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望龙父子深夜让老仆人去弄死怀孕的喜凤时,老仆人不忍一尸两命,告诉喜凤让她逃走。
喜凤无依无靠,深夜跑向土匪窝,对着深山大喊。
这一阵阵的喊声过后,曾经的喜凤也死了。
当喜凤让土匪头子刘十三狠命的踢自己怀孕的肚子时,喜凤说我要跟土匪生一个种。
当喜凤肚子里许望龙的种化作一滩血水时,我情不自禁被这个刚烈的女子吸引。
回想当初,是许望龙先追求喜凤的。
那时的许望龙多么好看啊,穿着黑色的制服,高瘦帅气,人模人样,一表人才。
一颗迷恋喜凤的心,看得满眼真诚。
刘十三踢了许望龙的种后,二话不说直接杀到许望龙家要割他的小弟弟。
此刻的刘十三跟喜凤只是萍水相逢罢了。
只是看到了活着的喜凤整个堕胎过程的痛和泪。
刘十三快死的时候,对喜凤说了一句话“我以前当土匪时抢劫无数杀人无数,可是现在你怀了土匪的种,我去抢劫杀人时,看到怀孕的女人突然起了怜悯之心。
”刘十三,喜凤。
乱世之中的血性和刚烈。
和那些西装革履,礼貌待人,微笑的名门贵族形成鲜明对比。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看的电视剧了。
谁说电视都没有内涵我叉他屁眼。
总觉得喜凤和刘十三是没有太多感情多钱,她并不想去当个土匪的女人,她只是被逼无奈罢了。
和墩子是青梅竹马的感情。
对许望龙也是当时年少时的欢喜,毕竟许也是大户人家的儿子,而且一开始是喜欢喜凤的,符合喜凤对男人的幻想。
唯独对刘十三则是被逼无奈才去主动找上门的。
我觉得喜凤对刘十三更多的则是亲情。
对于许望龙,他太爱功名了,为了功名他抛弃了喜凤。
他迟迟不报自己的夺妻之恨,灭门只恨,他都是为了功名。
也许他抛弃喜凤并不全是为了功名。
他去留了学,又去工作和喜凤的思想层面已经不同了。
没有赵亚男,他也注定不会和喜凤长相厮守。
只是徐家的人心太狠。
即使有三纲五常,也不应该在喜凤受辱之后,望龙和他爹都想要喜凤的姓名。
真的是好狠的心。
罗蛮蛮,有人说对他恨不起来。
但是我就特别恨他。
他太心狠手辣了。
害死了太多的人。
而且全部都是赶尽杀绝。
栓虎,栓虎完全是为虎作伥。
死心塌地的跟着罗蛮蛮。
但是我觉得最后罗让栓虎离开,除了是保护栓虎,更多的是怕栓虎给自己添麻烦,怕刘信义。
刘十三我倒没怎么觉得他是正义的化身。
不过他毕竟是个土匪嘛。
他讲义气,有自己的原则,爱护自己的兄弟,说一不二的一个人。
可能是因为我看到刘十三打玉竹,就很讨厌打女人的男人,所以对他并无好感。
但是这也符合他土匪的特点。
而且正是因为刘十三对狗娃错误的纵容,才导致兔儿岭的被灭。
看到刘十三纵容狗娃我就想起诸葛亮纵容马谡了,感觉是一个道理。
墩子。
可能是喜欢墩子身上那股少年气,所以我很喜欢墩子。
爱恨分明,容易接受新事物。
有仇必报。
八百里秦川,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常会想,黄土高坡上的那些沟沟坎坎,埋葬的又何止英雄豪杰,可能一代代的无名之辈,才真正垒高了那里的黄土,带来了无数的风沙。
最近看了太多的烂剧,面对着那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雷人的角色时,时常会想起自己多年前儿时看过的剧集。
那时的夜晚很漫长,少年可以搬着小板凳守在电视机前,抱怨的只有,广告太长,一天两集太少。
之前的电视剧,类型之多,题材之广,如今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反观网络平台兴起之后,中国网剧电视剧,已经被几个类型彻底焊死。
都市爱情占据大部,古装玄幻横扫一片,屈指可数的现实主义,也不过惺惺作态的歌功颂德,时常会让我想起春晚小品,演员扯着脖子喊吃饺子的场景。
