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第一部喜剧电影,说是喜剧实则越往后看越感觉伤感。
鲍抱从小就没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拥抱,所以一直是个性格怪癖、孤僻自卑的人。
他每一天的生活都被计划得妥妥当当,不能有丝毫的变化。
直到遇到那个能够改变他的人——宋温暖。
两人相互鼓励,共同走出人生的困境。
沈腾饰演的贾医生形象也深入人心,“经过治疗,每个人的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贾医生或许真的是假医生。
《温暖的抱抱》是一部于2020年上映的喜剧电影,改编自韩国电影《计划男》,由常远执导并主演,李沁、沈腾、乔杉等实力派演员加盟。
影片以一位有严重洁癖和强迫症的钢琴老师鲍抱(常远饰)为主角,讲述了他在遇到性格率真的女孩宋温暖(李沁饰)后,人生发生戏剧性转变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喜剧,更在笑声中传递了关于生活、爱与接纳的深刻启示。
一、叙事线条:从孤独到拥抱影片的叙事线条清晰而富有张力,围绕着鲍抱和宋温暖两条主线展开。
鲍抱,一个对生活有着极端要求的人,他的世界充满了计划与规则,连自杀都要按照精确的时间表进行。
这种看似荒诞的设定,实则是对现代都市人内心孤独与迷茫的一种夸张映射。
鲍抱的孤独并非源于外界的排斥,而是他内心的封闭与对完美的过度追求。
他害怕被触碰,害怕与人拥抱,这种恐惧背后是对爱的渴望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而宋温暖,则是一个与鲍抱截然不同的存在。
她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
尽管她也曾遭受过前男友的背叛与伤害,但她从未放弃对爱的追求与对梦想的执着。
她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鲍抱灰暗的世界。
两人从最初的相遇、相知到最后的相爱,这一过程充满了笑料与泪水,也让人看到了爱的力量与生活的美好。
二、深刻启示:爱与接纳的力量1.爱的治愈影片通过鲍抱与宋温暖之间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爱的治愈力量。
宋温暖的出现,让鲍抱逐渐打开了心扉,学会了接纳与被爱。
她用自己的温暖与真诚,慢慢融化了鲍抱内心的冰山。
鲍抱在宋温暖的鼓励下,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放松与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
它告诉我们,爱可以让人变得更好,可以治愈内心的创伤。
2.接纳自我与他人影片还强调了接纳自我与他人的重要性。
鲍抱的洁癖与强迫症,其实是他对自我与外界的一种极度不接纳。
他害怕自己的不完美被他人发现,害怕与他人产生肢体接触。
然而,在宋温暖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学会了接纳他人的不同。
这种接纳,让他变得更加开朗与自信,也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与独特之处,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才能真正地拥抱生活。
3.面对困境的勇气影片中的鲍抱与宋温暖都曾面临过生活的困境与挫折。
鲍抱因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而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宋温暖则因前男友的背叛而陷入低谷。
然而,他们都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困境并寻求改变。
这种勇气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勇往直前的勇气。
不足之处:叙事张力不足。
影片的叙事张力主要来源于鲍抱与宋温暖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生活困境。
然而,这些困境的设定与解决都显得相对平淡与缺乏深度。
鲍抱的自杀计划虽然荒诞,但并未能引发观众足够的紧张感与代入感;宋温暖的遭遇也未能深入挖掘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这使得影片在叙事上显得略显平淡,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温暖的抱抱》是一部充满爱与温暖的喜剧电影。
