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追踪》。
8分。
韩语导演曹义锡作品。
作为一部2013年的作品,曹导展现了相当卓越的叙事能力。
故事并不复杂,一群高智商匪徒在一个幕后大佬的指挥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近乎完美的犯罪,目标一次比一次庞大。
与此同时,特殊犯罪专案组成员在老大猎鹰的带领下,正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将这群罪犯一网打尽。
新入队员花猪表现突出。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在现今社会,星罗密布的摄像头成为破案利器,小组终于通过分析锁定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并逐步端出包含影子在内的所有人。
故事相当精彩,女主韩孝周表现十分在线。
≪绝密跟踪≫,这片的故事很似曾相识,实际上是翻拍自香港影片跟踪。
虽然在叙事手法上做点改动,但几乎情节大部分都与其完全相似。
尤其是郑雨盛将片中杀手一角刻画的入木三分,看的观众不寒而栗。
配音,廖张班底又一部惊喜之作,商虹配的杀手完全出乎意料的妙,赵岭挺适合配中年人的。
总之,值得一看。
每部影片都有其渴望表达的思想与世界观,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坚持与信念的颂扬。
可每位观影者却并非一味依着影片的主流思想运作,而是在故事的主线中寻求线索并做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像影片里的台词所言:“注意力错觉,也叫非注意盲视。
是说人会只看到自己注意看的东西。
…看到了…所有的一切,但是却只记住了…想看的东西。
”而思考往往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了整个故事和每一个细节,却只专注于思考自己在意以及自以为重要的部分。
这是一种注重自我而忽视事实的思想延伸,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索皆是一种偏见。
我的影评也多是针对我所注重的电影细节而作的片面探讨,我本人重于幻想,不会去苛求电影与现实的绝对一致并因此而不断发出质疑和对电影所有莫名巧合的过分抵制。
我认为自己既然热爱电影就要拥有投身电影故事本身的信心,在情节的发展中去探讨人物的内心以发现警醒自我的信条,从中学习和研究我所执迷的人性的神秘。
和大多数影片类似,这部电影也给予观影者一个单纯的视角,即女主角花猪。
和我们一样她对于自己的新职业也充满了兴奋和好奇,作为她自己她有坚定的信念即维护正义。
而出于她在影片中所代表的现实位置,不只在于对职业的热爱更在于心中的正义她选择了“监视者们”的立场,即放弃了稚嫩的意气用事而严格遵守“监视者们” 的规矩,可她的心中的不平使她不得不发出对“监视者们”的质疑,台词中她问“监视者们”:“我们要做的到底是什么?
” 而“监视者们”也准备好了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跟踪追捕嫌疑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的瞬间我们就违法了。
” 这个回答是客观的。
作为在现实生活中占据某一位置的人,所能做得无非是坚守自己的位置并尽力做到最好,而非执着个人的感情。
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结起来却能更好的完成一份工作,而团结则是需要对个人严格限制的。
而关于台词中:“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的瞬间我们就违法了。
” 这种有些极端的思想言论表达也有可被重视的地方。
毕达哥拉斯说过:“一个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 在社会中,每个人的存在都与他人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的每一行为能导致怎样的后果也许我们自己也无法准确判定。
不经思考就任意妄为,确实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
我们都该对自己有所管制和操控,违背他人的自由也是对自身自由限制的开始,人与人之间要不断学习彼此尊重,人与自然界也当如此!
当影片渐入高潮,正反人物的对决也尤为凸显,当无辜者被牵涉进来而“监视者们”也受到了迫害,正义之声将变得更为壮大。
女主角的心理变化也愈加强烈,当同事的死在她眼前突然发生,她或许第一次意识到了她所行之事的每个决断都将直接导致自己的生死。
她心中的恐惧需要一个坚定信念的支持。
而“监视者们”台词中所能告诫和引导她的只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咬紧牙,坚持到最后来完成。
疲惫就是认输,疯狂下去就是胜利。
” 没有坚持的人容易被恐惧奴役而轻易放弃对自身不利的事业,可现实很残酷,注重个人利益之人永远也无法在事业上有所惊人的成就,因为只有人完全的投入,一件事才有可能被完成和实现。
然而事实上这些“监视者们”真的是凭借其自身的信念而做到疯狂的坚持吗?
