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的辉煌时刻,想必很多人都了解,还是那个《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等热播的年代。
水墨动画《山水情》的国际殊荣,更让中国动画传统的制作工艺与悠久的文化历史,傲娇于世。
但随着动画制作技术与呈现方式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
国产动画的辉煌已然不在。
如今,在东洋与西洋动画攻势的双重压力下,国产动画也渐渐在一众热衷国产动画崛起的人士们的推动下,开始有了接连不断的好的尝试和开始。
尤其是在制作技术上开始师夷长技,不断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3D技术的一辈们,在精挑细炼的中国传统的题材之上,再次大展拳脚,将一个“郑和下西洋”历史名事,在大银幕上展现出来。
影片还找来国内最知名的唱将刘欢,以及金牌制作人张亚东等,共同为影片倾力打造了一首《向海》。
在影片郑和率庞大船队在惊涛骇浪中起伏前行,英勇的船员们和海盗展开殊死搏斗,西洋国家的土著居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郑和船队……种种惊险与浪漫,奇幻以及优美的画面中,“向海,像母亲连接起八方的血脉,在苍茫岁月中的澎湃……数古往今来,无论何方,无论年代,我们都一样,于这大海同在,向海!
”这段气势磅礴的歌词伴着刘欢激昂、浑厚的嗓音,将中华民族向往世界大同,和平共处,共享大洋的美好愿望高颂出来。
并将影片的故事推向又一个高潮。
慢工出细活。
据悉,《郑和1405:魔海寻踪》全片制作历时近3年时间,总投资也达到了5000万之多。
技术上是采用的所谓全球最先进的三维实体模型扫描技术。
尽管与好莱坞精细到毛发的逼真呈现,尚有一定的差距。
但影片在诸多大场面和全景画面的呈现时,还是以其精心的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屡屡展现出那个大航海时代下,弘大而精湛的历史篇章。
该片还曾在法国国际动漫节上荣获“真正具有中国气魄、中国精神的宏篇巨制”的美誉。
片中逼真而独特的人物造型,细腻而弘大的场景特效,震撼抒情的背景音乐,把观众带回到600多年前的那个大航海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是惊涛骇浪里百舸争流的弘大全景,还是甲板上兵将操练的你争我抢,以及郑和率部大战海盗王陈祖义的战斗中,特写、慢镜、全景、跟拍……熟练的技巧极大的弥补了动画技术在细节上的一些不足,辅以震撼的音响效果,使得影片看点十足。
无论是本就对动画片热衷的小观众,还是大观众,都是一次不错的重温历史,感悟时代精神的不错体验。
今年是郑和诞辰642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的608年纪念,郑和出海日和中国航海日为7月11日,而影片上映于2013年11月29日。
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毫无历史意义和特殊性的年份和时点上,一部关于郑和出海下西洋的动画影片《魔海寻踪》上映了。
影片的名称从“郑和1405”改为了“魔海寻踪”,从讲述郑和的故事,到讲述两个海洋学校的学生在一片魔海上寻找到郑和的踪迹,继而进行穿越的故事。
可以用一个词形容,不伦不类。
两个学生并不可爱,而且他们两个人只身航海、随便往海里丢易拉罐等行为,也不值得提倡;更不用提他俩掺杂在郑和的故事中,到底想表现什么是极不明确的这点了。
或许,编剧和导演觉得这种设定很有趣,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看,我只能觉得这种设定让人一头雾水。
1405年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我个人认为,既然要描写下西洋,就必须要描写出海,因为出海是一次航海旅行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事。
一艘巨大的宝船、一个包含60多艘战船的强大舰队,带着民族骄傲与国家使命的出行,同时带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凶险的勇敢担当出行,这是一件多么有震撼力的事情。
然而影片似乎根本没有意愿对这样有标志性的事件进行刻画,虽然它用了郑和下西洋的题材,但它缺乏对这一题材深度的挖掘和基本的尊重。
无论是扫灭匪寇,还是贸易和亲,亦或是各种外交,都必须建立在一次隆重的仪式性的出海之上才能在价值和情感上被确立。
换句话说,航海路上的一切险阻都是出海时就考虑到的,但是明知有这么多险阻还要出海的理由,就是宣誓中华大国的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的勇敢精神。
所谓“魔海寻踪”,真正要寻的不是郑和的那艘船,而是郑和出海的精神。
作为一部非低幼向的动画电影来说,影片内容却相当幼稚。
郑和是怎么机智地剿灭了匪寇的,难道就是看透对方毒酒这一点点小伎俩,然后再加一点点分兵两路的所谓战略战术么?
