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如看不见的客人珠玉在前,但也还是有看点的:宿命轮回,精神分裂,数字逻辑的论证...自我整理一下:首先是几个重要的数字:10,21,32,42,53。
1.冥冥中自有天意...老兵抢银行顺便杀了四个无辜者,所以要用四世的死于非命来偿还?
这里的数字逻辑的设定还不错:老兵每一次转世都会依次被杀于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年龄。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设定特别精准😂)2.2008年该死的是谁...男主一直以为是他的朋友,但是养老院的老奶奶对男主说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验证了男主才是老兵的转世。
(所以女友说对了。
果然女人的直觉太可怕-.-)3.2018年的转世是谁的问题:我起初认为4.12那天,小男孩班上空出的座位就是男主的转世,那么男主和小男孩之间就没有宿命关联,因此不存在破解宿命一说。
感谢楼下的素还真的回复提醒,另一种解释是男主2018年在医院找错了人,提醒了另一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真身—小男孩。
08年,被男主在医院示警的父母,其实只是路人甲,因为那时候男主和他朋友都还没死,所以得到示警的孩子并非老兵的转世。
影片最后,男主死亡同时,医院里又出生一名婴儿,这个才是真的转世,也就是片中的小男孩。
4.男主的示警有意义吗?
貌似没有。
2018的枪击案是单纯的抢劫,并非有明确目标,小男孩听到警告冲出便利店,或者留在店里,找个地方回避一下,他都可以安然无恙,因为劫匪并不杀目击者(劫匪出来之后从小男孩和他妈妈身边扬长而去可以证明)。
5.男主的自我牺牲与救赎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2018年的宿命现场缺一个人,53岁的店主不在场,所以小男孩无论如何都不会死。
(当然有推测说门外的劫匪同伙可能就是53岁,但这个没有实证,也没有留下线索)6.男主为什么要自寻死路很好解释,男主在临死前见到女主时问的第一句话是:他还好吗?
男主其实坚信他和朋友之间必须有一个人来完成宿命,他选择了让朋友活着。
所以男主最后真正救赎的不是转世的自己,而是他的朋友...7.狗血的是:男主的女友在他生病期间和他最好的朋友走到一起,男主性格软弱,还得守护在女主身边任凭他们对自己撒狗粮,这样能不压抑?
能不加深精神分裂?
7.小男孩的妈妈所谓的破除心理阴影一说也是作得很,怎么也得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吧?
不过片中铺垫了很多小男孩的软弱性格,大概是为了和后面他终于勇敢起来做呼应。
这样看来,他妈妈也是修成正果了……只能说狗屎运来了挡不住。
三星半。
不能说完全看明白了,一点思考。
前面的几次死亡都是男主的前世,所以他在看报纸的时候一下子就把情节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医院看望老人女儿的时候,她才会重复问男主我们是不是认识,这启示男主,死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他朋友,所以他才主动去便利店寻死,同时试图把信息传递给十年后的自己,跳脱轮回。
大男主持枪的时候不是问少了一个人嘛,而少的那个人其实是大男主的精分,这个前面剧情有交代大男主有精神分裂症,所以大男主告诉镜子中精分的自己,也是十年后的自己逃出去,小男主就是大男主的轮回,小男主在危难关口也看了一下镜子,是感应到大男主十年前临死时的告诫“逃出去”,所以小男主就迅速逃出去了,也就躲过了死亡,跳脱了轮回,摆脱了宿命。
其实,还隐含的一个意思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成长之痛,种种恐惧,人只能勇敢克服,直接面对,别人是帮不了自己的,只能自救。
小男主妈妈在鼓励小男主进便利店时,也告诉他,自己也是独自历经困难克服之后才会成长,才能重获新生。
所以,宿命就算是注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可以改变,也是宿命注定的一部分,只要你不认命,不信,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理,佛曰:一念动则万念动。
前世今生轮回中,处在凡尘就是修炼,人的成长经验就是告诫来生该怎么走,进而上升更高的层次,最终跳出三界外不在无形中,飘荡在宇宙中无我无他,有我有他,合二为一,得大自在。
看到不少评论认为本片烂尾,本人对此不否定,结尾不好大家有目共睹,但也还没到“烂尾”的程度,最多算做结尾没有带来观众全程都一直在期待的反转或解释。
可以看出,整部电影都很努力的在引导观众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理清其中的关系,各方面细节的暗示不算少,不论是从一开始的求婚戒指、反身询问男主购买冰块,还是到后来的药物、精神分裂、虫子、凸面镜和便利店老板,可以感受到导演的努力,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份努力可能有点过头了。