当一个人坚持去做一件事,无我的团结一些人去完成一份理想时,其过程中重要的东西也再悄悄地变化。
不只有对正义的信奉也有对内心的坦诚,对自身的要求。
团队中每个人的行为不只直接影响自己的生死也同样关乎所有同伴的性命,而任何一位同伴的受伤与死亡对个人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足以激起个人心中的悔恨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女主角也同样陷入这样的心境,她觉得自己的恐惧似乎造成了同事的牺牲,也许她也幻想过倘若自己没有因为恐惧而听从对自己有利的指挥而是跟踪过去或许死的就不是同伴而是自己。
这其中对自身恐惧的厌恶和反省甚至谴责也给予她继续做下去的理由,不再单纯为世间的正义而作为,她此刻也在为了能成为令自己认可的人而奋斗。
影片主角们跟踪的罪犯“影子”的另一身份奇妙的也是一位“监视者”,他监视和指导整个作案过程以确保偷盗的顺利完成。
他并不直接与作案团伙接触,这似乎暗含着一个信息,即他与他们并非完全的一类人。
影片中他的行踪更为独立,也并不透出犯罪得逞的快感。
他在做着的显然并不是想做而更多是不得不做的事。
或许过去的他对此乐此不疲并逐渐变得擅长可现在的他更多的是渴望摆脱这一切而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活。
拜托他做此事的人是正是培养他的人,而这个人脸上的神经质与性情上的沉着不免令人感到他内在的强大。
台词中这个人对“影子”的描述是:“他是没有地方去,也哪都去不了的人。
” 这就表明过去的以及现在的“影子”都是个被社会遗弃的人,这样的人所以步入犯罪的道路,难道社会就没有责任吗?
“影子”所代表其利益的那些“委托人”们又是谁呢?
台词中的解释是:“搞政治的人也好,钱多的人也好,我们也好,全部都是小偷们。
” 而“监视者们”则明显是维护大众利益的英雄。
可这里斗争的明显不是二者所代表的人群本身,而仅仅是被这两种人群利用的“影子”与“监视者们”。
前者此刻出于被动和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而后者则是敬业,但何尝不是一种想当然的无私奉献?
因为影片台词中“监视者们”所捍卫的根本不是大众放在银行的劳动钱而都是一些“丢了上百亿彩卷都不能报警的人。
” 即“全部都是小偷们” 这就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了,影片主要想表现的所谓对正义的坚持在这一刻也被从根本上动摇了。
就像又回到了最初的疑问,即女主角的疑问:“我们要做的到底是什么?
” 因为,影片里的犯罪团伙只是一群为生活而卖命的蠢人,以生命和自由为代价去换取快速的致富之道罢了。
而“监视者们”则只是一群即使拥有自我信念却并非洞悉全部事实的敬业者和追求者而已,这些所谓的大众利益的代表“监视者们”连自以为伸张的正义都不过是一时的,结尾处还要展现一种要把这种虚伪的正义继续伸张下去的乐观姿态。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屡次杀人的“影子”实际上却也是被害者,他或许是唯一认清自己身份的人,一个时刻处在威胁之中因此而丧失自由的人。
而这样的人若是被捕或许就是一种对他的的侮辱了,无情的被杀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小偷日记》这本书里有过一种思想:“犯下过各种罪行的人们,似乎就注定会延续那种罪行,不只是自身的选择,也出于我们的社会根本不会原谅他们,信任他们并给他们重新做好人的机会。
” 这就意味着宿命般的枷锁,也许真的只有死亡能带给其真正的解脱。
那么我们要做的到底是什么呢?
正义到底是什么呢?
感情用事真的不被我们需要而仅仅是盲目并不可取的个人鲁莽行为吗?