郑和是怎么通过智慧和诚意,让一路上的国家不仅因强大的舰队武力而屈服,更是因天朝崇高的德行而臣服的?
难道就是退后两海里这么简单么?
郑和是怎样在民族大义和自身小义之间做取舍的,影片有没有给他设置一个终极的两难困境,然后通过他的最终抉择来体现其人性光辉?
全部都没有!
影片刻意刻画的郑和与公主之间的感情,不仅不给影片增光添彩,反倒让人感到别扭。
不是因为郑和是太监,而是因为他是个第三者。
他不是不能有感情,而是影片没有给出他夹在朝贡国王子与和亲公主之间一个符合普适道德标准的解释。
应该肯定的是,影片对大海的技术塑造还是很成功的。
无论是材质还是泡沫的渲染,无论是从海上还是从海底看,大海都的构建都非常成功。
但是,影片对出海的缺失,实际是对出海精神的缺失,让人物缺乏一个对自己的交待,在剧情上影片虽在尽力讲一个故事,但却是在用各种不合理、不合逻辑、不可能来构建这个拼凑起来的故事。
总之,这难称一部合格的动画电影。
先说句不客气的,我对国产动画片从来没抱过希望,国民级的《喜羊羊》每年看剧场版,只是当做山寨的《猫和老鼠》,看在眼里是狼和羊,心里只当做猫和鼠,或者兔八哥与猎人。
之所以对《魔海寻踪》网开一面,主要是相中了状似严肃的历史题材,这意味着它基本和过时的网络流行语、拿捏不准的恶意卖萌和自以为低调奢华的冷笑话不在一条船上,而这三样正是国产动画最令我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的东西。
每次去亲戚家串门,只要他家孩子在看国产动画,我当天晚饭的胃口就不会太好。
好吧,我还得承认,预告片里那个粉臀沐浴的镜头也起了一定作用,不过别想歪了,我的意思是,拍得如此香艳露骨,该和幼稚的低龄货拉开点距离吧。
《魔海寻踪》不是哄小孩子的,这点我料对了。
我没有料到的是,观赏过程竟成了一场“找印象”的游戏,和我同去的MM也是个资历不浅的影迷,看着看着,我们之间有了一场较量。
海战一开打,她惊呼,哟,《加勒比海盗2》的章鱼怎么跑这里来了,这该叫飞翔的菲律宾人吧。
我不甘示弱,指着桅杆上那一场过招说,这分明是《卧虎藏龙》李慕白的剑招,嘿嘿记不得了吧。
她又眼睛一亮,瞧那鞭子使的,跟《波斯王子》大反派异曲同工哟。
我随即接上,你看这大明战船,尤其是船头雕刻,和《龙门飞甲》如出一辙,后面船坞的俯瞰镜头一出,我更得意,连连称像。
她自然而然拿《狄仁杰神都龙王》来压我,除舰队遇险外,郑和与陈祖义在渔网过招那段,简直是《龙王》悬崖对决的翻版。
看到热闹的街市,海盗女屋檐飞奔,伺机行刺,我脱口而出,《刺客信条》!
