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本片故事很简单,编剧插带了些小情节打算让故事多些看头,但铺垫那么久,高潮也不给力,没有让感情和法制再碰撞激烈些,主题渲染的不够深刻,最多我给个75的感情分,要不是在孙艺珍和金甲洙的自然演技下,我八成是看不下去的。
其实女神30来岁,还能不卖弄性感,专研演艺事业,是比较值得赞同的,至少,在我看来孙艺珍还是一副17、18岁的少女墨模样,哭戏算是比较流畅自然的。
其次是镜头一开始慈祥的老父亲,事情很小,但父女俩小时候的场面特别温馨,看了这部片子实在心里堵了好久。
大致还原下故事梗概(个人观点,纯属猜测):郑顺满的妻子多次流产,爱小孩的郑顺满遂从医院偷了多恩,自己抚养长大,郑顺满的妻子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老公偷的别家小孩,估计也没给多恩母爱,小时候就离开了他们父女俩,郑妻子的弟弟以此要挟,郑顺满只好绑架,以求换来巨额赎金当封口费,那家伙拿了1亿估计也就懒得管这事,自己找个地方快活去了。
郑顺满则辛苦的抚养多恩长大,这过程我不累述了,我绝对相信父亲对多恩的爱是纯粹的,不计较的,不属于心理变态的。
到最后,郑顺满淡定的录音,一次次否认是自己杀了那个小男孩,我打心底100%相信他没有杀人。
应该是当年被逼和小舅子一起绑架了孩子,小舅子设防,让郑顺满录音,甚至让小多恩写地址,这一切我都相信是小舅子指使的,人应该是小舅子杀的,善良的郑顺满只能一次次的被利用,就像多恩长大后,郑顺满只能一次次拿出钱求放过,而无法杀掉小舅子一了百了。
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郑顺满是个善良的爸爸,他的错就是当年抱回了多恩,偷了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个秘密就导致了所有的误会,警察的控诉和女儿的怀疑,以及郑顺满的死亡。
这样的结局,不是我喜欢的,真相应该更深一层,至少保留可以给观众相信世界美好的价值。
这部电影的主线其实是亲情 ,其余都是故事。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共犯,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
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共同犯罪人主要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
大家注意一下是共同故意犯罪,故意也就是知情犯罪,小女孩那么小,如果说小女孩是共犯是不成立的,所以共犯就是两个人,一个男主,一个小女孩舅舅,男主为了和小女孩一起生活隐瞒了犯罪,但他只是共犯,没有杀害那个孩子
就像是一杯事先知道滋味的温水。
影片开始不久,已经知道了罪犯是谁,可我还是很好奇,这杯“水”最后会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温度。
影片讲述了一个寻找绑架杀人犯的故事。
女主角在电影院观看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时,听到了和父亲声音很像的凶手真实录音,由此开始对父亲有所怀疑,后来出现的神秘人,又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猜想,直到得到了凶手寄出的地址单,终于确认凶手就是父亲,对父亲的爱,让她宁肯当“共犯”也不将证据交出来。
结尾处,面对女儿的质问,男主角丝毫不为所动,直到时间过了零点,终于开口,一句“到结束之前,还不是结束”,回应了所有的疑问,故事线原来一直隐藏在这里。
光影下的嘴唇,微微扬起,诡异氛围充斥在半张脸中,再配合苦笑和短促渐进的音乐,此处是本片最好的镜头。
对女儿的爱,成就了主角极深的伪装,宁愿忍辱负重,只为给女儿单纯的温暖。
这种爱,用力太猛,也很自私,变成了伪装在面具里的精致品。
可能很多人没有完整的看完本片,或者忽略了关键线索 才会误解片名的意思。
那么我就来简单说说这里面讲的真正凶手是谁。
本片名叫《共犯》那么凶手肯定不是一个人。
几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女主的父亲郑顺满,并且他骗了幼小的女主成了“共犯”(这里有一个主观意识的犯罪,所有我在这里是不认可女主是同犯的)那么凶手是谁?