难道感情不是我们之所以执着正义的真正缘由吗?
比起《绝密跟踪》这个译名,我还是更喜欢《监视者们》这个更拉风且贴合的名字,影片虽讲述的是破获案件抓、捕罪犯,但它的重点在人——监视班,在剧情起伏背后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支撑,这是一部犯罪类型片应有的厚度与标准,即类型的尊严,当然达成这一尊严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影片极佳的节奏感,不敢说全程无尿点,至少也是尿点稀缺的那一类。
影片以一次测验起头,薛景求饰演的黄班长、韩孝周饰演的应试者(后来的花猪)、郑雨盛饰演的犯罪行动首脑以及“监视班”全体成员悉数登场,导演仅通过地铁和马路的行走就将主要人物全部引入,叙事的高效可见一斑;然后利用平行蒙太奇,将韩孝周的入职与郑雨盛指挥犯罪行动的成功并列展开,既呈现出“监视班”成员个人记忆与分析能力的高超,也达成齐装满员蓄势待发的状态,与罪犯首脑郑雨盛的精准与冷血形成一种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在这一段落给到郑雨盛的几乎都是“控制一切”的仰视镜头,而他所处地理位置的高亦成为其抓捕难度与危险级的象征。
随后,影片没有急着让郑雨盛和“监视班”产生直接碰撞与冲突,而是一面呈现韩孝周融入“监视班”的过程,一面用郑雨盛持续的犯罪行动支撑看点,在这个段落,导演运用了颇多炫技式的镜头(如旋转镜头),同时也让“监视”这份工作明晰的区别于其他警种,即便背后有强大的“天眼”支撑,在没有获得嫌疑人有效形体信息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这种传统的方式,最终阐明了“监视班”人脑与郑雨盛人脑的对决实质。
抓捕行动的成功,既是正义必胜的理念化身,但我们能在韩孝周的成长、薛景求的大义以及娴熟默契的团队配合度中找到更令人信服的理由,这就是一部合格的类型片应有的水准,它才是撑起票房的中坚力量。
(片尾任达华的出现,牵引出某种港片的情愫,如果说本片与哪位导演的风格最接近,我能想到的就是去除宿命感的杜琪峰)
就是因为美女才勉强看完,看完后发现一个问题。
韩版女主角这么漂亮,适合做一个跟踪者吗,女主角往大街上一站,这么显眼,很容易让人记住。
真正的跟踪者是普通的让人没有印象的一张脸。
还有,组长被凶手捅伤后,女主角在雨里失去了目标,激动万分,又哭又跪的,像世界末日一样,老天被感动了,突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凶手跑了半天,又被导演拉回来了,我晕,能再狗血一点吗?
还有,组长被捅了这么多刀,也不能动了,让女主一个人去追凶手,我以为要挂了,转眼间,用订书机订了几下,马上满血复活,一枪干掉凶手,服了。
最后一点,装成交警的小帅哥明知对方是凶手,却被轻松干掉,是突出凶手太猛,还是韩国警察太笨呢,估计还有一个需求,就是最后大家都到墓地煽情一下,要不影片没法结束。
《韩国版跟踪》高楼全局监控、组队行动抢劫、快速果断撤离、毫秒精准掌握!
这是犯罪团伙在行动!
超级记忆强人、团队配合娴熟、纪律严明有效、资源支援得力!
这是韩国警察在训练!
随着影片的进展,越来越觉得从情节到人物设计、角色搭配,像一部影片!
随着片子中段已过,逐渐唤起记忆,这是任达华主要的那部吧!
对了,叫《跟踪》!
当罪犯纷纷被缉拿、惩治,似乎本片就这么结束了!
咦,随着一列火车进站,出来的背影是那么熟悉!
--任达华!
哦!
一切都诠释完毕!
这是《韩国版跟踪》!
