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陌生人的信基於第一觀感, 對方外表整潔眼神堅定話題契合容易令人信服接納; 相反, 有些人眼神閃爍縮在一角儼然是弱者模樣要帥哥踢開防護臂膀性侵犯建立主攻愛受的信; 於家鄉療傷女子一次給了父親愛好的油炸食物予打時薪工的他; 自問愛心充盈的好人會於炎熱端上一杯冰麥茶予垂頭滴汗男子引發憐憫信任陌生人的滅門。
信是一個眼神, 一次把對慈父的愛分給有好感的人, 一次施贈, 人的關係因為對方踏出發展友誼首步, 人在社會才不會形單影隻。
然而, 因電視報導的八王子殺人事件, 似是兇手突然其來出現令本來報以愛、信任的各人得悉身邊人同整容後兇手十分相似, 他們明查暗訪, 放棄曾付出愛及信任的愛人, 他們以為背叛的人原來有難言之隱, 無限悔恨。
怒意心裡藏, 忿懣無處洩。
父親怒市鎮鄰居背後說在都市任時鐘小姐(妓女)的女兒壞話。
男人可以召妓、有外遇、靠女人的錢過活, 男人怎樣壞也好, 一覺醒來、大醉過後, 一天伊始, 又是一條鐵錚錚的好漢子。
女人可以嗎?女兒是男人不要的恥辱, 儘管她改過自新。
女兒愛子從事賣淫時份外賣力, 客人怎樣過份要求她照單全收, 她淪為嫖客不要的廢棄玩具, 女兒在床上氣若遊絲眼皮勉力撐起看著帶她離開地獄的父, 女兒回過神來, 把播放韓國男團[東方神起]樂曲一邊耳機給憂心女兒的父親聽, 愛子年輕, 天真爛漫, 心靈創傷復元快, 她只要倚靠父親, 回到家鄉幫忙父親打點漁業, 她相信可以做回人, 不是房間那個壞了的洋娃娃, 她充耳不聞說她閒話的居民, 她與搬來千葉縣數月的神秘男子田代哲男交往, 男子不知道她的過去, 她可以與原住民談戀愛嗎? 男的不在意, 他的家人一定因愛子醜事反對, 來歷不明田中有不可告人秘密, 二人有不堪往事, 他們的傷是牽引雙方一起要分擔痛的緣。
東京藤田優馬職高薪厚, 他是同性戀友儕寵兒, 他選了柔弱的大西直人為入幕之賓, 直人不挑逗情郎, 似是滿懷心事, 有口難言有別同志俱樂部埋身求愛的裸男份外撩人, 直人吃優馬, 住優馬, 直人取得了愛人信任, 優馬帶他探訪久病母親, 兒子不會公開他是同性戀人, 這是他的最大底線。
與同性愛人同葬黃土是直人心願, 縱使不能, 他能葬於藤田家長男旁邊亦是不錯的結局。
可是, 愛人優馬卻不要直人出席母親喪禮, 他不知怎樣介紹直人給大學同學、親人?日本同性戀電影有一批捧場客, 關上房門看影片是密閉的同志身份認可, 出了門接觸社會, 能接納的只是人數有限同好, 日本表面開放, 要家人朋友接受同性戀人是不可能, 所以同志們要在俱樂部地下暗角愛撫, 嗅著體汗精液的但求一射快感, 不奢望牽手見雙親永久的愛。
沖繩風景醉人, 海水清淨, 猶如能撫平人的躁動藍鏡子。
然而, 數架美軍戰機破空而過, 引擎巨響震裂了平定的心, 坐在快艇小泉及在島上作業的辰哉眉頭緊皺, 二人視線望著進駐軍機絕塵, 美軍橫蠻破壞了藍帶水浪, 亦牽扯了青年男女的雙重悲劇。
幫助需要的人是受恩者深感的輕視, 殺意徒生!兇手在酷熱天氣步入一式一樣市區, 他遭領班耍了一轉, 找不到巴士站離開, 他被迫坐在住戶樓房外梯級, 他口渴得很, 坐下歇息, 仿似坐困愁城, 看不見未來, 城市人不是一樣嗎? 他們奴奴役役一生, 特別是自小打拼的白髮管理層, 他們看不起嬌生慣養的年輕上班族, 剛入職新人既年資淺, 又自負, 日本人有禮文化逐漸給西方自我當家作主薰陶, 老一輩守的是長幼有序輩份分明, 年輕人要扶搖直上要先打破老人公司壟斷架構, 老人家戀棧權位, 年輕人要打開僵局, 老少兩派紛爭不絕, 年輕人看不見出口, 終日在十字路口徘徊, 壓力大增, 一旦遇到挫折或打壓, 少壯潛藏內心對社會不公的怒就會爆發。
兇案現場留下的[怒]是兇手利用丈夫屍體鮮血塗成, 不安、歧視、唾罵、碰撞經視覺、嗅覺、聽覺, 觸覺感官直達身體內心, 血管輸送的複雜情緒刺激心臟, 大聲破罵、出手毀物是心房用力泵出的血壓上升引起的人怒, 兇徒留下的信息是血導向死亡, 也是怒的泉源。
黑夜亂髮披臉綻放的兇狠目光, 人是怒意爆發的野獸! (喜歡這段導演李相日的人性描寫。
)坂本龍一配樂切合電影隱忍突發情緒, 好像愛子情緒爆發那場, 教授配樂十分渲染烘托, 悲從中來。
Patrick Chan 寫於11月13日。
以下是一些我的疑问以及大家的疑问。
看完《怒》之后,出乎预料的,我想起《挪威的森林》,村上说写这本小说是想告诉大家,他也会写现实主义。
我当时看到村上自述这段话时的感觉是:卧槽,这是现实主义?!!!
