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奋斗》,每一次都觉得是一本教科书。
徐志森说,陆亚迅比我成功,因为成功不只是名利和生意。
陆亚迅有个成功的家庭。
我越来越明白,徐志森其人只爱自己,他要的是把陆涛变成完全的徐志森因为他韶华不再,他要陆涛代替他延续自己所希冀的人生路线。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奇耻大辱有一条是自己的孩子跟别的男人姓,管别人叫爸,这是《双面胶》的台词。
可是这是徐志森自己选的一条路。
夏琳的爸爸看女儿喜欢娃娃就去偷,夏琳遇到陆涛,她很喜欢,于是她从米莱那里偷到了陆涛。
只是,原来米莱体验到的被背叛的感觉,夏琳在那个结婚前夜听着《为爱痴狂》心碎一地也感受到了,陆涛失去夏琳后也感觉到了。
徐志森说,你无法选择自己生下来是谁,是的。
陆涛渐渐靠拢徐志森,可是原来陆亚迅在最初的二十二年里已经使得自己的做人原则渗透到陆涛的体内。
他的戏份不多,他问陆涛,还有外面的夏琳是怎么回事?
那个姓米的姑娘呢?
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个人问过陆涛这句话,包括陆涛的妈妈哥们朋友。
在他们心中,陆涛不过是换了个女朋友而已。
华子对自己的感情和事业一样的随便和随性,卖车,卖书,开发廊,蛋糕店,饭店……追杨晓芸未遂,露露离开,遇到春晓。
我始终觉得他从来都不是非要如何如何,没有坚定的目标性。
你无法选择,你是杨晓芸几十块的赚到一万块,还是米莱装修租来的房子花掉十几万,还是夏琳要去俱乐部炒更人和人是不同的,夏琳要费尽心思见到徐志森,而方灵珊可以和爸爸一起和徐志森平起平坐。
但是到最后,人和人又回归到本质了。
你是高官,人们趋之若鹜的不是你的人而是你的官位墓碑上不是某某局长,某某市长,而是某某某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代替谁完成什么,父子,朋友,夫妻都一样。
只有靠自己,没有救世主。
但是要懂得学会借力。
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生命是一个过程,我记得陆亚迅说过,权利是国家的,良心是自己的。
他可以一顿饭带来八千万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依然选择为官清廉,清汤寡水。
他内心丰富,胜过在高级饭店长居的徐志森。
徐志森也曾爱国陆涛的妈妈,可是他更爱自己,当爱别人和自己的利益一致他可以爱,如果相悖,他选择爱自己。
但是当他晚来孤独的时候,他又想一家人在一起。
和米莱的爸爸露露的爸爸说出的话一模一样。
这条生命的抛物线因为奋斗的历程有了弧度高度的差别,但是起点和终点都一样。
有人是这样介绍《奋斗》的:《奋斗》讲的是80后的年轻人对待爱情和事业的态度,他们遇到的一些事情就是生活中这一代人的理想和困惑。
我想说,奋斗不能代表绝大多数的80后,请别自我标榜、自作多情,你也就是部为了收视、为了眼球、极度夸张虚假的电视作品,还以为自己真能代表80后和反映80后那你就错了。
别在那里给我矫情,看得我直快进。
一些演员不理解80后,不懂80后,自然就不能反映80后的生活状态。
80后哪像他们那样不负责任阿。
佟大为:1979马伊利:1975李小璐:1981文章:2002表演系本科,应该是84或85朱雨辰:1980王珞丹:1984大家不喜欢部分角色是有原因的,起码我不喜欢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的生活状态和80后不一样,他们和我们的经历不一样,自然不理解我们,也不能反映我们的生活状态。
这也多亏了编剧和导演的自作聪明。
以一个小时候速度抛弃自己的女朋友、以一个小时候的速度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还存在明显的一脚踏两船,这样的人也就是80后的异类。
80后的人哪有毕业才开始找工作的?
哪有找不到工作混在家里白吃白喝的?哪有学建筑的那么没用的?
哪有那么没理想的?
哪有那么矫情的?
请不要玷污“奋斗”这2个字,好像在编剧和导演的眼里,80后的"奋斗"和“混”是一个意思?
编剧这个鸡肋群体,是弱势群体,是沉默的大多数,即使是席卷全美,让全球守在网络彼端,等着下载最新美剧的盗版影视受惠者恨得牙根直痒的全美编剧大罢工,也不过是一场诉苦专家的大集会,抗议的声潮,只不过更加强调了在创意产业链条上,编剧始终处于下端。
这还是相对比较尊重创意价值的好莱坞,而在这个影视产业刚刚与香港金像奖水准接轨的国度,编剧更属于最不耀眼的一环,他们的权益可以被任意践踏,当百花奖连最佳编剧奖都不曾设立时,足以说明,编剧不被尊重乃是整个行业的集体无意识。
在这样哀鸿遍野的情形之下,正是出“乱世英雄”的最佳时刻,去年大热的电视剧《奋斗》的编剧石康就如此适时的站出来,登高振臂疾呼:编剧也要奋斗,为那些世俗生活中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名声、社会地位、收入、购买力,在这些东西面前清高,或看轻这些东西的价值,并不能表明编剧的作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石康有资格这样亢奋,截止目前,石康在博客上发表的“编剧生意经”的文字量,绝对会超出《奋斗2》的剧本文字量,他要从《奋斗2》中挣足一千万元,而且是“税后的”。
“我觉得我必须挣到这一千万,尤其在编剧行业低迷的时候,它可激励一下目下编剧们的士气……编剧们必须抬高自己的整体盘面价值。
”从前颓废小说《晃晃悠悠》到鼓吹80后积极创业,华丽、奢侈地奔向理想的《奋斗》,石康已经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令人惊讶的转身,而从一个“本该本份”的编剧,突然成为编剧中“创富论”的标杆,身体力行,姿态高调,以一己之力,频频挑逗整个文化界的兴奋点:创意转换成经济成果的能量,究竟能够被放大多少倍?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能否变成领跑的“鸡头”?
