吸引丧尸们,维克则来收割那些丧尸们并获取他们身上亮闪闪的东西,天然气、矿藏,他坚信正常的社会很快就会回归,而成为富人就要占有资源。
澳洲土著的一些举动让人很迷惑,被抓起来的老头看起来会是个核心人物,他们围在火堆旁像是在守护什么或是驱赶什么吗?
和维克闹掰了的安迪,被关、逃脱、救女、逃脱,虽然有罗伦的牺牲,但还好成功逃跑,他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了,感觉很快要变成丧尸了吧。
回到河边,本想托孤,却没想到这家人的爸爸已经被感染了,哎,真是看得人绝望,亲手枪杀自己的爱人和女儿们,一声,两声,三声,最后一声,趁着自己还能有理智,举枪自杀。
保护不了家人,所以就要一起带他们死吗?
这样的决定让人无法赞同。
保护不了就要毁掉吗?
看着活人一个一个死掉,心生绝望,安迪死命的撑着,先是干掉了维克,又是绑住自己的双手,以腐肉为诱,背上女儿和图米,一步一步朝着营地走去。
这段马丁·弗瑞曼演绎得很走心,挣扎着,痛苦着,坚定着,保护女儿,心碎。
和短片的干净利落的击杀不一样,电影版的更加有感情,细腻的悲伤,在香水中被刺死,可以说是甜蜜的死亡了。
最后的结局呢,挺温馨的挺有新希望的,被围在人群中的小可爱就想个天使,寓意着新希望新未来吧。
可能由于剧情的充实,把负重前行这一事件的震撼和感染力略有降低,看到最后呢,可能就冲淡了那些哀伤吧。
“谢谢你陌生人,让我完成了一个父亲最后的责任。
”还记不记得5年前,曾被一个丧尸短片刷屏?
说是丧尸,但片中既没有生吃脑花的酸爽,也没有喷子爆头的畅快,反而把人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7分钟短片《负重前行》短片讲了一位即将变成丧尸的父亲,用最后残存的一点信念,竭力保护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
泪点在父亲变成丧尸之后——他捆住自己双手,背着女儿,用挂着内脏的木棍指引自己把女儿送到安全区。
丧尸永动机这部由本·豪林和尤兰达·拉姆克拍摄的短片,名叫《负重前行》。
共投资3800美元,花了两天时间就拍摄完成。
随后,《负重前行》参加了17个电影节的影展,甚至杀入了澳大利亚短片电影节的决赛。
还在某不存在的视频网站上,获得了1100万的点击量。
本·豪林和尤兰达·拉姆克但最重要的是,这部短片的好评不断,成功引起了Netflix的注意。
网飞大佬们看完,红着眼眶找到本和尤兰达,当即表示,我们要投资!
我们要拍电影!
于是,这部7分钟的《负重前行》就变成了105分钟的[负重前行]。
潮爷背女儿的样子是真的温馨 加量不加价,该流的眼泪,一滴都不会少。
①够沉重,才叫父爱平心而论,《负重前行》以“丧尸”这样被拍了快一个世纪的亘古题材,取得如此成绩,堪称奇迹。
我们什么丧尸没见过?
会跑的、会飞的、变异的、搞笑的、温情的、奇丑无比的、俊美多姿的、带楞的、带刃儿的、带绒绳的、带锁链的、带峨眉刺的……但丧尸片总也绕不过一个主题,就是大环境下人类与丧尸之间的矛盾。
人类在丧尸片中,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东躲西藏,处心积虑就为苟住一条命。
[僵尸世界大战],扑向人群的丧尸《负重前行》的主题变了,是小环境下,“人身”和“丧尸身”之间的矛盾。
已经被感染的父亲“安迪”,不用和丧尸斗智斗勇,而是和体内的病毒抗争。
《负重前行》把这种抗争,命名为“父爱”。
短片中的父亲安抚受惊吓的孩子到了电影版,体量抻长至105分钟,这种斗争也就表现得更细腻。
开片,安迪在一艘沉船中发现疑似有丧尸存在,但却没有告诉妻子。
妻子为了给安迪找个刮胡刀登上沉船,被丧尸咬伤,直接导致了后续一系列惨剧。
安迪抱着发病中的妻子 这是安迪的锅。
所以安迪始终不愿意听从妻子的建议把她抛弃。
这里当然有爱的成分,但也有负罪感作祟,所以安迪只能用陪伴的方式,试图挽回错误。
可惜没有用。
亲手解决丧尸化的妻子后,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安迪负罪感愈发强烈,“保护她”成了活着的唯一理由。
其实说成“负罪感”,好像在消解“父爱”的成份。
但我却恰好认为,负罪感正是安迪父爱的源泉。
负罪的感受沉淀,变成对女儿的亏欠,亏欠就会试图弥补,弥补演变成了一份责任,而这责任实际表现出来,就是父爱。
这也是短片开始时的情节否则,安迪明知自己离死不远,女儿又无法独立生存,大可开枪杀死女儿后自杀。
这也是父爱。
[迷雾]中,父亲以为自己身陷绝境,开枪解决了一众同伴,包括自己的儿子。
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 在[负重前行]中,也有一户人家,父亲感染病毒后,选择杀死自己和一家老小。