后来阅历渐长,开始理解了,这的确是日本的现实主义。
这部电影加深了我对《挪威的森林》的理解,它涉及了人性,人性被扭曲的原因,以及人性扭曲后的表现。
人性扭曲在每种文化下都是不同的,例如《菊豆》这种电影,外国人可能就比较难以理解,就连同根同源的日本,估计也不好理解。
同样我看到很多人不理解《怒》里明明女主人端了杯冻饮给他,还请她进屋凉快,为啥他会动了杀机,其实我也不是很理解,只能试着理解,看了《挪威的森林》里更多匪夷所思的不理解之后,这个就好理解了。
就像导演/编剧借助剧中人口说:我们这种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同情我们,你就死定了,果然,他杀了她,然后悔恨交加。
他的怒并不是对女主人的怒,是对自己的怒,人的痛苦源自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可是这种解释太苍白了,在大部分人,包括我看来,这就是个神经病,病发时杀了人。
至于美军驻冲绳大兵强奸这一出戏,丰富了本片的视角,当时瑟瑟发抖的小孩儿,除了担心打不过之外,也有从小耳濡目染的冲绳被美国占领的天然恐惧。
这个表达不是重点,我看过更丰富的是在金基德的《收信人不明》里,在这部电影里,美国大兵(强奸,通奸)本地女子,生了个混血孩子(还是个黑黄混血),这孩子被当地人嘲笑又不能跟着他未知的爹回美国。
最后愤恨之下弑母后自杀--他杀了自己的母亲,自己骑着摩托车一头栽进冰面自杀了。
背景故事还有美军以肉体做交换带一个眼睛有问题的女孩儿到军营做手术;美军和韩国不良青少年交换花花公子和大麻,以及韩国无处不在的杀狗吃肉狂欢。
符号非常多,隐喻纷繁交错。
我更愿意从普世的角度理解《怒》里那出强奸戏。
大家可能还记得《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对着镜子YY的戏,那段简直是这部电影里拍的最好的一段。
马小军等一帮小混混,不知天高地厚,但比带到警局后,差点吓尿了裤子,才知道自己的脆弱与胆怯,回到家越想越觉得屈辱,对着镜子YY了一把,希望自己在现场时非常神勇的--这可能是很多青少年内心的秘密吧。
因为这部戏,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关键时刻哲也没有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他还是个少年,上街游行反对美军扩建基地时是和众人一起的,这时,是他一个人。
他并不如自己想象的勇敢,因为他未曾有这样的经验。
后来他杀了山神,那时候他就长大了。
人都是这样,在自己的屈辱中反省学习尝试,慢慢的长大了。
那种十几岁就勇气大过天的人,往往当场就被拍死了,因此我们记得他们,记得他们的勇气。
大部分人是害怕的,屈辱的,然后知道自己勇气有限,于是学会了谋略。
当然,这部电影的重头戏是妻夫木聪和凌野刚的Gay戏。
通过这些看似并不关联的故事,描绘出一个更加立体的社会。
但它的尴尬也在于此,导演似乎并不是想拍一部社会画卷式的写实主义电影(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你看他很少在生活场景上着墨,细节也非常少。
他更像是想把故事从环境里抽离出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哲学上的,心理学上的(例如最近的《三块广告牌》)。
摇摆的结果是两样都失败了。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表达的挺丰富的,但不是尽善尽美之作。
尤其我看到很多人说宫崎葵演的渡边谦女儿在剧中是个智障,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我觉得她正常的很。
我是上周五看的这部电影,这几天一直都在琢磨这部片子 因为在豆瓣上广受好评,所以不敢上来就谈自己的看法,认真看完了豆瓣和知乎所有的影评才确定,我真的觉得这部片子作为一部电影,我真的不觉得很棒。
以下是自己的一点观点1、从本质上来看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片头血腥、暴力的场面非常抓人眼球,让观众有一种“真的非常想知道凶手是谁”的感觉,或者“非常想知道这家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凶手如此愤怒”,接下来的故事一直到整部电影的中间都没有回答这个这个问题的意思,我觉得影片的主题可以深邃、隐喻,但是不能被淡化。
尽管结构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签,但是故事开头抛给观众的这么大的疑问,也应该慢慢被解决,然而这个故事的真相不是作者一点点带着读者去看家、去发现的感觉,而是中间讲了三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故事,最后突然告诉你答案的感觉,你不想就不能发现这三个故事与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怒”和“信任”的关系。
我个人觉得这很不好,说的难听一点有一些对读者和观影人不尊重吧。
2、明显影片的开端是一个非常血腥的凶杀案,影片的情绪基调,也是被定的高高的,但是后来的故事无论是从股市本身还是从故事的人物传递给观众的情感来说,感觉都是弱弱的。
因为不是真正的悬疑,所以影片最后也不是非常有力量,给人的情绪始终没有达到影片开场的时候那么强烈。
3、如果说,作者、编剧或是导演希望通过三个平行的故事来描述一种共同的精神的话,实话说,我觉得也是蛮难的,因为毕竟三个故事没有联系放在一起写很容易冲淡很多本来可以描述得很强烈的东西,比如,是不是可以凶嫌作案前的生活暴露的更多一些,这样可以更多得让读者多异性同情心,对人同情了,转而就可以真的反思社会和命运的问题了,但是这个影片并没有这么处理。
而是好像就为告诉人们:善良的信任有可能超级倒霉的哦!
反而让人没有理解这“怒”是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积累而成的,这里有多少社会、成长还有人格的因素可以去加以描述,但作者都没有,影片没有展现,那又凭什么指望观众看到那些发疯的场面会有一样的同情心的,多半也就是觉得:恩,是挺惨的而已。
说了半天感觉自己挺啰嗦的,如果说就一句话:三个故事冲淡了影片讲述的东西,反而都是蜻蜓点水般的描述,让外人觉得挺莫名其妙的。
另外,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我本来是个很容易被情节所感染的人,但这部影片我觉得全程都是看着电影里面演的很high,我反而没那么强烈的感觉。
三段故事在一个悬疑框架内展开,一开场就是残忍的凶案现场和墙上那用血写下的「怒」字。
【千叶】宫崎葵饰演的爱子离家出走后在风俗店里做,不谙世事的她因为即使客人把她当成玩具弄破都无所谓,被弄的遍体鳞伤,饰演父亲的渡边谦带女儿回家,悉心照料,就算是坊间对爱子有各种流言蜚语,他也隐忍着。
很快,爱子爱上了父亲工厂里新来的临时工田代,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他们很享受彼此带来的温暖。
【东京】妻夫木聪饰演的优马是个普通精英白领,而在普通人眼里他又不太普通,因为他是同志,还是个玩世不恭的烂人,不断的换男伴,在母亲病房里都在用交友App找新鲜的猎物。
当他意外的遇到了绫野刚饰演的直人,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除却肉体的羁绊,优马甚至带直人去见了家长,两人一起陪伴在重病母亲身边,直人更是陪着优马的母亲到最后一刻,优马在病房外面哭,我想,直人一定很心痛。
他们一起去扫墓,优马问直人,以后要不要合葬?
直人的眼中闪过的是希望和暖意,而优马却没有察觉。
【冲绳】广濑丝丝饰演的少女小宫因为母亲的关系搬到了冲绳,不幸的是她有一位无力承担自己惹出的麻烦,只能从一团混乱的男女关系里逃离的母亲。
花季女孩,对母亲的感情是复杂的。
这种感情里总是夹杂着爱与恨,或者说是无限接近于“恨”。
冲绳附近的海域是那么美丽清澈,少女在附近离岛遇到了森山未来饰演的大叔田中,并对这个大叔产生了好奇。
而少女身边也有一位青涩的少年辰哉爱慕着她,他们相约一起去看电影,小宫却在那夜里出了事被冲绳的美国大兵强暴,少年却缩在一旁不敢出声,懦弱的他悔恨不已。
电视新闻里警方展示了一年后经过微整容的嫌疑犯山神的样貌。
这群接纳陌生人并付出情感的人们注意到通缉信息,发现他们认识的人各与通缉犯山神有着某种程度的暗合。
于是,信任与爱被放到了天平上。
【绝望的背叛。
】父亲对于女儿经历的无奈,内心的伤痛让他从一开始就认为喜欢上女儿的人一定不是好人。
报警后在雨中痛哭,没办法面对内心的纠结而一夜长大的爱子哭的歇斯底里,人性的复杂在这个纯粹的女孩身上是无法承受之重,也许只有田代这样的男人,别人眼中一样的另类、边缘人,才能和她彼此温暖对方。
宫崎葵演技爆发的感觉,完全不顾及形象,看的叫人心碎。
【因为爱是怀疑。
】同性恋人的情感生活绝对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之前的优马有很多回忆都是和男人有关的。
他记得自己在每一个车站下车,也记得对方住的公寓的样子、与他们见面的时期,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长相。
以前都和什么人做过啊?