首先,药从一开始上来就已经告知观众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也有可能是字幕翻译的锅),这大大影响了后期“爬虫”和“飞虫”出现所制造的悬疑感(影片后期从一名医生口中特意强调了药的作用,大概是翻译的锅);其次,当男主意识到这种轮回规律的时候,几乎神经质的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周围的人此刻必然是站在男主对立面上,毫无悬念的反驳男主,而男主也在越来越深入的调查中向观众证明了轮回的存在,仔细想来是个很简单的逻辑,周围人似乎是规定好的不许相信,换做是我们,看到已经四次的规律,谁都知道这不会是巧合,而影片却为了孤独而孤独,使男主被孤立;再次,有关小男孩的故事线略显冗长,小男孩作为十年后的转世,前期表现了过多有关其懦弱性格和刚强母亲的部分,要是硬说作用的话,大概就是用做结尾升华了吧;最后,也是最突出的问题,有关于“药”和“精神分裂”,影片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也许导演希望以一种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观众以想象,但开放式结尾并不代表留有质疑,影片前期一直在强调男主患有精神分裂症,当然我们可以把小男孩的那个时空完全看作是男主分裂出的另一个人格,如果是这样,结尾至少需要一个再次醒来的人格或者医院的情景,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轮回是被轮回之中的人打破的么?
如果是,那么轮回之外的那么多知情人,尤其是便利店老板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男主留下的“警告”并没有阻止小男孩的到来,便利店老板从男主的时空开始就似乎了解这一切,而到最后却没起到作用,这自然是不合理的。
总之,这个片子在悬疑片中算不上上品,与《看不见的客人》相比,略略有些失望,但也不能说很差,算中等,国内一些悬疑的水平也在其之上(在此就不举例了,不想引战)但就影片本身而言,逻辑漏洞肯定是存在的,出现的假相关人物太多,影响观众思路,去影院看一看倒也不会心疼票钱。
比想象中好看,但看完有点懵。
不知道主旨到底表达什么意思。
后来看了大家的影评就有点明白了。
这是一个轮回故事,两个时空,十年前与十年后。
是男主的轮回。
怪不得他能看见五六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想,当时应该没有视频记录吧。
而且之后他去见一个老奶奶,那个老奶奶一个劲问男主是不是认识。
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死了就可以拯救十岁小男孩亦或者是他自己的生命,可以让轮回终止。
不过我对电影上妈妈的做法表示不赞同。
小男孩明明说自己是很害怕,不想去便利店,为什么还让他去突破自己。
我觉得有时被逼着做自己不想去做的尝试真的很难受。
不错的构思,就是稍微有点软,达不到拍案叫绝的程度。
掰开了看就是一个老兵枪杀了四个人然后自杀,于是这个地方被诅咒,老兵的灵魂投胎后要在这儿被一次一次地枪杀以还债。
老兵的转世分别要死在被他杀死的四个人的年龄上,轮到32岁这个,也就是男主的时候,因调察自己的哥们被误伤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规律。
但是哥们这次其实纯粹是巧合,日期不对,生日那天才是正主。
通过门口反光镜提醒十年后的转世,10岁男孩,使其免死断开了循环。
(小男孩之前被提醒的字条吓到尿裤子,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死过四次的他的前世积累起来的恐怖。
)那一串数字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年龄、生日、相隔日期,闪到几个奥数的镜头暗示很高深有点糊弄人。
精神分裂也没有起到干扰情节的作用,甚至都没提其它什么人格,毛毛虫是幻想,最多扰乱了一下男主的心情状态。
两条线并行的有点干,没有层层递进,男主的线一直在纠缠几个数字,找当事人;小男孩的线一直在应付校园暴力。
电影过了一大半才讲到点子上,最后收尾还有点泄了。
电影前一个小时我都很喜欢,包括开头没多长时间,寒暄后就进入了枪击案环节,马上把故事的节奏带了起来,也让观众精神紧张起来。
而且故事的重点放得其实很新颖,一般来讲,枪击案发生后第一时间关注点都在人员伤亡和凶手是谁上,但这里却把主要问题集中在了男主,就是这个精神时而恍惚不太正常的人身上,没多久凶手就落网,然后一带而过连凶手名字都没提,直接进入主题,丝毫不拖泥带水的处理让我一度很欣赏这个导演。
接下来是遭受校园暴力的小男孩,导演设定的背景也很巧妙,因为经常受欺负,所以有点软弱,但是又不愿向老师打小报告,又会觉得这孩子很聪明,打小报告只会让那些孩子暗地里更加变本加厉,所以对小男孩的好感度瞬间上升。
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很讨厌这个男孩的妈妈,一边用言语在老师面前看上去似乎是拼命保护自家孩子,对老师疾言厉色表达有多关爱孩子,但是另一边在男孩收到死亡警告信时,为了让他克服恐惧,决定陪他一起在信上的日子去便利店看看是否真的会发生枪击案。
不禁很想问她一句,这儿子真的不是你充话费送的吗?