临到结局,MM又扳回一城,看那熔岩滚滚,山石俱裂,飞来鸟儿救援,怎能不想起《指环王》,《霍比特人》呢。
但其实,我发扬了绅士风度,藏着最后一张王牌未出。
那是《辛巴达七海航行》。
这也是影片给我的综合印象,怪兽,风暴,魔法,精灵(虽然被汉化成了皮休),海盗,炮船,岛屿,冷兵器,女刺客,异国情调——明明是借着明朝那些事儿的外壳,说了个阿拉伯神话风味的冒险故事,看的时候,我真怕那红地毯会突然飞起来。
影片尤其和2003版的辛巴达动画有大量赏味重叠,且不说公主王子的恩仇录,三宝船队误入海市蜃楼,一片世外桃源的旷美绝伦,是整部影片差强人意的图形技术中成就拔尖的一段,而当年那部坚守二维传统的《辛巴达》里,也只有幻境历险一段大量使用三维技术,效果出类拔萃。
光看开头,可能误认为这是部穿越片,但既然广电总局限制穿越题材,片商自然不会顶风作案。
两孩子在六百年前全程当了旁观者,那句海市蜃楼究竟是否穿透时空,由得你去猜。
但助他们荒岛逃生的,明明是上古魔力,手臂上的牙齿印,又表明并非南柯一梦,这擦边球打得甚是高明,就跟希区柯克当年突破海斯法典拍吻戏一样,可狡猾的紧。
那男的熊孩子真的惊到我了,先玩跑酷,展示标准的猩猩跳和猫扑上墙,之后又秀街舞,都是我喜欢的运动,实在料不到一部古装动画片里看到这些。
其实这海尔兄妹的线还是有些低龄动画抛不掉的脑残,如果只讲郑和的历险,故事足够充分完整,主创安排孩子,估计还是希望能吸引小观众的。
平心论,抛开各种不靠谱的历史复原,反角夸张过火的奸猾表演,这剧本不用大改就能拍真人剧,郑和有几句文言台词相当严谨出彩,出色的配音阵容助阵,放在真人片里也不会逊色。
这当然不是部合格的历史片,但激发少年人的历史兴趣绰绰有余。
可惜散场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来的全是大人,其中甚至还有一对老人,却没有孩子,这样用心的剧本却不及喜羊羊十分之一的人气,总是令人伤感的事情。
(文/方聿南)
国产片开始出现异常部队了,《魔海寻踪》重新演绎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跟类型片抡了起来。
然而,3D格局下的初登场,却带着一副清丽典雅的面孔,让人找回了对于美术片的怀念。
对于国产动画片有点偏爱。
作为东方动画的鼻祖,我国独特的美术文化注定了,国产动画风格上与舶来品有质的不同。
遗憾的是,中国的动画产业经历了比文革还长的枯死期,二维动画时代就已经鲜有优质的现代题材。
中国人是不可能子子孙孙一直靠水墨小青蛙和雪人兔子的故事来填补二次元渴望的,《喜洋洋》和《芭芭拉小魔仙》从故事上重新获取了观众群,进入CG时代后,《魁拔》、《侠岚》、、《昆塔之盒子总动员》都让笔者爱不释手,从过往的作品来看,国产动画中,剧情、人物、画风、情感、趣味、主题上,均已出现及格甚至优良的作品。
3D来了,《魔海寻踪》划开了第一桨,带着种种不成熟,爬上了大制作的平台。
作为中国第一部3D CG海战动画长片,用一句话概括:这明显是个场面恢弘的大家伙,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从屏幕上甩开阵势,明朝的木结构战船是汉民族海军的骄傲,真的画出来放在3D屏幕上,那个画面做到了让基本上是个中国人心里都美滋滋的——广角构图回归《清明上河图》式的众生相风格,一幅透视良好的流动浮世绘;船的质感做的靠谱,看到画面,能听见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桅杆敦实的木头声。
动画的基底是绘画,电影的基底是摄影,二者隔着梁子,意蕴差别深远。
首次看到手工画作的明朝舰队,印象非常难忘。
这部作品无法同中国美术脱开关系,比起近两年的大部分动画,本片保留了中国美术片特有的笔间韵味,并未堕入国外以中国美术片为基础加以改良的动漫之流。
郑和用过的笔洗从一只大海葵的肚子里仙逸地飘起来,明清花皎白的胚子润润蓝釉,预揭开陈年的故事。
海水里两个中国小孩儿做背景,守着这口出处考究的瓷器,整个片子一下从过往的观影体验中脱引而出——在西方人的动画片里,很难找到一处这样惊艳的表达,不光是造型问题,更重要的是寓意。
只有中国画匠,才有那份情怀,懂得以何样的物,传达何样的气节。
本土历史文化的力量透过古典美术造诣准确地传达出来。
反过来,比起古风浓烈的静物刻画,本片的人物造型更具当代美术特征。
如果你有点当代美术的口爱,尤其对于建国以来,当代中国美术的流派和演变有些认识,看到正和的形象时,不免会联想到央美某教授搁在全国各类博物馆的经典方化雕塑造型。
人物线条被简化,男性人物(屏蔽那俩穿越的小孩儿)汉服造型简洁肃穆,身形给人感觉就俩字儿,高,厚。
人物面部轮廓突出饱满的颧骨,眉眼细长,典雅庄重,这也正是汉人审美中俊美的象征。
惊喜的是,这种简洁而立体感十足的画风,并没有让人物的表情动态失去味道,相反,有些写意的神韵。
做到这一步的意义远大于电影追求的大场面与真3D,这是中国动画开始迈向新时代的信号,古典与现代融合,美术片的情怀没有因为快餐文化而湮灭。