在“人人影视”上看到介绍说是07年游乃海电影《跟踪》的翻拍,这部电影的很多情节都不大记得了,但对其中歹徒的残暴和电影的阴郁气氛仍记忆犹新。
虽然很少看韩国电影,但想着既然是翻拍,至少剧本不会太差。
因为对韩国影视的印象一直不好,所以看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许,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两个小时的观影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以至于看完后仍然感到很开心。
第二天又下载了《跟踪》,想对比一下两部片子。
看完后觉得对于一部翻拍片来说,《监视者们》是成功的,虽然也有些不足之处,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对《跟踪》都有超越。
1:剧本《监视者们》在大体情节上几乎与《跟踪》完全一样,贯穿整部电影的三次抢劫事件,刚参加工作的美丽警花,最先被跟踪的胖匪徒等等。
但是原版《跟踪》的电影时长是一个半小时,而《监视者们》却是两个小时。
这多出来的半个小时有对相同场景的细化,也有次要情节的改动和增加。
但恰恰是这些不同之处展示出两部片子导演和编剧艺术追求的差异。
首先,不得不承认,《跟踪》不是《一九四二》那样其实恢弘悲天悯人的历史大片,也不是《桃姐》那样温情脉脉的感情戏。
说得简单一点,这其实这还是一部警匪片。
警匪片恐怕是香港电影史上被拍得最多的类型片,已经很难再有新意了。
而《跟踪》的卖点是,故事的主角不再是武艺高强出生入死正义感十足的神探,而是永远便装的“跟踪者”,他们只负责在茫茫人海中找出和跟踪嫌犯,并获取相关情报,为刑侦科的警察们提供线索和情报。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剧情片,电影的重点在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刻画。
在游乃海的《跟踪》里,警方真正有戏份的只三个人:任达华演的猥琐大叔队长,徐子珊演的年轻警花和邵美琪演的madam,侦查科的其他人员基本上都只能算群众演员,而且对办公室内的情况和人员都只是一闪而过。
匪方也只有两个人:梁家辉演的匪首和林雪演的最先被跟踪的胖子。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警方队伍里加了花样美男李俊昊演的最后被歹徒杀死的队友,对警方办公室人员的刻画也比《跟踪》细致多了。
对于这点来说,《监视者们》比《跟踪》做得好。
其实从两部片子整体对比来看,韩国的这部翻拍片比原作用心很多,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郑雨盛演的匪首为了躲过监视器的拍摄,特意等到对面大楼上的玻璃反光强烈时才走到车里去安放炸弹。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李俊昊这个角色是《跟踪》里没有的,《跟踪》里面被杀死的那个年轻交警只是冤死鬼。
而在《监视者们》里编剧把他改成了侦查科的队友,而且是一个有着青春活力的花样美男。
这样修改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让侦查科的整体队伍形象更加丰满,不至于像原作一样只是两个人的戏。
坏的一面却是破坏了原作这个情节包含的内涵。
在原作里,那个年轻交警与整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出现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就被杀害了,有着游乃海电影典型的宿命感。
而《监视者们》对这个情节的修改,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少李俊昊的角色已经知道他询问的是匪徒,却还是轻易的被刺死,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作为警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设置,也没有了后面警方人员在他的墓前集体敬礼的煽情场面。
第二个情节改动是第一场抢劫完的那场戏。
主要故事都是一个小弟在抢劫过程中为了拿更多的钱,没有按照预定计划逃跑,差点致使众匪徒被警方抓住,匪首为了以儆效尤对其进行了严厉惩罚。
两部电影的这个场景都是残酷而张力十足。
