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多尔衮和大玉儿这一对我就觉得命运真的是很不公平,安排了他们相遇相恋,却不给他们相守的机会,甚至还让他们彼此算计,最终死别,或许多尔衮是有权利欲望的,但是很多时候是对身边的人是跟随的人一份交代一份责任,他恨他的皇帝哥哥,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但却不珍惜,可是他却可以为了大玉儿的请求放下皇帝的位置甘愿让他的儿子来当皇帝,他的一生其实很悲惨,爱而不得,却和不爱的人纠缠了多年,大玉儿是爱多尔衮的,可是爱情对她来说却永远不是第一位,她的心里有大清有儿子,有责任,许多事情她没法做,最后多尔衮死的时候那一幕真的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闭上眼睛的瞬间想的全是和大玉儿的过去,手里还拿着玉儿送给他的荷包,可是就算是死了,皇帝和大臣对他的惩罚也不少,大玉儿只能含着泪和他说对不起,还记得她说‘:多尔衮去吧,去做一只草原上的雄鹰,自由自在的翱翔吧,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她很希望多尔衮能够想初识那样快乐无忧无虑潇洒自在,结局的时候大玉儿坐在台阶那里跟苏茉尔说着多尔衮,她说多尔衮是草原上最勇敢的鹰,是她深爱一辈子却不能爱的她的英雄,或许来生或许在梦中他们才能够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孝庄皇后——大玉儿 大清历史上的重量级女性,与慈禧一前一后,不过她的声誉比后来的慈禧好太多!
她的一生中拥有的很多,大富大贵,还有爱他的男人们,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但同时,得不到的也太多,正常的感情她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她没有,正常的母子关系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女性本不应该承受那国家的重担,但她挑起了,而且义无返顾,并且多次牺牲自己的幸福,这种伟大我只能仰望,而后感慨!
本来她也所求不多,只想与多尔衮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阴差阳错,被皇太极看中,不自觉地就陷入了宫廷生活,不过,用她的智慧也能适应!
与皇太极之间的感情也许不是爱情吧,至少不 是爱的热烈,当后来,皇太极发现了她与多尔衮那缠绵的过去后,日子更是不好过了。。。
不久,她的亲姐姐海兰珠走进了皇太极的心,而且专宠!
虽然,他们之间不是爱情,但醋意毕竟还是有的。
可她,竟然表现得那么大度,当然,内心,承担着巨大的痛苦!
皇太极死后,她和多尔衮依然不能像正常的情侣那样生活,但纵然保持距离,却免不了闲言碎语,面对这些,她也默默地,不与辩驳,也许,解释就是掩饰吧!
但流言一直流到历史的今天!
也许最让她心痛的是儿子的不理解,她一切为了儿子,却始终得不到他的理解!
最后闹得个不可开交,到底顺治是得天花而死,还是出家当和尚了,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但哪一种都让母亲足够伤心@孝庄,对皇太极是敬爱,对多尔衮是情爱,对福临是母爱,对清朝是刻骨铭心地挚爱!
当感觉生活失意时,当被别人误解时,当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想想孝庄皇后吧,她什么样的事没面对过,每次不都解决了吗?
委屈时,想想她,能有她承担地多吗?
经历这么多,必定名垂青史!
再次向大玉儿致敬!