有时他甚至觉得那些人实际上只是一个人,只是自己没有发觉。
就算之前放浪形骸也好,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之后,他才觉得生活是那么有意义。
可惜他爱的不够坚定,对他不够信任,以至于警察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想极力撇清和直人认识这个事实。
人其实都一样自私,一旦遭遇关系危机便首先以怀疑对方的姿态去求得自我保护。
然而这支怀疑的箭,最终射向的,还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拥有另外一个人,尤其是情感与思想。
而最后得知真相的优马边走边在大街上哭,错失了这份情谊深重的爱,他是不配拥有这样的爱才对。
我们到底要有多相爱才能完全的信任对方?
【懦弱自卑才是愤怒的本源。
】人性的懦弱、自私、自卑被放大化,这才是「怒」的根源。
少年悔恨自己的懦弱,少女则是凄惶无助孤立无援,田中的作案动机居然是被怜悯后的耻辱感,而这个故事的结局也是恶人有恶报。
人与人之间是有距离感的,这种距离感营造了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而我们都需要自戴假面,电影中的他们与人群无法建立结实关系的绝望,也正是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的绝望,在这个世界里找不到出口的「愤怒」和摇摇欲坠的「信任」,也属于我们。
原著作者吉田修一把现代人之间虚假、脆弱、如履薄冰的关系平衡描绘的细致入微,吉田说:只要相信自己,就能够相信对方;反之,没有自信,就无法信任对方。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对方该如何是好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同时,所谓的愤怒又正好相反,那毕竟是没有自信的时候才会涌现的感情。
所以,相信自己,就能够信任对方;而没有自信,就会转变成愤怒。
如果说“信任”和“愤怒”有什么关联,大概就在于它们都与有无自信这一命题紧密相连。
每个人都为了保护自己和维持人际关系中脆弱的平衡,拼命扮演自己,又因为扮演,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成为不可能。
无法完全相信重要的人,这样的自己令自己愤怒。
这世上充满了无法发泄愤怒的悲哀之人,在信任缺失的背后,是人类生而孤独的天性。
P.s.这部旬报十佳电影的位次真是有点被低估了,坂本龙一的配乐加分!
而且演员全员演技在线,都是奔着影帝影后的演绎啊。
本来李相日的恶人就不太喜欢,但是喜欢他的那部小七和安腾政信演的69,看到69的短评有人说李相日能够化神奇为平庸,当时还不太同意,看完怒之后可以同意了。
亮点有小七,还是很帅,真的很帅。
但是节奏感差啊!
剪辑不行啊!
在前面交代三组人物的时,与悬疑线基本脱节了,还拖很长。
第50分钟左右才出现重大的戏剧冲突点,lay了。
而且后来又抓过来一个人,专门给警察/观众解释凶手的犯案过程,节奏也超慢,这位同志真的可以讲快点的,不用给自己加太多戏。
我在想,这么详细的,连心里描写都有的犯案过程,为什么不直接放到凶手那儿,通过闪回或者别的方式,让他自己回忆/讲述,还可以丰富下人物,也可以让森山未来的转变不那么突然。
三条线平行剪辑的时候,信息量经常不对等。
公布整容后照片那一段剪辑工整,但最后情感的爆发把小七那条线单独拎出来了,不太懂,三条线一起垮塌不是更具有冲击力吗,可能前面节奏没把握好,也可能是小七需要一个单独的演技时刻?
三条线里渡边谦和宫崎葵那儿最完整,从信任到怀疑,都很顺,只不过松山研一那个角色,可能是来凑数的吧,戏被渡边谦和宫崎葵抢完了。
仅次于松山研一那个角色的就是绫野刚的角色,人设全都在最后他那个朋友的台词里。
一开始还想这种虚化人物的处理是不是有什么用意,但是也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的用意...森山未来那条线,比较喜欢强奸那场戏,还挺吓人的,生猛。
把这条线和凶手线连起来扩成一部电影,感觉应该还挺好看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怒和相信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倒是有一层信任和悔恨的关系。
从电影里面只能看信任问题,宫崎葵和小七因为不信任,而后悔,小男孩因为错误的信任了,而悔恨,而凶手是因为不自信,即不信任自己,而后悔,把女主人放在浴缸里,想着不让她死,已经有后悔了。
但怒在哪儿?
经历了这些事,可以是痛苦,绝望,当然也可以是愤怒,但问题是电影里没有展现出“怒”来,文本上没有,就连演员的表演也没看出来,后悔/悔恨倒是看出来了,但是悔恨好像还不能直接和愤怒划上等号吧。
唯一愤怒的,就是那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台词也提到了愤怒(不过是说的广濑铃的那个角色),最后也身体力行的实践了。
相反,最愤怒的凶手,那个突如其来的转折,铺垫不够,拎行李无力是因为看到女孩被强奸但是没有救她,然后接着就直接跳到凶手人设去了,扔东西,发疯就来了。
所以以后还能期待李相日吗?
lay了.....