这位父亲决定在动手前,带全家最后游玩一次 但安迪不行,悲剧因他而起,他既然无法救回妻子,那么至少要让女儿活下来。
一如片名所说的“负重前行”,这个“重”给安迪的父爱披上了悲剧色彩,也增添了英雄光辉。
尤其是看着马丁·弗里曼风一吹就能垮的小身板,更能感觉到“负重”加持下父爱的坚韧和伟大。
犹如一曲挽歌。
②末世,何处安身短片展示的是“果”,电影的重点则是“因”。
除了安迪负罪感的“因”外,电影还添加了其他的人物和支线剧情的“因”。
不同于短片中,父亲明确知道“安全区”的位置,电影中的安迪对哪有丧尸哪里安全一概不知,只想尽快找个能托付孩子的人。
在安迪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四个人,影片借由这四个人,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末日图景。
第一位阿婆代表的,是弱势人类的境遇。
阿婆头发掉光,头上还有一道巨大的伤疤阿婆孤身一人住在卫生内,无依无靠,和安迪一样病入膏肓,自身难保。
第二个中年男性,是手握资源的强权代表。
安迪机缘巧合下救了他,因此被带回家中他健康、强壮,还控制着一座天然气矿井,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但在末日之下,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于是占山为王、抢来别人的老婆、还用绑架当丧尸的诱饵。
通过杀死丧尸后,拣取他们身上值钱的物品,等危机过去后再发家致富 安迪的女儿留在那里,其实是可以活下去的,甚至还能活得很好。
但安迪替女儿做出了选择:不能让女儿在那样的人手中成长。
这来自于父亲保护孩子的本能。
第三个就是那开枪自杀的父亲。
脖子上的咬痕清晰可见 他没有安迪所背负的“责任”,选择了在丧尸世界中最简单有效的了断方式。
也可能是绝大部分普通人最容易做出来的决定。
显然,这三个人都无法替安迪把女儿好好抚养长大。
接过安迪女儿的,是第四个人。
第四人是一直陪伴安迪的土著女孩,安迪变成丧尸后,土著女孩用捡来的内脏,引着自己把女儿送去了原始的土著部落。
也是短片中同样的方式 这种“文明的反噬让现代社会付之一炬,原始部落反而是最后一块净土”的处理,很有深意。
[釜山行]中就生动地展现了,越是“文明”的人,搞不好比丧尸还可怕。
但这也正是“人性” 当丧尸安迪成功抵达部落后,土著小孩在安迪面前喷了一下安迪妻子的香水。
闻到香水的安迪平静了,好像听到了妻子对他说,“你做到了”。
而安迪留在女儿肚子上的字也和短片中不同。
短片中的父亲留的是女儿的名字,安迪写的是“感谢”。
“thank you” “谢谢你陌生人,让我完成了一个父亲最后的责任。
”③从短片,到电影在拍摄短片《负重前行》之前,本和尤兰达就是奔着拍电影去的。
但两个无名小卒要拍电影谈何容易,只能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先用短片吸引投资。
投资到位后,两人马不停蹄就跑到澳大利亚,一边组建队伍,一边写剧本。
马丁和导演等主创 剧本的重点和短片一样,重点还是父亲“安迪”这个角色。
关于安迪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能是一个老套的“英雄化身”,就是那种“我要胜利,我有大肌肉,我是一个英勇的家伙”。
我们更希望打造一个平凡的父亲,他会犯错、胆怯、犹豫,这样的人才更贴近现实,观众也更能感同身受。
马丁·弗瑞曼的加盟则是意外之喜。
本和尤兰达压根没打算请这么大的明星加盟,但短片太出名了,制作电影的消息一传出,马丁闻着味就来了。
马丁拍摄时,90%的时间都要背着孩子 马丁加入后,也参与到剧本的创作过程中,但后来证明其实在剧本中写马丁的台词都没啥用。
因为马丁表演时酷爱即兴发挥。
马丁从不用同一种方式演一段戏,而是在不停尝试新的方式,他给了我们许多的选择空间。
这场悲痛交加的呐喊戏,马丁也贡献了很多种方式 能够看出来,潮爷的演技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影片中略显冗长的节奏感。
这也是短片改编电影的一大弊病。
因为最终的悬念已经揭晓,谁都知道安迪会变成丧尸,并且架着木棍一步一步背女儿走向安全地带。
观影过程中观众的期待值大为减少,且最后一幕到来的震撼也会打上不小的折扣。
并且温情的主题下,也无法用血腥场面刺激人或者一惊一乍地搞点惊悚,冲突点太少,导致影片整体趋于平庸。
结尾抢孩子的戏也显得不温不火 但作为一部主打温情的丧尸片来说,在感情的营造上已经足够动人。
潮爷的表演和剧本对安迪的设置,都把一个绝望的父亲刻画地有血有肉。
也许没有短片那么震撼,但那份柔软依然能清晰感觉到。
那么问题来了,短片和电影,你更喜欢哪个?