第四个亮点是脚本有了成人故事。
开篇讲过,本片足足地打了一把类型牌,这个版本的郑和下西洋除了保留正和时代的历史兴亡感之外,大明公主的爱情和异国公主的人生遭遇跳出了大时代脉路,单成一线。
从人物造型判断,显然这两条叙事线是留给18岁以上的观众来追味的,一位端庄贵气,一位性感热辣,完全区别于儿童的q版造型。
虽然影片篇幅有限,但唯美的古装爱情和海盗身世奇谈的片段,还是拨动了成年人的心弦。
一个想嫁将军却为国远赴他乡,一个一心报仇却错杀了亲生父亲,世事多变的成人世界降落在两个穿越的现代儿童的视角里,让这部片摆脱了哄孩子的层面,也从古板的历史题材进化出一些人文关怀。
从成片来看,《魔海寻踪》明显因为跨界电影,不得不考虑到各层观众对于动漫剧场版的要求,众口难调,多种类型的融合,增加了影片完成功课的难度。
事实上,在看到上述呈现的时候,观影前对《魔海寻踪》的期待已经满足,甚至有些意外。
对于国产动画,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一点点情怀上的不同,技术是一条可以不断摸索的路,然而中国美术片的情怀却很难找回。
文/公元1874始终觉得,中国古代有这么多故事,值得好好拍的古装大片是非常多的。
可是近年来的古装片,虚构历史甚至朝代背景的占了大多数,剩下没有虚构的,则有一些是借古喻今,顾左右而言他。
看到《郑和1405 魔海寻踪》的时候,觉得能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拍出来,也算是有点意义了,尤其是,当这段历史,还是以小孩子可以接受的动画片形式去制作,对于普及那段历史,也算是做出了寓教于乐的表率。
没有办法,在我国,动画片的娱乐性要放在第二步,第一步一定是意识形态,故事得有意义,可以教给小孩子什么道理才可以。
所以,日本的大量动漫作品,在国内都处于被禁的状态,连宫崎骏这样的日本国宝级大师的作品,迄今都没有一部被引进。
在被喜羊羊和熊出没统治了那么久,大银幕上,我们迎来了这部《郑和1405 魔海寻踪》。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海洋开拓史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传奇的是,这位三宝太监,以自己特殊的宦官身份,竟然完成了许多大将军都没有办法做到的重任。
明成祖朱棣当年命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在载着近3万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的壮举之中,拜访了30多个国家,成为古代中国海洋外交史上最大的壮举。
要知道,过了快一个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才开始他们的航海旅程,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远比欧洲各国来得更早、更大、更值得大书特书。
很可惜,这段历史一直鲜有文学作品涉及,2009年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大概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部《郑和1405 魔海寻踪》填补了这段历史在动画作品里的空白,从这一点而言,值得称道。
之所以加上1405的标签,是因为郑和在1405年,明永乐三年首次起航;而“魔海寻踪”,则来自于电影本身的虚构故事。
为了让小孩子看得开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在动画片变成对抗海盗为主——那海盗倒也是历史上真有其人,担任此反派大任的,是明朝时的著名海盗陈祖义。
陈祖义盘踞在马六甲10多年,他的海盗大军在最鼎盛时超过万人,有百艘战船,曾经攻打过沿海50多个重镇,是明朝海外的重大威胁。
郑和下西洋的任务之一,就是灭掉陈祖义。
而郑和果然也不负众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消灭了整个陈祖义的海盗军团,在永乐五年(1407年)9月,郑和把陈祖义押回中国,当众将陈祖义斩首示众。
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郑和1405 魔海寻踪》讲述了郑和如何剿灭陈祖义,再与友邦建交的过程。
很明显,叙事借鉴了最热门的航海题材电影《加勒比海盗》,对于海岛的异域风情,陈祖义的阴谋诡计,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海怪的乱入,都带着强烈的加勒比海盗的影子,以致于让我感觉郑和其实是穿越到了加勒比,和杰克船长联手抗击陈祖义呢。