最近豆瓣上口碑最佳的影视是哪部,不是国产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不是《嫌疑人X》《骷髅岛》《绑架者》,连新上映的《攻壳机动队》也无法匹敌。
热度和口碑高居榜首的,竟然是一部2016年的日本电影《怒》。
非常值得推荐和多看几遍的犯罪+悬疑+同性+爱情的佳作。
温馨提示:本舅在B站看的;此外,该片4月中旬在北京电影节上有放映哦。
1、神级原著导演李相日在《恶人》之后,又翻拍了吉田修一的小说《怒》。
一部好的原著,显然是整个故事的主题、架构与人设的基石。
《恶人》的原著虽然获得了芥川龙之介大奖,但我觉得《怒》的悬疑剧情与人物细腻度比《恶人》纯熟得多,揭露的人性更加深入与透彻。
在B站看过电影版《怒》的,都发弹幕纷纷表示:必须要入手原著小说。
在电影版的配乐上,《恶人》的原声带,与其他全部久石让大师的神配乐一样,简直就是我心水,一直下载在手机里听。
而相对来说,《怒》都配乐就弱了一些,来自坂本龙一。
如此复杂的主线与悬疑的《怒》,完全可以在配乐上更佳细腻与起伏。
2、高配卡司我就知道,你们是来看聪哥和刚哥两个大帅比的全裸肉身的。
妻夫木聪和绫野刚在本片的CP搭配,演技上又将断背和龙阳之好发挥到了新高度。
那深爱的小眼神与直接“拔枪”的肉欲,简直是日版《蓝宇》。
尤其是那段,聪哥在得知刚哥去世后的真相,那撕心裂肺的痛苦,扎心啊老铁,不管是腐女还是直男都能看哭。
值得一提的是,影帝聪哥主演的《恶人》也深受好评,当时和深津绘里也算神配。
此外,宫崎葵和松山研一也是来圈粉儿的。
据说,你们的小葵为了演好乡下妹纸,一个月增肥7公斤,结果都特么增到脸上了。
你们的老公松山君又是冷冷的、酷酷的出场,侧脸和不动声色倒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这对CP也不觉让人想起他们十几年前共同参演过《NANA:世上的另外一个我》。
刚获得新人奖的丝丝(广濑铃)也是该片的看点。
丝丝在是枝裕和《海街日记》出演过,是最近的大热门。
演绎狂躁哥、背包客的森山未来,舞台剧出身,也是很多粉丝喜欢的胡须大叔款。
最后,老戏骨渡边谦在该片中撑起了父爱纠结的人设,扎心的老头子,神配角。
要说这部电影里最美的女演员,很明显,不是小葵或者丝丝,竟然是打得一手好酱油的高畑充希。
3、三条悬疑线虽然包含了同性、二战遗留、风景等元素,但这部电影主要还是悬疑要素。
一开场就是杀人案的尸体重口,接着三条故事线错中复杂,在前面部分一直缓慢铺垫和交叉着演进。
三条线共同连接处:警察公布灭门案的嫌疑人的照片,以及右脸上有三颗痣。
第一条,东京线:聪哥饰演的优马在同性恋俱乐部里“霸王强功”了刚哥饰演的直人。
两人展开了恩爱的同居生活。
直人来路不明的身份很值得怀疑,但是优马还是以信任的男友角度。
扎心的对话,死后愿不愿意埋在一起。
优马这个角色是人性极其复杂的,事实上他很纠结要不要相信这个陌生炮友,但还是带后者去见了病重的家长。
高潮部分是优马亲眼看见直人竟然约会美女,已经嫌疑人照片公布。
其实,直人是最像犯罪嫌疑人的,至少从照片上看。
优马接到警察电话时,竟然否认了认识这个人,没想到却是一场无法挽回的误会,也再也见不到了恋人。
第二条,千叶线:宫崎葵饰演的爱子,一开场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由于脑子有点毛病(原著中有说),被骗去歌舞伎町。
心疼的父亲找回了爱子,后来爱子与田代(松山研一饰演)相爱,像是两个可怜人的相互信任了。
这位父亲从心底认为可能认为,被强迫卖淫后的闺女再也得不到外人的真爱。
然而爱子得到了,包括在警察公布杀人案嫌疑人照片后,也信任了男友田代不是坏人。
最可悲的是,她竟然最后还是没忍住报警。
人心,很难预测,信任与怀疑正是这部电影探讨的。
结果田代还真特么不是凶手。
不过,这一条线最终还是美好结局,戳心啊。
第三条,冲绳线:小情侣泉和辰哉,以及小岛上的背包客田中。
三人的情谊在打铁的缓慢剧情中,掺杂着各种风景画,情谊逐渐结实。
没想到,当泉被美军强奸时,两个男人竟然袖手旁观,展现着懦弱与身不由己。
这条线的高潮部分也是非常扎心。
4、要“怒”的到底是什么?
相信不该相信的人,而去猜疑最值得信耐的亲人或恋人。
东京线里,优马在得知直人约会的妹纸只是后者在福利院的妹妹,而且警察打来电话时是直人生命垂危。
优马愤怒了,对自己的不信任,后悔莫及。
聪哥将这一角色可谓演绎得炉火纯青。
很大程度上,怒是对自己的阴暗心理的怒。
千叶线里,父亲对女儿的信任,已经女孩对男友的信任,都破值得深思。
在“难处”来临时,他们的不信任,差点毁掉了幸福的奠基石。
愤怒的依然是自己内心的阴暗。
冲绳线里,女主对小男友和大叔的信任,在关键时刻,依然是然并卵了。
这里,灭门案的凶手,有着狂躁的性格,杀人的理由特别简单,仅仅是因为人家好心给他水喝,他不喜欢被同情。
这个时代,人性的阴暗面撕裂开来,其实是非常恐怖的。
它会将最信任的恋人、朋友的关系打得粉碎。
这部电影撕裂得很残酷、很彻底。
这个口子一旦撕开,甚至都没法再弥补。
我还想讲一下这部电影里的冲绳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很多人都好奇,两个男人,干嘛眼睁睁看着泉被侮辱与被损害,除了人性上的懦弱,也有历史遗留原因。
而且背景画面中,民居里的日本人还特么把窗户拉拢,当没看见?
美军驻扎在冲绳,是惹不起的,也很难断案,上个世纪90年代真实发生过,冲绳人民大规模游行,反抗美国大兵强奸冲绳的女童。
然而美军依然没撤出冲绳。
根据“日美冲绳协议”,1972年美国已将主权移交给了日本,但是中国认为日本没有琉球岛主权。
5、冲绳之歌冲绳,也就是我们历史书上看到的琉球岛,如今风景之美确实令人向往,我早就想去玩了。
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琉球离台湾很近,1872年日本不承认清朝的宗主国地位侵占了该岛。
冲绳远离日本本土,有自己的方言,而“岛”有“故土”之意。
二战中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最后的残兵败将都集中在了冲绳岛1945年4月初美军登陆冲绳,红艳的刺桐花开,冲绳当地人民唱起了民谣。
3个月后战争结束,日军全军覆没,当地居民也锐减了四分之一。
刺桐花也败落犹如败绩和鲜血,鸟儿帮着运输死者的魂魄,首里城——琉球王朝的首都也变成了一片废墟。
后来,刺桐花在当地成了一种不详的花,它盛开的年份必是多灾多难。
关于冲绳民谣,《岛唄》是非常经典的,比如冲绳籍的日本歌手夏川里美、普天间薰都唱过,也最为著名。
此外英格兰古典女声易希(Lzzy)也有一版,华人艾敬、周华健还唱过。
我还推荐一个朋友汤旭改编的中文版《岛歌》,当时我在《音乐时空》杂志上也写过。
刚来北京工作那会儿,我去她家吃饭,她说,这张小清新专辑在台湾卖得特别好(金牌大风发行),几万张售罄。
大家可以感受下,汤旭是如何用原声吉他与美喉诠释这段历史和刺桐花意象的。
——————————作者:二舅小涛,曾用笔名“五朵云”,哲学系科班出身,摄影与多肉植物依赖者,写诗和小说,前乐评人,前人物报道记者。
个人微信公号:孤独镇(lonely-town)。
/ 1 /最近沉迷排位赛,电影看的不多。
但还是抽空把期待已久的李相日导演的《怒り》看了。
这是李导继《恶人》之后第二次翻拍吉田修一的作品,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因为之前看过原著,所以对我来说“谁是凶手”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不过电影还是把小说里的一些需要想象的东西成功的具象化了,比如那张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电影里应该是拿森山未来、松山研一、绫野刚的照片做了合成,让照片看起来确实跟几位都有些许相似。
另外,小泉的强奸戏和爱子的哭戏,也在动态影像和演员表演的强势渲染下变的更为震撼。
就我而言,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翻拍,如果满分100分,那我可以给出70分。
在原作基础上,李相日加入了韩裔导演所特有的硬派,并且删去了一些无关主线的桥段(比如那个警察的感情戏),基于电影2个半小时的篇幅限制,这也是难免。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电影其实并不友好,这也是翻拍电影的通病,很多前因后果来不及交待。