在此,《奋斗》剧情中宣扬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观,是否失真,是否有过分夸张、过度理想化的倾向,已经不重要了。
剧中人物陆涛那些被虚构出来的奋斗,早已让位给现实中的石康,石康的奋斗,可谓提出了更有意义的问题:既然超女都已变成了暴发户,智力劳动如果得不到财富效应的激励,有谁会去认真地从事它?
石康像一颗春天的种子,开始启蒙一代文化创意工作者的创富意识了。
我们完全不是这么生活的..最起码大多数人不是..我们的爱情经不住金钱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很脆弱..我们拿着手里为数不多的钱考虑着是不是要去买点股票..或者搞点基金...才能可怜巴巴的买上一所房子..公厕那么大的房子我们加班..还要庆幸自己加班..因为有些朋友在家里闲得快疯了我们的交友圈子那么的窄...只能在网上争友...我们在考虑着是不是学点什么充实自己..可发现现在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基本就是骗钱对..我们迷茫着...我们挣扎着...我们在寻找目标..这是真实的生活...这部戏应该叫奋斗么...我很疑惑...或许它是富人们的奋斗..是天之骄子的奋斗..是背景显赫的人的奋斗..我是83年出生的..可我更爱看北京人在纽约...那部片子更真挚..也更真实..那里有理想的幻灭...有生命的思考..不是简单的把读者或者青年文摘里面的故事复述出来的那种思考而在这部所谓的奋斗里..我只看到了一帮人天天晃膀子..溜狗..谈情..乱爱..然后钱就来了..那可真是钱啊..几十万..两千万....然后大家就都好了..挺可笑的..理想...奋斗....只不过是光鲜的外套吧
爱情的路上 永远不要期待顺风顺水 对于奋斗这部电视剧 发现了一篇比较到位的点评 转到这里来 谢谢阿规小朋友的提醒 我要注明转载搬运工也是蛮辛苦的工作啊!!
爸爸曾经对我说过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让你依赖一辈子。
妈妈曾经对我说过 如果一个男人在他什么都有的情况下喜欢你,才是真的喜欢你,变数不大,如果他一开始一无所有,后来有了很多,那一般会抛弃你。
妈妈还说 比我家差的,不行。
家里比我们好太多,绝对不行。
胖阿姨说 男人要顾家,如果不顾家,再好再风光,也是别人的老公,不是你的。
还有别人对我说的那句话,女人失去自己的那一天,就是男人离开你的那一天。
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留着自己慢慢体会了。
《天生购物狂》里面何穷富有两个爸爸,一个穷爸爸一个富爸爸。
一个花钱如流水,一个抠门到极致。
在饭桌上,人人自我剖析自己的都市压力病,穷富的爸爸说, 穷富像他两个爸爸,有爱花钱又很抠。
陆涛骨子里是徐志森的不服输,功力,却从小耳濡目染陆亚迅的大隐于市。
是,他曾蔑视陆亚迅,他曾对这个明知道不是自己的孩子也抚养二十多年,并且没有自己的子嗣的男人没有丝毫的尊重。
但是在故事的最后,他叫陆亚迅爸,并且他说他会一直这样叫。
他,只叫徐志森老徐。
如果徐志森早出现一点,也许陆涛就不会爱上夏琳,骨子里陆涛在米莱面前是自卑的,他不了解米莱,他觉得富家女就活该被他们坑骗,他也不爱米莱,因为他们不在一个世界。
杨晓云和向南租房子的时候,说起俩人小时候都有过的四合院生活,说槐树和枣树。
可是陆涛和米莱,从来就不可能有共同的相似经历。
在陆涛越来越像徐涛的时候,夏琳开始茫然失措了,她发现这个男人对她说,买车别忘了驾驶本写你的名字,她愤怒了,因为他变得和那些夜总会的男人再也没有什么不同,她发现他慢慢地远离了他们的世界,不再是一起的时候相互抱怨工作不顺心,而是他功成名就,而我只是个一无所成的业务员,他买了独栋别墅,我却还一无所有。
这样的感觉,何曾不是陆涛有过的,米莱可以一下子花掉一个大学男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开跑车上学,可以一下子玩一样的租下一套房子,这对于陆涛,太陌生。
米莱开A3,陆涛开A4,那个时候他们开始可以举案齐眉。
然而,人的性格一般取决于基因,另一半是最初的记忆。
心理老师告诉我,一岁看大,三岁看老。
后来我终于明白,基因来自上一辈的阅历生活组合,最初的记忆便是他们奋斗来的环境。
鸟类是有印随的,他出生的第一眼看到谁,就把谁当做妈妈。
陆涛越来越像徐涛,但是他始终还是陆涛。
他不是生意人,他像陆亚迅多过徐志森,徐志森是商人,陆亚迅只是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建筑。
陆涛只是想做建筑,只是他更希望距离成功近一些。
最终陆涛还是陆涛,他选的不是灵仙儿,也不是米莱,因为他本质上不是有钱人,他又一无所有了。
他永远不是徐志森希望的徐涛,尽管曾经多相似。
奋斗讲的是许多人,看似一样,实际上他们不在同一平面上,好似华子和露露,华子不了解露露,是因为他生下来就是北京人,不了解北漂的孤苦和没有安全感,但是猪头懂。
记得夏琳第一次到梦幻乌托邦的时候,露露的话说,现在海归也找不到工作。
她羡慕夏琳,就好像夏琳也曾经卑微的羡慕过米莱。
杨晓云也学夏琳独立,各自打掉孩子离开男人,她们对着灯火绚烂的北京发出两个女人的呼喊,可是没有多久,他们都妥协于生活。
杨晓芸没找到比向南更合适的,夏琳的倔强的妈妈开始劝她不要太执着,最后她妈妈也还是和爸爸复婚,不做一个独身女人。
又是一个两个女人卧谈的深夜,夏琳说,别忘了你就是因为什么都想要才落到今天的下场的,杨晓云反诘道,不然我就更惨!