锻炼孩子勇气和胆量的事情千千万,试问有哪个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会在收到死亡的警告时还义无反顾地把孩子推出去送死的呢?
即使怀疑是其他小孩的恶作剧,但你都去便利店调查过,老板也好心告诉你事情蹊跷了,你还要一意孤行,还是在孩子生日当天,这究竟是爱他帮他克服恐惧,还是打着爱的名义来验证自己理论正确性的偏执呢?
(这里很容易就联想到如今一些打着爱的名义实际却是在满足自己支配欲的家长们)孩子已经都害怕得不行,做妈妈的还强行带他过去,这和那些欺凌他的校园暴力生行径又有什么区别?
明白这里导演是想要推进剧情了,所以决定让这个妈来背锅,真的非常让人反感的推进理由,不但不巧妙,简直是败笔。
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这样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的揭秘剧情类型,其实看之前一个多小时的时候,无论是反转还是宿命论的感觉都让我很期待这部片子的后续,包括两条不同时代的平行时间线,即男主和小男孩并不是同一时间轴上的人,导演却没有惯常地标注时间点来回闪回,还有一系列烧脑的谜题,这些都能看得出导演还是很用心的,细节方面包括男主一次走向便利店时加油站反射镜中除了投射出他自己还有一个黑色模糊的影子,以及里面两个4月12日同时出生孩子的设定,躺在床上明明应该死去的人却奇迹般复苏,阴差阳错的故事走向和反转让我很快想到《死神来了2、4》里的某个情节。
但是这个结尾,完全浪费了前面辛苦堆积起来的高潮,这种感觉就像是已经装备好了弹药准备大战一场然后突然传来个消息说战争结束了,就好像是买了一个肉松包,满心欢喜,但吃到最后才发现都是面没有馅,这种头重脚轻和被欺骗的感觉太让人失望泄气了。
如果导演编剧可以给出一个意想不到但又情理之中的结局,这部剧应该会变得相当精彩!!
拍的还行。
看了几个影评,又回忆影片总结了一下,感觉男主的逻辑是这样的:那个老兵抢银行杀了4人,然后自杀了,却觉得不够,所以要还回去。
怎么还呢,用A,B,C,D,E分别代表银行里死去的5人的灵魂吧。
第一次是A杀B,C,D,E;第二次就变为B杀C,D,E,A;第三次C杀D,E,A,B;第四次D杀E,A,B,C;第五次E杀A,B,C,D。
这样算,总共杀了5遍,也算互相都杀过了,谁也不欠谁了?