共犯的范围不一定是两个人,他可能是三个人,四个人,甚至更多人的犯罪。
只单单因为女主被骗写过的纸条,因为这个,她变成帮凶来判定整部片子的走向,就光这点肯定是错的。
这样一来没有任何悬疑可言,整个一叙事片,导演也不要扯上《那家伙的声音》来宣传本片,因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我是要说杀死韩采进的凶手另有其人。
线索1:声音鉴定。
最后的结论和郑顺满不是一个人。
(这里可能有一个时间的问题)线索2:女主的母亲是共犯之一,她虽然没有参与绑架,但她是两起绑架案的知情者,却没有报警。
线索3:郑多满很喜欢小孩,和女主同样的大的孩子,他是下不了手杀死的。
(这里可以参考他帮酒驾女的那件事)线索4:终于过了公诉期 郑顺满在车里一顿莫名的大笑。
这点不能说明他是凶手。
因为他自己也说了,一切都是为了女主。
为了不被揭穿她是偷来的孩子,为了她可以什么都做,包括再次绑架小孩,他是那么做了,但 仅仅是绑架而已。
是不可以被揭穿的事。
线索5:真正的凶手是小舅子。
他威胁郑顺满绑架小孩时,离开的时候说过他会帮忙的。
这里的帮忙一定是杀死小孩。
线索6:电话录音是小舅子的声音,这点影片最后很明确的给了答案,小舅子在公用电话亭举报了尹美善绑架案时的录音,和之前凶杀案的声音一样。
熬夜观片。
欢迎指出更多线索。
by.旸夜虽然略显平淡了些,但好几处突然变化与转折的部分,总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
一个深爱女儿的善良父亲,竟然是绑架并杀害儿童的凶手!
随着剧情深入和众多人物出场,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但面对父亲的否定,心中开始动摇,是否另有隐情?
没死的母亲,野心勃勃的舅舅,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切证据指向父亲,他始终否认。
深爱女儿的日常举动,又让人产生疑惑:这样一个父亲真的会对另一个孩子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吗?
声音对比结果出来,父亲的嫌疑被排除,但女儿依旧在怀疑,真相到底是什么?
时间指向12点,结束之后,一切才是真的结束,父亲就是真凶,那么母亲临终前一定想说的话是什么?
父亲所谓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是什么?
被舅舅抓住的把柄又是什么?
故事看似平淡,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观众就可以察觉,父亲和绑架案多半脱不了干系,但没想到,“共犯”竟是这样构成的。
在缓慢推进的节奏里,疑问接踵而至,带着好奇一直看下来,没有喘息的空余——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独有的吸引力吧。
我喜欢这部电影,节奏慢却毫不乏味,高潮若有似无,真相让人难以直视,看到结局,竟然无言以对。
想起女儿在准备记者面试的时候表明的态度,对待那样的凶手,应该处以死刑,当察觉这一凶手就是自己深爱且唯一的亲人时,她无力又茫然地回顾当初的自己。
坐在面试官前,听到对方问“为何想成为记者”,心死如灰,大概就在那一瞬间吧。
最嘲讽的事就是,理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感情却让人动弹不得。
说不清对错,表不明态度,五味杂陈。
2015.8.22
笔者是学习法律出身的,但是对韩国法律知之甚少,也不知道韩国法律是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但是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想说的是:女主角不构成共犯。
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个意思是说(1)两人以上,就是至少两个人。
两个人都是有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孩唆使一个成年人杀人,成年人去杀了,也不构成构成共同犯罪;(2)必须是共同故意,就是说两个人有一个是过失就不能构成共犯。
而孙艺珍饰演的的女主角郑多恩在父亲郑顺满实施绑架罪的时候,还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根本构不成犯罪,所以也不会是共犯。
而郑顺满的小舅子唆使郑顺满去绑架,应该构成共犯的。
所以这个片子叫《共犯》是不合适的,我觉着叫《凋谢的父爱》比较合适,这是一个伦理片,不是一个犯罪片,韩国导演给我呈现的是父爱的伟大,女儿的善良,是一个催人下泪的情感片,所以结果弄得很悲惨,完全不是一个犯罪片,当然男女主角演的比较到位,金甲洙饰演的男主角比较夸张些,孙艺珍爱哭时笔者怜悯,爱笑时感觉太迷人了。
总结:这是一个伦理片,犯罪情节设置有一定缺陷,另外,我还要说的是:韩国警察还是笨,但是越来越守法了,不会伪造证据。
这部片子一直到最后父女两从医院出来 过了12点最后诉讼期限父亲才承认绑架了那个小孩!