比如泉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她去往千叶、田代为什么连夜逃离了千叶(要债的戏完全舍弃了)、优马那条线算是其中最完整的,感觉导演也更偏爱这一对,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
《怒り》在2016年拿到了旬报十佳,除了这一部之外,我还很期待能年玲奈担任CV的《在这世界的角落》。
不过我其实是对这两年的旬报口味保持怀疑态度的。
比如去年排名第一的《恋人们》,除了让我在北京电影节睡了一个好觉之外,真看不出哪有亮点。
话说回来,这次只拿到旬报第10名的《怒り》,无论是完整度、演员选择还是坂本龙一的配乐,全都可圈可点。
我认为,全片表现最好的三位演员:妻夫木聪、宫崎葵、渡边谦,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是最后宫崎葵和妻夫木聪的两场哭戏,真的是哭到屏幕外面的人都心痛,这不是用力过猛,结合他们的处境和经历,爆发出这样的情绪一点都不过分。
吉田修一向来喜欢用文字呈现日本社会的边缘人群问题,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已经不能再明显。
吉田修一在书名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一部关于“愤怒”的作品。
/ 2 /一起东京的入室杀人案,杀人动机不明,凶手没有偷走任何值钱的物品,却在墙上留下了骇人的“怒”字。
在案发之后不久,警方便锁定了凶手的身份 - 山神。
看到这里你会纳闷,作者为什么这么早就认定了凶手,难道之后的篇幅就是全世界通缉追捕这位山神先生么。
然后吉田修一的手法高明就体现出来了,他在日本的东京、千叶县和冲绳三个地方埋下了三个和凶手山神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又都不明来历的男人—— 也就是直人、田代和田中。
三个男人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但随着案情的一步步发展,警方在电视台多次公布嫌疑人的画像,让三个男人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怀疑。
此时吉田修一又下了一招好棋,当你觉得嫌疑人长的好像田中时,他马上告诉你直人脸上原来有跟罪犯一样的三颗痣;当你开始怀疑直人时,他马上揭穿田代对于自己身份的谎言,让你不得不怀疑他们谎言背后的真相。
故事就在这样打太极的过程中穿插交错着,看似混乱,却总是能在几个关键点上高度一致,也体现出了导演在时间轴上的精准控制。
(细心你会发现,几条线的人物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沦陷、同时怀疑、同时伤心)据说,吉田修一在写这本书时,直到最后都没有下定决心让谁成为凶手,这样一种随性的写法,也让读着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难以猜中“谁是凶手”。
当然,也许你和我一样,越往后看,越对谁是凶手没有兴趣,因为你会明白,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悬疑推理作品,如果你硬是拿“我猜中了谁是凶手”来标榜自己看懂了这部作品,那我对你表示遗憾。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很大的脑洞:这几个男人都是山神,但作者故意打乱了时间线,将时间线作为谜题,且将小的伏笔和暗示埋在其中,最后再通过整理将事件像拼图一样完整复盘,这样写出来会不会更让人意外?
不过终归只是脑洞而已,吉田修一根本就没想把事情搞的这么复杂。
吉田修一的作品,向来是在诉说人个体的孤独和人与人的疏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并没有预设谁才是凶手。
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并非‘寻找真凶’。
执笔时一直存在于我脑中的想法是‘能否信任对你来说重要的人’。
无法完全相信重要的人,这样的自己令自己愤怒。
这便是书名的奥义所在。
”/ 3 /你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脑子里可能也曾蹦出问号,墙上的“怒”到底代表什么?
山神一也杀害被害人一家的动机是什么?
结尾写在星岛废墟上的“怒”又是什么意思?
作者想通过“怒”来表达什么?
其实你大可不必太过在意两个“怒”的用意,我认为吉田修一只不过是用疑犯山神之怒打出一波AOE伤害,牵引出群体之怒,怒的本质,就是孤独。
这种接近失控的愤怒充斥着全片,有些指向明确,有些却不明所以。
山神一也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被社会愚弄,于是杀掉了给他送水的女人,因为他不想自己被同情;爱子的父亲是愤怒的,他怀疑自己曾经失足的女儿终身得不到幸福,且痛恨着这样怀疑着的自己;少女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在冲绳被美军凌辱,同伴哲哉却在旁边冷眼旁观不敢帮手,这也代表一个群体的愤怒,也是哲哉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霸参加游行;泉的同伴哲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完全信任的男人,背地里却在墙上写下“看美军强奸女孩,真好笑”;优马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因为猜忌而失去了爱人,都没有来的及好好告别。
难道直人就不愤怒么?
天生没有父母,且注定短命,他的悲愤只是盘踞在灵魂深处,不露痕迹。
(从他姐姐的话,可以看出他因为男同的身份也曾受到过伤害)越是温柔的人,愤怒就越是不露痕迹,可一旦爆发出来,将注定无法挽回。
前不久,我的一个老朋友自杀了,在旁人看来他是一个时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但抑郁症和不可言状的愤怒却让他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你会注意,在评论电影中人物的时候,我用了悲愤这个词,这明明是一部讲述愤怒和凶杀的电影,看到最后却犹如顽石哽在胸口,非但没有因为真相大白而豁然开朗,还陷入了更深的难过。
或许我们难过,是因为在感知作者意图的同时想到了自己。
生活中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时时刻刻准备击溃我们的隐疾和人际关系,也时常令我们陷入无常的愤怒之中。
我们和剧中人一样,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安放愤怒。
曾有人这样评论吉田修一笔下的人物:“吉田的哲学非常简单,所有的恶人恶行,并非单一来自个人的本性。
而归因于无人善待。
一个没有被善待的人,你如何能期望他或她亦会善待于人?
而那种无意识的对他人的恶意行为,引发的恶果会是剧烈而不可预期的。
” 这一点在《恶人》中更为明显。
在电影中,你以为会看到“恶人”,实际上却只看到一群孤独的人。
说起愤怒,我们总能联想到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就是情商。
如何克制你的愤怒,不让你的愤怒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处世之道。
网络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现代人膨胀的愤怒,在微博评论逛一逛,你会好奇现在人的火气为什么这么大。
其实,这无处不在的骂战背后也都是一群经常被愚弄、被忽视却无能为力的可怜虫。
看完电影,你应该理解和庆幸,他们只是在网上喷喷粪,而没有对身边的人做出更为暴力的伤害举动。
/ 4 /“我们要互相了解到什么程度,你才会相信我。
”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揭示了电影的另外一个主题:信任。
作者把三个神似山神的男人,分别扔到三个社会边缘人(这个设定很重要)身边,让他们产生感情,然后通过一组嫌疑人的照片,再让他们对身边这位来历不明的同伴产生怀疑,以至于他们不停追问:我可以相信你的,对吧?
