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爱情轻喜剧中规中矩,男女主角都是一向人见人爱的可人,英国式儒雅的休格兰特,美国式甜美的德鲁巴蒂摩尔,还不时弹弹钢琴说几句充满遐思的词句,多么温馨的影片啊!
片中Huge的一段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想过这么评价旋律和歌词呢,但他说得真好!
大意是,旋律就像是有吸引力的外形,会令人一见钟情,然而歌词就像是灵魂,是深入地了解,是令你们长相厮守的内在吸引。
所以,上口的旋律首先重要,但隽永的歌词总是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林夕最多。
一般不太看爱情片的冗长 浪费心情和眼泪无聊的时候翻到这部片子毫不犹豫就看了因为男女主角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我爱Hugh Grant因为他英俊还有他的英国口音迷恋我爱Drew Barrymore因为她漂亮可爱演技好这样的搭配实在让人赏心悦目一点点的小情调 小幽默 足以给这部影片加分最后还是忍不住哭了很好听的歌WAY BACK INTO LOVE歌词很好 简直太文艺都不像英文歌曲了加分
是一部爱情电影吗?
一个下午,我都在看这部电影,浪费了我好多眼泪。
看的时间不对,正是我要开始最低潮的时候。
男女主角的爱情不是我所感动的,而为了那现实和内心之间的矛盾。
Hugh Grant曾经的帅气和现在的开始苍老过时的等等等等都与我无关。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歌手,一个音乐人,一个作词的人,根据自己的内心来真正写出来的真正的“音乐”当一切都在商业化的城市中,我想听到那些发自灵魂的声音,寻找那些最纯粹的东西,所以我爱曹方。
唱功好的,唱出来当然好听,但用灵魂来唱歌的却是会融到你的心里去。
女主角的声音真的很纯净,I've been searching but I just don't see the signs中带点磁性的吵哑,像是一点喉咙不舒服的缺陷,但却是用心的去唱歌,那么自然。
在这么多的音乐中,有些是正餐,有些是饭后甜点,说的就是这样。
男主角是成熟的,他会去附合cora,但女主角却总是想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当最后男主角遵从自己内心的时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可能他就一直是个过时歌手,而不能重新开始闪耀的舞台生活。
但只有抛开了名利才能写出真正的好音乐来。
不是么?
女主角写词说要灵感,那一幕男主角说出来的话把她伤的有多深啊!!
女主角不恨死他已经是他的福气了!!
难道他一开始写歌不需要灵感吗?
没灵感的歌写出来会有感觉吗?
他不懂了,他已经商业化了,所以也只能写写没营养的流行音乐来附合观众,却没有灵感再来写出一首真正的音乐。
如果是现实中,这首歌肯定不是男主角写出来的。
因为怕受现实的伤害,总是把梦想小心翼翼地藏好,却希望在心里的角落里藏好那最初的纯粹。
许多流行乐都是没营养的,对观众的附合,却没了真正的音乐,把情欲都搬上舞台拿来演出了,真正的音乐呢?
CD越做越好,音乐却越来越少……不要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断的努力,这才是电影的主要内容吧。
两个人的沮丧相撞,化作新的希望。
因为这首 Way Back Into Love喜欢上这部电影,音乐往往能够超越影像和剧情赋予电影一种难得的深情,电影《曾经》如此,本片也是。
只为一首歌,只为一个人,把这部电影酿成了一杯回味无穷的酒。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地狱男爵2》中插曲为《Can‘t Smile Without You》。
这电影很有趣,绝对值得再看一遍。
不知为什么豆瓣上的评价却不好,所以我打算把好玩的地方列出来,评评理。
Hugh Grant在里面演一个过气歌手,无论唱什么歌都甩手扭屁股,屁股不扭到脱臼不罢休。
孩儿妈见到他都迷得没命,孩儿爸见到他气得要拼命,他有点自恋、喜欢自嘲(这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20年如一日地穿紧身裤,他有些怪癖:比如为了给女客营造温馨气氛,在家里种了很多绿植,其中包括比人还高的浑身长刺的仙人掌(我有个朋友总喜欢把人拉到剑麻旁边说请你坐下聊聊好吗?