-文:涵葛格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就算是世界末日,人类的任务也是要让生命得以传承,区别于普通的丧尸片,冒险和恐怖都相对弱化,展现更多的是情感,五大三粗的父亲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躲避危险,还得保证食物需求。
前面妻子为了更多的补给自己去船上结果被僵尸咬了!
这个设定有点不讨喜,为了给父亲立人设而强行下线。
僵尸的战斗力也太差,整体节奏稍慢,确实不如短片更惊艳!
《负重前行》不止要有爱还得有脑子!
濒死父亲用他的坚韧敲开了女儿的重生之门!
在灾难面前,心理远比生理脆弱的多,也许能支撑自己坚定走下去的理由只有那份最纯粹的感情!
导演用丰富的细节表现,加之马丁·弗瑞曼真诚的演绎让这个外温内刚的父亲形象生动饱满起来。
虽然整体情感表达也算足够,不过故事情节略显老套,丧尸与亲情的类型融合也不够自然!
6.5分!
ps:澳洲慢版《釜山行》。
非常感人的丧尸片。
父爱无”僵”
开头感觉悲剧有点自找,躲过那么多灾祸,竟然折在浅滩。于是这一程,走得多么遗恨。走了点偏锋的丧尸片,很文艺,文艺到差点忽略片中时间的紧迫,难怪被诟病。他人都不过是末世中的参照物而已,可似乎没用好。但放缓一点心态,兴许能游览一下荒凉但壮阔的景致。Rosie,你有个好爹。三星半。
让我动情的僵尸片,除了《僵尸的黎明》和《科林》外,再就是《cargo》。花生爸爸演出了浓情,可惜这是一部注定被先天剧透的电影,再细腻的铺垫,也只会急不可待地心里默念,“快变快变,我等不及要哭了”。90分钟的长度无法带来曾经7分钟的泪奔暴击,但是最后那一抹人间味道也令人难以释怀。
公路型丧尸片,格局略小,全程都在荒野外,结局还是非常感人的
潮爷优秀。看完之后去看了一下短片,觉得改编得好啊,加进来那个小女孩加分了!
女主咋有点像柯克船长?熊娃还喂丧尸.丧尸还会把头埋土里?这么逗.节奏比较慢,求生和丧尸情节挺少,故事也有不合逻辑的地方,最后两人开了2枪,然后就不打了?亮点在于结尾部分,即便尸变了也要护送女儿到安全地,这里感觉挺震撼和感动.作为丧尸片很一般,6分吧, 再加1分给结尾.
千万别看长片,去看短片;如果看过短片,千万别看长片。……这拍的完全是一坨翔。……匪夷所思,同样的2位导演,竟然把自己作品给翻车。……硬塞了土澳元素,简直无语,难道不知道吴宇森的《风之语》是如何翻车的吗?……短片中的感人点,在长片中没有一个成功,全程节奏断裂,磨磨唧唧,不知道在干嘛。
最后一秒钟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把短片的份量延长至一个多小时,可以想象期间夹杂了多少可有可无的剧情,结果就导致多了无聊,少了感动。
挺温情的一部僵尸电影,还特意问了男朋友我要是被感染了会不会把我扔下车,还是像男主一样坚持陪我48小时~男朋友说,给我扔后备箱里放两只袜子随便啃!
有一说一,能不能把恐怖的标签去掉,不是说主题是丧失就能加恐怖的标签,我是一点恐怖都没感觉到。其实,整个感觉像是个行尸走肉的剧场版,主旨就是丧尸横行的年代最可怕的不是丧尸是人心,但是就这一点我认为都讨论地不如行尸走肉深,加上一些看似文艺的慢节奏的剪辑就能算是好片,我不能认同
从这个idea还只是段视频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了 改成电影虽说没有精彩的拓展 但极其喜欢最后一幕的人道主义色彩
小男孩的父亲和结尾的“Thank You”戳泪…如果再短一些、节奏再快一点会更好。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没有爱,才是绝望。
又一部短片注水电影,编、导、演全面下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还是去看短片洗洗脑子! @2018-05-18 21:53:18
潮爷的演技是没问题,但缺点在于影片的节奏实在过于冗长,其实原版是个故事体量非常小的短片,硬要拉长成为一部电影,除了煽情之外,找不到更明确的剧情闪光点,只能是一部平庸之作
艺术的终极法则是减而非加。
这部僵尸片还是一贯的套路 No 作 No Die 都在评论说父爱怎么无疆 那么这种可能是在那种意识形态下被逼出来的 如果真的爱他们 为什么还要 put them into risk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