它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爱的治愈力量与接纳自我与他人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这个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爱、学会接纳、学会勇敢地面对困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
——摘自公众号“公务员树洞”
作为烂片专业户的我专门跑去看了电影。
先说点优点吧,毕竟没多少。
其实一开始的设定包括剧情节奏都还不错,不过设定这个东西反而和煽情部分有些冲突,这个后面再说。
然后就是电影里歌不知道为啥居然还挺好听的,这里稍微吐槽下,故事主线就是去参加原创比赛,但这部电影非原创的歌曲用的还不少,像《好运来》这种就不多说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暗线的钢琴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都不是原创,还有一些基础钢琴曲,而且我没听错的话街头演唱会那儿好像是《卡农》吧,不过用了很多种乐器演奏,不知道是不是PTSD了,后面几个地方鼓点有点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甚至于男主坐在阳台前那一个多次出现的布景很像韩国恐怖电影《公寓》。
给爷整麻了。
公寓 (2006)6.32006 / 韩国 / 恐怖 / 安兵基 / 高素荣 姜声振(女鬼小姐姐很漂亮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接下来就开喷了,整个故事给我断层感的地方就在男主苦大仇深的背景揭露,之后的观影体验相当糟糕,导演尬煽情,而且不是一个地方,完全可以说后半段不是在煽情,就是在准备煽情。
对于一般的煽情模式来说,基本上是两种,其一是利用代入感,比如说是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这样对于特定的群众很有效果。
其二就是熟悉感,通过一系列的铺垫,让你认识了电影中的主角,并且产生好感,当主角受苦或是走出困境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感动。
对于优秀的感人的作品一般会有很长的铺垫,举个列子《忠犬八公的故事》,先是教授捡到了一条狗,然后力排众议养狗,又是长篇描写了教授与八公的日常生活和他们之前的友谊,最后高潮部分教授病发去世,再也回不来,八公则一直在守候。
忠犬八公的故事 (2009)9.42009 / 美国 英国 / 剧情 / 拉斯·霍尔斯道姆 / 理查·基尔 莎拉·罗默尔 好,来看看反面教材,男主爸妈,出场一共十来分钟,吧唧,人没了。
看得我一脸雾水,真没夸张,他爸好好的被一辆不知道哪来的车一撞,人没了。
铺垫约等于无,看了笑都笑不出来。
再来说下代入感的问题,我不知道在一部基调本就是夸张的喜剧上哪来的代入感,就这还强行煽情,导演咋不扇我两嘴巴子,可能还能把我泪腺打爆。
然后是笑点问题,不要再玩snp的笑话了,低级不说,还突出编剧的垃圾功底。
现在喜剧似乎真的很固化,加点赶上时代潮流的元素,直播,弹幕,短视频之类的,再加点snp的低级笑话,最好来点外国人,打打擦边球,再来个喜头悲尾煽煽情,一部电影就拍好了。
看喜剧谁想看你们哭啊!
基本所有喜剧都会有夸张的基调,一点代入感都没有,煽个锤子情。
别一天都拿着什么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忽悠人,这句话没错,像卓别林这些大师级大师级的人物,你见过煽情了吗?
悲剧应该由喜剧的方式演出,让观众在大笑之余感觉到意犹未尽,而不是尬煽情。
这种现象甚至小品也是,春晚收视率低迷不仅仅是流媒体的问题,内容的同质化,奇怪的审核机制都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艺术有了标准就不再是艺术了,导演们在喜剧中寻求煽情是否搞错了什么。
我原本冲着沈腾马丽以及开心麻花的出场愿意给两星,然而打开豆瓣看到了5.6的评分我坐不住了。
这部说小品不是小品,说情景剧不是情景剧,说电影更不是电影的“喜剧电影”让我感觉智商受到了降维打击。
怎么让大家感受到我看这部喜剧的心情呢,形容一下就是:在一天降温二十度的上海,从头上浇了一盆洗脚水,并且光着膀子在黄浦江入海口让人绑在轮船桅杆上被西伯利亚冷空气反复捶打的感觉。
最让我生气的不是这个“喜剧”的尴尬和不好笑和一众演员们根本无法入戏的不真实感,而是这个电影的营销,属实是请君入瓮,把观众骗进来打:把沈腾马丽等一众观众缘好的喜剧人拉出来营销,戏份屈指可数(却承包了整部电影为数不多的所有笑点);在B站拉了一群粉丝加起来近四千万的up主,为了拉动B站的年轻观众,然而除了在名单里出现了一下什!