但今天,我想聊一聊,或者说写一写,我觉得的一部好剧,一部有关土匪的好剧《关中匪事》。
《关中匪事》改编自陕西作家贺绪林的长篇小说《兔儿岭》,豆瓣评分8.5,目前只有5000人评价。
此剧的男主演为凌潇肃,彼时的凌潇肃还在电影学院上大三,还没演过洪世贤,可能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多年之后,他会因为一句,你好骚啊,红极一时。
《关中匪事》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保安团团长罗玉璋残杀了男主角墩子的爹妈,墩子侥幸逃生后,学好了本领,找罗玉璋复仇。
如今回看,《关中匪事》中的每个角色的塑造都堪称经典,其人物性格之丰富复杂,足以让现在大部分的国剧编剧汗颜。
但今天,我想讲的并非男主墩子,也不是大反派罗玉璋。
而是《关中匪事》中的这个匪字的代表人物,兔儿岭大当家刘十三。
刘十三,一个让年少的我崇拜了多年的男人。
刘十三本是一个杀猪匠,因为村霸强暴了妹妹,愤而怒杀村霸,从而逼上梁山,当了兔儿岭当家。
刘十三有句名人名言,叫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
少年时代,我因曾爱学习这句匪人匪言,没少挨揍。
刘十三本来带着一百多号兄弟,在兔儿岭过着打家劫舍,吃香喝辣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墩子,刘十三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墩子想参军搞枪,结果稀里糊涂的被刘十三绑了票。
刘十三看重墩子,想拉他入伙,墩子非但不愿意,还拐跑了刘十三新抢上山的压寨夫人白玉竹。
而就在墩子跑了之后,与墩子本有过娃娃亲的女子喜凤,因被罗玉璋强暴,夫家对其百般凌辱,甚至惨遭虐杀。
走投无路的喜凤,独身前往兔儿岭,成了刘十三的压寨夫人。
刘十三这个土匪头子竟然爱上了这个送上门的压寨夫人,甚至有为了喜凤,为了自己未出生的孩子,金盆洗手的打算。
但土匪就是土匪,没有那个土匪是死在床上的。
已经成为连长的墩子,奉命剿灭兔儿岭匪巢。
刘十三在剩下一枪一弹后,跪求墩子放走喜凤,开枪自尽。
这就是刘十三,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你喜欢一个土匪,真的是价值观有问题。
没错,他是土匪,但他身上的那份不羁与洒脱,确实让我为之着迷。
我今天就想聊聊刘十三这个角色,从性格上来讲,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真的过于鲜明。
土匪头子,杀人不眨眼,但匪有匪道,地主许云卿因为在其落难之际给过他一碗粥,刘十三由此发誓,三年不动许家一草一木。
这人是真狠,也是真仗义,言必行,行必果。
此外,一个土匪除了刀枪之外,还喜欢读书,没事和文化人聊聊知识也是其爱好之一。
刘十三,在中国的电视剧历史上,很少再看到这样性格丰富的土匪形象。
而在男女情感方面,用刘十三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收拾过无数女人。
但最后,他却心甘情愿的被自己的女人喜凤所收拾。
我想说的是,我为什么喜欢刘十三这个人物。
首先,他够复杂,但他的复杂是人性所在。
土匪没错,恶毒狠辣不错,但他面对兄弟,面对女人,也会展现出自己作为普通一人的一面。
而不是像现在的电视剧,所有人千篇一律。
坏人叫嚣着自己的凶恶,好人百毒不侵,一点毛病没有,面对诱惑只会微微一笑,觉得不动摇。
因为观众是人,所以我们知道人性究竟为何物。
在过往的电视剧创作中,创作者尚能尊重人。
但在如今,那些人可能早已经被钱迷住了双眼。
我在看现在的剧时,经常会想,你们真的相信这些人吗?