镜头切换,夏琳在郊外和陆涛牵手缠绵,不再执意之前的倔强。
女人不能靠男人,却也不能完全孤立。
男人不能靠别人,却也需要别人拉一把。
曾经有一组图片,讲的是许多人看似在同一平面,实际上那只是视觉而已,现实是他们在不同的平面,有些对某些人轻而易举的事情另一些却觉得遥不可及。
就好像看似大家都一样的奋斗中的各人,向南华子杨晓云最相近,米莱小灵仙儿都是富家女,夏琳和陆涛都出身穷家小户,却一样壮志昂扬。
露露和猪头都是北漂。
对米莱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
门当户对四个字很老,却真的有道理。
有四个字对于婚姻来说最重要,那就是求同存异。
爱你等于爱自己,因为我们很相似 被你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所吸引,只是一时而已,人永远不可能爱别人超过自己。
比如遥遥和向南,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
故事的最初,陆涛的妈妈在茶室约陆涛见面。
陆涛第一句话是什么?你怎么选了这么个地方啊,这地儿还不如麦当劳呢 几十块钱的茶我都喝了,我还有什么不敢啊?
没有多久,他和徐志森接触久了,他有了两千万的时候,买东西付钱不眨眼不要找零。
他已经变了。
徐志森分析陆涛身边的女人的时候,他说灵珊和米莱都很好,夏琳却让你无法刹车。
这就是徐式看法,和陆涛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陆涛不是富人出身,他不了解那些遥远的富家女生活和内心。
他了解夏琳,因为他们生长环境很相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因为陆涛生在陆家,所以他爱的是相似的夏琳。
陆涛爱的是夏琳而不是米莱,因为他不是徐涛。
就算他曾经向徐志森靠拢,就算他曾经和夏琳分开。
最后他叫陆亚迅爸,娶了夏琳。
向南的闪婚在于他以为娶了媳妇儿,一切就不同了,就会都由一个全新开始。
就好像开学的小学生,准备好崭新文具,以为生活从此可以不同。
就好像千禧年,只不过也是个寻常的日子,却被太多人赋予太多的期许。
向南总觉得结婚之后一切就都会好了,好似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做出来的饭就一定好吃。
实际上他却不努力,真正在为整个家努力的是杨晓芸不是向南。
整个片子最喜欢杨晓芸的妈妈,苏小明扮演,她表面市侩,第一次看我不喜欢她,然而她很务实,她赚了钱都是为这个家,晓云的奶奶只是她婆婆,她却计划为她买一个助听器。
因为她的市侩,她用旧房换了一套128平米的新房子 而夏琳倔强的妈妈又为夏琳争取到了什么呢?
最后她一样劝夏琳女人不能太倔强,还是要找个依靠,而她自己还是选择与那个曾经蔑视的男人复婚了。
孙燕姿有首歌叫做同类,也许异类可以有瞬间的相互吸引,但能够相守的还是同类。
爱你等于爱自己,性相近,习相远。
心理学老师说,青梅竹马的感情离婚率与一见钟情一样高达1/5,媒妁之言最靠谱。
有个福建的同学父母结婚当晚是第一次见面,却也过来了二十年,育有四个子女。
她的幸福溢于言表。
记得猪头和露露谁都不明白乌托邦的含义,这就是他们的共通之处。
心碎乌托邦里,向南华子灵珊陆涛米莱都住在等分的空间里,拥有一样大的空间,这确实是乌托邦。
这样的乌托邦终有一天在大家生活都归入正轨之后解散了,华子买了160的大房子,向南和杨晓芸仍然在青年家园,陆涛去了法国。
太平天国的口号是什么来着?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均田,但是最后太平天国只是一种幻灭的理想主义。
我们曾经都像是乌托邦里平等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和基因作用下有了不同的人生。
同人不同命,有人开奥拓,有人开奥迪,有人住house,有人无家可归。
这就是人进步的动力 我们都是这美丽世界的孤儿,在寻找自己的同类,找到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孤独的,不是怪物,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这就是夏琳之余陆涛无法取代的意义。
在他越来越徐涛的过程中,徐涛和陆涛始终在斗争,夏琳就是陆涛的本来状态。
他看到夏琳就会安心,知道自己还是陆涛。
当夏琳不在了,他为什么会茫然,因为他找不到自己了。
陆涛和徐涛势均力敌,让他迷茫。
记得向南最后说什么?
杨晓芸你老想跟夏琳学,其实你和夏琳不一样!