虽然是瞎扯淡,但是男主精神分裂还不吃药,不能对他的智商高要求。
这是我看完各种影评仅就这部电影临时乱写的,可以试着通过这个理论分析影片,如果不对也别太较真。
看了“看不见的客人”之后,西班牙片一下子在印象中拔到一个新高度,可惜本片属于虎头蛇尾之作,也没有体现出数学天才在这方面的高超运用(只是简单的类比),最后的死显然是为好友代死的,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死好友会死,但没有加强这方面的说服力,就显得有点枉死甚至作死了……如果结尾搞个彩蛋之类的在点睛之笔不知会否更出彩。
影片通过几起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动机的凶杀案,刻画出社会各阶段的状况,也许是编导所要表达的一些东西吧
导演采用了双时空线并行的方式进行影片的论述,视角分别是2008年的32岁男主和2018年将满10岁的男孩。
影片是一个轮回与赎罪的故事,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男主朋友去超市买东西,被枪击,男主在调查真相的过程中,发现了发生在此地的一系列枪杀事件。
具体可分为五次:1. 1913年4月12日,53岁的伯爵在这里枪杀了4个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10岁,21岁,32岁,42岁,最后自杀。
2. 1955年4月12日,53岁的情人杀了自己42岁的情妇,当时现场还有3个人,年龄分别是10岁,21岁,32岁。
此时距上一次枪杀过去了42年。
3. 1976年4月12日,32岁的一个暴徒枪杀了21岁的士兵,当时现场依旧还有3个人,年龄分别是10岁,53岁,另一个没说,按样子推算,应该是42岁。
此时距上一次枪杀过去了21年。
4. 2008年4月,现在进行时,男主及被枪杀的男主朋友都是32岁。
4月12日是男主的生日。
事实是,生日当天,他被42岁的警察击毙,当时现场依旧5个人。
此时距上一次枪杀过去了32年。
5. 2018年4月12日,10岁的小男孩尼克依旧去了这个地方,这里依旧发生了枪杀,现场依旧5个人,只是这个小男孩活了下来。
此时距上一次枪杀过去了10年。
事件的相似或是相同点:a.时间,地点,涉及的人数,年龄全都一致;b.死掉人物的年龄和距离上一次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c.年龄大一点的枪击年龄小一点的,如果把五个人的年龄排序的话,就是前面一个枪击后面一个。
连续多年,不同的事件存在如此多的相似点,不得不让怀疑这一切有其必然的联系。
就像一个在不断轮回与赎罪的故事。
对于一些争议,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1. 男主死亡是必然吗?
还是大卫可以代替去死?
是必然。
大卫被枪击的凶手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和之前的故事不同,而且,大卫并不是4月12日出生的人。
再者,在男主去见伯爵女儿的时候,女儿一直在说,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也许在这里就预警了男主就是被选中的人。
2. 十年后的店主是如何一眼看出尼克就是这一世被选中的对象?
在男主把纸条给店主的时候说,你会在十年后认出那个男孩子的,然后镜头给了男主衣服上的图案一个特写。
10年后,店主就是看到了尼克的衣服图案有特写,然后才问了尼克的年龄并确认的。
3. 为何最初是大卫受伤?
在一个讲赎罪的电影中,大卫在男主生病期间抢了他的女朋友,也许受伤也是一种赎罪吧。
4. 为何尼克的妈妈强迫尼克去便利店?
倍受校园暴力的尼克很是软弱,即使妈妈想强硬处理,尼克也不愿意妈妈为其出头,害怕再受更大的伤害。
可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妈妈深知尼克必须克服自己的畏惧才能抵抗校园暴力,她一直觉得那个小纸条是一件恶作剧,她只是通过这件事来希望尼克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恐惧。
5. 尼克为何活了下来?
因为他自己救了自己。
伯爵因为心理有问题枪杀了别人和自己,二世的她给自己找了一个情人,是否间接说明了婚姻的不幸,四世的男主精神分裂,五世的孩童因为性格软弱被校园暴力。
每一世似乎都不是一个坏人,却都是一个心里有问题的人。
因为有问题所以被杀,因为克服问题所以活了下来~
看到上面的影评都在扯“宿命论”、“轮回说”和“救赎”,不得不说这些业余影评人都是在扯淡。
为什么这么说?
整部电影一共有五个事件,即1913年农业银行枪击案、1955年旅馆枪击案、1976年加油站枪击案、2008年便利店枪击案和2018年便利店持枪抢劫案。
那么以上五个年份发生了什么大事?