为什么要绑架那个小孩并勒索一亿韩元呢?
是因为母亲没有生育能力父亲从医院绑架了女儿回家准备当做自己的女儿养。
可是小舅子拿这个做威胁要一亿韩元封口。
所以父亲才绑架了小男孩。
等于是为了保护绑架的女儿,牺牲了别人的儿子!
请问你们到底看结尾了没有?
剧情是很不错的!
看不懂《共犯》的人实际上都是推理低能者。。。。。。。
尹美善绑架案和韩采进绑架案,是一先一后两起绑架案,系同一人(郑顺满)所为。。。。。。
前一起案件中,尹美善没死,就是后来的郑多恩,这是后一起案件之因。。。。。。
但该片硬伤在于声音鉴别这一环节。。。。。。。
三颗星是应有的。。。。。。。。。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看了豆瓣下面关于这部电影的点评,大家对于共犯各有各的理解,简单说说我的看法作为对这部电影的观看记录:首先建议看这部电影之前,先去看一下《那家伙的声音》,会对这个绑架案的原型有更多一些的了解电影中的2个案件:1.多恩刚出生不久就被郑顺满绑架,后作为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
2.郑顺满的小舅子知道郑绑架了多恩后,勒索要一亿,郑于是绑架了医院院长的儿子,并且在拿到赎金后撕票。
(我认为是郑而不是小舅子杀了那个小孩的的原因是,如果真的是小舅子杀了孩子,那么诉讼时效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道坎,按常理来说,他不可能冒着在诉讼时效到期前的风险去再犯案或者使得有关案件的线索被警察掌握),聪明一点的做法是等到诉讼时效过去之后再出面。
更极端的想法是或者他根本不知道郑真的实施了韩采进的绑架,因为片中有一段多恩给他听绑架犯录音的片段,他开始似乎并不明白那是什么对话,而且他一直以来用以威胁郑的都只是多恩被绑架的案子,而没有提到韩的案子。
此外,顺满最后也没有否认自己没有杀害韩采进,只是说是小舅子逼他的,且说孩子死了也没办法了,不要再去想了。
关于共犯,我觉得有以下几层:多恩婴儿时期被绑架,主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老婆和小舅子。
前者实施了犯罪,后者知道了真相而没有举报更甚者利用之进行勒索。
韩采进的绑架案中,主犯是是郑顺满,共犯是他的小舅子和多恩。
是小舅子的勒索使得郑实施了这次绑架(小舅子在片中有说过会帮助郑实施绑架的话,但究竟有无参与,不确定),而多恩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了勒索的小纸条并且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医院院长最后开车撞死了郑顺满,主犯是院长,共犯是多恩和韩国的法律诉讼期限定。
多恩没有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警察,纵容了郑,而后者实际为压垮院长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今后即使查明了罪犯,也不可能对其进行法律的裁决,对方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于是他用了自己的方法,杀死了他认定的凶手。
《共犯》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卖点是女主角郑多恩从怀疑到确证父亲就是潜逃十五年的凶手,这其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在道德正义良知和亲情之间的几番搏杀。
女主角郑多恩与父亲郑顺满相依为命,父亲白天做快递员晚上代客泊车,辛苦养大女儿,供女儿读书到硕士毕业;女儿孺慕父亲,以父亲为荣,在咖啡店和好朋友遇上送货的父亲也亲热打招呼,介绍给他们认识,还埋怨父亲为了照顾她的面子避开她。
多恩是父亲的心脏,是父亲生活的动力,有女儿再辛劳都不觉得苦。
父亲给了女儿所有的一切,是女儿心中的最好的父亲。
父亲郑顺满白天做快递员休息日代客泊车养大女儿
郑多恩和朋友模拟应聘问答
在咖啡馆看到父亲,介绍给男朋友认识 有一天多恩和好朋友去看电影,电影以真实案件改编。
案件被害人是一个名叫韩采进的7岁男孩,被绑架后绑匪向苦主勒索1亿韩元赎金。
绑匪把放钱地址写在纸条上,拿到钱后杀死了男孩,此后销声匿迹,警方从受害人父亲那里只获得一条录音线索。