是,她们不一样,就好像杨晓芸的妈妈和夏琳的妈妈不一样。
夏琳的妈妈倔强独身没有钱,杨晓芸的妈妈很会赚钱。
而米莱她是富家女,记得徐志森的那些生意伙伴甚至是陆亚迅带着陆涛去找的老朱说什么?
我的儿子要是能有你儿子一半的出息就好了。
大家都在培养同类,找寻同类,结婚是寻找同类,酝酿同类的过程。
位高权重的人们的孩子是米莱的同类,可惜她都不喜欢。
每个人都像秦始皇想要多活几千年,做不到于是就想把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延续。
这部片子,我最喜欢杨晓芸的妈妈,何翠凤,还有陆亚迅。
还有灵珊,她还小,成人世界背后的总有残缺还没有向她展开。
她就像是曾经受伤之前的米莱,爱一个人就用自己的方式对她好。
她却不要求任何,对露露的弟弟好,自己回台湾,只留下一个美好的笑容。
不然呢?
她一个富家女可以和露露弟弟这样的农家小子在一起吗?
说什么呢?
我爸爸问我买奥迪还是奔驰,别墅买在北京还是上海,过几天有个珠宝展你陪我去看吧。
陆亚迅是真正的无愧于心,他活着每一天都是靠自己,不忿自己的不得志。
于是他是真正的强者,他不需要谁来延续自己的生命。
他可以不要自己的孩子,对陆涛视如己出。
陆涛和夏琳爱的是自己,因为他们在对方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夏琳曾经甘愿卑微爱着陆涛,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陆涛成功了,她就觉得自己也成功了。
只是后来成功的陆涛变得徐涛,不再夏琳。
而陆涛所奋斗的是为自己也是为夏琳,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相似的目标。
这部片子最大的loser是徐志森,他处心积虑的成功,却在最后悔恨万分,他终于知道自己所亲手放弃的是他最想得到的,爱,包括爱情和亲情。
他独自奋斗了几十年,很想为自己找回一个同类,把陆涛变成徐涛。
只是他终究失败了。
华子的父母很知足常乐,知道他要钱租房什么都没说给他钱,所以华子也很知足常乐。
向南的妈妈知道向南闪婚的时候哭着说了什么呢?
你这孩子,以后你在外面谁给你做饭谁给你洗衣服?
向南像他妈妈吧?
一样的对杨晓芸说过类似的话。
夏琳的妈妈倔强的离开她爸爸最后又复婚,夏琳走的也是一样的路。
杨晓芸的妈妈务实却最明白一切,杨晓芸和华子差点出事之后对着镜子说,杨晓芸你要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没有人会可怜你,你只会更可怜!
她真像她妈妈,什么都明白,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好似赚陆涛的钱是一回事,但是把陆涛的找零坚持塞给他。
米粒熊同志和徐志森相比多么不像个专业的生意人,他是厨师出身,呵呵,米莱随他,斗不过徐志森这样的在商言商。
米莱的爸爸可以把生意交付给米莱,为了她的一个爱情幻想损失几亿。
露露其实没那么可恨,她其实最不贪心,她在祷告的时候说,我还爱着华子,但是我明白我不能太贪心,我不能什么都要。
她那农民爸爸的临终遗愿和米粒熊以及徐志森说的话竟然一摸一样。
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我就说虽然学历门第生长环境让人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性使然,最本质的最重要的还是一样。
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是为什么呢?
为了不孤独的奋斗,为了同类。
陆陆续续加了这么多话上去,最后总结我想说什么呢?
奋斗让我知道最大的道理,人和人是不同的,别人一天花一万,你盲目跟风,却忽略了人家一天赚十万而你一天赚一百。
不要帮别人实现梦想,别人始终是别人,父子也好,夫妻也罢,朋友更如此。
徐志森帮陆涛实现梦想,米莱也帮陆涛但是不是自己奋斗来的永远不知道珍惜。
陆涛帮夏琳实现梦想,夏琳只觉得人格受到侮辱,真正爱一个人就要尊重她希望的方式。
金钱很重要,朋友更重要,但是自己最重要。
不要为了金钱失去朋友,不要为了朋友爱人失去自我。
有个富爸爸很沾光,嫁给有钱人很风光。
可是你要懂得,与失去自我相比,这一切不足一提。
而,没有人会因为别人而真正实现自我。
不要骂这片子,《国富论》说,即使一枚钉子也包含技术含量,何况一部作品。
以陆涛为主线,铺陈开了老一代的价值观,以及华子向南露露杨晓芸米莱的不同生活。
也许你是华子,所以你不愤陆涛的生活。
也许你是露露,所以你不理解米莱的随性。
也许你是夏琳,所以你不理解露露的变心。
但是,身边总会有华子米莱露露杨晓芸向南,只是他们的生活你并不了解。
也总会有陆涛和夏琳。
你只了解你自己的,所以你也一样在寻找同类,期待共鸣。
这就好像曾经陆涛不理解陆亚迅,也不屑过他。
你骂着陆涛,和当时的陆涛又有什么分别?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纷繁复杂,个体的多样性。
并且在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之后,一样的坚持自我。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琴瑟合鸣的伴侣,都是为了坚持自我而努力。
而成功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坚持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无论你是80后90后00后还是博士后太后。
这是一个五零六零后的故事续集,陆亚迅和徐志森,看似徐志森胜出,可是因为陆涛的选择,就代表了这个新的时代的选择,他敬重陆亚迅,只是同情徐志森。
陆亚迅是真正的强者本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和支持,但是最后他意外得到这个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养子的一声“爸”那一刻,他很感动也很错愕,他这一生终于圆满。
陆涛是双鱼座,陆亚迅是典型的金牛座,踏实肯干,勤勤恳恳一辈子。
这个世界有华子露露杨晓芸,有向南遥遥米莱,有夏琳和陆涛,有陆亚迅和徐志森。
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成为的模式,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物竟天择,总有几种人会被淘汰,也总有人竞争胜利继续繁衍。
好似歌坛有王菲有陈奕迅,有梁咏琪有孙燕姿,有赵传有张惠妹。
文坛有琼瑶也有张爱玲,有韩寒也有郭敬明,有余秋雨也有鲁迅。
他们百家争鸣,丰富了所有人的视野。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去接受 每个人都坚持自我,并且尊重他人。
相安无事,世界太平
《奋斗》演完了。
40寸的SONY BRAVIA对于我来讲。
再次成为摆设了。
对前途更迷茫了。
对现实更不满了。
对命运更笃信了。
对自己更唾弃了。
理想是什么?