如此怪异如此不合理的行为逻辑,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屏幕。
世界变的真是太快,快到我已经看不明白。
我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打开电视却是一片虚伪。
我有些渐渐分不清真实与虚假。
或许过不了多久,屏幕上的虚伪,会吞噬整个现实,到那时,所有人不再有异议了。
在被吞噬的过程中,我曾彷徨,曾呐喊,但结果都被资本羞辱的体无完肤。
我只能偶尔拿出那些打动过我剧集,在深夜翻一翻。
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像刘十三的那句名言一样。
“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
”
【人性的丑陋和时代的黑暗——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2004)简要评论】贺绪林小说《兔儿岭》改编电视剧集,通过演绎抗战前关中一对娃娃亲男女的复仇传奇和抗争故事,揭露人性的丑陋和时代的黑暗,与岐功县保安团和正规军新二师的邪恶与阴毒以及大户人家的伪善和绝情相比,兔儿岭的土匪实在已经堪称正义和公道的化身。
该剧拍摄于2002年,上映于2004年,早先曾经观赏过,但印象不深,只记得几个与兔儿岭土匪相关的情节片段:一是兔儿岭大当家刘十三抢夺岐功县粮库时遇见喜凤在戏台上唱戏;二是刘十三在兔儿岭上溪水间让喜凤看一坛宝贝并告知准确的藏匿位置;三是兔儿岭二当家狗娃从后山下山找相好彩娃,意外死于墩子之手;四是墩子由后山攻入兔儿岭断刘十三退路,刘十三在全军覆没后被迫自杀。
个人以为,剧中最让人厌恶的角色首推许家大公子、省政府赵特派员秘书许望龙,其次是许望龙父亲、千龙镇商会会长许云卿,再次是新二师师长刘信义,岐功县保安团团长罗玉章只能排第四。
而剧中最可怜的角色则无疑是喜凤,其次是罗玉章二姨太,再次是许家管家郑二。
其间,刘十三和狗娃的死颇具悲情色彩。
剧中刘信义一角所代表的人性道德似乎可以用其参谋长的一句俗语台词概括,这就是“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而墩子、喜凤以及墩子表叔婶或逃或躲的结局则表明,在那个时代的关中社会中,这几个人所代表的人性道德都是没有活路的。
【30集电视连续剧《关中匪事》(2004)引用经典俗语两条】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第19集)要得好,大让小。
(第20集)
看了姚晨离婚的新闻,才知道原来她老公凌潇肃是《关中匪事》里面墩子的扮演者,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
大概是06年的时候,偶然看了《关中匪事》中间的一集,那种荡气回肠的豪气立刻把我深深吸引,一直拖着我把整个连续剧看完。
《关中匪事》讲述了一段黄土高坡上的爱恨情仇,刻画了一个个侠肝义胆的关中英雄人物。
墩子为了报杀父之仇卧薪尝胆,终于达到目的;喜凤为了报复背信弃义的男人,给土匪生娃;刘十三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土匪,为了让心爱的人脱离危险,宁可牺牲自己......在那个秩序混乱的年代,冤有头债有主是人们奉行的道德准则,三秦大地上的英雄人物如同侠客一般行走江湖,我行我素。
如同贯穿全剧的秦腔音乐,复仇的故事让观众沉浸在黄土高原上的豪气之中,西北人的耿直、霸道,关中刀客的仗义、爱憎分明无不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神奇。
应该说,西北的黄土地孕育了这种豪迈的刀客文化,这种文化既是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又是对秩序的维护。
当强权欺辱弱小时,刀客拔刀相助,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刀客一拼到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复仇的火焰浓浓燃烧,火中有爱有恨,让观众也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种豪情,恨的是这样无视秩序无视法律。
这就是江湖文化,一个仿佛逝去了的久远年代。
其实,现实中,江湖侠义的情节仍然存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割舍不掉的一个部分。
当弱者被逼入绝路,便激发了极端的反抗,那种江湖气跃然纸上。
但大多数时候,在这个和谐的年代,侠客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但人际关系中那种江湖情节却很难消缺,总是若隐若现着。
本剧以墩子复仇为主线,讲述了军阀混战期间,在关中的一段波澜壮阔的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
彼时社会动荡不堪,匪患不断,千龙镇的大地主许家以前的长工,因为会治枪伤,由此引了是非,被县保安团长罗玉璋杀害,长工之子墩子逃过一劫,目睹双亲被残忍杀害,年少的墩子被迫只有暂时逃亡,长大后再来复仇. 自此,在这弱肉强食,法纪殒尽的土地,上演了一段刀客、乡绅、军阀、官僚、土匪之间,生存和复仇的往事 本剧整体非常不错,亮点体现在对个主角的塑造,。
墩子和喜凤,两人面对坎坷的遭遇所展现的勇气和坚韧,使人物极具魅力,白玉竹就像尘世的四照花,为人奸滑却取名刘信义,与之对应的乡绅许云卿满口面子,迂腐甚至无耻,大反派罗蛮蛮是为推动剧情的,且穿帮漏洞较多,但演员的发挥打个优,他的表演在笔者小时候看此剧的时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适合演大坏蛋。
补充1:许望龙讲:墩子,我们不能留你一个人不了管。
墩子讲:你不管的人多了。
这个甩脸色解气!