难不成Hugh Grant也打算这么干?
)他还有一个鳄鱼形状的美人鱼抱抱娃,他会脱口唱出:和小丑睡在床上……他显然听过白居易写完了诗念给文盲老婆婆听的故事,所以他写完歌之后总唱给乐盲的门卫听。
这个接下茬时妙语连珠的家伙居然不会写歌词!
填词有那么难吗?
英文歌曲不都很直接了当吗?
三句话后就齐刷刷跳上床。
嗯,这是本片最大的漏洞,你们看,我也不是一味说好话的,招子也亮着呢。
这时候Drew Barrymore就派上用场了,她像一只焦虑的小狗,手指头扎进一根刺都要急旋风狂奔四十里去包扎,不过她是很有天分的文青,能脱口而出阴影对阳光,Hugh Grant立即惊为天人……拜托!
我打小就知道天对地 云对风 大路对长空……好了,他们两个就给一个比小甜甜Britney跟瓶中精灵Christina加在一块还要红的小天后写歌,不过小天后那不能遮体的树叶裙、肚皮舞、和“我不思,故我在”的东方宗教,分明是在影射Britney、Christina和Shakira嘛,我打赌片头片尾那个伸着兰花指扭到臀部要做移位手术的歌手也是有所指的,Britney就扭伤过自己。
说也怪,歌坛发展了20多年,也只是从扭胯上升到扭腰,什么时候才轮到新疆舞呢?
未来20年将如何呢?
我们会不会有福看到Britney、Christina和Shakira出现在过气歌手拳击赛中?
里面几个配角让人印象深刻,Drew的姐姐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食量惊人,却经营一家减肥食品连锁店,只要一说妈妈来了,姐夫就得去看看孩子们有没有被吓昏。
姐姐迷恋Hugh到花痴的地步。
Hugh的经理人是'Til death里面的主角,闷骚依旧,不过悲观的经纪人也挺有喜剧效果。
很多人说影片中的歌曲好听,我不太中意一味抒情的歌曲,我反倒觉得80年代的MV超级爆笑,居然还有情节,像Little Britain的故事,不知那时是否都是这样?
这部片子对话非常精致幽默,罄竹难书,比Notting Hill好要,大力推荐。
讨厌那些完全鄙视chick flick的人。
的确,这些电影挖不出多深的内涵,没有战争,没有种族歧视,没有人性的挣扎……但它们却有让你边看边不自觉微笑的魔力。
电影的用途有许多, 其中一种就是帮人从已经残酷无比的现实中短暂的逃离片刻——哪怕只有短短的两小时。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鲜血和死亡和痛苦的挣扎来折磨自己?
端一杯咖啡,拿一包薯片,靠在床上看皱纹爬上眼角的休格兰特忘我的扭着屁股,看那个长相蛮有个性的歌星cora不停说着Shanti,再看最后男主角怎样深情的弹着钢琴道歉和表白……就满足一下自己重返小女生时代的甜蜜愿望吧!
