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熊孩子,大家最近都在讨论“女大学生脚踹女童”事件。
本人观点:打得好!
这些熊孩子家长不教育,就应该有社会教育它们!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主角也是一个熊孩子,只不过,跟饭馆里吵闹的那个女童比起来,这个熊孩子战斗值爆表。
他偷窃、放火、毁坏公物,是儿童福利院管理员口中真正的小坏蛋。
只不过,大家对这个熊孩子的处置结果,绝对令你意想不到。
这是一部新西兰电影,这部喜剧片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片中小演员 Julian Dennison 面对《侏罗纪公园》的 SamNeil 大叔,完全没有输气场,所有的笑点泪点全由这位新西兰土生土长的小胖子带出。
本片讲诉了一个熊孩子和落魄大叔的森林逃亡探险。
全片可以概括为:一场幽默的熊孩子治愈奇幻冒险之旅《追捕野蛮人》
豆瓣评分8.1,好于88%喜剧,好于86%冒险片Ricky出生后就被父母抛下,在多个不同的陌生家庭中长大,他成了一个叛逆的捣蛋鬼。
偷窃、毁坏公物、放火、涂鸦、成天鬼混……他是儿童福利院管理员口中真正的小坏蛋。
因为过于调皮,Ricky常常被收养家庭“退货”,这一次,福利院把他送到了大山。
新家庭里有位热情幽默的阿姨,和一个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叔叔。
Ricky永远面无表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敌意,总想逃走。
可阿姨找到了特殊的管教方法——散养。
半夜逃家可以,别忘了回来吃早饭就好。
阿姨还教他使用猎枪,帮他庆祝生日送他礼物。
Ricky和新家人过了一段诡异但温馨的生活,也逐渐放下了戒备,展现出了孩子的一面。
但平静的生活被阿姨的离世打破,他和叔叔不仅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有可能分离。
福利院得知阿姨去世,觉得叔叔一人不够收养资格,打算把Ricky领走。
这意味着Ricky会再次回到那个条条框框的成人世界,Ricky当然不愿意,于是“装死”,一把火将死亡现场烧毁。
一个人带着狗和猎枪逃到大山深处
Ricky伪造了一个自焚的现场,但被儿童福利院的人识破Ricky逃走的同时,叔叔埃克早已出发寻找他,也不见踪影。
福利院的女负责人以为,痛失妻子的埃克,情绪失落无处发泄将孩子绑架,于是通知警方,追捕两人。
之后,叔叔和Ricky在大山里相遇,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叔叔回去会遭遇牢狱之灾。
而这个小胖子,离开寄养家庭他会再次回到少教所,没有人关心他这个bad boy。
所以,两人一同决定,向丛林深处进发。
小胖子跟叔叔,学会了捕猎,学会了丛林生存法则:寻找水源、走上高地、穿山越岭。
还要拼死和野猪搏斗,频频受伤迷路。
但比起外界的束缚,这些都不算什么。
一场“战争”开始了。
有警察、有带头追捕他们的福利机构负责人、还有搜捕他们的当地猎人,警察为了解救被“绑架”儿童,福利院女负责人为了不让机构蒙羞。
当地猎人则是为了万元赏金。
慢慢地从小范围搜捕扩大到全国通缉,叔叔和Ricky成为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名人。
他们逃亡的新闻覆盖了整个新闻版面,深山中偶遇的村民像看到明星一样,强行抱着Ricky自拍。
他们一度成为民众心中为自由搏斗的榜样。
但最终在电影里,叔叔和Ricky还是向人类社会投降了,两人在一次绝命逃亡中被逮捕。
经过法庭审理,Ricky被送往山里的另一个家庭,而叔叔住进了养老院。
这部喜剧电影,不仅让观众看到自由的美好,也揭露了残酷的社会制度,满嘴说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却根本不在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甚至把孩子逼入绝境?