其实在问出这句话的同时,就代表已经选择了不信任。
“因为自信,你才会信任他人;因为缺乏自信,你才会对他人心生愤怒。
”电影中的悲剧,并非来自“不想相信”,而是因为没有去信任——的能力。
我最心水的一条线,不是大家公认表现最好的LGBT线,而是宫崎葵所饰演的爱子那条线。
前面也说过了,她是一个失足少女,且智力上有些缺陷(电影中表现的比较隐晦),虽然表面上和普通少女无异,但打心底觉得自己不配更不会拥有别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她的父亲也一样,一看到有男人接近爱子,就会去探查对方的底细,怀疑对方是不是另有所图。
就是这样的她,虽然嘴上一直说自己愿意相信田代,但还是在最后时刻报警了,这让他险些失去了爱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不自信。
一个相信自己的人,看待周围一切事情的目光都会改变。
你自卑,才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好最坏的打算,想好自我保护招式,并且觉得周围所有人都面目可憎想害你。
选择不相信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自己受到伤害。
因为现在人太脆弱,说起来也奇怪,再多的快乐也不及一次受伤来的刻骨铭心。
所以有些人选择赌,就像妻夫木聪饰演的优马,他真的完全不相信直人吗?
未必。
但他不敢冒险,他害怕“万一”的可能性。
宁愿失去一个爱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
在矛盾和抉择中,他选择了保全自我的方式。
当然,这支自卑的箭,最终还是射向了他自己,扎出了澈心之痛。
当今社会中,我们有千百种方式可以和陌生人获得联系,但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形态,我们却变的更加难以相信别人。
身边几个朋友不止一次跟我说:“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交过新朋友了”,如今我们的社交生活看似生机勃勃,但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跟他人形成亲密联系的能力,以前的那种密切的连结和沟通,全都不见了。
在洞悉了爱与信任的脆弱真相后,相信吉田修一还是呼吁我们去坦诚、去相信的。
不然也不会留下一个寓意希望的结局。
在看小说时,我一度以为结局会是爱子追不上田代,然后像优马一样用很多年去后悔自己的决定。
借由直人之口,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你在乎的东西太多了,真正值得在乎的东西,并不会一味增多,而是会慢慢减少。
”关于这一点,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看看自己身边还剩下什么,现实总是比文字更让人无力。
对吧?
/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阴翳映画馆(sadmovie2017)欢迎订阅。
严重剧透,有严重犯人剧透,慎看。
————————————四月九日更新:因为最近电影的熟肉出了,于是意外的收到很多的评论和喜欢,谢谢你们,也有质疑和说我没看懂电影的,也感谢你们的指正。
做不到一一回复,因为说到底我就是个特别懒的人。
我当时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絮絮叨叨式的写法也并不能算是合格的影评。
我写的初衷很简单,去年TIFF见到喜欢了很久的女演员,当时很激动,想写些什么竟然写了这么长。
我写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开的是日记,后来才发现我放在了影评里。
我想说,每个人看电影,剧,书都有不同的观感,至少我并没有把自己写的当作影评,我更不敢说我很懂电影。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谢谢你们的点赞,我很高兴我们的感官相近,希望有缘和你们分享更多读书电影,如果你不喜欢,谢谢你浪费了这么宝贵的时间来看我写的不及格的作文,这也是另一种体验。
每一次被评价,被喜欢和被不喜欢,都是一种价值财富。
谢谢大家。
————————正文:虽然我给的是5星,但我要说明的是,我为这个海报上所有的演员的表演给的5星。
虽然各有风格,不能说全部完美,但是就冲着这个为获奖级别的表演,5星挺值的。
然后我亲眼看到渡边谦在台上哭了。
据说小7在日本首映也哭了?
但演这片的演员都不容易吧,角色都挺难掌控的。
想以尽量轻松的风格去写些什么,因为在电影院里被几幕震撼到难以平复。
三个长得跟通缉犯很像的人。
挺佩服导演的,我以前从没觉得松山,绫野,森山有哪里能比较联系起来的,这么个电影下来,忽然觉得他们之间竟然有一种接近的气息。
想要看推理的人就别想太多了,这电影从头到尾猜凶手都靠人类的直觉,而且导演用了很多东西误导,让观众一直去想,不然他真是凶手?
难道他真的是?
观众其实这种情绪和怀疑与电影里的几个角色是重叠的,因为在电影里,角色们也这么怀疑。
一瞬的怀疑,一刻的犹豫,改变了很多事情。
渡边谦虽然是第一主角,但他却没有各位年轻人那么有发挥的空间。
渡边谦长着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凌厉沧桑的脸,眉头一皱时,好像心里已经翻过了好多怒和哀。
电影标题怒り很好地形容他的这张脸。
杀人犯背影的镜头一下子切换到他的背影的时候,我还以为连他都要算进去嫌疑杀人犯里了。
可是他在故事里并不是一个愤怒的老爹。
他是一个平凡的小企业老板,爱女心切的老爸,为不谙世事有点问题的女儿操碎了心。
可是爱女心切的单亲爸爸却让心智不全的女儿爱子感到了一种无形的悲哀,觉得被过分保护而不被信任。
爱子离家出走,跑去风俗店里搞得不像人形,那里的人说了一句:“客人怎样她都满足”。
过份保护而力又用不到点上的老爹,着急,庸碌,粗心,忧心,就是这种很生活化的场景,举手投足都是一个平凡老爹。
宫崎葵,历经多年贤妻良母温婉贤淑的角色定型(其实主要是神的病历本),演了一回心智好像没长大的少女爱子。
开篇渡边谦在风俗店床上找到她,那百般无聊又如同被遗弃的玩具一样的眼神,劣质的睫毛膏迷离了双眼,以及她塞着耳机坐在火车上回家看着窗外的眼神,还有松山睡在旁边,她盯着他的脸看的时候,身旁的人仿佛只是幻象,又想透过他看着更深沉而虚无的人生,忽然回到当年她还在各种文艺片里演孤僻少女的感觉,让人想起来这其实才是宫崎葵这个女演员的老本行啊。
前面部分和松山的BG感进展不大,可能是因为另外两条线进展冲突太惊人,于是在前面的部分,这条线的都远没有另外两边博眼球,基本都在铺垫,后面却是奋起直追的戏剧化转变,人物之间关系崩离的急转直下在岸边父女的对话,“因为是爱子吗?
”宫崎葵看着仍然是天真无邪,却让人无法喘气的逼视。
因为我心智不熟吗?
所以我就必须一直受到保护,而无法真正被理解和喜欢,只配被人欺骗吗?