主题歌的歌词和下载http://www.mesedilla.com/archives/2007/02/22/hugh-grant-haley-bennett-way-back-into-love/
还是不错的,故事俗。
对白还行,此片的导演和制片也就是Two Weeks Notice的导演和制片,Mark Lawrence,怪不得女主角都是一个套路:傻里傻气的,温暖和善的,脆弱略显神经质,this time Drew Barrymore instead of Sandra Bullock;hugh grant一向就是那个样子。
最近到处搜集他的访谈看,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这家伙在电影里常常演的就是他自己。
本片挖掘了Hugh的歌舞才华,唔,记得Love Actually里边那段吧,嘿嘿,he is doing a lot of bouncing hips in this movie, which is really funny. 他的嗓音唱歌不算惊人,但是听着舒服,he's nice, and nice is good.非常推荐电影开头的MV,纯粹80年代,啊,80年代就是那样子,那样的鼓点那样的舞步那样的发型服装那样的布景,甚至连字体也是80年代的标签。
那风格会令人尴尬,令人不好意思在公众场合拿出来唱,但是背地里锁上门偷偷看它几十遍,简直要跟着扭起来。
如果你决定只花3分钟看这个电影,那么就看这个MV好了。
Ok, some of the dialogues...Drew: Oh that is very very sensitive of you to say that especially from someone wearing tight trousers.Hugh: It rushes all the blood to the heart.接受CBS采访时,Hugh mentioned several facts:about the chemistry between him and Drew Barrymore:We are ridiculously opposite, you can see she's pure Calafornian sunshine, joy, laughter, positive thoughts, and I am cloud of London gloom.about the dancing in the video of Pop:Host: I think you pull it off brilliantly! You sing and dance!Hugh: Yes, a approximation of dance.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K歌情人》:当文学女青年遇上落魄男歌手 □文/火神纪 我迷恋你看似轻佻的欢颜;只是,在这种浅白的欢颜背后,我更迷恋的是那种凝重的爱情味道。
所有的一切也许都可以浮在水面上;然而,总会有些真挚的凝重的东西,会沉淀到水底去。
洗涤剂清洗了我那黯淡的忧伤;而沉淀到底的,是我曾经说过关于爱你的海誓山盟。
当我凝视着你美丽的双眸时,亲爱的;告诉我。
你也爱我,如同我爱你一样。
一切都将很平静很祥和;归寂于安然。
因为我们相爱,从不曾远离过彼此;不是么。
——火神纪。
题记。
当周杰伦找到了费玉清,于是我们得到了《千里之外》;而当马克·劳伦斯找到了亚当·施莱辛格,于是我们得到了《K歌情人》;而当艾力克斯找到了苏菲,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以及那首动听的《Way back into love》。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故事跟周杰伦找到费玉清合作了一首《千里之外》的故事是何其相似。
只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中的台湾,一个发生在电影里的美国。
当然,我不会去妄言道是美国版本借鉴了台湾版本,或者是台湾版本参考了美国版本。
我只是知道,台湾版本给了我一首耳目一新的歌曲以及一个关于母慈子孝的温情故事,而美国版本则给了我一个半小时的轻松时光和一个梦幻得有点俗气的爱情故事。
于是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只是一个挺俗气的家伙,因为一个如此俗气的故事依旧让我感叹连连,我喜欢这个故事。
其实,这部电影跟周杰伦费玉清扯不上多大的关系,只是故事相似。
而且也许这样说起来可以替我省下不少笔墨来讲述这个在电影里已经被讲叙过的故事,至少在我们中国、台湾和香港,这样说起来很多人都能看得明白。
一个炙手可热有着强烈自我风格的歌手找到一个曾经风光无限但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前一个时代的歌手,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异己风格的音乐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让人惊艳的音乐风格。
