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没有明确描述这一情节,但是从最后男主角开车路过“欢迎进入新市镇”的横幅时,和先前的横幅的外观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横幅从开始时的光鲜明亮的表世界版变成了女主角所在的残破不堪的里世界版,而万里无云的天空也因为滤镜显示出诡异的阴沉感联想到后面两部短片的主要内容,不论是《轮回》是逝者给木偶下诅咒显灵,还是《回家》是没来及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红衣小女孩设计让她他成功的破坏了母亲复活的过程,完成了她和爸爸妈妈团聚的心愿,后两部短片的主题都是鬼魂计划得逞并且也杀死了主角,那《失忆》的结局也应该不会在这个主框架之外
找了好久,竟然在优酷平台找到……恐怖片,最好的还得是港台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最好的恐怖片必须要有细思极恐的回味感,这种感觉其他国家的恐怖片是无法营造的。
因为拍得再好,那些鬼怪都在千里之外,与我没什么干系。
而大陆的恐怖片是不能有鬼的,所以只能作罢。
而港台的恐怖片却是恰到好处的一个所在。
这部三更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韩国的,泰国的,拍🉐️都很一般化。
我觉得可以直接跳过了,可以去看一个小时的只有香港陈可辛导演的回家版本。
当然,这部回家也不是很恐怖,但是拍🉐️很有温情,很浪漫,我觉得比一般的爱情片都要更有爱一点!
河北理工有一个退休教师,妻子早已死去,却秘不发丧,藏匿尸体8年之久,引起很多人的猜测,因为他妻子是个挺有名的冶金专家,最终引起河北政法委的关注,公安局强制到他家去搜查,才发现他妻子的尸体。
有个心理学专家说这个男人有恋尸癖,于是这件事在网上已经被当做恋尸癖的典型案例了。
有人说他是为了冒领妻子的退休金,也有人说他练气功练到走火入魔。
他在这八年忠实地记录了妻子尸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攒了几千页稿纸,他坚持说要给国家人体研究做贡献。
案件早被侦破,这已经是6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忽然被我想起,因为它像极了《三更》中陈可辛的那个段落。
《三更》中有三个段落,泰国某导演的《轮回》,金知云的《失忆》和陈可辛的《回家》。
这个泰国导演不是查不到名字,而是名字太长,写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他拍过一个挺有名的《鬼妻》,泰国人也喜欢拍惊悚咒怨的片子,却从来缺乏象外之境,总要鲜血淋漓致人死地,充满了热带地区的瘴气和蛊,有一种原生态巫术的神秘感;我不是一般地喜欢金知云的《蔷花红莲》,《失忆》却完败陈可辛,仍旧是苍白支离的断章,对完整圆满叙事的背离使观者也游离出经验范围内的记忆,这种失忆感营造得很好,这是一个关于人在现代生活中迷失的故事。
一直说,陈可辛的《回家》是最好的,我并非是中国人就自卖自夸,《十分钟年华老去》中,我就说陈凯歌是最差的,别人都是一派现代后现代文艺腔,而只有他那段最现实主义,显然是土得掉渣。
《三更》这最好的一段,却偏偏出自从没执导过鬼片、怀着一个不想去吓人的念头的导演。
说归说,我承认看不懂《十分钟年华老去》,《三更》却很好理解,《轮回》不够现代,《失忆》又太现代,倒都是人性的自私贪欲,批判与反省。
唯有《回家》不那么理性,也没有惊悚片故作声势的音效和噱头,却是一部真正的悲剧。
它只是安安静静地讲述了这个悲哀的故事,一对平凡的夫妻渴望超越生死却终究功亏一篑,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然而就像中医的缺乏科学验证的属性,就像中国人的无可无不可的价值观,死而复活这桩事本身就是荒诞不经,缺乏信众的,黎明夫妻被现代世界的运行秩序杀死,这原本也怪不得旁人,现代科学说尸体复活是没可能的,没人能说这不是真理。
不离不弃的夫妻,氤氲的药罐,阴阳眼的小童,无不昭示着一种失落的文明,结果一家三口在照相馆团圆,连羽化成仙的结局都是那么传统。
这是一部属于中国人的悲剧,最后原丽淇的眼角落下了一滴泪,就像一种被边缘化的文明回光返照的一点磷火,没有人发现。
最悲恸的并非这对夫妻的死亡,而是弱势者信仰的万劫不复。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体会得到的哀伤。
2002年,当这部《三更》上映,唐山老头已经藏尸7年,他家有很多中医书,他曾一边研读,一边料理老伴的尸体。
中午看了《三更》,这会儿开大会,无聊偷懒写写想法,只想聊聊回家这一节故事。
—————————————————————不成想电影这一套套悬疑背后掩藏的居然是一种至死不渝与忘生的承诺。
我倾向于黎明是可以这样救活妻子的,而悲哀莫过于在等待的终点线上,生命从死到生,龃龉而行,马上就要醒来时,这对执着的天人没有走成最后一步,也许只是需要丈夫在身边几句唠叨,妻子就可以最终复活,但是房车里外,阴阳相隔。
但是悲剧仅仅是因为旁人无知的打扰造成了黎明夫妻生死差别吗?