其实中国这么五彩纷呈的历史,有很多都可以拍成动画片。
中国在3D动画方面还处于尝试阶段,《郑和1405 魔海寻踪》也难免有着诸多不足。
不过,没有虚构历史,没有弄些奇怪的动物嬉笑打骂,而是选取了中国历史里重要的一桩事件作为蓝本改编,就算是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瑕不掩瑜,它依然值得家长带小孩子去看,至少看完了,可以借助这个电影,让小孩子对中国历史产生好奇心,那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寓教于乐了。
最终选择了推荐,确实有点小小的私心作祟,以好莱坞的标准,这种片子是是绝对的烂的,但是以国产片的标准,还是稍稍鼓励一下。
有不少人讲,中国的观众,或者说不只是观众,所有的受众都是比较难伺候的类型。
我大体翻了一下大家的影评,虽然说大致客观,但是批评得多,负面的多,正面的内容给的并不是很够。
话说要想看好电影,做影评一定不能只给负面的东西,一个电影多少都会存在正面因素。
老是想着靠鞭策去改变,其实最终先打击的是做电影的人的积极性。
或者我们这些看电影的人,在无选择权话语权,没本事自己投资拍电影,或者是怎么样的情况下,也习惯了用喷的方式满足自己。
无论如何,总该有一些正面的存在。
我说说吧,选择历史题材,而且给了比较够的制作水平,有些人轻而易举地去将其跟好莱坞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大制作相比,本身就是偏颇的。
一分钱做一分货,这个是肯定的。
但总体来讲,整体人物的构型,场面,以及人物动作等,还是看出主创团队是下了功夫的。
多少有一些表情比较硬,而且人物的脸上总是有两道折线,不过人物行动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这一点在以往的国产3D电影动画中,并不多见。
从另一方面讲,郑和下西洋的题材跟今天的时局也有契合点。
600年后的今天,当这个国家重新希望被世人尊重的时候,重拾海权的理想,总是应当被提及的。
再一个,比起以往的国产烂动画片,配音最起码没有掉链子,我认为还不错。
好了,我也说一点负面的东西。
较真一些,历史题材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容错性不高,比如我。
当然动画是要有演绎的程度的,我是比较支持把三宝太监男人化的,要不然也没办法演下去。
能够挑出来的错误例如:宝船舰队年代侧舷火力战舰并未出现,实际上郑和宝船上大口径的火炮不多,主要的作战模式仍旧是撞角、弓箭和跳帮战。
另外,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已经迁都北京了,跟南京已经没啥太大关系了,郑和出洋也不是从南京走的。
公主殿下居然穿清妖的旗袍,诸如此类,不细表,OCD而已,其实没必要在意。
说几个跟电影有关的,剧情上进展比较生硬。
好像是为了穿越而穿越的,其实没有那两个小孩也没有问题。
有了那小孩,还有貔貅,反而让人觉得戏份混乱,穿插生硬。
所以,就不如从头到尾都是在讲郑和的故事。
镜头语言的运用很成问题,有些抓景色的功力是够的,但是描述情节的反而寡淡得多。
另外一个明显的硬伤是配乐,两个主题歌插进去都太刻板了,我对刘欢和张靓颖的嗓音没有意见,但是对两个歌曲的质量意见很大。
而且音响混声质量不太好,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了,为什么不再花一些把配乐搞得精致一些,就算没有好歌,把音乐混好声也行啊。
————总结一下,这片子比起一些以往的烂片还是有进步的地方的,场面足够了。
而且关键是,就算是好莱坞的制作水准高,可是好莱坞永远不会拍我们自身文化的东西。
而永远去期待好莱坞、好莱坞,一个人也在潜移默化中最终世俗美国化,而缺失掉了作为中华人的基本文化底蕴。
这无疑是悲哀的。
我们指望不了我们的动画能够走回道五十到八十年代时期的那种经典性,但是总要一点点地寄希望于,带着我们的价值观,带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桥段的东西,能够有一天让我们喜闻乐见。
我们也需要这些东西替我们向世界表达我们的与众不同和我们文化的美丽。
有人可以解释我的文艺政治化,但没有理想的文艺,总也是痴痴傻傻,而断掉了自己的筋骨。
我觉得呢,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动画,归根结底还是一件事: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有的时候我们看电影,大致能够感受到这是个不错的故事,或者说故事过得去,可是被一些人拍出来,反而索然无味了。