仿佛每一天都像是过着昨天的日子,可我不是行将就木的老人,我的热血在哪儿。
记不得第一次看孝庄秘史是哪年的事儿,只是我还清晰的记得,班上一群女生挤在食堂里,叽叽喳喳的是一翻热讨又是一翻热论,结局的时候更是无端端赚足不少女生的热泪。
如今我后知后觉再去看它的恢宏气势,恍然觉得自己已经不那么年轻。
由恶到喜,却讲不出我的原因,讲不出当初对它的厌恶,更讲不出如今对它的喜爱,或许只能说我变了,变得喜欢想事情,也变得越来越俗气了。
苏茉尔说,如果您总是想着那些得不到的东西,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儿。
这话我相信绝对是百分之百融入人心的,可是,能不去想么,一个男人纵然他权倾朝野却依旧空空如也,额娘,皇位,爱人,他甚至从不曾得到过,又何谈拥有。
当看到多尔衮抱着苏茉尔哭得跟个孩子似的,试问有谁还忍心去责问他看不开。
为了他一生爱着的女人,他放弃了皇位,放弃了仇恨,甚至也放弃了他的一生,这值不值得又有谁说得明白。
或许就是这样容易感动,历史剧总是轻易的就让我模糊了自己的视线,我区分不开是好是坏。
年少总有那个时候,看电视喜欢不停的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看的多了,渐渐也就不问了,并不是因为区分的开,而是明白到没有真正的好与坏。
毕竟这是一篇讲孝庄太后的,可当她口口声声说她还爱着多尔衮,却背地里和苏茉尔处心积虑的谋算着这个深爱着她的男人,我觉得心很凉,她不再是起初纯真善良的那个玉格格了,正如她自己所说,他们的爱,不再那么美,不再那么纯粹;中间夹杂着太多人,太多事,太多顾虑,太多恩怨,太多难以割舍的欲望,太多难以摆脱的负担。
她不再是玉儿,他不再是多尔衮;她变成了皇太后,他变成了摄政王。
打从他们改变身份的那一天起,结局就注定了,这个结局就注定了。
终究她是一位母亲,还是福临的母亲。
她的前半生为丈夫,为情人,为儿子,总是无奈痛苦的活在夹缝中间,这个中酸甜苦辣,又有谁能理得清楚。
何小人曾对着豪格说过,不是您的智谋才略不如他,而是您的命不如他,他的命太坏,您的命太好。
您是太宗长子,自小人人捧着您,没人想害您,摄政王与您恰恰相反,他随时都处在危险之中,如何攻击如何防卫,都成了一种本能。
话说的多漂亮,我想这样的一部剧就是好的,至少它让我读得透,看的清澈。
风雨漂泊,终有路,我相信历史给了他们一个公允的评价。
总是说大玉儿负了多尔衮,有多对不起他。
可是要明白,孝庄不是甜宠言情小说的女主啊,爱情就是她的全部……她背负的是整个江山和天下,又夹在三个权者中间,一个是挚爱,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孩子,你们让她作为一个女人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妻子怎么选?
作为一个母亲又怎么选?
最重要的是,她作为“母仪天下”又该怎么选?
她不是玛丽苏女主,有无限的金手指,可以随心所欲(丈夫敢辜负我,我就绿了你;女人敢欺负我,我就要了你的命;胆敢动我深爱的男人,哪怕是天下之主,哪怕是个优秀帝王,老娘也无所畏惧,照样杀了你。
)孝庄没有外挂,她有很多无奈,不是她在操纵宿命,而是落入了时代的渊薮,被宿命所误伤。
多尔衮死的时候,倒在草原的中央,一幕幕往事在眼前重放,想起他们最初的相识,只是没有背负、没有欲望、没有大清,相互爱慕的少男少女,而最终却只能怀揣她赠的那一个荷包永远埋葬于这个他们敖包相会的草原之上。
盘旋的鹰是他想要飞回她身边的不舍还是她想再看一眼的思念?
二十年以后的玉儿要多尔衮在“她”和“权势”之间选择一样,她希望他犹豫,那样她便能保住她的儿子,可是她看到他犹豫,又难过的无以复加。
可是犹豫又怎样呢?
他不是一样还是做了选择,还是选了她吗?
可她一开始就只是在用心计赌他已不如当年的不顾一切罢了。
两个都变了的人,至少多尔衮还是愿意选择爱情的,只是她不能了,却反而理直气壮。
多尔衮说“玉儿,或许你是对的,你总是对的。
”多尔衮死了。
她说“这个我深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他说都不跟我说一声,他自己就死了。
而我,竟不能为他流一滴眼泪……”她笑,她哭,可是她后悔吗?
月亮又圆了,那么明,那么亮,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是真的了,任凭月亮再圆一千回一万回,他也不会回来了!
故事开始的时候,是孝庄看着宫墙外的飞鹰,问自己:“我是谁的女人?
这辈子,我最爱的是谁,丈夫、情人、还是大清?
幸运的是,他们都曾经爱过我,不幸的是,我不能只爱他们任何一个!
”—————————————————————————————————————————多尔衮:世界这么大,可属于你我的,只有这草原上的马背。
走到尽头了,你看,连马儿都知道,玉儿,你应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旷野,这是你的命,我的命!二十年前我失去了额娘、失去了皇位、失去了玉儿!
二十年后我依然没有额娘、皇位、玉儿!
我现在有的只有权力,这是我出生入死、一刀一血的争取来的!
玉儿、玉儿,我爱了一辈子的玉儿,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儿,能不能告诉我,我这半生马上鞍上、刀里枪里所为何来?