电影中,以Ricky和叔叔埃克为代表的野蛮人,象征着自由,而与之对立的是城市人。
结尾处,叔叔与Ricky再次回到丛林开始新的冒险 。
看完这部影片,与其说这是一场野蛮人与城市人的对决,不如讲,这是自由世界与保守制度的抗争。
叔叔和熊孩子Ricky为了自由坚决的与所谓的官方进行抗争。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反抗,女人对男权不满,同性恋对歧视不满。
孩子对成人的管教不满,老人对冷漠的世界不满。
有些东西一旦习以为常,就不会再去思考对错。
所以要打破这些错误的习以为常,就要像女大学生那样,当踢则踢。
我给你点赞!
这部片子除了幽默外壳下蕴含着的深刻批判,更是一部充满爽快感的影片。
比如:丛林大战野猪,公路飞驰躲避追捕。
都让观众激情澎湃。
很值得一看的电影,腾讯视频上就可以看。
Good luck to you,baby bear.
妈妈生他时年纪太小,早早地离他而去,而他也不知道自己爸爸是谁,这些经历让小胖心理倾向黑帮的生活。
当他被送到大胡子家开始寄养生活后,阿姨的突然过世,让他和叔叔开始了野蛮人的逃亡。
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青春的懵懂,体会到了叔叔对生命的尊重,更加体会到了家人的重要。
家,是个永恒的话题,和谁在一起,怎样在一起,才算个家?
最近看了几部有关家的影片,都有不同的定义。
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一个和高晓松《晓松奇谈》惊人相似的点!!!
影片后半段他们遇到了神经男,神经男给他们每人脑袋盖上了一个锅盖,说这样政府就找不到你们了!
这和高晓松的《晓松奇谈》20150213那期的《朝花夕拾(中)文革时期何以笙箫默》里面说他叔叔奇怪举动是一模一样!
天呀!
难道导演也认识高晓松本人吗!
难道神经病的世界是互通的吗!?
哇额妹A紧难道神经病人的世界是互通的吗?
还是说高晓松老师已经把故事原版告诉了这位远在新西兰的导演?!
真是太额妹A紧啦?!
不知道高晓松老师怎么看...
咳咳...回正题...熊孩子和不良少年的真正区别是:熊孩子会说:不是我选择了黑帮,是黑帮选择了我。
不良少年会说:不是我选择了黑帮,是黑帮诞生了我。
这部电影说白了是一部童真有趣的电影,影片一开始2分钟就定好了全片的基调。
不用猜导演就是一位天生带有野孩子冒险家性格的人。
堪称新西兰版本的《月升王国》+《飞屋环游记》+《第二滴血》。
故事剧情很简单,被收养-收养女卒-留下收养配偶老头和被收养的熊孩子-熊孩子需回收-熊孩子出逃-老头寻人反成犯人-两人逃亡-奇特冒险经历-两人产生感情-从此成为朋友。
简单的故事剧情故事背后,同时也勾勒出了新西兰的美景。
为何这么多人喜欢这种逃亡,甚至崇拜他们的逃亡,在现代社会,人们套牢在点线生活中,连一个晴朗的蓝天都能刷屏的今天,人们确实需要一种逃亡。
本片的两位主角正是因为对人类文明唯一的牵线人死去,才开始迷上了这种逃亡和野外的生活。
而野外生活和野营的冒险生活,可以唤醒现代人们更多心中的原始属性。
影片中途熊孩子遇到了一堆奇葩的父女,里面的父亲甚至把这熊孩子当作自己偶像,以及之后他们遇到了一个在山林里住了15年的神经男。
这都也不难看出人们对自由,对叛逆,对冒险的天生向往,这是人性的最基本的特性。
而放在今天,那些警察,福利院的人,还有军队,他们就像我们社会里的上司老板,工作,还有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一样,牢牢锁死了我们。
以至于我们看到了这种童真有趣而又充满冒险的题材电影,会让人心中荡起了涟漪。
最后附上好听的歌单。
喜欢里面音乐剪辑带过的剧情镜头,利用一镜到底,角色在里面不断演绎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后期技巧把人物衔接在一起。
1 Makutekahu2 Ricky Runs3 Cloak of the Sky4 Ricky Baker Birthday Song5 Tupac6 Ricky Alone7 Ocean Blue8 All the Nummiest Treats9 Hunting / Raindrops10 Are You Lost?11 Ancient Stones12 Horseriding13 Kahu's House14 Forest Spirit15 Majestical16 Crumpy17 Milestone 2 (Skux Life)18 Sycamore19 Trifecta
