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虚构的故事讲得太真实,就会变成一种困惑:诉求会否直接转变为现实速写?
韩影【柏林】面临的正是这样一种尴尬。
了解大时代背景,甚至明白个中情由的人会觉得有趣,甚至会心微笑,却不会太在意,因为这个故事太像是真的了,真相却无从查考,陷入这样一个大圈子里,非但不会得到娱乐消遣,还会感受到属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黑暗氛围。
不明白环境背景的人,反而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
所以,在本片刚被翻译制作完成后,甚至出现了不少因为没明白事件的起因经过,因此不能理解结果的评论。
不明白由来也就不会看懂究竟,评论写出来不知所云,让人看后更是一头雾水,正因为看不明白评论,才促使我起了好奇心,非要看看,看完写了这篇原本不太可能会在大忙时节完成的文字。
实际上,看一部大制作电影作品的规模,先看投资,再看演员阵容。
看投资数额基本能够估摸出场面究竟能做到怎样,如果需要特效,特效能做到什么程度,看演员阵容,就会对剧情演绎,有个基本估计,不至于看之前满怀期待,看后一盆凉水浇头。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韩影【柏林】是到位的——国际化背景,大投资,大场面,大卡司,有打斗枪战,有惊险悬疑,有感情纠葛戏,演技派搭配成熟美女。
演员敬业到为宣传电影甚至还借助了自己的结婚新闻,一时之间引起瞩目。
可是从剧本线索来看,真要多做一点交待才行,否则观众不明就里会造成错误认知。
故事的起因是为了朝鲜北方特权阶级金氏家族的秘密账户,第二代掌舵人身故之后留下了一个谜样的账户,在此之前这个账户一直都由第三代中的长子负责掌管,在第三代长子被剥夺继承权又被逐出权力核心层之后,秘密账户就成为第三代长子赖以生存的依靠和法宝。
对于跟随第三代长子的人们来说,想要自谋生路,投靠别位继承者,秘密账户就是投名状,若是想要继续坚持权力的角逐,秘密账户就是护身符;对于朝鲜北方的当权派来说,秘密账户就是角逐的利器,只要掌握了秘密账户,就有离开北方来到海外生活的依凭,也是最后的退路;对于韩国的权力机构来说,秘密账户的掌握无异于在韩朝斗争中多了先决手段,即可控制北方的一部分当权人物,又可随时对金氏家族的人们提出要求,可谓法宝在手,世事不愁。
可是,秘密资金账户究竟在哪儿?
除了第三代长子知道之外,还能通过谁获取?
不知道。
这就是本片剧情开始的理由。
故事就发生在极富有寓意的国家:德国。
德国也曾经被一分为二,可是两德早已合并,合并后两边逐渐融合,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统一是大势所趋。
可是朝鲜呢?
朝鲜也被一分为二,至今没有得到统一,两边还在隔空喊话,相互指责,觊觎对方的武力和财富。
德国人富有而自由,而且不甚关心欧洲事务,对于一部分激进派人物和国家,甚至采取了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什么?
德国是欧盟重要的盟友?
哦不,若是重要盟友,德国就不可能在诸多重大事件表决时都为自己一方投票,譬如光伏制裁一案,它选择支持我国。
德国国内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德国人对国际事务不甚关心,他们只关系自己国家的秩序和经济发展,注重生活品质和发展。
那么,为什么说是重要的结盟伙伴?
那是因为德国人富有而自由,而且不关心欧洲事务,这样的橡皮图章加入,是再好不过的了。
所以,在德国的首都柏林,设有朝鲜北方的大使馆,内部人员称之为:柏林公馆。
公馆的大使同志就是秘密资金账户的知情者。
可是,柏林公馆并非轻易可以动手的地方,为公馆稳定,所有人以策安全,金氏家族第二代的掌舵人做了非常有深意的安排:他将最为深沉谨慎的李学秀同志任命为大使,以李同志来守护账户和他希望保住性命的长子,并将侦查英雄表宗盛同志任命为使馆护卫和监察,并享有单独报告的权力,为谨慎起见,将表宗盛的妻子延秀珍任用为使馆秘书。
咦?