1913年农业银行枪击案。
历史学家维罗妮卡的外祖母两岁,被多年在非洲打仗的父亲传染了疾病,危在旦夕。
父亲为了给孩子治病,去农业银行贷款造拒,绝望之下,造成四人死亡,然后自杀。
1913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经济秩序崩溃。
在此背景下,银行枪击案的发生,似乎是必然。
1955年旅馆枪击案。
四十年变迁,原来的农业银行变成了旅馆。
旅馆女主和情人分手,被愤怒的情人枪击致死。
二战结束后10年,欧洲经济发展即将进入“黄金时期”。
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问题的出现,旅馆枪击案应该算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事件。
1976年加油站枪击案,此地已经改造成加油站,西班牙某将军和卫兵,被某组织的枪手袭杀。
卫兵惨死,将军中枪。
枪手高呼“组织万岁”。
至于什么组织,影片没有交代,但此次枪击事件毫无疑问,跟佛朗哥长达四十年的独裁统治有关,在前一年,也就是1975年佛朗哥去世。
顺便说一下,1960—1973年,西班牙经济大飞跃。
2008年便利店枪击案。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西班牙深受冲击,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暴露了一个时期以来连续执政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相关理念和政策失误。
这对西班牙社会造成了相当严峻的冲击。
便利店枪击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2018年便利店持枪抢劫案。
一个中年男子持枪抢劫便利店,与代班店主对射,未造成人员伤亡。
10年过去,西班牙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领军欧洲经济增长。
但是,这一年西班牙换了政府,不稳定的政治必然无法带来经济政策上的惊艳。
便利店持枪抢劫案大概折射的就是这一时期西班牙经济发展的乏力。
综上,五个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经济。
也就是说,导演用“ 宿命轮回、精神分裂、数字逻辑 ”等一堆的烟雾弹,掩藏的是对过去百年西班牙经济发展的折射。
影片最后,小男孩尼克的毫发无伤,就是告诉观众,“ 宿命轮回、精神分裂、数字逻辑 ”都是在扯淡,所谓的“ 10,21,32,42,52 ”等数字,都是“精神分裂者”的臆想。
而乔恩的死,也是导演对经济影响社会伦理的鞭挞。
从头到尾故弄玄虚,磨磨唧唧
有点儿灵异有点儿玄幻,没看懂。西班牙人拍悬疑和惊悚片还是很有一套的。
和海市蜃楼同期上映,巧合的是内核都有跨时空对话的情节,我感觉还不错。。
本来将死神来了拍出现实感的,结尾败笔变成无厘头。
氛围有了,逻辑说不通
为什么会有这场轮回。年龄数字的意义在哪里。第一枪纯属虚晃。男主精神分裂的设定和剧情完全不相关,还是要说这一切都是臆想,那就更扯了。宿命逃脱也太草率。母亲和女友的角色都非常令人讨厌。不恐怖不惊悚不烧脑。看到这种标榜悬疑但是其实非常智障的电影我真是气死。怒打一星。
剧情设定完全就没有头绪呀 为什么就会有这种被诅咒的事情存在 完全就是在演过程 但是事情起因却抛开不讲 看似逻辑情节缜密 还用了时空穿越镜头 但是看完云里雾里 不明所以
紧张
2.5设定本来还挺有意思的,结果拍出来有点一塌糊涂。本想说可能是什么宿命轮回,或者什么神秘力量,结果看完莫名其妙的感觉。数学家一直吃药还以为有什么精分梗,结果发现好像也没关系。中间一度看睡着了……
如果是美国片,一定会更好看
9分吧,在4星和5星之间犹豫了好久。他妈妈可真是,全部人都是,明明知道会发生的事,还硬往里钻,你那一天不去24小时便利店能怎么着。
天才数学家破解“数字诅咒”,结束凶杀循环、拯救生命。
本来剧本不错,结果结尾小孩居然没死,这尼玛就太扯了吧,导致前面90分钟都是浪费时间。。。
轮回什么的
挺好的,就是初期有点无聊,后期在反转。幸亏最后救下了10岁的孩子。
虽然不太真实 但是比较新颖
两条相差十年的时间线在结尾交汇。
小男孩他妈是真的感人,扶额…最后圆的有些问题…
像是两条平行线,在不同的时间交汇。
貌似很神的电影,实则是很神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