看完电影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小胖子的那句“I didn't choose the skux life; the skux life chose me.”想到他无奈的说像自己一样的孩子是被抛弃的,儿童福利院的大妈总是念叨着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这句看似充满人情味的话不过是公事公办的漂亮话而已,他们并不真正关心这些孩子何去何从,甚至满心期待着他们自生自灭。
于是如同小胖子一样的孩子们被赶上了一条被迫选择的路,经历了各种各样被迫经历的事件,变成被迫变成的人。
不过幸运的是,这段不平凡的被追捕的经历(虽然也是被迫踏上的)弄巧成拙的改变了小胖子的人生。
虽然儿童福利院的人还是那样一副虚假的嘴脸,社会也依旧对如他一样的孩子不管不问,不过小胖子至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我们也是如此,往往不是我们选择了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了我们。
横生出来的意想不到的枝节不断把我们往另一条路上赶。
最后我们平庸并接受平庸,变成了小的时候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样子。
如同儿童福利院那一号人想让小胖子变成的那样的样子。
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获得小胖子一般电影样的逃亡体验,不过希望在漫长人生的某一瞬间,在没有无所谓平庸之前能够灵光一现,意识到自己不想走上那条路,然后及时的偏转过来,冲破铁栅栏高喊自由,尽管那铁栅栏的赔偿费用一点也不酷,不过,至少找回了自己的人生。
(文/杨时旸)很多人喜欢这部《追捕野蛮人》是因为它类型的混搭和呈现方式的有趣。
它是一次丛林大冒险,一部泥泞的在路上喜剧片,有着温馨治愈的儿童主角,以及俏皮的配乐和迷人新西兰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部外表和形式鬼马精怪自由不羁的作品,却有着严肃拷问的内核。
这些拷问不故意升华,也不做作呆板,当你还没有发觉的时候,那些引人反思的东西就已经自然浮现。
所以,对于这部片子,观众都能各取所需,节奏欢快愉悦,台词逗趣呆萌,结尾还有一段飙车飞奔的末路狂花范儿桥段。
当小胖子被福利机构带到乡下那个寄养家庭的时候,在那个虚伪的福利机构负责人的讲述中,这个胖胖的孤儿几乎不可救药。
他粗俗无比,浑身恶习,不愿与人沟通。
或许,观众们都以为,自己将面对的是一个小痞子把田园牧歌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但故事很快开始转向,主角被有趣又决绝地替换了,和蔼的女主人意外身亡,寡言的大叔和这个不羁的小胖子必须独自相处。
孩子不想再被转送到其他寄养家庭,大叔想独自一人在森林里静一静,两个人就都逃进了森林,但大叔不小心崴了脚,二人困在丛林里,外界误传愈盛,都认为大叔绑架了孩子,一场啼笑皆非的搜寻和逃亡就此展开。
这场逃亡之旅,某种程度上说,意外成为了大叔和孩子的沟通之旅。
不知道多少人注意到了其中的几个细节,大叔第一次在小木屋拿到来自福利机构的信,转手交给孩子,让他磕磕绊绊地念,在逃亡之中,看到布告,也让孩子为他读,他气哼哼地说,阅读无用,孩子嘲笑他就是个文盲,但是这嘲讽意外切中了要害,大叔确实是不识字的,而孩子在他人眼中又是个地道的“野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两个都是“野蛮人”——以所谓的文明世界的视角来看。
与此相对,那些围剿他们的人都以正义和文明自居,但有的人不问青红皂白,认为大叔侵犯了孩子,想去解救,其实是冲着酬金,那个把“不放弃一个孩子”的口号挂在嘴边的福利机构的女人根本不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只是表演性的完成一桩工作,他们根本不想去倾听孩子的意愿,也不关心事实的真相,一厢情愿地竭尽全力把孩子投进其他家庭,把大叔绳之以法。
当追捕愈发陷入困境,当警察和军队都被牵扯进来的时候,一些微妙的拷问开始浮现:到底谁才是野蛮人?