但是在《跟踪》里,场景是发生在天台上,惩罚过程中电影镜头却给出对面楼一个性感美女在窗脱衣服的特写,然后众匪徒一起观看,整个紧张气氛得到缓解,最后又一起开始吃烧烤。
这种出人意料的处理方式给人典型的香港三级片的错觉,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人一种特别“脏”的感觉,在这里梁家辉演的匪首和其手下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贪财好色的亡命之徒。
而《监视者们》这场戏设置在夜晚的海边,郑雨盛演的匪首一面用引燃棒烧抢劫工具,一边教训不听命令的手下。
真正拍出了残忍和凌厉,最重要的是把匪首和他的手下区别开来,其实郑雨盛的角色是抢劫的策划者,与真正实施抢劫的匪徒还是有区别的。
《监视者们》这种处理对郑雨盛的角色塑造很有好处。
甚至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节在里面。
第三个情节改动是刚入职的警花面对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突发情况的反应。
《跟踪》里徐子珊演的警花因为刚刚入职,对这种情况选择了听队长命令没有干预,这个情节主要为后面的绑架案埋下伏笔。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韩孝珠选择了违抗命令解救被伤害者,最后没领到批评,非常煽情,而且凸显出了制度与现实的矛盾。
我对这种改动没有意见,但是因为片长的关系,这个情节没有展现出其内在的意义,有点不痛不痒。
第四个主要情节的改动是匪首与其上级的关系。
在《跟踪》里,梁家辉的师傅已经坐了十八年牢,他的任务由师母分配。
师傅提前出狱,梁家辉却因为东窗事发不得不跑路,师徒两人只能见最后一面。
完全就是一副黑社会温情脉脉的师徒关系图。
而在《监视者们》里,郑雨盛与其联络者同样是师徒关系,但是却没有任何情分可言,在郑雨盛拒绝做最后一次抢劫之后,师傅派人杀徒弟,以此威胁要求其继续为之卖命。
最后一次抢劫失败后,郑雨盛独闯虎穴杀死了自己的师傅。
游乃海对这个情节的处理其实还是在延续其宿命论,黑帮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
而《监视者们》却冷酷的风格贯穿始终,很有些暴力美学的感觉。
最后一个大的情节改动是故事结尾,队长任达华被匪首刺破大动脉躺倒在血泊里,给所有的队友讲笑话故事的情节。
这个场景是《跟踪》的高潮,煽情到了极致。
但是在《监视者们》里这个情节被弱化了,没有讲笑话,薛景求演的队长被送上救护车后用订书机在脖子上订了几下止住血,又回到犯罪现场亲手击毙了郑雨盛。
英雄主义感十足。
《跟踪》里梁家辉确实在逃跑时脖子不小心挂在铁钩上死掉了,仍然是游乃海的宿命论。
2. 摄影从摄影的角度来讲,《监视者们》完胜《跟踪》。
一方面《监视者们》比《跟踪》晚出品六年,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的发展都使后者无法与前者相比。
但是去除技术因素,两部作品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监视者们》用了大量不俗的特写镜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且薛景求跳楼追逃犯的场景运用了随拍,给观众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临场感.警车撞向货车时也用了相似的手法.《跟踪》的场景设置在香港的普通居民区, 再加上色调灰暗, 每时每刻都给人破旧压抑的感觉。
《监视者们》的场景设置在现代化的韩国都市,色调也稍微明快些,观影感觉好得多。
应该给《监视者们》的摄影师给提名奖项。
3. 演员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都很强大,香港的有任达华,梁家辉,徐子珊,林雪和邵美琪。
韩国的这部有郑雨盛,薛景求和韩孝珠。
对比分析一下会很有意思。
1)任达华 VS 薛景求任达华这次打破一贯帅酷的黑帮形象,演了一个有勇有谋的猥琐大叔。
刚出场的时候我一直觉得他肚子里面肯定塞东西了,让我纠结了好几分钟。
应该说这部片子他是戏份最多的三个演员之一,也确实不负众望。
我对韩国演员没有什么了解,看完后查了一下薛景求的资料,特别是看了他宣传照,发现与电影里面的形象差别好大,果然也是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两人的表现都很优秀。
2)梁家辉 VS 郑雨盛梁家辉也是老戏骨了,这部片子对于他来说只是交出了合格的作业。