我想不仅仅如此,电影里的故事应该是更加悲凉艰难的。
即使妻子活了,怕是生活还是不会放过他们,死了,亦是此生之憾。
为什么这么说?
请耐心看完电影里说是依靠中医治疗癌症的,这点上我首先还是表示接受,当然不是说接受这么玄幻的治疗方法,跟天龙八部的扫地僧似得,先把萧远山跟慕容博打死,龟息之眠后再唤醒救活,这在生活里太不能理解。
中医的治疗原则在于寻找一种人体调和的途径,所有的内脏气血的协调下,人会健健康康。
哪里有病疾,说明是某个地方有了不和谐,这种所谓的内环境的和谐类似于科学上的免疫力,或者人体自身的抵抗力与杀菌能力,再有中医讲究用自然生长的东西调节自己内环境,讲究长期坚持对内脏功能的保护与培养,不要过度使用,更不能毒害内脏,比如吸烟就是毒害肺。
所以,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重新调度身体免疫力,抵抗致癌因子作用的过程。
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癌症应该与感冒发烧一样的看待,都认为是一种机体的不协调,当然癌症更加不协调一些。
中医不是在对抗病毒或者癌细胞,而是改善内环境,让机体自身健康细胞,免疫细胞生长,从而强过癌细胞,遏制住癌细胞,如果癌细胞不再生长,或者扩散,其实即使有一个瘤子也是不致命的,当然通常是此消彼长的,遏制以后慢慢是会完全清理癌细胞的,这种病例我是亲眼见过。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癌细胞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细胞里携带的致癌因子激活,而且繁殖能力又大过普通细胞。
癌症致命就是自己蚕食自己过程。
而激活致癌因子的内环境可能就是因为自身生活作息饮食不良导致内环境不协调造成的。
不排除有特例啊,辐射,焦虑,甚至心理暗示都有可能致癌。
所以,中医可以治疗癌症我认为是可以接受。
而电影里面也是依靠中医,通过让人处于一种极低能耗的状态来慢慢调节人的机体功能,辅以外用的药物。
这种低耗状态几乎与死,但是应该没有死,类似于植物人?
时间应该也会比较久,这里说三年。
慢慢把人调节过来了,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就把癌细胞清理完了。
男主是患癌十年,龟息三年醒了。
女主照顾了他三年,结果醒了以后,女主得癌症了。
两个人决定故技重施,让女主脱癌。
似乎这次完成了,两个人就都幸福圆满了。
是吗?
不是的!!!
内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变好就会变坏,癌症能抑制,就能重新发作。
可以看出电影里这种让人脱癌的方法的环境还是很极端的,这种生存环境对于一个没有癌症的人来说很痛苦的,加上调理用的药品必然是偏阴或者偏阳,否则怎么调节失衡的内环境。
因此,长期接触这种极端烈性的药材,加上封闭恶劣的环境,还有就是三年活死人般痛苦挣扎的内心煎熬,正常人坚持下来必得内环境失调,癌症重发应该是有很大可能的,而且女主正是因为这样的三年生活导致了癌症,侧面说明了,这种治疗方法就是一个“死结”: 一个人脱癌的同时,另一个人正在致癌,而且未来甚至会癌症更加严重,需要五年,十年的龟息,才能醒来。
一种死亡的交接会像诅咒一样布满这对夫妻的人生时间,他们会永远进行着一个人沉睡,一个人活着忍受煎熬的地狱循环!