么!
都!
没!
有!
这波营销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可以说是又当又立,又想拉观众又不想让一群“不知哪里来的年轻人”破坏了电影的“艺术氛围”,这波操作属实牛b;请了半个喜剧界的明星做配,除了能看出他的朋友圈之广以及常老爷子地位之高之外,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拉胯。
想吐槽的太多,具体视我明天是否消气再做补充。
总结一下,再“喜剧”的电影也是电影,和相声小品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作为一个导演,首先要想的不是怎么抖包袱,而是怎么讲故事。
最后希望常远能先把他的老本行给搞清楚了再来跨足别的领域,把包袱放下,把活做清楚了再想怎么捞钱,谢谢。
3.5/5。
我觉得很好,高三班里一起看的电影,很欢快,挺搞笑的,就是剧情太老太套路,估计要是我现在看也不会说很喜欢。
男主是一个极度强迫症,甚至连放屁都计划并且严格按照时间排放,大为震撼,但细想我高三其实也有自己的计划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科目的题,什么空白自习做什么,什么时间纠错订正错题,以及我写日记的时间也都排的严严格格…基本上一段时间复盘总结一下上一段时间自我表现,更新一下计划表之类…不能说全都执行的很好,但大差不差,主要是我会经常性感到厌倦,一想到,天天就是做这些,每天都是这样每天都一样,我就会从心里觉得很烦很烦,但大框架也差不多都还在执行。
我看完电影跟我班里一个朋友说,我也有计划表,她比看完电影还震惊。
还是觉得条条框框虽然很烦,但是什么都名清目晰,就会让我觉得很舒服。
其实人生不也是吗?
出生之后学走路说话,然后上幼儿园,再之后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在上学的过程成中渐成大人,接着大学,期间会恋爱失恋恋爱,之后大学毕业就工作了,这之后的人生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然后个人又在学业到工作的过渡以及继续中组建家庭有自己的小孩,周而复始直至死亡来临。
这些这些不也都是已经不言而喻刻在每一个人类的dna里的吗?
只不过这个框架非常大,我们有非常多可供选择和变动好的空间地步。
还是没想明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突然之间联想到,初二我坐靠窗倒一排,校长来班里听课,就坐在我的右手边,忘记是什么课了,校长看我做的上课笔记,拿起我放桌上的笔记本,翻开到扉页,上面我用蓝笔写了非常醒目的一句话“上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还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记不清是哪句话,应该是前者)校长看了愣了很久,然后问我:“你觉得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当时给我整懵了,。
我要是知道我还写它干嘛?
但是我回答的非常官方,说为了知识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父母家庭为了师恩浩荡云云…校长心满意足展颜,说你这不是知道的挺好的吗!
接着是几句简短的对我进行1v1提携劝学…现在想到也挺诧异,我那么早就开始在思索这些哲学命题了?
在微信视频号里刷到一段短视频,觉得挺搞笑,于是就下载下来看,没想到一上来就整了段儿音乐脱口秀,就类似于王勉那种边说边弹唱,不知表演风格是谁借鉴的谁?
其实立意还算不错——借一个温暖的故事来呼吁关注特殊群体。
但是用综艺和小品的语言结构处理一部电影,确实有那么点儿“瞎胡闹”,用常远自己小品里的一句台词说就是:“怎么就跟闹着玩似的?