导演对他角色的定位也限制了他的发挥。
至今看过除《监视者们》外郑雨盛演过的电影只有吴宇森导演的《剑雨》。
他在《剑雨》里面的表现很出色,从容淡定的小生形象。
因为与《剑雨》里的形象差别太大,在《监视者们》开场好几分钟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发型粗狂举止果敢的人是他演的。
在这部片子里他把角色雷厉风行和凶狠残忍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
相同的角色显然郑雨盛更胜一筹。
3)徐子珊 VS 韩孝珠不管是从外表还是演技,韩孝珠都比徐子珊高一个等级。
可以说《监视者们》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在意料之中,韩孝珠是最大的惊喜和亮点。
其实她并不是韩国女演员中最顶级的美女,但是却有着独特的青春气质。
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更加细腻,更加到位。
很多人看完《跟踪》都觉得电影最后被拍成了“少女成长记”,这种抱怨不仅跟导演的情节设计有关,也跟徐子珊的表演有一定的关系。
其他的演员中,林雪是最大的亮点,这个死胖子演这种角色真的是最佳人选。
最近杜琪峰的电影《盲探》里也有他的精彩表演。
看来香港导演很喜欢这个特型演员。
《监视者们》翻拍自香港电影《跟踪》,是由赵义硕,金秉瑞联合执导,薛景求,郑雨盛,韩孝周,李俊昊等主演的动作剧情片。
该片描写了隐蔽真实身份的监视专家们与每次受到危机四伏的追踪却都能幸运逃脱的秘密犯罪者之间惊心动魄的对决。
以监视特定对象的警察内部特殊组织部门监视班为背景,讲述特殊犯罪科监视班队员与银行盗窃团伙之间发生的故事。
于2013年7月3日在韩国上映,票房突破550万,并受邀参展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2014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并更名为《绝密跟踪》。
整部电影就是这样,警察很厉害,罪犯的反跟踪也很厉害。
他们说了一堆分析的道理,你可能并没有听明白,但是电影充满科技感的画面,街头紧张的追逐还是能把人带入进去。
在这方面,《监视者们》可谓做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与故事中这个特殊的“监视班”的气场相符。
在细节上也更胜一筹,比如女主角的一些小毛病,班长的某些偏执性格,让人物更鲜活真实。
当然,女主角比港版的更漂亮也很重要。
韩孝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女星,演技自然,长相令人舒服,干练和温柔并存,越看越养眼……
韩国电影《绝密跟踪》作为一部翻拍自07年香港《跟踪》的警匪片,不仅在剧情完成度上吸取了前作不足更为出色,韩片惯有人物细腻的刻画和镜头感亦值得称道,近年电影上多奉行拿来主义的韩国电影,确在某些方面上将其做到了更好。
电影整体架构较之前作并没有过大的改动,仍是以鲜为人知大隐于市的警察监视组为引,悍匪抢劫铺开剧情,高智商对决的跟踪与反跟踪得见张力,只是将这战场搬到了韩国,失了港味带着韩范加了绝密二字的跟踪,虽有感稍离地气,但韩国电影呈现的是更为出色的大格调,飙车追逐也好,喋血枪战也罢,比之今下的香港电影虽也能做到,甚至比韩国做的更好,但对于镜头感的把控却未能如韩国电影那般讨巧,兼具艺术氛围特写镜头的运用,一直是韩国电影的不二法宝,而在场景调度上受地域局限于一隅的香港电影某些画面也难能尽善尽美,这也是如今港片黄金年代不在的症结之一,《绝密跟踪》正是添补了这一不足。
对于韩片,早年深不以为然,但今日对比华语电影每年佳作的屈指可数,韩国电影却是百花争艳,佳作频出,究其根本,这得益于韩国电影真正懂的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的直白点抄也要讲求技巧,最早给我这种观感的当是10年的韩国电影《大叔》,其不论是风格还是剧情上皆与法国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谋而合,对于这种移花接木“拿来主义”的做法虽唾之以鼻,但又不得不认可确是拍出了经典,合理的将韩范风格元素融于电影改头换面,充实填补内容使之真正成为自已的作品,从这个角度在来看《绝密跟踪》,其时间上相较于《跟踪》多了约二十分钟,却丝毫未有拖泥带水,相反剧情的夯实给人以更为出色的悬疑感,只能说韩国电影的拿来主义也同其整容般形成了门特有的艺术。