现实是什么?
孤独是什么?
相守又是什么?
一切推翻。
什么其实都不是什么。
什么又都不算是什么。
当那5,6个人陆续的拖着行李走出心碎乌托邦。
有人背负着梦想。
有人卸掉了梦想。
有人还在找梦想。
有人清楚。
有人迷糊。
我没有理想。
没有心碎更没有乌托邦。
于是我被排斥在奋斗的队列之外。
哪怕是盲目奋斗的圈子。
我都不被驱逐。
喜欢王珞丹。
更准确的说是喜欢米莱。
米莱嫉妒夏琳“又穷又漂亮又有志气”我喜欢米莱“又富又漂亮又有志气又可爱又刁钻又可怜”一个女人要么输给自己。
要么输给男人。
输给其他女人的几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米莱是两者皆输。
好在她赢得了爱情友情以外的亲情。
相形之下。
没有什么相形之下。
因为我不穷不富不漂亮没志气不可爱不刁钻。
重要的是。
我不可怜。
总那么趾高气昂。
男人最不来电的类型。
就是趾高气昂的女人。
也许。
我的理想。
我的心碎。
我的乌托邦。
就是有一天我会变成一个不趾高气昂的女子。
《奋斗》雷得风中零乱的发泄 作者:白色彩色 最近心情不好,于是四处找乐子,于是受奸人唆使看了“奋斗”,于是心情变得更不好了。
= =||| 陆涛: 我说你是不是上动物园批了一车T-SHIRT?
一天一件换着穿。
一天一件还不说还把领子竖着。
领子竖着不说还净穿粉红粉黄的。
净穿粉红粉黄不说你还不减减肥。
我说你见过哪个大学里的风流才子像你这么肥硕?
你说你亲爹当年抛下你亲妈跑了,你恨他不认他都是应该的。
但是你要这么有骨气就别占人便宜啊。
你青年之家做着,田园牧歌接着,2000万拿着,大房子买着,LOFT住着,做生意赔着,人家给你收拾烂摊子看着。
末末了儿了,你还来一句——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服了。
我以前只听说过有不食嗟来之食把自己饿死的,从来没听说过不食嗟来之食把人送饭的人家儿给吃空的,到你这儿我算开了眼了。
还有你养父,你说他哪辈子没烧好香摊上你这么一不着四六的假儿子?
当年你妈被你爹抛弃,你养父不计前贤给你们娘儿俩一家,拿你当亲孩子那么养着,你不知恩图报就算了,还一张嘴就“陆亚迅”“陆亚迅”的。
我说你叫谁呢?
小学老师没教过你尊敬父母啊?
吃人家饭穿人家衣拿人家钱让人家养活你妈你还不管人家叫爹。
什么人啊这。
夏琳: 我说你是不是和陆涛一块儿去的动物园儿?
他批T,你批吊带儿?
一身骨头+宽肩+平胸还天天穿一吊带儿,我说不带你这么吓唬人的。
说起来我记着我小学的时候就看你演大学生,怎么我现在大学都毕业了你还跟这儿演大学生呢?
你真以为自己是天山童姥啊?
按说你上戏之前也得照镜子不是,你看看你站人杨晓芸米莱身边儿像人家姐们儿么?
你说你有魅力,你又穷又漂亮,你谈恋爱上瘾,我们也没拦着你啊。
满大街那不都是男人么。
实在你非抢别人个把男朋友以满足一下虚荣心我们也就不说什么了,改革开放了么。
但是人兔子还不吃窝边儿草呢,你怎么嗅别人男朋友还专挑自己姐们儿的下手?
你知不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不仅仅是一道德问题,还是一哲学问题。
重点在于你把窝边儿的草吃完了你这兔子就得挪窝儿?
也就你走运,碰上这么一和你天造地社的编剧,要在一正常宣扬五讲四美的电视剧里,你早被和谐了。
米莱: 横看竖看都是一挺好的姑娘啊,又有钱又有貌,也不缺胳膊也不少腿儿的,怎么就非得跟陆涛那么一歪脖子树上吊死啊?
你说你吃错什么药了放着大好人生不去享受非跟这么一玩意儿死磕?
就他,你磕到头儿了,也顶多就一散黄儿的鸡蛋,人家熟鸡蛋还能在桌子上站起来呢,你倒看看这陆涛,除了等着他爹他娘他后爹他女朋友给他收拾摊子之外,他倒是什么时候站起来过?
为他你害你老爹损失那么多钱,你说你心里过意得去么?