为什么是这样的安排?
按照北方的一贯安排,难道没有人质吗?
有。
当然有,人质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刚出世就丢在北方的孩子,就连一口奶也没喂过的幼子。
所以,这就是延秀珍一直都惴惴不安,想要回到北方,惦念不已的理由所在。
知道了这些,韩影【柏林】就没那么难以理解,甚至可说是看起来很有趣的电影了,因为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是现实中真实事件的投射。
在第二代掌舵人死前,柏林公馆在李表二人的共同维护下固若金汤,在第二代掌舵人死后,柏林公馆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问题当然是当权派那里发起的,他们也要账户要资金,想要拿到账户,就必须掌握柏林公馆,清除李大使和表宗盛。
从刚开始,顶级演员韩石圭扮演的韩国特工冲了武器资金交易的现场,这就是个引子:韩方本不知道这条信息,消息来自北方内部。
可是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北方起了内讧?
通消息的人究竟要干什么?
别着忙,影评花费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说误会的起因,经过和后果。
李大使投敌最后被认定为是污蔑和栽赃,延秀珍向美国大使馆申请避难,甚至单独与大使会面也是误解,实际上李大使是在进行北方高层允许的内部接触,而延秀珍只是因为怀孕而感到不安,去了美国大使馆附近的妇科诊所。
虽然如此,表宗盛还是差点就误会了,好在夫妻二人还有机会说清楚误会,虽然吵架气到大吵大闹,但是侦查能手毕竟是能手,和一般人不同,知道分情况和场合。
但是李大使就没那么好运了,他是个头脑清醒,对周围事物认识明确的人,所以在严刑逼供至死之前提前将账号和密码的获取方式告诉了表宗盛。
因为获取方式太过于麻烦,数字不可能记忆那么清楚,所以就算使用最可怕的神经毒素也未必问得出来,因为那是需要分析才能获取的数字。
那么,李大使后来究竟怎么样?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小人物或是不那么小的人物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实际上,本片只用不到五个镜头就交代了李大使的结局。
至少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促使南北双方的顶级特工开始携手合作,理由竟然是为了救助一位北方被挟持的怀孕女子,虽然结果让人嘘唏不已。
可是,剧本毕竟是韩国编剧完成,表宗盛的北方同胞阴险残忍狠戾,要杀他全家,死了还要他身败名裂,可是韩国的情报负责人还是给了他一条生路,虽然离别的话是要他如同尘埃一样存活于世。
这么多复杂的细节,全部要演员来演绎,这就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至少在选角问题上,采取了保底的做法。
韩石圭的名作就是【鳟鱼】(生死谍变),影片的题目说的是一种生活在朝鲜河流中的鱼,在下游生活,在上游产卵,虽然朝鲜被一分为二,可是鱼儿却还是会在同一条河里相聚,寓意统一。
而这部影评【柏林】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又一种统一的诉求,算作韩式统一三部曲的第二部。
在年富力强,演技实力依旧的情况之下,韩石圭只要保持旧作的一贯演绎方式,甚至参考角色要求,更加粗暴一些即可。
对于另外两位演员河振宇和全智贤来说,他们需要挑战的就是角色,这种时而内敛,时而情绪爆发的人物,对演技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何振宇要表达的那种隐忍和机智,在片中已经有所体现,只是内心戏还略显单薄,需要借助对于台词的了解,才能理解到位。
而演技考核至少对全智贤来说,这样一个压抑,沉郁,甚至是心事重重的女性,不那么容易演绎到位,想要表达好,确实不易。
但这并不是说,本片中演员的演技经不起推敲,至少有三个人的演技是极为到位的,一是韩石圭,二是柳承范,第三位不用说就是那位神头鬼脸的话事人。
虽然只有开头和结尾几场戏,郭道元演员还是把一个老奸巨猾的国际负责人演的活灵活现,丝丝入扣。
还是那句话:想要随意评价一部影片,非常简单,但是想要看懂,却不容易,尤其是一部历史背景深厚,又打上相关人文色彩的韩影作品就更是不易。
弄不好,没弄清细节,乱评价就要闹笑话。
什么?