补充2:要是玉竹没死就好了,墩子得喜凤和玉竹,美滋滋。
罗玉璋演最好,下来是狗娃和刘信义。
个人最喜欢拴虎这个人物,话也不多,心狠手辣,忠义两全,是一个全方位的有型酷男。
里面的陕西元素都很地道,包括秦腔,水晶饼和喜凤给罗玉璋做的岐山面等。
真正的陕西人应该都会喜欢这部剧,男的生冷增倔,女的都是敢爱敢恨的生猛女子,人物全部都是一根筋,耐耐加僧僧,我很喜欢。
剧情整体跌宕复杂,虽然有的地方处理略显粗糙,但无伤大雅,总的来说此片绝对是一部表达陕西人爱恨情仇的关中诗史。
罗玉璋这个人物,从发型到着装,从说话的语气,脸上的神态到一些行为举止,咋看都是贱贱的,顶着那头油腻腻的发型,贱的让人恨不得从电视机里拉出来弄死他。
剧里的头号大反派,凭着他保安团的名号,没少干坏事,标准的小人得志的嘴角,却整天担心墩子什么时候会弄死他!
恍恍惚惚最后还是死了。
不过演员塑造的这个人物挺成功的!
1. 杨豹子之死的始作俑者杨豹子在编剧笔下是可以唱着歌取子弹堪比关云长的血性汉子,他抢肖县长的三姨太而被打伤,后又因去李世厚家治伤而被保安队打死,他因何落到这步田地呢?
其实老刘说了一句话:“你当县长的女人就那么好收拾啊?
”也就是老杨这个傻缺还是被老刘忽悠了,老刘装得义薄云天跟老杨来一个君子协定,老杨急吼吼地抢三姨太去了,老刘在山上看云看天想唱戏的女娃,冯四来报:“杨豹子被打伤了”,老刘一听眼睛都亮了,再一听是伤了胳膊又失望地“哦”了一声。
读多了《孙子兵法》的老刘已不再和杨豹子小白狼站在一条水平线了。
2. 喜凤嫁给许望龙的误会何来?
许望龙见了喜凤就流了一地口水,墩子上少林了,7年后镜头一转喜凤成了许太太,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只叹金童玉女情深缘浅。
其实喜凤嫁到许家不是因为真相——墩子走了,而是因为谎言——墩子死了,原话是:“都说你死了,我爸把我嫁给了许望龙。
”再看书房那段戏,小许对爹说要娶喜凤,老许把他臭骂一顿,直到小许说到:“喜凤就像春天清晨的空气”老许一愣,叹了口气,然后就出现了墩子已死的流言。
有人可能会说“许大善人制造这个流言只是为了保护墩子”,恩,老许就指望这个了,要是凭空制造一个流言然后自己儿子娶了美娇娘,那多明显啊,会“把许家的脸都丢尽了”的。
如果有了保护墩子这个幌子一切就简单多了,哪怕日后被揭穿了还可以大义凌然地找这个借口,装腔作势是许家的传家本事啊。
事实是墩子行刺后,罗玉璋说“你是墩子!
”“他憋了7年还想杀我”,王怀礼说:“墩子怎么知道你在喜凤房子里?
”吴清水说:“许云卿怎么找到墩子的?
”根本没人说:“墩子还没死啊?!
”可见老许啊,就是想骗骗不明真相的群众,跟保安团无关。
3. 蠢学生也有机智洋学生实在傻帽,经常做各种令人无语的事,实际上,洋学生的确是墩子的贵人+贤内助。
洋学生在兔儿岭四处跑,大眼说了句:“出了这个门就等于出了兔儿岭”,她就记住了。
墩子就知道瞎跑,洋学生却知道做足准备等待时机一举成功。
洋学生让墩子改名字,不然就没有后续故事了墩子会在喝酒的时候直接被罗玉璋拿下。
洋学生给墩子指路去陕北,影响了他一生。
生活智慧低下的洋学生有一种进步青年似的文化智慧,这是时代的特征。
4. 论故事的根源故事主线始于李世厚一家被杀,其他都是衍生出来的事件,其实如果不是杨豹子来治伤李世厚也不会被杀,不是刘十三忽悠杨豹子也没这出,说到底不是刘十三想借刀杀人,墩子和喜凤已经生了几个娃了。
墩子总想报仇,这是一个报仇的故事,其实仇恨的根源在。。。
恩。
5. 优秀青年罗蛮蛮的征婚启事岐功县保安团长,大名罗玉璋,小名蛮蛮,个高肤白爱护发型。
给老丈人家买房盖房义不容辞,为你遮风挡雨一手遮天,哦不,是撑起一片天。
你睡不着可以枕着胳膊,墩子来刺杀先把你推桌子底下,好小伙罗玉璋是你居家旅行的必备伴侣。
一句话,嫁给团长,你偷着乐吧。
——吴清水刊登总结一下1. 拍得真不错,比后续的一部关中题材好多了,每个演员都演得很到位,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不会让你觉得生硬。
2. 许家这个大宅院就是个坑,许家人各个都是假仁假义的渣。
如果说对喜凤的心狠手辣还算是为了保全大户人家的脸面,那到了最后许望龙对弟媳谷雨的死活丝毫不在意,体现了其对女人的态度根本是当其附属品,甚至比不上罗玉璋对二姨太。
而对赵亚男的趋炎附势更是证明许家所谓的骨气只不过是个屁,一身的奴性。