而最终,死亡不过是必然结局!
电影里,让人心痛的是两个人在幸福出现前,被无知的人们扼杀。
而主人公的世界里,怕是面对的现实更加残酷,即使没有被观众或影中人打扰,他们也将在世间的角落里经历一种此生不灭的恐怖循环,一种死生相隔的诅咒!
生不如死!
不是我心狠,诅咒这对夫妻,而是我感叹死神的不公与真爱的顽强,最后,我欣慰的是男女主在最美的青春里相识又守护,在爱的迭代里一同离去。
因为爱情,他们在与死亡斗争,即使肉体将死,他们依然彼此共存,最后,迎接死亡,如果连死亡都不怕,那么死神毫无办法。
知道了这些,我想大家就不必太过难受电影的结局了,主人公死了也是一种好的归宿。
一种解脱。
■【失忆】乙一的《动物园》 1.男人总是失忆,梦见自己的妻子。
却被告知妻子已经失踪了。
2.妻子发现别人看不见自己,原来自己是鬼。
3.男子打开车厢,回忆起自己杀了妻子。
因为接受不了,所以失忆了。
4.妻子回忆起丈夫杀死了自己。
■【轮回】泰国(因果报应) 1.杜老爷是个木偶师,死前告诉别人,木偶必须给自己陪葬,否则遭受天谴。
随后烈火焚身。
2.唐老爷觊觎木偶,偷偷拿走了木偶。
然后在河里洗木偶的时候,差点被水鬼抓下去。
幸好有徒弟救了他。
结果木偶再次从水面上浮现出来,他认为这是天意,就把木偶拿走了。
3.结果妻子打扮成木偶的模样,上吊自杀了。
徒弟再次劝说他,他不听。
而后唐老爷请来法师做法驱邪。
4.孙女把木偶的腿弄断了,唐老爷获得同等伤害。
然后他疯了一般砍鬼,结果把火弄倒,自己藏身火海。
5.徒弟和唐老爷儿媳妇搞在了一起。
儿子砍死了奸夫淫妇。
6.孙女抱着木偶跳进河里,儿子也跳进河里去救她。
结果上了岸之后,发现女儿的影子是木偶。
■【回家】(爱情) 1.这栋大厦里有两个住户。
还有一个光明照相馆。
男主发现自己的儿子丢了,怎么找也不找到。
而儿子跟一个红衣小女孩走了。
男主去问另一个住户黎明,结果黎明说,他没有女儿。
2.后来男主不信,偷偷进入他的家,发现他家里有一个浴缸,泡着一个裸体女人。
然后他被黎明发现,打晕捆了起来。
3.后来看见黎明一直照顾生病的妻子。
说她只要泡上三年就会彻底好,而妻子就是用这个办法照顾他三年。
(感人点) 4.结果警察闯进来,把他们带走。
黎明去追车,被车撞死。
而法医却说,这个女人有生理反应,像是或者一样。
他们差一天就能团圆了。
5.男主回去黎明家,观看录像带,发现妻子真的曾经照顾黎明三年。
6.原来那个光明照相馆,是冥河的地方。
红衣小女孩是他俩流产的女儿,他们在那里相遇。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回家》这个短片回归了东方灵异故事的本质,也是陈可辛最擅长表现的主题——人情。
从《聊斋志异》开始,在东方的灵异故事中,情就是唯一可以超越生死界限的存在,情不会因为生命的逝去而断裂,反过来,生命也会因为情的存在而得以延续。
但此情须是人间至情。
一个人要爱到什么程度才能完全相信对方,相信她会死而复生。
将挚爱之人掐死,在煎熬中等待三年,日复一日地为她擦身、换药、梳洗,对着她的尸体说话,活成世人眼中的变态。
如果说,男的这么做是因为有成功的先例,那么女的第一次面对男的的死亡,又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在坚持呢?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观者的立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所有人都会像曾志伟一样,遵循理性的支配,质疑这个行为古怪的人——变态医生?
精神病?
杀妻?
恋尸?