如何运用个人语言,如何通过画面表达导演的个人因素,个人所想,都是相当重要的东西。
暂时我觉得一些年轻的导演和编剧们,不必尝试太多解构主义和蒙太奇之类复杂的东西,能够顺着下来,将一个故事完整的表现在观众面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无论是好一半烂一半的苹果还是别的。
对国产电影总有个好的预期,也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并且客观,在鞭策的同时也能够找到闪光点,扬长避短,去芜存菁嘛。
最后还是那句话,请电影人先想好,不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多么天花乱坠,先讲一个好故事,完整的讲出来。
文/麦克疯近几年国产动画片开始背负着摆脱低龄化的重任,逐渐向商业转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这部《郑和1405:魔海寻踪》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顾名思义,影片正是对准了历史上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再穿插奇幻和冒险的情节,带领中国观众走进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历史世界。
《魔海寻踪》以史实为经,创作为纬,其实正是利用了小说家和电影家们惯用的通过历史漏洞进行想象与虚构,在这部影片中,这种虚构主义赋予了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审美:如果寻找到简单的切入口,那么郑和下西洋抗击海盗这条线索是为成年观众设置的,少年千浪和燕子的冒险经历则是针对少年观众而创立,而郑和的“宠物”——精灵皮休以及该片具有的魔幻元素主要负责的是吸引年龄更轻的观众。
动画片本身就是一种建立想象的方式,正如这部影片中游戏化的设置,其实填补的是真人影视剧无法实现的功能。
如历史上郑和与陈祖义在海上的较量,用动漫方式表现出来后冷兵器战役的残酷和惨烈就不见了,转而化之的是一场环保的飞鸟大战;影片甚至虚构了陈祖义女儿的角色用以丰富郑和的内心世界,以别与史书上历史人物的另外一面,以动画片自己的语言方式去加工历史故事是最安全最OK的方式。
《魔海寻踪》主要用的是人物历史“再塑造”的方式,强调主要人物本身具有的“传奇性”,这亦决定了影片非“绝对历史”。
因为讲历史,不光要说人物,还需要交代时代背景,但事实证明,将人物“传奇化”更有助于奠定人物形象。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片中会出现600年后千浪和燕子两个少年这条穿越的线索,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一条线索都作为叙事化的沉默旁白方式出现,如开头他们在海中发现了郑和撰写《航海日志》的青花瓷笔洗,再将历史引出。
熟悉美国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这是电影传奇化叙事屡试不爽的开头,文本的目的就是将片中传达的精神提前引申出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故事应当被后人记住,小孩子或不能完全理解电影中的一些情节,但我相信至少也能感受到一种精神。
论电影本身,3D技术是这部电影提升视觉表现力的核心,特别是大量的海洋物理效果需由3D展现出来,论目前国产动画片的技术来说还算做的不错,但仍需继续发展。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可以拍成大场面3D动画,从这一点作为切入再和故事题材结合,国内真不乏好的动画片蓝本。
看多了欧美动画的特效奇观,《郑和1405:魔海寻踪》的到来应该可以让中国观众感到一种别样的振奋,毕竟,激动人心的历史题材与惊险曲折的奇幻传奇融和在一起,加上细腻又多彩的画面,由动作捕捉技术拍摄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对于国产动画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可喜的突破。
说起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故事,多数人也只是通过学生时代的课略知一二,只知道是大明朝皇帝发起的一次壮举,对当时的世界局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具体的来龙去脉,就很少为人知了。