不过总体还算一顺眼的孩子,就是唱“左边”的时候嘴里那动静儿怎么听着那么像杨承琳的原声?
= =||| 向南: 其实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对你印象还真挺好挺好的。
多厚道多清秀一小帅哥啊。
怎么在奋斗里就急转直下成这样儿呢?
看上人姑娘不管想没想明白你就闪婚,婚完了和老婆吵个嘴出差看见人台湾小LOLI你还瞎琢磨,瞎琢磨完了你还真动手,真动手被人涮了你觉得你倍儿受伤害倍儿纯洁,纯洁完了你还回家和你老婆吵嘴。
这什么人啊这?
后来离婚了,碰上一瑶瑶,立马就抖起来了。
头先天天赖着人杨晓芸复婚,这一碰上瑶瑶,呦喝,腰也挺直了,腿脚也利索了,说话也大声了,我说你吃盖中盖了啊?
张嘴闭嘴就是——杨晓芸,你对我不好,杨晓芸,瑶瑶比你对我好,杨晓芸,我必须离开你了,杨晓芸,我不爱你了。
瑶瑶比杨晓芸对你好?
你小子昏头了吧。
你打量着要是你让她和你闪婚跟着你去住连厕所都没有的小四合院她能同意?
你做梦呢?
当然了,人姑娘有钱,人自己也能弄一大房子住。
你就觉着人对你好了吧?
我说你小子会算算术不会啊。
人瑶瑶什么背景杨晓芸什么背景啊?
杨晓芸跟你结婚的时候把自己大学几十几十攒的一万块钱全给你了。
瑶瑶和你结婚,她能把她全副身家都放你手心里由着你胡折腾?
一只有一万块钱但是把一万块钱都给你的人,和一有一百万给你十万的人,谁对你好你自己拐不过来弯儿啊?
你觉得瑶瑶对你好是因为她对你嘛要求都没有吧?
是因为无论你怎么疯怎么玩怎么不负责任人对你都没怨言吧?
多废话啊。
人钱比你多,事业比你好,学历比你高,长的比你漂亮,追求者估计也比你多。
人所有自己的梦想都能自己实现,你的唯一的作用也就是陪人解解闷儿,人没事儿和你较什么劲啊。
我要养一宠物我也不和他较劲,我还巴不得他一天没正事儿不奋斗呢,正好儿天天陪着我玩儿。
向南你小子明不明白一拿着好吃好玩把你圈(读JUAN)起来的人绝不是真心爱你的,只有把你的人生当成自己的人生一样负责的人才真是真心想跟你过?
顺便插一句,这瑶瑶算干嘛地啊?
英国回来?
法学高才生?
大律师?
编剧编这集的时候是不是喝高了啊?
你听说过有打英国学法律回中国当律师的吗?
咱和人家是一个法系么?
还网恋,英国回来的闺女网恋找男朋友?
我说石康不会和琼奶奶似的刚知道有一MSN就不知道怎么得瑟了吧?
(参见一帘幽梦里,面对重伤垂危的楚濂紫菱祷告曰:我把力量用MSN传给你……囧) 杨晓芸: 整出戏里唯一一个我觉得还能在身边找着点儿影子的活人。
虽然作了点,也足够惊为天人了。
华子: 其实真是挺好一小伙子。
就是点儿太背,这辈子就没遇见过好人。
先恋上杨晓芸,结果被向南抢了。
又恋上一露露,结果被猪头撬了。
这可怜孩子啊,看着怪不落忍的。
不过也得说你两句,我都看出来露露不是一安份人你怎么就楞看不出来呢?
记不记得陆涛买那大房子的时候,杨晓芸装修多出来的东西都给露露了,当时露露那叫一兴奋。
我说你见过哪个自尊自爱的大姑娘别人给什么她要什么的?
记不记得当时你说要搬进陆涛的大房子住,露露就说她也非搬进来。
你见过哪个要皮要脸的大姑娘看见别的男人有一大房子就闹着要去住的?
就这样儿的女的,你跟她一起你就不觉得丢人?
摇头。
傻孩子啊,真厚道,可惜倒霉就倒霉在厚道上了。
以后带眼识人吧。
记住,不管一闺女是多苦的出身,只要她爱占小便宜不知道矜持二字为何物,就绝不是能娶回家过日子的老婆。
早不跑晚也得跑,早跑早解脱,你也就糟心点儿,要真娶回家再跑,还不得把你从头到脚都染绿了。
另外交朋友也没交上好的。
按说自己老婆被人撬了,真是兄弟的都得抄家伙和那人打一架,结果倒好,猪头跑LOFT死缠烂打,撬人媳妇儿还让人和他做朋友,我说你欺负人就欺负人了,有这么恶心人的么?