回想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或是抱有一丝希望,认为他的妻子可能活过来?
直到最后,看到妻子的尸体有了生命体征,你彻底确信她是必然会活过来的,然后为结局怅然若失、扼腕叹息。
要让观众一点点相信她会活过来,在谜底揭晓之前完全依靠男女主角的演技,一个要演不像尸体的尸体,一个要演不像疯子的疯子。
而情的存在又让这一超自然现象多了一份真切的力量。
从这一点来看,男女主金像奖实至名归。
1.戏剧化的序幕:开头的照相馆,照相师直视镜头-反打红衣小女孩;倒置的底片;2.片头3.开头-红衣女孩再次:开头仰拍曾-男孩的视角确立;进入新家后有了很多并非人物视点的镜头-摄影机?
女孩/鬼?
窥视视角;变形扭曲的镜头/突然明显的推拉镜头,诡异的音乐-男孩视角描绘环境(机位普遍偏低),环境/鬼打量父子;楼内的走廊、墙画、镜子、镜子边的旧照片;4.黎明出现-男孩进入照相馆:男孩家和黎明家双线并行;女孩和男孩的视角看黎明和妻子(有区别,男孩是窥视视角,试图挖掘秘密,女孩更近,是凝视-欲望的逃逸?
未出生的女儿渴望父母?
)其中还有一个黎明扔垃圾的镜头,明显出现了一个上升的非人物视点(楼下-楼上的墙画);黎明对镜与妻说话;其中还有男孩在走廊看到女孩的接近-类似关灯后随着门关上迫近;黎明家的金光;5.曾找孩子:此时依然有很多非人物视点的推拉运动,依然低机位,墙画的改变;6.曾进入黎明家:小男孩的线索完全消失;曾多次迫使黎明认清妻子死去的现实;此后小女孩还出现过一次,看黎明与妻相拥;7.复活与外力介入:此间黎追妻的叙述重复了两次,分别是客观视角和黎明的主观视角;妻子复活与黎明死去的平行剪辑;8.屏幕可以成为单独的一条线:曾被绑后醒来正对屏幕所以看不清;黎死后曾再看录像带发现妻子曾经救活黎明;由此代表观众认同的摄影机视点由原本的全知变成了旁知9.男孩走出照相馆:呼应了序幕和开头,形成闭环10.照相师再次直视镜头,给黎明一家三口拍照,女儿也在场因此这是一个想象的场景。
摄影师代表?
还是摄影师的作用在于暗示这个场景代表的是不真实?
请允许我转载下面这篇文章 本文转自电影夜航船 我曾与你在一条路上,我曾眼睁睁地看着你,最后死于这条路上。
我仿佛同你一样感到,大地突然从脚下逃离而去。
我觉得我就好像是你,一下掉进粘糊糊的深渊里,尽管我呼喊,我呼喊也没有用。
尽管我因痛苦不堪而挣扎,我拼命地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只是在临死的一个瞬间,心里还不由地对前景表示忧虑。
——芒克·《一个死去的白天》 不是因为月圆夜,不是因为路人乙。
看这部片子,纯粹因为曾经《甜蜜蜜》曾经《春逝》的陈可辛。
恰巧手心需要传染余温,于是捧着夜晚恐吓自己。
死亡是一个冰冷的姿势,有如吸一口气之后却为那片空虚而恐惑。
本来应该是吓到心慌,却因为一些死亡的姿势搅到心痛,有如眼角5厘米的一道伤疤,一触就痛。
只是,这道伤疤留在了永远无法共存的两个人身躯之上。
男和女,爱或死。
是港韩泰三地制作的灵异片《三更》,陈可辛的回家篇。
片子的线索是零碎的,48分钟影像交待诸多情节。
结束电影的2个小时后,我终于静下心来回忆。
又是一场回忆,小心翼翼不陷入其中。
摒除阿伟和儿子角色的存在,直指与死亡爱情相关的人物——于辉和妻子。
男人为妻子洗尸三年,用中医还魂的方式,企求爱情的复活。
而情节最后亦交代出了一个事实,妻子在三年前便是用这种方式救活了男人,诡异离奇,是陈可辛制造的一场幻觉。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场等待,相互的彼此的。
却在烈日下暴毙死去,归终。
终有一天,三年的孤独之后,原以为幸福随时间接近,慢慢变大,即将唾手可及。
残余的一微米距离,突然遥远成天堂地狱。
然而。