影片以郑和在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的传奇故事为时代背景,当年,郑和率300艘远洋豪华巨轮以及近三万人组成的天朝之师,但在看似无坚不摧的航行上,却像深邃的海洋世界一样暗藏着无尽的风险。
值得说明的是,《郑和1405:魔海寻踪》以历史大事件为题材,却没有陷入这些官方的材料而来一场空泛之谈,而是像好莱坞的历险动画一样,讲述了一段惊险纷呈的故事,以郑和与海盗、加利国这三方势力的角逐,在浩瀚且神秘的大海上龙争虎斗,儿女情长,煞是好看。
同时,影片用一对从现在穿越600年时空来到古代的少男少女的视角展现故事的发展,融入现代思维让人备感亲切,仿佛六百年前的海上传奇真的通过青花瓷复活了一般。
技术方面,《郑和1405:魔海寻踪》尝试了国产动画从未使用过的动作捕捉方式,就像《加勒比海盗》《阿凡达》《丁丁历险记》这些好莱坞特技大片一样,由专业的演员进行表演,然后转换成动画角色,在人物的表情和肢体、神态方面都细腻且富有层次,又不失动画技术的浪漫特质。
除此之外,影片在动作戏方面也有所突破,所有动作戏都由身经百战的武行演员完成。
伴随技术的进步,《郑和 1405:魔海寻踪》的故事框架却难得的没有跟风好莱坞的套路,难得的做到了返璞归真,有着《神笔马良》《渔童》等中国民间文化故事的韵味。
从始至终披着神秘的面纱,非常引人入胜。
虽然近几年,国产动画的创作水准有所进步,但是《郑和 1405:魔海寻踪》勇于保留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并加以创造的大胆构想,也令其成为了近20年来国产动画难得的佳作。
另外,和《喜洋洋》等深受儿童喜爱的作品相比,前者以低幼受众为目标,很难做到老少通吃。
而《郑和1945:魔海寻踪》是个例外,这部电影志在把历史题材中的成人世界用高规格的技术搬上银幕,这在低幼当家的国产动画界,本身就是一次勇敢的冒险,而令影迷开心的是,这次冒险是非常成功且富有成效的。
先进的特效、古朴的画面加上惊险中灌注着侠义精神和航海文化的故事,以及冒险、穿越、爱情等元素让《郑和1945:魔海寻踪》这部国产动画在这个冬天里变得生趣十足。
(文/小义大道)纵观古今历史,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海洋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
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历史的长河如宇宙浩淼,所有立下丰功伟绩的历史杰出人物对于历史,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史课本留下短短几行。
这部3D魔幻动画大片《郑和1405:魔海寻踪》以郑和下西洋为历史背景,再现了一次中国大明历史上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郑和在传统历史课本中,是一个近乎高大全的刻板形象,然而在这部影片中,郑和是一个更加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坚持,有血性有情感的人物。
片中,郑和率领船队出生入死,化险为夷,不仅在剧情上富有张力,给人以紧张刺激感,更在场景上再现了许多海上奇观,神秘诡异的海市蜃楼,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奇幻未知的异域风情,这些都带领观影者追随船队的航线,体会了一次郑和的奇幻漂流。
除了情节场景,在人物设置上也有许多巧妙之处,故事的起因由一对生活在现代的青少年流落荒岛展开,男孩千浪与女孩燕子一个动感可爱,一个熟读史书,从郑和遗留下来的文物洗笔几经穿越,和郑和一起历险。
印象深刻的是,在高大英勇的郑和身边,有一个带有蓝绿色光晕的小精灵皮休,它俏皮可爱,与郑和淘气耍赖,角色作用相当于《花木兰》中的木须龙,增加了影片的童真童趣,更能吸引低年龄观众群体的喜爱。
《郑和1405:魔海寻踪》中的3D动画人物表演也非常让人眼前一亮,反派人物海盗头子大BOSS凶神恶煞,让人毛骨悚然,小喽啰尖嘴猴腮,表情夸张而奸诈狰狞,正面人物郑和、玉雪公主、国王、王子也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表情特征,生动形象,辨识度高,形象丰满,充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明代皇帝朱棣的性格形象塑造也有很大突破,他对异国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滑稽风趣,又碍于皇帝身份,故作威严……这些人物的表演都一改往常国产动画电影人物面部表情呆板木讷的印象,通过和《阿凡达》一样的“动作捕捉”技术手段实现了流畅的人物表演,这样的人物表演更加自如、准确、流畅自然,生动度可以与美国好莱坞动画大片相媲美。