只是,在这部电影里,周杰伦已经不是主角了;而费玉清所做的,也不仅仅只是歌唱,而是由电影里的费玉清作曲;更可怕的是方文山不只是写词,而且他成了一个女人身份并且爱上了费玉清。
于是作为一个标题党的作者,我考虑过把这部文章的题目改成《当方文山变性并且爱上费玉清》或者《当周杰伦不会作曲又找上作词作曲并且相爱的方文山和费玉清》,那样我的博客流量会呈爆炸式的增长并且我会让周董的粉丝的口水给彻底淹死,呵呵,可是这样一来倒是完全可以把这部电影里所有的剧情给彻底说清楚了。
好吧好吧,我承认我做不了标题党那种龌龊的事来,于是我还是依旧把最初的题目保留着。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部我极其喜爱的电影,所以我不该也不能给这部电影的评论安上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
一个处于事业低谷甚至是一个永远也穿越不过瓶颈的中年落魄歌手,以及一个刚刚遭受了感情重创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同时遭受打击并且留下沉重阴影的文学女青年。
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自己本有的天赋,在音乐上以及文学上;那么,给他们一个发展自己天赋的机会,再把他们放到一起,之后将会发生什么也许已经可以不言而喻地给我们展现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了。
与其说这部电影所讲的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所讲的是一首动人而忧伤却还充满着不灭希望的情歌诞生的过程以及这首情歌背后的爱情故事。
《Way back into love》;一个命题作文式的题目将会有多少可能性,也许,除了曲者和词者的天赋、阅历和心境之外,更多的还关系着这首歌背后的爱情故事。
如同电影里所说的,旋律好像是初次遇上某人,完全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吸引,像性;然后你会开始去理解这个人并且最终爱上这个人,这就是歌词。
他们的故事,他们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人,两个人的结合因为他们彼此相爱而变得不可思议了。
这样子来形容一首情歌实在足以让人感觉到新奇,形象而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一首歌的旋律与歌词之关的关系以及这两结合之后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憾。
什么样的情歌才是完美的呢,就好比是两个人相遇并且完成了爱情故事里的所有过程之后,依旧能给我们一种完美的感觉并且两个人也依旧葆有那种完美的感觉,那就成就了真正的完美了。
按照这样的逻辑,艾力克斯和安东斯基的合作更像是一夜情的疯狂,而他和苏菲在旋律和词作的合作上则体现了这种完美爱情。
发生这种完美的爱情故事的机率有多低呢,正如在芸芸的音乐里找到一些可以被称之为不朽经典的音乐一样难得,只有是两个完全合适并且彼此挚爱深爱对方的人身上才有可能发生,并且必须让他们相遇并且给他们认识彼此了解彼此并最终爱上彼此的机会和时间。
艾力克斯和苏菲,他们都迫切地想完成这首命题作文式的歌曲以摆脱他们各自人生里的阴霾和窘境。
艾力克斯,从红极一时的Pop乐队的主唱和主力曲作曲,到乐队解体之后萎靡不振并且十年写不出一首曲子,他迫切地需要创作出一首震憾自己并且也征服大众的乐曲以重新回到人们眼前;而苏菲,爱上了自己的导师并且被玩弄了情感之后被当成了导师新作里的小说原型进行了强烈的打击压打大肆丑化,被称为是“一个痴迷于文学的女学生,勾引一名优秀作家并且利用其人际关系并且达到自己出版著作的目的;优秀的模仿者,能模仿许多著名作家的风格,但她只是披上了他人的文学外衣而已,是一个一味模仿毫无见地的文学作者……”她急切地需要用他的文字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走出情感和创作事业上的阴霾。
当过气落魄的中年男歌手遇上了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他得到了一个千载不逢的机会;而当一个中年男曲者遇上一个文学女青年,当音符遇上了文字,当男人遇上了女人,当低谷遇上了阴霾;这一切所碰撞出来的火花所具有的美感是足以震慑所有还不曾死寂而且已经准备好被感动的心灵。
一场毫无疑问的爱情故事,一个在事业上毫无创意的巨大成功。
电影最后的结局是艾力克斯爱情事业双丰收和苏菲迎接来的新人生。
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们;这样的论题放在这里显然有些过份沉重了。