3. 玉竹初看的确是各种制杖,脸又扁,但越看越明白其实她是整部戏最可爱的女人,在一个肮脏的时代背景下,讲了一个丑恶的故事,却有这样一个女孩,带着一种愚蠢的天真,却好似一道光。
4. 音乐配得很绝,片中的配乐一共三种主题。
第一是比如土匪唱着“白天的太阳当烧饼,晚上的月亮当婆娘”,和刘十三说的“该死的球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天又一天”其实是同一种心态,是关中汉子的骨血。
第二种是比如喜凤离开许家时候的歌“到哪都是当女人”,那首歌仔细听是用哭腔唱的,是女人在男人面前的无助,是女人命运和她的男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种无奈。
其实哪怕到了今天,女人身上加注的这种无助还没有完全消散。
第三是整个秦川大地的背景,一曲秦腔,如泣如诉,吼出来像撕裂了,却还连着绵延着,是秦川子弟的宁折不弯的脊梁。
后记:演刘十三的演员当年其实才33岁,只比24岁的玉竹大了9岁。
罗蛮蛮当年才29岁,只比27岁的喜凤大了2岁。
而玉竹爸,其实只是个毛头小伙子,但胡子一贴还挺传神最厉害的小白狼,他后来导演了一部热门电视剧——叫《丑女无敌》#请叫我福尔摩斯
抖音追剧罗蛮蛮的形象太过突出,虽然他坏事做尽,但毕竟这种坏只不过是在银幕上,他的骚浪贱、浮夸的表情还是盖过了他的恶带给我的印象。
经过网络的长期沉淀,一想到凌潇肃必然就是那句极其经典的“你好骚啊”。
就是这样的两相对比,更体现出了凌潇肃的功力,这部剧的墩子显然和“你好骚啊”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印象最深的是墩子在剧里的各种哭喊,有的时候真的有撕心裂肺的感觉。
两个形象在这部剧里实在是太过立体太过突出,其实其它演员也相当nice,刘十三的诸葛亮型土匪,喜凤如浮萍一样的人生,许家全家人都维持着的一种体面……演员之后,这部剧传达的东西也不少。
印象最深的还是喜凤悲惨的人生。
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下大部分女性如蝼蚁一般的人生,许家那种士绅的体面也蛮像当代社会不少精英身上的那种傲慢。
喜凤自身也带着极其复杂的情感,她确确实实爱过生命中的这三个男人,但她所有的爱意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剧的开头喜凤在唱戏,结尾也在唱,她的人生就像一个闭环,总是好像拥有了一切,最后空空两手。
墩子的人生也好像命中注定,复仇的想法彻底支配了他的人生,和玉竹的遇见,去往延安,都是这种支配的衍生品。
but,有一说一,民国时期保安团和正规军这种关系我还是不太理解吧,没想到正规军也处处受保安团掣肘,这些知识还是得再补一下。
最后,感叹这部剧真的骚的同时,哀叹中国真的好久没有出过好的电视剧了,拍现代中国的故事好像老是拍不好。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关中匪事,发生在咱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烦了啊…by罗蛮蛮
童年记忆!
墩子
初中时看的,那个时候和家人看到那种镜头羞得恨不得钻地洞里去,主题曲也很有意思非常衬这部西北味儿颇浓的剧情
童年最爱
国军师长会怕县城的保安团长?笑话。
罗蛮蛮
一直觉得凌潇肃很适合《白鹿原》里的黑娃这一角色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田海蓉
太虐。。弃
那个 片尾曲 很销魂呃
记得小时候看时,有一幕是李墩子披着军衣烤火,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当时就觉得哇好帅啊。而那位齐耳长发的土匪罗玉璋是我的童年阴影!尤其是他在庄稼地里惊慌失措的跑!
今天刚知道墩子是凌潇肃演的。。
还不错,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
独爱罗蛮蛮
剧本太赞,大爱蛮蛮
墩子
田海蓉真的好美
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