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
C'est pas moi,It’s Not Me,李欧卡霍:不是我(台),里奥不是卡哈斯(港)
导演:莱奥·卡拉克斯
主演:莱奥·卡拉克斯,德尼·拉旺,娜斯提亚·戈卢别娃·卡拉克斯,洛雷塔·茱德凯特,安娜-伊莎贝尔·塞弗肯,皮特·安奈夫斯基,比安卡·迈达鲁诺,让-弗朗索瓦·巴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为了一场未发生的展览,法国庞毕度中心向李欧卡霍抛出大哉问,请他用图像响应自己。向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卡霍再度出人意表,亲自粉墨登场,以磁性画外音细述,并亲上剪辑台,透过隽永老歌、耸动字卡、怀旧相片,以及家庭录象、纪录档案与电影片段,让图像彼此撞击产生新意,不论政治、历史、个人与影史皆揉合为一,一部半自传基调的「卡霍式..详细 >
hkiff kg 带导演大师班 / 影像论文,有一些有意思的段落,比如弹琴配雷暴,最后的大卫鲍伊配木偶戏让人想起《成为约翰·xxxxx》,以及对之前几部经典作品的官方混剪。一闪而过的某位大人直接全场大笑。大师班主持人准备充分,但可惜大师显得非常衰老,几乎全场神游梦呓,不知道是不是抽烟太多。听说二阳之后已经不再看电影了,感觉颇为可惜,还是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更多的作品。
困得我眼冒金星,但我懂导演的自洽。二零二五第一部,从前的我都不再是我。
以戏谑奇谲的风格回溯了世界影史,像是看完了一场艺术PPT报告
如坐针毡,文艺青年了不起
(2/5)很私人的影像回忆录…
睡去梦中的或才是我,几梦几世,也不相信脸庞的记忆,从哪里来,怎样血缘的因果,又该去相信何处,被镜头和影像选择,终抓住了印象,然可能只留住了片刻,自己与世界从未互相拥有,却又似乎诞生于一处,隐隐察觉到仍没有摆脱宿命的诅咒,那是只有在梦中才能任意穿梭的混沌,或许并未自由依旧被紧紧束缚,权力和欲望的二重性,悲壮而笃定的目光隐藏着温柔和怜悯,世界的边界在融化崩坏,前所未有的同死亡和毁灭促膝而谈,切莫忘记信仰与自由,那是瞬目之间对视觉的拯救,对真理的拯救,对生命的拯救,对你我的拯救,这是卡拉克斯背负的使命,冲向漩涡和风暴,以解放影像、解放傀儡、解放世界、解放上帝的名义。
看之前最好还是要补卡拉克斯的过往作品。同样利用以往素材,也都是今年的作品,卡拉克斯PK贾樟柯,我更喜欢卡拉克斯这部。
【5】卡拉克斯真是铁血戈达尔粉,终其一生的学习如今抵达影像之书的门前,但卡似乎可以更坦诚地面对自己,袒露方法、自我调侃,与世界所交融。彩蛋看得太感动了,一次来自电影史的回响。 w/c
武汉柏林电影周
相当风流。(我们)这些上世纪出生的一代,张开过的眼睛,敏感过的神经,会在短促却迟钝的当下渐渐成为某种遗产,某种传奇。百年历史碾过,被侮辱的与被毁坏的噩梦正在蔓延,希特勒的幽灵愈发开枝散叶,影像破开,人在栖息地喘着粗气,奔向前方,未知的,惊惶的,但是最后笑了。一种光怪陆离的豁然。
导演的哲思
不是很适合普通观众
看了几秒就迫不及待先来打个5星了
–
一方面,我永远为卡拉克斯的影像与情绪动容,另一方面,我似乎从来就没赞成过他的表达。Anyway依然感谢卡拉克斯,我今年终于看到了一部真正的电影。
散文诗电影。看完想再看一遍神圣车行。
结尾很可爱 (前面大混剪让人疲惫,在24年这实在算不上实验)
这不是我,因为情感不说“我”。
他的眼神清澈,他在继续奔跑。戈达尔的战斗在这里化身为电影幻觉的重新发现(所以双眼要保持观看),它指向一具替代我们继续奔跑的木偶身体。
观感跟看戈达尔那些所谓的「短片电影」没有任何区别。有区别的是什么呢,起码卡拉克斯装逼程度还没到戈达尔那种令人恼火。混剪自己的作品这种做法对艺术片,特别是于本片的意义,我觉得更适合跟蔡明亮一起去艺术馆。结尾又看到我最讨厌的《安妮特》三星变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