下着大雨,女儿忽然跑回来父亲的家,挣扎扭曲的表情看着自己老爹:“我打给警察了。
”表面上从不懂悲伤的爱子,就算在风俗店被折磨得不似人形,她都并没有表现出如同成人般的举动,见到老爸时仍然像小时候放学见到家长来接的小孩子,直到此刻却在这一刻把自己心里的各种纠结爆发出来。
从来都不被认为能得到幸福的爱子,在附近有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她的过往,流言伤人,就算再不懂,即使身边的人不会不露出蛛丝马迹,但她却始终感受得到别人的看法。
田代君给她的感觉很不一样,因为他不在乎这些,甚至,他不在乎一切,可是她却在意他了。
越在意,越怀疑,所谓爱。
预告里面就很震撼的天崩地裂的哭戏,正片里依然很震撼,不是,应该说配上忽然很大声的坂本教授配乐,警察通知结果后撕心裂肺地哭到崩溃,真的特别震撼,多年的淤泥都仿佛在这一气呵成的哭里得到了疏通,最后把松山接回来的时候的特写直视,有着说不清的很多情绪,人性的复杂和纯粹,在她的眼神里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或许,这就是人的矛盾之处吧。
爱子这个角色,包含了纯粹里的好多其他道不明的情绪,在这个容不下她的社会里,让她和她的田代君互相融化,取暖。
松山健一。
从L到XL再到XXXXL又回来L,单看侧脸线条,因为个人经历,孤僻而小心翼翼,警惕地看着世界的一切,直到遇上心智纯粹的爱子后,人生感觉有些改变,表情也柔和了许多。
但温情易碎,因为怀疑从老爹那里播种,在爱子的心里发了芽。
我有想过这个角色起用松山是不是有点过于大材小用了,他和宫崎葵并没有那么美好地在BG,两个不正常的人能有多少戏剧需要的BG呢?
感觉就是我安静地看你慢慢地解除我的衣服……啊不是,是警惕。
与其说是爱子让他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能让他放开心结,不如说其实他很渴望被人解除,他赋予了爱子这样的权利去打开他的内心。
这一条故事线最后是挽回的,最后一幕特写宫崎葵的眼神,稍微橘黄色的调光,夕阳下,两个人坐在火车上回家的路上,宫崎葵一夜长大而成熟的眼神,渡边谦的眼泪,人的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可以回头的,就有多少人上演着一生抱憾。
全片卖点是日本多次被同志票选为最想成为恋人的妻夫木聪和眼里总有一层雾的绫野刚。
亲得好狠啊二位,就像谷阿莫大神说的用他的舌头狂甩对方舌头,真是基情到完全不想把这俩分开。
而且男男床戏拍得好唯美好像天亮了上帝就要把他们分开了的恋人一样。
剧里有一幕印象很深刻。
小7问他:“要不要葬在我家的坟墓?
” 而绫野刚虽然并没有很大的起伏,却像抓住了什么珍贵的事情一样,看似轻描淡写,又有点郑重地回答。
这句话其实和即使世界毁灭依然爱你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他在试探,而他也在挣扎。
然而在开始怀疑以后,两个人的较量,虽然仍然是淡淡的,可以感受到绫野刚那个角色有种被人从黑暗带到有光的地方,又毫无预警地被扔回了原来的地方,却甘之如饴。
绫野刚那病弱娇的眼神,却有着普通人都难以匹配的柔软,温情。
绫野刚本身就是个人特色极强的演员,角色拿捏得细腻。
妻夫木聪则以一贯优等生的演技,电影里的藤田优马,也是个平凡人,好面子,有点膨胀的优越感,自我矛盾,懦弱,什么事都很重要但什么都得不到。
当他得知真相时,痛苦,错失,羞愧,仿佛天崩地裂。
他知道他不配这样的爱,因为他并没有敞开接受过,他在乎的事有很多,最后才发现其实在乎的不过如此,却通通离他而去。
最后他在街上不顾形象大哭,一个情绪的宣泄,人世的一切,若没有了这个人,都变得模糊,都不再触动,这是在母亲病逝后都没有能表达的情绪,一个帅成这样的帅哥在热闹的街上哭得梨花带雨,难道没有哪位好心的妹纸给他递个毛巾?
这不科学!
如果说以上两条线都是怀疑毁人的故事,以下我们就要来说,相信是如何摧毁人的。
广濑丝丝(叫惯了丝丝不想叫阿铃了)和森山这条线,首先是冲绳旅游宣传片,然后是冲绳安全教育警示,然后再是冲绳打烂锅碗瓢盆节,最后是冲绳无人岛杀人事件。
这么蓝的海啊这么蓝的天,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呃不对是一个奇怪的背包客,在无人岛上面,好吧这时候我要得瑟一下了,全剧还不到一半我就知道凶手是谁啦!
虽然一开始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直觉吧,后来想了想我不如编个原因,就是前面两条线都是一直在增加两位嫌疑人的可疑程度,只有森山这条线,是周围的人都在慢慢降低对他的警戒甚至特别信任他。
森山表面不修边幅大大咧咧浪迹天涯的背包客,好像和凶手挺不沾边的,到了很后期才渐渐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但吓到我的不是森山的演技,是丝丝。
中间那段被美国大兵真的很真实很心疼,看得人特别绝望。
后来得知心上人全程目睹却没有施救,背叛和羞愤,那样的愤怒压在一个少女身上,而她并不知道,这只是一个开端。
经常有人跟我说90后黑木华二阶堂这些妹子演技好,我觉得丝丝并没有输太多,而且长相上的关系,可塑的可能比黑木华和二阶堂更多(这里会得罪很多其他人,但只是个人感觉)除了最后有点拿捏不好,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前辈宫崎葵和妻夫木聪包括渡边谦表演了几段震慑人心的哭戏,丝丝放最后的呐喊似乎就弱了下去,还比不上前辈宫崎葵的一个特写眼神有说服力,但经历过是枝裕和+李相日,都是出了名的追求细致表情演技的导演,那段被美国大兵的戏是一个小高潮,丝丝的确用她一个人精彩的表演撑起了这场这么重要的戏。
海街她就已经在姐妹里展现抢戏了一把,这部戏几乎都是以演技派著称,缺点一下子也对比了出来,但胜在年轻啊。
另外就是丝丝的那位小男友。
森山接近他,慢慢地拉近他们的距离,让他相信他。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病态,还是抛掉人性后的只有人皮的无底黑洞。
从他们在卧室里谈心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边的故事不会有好下场了。
从无虑少年一夜之间像是到了地狱,少女的遭遇和自身的懦弱,让他终日无法释怀,少女的“不要告诉任何人”,一直都在耳边响起。
在这时有个人忽然说会站在你这边,曾在同一个现场,目睹同一件事,少年以为,他们的境遇是相同的,所以渐渐推心置腹。
而后来的一切,若不是那么信任过,也不会如此疯狂,少年胸中的愤怒,来自于冲绳的美军,信任的朋友,被强奸的少女,和懦弱的自己。
但应该说,这位少年演员演技仍需要点打磨。
但也没办法,谁让他的对手是森山,森山在里面真是演到一个极致,明明有这么多出名演技派,竟然凭一人之力跑了出线。
人物转折,以及各种巧妙扭曲的心思都表现得很好。
人心一旦有了怀疑,无论如何想把茎拔出来,依然只能看着它壮大却无能为力。