该我的,我居然一样都讨不回?
玉儿,你咒我?
我们这样的情分你居然咒我?
为了你我放弃了垂手可得的皇位,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挖给你,而你却咒我……所有人都说我权倾天下,什么都有,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该我的全都落了空,我为什么要看的开?
无聊所以重温了下宁静版本的孝庄秘史,我一直都对清朝初期的历史很感兴趣,那个动乱却英雄辈出的年代。
孝庄,这个在历史上可以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女人,关于她有很多的影视作品的呈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宁静版本的。
这个版本从年少时的大玉儿再到享尽尊荣的的孝庄太后,叙述了她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悲哀的一生。
传奇的是一个草原上的女子扶持了两位幼弟登基,历经四朝,并且一手培养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悲哀的是一生得不到亲情,丈夫不爱,儿子不喜,最爱的人也不能长相厮守,孤零零的看尽紫禁城的日出日落。
在这个版本中着重描述了她和另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多尔衮的感情纠葛,其实在正史中是没有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一说的,但我宁愿相信她真的下嫁了,毕竟俩人太过悲惨,世上最悲伤的事大抵就是如此,相爱却不能相守。
经典的影视作品就是这样每次重温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是尘封的老酒,越品越香。
这个版本就是如此。
喜欢这部剧,故事好看,演员好看,拍得也良心。
宁静大大的眼睛,灵动起来少女气十足,后期精明起来,气场凌厉,演技爆表啊。
马景涛出乎意料的好,只要不再咆哮,收敛起来,又英俊又深情。
刘大叔还是一贯的帅。
故事虽然戏说,但感情动人心。
最后片头片尾曲,真是好听。
尤其那首《你》,循环好多遍。
《孝庄秘史》是经典中的经典。
情节紧凑,故事推进有据可循,最重要的,从主角到配角都非常棒,人物刻画立体,一个神态、一句话就能让人跟着流泪。
在豪情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大玉儿和多尔衮的爱情最让人唏嘘感怀,打动无数人。
大玉儿的美丽大气,智慧谋略,不仅征服了多尔衮,也征服了屏幕下的我们。
二人有彼此欣赏、情投意合的一面,但根本又不同。
为爱而生的多尔衮,与为大局而生的玉儿,一旦形势巨变,势必做出不同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爱情因素在多尔衮身上从未消散,而大玉了早已云淡风轻。
所谓多玉虐恋,虐的主要是多尔衮,还有观众罢了1大玉儿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子。
她的不同寻常,不在于剑走偏锋,标新立异,或格格不入。
相反,她与环境融入的非常好。
在草原,她是享受蓝天白云、热歌辣舞的玉格格,热情直爽,期待与自己的萨哈达敖包相会。
在皇宫,她是善于自我约束、待人周全有礼、赢得长辈下人一直喜爱的侧福晋(庄妃)。
儿子继位后,她是一心扶持皇帝、思虑周全、谋定而后动的皇太后。
每一个阶段的角色,她都扮演的堪称完美,对得起身边人。
被宠爱过,也被冷落、胁迫过,大起大落衬托出她的不同寻常来,---很多违背本心的事情,她一旦接受,就处之泰然,不抱怨,不伤感,不沉溺往事,也不期待明天。
冷静的简直不像话。
但这是她骨子里的基因,很难改变。
哲哲曾劝皇太极,“她一旦嫁给你,她就会认命的。
”这认命,于她,更像是权衡利弊后的权宜之计。
既是自愿选择,也就并不消极放任。
曾几何时,纵马驰骋草原,她也单纯无畏过。
进入皇宫后,这种积极“认命”唤醒的隐秘变化,恐怕连她自己都没察觉。
2得知多尔衮的“死讯”,她试图一死了之。
这是进宫后她对多尔衮的爱最浓烈的一次表达了。
后来没死,嫁给了皇太极。
但嫁的理由中,“为十四爷报仇”占多大的比重,是有待商榷的。
自小受贤德识大体的姑姑哲哲的教导,她习惯了一切行动“大局”为重。
违背皇太极,不仅得罪姑姑,还会连累蒙古科尔沁的族人,这或许是比报仇更值得考虑的。
报仇的话,像一个台阶,能够说服自己和面对爱人的质疑。
况且,以她后妃不干政的自觉,“撒娇邀宠就看不起自己”的清高,对兄弟子侄长辈的周全,所谓的报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她或许真的想过,为多尔衮殉情,但绝对不会付诸行动。
因为她是大玉儿,总有各种“大局”牵绊,让她由不得自己,不沉溺于儿女情长。
嫁了皇太极,哲哲劝他打起精神“应付”,以免露出破绽引发事端。
她果然应付的很好。
苏茉儿没被豪格认出来之前,皇太极对她宠爱有加。
海蓝珠来了以后,苏茉儿无意间的话透露出,这个时候的她是“盛宠”在身的。
她以对皇太极“偶尔的恍惚”和不够热情,祭奠她和多尔衮的爱情。
这,已经是全部了。
她不是爱回首的人,祭奠完了,就只有眼前的生活。
后来多尔衮私藏玉玺瞒报,要不是她及时提醒差点被杀。
但这提醒,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感情。
想想,虽然不是恋人,毕竟是少小无猜的故人,名义上的叔嫂,国之干将人才,换了你,会不尽力而为吗?