电影结尾任达华友情现身,向原作致敬的同时也为其埋下了续作的可能,韩版的《绝密跟踪》乍看几近完美,但终还是翻拍之作,剧情虽滴水不漏严丝合缝却难见新意,更少了份原作里那港片市井真情的味道,这是多么精致的画面都仿不来骨子里的韵味。
警匪《监视者们》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看的韩国警匪动作片把这句话写在最开头是为了在我洋洋洒洒写这一大篇的时候时刻提醒我,如果中途后悔,那么我可以很快的找到他,然后把他删掉。
在我看来,所谓的警匪片就应该是单纯的讲述警匪的故事,如果单论警匪片的话,那么《监视者们》显然是要排在《杀人回忆》之后的,但是加入“动作”二字之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侥幸超越《杀人回忆》了。
另外,《大叔》不算是警匪片,元彬即便是一退休特工,特工也并非警察,不光是所属单位是另个系统,最主要两者的单兵作战能力相差太远;《追击者》严格来说也不能算,因为金允石的角色是个被警队除名的警察,而且他要不是个拉皮条的这就变成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警察往往是用缜密的逻辑推理取胜又或者团队合作,《监视者们》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们”字。
这一点上,好莱坞的警匪片说实话有时候有点作弊,像《虎胆龙威》里John McClane这样的应该直接去《敢死队》里报到。
但是考虑到好莱坞根深蒂固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警察动不动来自Marine corps这一点……我忍了。
这部《监视者们》翻拍于香港电影《跟踪》 我还没有看过原版,据说相似度90%,但我特别相信韩国人自我发挥的那10%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因为他们真的是得到了《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真传,所有舶来品,他们都能照猫画猫、照虎画虎,最后波斯猫变成了太极猫,东北虎变成了太极虎。
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强盗,而是因为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韩日由于古代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而现代文明又来自西方,按理说,他们应该变成四不像才对,但是他们能找到自我定位和民族特点,然后将其非常好的本土化之后发扬光大,以至于现在的中国都会受韩日文化影响颇深。
而韩国日本两家又会有微妙的区别,这个有机会再说。
我这里指的不光是电影,我们以非常具象的东西来举例,汽车、手机、服装、娱乐等等。
这些现代化的东西统统来自西方,由于工业革命之后,世界重心转到西方,无论文化、审美、科技、价值观几乎都是西方主导,抵制是不可能的,而这个时候中国选择了山寨,韩国和日本选择了学习,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学习最后变成了自主研发,山寨最后……好吧,变成了中国特色。。。。。
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意识形态、地缘政治、文化根基、民族略根性等等一百个人能给出一千种答案,我非常不靠谱的指出一点,中国人太聪明太鸡贼,智慧往往属于大智若愚的笨鸟。
韩国的电影尤其是,在欧洲电影人尽量回避好莱坞的时候,中国电影人号称和好莱坞平起平坐的时候,韩国电影人依旧耐心的做着他的学生。
全世界学好莱坞电影学的最像的就是韩国片,但是他们真的是修行在个人,融会贯通,以至于好莱坞都开始翻拍《老男孩》了。
有这么一两年韩国电影停滞不前,我亲耳听到某几位中国电影人非常不屑的说:韩国电影已经到瓶颈了,之前只是回光返照,未来是中国电影的天下。。。。
我真心不是妄自菲薄,电影需要一块肥沃且无垠的土壤,一块70年产权的盐碱地上是盖不出百年流传的经典建筑的。
(扯远了,不喜来喷)香港电影对韩国电影的影响颇深,不光是因为这部片子翻拍自游乃海的《跟踪》,之前我看过一部《传说的拳头》里面有一个配角几乎活在《英雄本色》里,你可以看出那个年代,东方好莱坞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对了,《监视者们》的片尾还有惊喜,反正我看最后一段戏的时候就是:我操?