为什么去海参崴?
那是一个对于北方来说极为特殊的城市,虽是满人的隆兴之地,却被前苏联夺走。
前苏联解体后,俄方依然允许朝鲜北方的人在此设立据点并露面,也是个俄方权力无法完全触及的三不管口岸地带。
什么?
海参崴是军港?
军港对于控制权没有帮助,是军用港口不意味着海参崴也是据点,相反地,海参崴的治权就连官方都无法插手,此地不仅是朝鲜北方向欧洲而去的重要出入口岸,也是各国打探消息的重要据点。
韩影【柏林】是一部尴尬的作品,说不透,道不明,全看观众的理解和认知。
自开篇始,就埋下了伏笔,也出现了幕后人物,这是北方的历任当权者,是若干不会在片中露面的人,可是他们的态度和决定却影响着主人公的命运。
最重要的线索贯穿全片:金氏家族的秘密账户究竟去向何处?
为账户,为这笔四十亿美元甚至更多资金存放的谜样账户,多人被害,南北双方的特工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还是没有确切的结果,只留下了一个悬念重重的结尾。
虽然如此,仍然不妨碍观众欣赏剧情;若按剧情和演员表演来看,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场面大,演员强,演技精湛,不少细节都很有说道,但前提是必须看得懂本片编导究竟在说什么。
2019.12 最近常常想起河正宇。
看了他的采访,粉丝剪辑,和全智贤的居多。
两个人合作了两次,感情线却都没两秒甜蜜氛围,最后还是天人永隔,简直是怨念无比!
又重温几次柏林。
因为谍影重重,我一贯喜欢逃亡冒险战争旅行背景下的感情线。
柏林里的感情戏克制又深刻。
表宗盛与莲贞熙,共和国英雄与蕙质兰心的翻译官,两个人的感情啊,都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从事谍报工作本身也需要这种冷静的性格。
但即便再怀疑再伤心,关键时刻想到的首先只有对方好不好。
表宗盛平时应该一贯是家主的作风,莲贞熙一切以他为重,从不抱怨,默默配合他的工作,照顾他的起居。
等到后来莲贞熙被领导命令接待德国人,悲愤的发泄了两句,可又自己屈辱的消化也不告诉丈夫不给他增添负担。
两个人的感情是静水流深,是相濡以沫,直到表宗盛怀疑贞熙,她才心伤起来。
她说“国家,同事都可以怀疑我,但你不可以!
” 表宗盛接听电话发现被上峰背叛了,他紧张地去找贞熙解释,准备带着她逃。
敌人上门,机枪扫射,表宗盛用自己的身躯把贞熙整个护在怀里,他跳楼梯、玩命追车,拼尽全力,最后为了救她甚至投韩,“我救我的妻子也不需要理由”。
贞熙中枪了,最先关心的却是丈夫正在流血的伤和丈夫的生命,“你要丢下我才能活下去”,表宗盛已经痛苦至极但他仍得竭力保持冷静鼓励妻子“不许说这种话。
知道我的心就坚持住”因为身边杀机未除,他还要去解决对手。
等他伤痕累累的回来,贞熙已经奄奄一息“我们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呢” 表宗盛开始崩溃他手足无措,可贞熙已经听不见他的“对不起”。
晨光初现,爱人已逝,茫茫芦苇地里,这个男人失去了一切。
什么时候,河正宇能再和全智贤合作就好了。
不求浪漫爱情喜剧,只要结局是好的就心满意足。
个人观点:在河正宇合作的所有女演员中,跟全智贤最搭。
将近20年前看过韩石圭的《生死谍变》,那个毫不犹豫亲手杀了自己老婆的韩方“正义”战士,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很长时间看到韩石圭就如同看到一尊薄情寡义冷血无情的国家机器,代入极深。
带着这副有色眼镜看《柏林》里的韩石圭,就一直不那么释然,直到最后的“义举”,韩石圭总算在我心里“漂白”了。
韩国电影里表现的北朝,大多都带着一丝悲悯与尊重,至少我看过的此类题材里,北朝的人们都是忠诚冷酷且美丽悲壮的。
这次更是由全智贤妹妹担当神秘的北朝特工,怎么看都像是对方把国花都派出来了。
不管开头各路人马如何乱战,从北朝间谍夫妇发现被暗算开始联手的那一刻起,电影变得好看起来。