陆涛那几个所谓的哥们儿居然还不拦着,不拦着就算了居然还劝华子原谅他们。
这什么哥们儿啊,要我是华子非大嘴巴连陆涛一起给扇出去不可。
总之,华子是个好人。
就是一辈子没碰见过别的好人了。
露露: 没什么可说的。
从角色的角度来讲,对于她的一切行为都表示理解。
从演员的角度来讲,对于她的整个人彻底表示无视。
总结: 一50后的导演加一60后的编剧加一堆70后的演员,拍出一80后的片子。
说实话我怎么看这片子怎么像黑80后的。
就这几个主角儿,不是白痴就是坏蛋就是败家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就是温室里的花朵。
倒是那几个中年人,陆涛那亲爹,那叫一个有水平,那后爹,那叫一个有人品,那亲妈,那叫一个有魅力(记得有一集华子他妈说你看人陆涛混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能学学,我当时心想那你可赖不着你儿子,你得看陆涛她妈,怎么一抄就抄上那么好俩男人),就连杨晓芸那势利的妈,都势利的那么有水平,办一件事儿揩一回油,从来就没失手过。
你说要那帮年轻人有人家一半水平,也不至于把自己混那么惨了。
结果归根结底,这故事其实是要给我们讲关于50,60,70后的那批人的故事。
用80后做线索来讲述他们多有本事多成熟多理智,体现出了他们和80后的鲜明对比。
我觉得要是这么一想吧,这片子里的弱智情节才显得合理多了。
《奋斗》一部被许多人称为超励志的电视剧。
讲述的是80后的年轻人追逐梦想,为事业,为爱情奋斗的故事。
的确,这剧在那年热播,真的超级火。
我也是追着这剧过来的,那时也很喜欢。
剧里的每个人的个性都很突出,也有些张扬,符合80后的我们。
但现在反过来重看,这剧也没有当时说的那样励志,反而三观还有些说不清的…剧情过了这么久也没有记得很清晰了,但米莱——那个齐刘海唱着《左边》的女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她的爱是那么执着、那么强烈,陆涛和她分手两年仍然忘不掉他。
再也不敢去他们曾经有共同回忆的地方,经常一个人跑去他们曾经爱泡的酒吧喝酒,唱歌永远只唱《左边》。
她爱陆涛爱的太深,陆涛伤她伤得也深。
当米莱决定放下一切,祝陆涛和夏琳幸福的时候,他要陆涛帮她疗伤,带她去了曾经有过他们痕迹的地方,去了米莱从分手以后没敢再去的地方。
在酒吧唱《左边》给陆涛听的时候,他们都强忍着泪水,谁也忘不掉那个瞬间。
心跟着她一起触动。
这也是让我的心也跟着疼的片段。
米莱又总是那样的贫嘴。
对陆涛的爱从来没有隐藏。
总记得她那些大大咧咧的“表白”。
“只要你允许我对你好,我就高兴。
你要敢不允许,我就不高兴...”,“我等你,我就等你!
你没结婚我等你,结婚我还等你,我现在等你,我以后等你,我永远等你!
我等你,我等你,我等死你!”。
她在外人面前一副坚强的不得了的样子,总是开心的大笑,就是陆涛都以为她很坚强,其实她只是用假装坚强的外表去掩藏内心的脆弱,无助和痛苦。
最后米莱明白了在陆涛心中她什么都不是,陆涛只把她当哥们。
其实米莱早就明白了,只是她不想也不愿承认。
最后她说她不爱陆涛了忘记陆涛。
其实她心里永远都忘不掉这个人,直到最后她还在为陆涛着想,她这样说可以让陆涛没有顾忌的去爱夏琳,可以给自己一个放手的理由。
这样为爱毫不求回报付出的米莱,这样执着勇敢为爱的米莱是比较戳我的,而相比同剧的夏琳,她是那样自私,虽然都是爱情就是自私的,没有道理可言,可在剧中的夏琳,是说什么也让我喜欢不起来的角色。
另一个比较讨人喜欢,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陈意涵演的小灵珊,还记得她第一次出现在“心碎乌托邦”那一开口的软萌音是真的戳中了我,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人啊...或许是那时候很多看台湾的偶像剧对台湾腔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不得而知。
“米莱”是剧里的角色,敢爱敢恨又执着痴情讨人喜欢的角色。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明白,我不是谁的米莱,我们终将遇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我认为不能因为大伙儿都说这个戏烂咱就不看它。
我还认为批评某个人坏或某部戏烂都应该尽量给出充分理由的。
看吧,大多数人都讨厌夏琳和陆涛。
所以我准备认真地冷静地刨根问底儿地追本溯源地分析一下原因。
必须先表扬编剧石康一下。
他从《晃晃悠悠》开始,就一直在讲怎么混——恣意妄为的混,损人不利己的混,尽可能混蛋的混,而最根本的,是毫无理想的混。
在这部电视剧中,他终于给所有的男混和女混们安上了理想。
这得算是进步吧,毕竟有理想总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了,爱情从来是每个人的理想,你说它是幻想或妄想也未尝不可,所以先不说爱情—— 陆涛的理想是完美的作品,夏琳的理想是不停地进步,杨小芸的理想是能天天都过得很轻松开心,向南的理想是自己先过舒坦的前提下再让自己的女人天天轻松开心,华子的理想是明天能比今天好一点点,露露的理想是安稳。
如果我说陆涛和夏琳是其中相对来说最有志的两坨热血青年,应该没有人反对吧。
而且他俩的理想也相对不庸俗,都是学设计的,不怎么考虑钱。
虽然陆涛有两个好爸爸是走运了一些,夏琳得全靠自己播种儿松土浇大粪、一滴汗摔八瓣儿浇开幸福花儿是背运了一些,但咱得说,他俩都是相对有理想的热血艺术青年,对吧。
那我们怎么就都不跟这俩有志青年共鸣呢?
是因为我们都是没有理想的冷血颓废青年么?