我更关心的是文字,生产文字的那个如同分娩般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也许音符的生产也同样艰难疼痛,只是相比之下音符依旧比文字要更抽象许多。
所以,当艾力克斯坐在他的钢琴前或者忙碌在他的小工作室里一个个较正他的乐曲的时候那个专注认真的模样同样让我感叹;可是苏菲深陷在沙发里玩弄着手上的圆珠笔或者不停走动着的身影不停地咬文嚼字地修改她尚未脱稿的歌词也许更能带给我更多的感触。
或者,仅仅只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而非音乐曲作者。
我永远都迷恋自己的文字生产后的第一个模样,纵然我也明白文字需要不停地修改以变得更加精练更趋于完美,可是每每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会像看着自己刚分娩出来也许还不够完美的孩子一样满足而幸福。
也许自家的孩子并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可爱漂亮精致,可是这是一种源于血脉的亲切和迷恋。
如同我看着自家还不够出色的孩子,我又如何忍心去修正他那不够高挺的鼻梁以及他不够明亮的双眸呢,而且我又有什么样的权力去修正他的人生呢。
我永远也不会忍心去删改自己曾有的那些缺点,纵然我知道也明白。
我记得很多年前曾经有一朋友评价过我的文字,说我不论写的是哪一种文体都必须硬起心肠进行大幅度的删改,那样的我文字会更接近于完美和伟大,否则我的文字永远也不上流。
说这话的朋友他所写的每一篇文字都经过精雕细凿三改五删的修正之后才会放到大众眼前,我也许永远也学不来。
在我看来,他更像一名细致的文字工匠一样细心工作,而我则更追求那种自然而然的书写方式;纵然我显得罗嗦而且并不流畅。
我也承认他的文字更加精美也更加渊博而且居然还常常引经据典,而我竟然永远也学不来。
呵呵,也许我是个懒惰得没得救的死家伙,而且永远也不入流,但是我也可以非常狂妄地说,我的那些不入流的文字养活着我,而他的精致文字永远只能在他的业余时间里任其把玩罢了。
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个自卑的人,可是更多时候,我的自恋会远远地掩埋掉我的自卑。
在我看来,删改自己的文字要远比重写一篇更艰难许多。
所以我的文字永远显得罗嗦却安敛却永远也无法接近伟大;而我,似乎更迷恋这种安敛的死寂味道。
离题三千里,拉回来;说回电影。
是不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呢。
文字之于我要比音符更容易让我沉溺。
我迷恋这部电影,因为生产歌词的痛苦过程和音符的完美契合的那种感觉,如此刺痛着我。
爱情,在这部电影里似乎更像一个华丽的注脚而不是真正的主线。
当然,更多的人总会非常主观地把这部电影归类于爱情或者音乐题材的电影,因为,没有一个题材类目叫做文字。
当文学女青年遇上落魄的中年歌手,轻佻的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那些轻快而充满欢笑的场景效果。
然而这是一部轻佻却不轻浮的电影,透过浮在电影表层的那些轻快,低声吟唱着的却是一种真挚而低沉的情感和渴望。
所有的人们都将幸福快乐,卡拉得到了作为她新专辑里的足以让她转变风格的音乐;艾力克斯得到的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和合作伙伴并且走出了事业的低谷;苏菲也一样,同时她走出了情感的阴霾找到了自己在文学上的定位。
这是一部双赢的电影。
电影里的所有人们都很幸福,而看电影的人都挺开心并且挺感动。
作为商业电影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
而我最喜欢的也许是这部电影的原声部分,尤其是艾力克斯在最落魄的以为将永远失去苏菲的时候所写的那首《Don't Write Me Off》在我听来要远远比这部电影的主打歌曲《Way back into love》更动听许多。
也许,因为那种低声的悲鸣;也许,谁曾经告诉过我,最精彩最动人的永远是悲剧。
这依旧是一部充满着浪漫情调romantic的爱情电影;捍卫着我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却依旧纯洁的关于音乐的梦想、文字的梦想以及爱情的梦想。
所有的爱情都必须经历过同样的误解和争吵,渴望和绝望;所有的事业也将同样面临着低谷和高峰;然而,不管面对着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最可喜的是,这部电影许诺给我们的是一种不死的希望和最终幸福的光芒。
这也许也解释了,我为什么如此迷恋着这部电影。
用一个最浪漫的结局结束了的这部电影,至少给了我一个遥不可及却还接近的幸福感觉。
坚守着纯洁的音乐,以及音符与文字交汇时最闪亮的光芒。
与其说改编的音乐破坏了音乐本身的纯净风格以及违背了歌词的灵魂;不如说只是为了挽回自己挚爱的那个女子来得更有说服力。