大玉儿自己说的是,“我不能让他们兄弟俩打起来。
”而不是,“我要救多尔衮。
”后来,她想要个孩子。
为什么呢?
豪格告发了苏茉儿私会多尔衮的事。
虽遮掩过去了,但自负的皇太极眼里不容沙子,各种找别扭。
接着海蓝珠来了,后来居上成了新宠,无论感情还是地位上。
此时的大玉儿第一次像个正常人一样,开始伤心难过,发起烧来,梦里喊“额娘”,脆弱无助。
她说从没觉得自己这样孤单,好想要个孩子。
她难过,说明皇太极的所作所为真切伤到了她。
对比多尔衮死里逃生归来和大婚娶小玉儿当晚,她读书即可求平静的做法,皇太极事实上的影响力已远超多尔衮。
她有姑姑的爱护,有多尔衮的牵挂啊,但坚强如她,仍觉得孤单。
说明什么?
--多尔衮的深情慰藉不了她的孤寂。
劝降洪承畴体现的最明显。
她一开始是严辞的。
皇太极劝了,不行。
哲哲劝了,也不行。
要知道,多尔衮娶亲等数次难题都是哲哲出面她就同意了的,这次姑姑的面子也不给,因为涉及尊严。
多尔衮愤怒不已,托人带话,“我不忍心,你不要去。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但她还是去了。
因为皇太极拿他儿子要挟。
大清、皇太极、姑姑,甚至多尔衮都说服不了的事,为了儿子,她肯了。
从始至终,与多尔衮的旧情,从来不是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决定因素。
这件事是个分水岭。
如果之前她的感情走向还比较隐秘的话,这件事已明示出多尔衮在她心中的分量。
那样骄傲的一个人,为了儿子,可以扮成洪承畴的爱慕者,手捧酒壶款款走近,温言软语将他降服。
那么,她同样会为了儿子,用类似的手段,对付其他的威胁者。
哪怕,那个人,是多尔衮。
3福临继位后,她对多尔衮或笑或娇嗔,很少出自真情而是权谋。
每每二人相对,她当多尔衮是对手,多尔衮却当她是青梅竹马。
这样的认识错位,注定多尔衮是让人心疼的那个。
登基前,多尔衮来看福临,本是很和谐的场面,她一开口就话里有话:“福临,你以后就稳稳坐着,你十四叔会保护你的。
”多尔衮明白她的心思,把努尔哈赤送他的龙佩转送了福临,表明心志,“玉儿,这下你放心了吧。
”他对皇权真的没那么要紧,最在乎的一直是她。
他们登高望远,望着大好河山。
他豪情万丈,“我的雄心不止于此!
”旁边的孝庄明显紧张,听了多尔衮后面的话,才灿然一笑。
他说,“玉儿,你等着,我要把大明的花花江山献于你的宝座之下。
”她笑答,“我又不是女皇帝,这江山是给我的儿子,福临。
”他是功高盖世的摄政王,杀人如麻,谋略如虹,但在她面前就完全没了主张。
“你是对的,玉儿,你总是对的。
”对她,他是坦诚的,并以为她也会回报同样的坦诚。
殊不知,玉儿早不是敖包相会时的玉儿。
她明白他想要什么,却暧昧的不做正面回应,甚至故意引他多想。
他以自己的英勇和睿智,平定了天下。
如果说皇太极去世时,形势比人强的话,此时的他,若想自立,应该是最好的机会。
但苏茉儿将大玉儿的荷包和一句话送到跟前,“荷包没有江山重,却是我的一片真心。
”他随即轻轻一笑,“罢了,我做周公。
”错失良机。
他天真的以为“天下”这份大礼,会让孝庄心甘情愿回报她想要的。
直到孝庄的回绝打破了迷梦,“不可能,我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一名母亲,我的儿子不仅是草原上的汉王,是大清的皇帝,我要顾全他的清誉。
”(大意)于是他负气的隔离了她和福临,“我要你只是一个女人!