河正宇从一个木头一样的冷血特工,摇身而成至情至爱有血有肉的英雄,那个誓死保护妻子的丈夫,拼死一搏的杀气下,每一个眼神都令人心醉心安,仿佛看到那个哭晕多少人的“杀手里昂”。
全MM最后麦田的临终一别,是整部影片阴郁色调中唯一明亮鲜黄的焰火,把心,燃成漫天碎片。
北朝的男特工,最后还是踏上复仇的征程,等待他的,不会比爱人的结局好到哪里。
政治博弈中的一只小小的蚂蚁,前路即是无底的深渊,比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还令人绝望和窒息。
韩国版的《谍影重重》朝鲜版的《无间道》,故事以金二胖驾崩,金三胖登基为大背景,凸显了再王朝变革时代曾经的共和国功勋惨遭抛弃,面临权贵清洗的命运,在同类型国家来说“大清洗”是必然的,这样的国家权贵操作的手段更隐蔽,任何没有背景的个人下场越惨。
就像建国后被清洗的那些卧底一样。
而且片尾也讽刺了韩国政治,在政客利益面前,正与邪,对与错没有那么明显。
PS:最后的护照好像是天朝的
文/时漆如果把《柏林》放置到好莱坞的任何一家公司,它指定不会有足够的惊艳感。
《碟中谍》、《007》、《谍影重重》等一干老家伙都是一副要秒杀新秀小辈的架势。
然而,一旦把出品方移植到韩国,这就叫人大呼过瘾、啧啧称奇了。
尤其是咱们大陆的电影产业,在人家周边屁点大小国色、香、味一应俱全的作品面前,就只有瞠目结舌、直打哆嗦的份。
韩国电影,从异军突起到现今亚洲的一枝独秀,也就用了二十来年的时间。
韩国电影人肯专研肯进步的精神,世人有目共睹。
善于模仿,更热衷革新,把舶来品修剪得有模有样,还带着自身的风格特质。
如今也就差科幻片领域有待进一步的建树,于是就有了美、法、韩合拍,大师、巨星如云的《雪国列车》,其飞跃的跨度,实在叫人难以冷静。
韩朝的南北争端,一直以来都是韩国荧幕演绎的重点题材。
剪不断理还乱的政治纠葛纷争,成了韩国电影人思维素材的源泉所在,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典型作品。
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极端敏感的冲突焦点,韩国人完全没有任何规避、兜圈子、饶远路的意思,而是能够直面赤裸裸的利益交锋,突显血淋淋的拉锯战,描摹相互倾轧的腐朽领导层,雕琢风雨摇曳下的小人物命运,这些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电影《柏林》中。
影片特意把故事的场景搬到柏林,其隐喻显而易见。
“东德——柏林墙——西德”,一串简单的符号,无不昭示着统一才是大势所趋的前进导向。
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一直以来都僵持着,零星冲突,整体平和,态势上究竟是冰冻三尺,还是一触即发,孰难说清。
但就《柏林》的姿态来看,在一定程度、一定层面上,还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河正宇饰演的朝鲜特工,悲催地被夹在本国与敌国之间,本是肩负着保卫祖国,维护主权尊严的重任,可到头来却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了。
在求生意志与家庭责任感的驱使下,这位朝鲜共和国的英雄,毅然选择了投韩。
这个主打入戏的焦点,影片处理得相当成熟熨贴。
理论上讲,作为韩方,大可以以此为契机,大肆宣扬自身和平宽大的政治立场,好好粉饰嘴脸一番,这也绝对不为过。
但影片却上演了一出“政治丑闻”,尴尬地让韩方唯一一名智商不低于猪的特工来匆忙救场。
男主角朴宗盛在痛失妻儿,摈弃节操,众叛亲离之后,仍是被政治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牺牲品。