这就是怀疑的可怕,也许你都不一定想真的怀疑他,但又忍不住心里的不甘和不信任,于是将对方推开。
很多的社会问题,人心的多面性和不同的扭曲方式,电影让人感受得到每个人在挣扎。
群像戏有多不好拍,相信很多导演都用过血和泪的失败告诉过观众。
李相日导演很明显也是想下一番苦心的,东京,千叶,冲绳三地的反复交接衔接,三个故事同时进行,为了显得切换不突兀,还用了东方神起在内的各种音效连接起来,以及各种意象相似的蒙太奇,游离于穿插于三条线内,总体上来讲避免了失控,但是还是没有掌握好衔接的节奏。
而且想说的太多,反而哪条线都没有很完整说好,也有点用力过猛的嫌疑。
所以我开篇就讲,5星是给演员们的5星。
只是日本很多电影的剪片都很有问题,另外比如大热的死人化妆师啊,编字典的啊这种讲职人的,有着明确的时间线,反正就是交代一个人的职业之路,所以就没显得那么有问题。
当然还有不用多说的教授大神的配乐,爱子爆发的那段,配乐忽然没有来由地直接进入高潮,真是特别震撼。
在故事的高潮,说到山神杀人的经过。
因为人的善意而心生恼怒。
或许应该这么说,一个住着大房子,生活得滋润的女人,和一个居无定所,刚被工头耍了的人,她递给了他一杯茶,而他却心生怨恨,他愤怒的是,你从未有过这般经历,却又想通过这样的举动来表现自己的善良。
我在大热天被人耍,你在家里吹空调想起来给我端个茶。
这个女的是不是伪善,不好说,但山神是反社会那就不用说了。
可是这样的心态扭曲在哪里?
但大多数时候,人的恶意和恼怒本来并不是因为多大的事,有人会为一个座位大打出手,有人会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而怀恨在心,好吧,这些都是很大的事了,是不是也有人会为了排在队前面的人占的时间太久而心生厌烦,想他赶紧滚蛋?
是不是看那个任何事情都表现得很完美的男神女神好不顺眼,有一天忽然听到了他/她不好的什么,心里窃喜?
滋生愤怒的时候,可以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任何人。
而这种愤怒恰好能成为穷凶极恶。
你真是因为别人的善或恶而愤怒的吗?
也许还真不是。
我们活着,忍耐着一切不合心意,在自我渴求不断怂恿下,哪怕只是头发掉在地上,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发怒的导火索。
总有人叫我忍,我就真还不想忍了。
人心啊,可怕的地方何止如此。
但人心啊,可怜的地方又何止如此。
李相日就很喜欢这种故事啊,恶人也是这样。
这样,今年的日奥,蓝丝带,报知,旬报,日刊,应该会提名不少吧。
我抱着看颜的心态看了这部电影,第一遍看完时我抱怨它的叙事与人物刻画的粗糙,虽然情绪铺陈得很到位,但情节的推进却不可避免地依靠了过多的冲突与巧合,这一切让我感到些许做作。
当时我想,所谓的主题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老生常谈吧,又有什么稀奇。
但第二天我在发呆时回味这部片子,我感到一种很深切的无力感从这部电影的布局与结构中渗透出来,一口气将我吞没。
我在那个瞬间突然感受到了这部电影的力量。
与其说它探讨的是对他人的信任,倒不如说它挖掘的是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悲剧主义。
导演刻意地选取了三个边缘化的人物,一个同性恋,一个风月女,与一个懦弱的孩子。
但他们身上却背负了现代都市最深厚的绝望,那就是悲剧意识。
他们经历世人的冷眼,故作坚强满不在乎,却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将自己与世人隔绝的种子——什么都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妄自菲薄,把最坏的结果想好,这使得他们在追寻幸福的路上不至于太过受伤。
但这一切却最终把他们塑造成了希望获得幸福却又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幸福的人。
这几乎已经是最可怕的都市病。
信息的爆炸、交流的便利,让我们每天获得的体验十倍百倍于以往,所得到的快乐与失望也十倍百倍于以往。
但人心就是这么奇怪,快乐的体验总是不及一次伤害来得刻骨铭心。
很可能我们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已经承受了过去的人一生都不至于遭遇的心碎。
故事选择这三个典型,披上悬疑的外衣,恰恰说明着我们为了规避伤害的武器——猜疑与悲观主义,到头来是如何把我们隔绝在幸福之外。
三个都是自卑的角色。
妻夫木聪虽然事业小康,嘴上说着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内心深处却极易受伤极其自卑,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能够迸发猜疑的种子。
宫崎葵的角色承受着镇上人的冷眼,装作天真烂漫满不在乎,心里却始终不相信自己竟然还有幸福的机会。
至于冲绳线,真相也是个令人扼腕的自卑心魔导致的悲剧。
我们很容易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都市人愿意相信简简单单的幸福纯纯粹粹的恋爱了,每一段关系都交杂着心计与计算。
我们对一个人的解读不过来源于行为,不过来源于只言片语,有多少是伪装多少是真相?
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可以展现出千万种可能。
但也毋宁说,对一个人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自我投射,但如前所述,害怕伤害的本性已经让我们不愿意敞开心扉去相信什么了。
所以妻夫木聪才会选择最不堪的那一条诠释,也换来了他最后的痛哭。
说到痛哭,本剧宫崎葵的那一场痛哭表现力实在太强,看到她的那一哭我感觉我的心肝都被她的眼泪震成了碎片。
当我们意识到无法让我们幸福的是自己之后,那该有多绝望。
但他们面临的问题终究是无解的。
人与人就是隔着不可逾越的理解障壁,我们没办法要求每个人都化身不计得失的圣母,在当今天下生存,计算是必须的。
只不过,如宫崎葵的角色最终获得了幸福的可能一样,我们只能坦然接受彼此残破的心灵,去原谅那些猜疑与不安,因为那是现代都市的普遍人性。
坦然接受对方对你的不信任,听起来很悲哀,但也许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剩余选择。
是個演員水準驚人平均且高度一致的作品,個人覺得最驚豔的是宮崎葵,雖然不怎麼有算看過她的作品,但真誠是邊緣系少女掌門人,幾乎素顏演出,然而每個表情都精準動人,我覺得是所有演員裡面對自己角色掌握度最好的一個,但某程度而言她也是因為戲分多所以可發揮才多,而且又是擅長的戲路;渡邊謙蠻可惜的,雖然感受到他想要突破框架,但是完全不適合漁家大叔啊,看到他只想到多金總裁。
綾野剛跟妻夫木聰旗鼓相當,喜歡狂氣森山。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