”看豆瓣评分,也在及格线以下。
但实话实说,用心理学标准来评判一部喜剧片,也未免过于苛刻。
常远在故事里饰演的是一个有强迫抑郁症且重度洁癖的病患,缺乏存在感和对生活的认同感,在决定自杀时巧遇他的“天命女孩”——李沁饰演的Lucky lady——性格大大咧咧,朝气蓬勃,乐观豁达,对生活充满着自信,两个人正好形成一对互补。
于是磕磕绊绊上路,开启了一段治愈之旅。
估计是开心麻花团队在年终聚会时,谁想了个好点子,然后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边开玩笑边探讨着就敲定下来给拍了,多少有点缺乏严谨的逻辑和铺垫。
不过片头的字幕剪辑倒是挺带感的:莫兰迪的高级灰色调,常远一身素洁白衣,纤尘不染,从起床、饮食、清洁到熨烫衣物,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严格卡点,营造出一种机械化的刻板生活氛围。
包括自白和独坐窗前,看对楼的灯火默默发呆,渴望家的温暖却只得孤身一人和智能客服互动的凄凉,那一瞬间心里还是有些触动的…
当年跨年期间一个人去看的这个电影,剧情的情节很戳我,回想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好像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
影片和它的名字一样,真的很温暖!
电影中好多表达方式传递着含义。
像主人公鲍抱、宋温暖的名字与《温暖的抱抱》片名的谐音,还有电影的演绎和内核上,都在告诉大家传递温暖的含义!
主人公鲍抱的亲情部分最让我感动,原来他的"怪"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了一个极度洁癖和强迫症的人,内心渴望爱却刻意压制,以至于人生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一度想要放弃生命。
好在他遇到了宋温暖,人生开始发生改变,最终获得爱情,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鲍抱治愈了自己的一切,拥抱自己,也拥抱世界。
拥抱本身是很温暖很治愈的举动,希望看过电影的大家都要给身边的人一个温暖的抱抱!
刚看了豆瓣的简介,明白了这是韩国电影改编的,怪不得。。。
全剧看前期待值很高,毕竟是作为贺岁还有开心麻花的团队出演,结果。。。
伤心。。。
看完没有发现笑点。。。
只是影院旁边的小朋友笑的乐呵呵。。。
而我内心OS: what???
为什么要笑??
李沁真的好看,一直在想,这得怎么保养这个皮肤额。。。
常远刚开始真的颜值不在线,后面变成普通人之后很帅气了,挺耐看的。
但是他俩也是不太合适再从感情线这里剖析,天作的缘分你就是需要和这个人有连接,有碰撞,有接触,就是骑着自行车都能撞到一起全剧两点对我有收获的地方:1.原来真的有人可以按照计划行事!!!!
这是令我吃惊的,因为我是一个即使列了计划也不会执行的人,起码就是不会按期完成,这种感觉很不好,我承认啦。
然后今天内心就季度平静,并不纠结了,就可以按照计划实施啊,很简单的一件事额2.包括怎么对日常物品消毒,保持家里干净整洁剧中也是莫兰迪色系,男主的配色挺高级的。
但是剧情线和笑点实在太少了,整体很迷。。。
灵车那个点和乔杉的干洗点是为数不多 意料之外的搞笑的点,别的就是那样的。。。
我的评分也就是6分-5.5 分,不能再多了
我觉得它是一部很好看的喜剧,剧情设计独特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电影中的男主角鲍抱是个有严重洁癖和强迫症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卡在整点上,有些行为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生活中也不是不存在这样的,不过男主确实是有问题的,他无法触碰别人,无法拥抱别人,因为他从小受到的父母的影响。
后来遇到了女主宋温暖,我觉得女主就是来给男主送温暖的,鲍抱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宋温暖毫无征兆地闯进了鲍抱的生活,并打乱了他的所有时间和所有计划,我感觉喜剧是喜剧大家看了喜剧为了放松心情,就不必要去细扣太多
闲来无聊的下饭电影,有一些笑点,可能因为不是在电影院看的,很多笑点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剧情上,中规中矩或者说有的梗已经用的有点烂了。
就是一部没有任何让人印象深刻的爆米花电影,消磨时光可以,但是不会再想拿出来重新看一遍。
可能这个电影本身自己的定位也是这样。
最后的疑惑,女主的前男友吃藕成这个样子,虽说是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
没有这么差吧,这评分比大哥的脚还辣眼睛……
前面挺无聊的,但是小男孩演的太好看了,哭死我了,我就给个四星吧555555555555555
差点被评分骗了,作为一部喜剧,还是跟不错滴~全程哈哈哈
看到一半就想着这喜剧的逻辑自洽太难了给三星吧,后来看到一众的开心麻花想着给四星,但是最后他们抱在一起,我还在吐槽突然就抱上的时候,闪回抱抱小时候和父母抱在一起的片段,泪崩了!!!不管我不管,竟然最后泪崩我要给五星!!