由此,也就有了“海参崴”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结局。
作为一个世界级鱼龙混杂三不管的地域,汇聚着各国的间谍、特工,情报信息的流量堪比华尔街的金钱交易量,无不给续集留下了一个非常广阔发展空间,故事的政治鲜明性与可探讨价值也随之上了一个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并非仅仅只是一部结构紧凑、节奏凌厉的谍战片,它其中的剖析与留白,如果不认真去体会捉摸,亦或是不熟悉朝鲜半岛的政治局面,在很多时候,都是会要么看得一头雾水,要么心里所想的与电影实际表达的信息完全背道而驰。
对于错综复杂的问题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影片鲜有直接表述介绍的,而均是通过大量侧面表现的手法来间接交代始末。
以至于,本人这种对政治了解甚少,七窍通六窍的观众,中途就很有必要多暂停几次以便理清思路,实在不行,还得让度娘来填补知识的空白。
《柏林》是一部非常有营养的电影,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普世娱乐性,该有的都有,内容远大于形式。
在看惯好莱坞模式下的谍战片之后,早已对满大街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的FBI、CIA、S.W.A.T等常客见惯不惯,对于那种干完一架就换一个国家,堪比Discovery,生怕观众不知道投资有多么大的片子,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美极度疲劳。
这些耳熟能详的烂大街元素在《柏林》中,都没有过火的体现,但它依然散发出好莱坞谍战大片应有的气场,着实传神。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要吐槽,在人家柏林公然打群架,拔起枪来就扫射,而丝毫没见到德国警察的身影,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很喜欢河正宇,也很喜欢全智贤,想这也算是一部心心念念的片子吧,就全家一起看了。
结果哈哈哈哈哈!
前四十分钟五脸懵逼,倒不至于分不清楚谁是哪个派别(我妈直到结尾都没有很分得清),但的确也不太清楚到底在讲啥。
依靠着对河正宇的爱,以及对两口子未来可能会有感情戏的爱,继续看了下去。
嗯...不能说是一部很漂亮的谍战片,因为真的没啥真正的剧情高潮,以及很吸引人专心看下去的部分。
但是河正宇!!!
仅仅是他,我觉得这部片子就足够四星了。
如果还来一部这样的片子,我也还看~
这部片子能够说明,如果你把美式冷战世界观吃下去后再吐出来,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变成一幅什么糟心的样子。
巴勒斯坦人等于恐怖分子等于红色阵营的外围打手,这难道还是豺狼卡洛斯和阿布.尼达尔的时代吗?
当代已经放弃对中东的干预很多年的朝鲜又还对这些武装组织有动员能力吗?
而巴勒斯坦人又被和别的穆斯林移民混为一谈,通通当做卖kebab的摊贩。
对的,巴勒斯坦人-恐怖分子-激进左翼这个蹭蹭递进的能指链条是七十年代冷战风格的人物谱系,到今天,前一个环节没变,后一个环节变了,于是就成了巴勒斯坦人-恐怖分子-政治伊斯兰主义者。
而这片子里的韩式风格是啥呢?
一方面还是那前一个链的活化石,学习自全球后冷战状态下唯一一块冷战环境下的僵尸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从西方进口了当下的“文明冲突论”或穆斯林恐惧症,于是冷战僵尸竟然被后冷战的二手文明论奸污怀了孕,生出这么个怪胎:穆斯林移民-伊斯兰主义者-巴勒斯坦人-恐怖分子-激进左翼-北傀打手,每一个环节都是断裂的,摆在一起又莫名“和谐”,对的,这就很“韩”!