不识字的大叔,调皮捣蛋的孤儿还是那一群体面的职业人士?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叔和孩子成为了彼此的镜像,他们彼此相似也彼此映射,两个人都是不愿意暴露内心世界的人,但其实又都有着柔软而丰富的内心。
大叔一直深切思念着去世的妻子,即便他表面上把自己装扮得异常冷酷,孩子每天念叨着用脏话组成的俳句,但自己却偷偷写下有关亲情的诗歌。
逃亡路上,他们从彼此嫌弃变得相依为命,相互袒露心扉,老人开始变得慈祥,孩子也开始显露烂漫,此时,小胖子才开始说出自己在孤儿院的遭际,以及封闭心灵的原因。
他们满身脏污,食不果腹,在丛林中奔逃,近乎被人狩猎的动物,但却意外开始酝酿出了人最重要也最真切的东西——情感和同理心。
但这恰恰是那群追捕者所缺失的。
从这开始,文明世界成为了野蛮世界,而野外丛林却意外地温柔起来。
那场狼狈的躲闪开始氤氲出某些哲学的意味。
与其他们在逃窜,不如说他们在守护,保卫内心的某些温暖,抵抗外界无知者野蛮的侵犯。
这些拷问和反思,都仍然在笑闹中呈现出来。
冷幽默和热心肠,疯癫搞怪和混不吝,是这部电影的基调,但有时总会突如其来地有温柔降临。
其实,在追捕和逃逸的过程中,在外力的挤压下,孩子和大叔的关系也有某些变形,孩子害怕被抛弃,大叔不想被误解,他们彼此有时也会恶语相向,最终也导致了某些不可收拾的局面。
野蛮和温情的置换,有时就是心中一闪念的转变,这有时也让人感觉异常冰冷。
最终,这两个“野蛮人”还是败给了“文明人”,叔叔被关进了惩戒所,孩子也被分配给了另一个家庭,但好在程序和制度并不能拆解情感,孩子还是回头找到了叔叔,他们重组成了一种独特意义的“家庭”,他们之间有着剔除血缘的亲情,这是他们第一次不再感到孤独。
小胖墩的颜值略差,不是那么可爱,为电影降了1分。
小胖墩Ricky在多次寄养失败后,来到了贝拉aunty家,贝拉aunty超爱他,一点都没有因敦实的外表所嫌弃,初见时给了Ricky大大的拥抱,还为Ricky准备了暖暖的单独的房间,怕Ricky孤单跟他不停讲话,还给Ricky准备暖水袋,我的家乡在重庆,冬天也是冷到不行,小的时候最喜欢有暖水瓶放在脚边,感觉非常幸福o(* ̄▽ ̄*)oRicky不仅是调皮捣蛋,而且胆子特别大,来到aunty家第一天晚上就闹离家出走,晚上乌漆抹黑地一个人背着包就往山里面冲,虽然只走了两三百米,但是在山上窝一夜也是艰难。
在Ricky与aunty开始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的时候,aunty突然去世,Ricky本不想离开这个来之不易的家,但uncle表示不想养他,福利机构也表示要带走Ricky。
无奈之下,Ricky心一横,弄了个布娃娃假装自己,再一把火把“自己”烧了,他以为这样福利机构就不会再把他抓回去了,可惜一把火很快把整个房子都烧了,Ricky吓傻了开始了流亡路线。
正当Ricky在山里找不到路的时候,uncle出现了,uncle因为不想面对妻子离开的事实打算到山里住几天,碰到了Ricky心一软就把Ricky带上了,于是一老一少开启了逃亡生涯,媒体将其类比“第一滴血”,不同的是,兰博是真的生死逃亡,而Ricky是不想被抓到少管所去,uncle是因为儿童福利机构怀疑是uncle拐走了Ricky所以也不想回去。
所以两人的逃亡更像是过家家的扩大版。
他们带着两只狗狗,一起打野味,一起躲避追捕,一起打劫猎人,一起帮助护林人,日子可以说是十分惬意了,只不过初涉游戏的Ricky玩得有点嗨,在近身追捕,遭遇荷枪实弹的军人,又再次崴了脚之后,uncle实在是来不起了,uncle打算投降,Ricky却有点玩嗨了,Ricky不想退出,甚至想与对方枪战,还威胁uncle如果退出就给uncle一枪,在激动之下,Ricky真的给了uncle一枪。