”还同意了“留发不留人”的剃发令的提议。
当然,没多久多尔衮还是妥协了,“有些事等事定以后再说了。
”天真了啊,十四爷,你的价值感最强的时候,没能达成的心愿,怎么可能在势力此消彼长的时候如愿呢?
皇太极曾经置气,“我要你想清楚,你到底是谁的女人!
”他们都自讨苦吃,大玉儿天生是王者,只有降服别人的份,哪会随便被别人征服?
奈何多尔衮爱她成习惯,戒不掉了。
4宁静主演的角色多是大女人,共性是有能力依赖自己。
大玉儿拥有过皇太极的盛宠,也领略过她的拔剑相向。
这样的经历让她认识到:与其指望男人的爱,不如依靠自己来的踏实。
所以,皇太后时期的她的转变并不偶然。
首先,长期的皇宫生活,她早已不是为爱痴狂的女人。
皇太极去世,多尔衮和豪格明争暗斗,为了不分裂八旗,他同意妥协另立新君并拥戴了福临。
一旦立了新君,从政治秩序来说,肯定是稳定压倒一切。
(虽然即使他夺位相信并不会亏待福临,对天下未必是坏事。
)别说是大玉儿,换了其他女人,再爱他,也很难不帮着儿子坐稳皇位。
这本无可厚非。
其次,长期在皇太极身边熏陶国政,出谋划策,后期还直接替皇太极批阅奏章,虽然剧里没直接表现,但成就感或多或少滋生了权力欲望。
若非如此,就很难解释,为啥为了大清就得算计多尔衮。
多尔衮有功劳有名望,真为了大清,他才是最佳担当。
主动退位让贤,岂不是还可以成全她与多尔衮的爱情?
权势与爱情,她做了务实的选择。
为儿子,即是为自己。
不管是权力欲望,还是自我实现的雄心, 总而言之,她已经享受权力,习惯由她掌控大局。
只是对观众来说,她明知多尔衮的情意,还不失时机的利用每一个体贴的动作、娇嗔的神情,用旧情拿住多尔衮,总感觉太不厚道。
越是佩服她政治家的手腕,就越心疼多尔衮的不值。
有一次,多尔衮任性抱住她,那一瞬间,她的表情是懵的,是震惊,和本能躲避。
她的肢体语言就是她的想法:从身体到心里,爱已不再。
如今“爱情”于她,只是一种手段。
最厉害的是,明明死死拿住了多尔衮的“七寸”,还常反过来指责他没良心。
包括后来那场所谓的“私奔”,都是她的算计和反击而已。
只因多尔衮的犹豫,就把一切责任推到他的头上。
多尔衮这才明白,二人已隔千山。
5最后一次相见。
俩人同骑一匹马,小小马背上的孝庄,才有了一丝玉格格的影子。
他明知故问:若我与福临同时遇险,你会先救谁?
一定是福临。
她还在说谎:是的,是的。
可是多尔衮,我会和你一起死。
(多尔衮战死沙场,她不是活的好好的;福临鞭尸的时候都不发一言。
)但他就这么轻易被击中,立马温柔起来:我信,我相信。
我可怜的玉儿。
他喃喃自语,“玉儿,玉儿,我爱了一辈子的玉儿, 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儿, 能不能告诉我,我这半生马上鞍上, 刀里枪里,所为何来?
该我的,我竟然一样都讨不回, 我不明白,我真的一点都不明白。
”他不明白,但已经认命了。
“玉儿,你应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旷野,这是你的命,我的命!”离散的两手之间,恰是一轮明月皎皎,圆满正好。
其实月儿从不曾残缺,残了的只是人的缘分,缺了的只是沧海初心。
之后,多尔衮死于战场。
身着白色战袍、手摸着大玉儿的荷包、微笑倒地的多尔衮,看哭了多少人。
6剧里有几场多尔衮战场上的表现。
第一次受了重伤,抬头望望月亮,想起分别时的约定,他有了活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死里逃生;第二次和李自成决战于山海关,他被人围攻,胳膊受伤,也是想到大玉儿,焕发出巨大的反击力量,凯旋归来。
最后这次,时值壮年的他不存在什么体力不支,且久经战场,怎么那么轻易就死了呢?