这就是韩国特色正道主义。
很好看啊,感觉分评得有点低,应该能到7.5啊。
要是我CHAO能拍出这样的。
哎,不想了,涉政的是不可能上映的。
真的感觉河正宇越演越好了。
全智贤也正在让我更全面的了解,是我看得少了。
黄金配角们又出现了呢,有点银河那帮人的感觉。
都是些好演员,但说出去总感觉和好莱坞的那些人差了点什么?
差了点什么呢?
难道越感觉他们的电影接近好莱坞,这种感觉就越强烈么?
虽然只是商业片,只是用了常用的南北题材(黑黑朝鲜),没什么深刻内涵。
但,真希望我CHAO的影片,就算是“没什么价值的”商业片也能往这上面靠啊,那时我们也能挑挑刺,用一种享受的感觉去给差评,去黑啊。
黑的心里也舒服啊!
感觉是目前看过的很出彩的一部韩国间谍、枪战片、动作片,可能说是借鉴了《谍影重重》等,但,已经很不错了!
推荐!
两天之内看了两部关于南北朝鲜的间谍电影,一喜一正。
可见南北朝鲜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是绝好的韩影题材。
韩国电影更是很好的把握了好莱坞工业电影的套路,深谙商业电影之窍。
柏林是个意味深长的地方,自然也是亚洲电影走向世界的必要欧洲场景设置,倒是很有冷战时期的阴冷氛围,城市,建筑,甚至屋内布局。
同例经典佳作有《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
美国中情局,韩国国情局,朝鲜情报局,加上以色列情报局,几方间谍登场,加上朝鲜内部政局变动,已经足够电影所有精彩元素。
可惜线索过多,少了主线,看起来实在有些吃力。
肃清实在是个过于残忍的词,电影里的人物下场自然少不了惨烈。
政治终究是个大棋局,韩国人敢拍,已经是个进步。
《柏林》作为今年韩影首当其冲的力作,浑身上下散发着国际大片的范儿,这部以政治味道浓厚的柏林为背景讲述大韩民族内部恩怨的故事因其独特的取景和题材而显得大气并充满野心。
事实上,《柏林》本身就因为其国际化的布局而引入了多股彼此敏感的政治势力,如何圆满的讲好故事又不得罪各方,成了本片最需要用心的地方。
之前没看过柳承莞的作品,那部只闻其名的《没好死》到现在也没有机会看到,但从《柏林》中还是可以看出其是对得起“韩国昆汀”这个称号的,影片叙事从容智慧,喜欢耍花式的影射各种经典作品的桥段,使电影更值得影迷把玩。
《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碟中谍》、《冷血悍将》还有丹尼尔克雷格时期的詹姆斯邦德电影,《柏林》对与自身相辉映的经典名作尽可能的做到了照单全收。
当然,影片最智慧的个人认为还是对尖锐政治矛盾的圆滑处理能力:朝鲜自然是一切阴谋的起源,但没有一黑到底,仅仅是内部败类的奸计,最后还实现了极具象征意义的韩朝特工合力灭敌;以色列左右不定的角色态度通过在其中煽风点火的朝鲜反派的缓冲以及动作场面的前赴后继悄悄地被消解了;西方势力自然强硬但着墨不多,却又在最后裁定整个事件,既没蔑视,也没轻视。
影片圆滑的叙事花招归功于优秀的剧本,也更得益于导演良好的把控和掌握。
《柏林》就像是《共同警备区》与《生死谍变》的杂交,既有紧张的政治博弈,又有好看的动作场面,结局虽然灰暗,好在没有放弃希望。
最重要的是,它为如何在紧张敏感的局势背景下讲述一个商业化的娱乐故事提供了一件堪称优良的范本。
七分,与明星大侦探《x学校杀人事件》那个案子异曲同工,父母(或者说监护人)欲望期待扭曲了感情的本真,四个青年各有各的苦楚,演员都不错,就是不知道剧情往爽还是往深里走了。
希望是爽剧,因为对元真儿有好感。这姐真的缺爆剧,唉。
蛮有看头的 元的演技比我上次看她好多了
第一集就让我看生气了dex还是别演戏吧
地下赌场看场子的不带枪吗几个小屁孩冲进去胡闹?题材略微有点扯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