可是不管用一种什么样的说法,电影给了我们快乐和悦耳的音乐;以及对于纯洁的遐想。
2007-08-25;丁亥年戊申月辛卯日。
轩辕诞。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Music and Lyrics》 ■译名:《K歌情人》 ■导演:马克·劳伦斯(Marc Lawrence) ■编剧:马克·劳伦斯(Marc Lawrence) ■主演: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休·格兰特(Hugh Grant)、布拉德·加内特(Brad Garrett) ■类型:爱情、喜剧 ■片长:96分钟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发行:华纳兄弟公司 ■上映:2007年2月14日
昨晚去了看"Music and Lyrics", 不是Hugh Grant擁躉, 但舉凡有他擔綱的電影好像都有捧場, 因為都是不會今人失望的喜劇, 新正頭, 當然要去看些皆大歡喜的電影了.抱著看喜劇的心態來看, 一點失望也沒有, 他說: "唔掂", 我覺得蠻不錯啊, 或許比較適合女觀眾吧. 電影一開始便見Hugh Grant飾演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樂隊"Pop"成員的MTV, 很有八十年代feel, 極具幽默. 相信不少七八十年代長大的一群都會有共鳴.電影橋段當然有點老土, 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驚喜, 但輕鬆愛情小品都是這個模式吧, Hugh Grant + Drew Barrymore就是Hugh Grant + Julia Roberts("Notting Hill" 1999)的年輕版. 電影中的歌曲都是時代曲, OST一定不會買, Hugh Grant的聲線不過不失, 反而Drew Barrymore好像唱得不錯. 另外由於二人對白十分多, 但又不是句句精闢獨到, 幽默感不足, 如果對白多下點功夫效果更佳.導演是擅長荷李活喜劇的Marc Lawrence, 作品有: "Miss Congeniality 2: Armed & Fabulous" (2005), "Two Weeks Notice" (2002), "Miss Congeniality" (2000), "Forces of Nature" (1999)等等, 可說是有個保證.那些中文翻譯差得很, 最討厭加插那些地道化的翻譯, 當觀眾白痴. 雖然是農曆年檔期, 但也不用加插那麼多"荃灣廣場", "千嬅", "溫拿"的翻譯吧, 所以最好都是不看字幕.電影中年輕偶像派女歌星Cora及Alex Fletcher(Hugh Grant)演出一幕有點欠說服力, 就是當Cora 介紹Alex出場, 而Alex唱的竟是與Cora風格大相逕庭, 彈著鋼琴的慢歌, 卻又獲年輕歌迷歡呼鼓掌, 現實中不太可能吧.飾演比Drew Barrymore年長七年的姊姊是曾客串"ER"及"Sex & the City"的大隻女演員Kristen Johnston, 戲份雖然不多, 但也製造不少搞笑氣氛.總括來說都是賀年好節目之一.
主题歌很好听
要是本片一点针对夏奇拉的意思都没有,我就把名字倒过来写···
完全不来电的德鲁和格兰特
开头部分Hugh Grant的MV实在是太赞了...可爱到爆...Haley Bennett也好漂亮...很轻松很舒服的夏日甜点...
竟然忘了是他演的!
太一般了..
端一杯咖啡,拿一包薯片,靠在床上看皱纹爬上眼角的休格兰特忘我的扭着屁股,看那个长相蛮有个性的歌星cora不停说着Shanti,再看最后男主角怎样深情的弹着钢琴道歉和表白……就满足一下自己重返小女生时代的甜蜜愿望吧!
不想再听Way Back Into Love了...
那首歌传唱度很高
轻松愉悦的观影感受!
way back into love啊啊啊啊啊啊啊三粒半星啦
无惊无喜,俗得彻底。休格兰特快残了,虽然屁股扭得不错
Hugh Grant老了,好痛心
台词其实还蛮精彩的。小细节。适合吃饭的时候看。
豆瓣7~7.5之间的爱情片都值得一看。
如果一个男人肯愿意在大舞台上唱一首为你写的歌,那么就嫁了吧,能遇见已经不容易了。way back into love 是我最喜欢甚至是最爱的那女对唱情歌,没有之一 Ps:我还是喜欢诺丁山里的休格兰特···三星半
其实这种爱情轻喜剧看看也罢,除了音乐没什么亮点,给四星只是为了休。二十七岁时出演《莫里斯》的他我爱,三十九岁时演出《诺丁山》的他我爱,四十三岁在《真爱至上》里扮演英国首相的他我爱,一直到这部《K歌情人》,他已经四十七岁,脸上的皱纹那么明显,可是眼睛依旧是迷人的浅蓝色,我依然爱他。
hugh大叔真是熟透了
大團圓結局....人還是不要愛錯一個人,不然會很頹廢的自我否定或者什麽事情都被羈絆了....還有就是一個人最好不要沉浸在自己輝煌的過去中.不然沒什麼進步也不會有更高的高峰.
因为那两首歌,所以本来的三颗星要给四颗星。 http://helloivan.yculblog.com/post.1706275.html