因为他们在逃亡中损害了很多私人财产,还抢劫了猎人,最后Ricky被送进了少管所,uncle也被拘留,出来周Ricky被在逃亡时遇到的父女俩收养了,他还找到了uncle,uncle与Ricky就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去森林里面探险啦。
谁是野蛮人,是逃避现实,遁入荒野的浪客,还是披着文明外衣的体面人。
有时候,人也像丛林里的野兽,过着被肆意追捕屠杀的生活。
两颗孤独的心碰撞后产生的温情使得丛林外的文明世界显得冷酷,而丛林内的野蛮生活却如此包含情义。
远离世俗的羁绊,在荒野中寻得精神的升华。
人总是被现实的东西所牵绊,却忘记了我们本生于虚无。
文明高雅而虚伪,野蛮粗鄙却真诚。
好喜欢里面的音乐,好好听。
生活在旷野中,生活在丛林中,自由的感觉。
里奇,一个孤儿,顽劣的孤儿,按照新西兰的相关法律规定,被生活在接近森林的一对半路夫妻收养。
刚开始,试着逃跑,奈何野外生存能力太弱,逃不出生天。
和婶婶宝拉,叔叔海克短暂的几天,感受到婶婶的爱心,感受到乡下生活的美好,特别是婶婶徒手杀野猪的场景,震撼啊。
慢慢的里奇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也让小男孩安心留下来。
可不知怎么回事,婶婶突然死亡。
里奇的收养条件不具备了,从而引发接下来的故事。
里奇独自走向了森林,奈何是个雏儿,某天早上都出现幻觉了,一会是奶油蛋糕,一会儿是汉堡,如不是叔叔及时出现,估计是嗝屁了。
和叔叔共同野外生存,野外技能开始爆棚。
在森林中碰到的三类人:三个猎人,一个守林员,一个怪人。
和三个猎人几次三番的碰面,第一次碰面里奇这跑偏的台词,让三个猎人误以为叔叔是个猥亵者,故意引发的戏剧冲突吧。
这中间穿插着福利机构负责人及警察的不断寻找之路,声势浩大,出动了直升机,出动了部队,整个追逐之旅太像动作片了。
特别是里奇开着破皮卡的逃亡之路,动作片的样子太有腔有调了。
末尾里奇和叔叔海克的矛盾冲突,感觉着有点别扭,里奇向着不可控的方向越走越远。
整个片子以温馨治愈的儿童主角,配以俏皮的配乐和迷人的新西兰风景,讲述了熊孩子与粗糙大叔在泥泞丛林里的末路狂花。
导演用章回体的形式,将故事分为许多有趣的小段。
不同于简单复述演员的台词,而是凝练出一种冷幽默的风格,从嬉笑中感伤反思。
导演特别会运用视觉语言,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逗你会心一笑,反倒有种无厘头的感觉。
比如Ricky在骑马女孩家休息时,两人在沙发上温馨地弹唱,在你为两人的温暖氛围感动时,突然女孩的爸爸加入了唱歌,镜头一转,原来爸爸一直在这里。
同样,Ricky给Hec读诗之后,Hec抬头说“晚安,Sam”。
原来疯子Sam也一直在旁边。
导演大概是一个特别不愿意流露内心柔软的硬汉,每到情绪脆弱时一定要用冷幽默转移开。
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剧情发展,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至少在我看来一些夸张的情节也处理的恰到好处,那种疯狂也能理解的。
人物设定方面,我个人太喜欢里面的Sam这个角色,他熟悉丛林法则,却无法适应社会的规矩,长期疯癫,偶尔天才。
当最后逃命的时候才想起:我的逃命隧道还没开挖,我这辈子究竟做了些什么,要不装死吧。
因为不愿意成为世俗中的表格机器而隐居深林的他,颇有一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鬼马精灵追求自由不羁的人物外表下,导演通过冷幽默对“谁才是真正野蛮人”这一严肃问题进行了拷问。
「什么是野蛮?
脱离当权者的规则就是野蛮吗?
什么是文明?