因为大玉儿的爱是医他的药,是他的定海神针,是他力量与勇气的源泉。
当他意识到,自己不再拥有,便没了心神,乱了阵脚,笃定不起来,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他有可能不死吗?
有。
一是果断出击,自立为帝,名正言顺,才不会受制于人。
但只要放不下大玉儿,她的怨恨反而让自己更痛苦。
二是他不再奢求和大玉儿的朝朝暮暮,只满足于曾经拥有。
满足做个实权王爷,哪怕失势的王爷,想必可以安度一生。
但那还是顶天立地的多尔衮吗?
世间英雄很多,多尔衮只有一个。
“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光芒,只能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
”唯有一死,才能真正让大玉儿放下戒备,以单纯恋人的心情怀念他。
没有算计,没有争夺,没有寒心,一切如当初相遇时那般美好纯净。
以这样的方式,他们终于真正在一起。
一天一地,静默肃穆,注视这场绝杀。
一黑一白,纵马错身,停驻几十步开外。
风沙止息,对手坠下马来,表情凝固在僵死的脸上。
他牵起唇弧,眸子透出明媚,仿佛笑意再深些,便会有阳光从眼角挤落。
白色盔甲,白色战马。
他像最后一位天神,傲然微笑看着人世间,临别一眼。
而后,他缓缓倒向冰冷的黄沙,胸口赫然一道绝命伤。
战场二十春秋,火里来,血里去。
他的佩刀曾无数次抵进敌人的心脏,骨肉碎裂的声音,腥血喷溅的触感。
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一身杀孽,迟早要如数偿还。
只是不在乎。
从失去那个人开始,他已然万劫不复。
业火三千,焚心成灰。
他甘愿倾尽天下,为那人的裙裾绣上血染的江山。
这一天早得有些猝不及防,他却等待了太久。
那致命的一刀,剖开心脏,他感到痛楚骤然消失。
那是一种以岁月为弦、以人事为镰,在心口生拉硬割,一照见月光便会溃烂的暗伤。
此刻,身伤正流血不止,心伤却在迅速愈合。
那么多那么多年或尖锐或缓钝的痛,终于要随着死亡,一起结束了。
他探手入怀,取出那只红透了的荷包,贴于唇间。
斑驳浑浊的年代刹时剥落,世界还原为最初的模样。
草原把他渐次冷去的身子染得翠翠的,天空仿佛在他即将涣散的眼瞳里种下两块蓝田玉。
他终于笑了,纯净无邪得像个孩子,一如与她初见。
一笑生,一笑死,一场孽缘的开始与结束。
往事云烟升腾而起,一重重掠过。
他将自己从爱恨中剥离,旁观曾亲身演绎的剧情,局外人般淡淡笑着。
当最后一滴泪风干在眼角,映照出的人影,又会是谁呢?
是谁二八年华容颜如玉,谁又在科尔沁马踏春风少年?
是谁手拈兰花飞针走线,谁又首次出征穿行烽火狼烟?
是谁心若死灰一念之差,谁又浴血归来染她嫁衣凄艳?
是谁新婚之夜含泪承欢,谁又在夜枭声里把心脏疼穿?
命运是个荒唐小人。
赖掉缘起时所有的风花雪月,再挥一纸无法算计的轻狂,叫你百口莫辩。
大玉儿的梨涡斟满了女儿红,多尔衮醉心于她追魂索命的温柔。
只这病酒一回,便注定了日后多少心酸,他都要倾杯饮空,不得清醒。
首次出征前夜,他与她坐拥敖包。
他说,你不忍心将我一个人孤伶伶地抛在旷野中,我也不忍心把你孤伶伶地抛在这个世上。
她说,我会守着月儿缺,守着月儿圆,天天数,天天等,等你回来。
之后,她没能逃脱母仪天下的那一卦,成为他的四嫂。
他命悬一线战场归来,一口血染红了她的嫁衣。
唱尽风烟,劫后余生再相见,已是悄然无话。
谁都没有背叛十七岁的月光。
不过誓言如花,自在凋零,何时知会过篱前惜香人?