这是一段孤独的恋爱。
于辉,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医师。
少言寡语,冷漠外表下潜伏铭心期待,对爱情虚构的光亮。
足不出户,终日在浓烈中药味的小屋中看护妻子。
我的思维于是转向他的妻子。
经已肝癌死去的妻子,三年里一直以新鲜尸体的面目存活,从不开口说话的死人。
是于辉拯救爱情的对象,眼神深沉,面容苍白,却在刻意僵硬的肢体语言中彰显出对爱情的执着。
三年过后,重复三年,爱情经历一次轮回,却仍在生死之间残存希冀。
阿伟则是故事的人物线索。
儿子的失踪,致使他怀疑上于辉。
私自闯进他人住宅,终于看到于辉的妻子,一具新鲜尸体。
游戏就这样开始,三天,三个人。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爱情的个体,便是活着的男人与死去的女人。
时间,三年,每日的浸澡与对话,用绝对孤独的方式。
只是,他终日以此自慰,不需体验牵挂的残忍。
在于辉内心中,这种努力与希望,也许是最快乐的。
如今,于辉始终相信,妻子三天之后会醒来。
这便是陈可辛想诉说的情感本质,“跨越生命,爱,永志不渝”。
所以,在片子末尾,我看到于辉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即将复活的妻子封闭在灵柩里,开始远离,于是他逃离警车,追随妻子的躯体去处。
然后,寂静的画面,于辉站立在马路中央。
砰!
一声凌厉,画面刺痛了我。
不管撞车的镜头拍得如此真实,不管黑色的死亡突然来袭,我还是给慑住了。
一切迷离色彩不及这一刻的黑暗。
我想起了色彩。
影片的视觉在摄影杜可风调配下,显得颓靡吊诡。
墙面的灰绿,小女孩裙子突兀的深红,以及大片的灰白背景,形成一个刻意制造的视觉气氛。
对颓废色调深受感染的私人情结,使得我对片子视觉上的关注。
色彩加上音响效果,比如每一扇门重重关上时的撞击声,比如缠绕在情节中阴森游离的配乐。
灰绿,深红,诡魅,迷离,很喜欢。
但我始终索紧眉头。
想起时间,想起等待,三天和三年。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本来是一场生死眷恋,两个人。
在烈日之下,终究成为两具亡魂,无可救赎。
知道一切明明不是幸福。
1失忆 韩国-有些莫名和无聊...-扣脑袋那段挺吓人...-梦中梦?
-啊,男人杀了老婆,一直活在恐惧里。
老婆死后灵魂不灭,也终于记起来是被老公杀的。
-因为夫妻关系不合。
-就结束了啊?
那就太...无聊了...2轮回 泰国-我盲猜,韩国是杀人,泰国是诅咒,中国是精神病?
-像这样的短篇,应该要设计的非常吸引人才是,可是这个却让我看不进去...-结尾是...故事就会像之前那样发展了?
3回家 香港-那样剪头发剪一身啊,感觉好恶心...而且我猜女人回话,是幻觉吧?
-三年不腐烂,也是挺厉害。
-那个眨眼...?
-彻底没看懂了,本来还觉得挺好的呢...——看完了。
-不知道以前看咋样,反正现在看也就2颗星。
↑2025.2.15
时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刽子手,也是最神奇的希望之光。
当失恋 我们会说 时间能抚灭伤痛,当恋爱,我们担心的是,时间会磨去所有的爱恋。
爱情难的是坚持,抵抗住外界和内在的一切诱惑和影响,但是最难的是一个人的爱恋,在未知的岁月中,你认为你能坚持多久?
相信女主在照顾男主时那种压力更大,因为她没有明确的希望。
男主有了希望,却终究没能抵抗住突然的意外,他努力过,他不敢冒一点风险将曾放回家,只是好好地对他,并对他说,等三天。
然而其实即使这样,也无法消去他内心的恐惧,他也知道那些妻子的"话语",终究是自己的幻想。
在复活到来的前一天,终也忍不住抱着妻子低啜。
毕竟,又有谁能保证奇迹会再次发生呢?