十五年后,公诉时效期将满,电影在此时上映,希望借助电影的传播力,有民众能在时效结束前提供线索。
电影最后,放出了那条录音,多恩在电影院听到音效功放里放大的声音,惊恐地发现,绑匪的声音的父亲的声音几无分别,甚至连两个朋友都觉得像。
多恩的疑虑,这时开始充满了她的心胸。
多恩在电影院听到父亲的声音
惊恐不已
多恩是新闻系学生,刚去报社应聘记者职位,她假装是报社记者,从受害人父亲那里得到当年绑匪留下的纸条,确认无误,那是7岁的小多恩写的。
敬爱的父亲把一向疼爱的幼女变成了绑架杀人案的共犯,多恩的世界就此坍塌。
是出于记者和一个人的起码的公义心和良知去举报父亲,还是作为女儿要保护父亲,多恩的心被撕裂。
勒索纸条是小多恩写的,橡皮擦过痕迹还在 最终作为女儿的部分胜过了良知,直到公诉期截止的12点,多恩在发现采进尸体的湖边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爸爸是什么人,我都无所谓,至少对我说实话吧,反正都已经结束了。
多恩要的,只是真相。
12点到了,12点过了,郑顺满笑起来,笑得多恩万般绝望,原来一向敬爱的父亲真的是恶魔呀。
采进父亲不甘心罪犯再一次逃脱,开车撞向郑顺满的卡车,两辆车起火爆炸,采进父亲和杀害儿子采进的凶手同归于尽,多恩受伤,在医院里昏迷不醒。
她也许在潜意识里借此逃避,不肯醒来面对事实真相和将来的生活。
但事实真相就像郑顺满一直说的,“到结束之前,都不是结束”。
事情的真相是,郑顺满的妻子得了怀孕中毒症,胎儿流产,她也不能生育。
为了安慰妻子,郑顺满从医院新生儿病房偷了一个刚出生的名叫尹美善的女婴,和妻子组成一个和美的家庭。
有了女儿的郑顺满真的是顺顺满满,幸福快乐。
但小舅子拿着尹美善的婴儿姓名腕带向姐夫勒索,要1亿韩元的封口费。
郑顺满无奈之下,绑架了韩采进,拿到了钱,撕了票。
一步错,步步错,事情就这样越来越糟 电影最后,小舅子打了报案电话,把尹美善的婴儿姓名腕带留在电话亭里。
病房外,郑多恩的名字换成了尹美善,一对中年夫妻走进多恩的病房,病床上的多恩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当年的新生儿腕带,小舅子藏了26年
病房外,郑多恩的名字换成了尹美善
尹炳奎夫妇来看女儿了
美善睁开了眼睛 《共犯》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复杂,惊悚程度也一般,但郑多恩内心的交锋,对饰演郑多恩一角的演员来说,是最难的部分。
导演兼编剧国东锡是新人导演,作品只有这一部,制片人朴镇彪在2005年凭《你是我的命运》获得第26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导演奖,2007年的《那家伙的声音》获第28届韩国青龙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
《那家伙的声音》事件原型是“李亨浩绑架事件”。
李亨浩时年九岁,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园内被拐,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44天后,向歹徒交出了2亿韩元赎金。
不久李亨浩尸体在下水道被发现,尸检结果是李亨浩在被绑架第2天已经死亡。
也就是说,朴镇彪导演在“李亨浩绑架事件” 十五年公诉时效截止后的07年就把这个案件拍成了电影,过了五年,又把这个案件重拍了一遍,自己担任制片人,扶持新人导演国东锡编剧兼执导,只是这回换了一个角度来讲述这个案件。
制片人朴镇彪、导演兼编剧国东锡、演员孙艺珍
导演国东锡和演员孙艺珍讨论剧情 请来了以细腻表演著称的孙艺珍出演女主角郑多恩,绑匪郑顺满由金甲洙出演,这是孙艺珍和金甲洙二次演父女,上一回是在06年的《恋爱时代》里,这样就省去了两个主演熟悉的过程。
因此这部电影的看点是影后孙艺珍和黄金配角金甲洙的表演。
演员金甲洙
导演国东锡和演员孙艺珍、金甲洙 影片拍摄是在2012年6月,孙艺珍这一年三十岁,她用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的惊悚片来证明自己从业十年的成绩。
看了这部电影,会心痛不已,不是心痛郑多恩,郑多恩这个角色是编剧创造的,现实生活中也不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观众心痛的是饰演郑多恩的孙艺珍,她那种深入骨髓的痛苦,是剜心刺骨的痛。
要怎么才能承受这样的折磨?