江山分明还似旧时温柔,只是命运早已不复宛转。
箬叶雨浣黄了青梅,剑兰风折断了竹马。
曾经两小无猜,只因了那一段碧色玉质的年华。
岁月的无辜,总会被人事的无奈摧残得面目全非。
他为了爱情誓夺江山,她为了儿子机关算尽。
亦爱亦恨,亦友亦敌。
他除了失败,无路可走。
大玉儿总能恰然掐中他的软肋。
她清楚那道旧伤疤,在他心口几寸几厘的位置。
纤指挑一下,再抚一下,多尔衮便哭笑失了常。
他不恨,甘愿将自己本该成龙的身子蜷缩为她掌中的春蚕,任她翻覆晴雨,为她作茧自缚。
有多少欲语还休,被裹在情丝里,冷硬,石化,如一枚古莲子咯在胸口,坚无转移。
惟待你故作淡然时,把心脏绽裂开惊艳的血花。
爱,根植愈深,伤痛愈枝繁叶茂。
恩,若与怨做了嫁接,无论输赢,皆是惨痛一场。
痴缠纠结至这般地步,已经分不清谁在逼谁。
仿佛她擎着匕首抵在他的胸口,一步一步,将爱走到末路。
她的眼底再也藏不住泪光,一颗一颗砸下来,刻意高筑的城池轰然倾塌。
是的,她在杀他,却也在自戕。
这一芯情焰,在如晦风雨里扑朔了二十余年,终于燃得冷寂而落败。
那一夜,天光微微,旷野中泛起苍莽的紫烟。
他们同骑一匹马,得得的马蹄将绝望踏得清晰刻骨。
天大地大,这小小马背,是唯一容得下他们的地方。
他心灰:若我与福临同时遇险,你会先救谁?
一定是福临。
她含泪:是的,是的。
可是多尔衮,我会和你一起死。
他死命地拥住她,唤道:我信,我相信。
我可怜的玉儿。
她爱他,太久太久,久到自己都开始模糊;可她爱福临,太深太深,深到刻进毕生的骨血。
大玉儿不是平凡的女子,注定无法爱情至上。
多尔衮,输给了她的儿子,输给了大清江山,输得一无所有。
权倾天下的两个人,万丈荣光里,谁比谁更命苦,谁比谁更可怜。
刺龙绣凤的朝服,明黄色包裹的是怎样一副枯槁。
终其一生,山河叩拜前,她是他心上不能唤出的名,他是她眼底不能落下的泪。
他终于放了手,让马儿载她离去,把自己孤零零抛在冷冷的旷野中。
他说,这是你的命,我的命。
这个修罗舔血,叱咤了一生风云的男人,到底认了命。
爱到把一生都葬送,亦是不枉红尘一遭。
紧紧相扣的十指,松脱。
离散的两手之间,恰是一轮明月皎皎,圆满正好。
其实月儿从不曾残缺。
残了的只是人的眼神,缺了的只是沧海初心。
最后一次,他请缨征战,存了赴死之心。
请原谅,爱到认命,便不能为你而生,只能为你而死。
终于如愿,他静静躺在草原上,浅笑着,看天际两只鹰,将孤独换了双飞。
死别时,他容颜如睡,而她正从梦中惊醒。
2010/06/06
当年拼却醉颜红,舞尽桃花扇底风。
重看《孝庄秘史》,仍然觉得宁静演的孝庄最有味道。
邬倩倩的扮相好看,但稍微欠缺了明智果敢的气度,斯琴高娃倒是颇像个女中须眉,但美艳不足,至于潘虹,也嫌单薄了些。
色艺神俱佳的,也只有宁静了。
当然,别的孝庄,也没有马景涛的多尔衮那样出彩的对手演员。
真是不懂,那样刚毅的男儿相貌,怎么可以演琼瑶哭哭啼啼的烂片那么多年,幸好,还有《孝庄秘史》,一洗从前污名。
在故乡承德,关于多尔衮和大玉儿的传说不少,当然,也有好有坏,但看了这部戏,我宁愿相信它所讲述的故事。
我白衣翩翩的英雄,总有一天,驾着五彩云霞来接我去到无比缤纷绚烂的世界,当然,猜得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原来我们两个人,沿着命运的轨迹流离,相遇,却又渐行渐远,原来伴着眼泪的相交线,便是我们感情的唯一描述。
原谅我,即使心碎了又碎,也不能把血色涂抹在你的脚边;原谅我,不能为你而活,只能为你而死,终究还是把你一个人,抛在这滚滚红尘。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今生已过矣,结取来生缘。
下一次我再看见你一身白色盔甲,站在草原的尽头冲我微笑,我一定不再松开,握住你的手,下一次,我不要再为责任而活,我们做一生一世一双人。
满清入关屠杀了不计其数的汉人,这电视剧居然公然美化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编剧不觉得可耻吗