当然不是啦。
我觉得编剧石康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据石康以往作品来看,他是非常乐于描写杨小芸和向南这类人的,他总渲染这类人的可爱和小聪明,以掩饰他们的自私、庸俗和愚蠢。
也就是说,他喜欢这类人,甚至他自己就是这类人,所以他活灵活现地制造出了活蹦乱跳的向南和杨小芸,水到渠成,轻车熟路。
但他和夏琳们、陆涛们不怎么熟——他也许曾屡次目睹这些人树立一个理想,然后为理想制定按部就班的计划,再然后为理想照不进现实而苦大仇深,再再然后理想实现了虽未必狂喜却也倍感欣慰感慨万千……但这个过程他不曾体验。
很多人说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写自己,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根本不屑于体验这个过程。
相对于有志青年,石康更欣赏聪明青年。
聪明的青年不需要这个迂回的过程,仅仅是在混的过程中随便抖抖机灵,就起码能在人堆儿里整个中等偏上的位置了。
而有志青年在石康看来,因为努力而显得那么不飘逸,不超脱,不自如,不牛逼,远达不到无欲则刚的境界。
但是,他还必须言不由衷地,像便秘一样地硬挤出一些欣赏、重视及赞美给咱们的男一号陆涛和女一号夏琳。
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两个假积极,假模假式,僵硬做作,不合逻辑,莫名其妙,臭不可闻的有志青年。
当然,我们还特别特别的不能强迫自己对东北小伙儿佟大为及上海姑娘马伊琍假装出来的生硬京范儿视而不见。
其他: 华子算是混子里比较积极的那种,石康一贯认同所有混子。
所以华子也被塑造得比较生动活泼,招人待见。
但华子不够聪明,在石康的作品里,不够聪明的人都是倒霉蛋,于是华子就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招人待见的坎坷倒霉蛋。
露露是最乏味的一个。
我们都看到石康在《北京姑娘》里是怎样绵里藏针地挤兑外地姑娘的,估计是考虑到很多混北京的外地姑娘也会看这部戏,所以他强忍刻薄,给了露露一个亲情的借口,没把她写成心怀鬼胎满身铜臭的恶毒物质女,露露真该庆幸啊。
至于米莱和瑶瑶,石康赋予她们的理想仅仅是爱情,同时还让她们很有钱。
对此我同意大伙的意见——纯属男性渴望不劳而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意淫。
有点儿无耻,并十分无聊。
按说咱是不会看这片的,经历多的人看一般的电视都觉得假.可挡不住咱和这片的缘分啊,很难得地按电视遥控,居然就看到了,一帮年纪相仿的京侃男女让我觉得我得看下这片啊,光在义乌赚钱,和广大都市潮男时女脱离很久也不好吧.老规矩,讯雷,32集很快齐活了.看完后,觉得没想象中的精彩.作为男人,当然先说说几个女人吧.米莱痴情得一塌糊涂,有几个桥段真让人感动;杨晓芸可爱滴一发不可收拾,可爱女人还是吸引眼球的;瑶瑶大方,这么好的姑娘让人觉得太值得娶回家了,可惜剧情不让.至于夏琳,不知道为啥,我对夏琳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好感,对她和陆涛的故事总是觉得别扭,难道咱太传统保守啦?说完女人,说男人.片名叫奋斗,可没办法,我国偶像剧整体水平偏低,所以几个本应该展示奋斗中男人辛苦不易的身影,都让陆涛的顺风顺雨给代替了.伟大的陆涛同学果然不省油,又是富家女相伴出场,然后再次挑战了下道德的极限,把初恋情人最好的女伴给泡了.这同学还是照旧痞痞坏坏,只是命实在是好了点,虽然从第一集到32集,感觉他大多数时间都很自我,任性,孩子气,可剧情还是很照顾他的奋斗,富爸爸一帮再帮他,A4、2000万好象就是早给他准备好的,镜头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他泡妞或被妞泡,以及刺激身边人去了.其实也不要紧,关键是富爸爸最后想帮他完他的田园牧歌梦想,这同学居然逃避去泡妞了.如此不负责任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咱老呆南方吧,要不混了这么多年,怎么就没看到身边有类似陆同学的人呢?北京真是会出奇迹,羡慕.向南,这同学挺真的,很多白领就和他差不离.咱没怎么好好当白领,没有发言权,所以他的奋斗就略过.华子,这同学最实诚了,较有奋斗精神,他没陆涛迷人好运,也没向南主流塌实,但他乐观,毛病总体少.一步一步,磕磕碰碰,后来总算有了自己的事业,现实中很多创业的人象他.片还可以看,但不能当真看.陆涛这样的孩子注定要教坏很多同学,仅以奋斗中的男人名义说,奋斗很辛苦,生活不容易,没那么多矫情,没那么多可以给男人任性的机会.除非你和他有一样的好命,要不看完赶紧继续你的奋斗,珍惜你身边的她吧.
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捧红了一批人也是挺厉害的…但是 还是不喜欢里面的女孩子们 一个个的性格简直了
太那个啥了
这么烂的片儿你们也打五颗星?
还没有完整的看= =
想学杨晓芸闪婚
还是经典的比较OK,同类型真的是一部比一部狗血
高三看的
青春与爱情的童话,都粪斗去吧!
除了奋斗俩字,差不多所有价值观都是错乱的
其实就是不用奋斗
老弟推荐
國產據老師完唏噓
我们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这里面到底是谁在奋斗?!米莱陆涛就是对富二代,夏琳动不动就要去法国,搞得法国像她家后花园似的。。。。也就华子杨晓芸他们还在为自己奋斗吧,这电视剧好看在哪里???
王珞丹最经典的形象——米莱。那种敢爱敢恨,为爱不顾一切
感觉剧情像漫画改编 真人版 说不好什么漫画
从07年看到了09年
奋斗了,才知道什么是奋斗。
除了王珞丹,谁像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