谎言维系的融洽就是文明吗?
」以所谓的文明世界的视角来看「文盲的大叔,恶搞的熊孩子」他们都是“野蛮人”,「嘴边一直挂着不放弃一个孩子福利机构的女人,出动坦克的警察」等他们是“文明人”。
在这场狼狈的躲闪开始氤氲出某些哲学的意味。
与其“野蛮人”在逃窜,不如说他们在守护,保卫内心的某些温暖,抵抗“文明人”野蛮的侵犯。
这些拷问和反思,在疯癫搞怪和混不吝中呈现出来。
打破规则,通过喜剧的方式去讥讽讲述大话题,高级。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新西兰出品。
主角小胖子是个有毛利血统的孩子,新西兰丛林里的优美景色也是一大看点。
反叛到有些坏的小胖子被深山里的老两口收养,一般家庭肯定要被小胖子玩坏,因为他也不是第一次被收养了,这一次如果再被这家人“退回”,就要去少管所了。
没想到彪悍的老两口不仅没被小胖子吓到,反而让小胖子吃了惊,他们相互都觉得很合胃口。
本来可以是个幸福的故事走向,结果老太太突发疾病死了,老头子想一个人去丛林里过一段时间,于是决定把小胖子送回福利院。
小胖子当然不干啦,他决定一个人去丛林里流浪。
小胖子在丛林里肯定活不下去的,没办法老头子勉强答应带上了他。
福利院的人没有找到小胖子,以为是老头绑架了他。
于是小胖子和老头子开始在丛林里与警察周旋,一逃就是好几个月,成为了全国皆知的著名人物。
这段时间的逃亡好笑又有趣,虽然部分桥段内容有点松散。
最后他们被警察和军队包围,老头子想要放弃了,小胖子却高喊着“自由”冲破包围圈。
电影看多了的小胖子对逃亡生活入了迷。
蛮不错的,三星半。BD 720P 16/10/09
没看懂还是真没意思?
你可以在影片里看到飞屋环游记、菊次郎的夏天,月升王国,指环王,末路狂花等等,但好像电影本身少点创意,配乐不错。
不太受的了老外的搞笑方式
福利院负责人口中的“叛逆、偷窃、乱吐痰、逃家、扔石头、踹东西、损坏公物、放火、涂鸦、成天鬼混”这段话与Ricky在后续表演中塑造的形象完全不符,无法产生对比因而生不出好感,也没办法被其触动。而且几乎每个角色表演都很浮夸,根本笑不出来,也没觉得治愈。结局这种处理方式也很俗套,毫无新意。
真人版cartman和退休金刚狼演的脑洞升级版le pepillon+月升王国.NZ口音萌爆。中间姑娘骑马亮相像极了Alvin公主出场那段。shit! just! got! real! I didnt chose skux, skux chose me. 两只狗分别由tuss和finn扮演。
全片自嗨
加一颗星给海报上那头猪。哎,小胖子,虽然古灵精怪的,年龄还这么小就这么胖,一辈子要struggle喽
Fun
风景也表现得不怎么样
太治愈了!!!小胖子表现得很棒,跟大叔间的互动很有趣,整个故事设置了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地方。影片从家庭融合很快转向林中冒险,尽管前有险情后有追击,但画风和表演都都让你看得轻轻松松,还会感到一股股暖意!好爱这片子!
風景不錯
就是温情路线,没有啥特别的点。5星吧。
我是灌木 我是人 hooooo 灌木人!
景色不错
荒野逃亡的动机本身就很牵强,而且还不好笑,完全不像这位导演的风格。
不觉得有描述的那么搞笑,但是很轻松很暖,大爱新西兰的美景!
很可爱的小胖子,虽然一路下来不见瘦,有时又有些宿命感。只是套路比较固化。(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上,鸡塔pad)
可爱又讽刺的无厘头喜剧,每个角色都神经兮兮,从家庭喜剧入手,中段过渡到反抗体制的英雄叙事,结尾却又归于调侃。中间穿插不少流行音乐和电影的梗。神经汉山姆关于山下“填表人生”的发言最让人感慨。
剧情简直无脑到不行,后半段纯粹应付,说好看的都不懂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