剧本也不能假设,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当希望来临之际,看其破灭。
如果,如果曾有一点点的相信,结局是否会改变呢?
(作为一个鬼片,我想小女孩一定是不允许的- - )
星星全给陈可辛,相衬之下其他两部都是学生作业!
看了三更之回家,陈可辛拍恐怖片也还行,故事音乐摄影都不错。
三更才回家告诉我们:黎明是偶像派,也有演技;中医是玄学,不是科学。
三个短片各有优缺点:金知云胜在运镜和剪辑,但故事内涵空洞;泰国片胜在异域特色,但后段冗长;陈可辛胜在反转,但节奏慢。相比之下第三个要好一点。
相比之下回家是叙述最完整也最深刻的一个
惊喜并意外,第三个陈可辛的《回家》我不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已经看过了。三个故事还属陈可辛的最好,故事性最强。《失忆》和《轮回》很一般,后者带有东南亚寄物诅咒色彩的故事还是有些意思,前者太无聊了。
韩国的和泰国的烂透了。陈可辛的那个更多的是温情。
我哭了,一部赛一部的难看!
《失忆》太无聊了,水得不行;《轮回》煞有其事,有点意思但不多;《回忆》不算恐怖片,算是不错的爱情片,故事深情且动人,黎明演得很好。综合三星,主要是前两部太烂了。
泰韩那两部两星,陈可辛那部当成奇幻爱情片四星。故事讲的稀碎,恐怖效果又一点没有,要是陈可辛那部拍成一部独立电影应该会有点意思
作为恐怖片,连我都没有吓到。主要是故弄玄虚居多,最后一篇《回家》对人性上其实有可以深究的地方,拍的还蛮有意思的,但是设置了小孩又没头没尾,使结构散掉了,比较可惜。
还行吧,那时候挺流行拍鬼片,唉!时光一去不复返啊!
陈可辛明显在灵异,逻辑,情感,怀旧,超自然里面徘徊,有些束缚住了自己,小儿子和小女鬼去照相的这一段和整个片子没有逻辑和情感上的整合
看的是韩国那版。那天晚上全班在教室关灯看,文科班全是女生,所以后果就是女生尖叫,男生假叫起哄,班主任蹭蹭跑过来说:再叫别看了!于是安静了。就开头用音乐和一惯的贞子形象女人吓人,后来就以恶心为主。
即使是最好的那个故事——回家,我觉得也挺差的,最后的反转虽耸人听闻,但也让我感觉一丝无语。为什么不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给曾志伟看这个视频。中药泡澡死而复生更是扯。还有曾志伟的参演是最大的败笔。是恐怖片看得少么还是就只看黎明凭这个角色拿了奖所以不少人四五星🙄算上黎明的演技在里面整个故事也只值三星好吗!还不说另一半拍得多烂俗!
只记得黎明的回家...经典...
中药泡尸,杀妻疑云,前面这些惊悚点营造的诡异变态更衬托了最后真相的悲情凄美,正因为是个有盼头的希望,所以这个结局才更让人无奈揪心,奈何都是命,一切皆有因。大家都纠结于夫妻十年的付出没有换回重聚,却忽略了最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团圆,这是全片唯一有笑容的镜头。
没有字幕,别说韩泰的片段看不到了,就连香港的那段也看不到啊
1.爱情是什么呢?没有人说得清。但我知道现在滥大街标榜爱情的电影给不了答案。这两个人,没有刻骨铭心的誓言,没有温情动人的时刻,甚至没有交谈,但却给人无法遮掩的哀恸 2.说实话我也只看过《回家》,大一时寝室四人在我推荐下看了此片,栋和哲在我身后整整站了一个小时看完此片(我是讲解)
《回家》。中药防腐新突破。一句话泄底:三年又三年。胶片的颗粒质感非常好,摄影机镜头似乎是加了黄色滤镜。难得一见的公屋废墟,游走其间给人莫名的压迫感和空虚感。黎明的黑框眼镜和《人肉叉烧包》里的黄秋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原丽淇也好,身材棒,演技佳,扮死尸可是超高难度。感觉陈可辛比王家卫还喜欢国语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