电影开场十五分钟后 我给出了评价
找沈腾马丽魏翔这种喜剧演员来客串是双刃剑,好比婚礼找比自己帅的人来当伴郎一样,尴尬的只能是自己!
还好在2020年最后一天上映了,用来告诉大家这一年很烂,连最后一天的新片都很烂,你要是晚一天上映,那真是给2021年带来晦气的开头。
历代级的烂梗,史诗级的烂片,尬到你全程脚趾抓地。本片仿佛一个土匪,强盗了你的元旦假期,并且只想捞完这笔就跑。
李沁很美,小朋友很可爱,以上。
一部汇聚大量喜剧人的电影,原本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没想到居然还藏了一段感情的升华。虽然父母的设定有些离谱,但是最后的反转还是会让人有些感动。沈腾这次的发挥反而不如以前,和铁拳一样同为配角却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最令人惊喜的是灵车司机魏翔,节奏笑点都在线,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喜剧黄金配角吧。李沁算是正常发挥吧,第一次触电喜剧电影,有些小瑕疵但整体完成度还可以,颜值有时候真的会加分。最后,记得给你爱的人一个抱抱。我就抱抱自己了🐶
能看睡着了
剧情稀烂 逻辑上狗屁不通 歌也很难听 只有沈腾和马丽好笑 建议不要浪费假期里宝贵的两个小时
两星半吧。2020年最后一晚看的,其实不怎么好笑,女主在一群喜剧咖中显得格格不入。另外,发型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啊!男主换了发型,看上去就帅多了hhhh
我的评分:7.5影评:挺好的一部电影。我有影片中孩子对父母那种对拥抱的渴望。因为我小时候,记忆中,他们就没有怎么抱过我。我对自己说,他们应该在我不记事的时候总抱我,我是这么自己安慰我自己的。所以我对自己的孩子从不吝啬拥抱。这是一部很让人感动的低成本的电影,触动我心里的那个点。
见多了咯吱你才能笑得出来的所谓喜剧,但这么狠劲儿咯吱人都笑不出来的闹剧,还真是头一回儿看!剧本充斥低俗恶搞的网络段子,导演和表演还停留在儿童剧场水平,而且充其量还是个十八线地市少年宫剧团——对不起,这么说是对儿童剧场的侮辱。对标去年年终上映的烂片《亲爱的新年好》,都觉得是碰瓷。看完感觉不到一丁点温暖,只闻到资本的铜臭味。今年院线最烂!
看得出来开心麻花好像挺重视这部影片的,几个主要的演员都拉了来陪着常远自我陶醉。剧情十分尴尬,喜剧与温情催泪失去了平衡,两点都既刻意又无趣。
不要在放屁的时候点烟
6/10 主题是温暖的,内容是糊编乱造的,好在强迫症看的舒服,李沁够养眼。还有,一直在为张子栋屈才可惜,希望能出来吧。
豆瓣豆友靠给喜剧打一星显示自己品味的高端呵呵。我认为电影有诸多可取之处。对强迫症患者的塑造非常形象。爸爸妈妈没有机会给的拥抱用爱情弥补回来。实则很感人。至于要是和剧情较真的话,所有电影都TM假,和生活不一样,那去看纪录片吧。电影里的逻辑只要在电影里成立即可。
没给一星纯属因为一星要留给郭敬明毕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