在魔幻历险的奇幻航海故事情节下,更为称道的是影片正能量的历史价值观。
在郑和船队与异国的外交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
对于青少年的历史教育意义非常重大,同时更增加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觉得吧,3D视线下《魔海寻踪》有拿人物和历史打岔的勇气,影片中的世界,绝对有别于教科书所表述过的,是影视作品的再次创作,离奇古怪,但还是精神抖擞的捋着教科书制定的线路,大义凛然,除暴安良,以及儿女情长。
“七次下西洋”在教科书里的平铺直叙,显然少了彼时的诡异与危险,徐克能通过“狄仁杰”把大唐盛世带入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魔海寻踪》同样也可以通过“郑和”,改变时代和人物的航向,让大明进入一个云谲波诡的世界。
又为了不至于太过离奇,虚构的让人心虚,便让两个现代的小朋友一同进入,儿童的视角中世界总是变形怪异和充满危险的,于是,故事就有了可以肆意布置幻想的理由。
创作上,也可见其用心之处,甚至两个小朋友如何“进入”六百多年前的世界,都能展现出创作者是费了心力的,因为既要规避影片中出现“穿越”性质的到场,又要让人物身临其境,便只能寄托到虚幻的影像上,但虚幻的影像要有根源和出处,于是便设定在了郑和身边,他所佩戴的貔貅被拟人化的赋予生命,成了郑和内心自我意识的形象,之后,如此创造性的应用,放回到两个孩子身上,以幻像到场,让两个时代有了呼应,“穿越”也终于被一种精神意念所取代,有了到场的合理性。
从海底得到的古物,遇水成了时空通道,是对航海主题的侧面反映,水是通道也是航道,让两个时代就此发生联系。
这也符合儿童的思维——简单,便捷,却又充满魔力不可思议。
3D视线下的故事驶入大海,让画面有了表达的机会,惊涛巨浪与海市蜃楼,沿途的层层障碍,都是为视觉表现预备好的铺垫。
但影片也没有放低对故事的要求,凶恶的海盗与无畏的船长,善良的王子与邪恶的奴才,被掩藏身世的公主与恩怨难明的国仇家恨,故事的波澜起伏不输海上翻滚的滔天之浪。
仇恨制造危机,也给情感带来剧烈震荡,七次航海,危机终于一次比一次深重起来,情感的对抗,也激烈起来。
魔幻色彩的巅峰来自最后的大战,“地狱之门”被打开,海洋陷入火海,人物陷入绝境,这既是视效出众的一部分,也是情感转折最大的地方,历史终于被带入这片魔海,现实和过往,都要为生存而战了。
故事的最后,当然不言自明,历史从困境中走出,而现实中,遇险的两个小朋友也终于平安离开孤岛。
粼光闪闪的海面,在等待下一批人去征服。
可以负分么???这画面效果是上个世纪的动画吗???草!总觉得人物抄了异星战场,航海抄了狄仁杰,还弄了个翘臀色诱?尼玛到处坑!!!!另外,水军死全家!!!
就国产3D而言,比较不错的一部效果片。
201602鼓励一下。
这电影名字取得真荷里活。
鼓励中国动画,加油!
两星星支持国产动画制作了。。。但是不管在技术性,美术性还是故事性都差距比较大啊。。。
国外小朋友看这个跟我们看朝鲜的动画片怀抱的态度是一样的吧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
怎么说呢,画面感欠缺,人物面部表情丰富却稍感僵硬,我能看下去完全是剧情和配音不错,直接历史剧多好,硬要做成魔幻剧不知是为什么,但是人物以及画面又有点和魔幻不搭边,郑和放冲击波打海儿的时候真是吓到我了...冷汗直流然后,总结下,前十分钟建议跳过,后面还是挺不错的,曲子也很好。
超赞
波涛胸涌,小孩子能看这个? 还有翘臀美腿 看完非得湿了不行
偶尔看到,于是强忍着尴尬看完了,给小孩看还行(那段公主洗澡什么鬼??),莫名的穿越,郑和的不灭舰队,啥啥极光,各种棒读,烂掉的套路...究极魔幻大片,毫无逻辑可言。
不是赤裸裸地坑爹,而是“赤裸裸”地坑小朋友。
这么高分太不科学了,给好评的人肯定没有从头到尾看完,但是我看完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碉堡了!记忆中最刺激的观影经历!!
4.8都tm高了!这烂片就前面打海盗那部分还行,打完以后就崩了。
给五星的都是五毛儿
从动画制作上来看,这部中国动画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可就是在剧情上还是相当的不足。
很不错的国产动画,人物还可以再精致点,故事很好,宣传了中国历史,希望更多中国历史能得到普及
现在国内很多动画电影都是可以看且还挺好看的。当然,和老皮、梦工厂比还有差距。这部作品在这里没排片,但愿官方别冷艳高贵不出DVD哟。看宣传其实卖相不差。可惜国产系没什么人买账啊。目测官方也是主打外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