大玉儿的感情比甄嬛成熟太多。就像她跟皇太极、跟多尔衮之间,都有感情,也都有恩怨。恩怨是真的,恨是真的,情谊也是真的。成年人并不是心里没有爱情,而是心里不会只有爱情。看着孙俪的甄嬛哭,我就想买根棒棒糖哄哄她。看着宁静的大玉儿哭,我都会觉得人生怎么这么苦啊。
我居然因为这部剧而有一阵子看马锦涛极顺眼
我小时候很爱这部电视剧,是可以打五星的那种喜欢。多尔衮那句“玉儿你咒我?我们这样的情分,你咒我?”,每次看都哭。但是现在我对抄袭作品零容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台湾作家朴月的作品《金轮劫》和《玉玲珑》。
在这里才觉得宁静确实很美,马景涛只要不咆哮演技还是有的,这里面的胡静美得水灵水灵的,但我最喜欢的是多铎。
即使只是她的玩物,他也甘愿。他是盖世的英雄,只是永远都只为她臣服卑微。他要去送死,她来挽留他,那最后的拥抱那么沉重又绝望,她搂着他的脖子,不忍撒手。
现在想起来,原来清戏几十年前就开始盛行了?我几岁时看的第几次重播了
屠洪刚铁血柔情的你,唱出了故事的灵魂。
苏沫儿真好看。歌也好听。
高级同人文,音乐千回百转,演员全程演技在线,宁静实力过硬,教主不咆哮的时候真是深情。任凭月亮再圆一千回,他是不会再回来了。但历史上的多尔衮屠数十万汉人不可忘,分数不能再给高。
这剧我居然百看不厌,太喜欢里边的宁静了。
噢为了德凯给2个星
就记得宁静从小演到老换了好多衣服,还有咆哮帝景涛。
这部美化侵略者的辫子剧使我心里和生理上都感觉恶心。这么美化侵略刽子手,对得起死在满清残酷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吗?
刽子手的春天
我是万万没想到多尔衮死的时候我会哭的那么惨,这部剧好就好在不那么玛丽苏,皇太极要娶孝庄不是因为喜欢她,多尔衮虽然对孝庄用情至深但是依旧免不了想要抢夺皇位,孝庄对多尔衮的爱也远不及保护儿子和大清,这些都让这部剧显得更加真实了。然后就是小小的科普一下吧,总有人说福临不懂事,孝庄为什么什么都不告诉福临,电视剧修改了福临的年龄,福临登基是六岁,亲政的时候只有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二十四岁,他的功绩虽没有康熙多,但是也是为了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的。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阴81日… “留发不留头 留头不留发 ”千万汉人同胞惨死!这正是屠夫多尔衮犯下的罪行。忘记就是背叛!辫子戏篡改历史塑造痴情角色多尔衮的荧幕形象 洗白多尔衮荼毒青少年。以达到美化螨清洗白螨清鞭挞入关中原所犯下的千万杀戮!
我最近吃旋转小火锅上瘾了,席间,一个面熟的大姐,也常去。她的手机铃声,就是“你站在万人中央,感受着万丈荣光”好几次了,我就忍不住,追根溯源,一个这么老的剧,台词写的就像宁静在捧着本子诗歌朗诵一样。从来都没有看过清宫剧,感兴趣是因为前面刚听完阎崇年的明亡清兴60年,像看下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但看后宫的妃子们整天争宠,还挺有意思的。里面一直夸大玉儿,但权谋篇几乎没有,价值观很难令人接受,苏沐儿感觉比宁静都好看。服化道具很不考究,非常尴尬,皇太极人物形象很满意,没想到董鄂妃居然是舒畅演的,不过那已经是16年前了
皇太极老师又做错了什么呢
孝庄秘史当年也是戏说剧中的经典,艺术史课上朱青生还点名评点了一下。这么制作精良的戏说剧现在也是看不到了,连马景涛在里面都沉稳有余不咆哮了。宁静太美演技太好,大玉儿和多尔衮简直让我和同学都哭死了。舒畅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特别清新自然。胡静和邬倩倩也是演得特别好。现在的古装真是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