向原版致敬来了。
说起警匪,以往的韩国电影里,警察经常是蠢、钝、贫、丑、痞,再加上韩国警察的服装(除正装制服外)总给人一种车间工人感,你丝毫感受不到警察的威严,所以你每次看见影片里出现警察追犯人的时候,你都会有一种民工追薪的错觉。
但这一次算是彻底给韩国警察翻了身,出警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刮目相看。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这部片子里你都会明显觉得警队素质明显高于匪帮,但是由于匪帮的leader太过高富帅、稳准狠,所以算是给匪帮找回了点面子。
对了,说起警匪片里的反派,由于是影视作品,本着高于生活的原则,一般说来,只要是双雄对峙的情节,反派基本是由帅哥型男扮演,以至于警察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罪犯的时候,你都恨不得直接告诉他们:找!
那!
个!
最!
帅!
的!
这一次也不例外,郑宇成那1米88的大个,再配上风衣和牛皮公文包,当他消失在人群中,警察倍感无力的时候,你就想说:哎找鸡毛啊,不就在那吗。。。
对了,影片里他和自己的BOSS最后那场戏太嘎嘣利落脆了,比《飓风营救》都脆。
韩国娱乐在明星打造上真的,太有一套了。
各式各款,受众辐射率从刚懂事的小孩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有针对性,尤其是女明星的打造,我没有去过韩国,不知道生活当中的韩国姑娘到底啥水平,听说永远是听说,没有亲眼见过真的没有发言权。
但我想说一点,未来有一天,整容会不会真的影响到基因,这就像是进化一样,人类直立行走之后就没有尾巴了,鲸鱼生活在水里之后它就长出鳍了,那么高丽这个种族会不会因为反正都得整容那不如直接长好看点呢?
不知道,反正这片子里韩孝珠挺有样的,据说还是天然的。。。
好了,迅雷的进度条显示《跟踪》粤语高清版已经99%了,这篇由电影展开的蛋逼也写到99%,我目前依然没有后悔,所以第一句话就不删了。
翻拍的,一般般
炫酷机智
看翻拍真不是什么享受的事
翻拍,可是孝珠这么漂亮,合适吗?还是港片的猪女有意思
任达华。。are you ok?
翻拍怎么能和原版相提并论呢呵呵。
哎呀。。。本来以为能在原版的素胚上玩出新花样,结果平平无奇甚至画蛇添足。。。薛景求牛逼的演技也没施展出来。。。唯一看点就是最后彩蛋任达华。。。过于失望只能降星
感觉比游乃海的原版好看,韩国人的类型片平均水平东亚最高。
相比跟踪,水准相去甚远
精彩,女主亮眼!
结局弱了,别的整体都不错!演员选的很成功已经成功大半了
剧情基本翻拍了港版,也没什么大的新意,某些剧情太不自然了,女主表演痕迹太重。结尾任达华的出现是亮点哈哈。
棒子的犯罪片就是好看啊。剧情节奏把握得各种好。虽然其中不少bug,不过图个爽嘛,毛所谓啦。女主还挺好看的。也太神了,能记住那么多事情。影子也是个天才。虽然很多没交待清楚。最后出现个任达华,是在向原版致敬嘛~
摄影构图好看,有许多气氛紧张的前景。剪辑太鸡零狗碎,冗余的正反打过多。剧情拉垮,远不及原作。失败的剪辑:雨巷电话到对杀本可以一镜到底。失败的剧情:义父的戏;地铁不杀女主;结尾男主对枪;主旋律般的扫墓;任达华彩蛋。女主是“大众脸”。
人物设定什么的,特别港味,看完发现是由港片翻拍~有少少的故弄玄虚感,唯一喜欢的是影子帅帅。。偶尔想起黎明= =!
對最後的槍戰無語了...沒見過這麽無聊的導演,抄到十足還比原版的差...2.5星...
整个气氛都很好!!雪雪生日大家一起在影院看!!郑宇成演冷酷反面有突破!!
不明白好在哪里。
暴酷
任。。。任达华?(还是《跟踪》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