孙艺珍在SBS广播节目《Cultwo Show》中谈她饰演郑多恩时因过分紧张罹患了躁郁症,海报上那一双痛苦到无法忍受的眼睛透露出来的绝望,真正击中人心。
《共犯》票房176万,损益点150万,略有盈余。
《共犯》海报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共犯》剧照
孙艺珍在《共犯》剧照上签名
签名工作照 电影里还有一个演员姜信日,来客串韩采进的父亲一角,这是他和孙艺珍第三次搭档了。
第一次是在06年的《恋爱时代》里,姜信日演恩湖的相亲对象,看到对面的美女,看痴了一般的不敢置信。
第二次在10年的《个人取向》里演开仁的父亲,也属客串性质,只短短出现在了最后两集。
第三次演采进爸爸,直接就给了多恩一巴掌,又扯她头发。
《共犯》里采进爸爸抬手就给多恩一巴掌,又扯她头发
第一次见面是在《恋爱时代》里,当时他是这样的表情
对面的仙女笑得真好看
第二次在《个人取向》里就变成开仁的爸爸了 孙艺珍入行20年,演了19部电影10部电视剧,只在《共犯》里被人扯过两次头发,一次是郑顺满代客泊车,不肯把车钥匙交还给喝醉酒的女司机,争吵之下多恩替父亲出头,被对方揪住头发,多恩也揪住对方的头发,两边打成一团,打进了派出所。
另一次是就是被采进爸爸,又是打耳光又是扯头发,好歹对方是演过爸爸的,挨打也只好认了。
孙艺珍入行20年,只在《共犯》里被人扯过两次头发
是值得拿出来说
没看明白
剧情不错,两位主演表演到位。但总是觉得差了些什么,是导演和剪接的问题吗?始终感觉张力不够,本来可以更精彩一些。
No.673 女神的演技依旧那么好,但这剧情从一开始就能猜得出……
讲诉一个揪心的故事。父女快乐的生活着,最近媒体关注的是15年前的全国绑架案,因为诉讼期快到了,而罪犯却没有线索,只有声音。女主的朋友听那声音感觉像女主的父亲。后来突然闯进家里要挟的男子,自己的笔迹,从前的事情,让女主产生了怀疑。唉,揪心的故事
恶魔对养女的爱倒是真的 ……
居然没看出是孙艺珍!!
好故事啊
这个爸爸太奇怪了。。。心理一定是变态的
父女情深的铺垫真心到位,对于之女主的表现多了几分理解与包容。
没有证据证明就不能定罪,声纹具有唯一性,也相对稳定,跟年龄的改变没有关系,靠打补丁圆,这样不行啊。当然声纹的准确也不是绝对性的,总会有个体差异,比如生理方面的发声部位的改变等导致了声纹的改变。电影靠上帝视角给定了罪,搞了个报应不爽。
震撼全韩的绑架杀人事件离公诉时效15天前,当女儿(孙艺珍 饰)听到犯人的声音时联想到自己父亲(金甲洙 饰),一直怀疑自己父亲是儿童绑架事件杀人犯的女儿,与父亲之间展开了角力。电影剧本本来很有看头,但是没拍好,太多孙艺珍的特写了,节奏一点也不紧张。
补标!这个要跟《那家伙的声音》连着看才能看得下去。
韩国犯罪片。
很一般
拖了半天浪费了那么多层层铺垫的谜团,最后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结束了,导演是太爱孙艺珍了吗?纯粹为了让她表现演技吗?可是你的情感铺垫还是有问题啊
从开始我就一直以为是虚惊一场,这老男人是表情真挚地说不是我啊,简直太牛逼。孙艺珍已经这个岁数了,不适合再演小姑娘,不知道为什么挑了这个剧本和角色。
太矫情了...男主角的性格也太扭曲了,不符人类规律...
还不错 就是有一点模糊不清 没有讲清楚小舅子和他关于犯罪的一些事情
2.5星。受不了孙艺珍的哭声……
开放式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